山東下游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勘察報告(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84298
2022-09-15
20頁
183.50KB
1、1 概述 1.1 工程概況xxxx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對其擬xxx河綜合治理工程進行了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工作。委托單位提供1:2000總平面圖(電子版)一份。xxx河綜合治理工程主要位于xxxx內,xxx河為東西向河流,西起上莊村,東至鐮灣河,沿途經過新建高中南側,穿過南下莊村,西南辛安村南,東小莊村南,臺頭村南,蜊汊泊村北,港頭藏村南,港頭李村、港頭劉村和港頭陳村北,最后經鐮灣河入海.全長12公里,河床平均寬50米,徑流面積17.4平方公里,干流坡降為14%。百年一遇防洪流量為580立方米/秒。上游源短流急,側向切割嚴重,系季節性主要防洪河道。本次勘察報告提供2+850(海爾大道東側)7+2002、(鐮灣河西側)段勘察資料,全長約4公里。設計橋結合壩6座,分別位于3+086處、3+650處、4+315處、4+568處、5+050處和5+950處;單純橋梁4座,分別位于4+100處、4+850處、5+225處和5+570處。1.2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及勘察依據1.2.1勘察目的、任務要求:(1)查明沿線各地段的地形、地質、地貌和岸坡微地貌特征,劃分地貌單元;(2)查明沿線各地段的地層結構特征、各巖土層的性質和空間分布規律,并對地基和岸坡穩定性及地基承載力進行計算與評價;(3)查明沿線各地段的松軟地層,可能產生流沙、潛蝕和地震液化地層的分布范圍、埋深及厚度,并應著重查明水陸交界部位常見的基巖風3、化層的分布范圍、埋深、厚度及其工程地質特性;(4)查明沿線各地段存在的回填土、雜填土的分布范圍、厚度及其性質,吹(回)填方法與年代;(5)查明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類型、分布、發展趨勢及其對岸坡穩定性的影響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議和防治工程設計所需參數;(6)查明沿線各地段地下水的類型、埋藏條件、水位變化幅度及規律,地層的滲透性(透水層的顆粒組成、滲透系數等),地表水位及其變化,地表水與地下水補給關系;(7)判定環境水和土對堤岸材料的腐蝕性;(8)根據堤岸的類別和基礎型式,提供各項基底穩定性驗算所需參數,并提出合理的基礎方案、地基處理方法和施工方案的建議;(9)提供本地區標準凍土深度。1.2.4、2勘察依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 (CJJ56-94)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9)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GB50287-99)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2008)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 (JGJ106-200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21-200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10)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JGJ79-2002)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 (JGT8792)土工試驗方法標準 (GB/T50123-1999)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93)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GB50223-2008)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標準 (DBK15、4-S3-2002)1.3勘探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實物工程量1.3.1勘探方法:經過現場踏勘和搜集鄰近資料,結合工程特點,選擇XY-100、XY-150型鉆機采用泥漿護壁回轉鉆進、標準貫入原位測試及室內(水、土工)試驗相結合的勘探方法。1.3.2勘察工作布置:根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表2.0.4和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3.1,本次巖土工程勘察為類場地。根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表2.0.7、 3.0.5.2、5.0.5、和2.0.4以及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4.1.15布置勘探點,共布置勘探點144個。1、勘探點深度6、:自基礎底面算起河道兩岸及閘壩、橋梁部位勘探點:孔深至少10米或進入基巖。河底勘探點:孔深至少5米或進入基巖。3、取樣及原位測試:取樣孔和標準貫入試驗孔不少于2/3;取樣孔數量不少于勘探點總數的1/3??碧近c位置和類型詳見建筑物與勘探點平面位置圖。1.3.3完成實物工作量:本次勘察完成實物工程量見下表:實物工作量一覽表項目單位數量備注勘探孔個144總進尺米144/1534.50標貫次553土樣件409其中原狀樣149件水樣組11簡分析我公司于2012年01月12日至2012年02月05日完成勘探點的野外工作。先后投入XY-150和XY-100型號鉆機共7臺,浮箱1臺,全球定位系統(GPS)一套7、。60型挖掘機3臺,吊車2臺。本次勘察采用青島城市坐標系,1985黃海高程系,所有點位及標高均為實測所得。2地形地貌及水文氣象2.1地形地貌擬建場區地貌類型為:2+8506+100段為沖洪積平原;6+1007+200為濱海沉積地貌,地形起伏較大,孔口標高在1.0022.60m之間,最大高差為21.60m。2.2水文氣象青島地區屬華北暖溫帶沿海濕潤季風區氣候。年均氣溫12.3,極端最高氣溫34.4,極端最低氣溫-16.0。年均風速5.30m/s,瞬間最大風速44.20m/s。年均降雨量711.20mm,最大年降雨量1272.70mm,最小年降雨量347.40mm;季節性凍土深度小于0.50m。根8、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錄G 場地環境類型G.0.1 場地環境類型的分類,判定本場地環境類型為類。3地層劃分、評述及物理力學指標本次勘察深度范圍內揭露地層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素填土(Q4ml):褐黃灰黃雜色,稍濕飽和,松散稍密,主要由粉土、粘性土、砂粒組成。部分勘探范圍內見大量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該層在勘探場區大部分勘探點揭露,層厚0.405.70m,層底標高-0.4021.00m,層底埋深0.405.7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值(x)標準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n)標準貫入試驗(擊)9、7.06.42.30.3213.0/3.842-1 沖填土(Q4al):褐黃灰黃灰色,稍濕飽和,松散,主要由粉土、砂粒組成,見少量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具臭味。該層在勘探場區部分勘探點揭露,層厚0.403.60m,層底標高0.5515.60m,層底埋深0.407.1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值(x)標準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n)標準貫入試驗(擊)6.54.94.20.6416.4/2.718 淤泥質土(Q4al):灰灰黑色,飽和,軟塑,松散,具臭味,以淤泥質粉土、淤泥質粉質粘土、淤泥質中砂、淤泥質粉砂為主,見大量腐爛植物根莖及10、淤泥質粗砂。該層在勘探場區部分勘探點有揭露,層厚0.304.50m,層底標高-3.1013.50m,層底埋深1.108.0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值(x)標準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n)標準貫入試驗(擊)1.91.70.90.475.8/0.948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詳見下表:單位W(%)dkN/m3E0IpIL剪切Cq壓縮試驗C(kPa)(度)a1-2Mpa-1Es1-2(MPa)統計數363636373634343636最小值35.617.21.03910.31.109.01.10.682.93最大值40.418.11.1511、315.81.8919.07.40.713.10平均值38.217.51.10912.91.4913.93.20.693.04標準差1.00.20.0271.20.192.71.30.010.04變異系數0.030.010.020.100.130.190.410.010.01標準值38.517.51.1171.5513.12.80.703.0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60kPa。 粉質粘土(Q4al+pl):灰黃褐黃灰白色,濕,可塑硬塑,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刀切面較光滑,見少量砂粒及鐵質渲染。該層在勘探場區部分勘探點有揭露,層厚0.605.20m,層底標高-3.7018.60m,層底埋深1.12、8010.3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值(x)標準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n)標準貫入試驗(擊)6.96.41.10.1710.3/5.022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詳見下表:單位W(%)dkN/m3e0IpIL剪切Cq壓縮試驗C(kPa)(度)a1-2Mpa-1Es1-2(MPa)統計數202020202016161919最小值20.318.70.59510.10.1822.05.30.255.69最大值25.620.40.77915.00.7356.011.60.316.74平均值23.219.40.69212.20.4534.713、7.00.286.02標準差1.50.50.0591.20.178.71.60.020.33變異系數0.070.030.080.100.370.250.220.060.06標準值23.819.20.7150.5230.86.30.295.88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60kPa。 中粗砂(Q4al+pl):黃褐灰黃色,飽和,稍密中密,混約10%的粘性土,級配較差,磨圓度差,礦物成份主要為長石、石英。該層在勘探場區部分勘探點有揭露,層厚0.505.30m,層底標高-5.2019.00m,層底埋深1.9011.8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值(x)標準14、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n)標準貫入試驗(擊)13.312.62.70.2119.0/7.439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變形模量Eo=15MPa。 粉質粘土(Q4al+pl):灰黃褐黃灰白色,濕,可塑硬塑,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刀切面較光滑,見少量砂粒及鐵質渲染。最大揭露厚度6.9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值(x)標準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n)標準貫入試驗(擊)7.97.71.40.1712.8/5.589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詳見下表:單位W(%)dkN/m3e0IpIL剪切Cq壓縮試驗C(kP15、a)(度)a1-2Mpa-1Es1-2(MPa)統計數888888878875748786最小值20.118.30.61910.20.1816.03.20.235.4最大值26.920.20.78914.30.7159.012.10.316.98平均值23.319.30.69712.40.4134.67.00.286.04標準差1.40.40.0411.00.138.12.00.020.38變異系數0.060.020.060.080.320.230.290.060.06標準值23.619.30.7050.4433.06.60.285.97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200kPa。 粗礫砂(Q4al16、+pl):黃褐灰白褐黃色,飽和,中密中密,磨圓度較好,分選型較好,礦物成份主要為長石、石英。有少量礫石。最大揭露厚度10.2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值(x)標準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n)標準貫入試驗(擊)19.819.33.60.1829.8/12.2175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280kPa,變形模量Eo=22MPa。 殘積土(Qel):黃褐灰黃灰綠色,飽和,中密,巖芯呈砂土狀,原巖結構已完全風化分解,礦物成分無法辨別,干鉆易進。最大揭露厚度3.7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17、值(x)標準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n)標準貫入試驗(擊)20.320.32.40.1226.7/14.847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260kPa,變形模量E0=20MPa。 強風化花崗巖(53):黃褐肉紅色,飽和,密實。巖芯呈砂土狀、砂狀,手捻呈砂土狀,干鉆不易鉆進,中粗?;◢徑Y構、塊狀構造,原巖結構大部分已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礦物成分主要為長石、石英、云母。巖體完整程度為破碎,巖石堅硬程度為較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最大揭露厚度3.8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值(x)標準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18、n)標準貫入試驗(擊)55.652.26.50.1266.2/41.61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600kPa,變形模量E0=45MPa。-1 強風化閃長巖(Pt):灰黃灰綠色,飽和,密實。巖芯呈砂土狀、砂狀,手捻呈粉土狀。中粗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鉀長石、角閃石、云母。原巖結構大部分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很發育,干鉆不易鉆進。巖體完整程度為破碎,巖石堅硬程度為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最大揭露厚度4.00m。標準貫入試驗(修正值)統計結果詳見下表: 特征值項目平均值(x)標準值(x)標準差n-1變異系數極值max/min統計個數(n)標準貫入試驗(擊)53.8519、2.07.30.1470.5/36.748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500kPa,變形模量E0=40MPa。4地質構造該區域地質構造處于華北地臺魯東地臺的海陽高密坳陷和膠南隆起的過渡區,自太古代以來,長期處于穩定上升,剝蝕夷平過程中。到了中生代晚期才產生強烈的地殼運動,由于受斷層和節理的影響,形成了斷裂構造,而褶皺構造不甚發育。本區域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區內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據青島城市工程地質(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區域地質資料顯示,青島區域有兩較大斷裂郭城即墨、朱吳店集斷裂帶,在工程區附近有兩大斷裂延伸的較小斷裂交匯,斷裂密集發育,兩20、大斷裂自早白堊世早期已基本形成,第四紀未見明顯活動,可以認為該區第四紀以來是相對穩定的。5地下水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層素填土層殘積土中的潛水和下臥基巖中的基巖裂隙水。潛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和鄰近區域滲流補給,排泄方式主要以地表蒸發和排向鄰近區域;基巖裂隙水主要由鄰近區域補給和向鄰近區域排泄。受外在環境影響較大,地下水位埋深呈不規則分布規律。于場地內3#、16#、30#、54#、55#、71#、78#、111#、131#和143#鉆孔內及河道內河水取水樣9組,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12.2.5條,在類環境中,對水質分析報告進行分析21、:項目孔號按環境類型水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評價(環境類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腐蝕性評價SO42-(mg/kg)Mg2+(mg/kg)PH值(A)侵蝕性CO2(A)等級長期浸水Cl-含量(mg/kg)等級干濕交替Cl-含量(mg/kg)等級3#82.3083003.95720007.06.50.0015微40.69110000微40.691100微16#59.3103005.92020007.26.510.5215微18.38010000微18.380100微30#51.7903005.50020007.36.58.1815微22.06010000微22.060100微54#8.8233022、03.72120007.16.54.80115微61.36110000微63.361100微55#117.6730017.0220006.76.515.8430弱63.28010000微63.280100微71#35.38130011.8420006.46.50.0015弱106.9810000微100106.98500弱78#25.10930012.1320006.46.50.0015弱109.7510000微100109.75500弱111#107.003006.97720006.86.57.40815微143.5610000微100143.56500弱131#31.2230018.84223、0006.5=6.56.6015弱471.8710000微100471.87500弱143#96.06300139.7820006.66.52.6415微3128.3610000微5003128.365000中河水144.0530012.7620006.66.57.9215微103.0510000微103.05500弱通過以上水樣分析綜合判定:2+8504+350段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在長期浸水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4+3506+500段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弱腐蝕性;在長期浸水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24、在干濕交替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弱腐蝕性。6+5007+200段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在長期浸水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中等腐蝕性。擬建場區附近無污染源,根據本地工程經驗,擬建場區土的腐蝕性為微腐蝕性。6地震效應及場地類別6.1地震效應青島開發區所處大地構造單元相對穩定,歷史地震觀測資料表明:本區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以弱震、微震為主,且震中離散,無明顯線性分布。本區不具備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構造條件,從區域未來地震危險區預測結果看,本區地震危險性主要受遠震的影響。因此擬建場區區域上屬相對穩定地塊。根據區域歷史地震資料分析,該區25、歷史上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僅發生有感地震,以弱震、微震為主,且震中離散,無明顯線性分布。本區地震危險性主要受遠震影響。6.2場地類別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4.1.3,地基土類型如下:層素填土、-1層沖填土、層淤泥質土為軟弱土; 層粉質粘土、層中粗砂、層粉質粘土、層粗礫砂、層殘積土為中硬土;層強風化基巖為堅硬土。綜合判定場地類別為類。依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第2.0.4條,本次工程建設場地劃為類場地。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A和表4.1.1:青島開發區地震基本烈度6度(屬第三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特征周期Tg26、=0.45s。屬抗震一般地段。7巖土工程評價7.1巖土參數的確定根據現場原位測試試驗結果,結合室內試驗資料,綜合本地區巖土工程勘察經驗,參照相關標準,場區巖土體的基本分類情況及基本物理力學指標見下表:巖土體的基本分類情況及基本物理力學指標層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kPa)壓縮模量Es/ E0(MPa)重度(KN/m3)粘聚力c(KPa)內摩擦角(度)滲透系數(cm/s)素填土/17.05.017.02.010-3-1沖填土/19.02.018.02.010-2淤泥質土60/3.017.513.12.85.010-4粉質粘土160/6.019.230.86.35.010-5中粗砂18015.027、/19.01.035.04.010-2粉質粘土200/6.019.333.06.65.010-5粗礫砂28022.0/20.52.038.05.010-1殘積土26020.0/19.025.020.05.010-4強風化花崗巖60045.0/20.02.035.05.010-5-1強風化閃長巖50040.0/20.02.035.05.010-5注:fak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E0為變形模量,為重度,c為粘聚力,為內摩擦角。7.2 地基均勻性、穩定性評價根據地區經驗、鉆探揭露及原位測試,擬建場區基巖風化程度自上而下減弱,力學強度逐漸提高。現評價如下:(1)粉質粘土層殘積土,力學性質較高,力學性質穩28、定,是良好的天然地基。但在勘探場區范圍內,層頂起伏較大,且分布不均勻。(1)層強風化基巖,力學強度較高,厚度較大,是良好的天然地基。但在勘探場區范圍內,層頂起伏較大,且厚度不均勻。綜合判定為不均勻性地基,擬建建筑物變形特征主要表現為同一建筑物位于不同持力層而引起的差異沉降,建議采取相應的地基處理方法避免不均勻性地基給建筑物帶來的危害。在本次勘察范圍內,各擬建建筑物地基土的主要受力深度范圍內,地層分布不均勻,變化較大,對地基穩定性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建議對地基進行變形驗算,以免地基變形給建筑物帶來安全隱患。7.3場地穩定性和適宜性評價據青島城市工程地質(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區域地29、質資料顯示,青島區域有兩較大斷裂郭城即墨、朱吳店集斷裂帶,在工程區內有多條兩大斷裂延伸的較小斷裂交匯,區內斷裂較發育。兩大斷裂自早白堊世早期已基本形成,至第四紀未見明顯活動,可以認為該區第四紀以來是相對穩定的。綜合上述,場地地質構造穩定性良好。擬建場區地形起伏較大,地貌類型為沖洪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地貌,地基土分布不均勻,基巖埋深變化較大,擬建場區場地穩定性較好,建筑適宜性較好。7.4地基分析與評價層素填土,土力學性質不穩定,不經處理不宜作為基礎持力層;-1層沖填土,土力學性質不穩定,不經處理不宜作為基礎持力層;層淤泥質土,土力學性質不穩定,不經處理不宜作為基礎持力層;層粉質粘土,土力學性質穩定,30、力學強度稍高,厚度較厚處,可作為基礎持力層;層中粗砂,土力學性質穩定,力學強度稍高,厚度較厚處,可作為基礎持力層;層粉質粘土,土力學性質穩定,力學強度稍高,厚度較厚處,可作為基礎持力層;層中粗砂,土力學性質穩定,力學強度稍高,厚度較厚處,可作為基礎持力層;層殘積土,土力學性質穩定,力學強度稍高,厚度較厚處,可作為基礎持力層;層強風化基巖,力學性質穩定,力學強度高,分布均勻,可作為基礎持力層。7.5地基基礎方案根據場區工程地質條件,結合擬建橋結合壩及橋梁等建筑特征和當地建筑經驗,本著安全經濟、技術可行的原則,建議:1、天然地基建議堤防工程以第粉質粘土第層粗礫砂作為基礎持力層,基礎埋置深度應大于河31、床沖刷深度。其它建筑物詳見下表:特征建筑物基礎形式對應剖面基礎持力層備注3+086橋結合壩筏板基礎1#、6#、11#、18#20#、3+650橋結合壩筏板基礎1#、6#、11#、23#25#4+315橋結合壩筏板基礎2#、7#、12#、31#33#、4+568橋結合壩筏板基礎2#、7#、12#、35#37#5+050橋結合壩筏板基礎3#、8#、13#、42#44#5+950橋結合壩筏板基礎4#、9#、14#、54#56#、4+100橋獨立基礎2#、7#、12#、28#30#、-14+850橋獨立基礎3#、8#、13#、39#41#、-15+225橋筏板基礎3#、8#、13#、45#47#5+732、00橋筏板基礎4#、9#、14#、50#52#、橋結合壩處建議進行防滲處理,建議采用高壓旋噴工藝對第層素填土、第-1層沖填土、第層淤泥質土、第層中粗砂和第層粗礫砂進行基礎防滲處理。2、樁基礎對于承載力要求較高的擬建構筑物,天然地基處理無法滿足要求時,可采用樁基礎,以第層粗礫砂、第層殘積土或第層強風化基巖作為樁端持力層。其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載荷試驗確定。估算單樁承載力時巖土層的有關參數如下:巖土層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鉆孔灌注樁人工挖孔樁極限側阻力標準值 qsik(kPa)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qsik(kPa)極限側阻力標準值 qsik(kPa)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qsik(kPa)極限側阻力33、標準值 qsik(kPa)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qsik(kPa)層素填土20.018.018.0-1層沖填土18.017.017.0層淤泥質土14.012.012.0層粉質粘土28.026.026.0層中粗砂45.040.040.0層粉質粘土55.050.050.0層粗礫砂70.04000.065.02000.065.03600.0層殘積土55.045.045.0層強風化花崗巖100.07000.090.04000.095.05500.0層強風化閃長巖90.06500.080.03500.085.05000.0采用樁基方案應按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要求進行施工,施工結束后必須按34、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進行樁基檢測工作,經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的施工。預制樁樁徑建議采用400mm或500mm;鉆孔灌注樁樁徑建議不小于500mm;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建議對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0d,對于砂土不小于3.0d,進入強風化基巖不小于1.5 d。建議在樁基施工前,應選有代表區域進行試樁。在樁基施工過程中,建議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參與現場檢驗和監測。如地層發現異常,設計及施工單位應與勘察單位聯系,必要時,應進行局部的施工階段的勘察。3、地基處理對于承載力要求較高的擬建構筑物,天然地基處理無法滿足要求時,建議采用深層攪拌法進行地基處理,處理深度應穿透軟弱層(35、層素填土、-1層沖填土和層淤泥質土),達到第層粉質粘土第層粗礫砂。施工中若遇回填大塊石,應予以挖除?;A形式可采用獨立或條形基礎。采用地基處理方案所需的物理力學參數見下表:土層樁的側阻力特征值 qsik(kPa)樁的端阻力特征值qpk(kPa)壓縮/變形模量(MPa)層淤泥質土1460層粉質粘土28.0160層中粗砂45.018015.0層粉質粘土55.0200層粗礫砂70.028022.0采用地基處理方案時,設計和施工應嚴格按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進行。地基處理施工完畢后,應按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進行地基檢測。4、待擬建建(構)36、筑物的結構、特征等確定后,應針對具體建(構)筑物進行詳細階段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在設計和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問題:1、基槽開挖時,如采用機械挖土,應先挖至設計基底標高以上1020cm,然后采用人工挖至設計標高,以防地基土遭受破壞。2、在基槽(坑)開挖時,對于基礎超挖的部分,應采用毛石混凝土找平。3、工程建設過程中,應注意排水,避免地下水和雨水浸泡地基而引起的巖土工程問題。7.6邊坡開挖7.6.1邊坡開挖及支護方案建議:(1)邊坡支護:擬建河道的周圍10m范圍內無已建建筑物,施工方便,對周圍環境影響小,根據本次勘察取得的資料,結合本地施工經驗,建議采用放坡的方式進行開挖,放坡開挖的坡度建議:層素填土37、和-1層沖填土1:1.50;層淤泥質粉土1:1.50;層粉質粘土和層粉質粘土1:1.00;層中粗砂和層粗礫砂1:1.50;殘積土1:1.00;層強風化基巖1:0.75,并采取相應的護坡措施。開挖時應對上部松散土層及強風化巖進行噴錨支護。具體支護方案應由具備資質的專業設計人員根據場地條件、巖土參數進行設計,有關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可按下表選用:層號重度(KN/m3)粘聚力c(KPa)內摩擦角(度)滲透系數(cm/s)素填土17.05.017.02.010-3-1沖填土19.02.018.02.010-2淤泥質土17.513.12.85.010-4粉質粘土19.230.86.35.010-5中粗砂38、19.01.035.04.010-2粉質粘土19.333.06.65.010-5粗礫砂20.52.038.05.010-1殘積土19.025.020.05.010-4強風化花崗巖20.02.035.05.010-5-1強風化閃長巖20.02.035.05.010-5基坑開挖及施工過程中,應進行邊坡位移觀測,隨時掌握邊坡動態?;舆吰碌闹ёo對本工程顯得相當重要。基坑支護方案建議由具備資質的專業設計人員根據場地條件、巖土參數進行支護方案設計。8結論及建議1、擬建場區地形起伏較大,地貌類型為沖洪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地貌,地基土分布不均勻,基巖埋深變化較大,擬建場區場地穩定性較好,建筑適宜性較好。2、根據39、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4.1.3,地基土類型如下:層素填土、-1層沖填土、層淤泥質土為軟弱土; 層粉質粘土、層中粗砂、層粉質粘土、層粗礫砂、層殘積土為中硬土;層強風化基巖為堅硬土。綜合判定場地類別為類。3、依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第2.0.4條,本次工程建設場地劃為類場地。4、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A和表4.1.1:青島開發區地震基本烈度6度(屬第三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特征周期Tg=0.45s。屬抗震一般地段。5、2+8504+350段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在長期浸水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4+3506+500段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弱腐蝕性;在長期浸水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弱腐蝕性。6+5007+200段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在長期浸水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中等腐蝕性。6、擬建場區附近無污染源,根據本地工程經驗,擬建場區土的腐蝕性為微腐蝕性。7、基礎建議詳見7.5。8、標準凍土深度為0.50m。9、基槽開挖后,應及時通知巖土工程師驗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