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館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4449
2022-09-15
13頁
43.50KB
1、XX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館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目 錄 一、前言(一)工程概況 (二)執行規范 (三)勘察的目的、要求及任務 (四)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二、自然地理概況(一)交通(二)氣象、水文 三、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一)地形、地貌及地下水 (二)場地巖性及其性質 (三)構造(四)地層結構及其工程特性 四、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一)場地工程地質分區(二)場地穩定性與適宜性評價(三)地震效應評價(四)地基土承載力評價(五)地基均勻性評價 五、地基基礎方案 六、結論與建議 附圖(表)1、綜合圖例1張2、勘探點平面位置圖1張3、游泳館平斷面工程地質圖(附工程地質分區)1張4、工程地質剖面圖 11張5、2、鉆孔柱狀圖 17張6、鉆孔巖芯照片2張7、地質觀測點一覽表 1張8、土工試驗報告表1張9、波速測試報告1份10、巖石試樣檢測報告1份11、巖土工程勘察任務委托書 1份一、前言 (一)工程概況我院受XX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擔了XX奧體中心館區的巖土工程勘察任務。游泳館長向約為188米,寬度約為130米,總建筑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設計觀眾規模為4000人座,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圍墻及屋面采用空間鋼架結構,屋面標高18-30米。最大軸力設計值約6300KN,大部分柱軸力設計值在2000KN至4500KN之間。地下室一層,基礎埋深7.20M,擬采用天然淺基礎。根據巖土工程勘察3、規范(GB500212001)的有關規定,本次勘察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一級,場地等級二級,地基等級為二級,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甲級。(二)執行規范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200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JGJ8792);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標準(DBK14S32002);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工程地質手冊(第三版); (三)勘察的目的、要求及任務本次勘察屬一4、次性詳細勘察。其目的是對場地的穩定性作出評價,提出詳細的巖土工程資料和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對建筑地基做出巖土工程評價,并對地基類型、基礎形式、地基處理和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議。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及勘察任務委托書的要求,其任務是:1、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查明場地內巖溶的分布范圍、發育情況和對基礎穩定性影響做出評價,提出處理建議。2、查明建筑范圍內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土的均勻性和承載力;查明巖石破碎帶分布情況、分析破碎成因,評價巖石破碎帶對地基承載力、變形的影響程度。35、查明埋藏的河道、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該地區地下水埋藏條件、變化幅度及對混凝土的腐蝕性;5、查明場地的地震效應,提供場地土類型、場地類別;6、建議基礎型式及持力層,對可能采用的地基處理形式提供巖土工程參數;7、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產生的變化和影響,并提出防治建議。 (四)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勘察技術方法本次勘察采用鉆探、取巖石樣、室內土工試驗等方法;我院結合場地實際情況增加了工程地質測繪工作,根據測繪成果結合鉆孔資料提交本報告。2、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完成工作量勘探點沿建筑物周邊及中心線布置,共布鉆孔64個;受場地條件限制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點46、0個,完成工作量總進尺769.40m,取原狀土樣3件,巖石樣37件。野外地質觀測點4個,斷裂觀測點17個,各類觀測點采用全儀器法,1:1000工程地質測繪 74387m2。本次工程于2006年12月26日開始,于2007年1月5日結束野外工作,經室內資料整理于2007年1月10日提交本報告??碧近c高程采用絕對高程,以擬建場地北側A1(X=48912.376,Y=59683.476,H=132.09)A2(X=48952.110,Y=59636.384)作為基準點,采用全站儀測放各勘探點,采集各地質點及構造點數據;各地質點數據見附表。 二、自然地理概況(一)交通XX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地處東徑117、61111744,北緯 36023731,是山東省省會,是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及科技產業中心,是連接華北和華東、沿海和內地的重要的交通樞紐,四周與德州、濱州、淄博、萊蕪、泰安、聊城等地市相鄰。XX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山東省承辦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的主會場,建設地點位于經十東路東段以南,轉山以東,蓋子山以西,旅游路以北。它的建設將有力的促進XX市體育事業發展,為增強人民健康素質、發展經濟、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二)氣象、水文本區處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總的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風;夏季炎熱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雨量驟減,冬季8、寒冷少雨雪,多東北風。多年平均氣溫13.4,極端最低氣溫-22.5,年平均無霜期199天,早霜始于9月下旬,晚霜止于4月中旬。多年平均降水量654.8mm,其中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504.5mm,占全年降水量的77.4%。三、場地工程地質條件(一)地形、地貌及地下水場地位于孟家莊北側低山丘陵之上,原為剝蝕丘陵,地勢為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相對高差大于30m,現已部分爆破整平,地面高低不平,絕對標高一般120m-130m之間。場區屬于魯中南低山丘陵水文地質區,泰山隆起北側單斜構造水文地質亞區。場區位于該亞區的補給徑流地帶,含水巖組為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厚層灰巖,其地下水類型為裂隙巖溶水,在場9、區及其以南下古生界下統出露區,大氣降水垂直滲漏補給地下水,并向北徑流。該場區地下水質良好,礦化度0.5g/l,屬HCO3Ca型水,地下水埋深大于60m;但是石灰巖中夾薄層泥灰巖,在泥灰巖與石灰巖交界的地方,溶蝕現象嚴重加上泥灰巖不透水,雨季時易在此形成上層滯水,因此地下室須做防水底板。 (二)場地巖性及其性質 場地基巖裸露,出露地層為下奧陶統北庵莊段(O1b)和東黃山段(O1d),按其巖性,將場區出露的地層巖性自上而下分為3個巖性段,詳述如下:石灰巖(O1b-1):灰色,中厚層構造,出露于場地西北部,呈條帶狀分布,產狀34427,屬硬質巖。角礫狀泥灰巖(O1d):黃色,薄層構造,出露于場地中部10、,呈條帶狀分布,受斷層及輝長巖體侵入的影響,產狀變化很大,屬軟質巖。石灰巖(O1b-2):灰色,中厚層構造,出露于場地東南部,呈條帶狀分布,產狀3012,屬硬質巖。(三)構造F1:該斷層從場地中部偏西側通過,產狀14379,上盤為角礫狀泥灰巖,產狀變化很大,下盤為石灰巖,產狀34427。F2:該斷層從場地中部偏東側通過,產狀32682,上盤為角礫狀泥灰巖,產狀變化很大,下盤為石灰巖,產狀3012。根據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提供的XX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結論:場地內不存在第四紀活動斷層,可不必考慮斷裂影響可能引起的震害問題。場地巖體破碎帶發育規模小,發育深度淺,對工程安全11、影響不大。(四)地層結構及其工程特性本場區勘察深度范圍內,地基土自上而下分為4個大層,現詳述如下。層中風化石灰巖(O1b-1):青灰色,隱晶質結構,層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多為方解石充填,巖芯呈柱狀、塊狀,巖芯采取率90-95%,RQD=70-80。分布在場地西北部,厚度:,平均13.14m;層底標高:,平均99.42m;層底埋深:,平均17.54m。該層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73.0Mpa。-1層強風化石灰巖(O1b-1):灰色,隱晶質結構,層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多為方解石充填,巖芯呈短柱狀、塊狀,巖芯采取率80%,RQD=0-20。該層為第層巖石的強風化帶,包括由于石方爆破造成12、松動的巖石,厚度,平均3.57m;層底標高:,平均113.05m;層底埋深:,平均3.73m。-2層粉質粘土(O1b-1):棕紅色,硬塑,混少量碎石,是溶洞、溶槽及溶蝕裂隙的充填物。該層呈透鏡體狀分布,厚度:,平均1.15m;層底標高:,平均105.27m;層底埋深:,平均11.85m。D層中風化角礫狀泥灰巖(O1d):黃色,碎屑結構,層狀構造;角礫成分為石灰巖;巖芯呈塊狀、短柱狀,采取率30-60%,RQD=10-20。該層分布在場地中部,厚度:4.00-23.50m,平均14.51m;層底標高:98.50-104.97m,平均101.37m;層底埋深:12.00-30.00m,平均20.013、1m。該層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13.2Mpa。D-1層強風化角礫狀泥灰巖(O1d):黃色,碎屑結構,層狀構造;角礫成分為石灰巖;巖芯呈塊狀、土狀,采取率30-40%,RQD=0。該層為D層巖石頂部的強風化帶,厚度:2.00-8.00m,平均4.60m;層底標高:108.14-125.17m,平均116.05m;層底埋深:2.60-8.00m,平均5.02m。D-2層粉質粘土(O1d):棕紅色,硬塑,混少量碎石,是溶洞、溶槽及溶蝕裂隙的充填物。該層呈透鏡體狀分布,厚度:0.70-1.20m,平均0.95m;層底標高:112.97-124.08m,平均117.84m;層底埋深:6.50-114、3.50m,平均9.35m。D-3層強風化輝長巖(53):灰黃色,細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輝石、長石,巖芯呈柱狀,巖芯采取率80%,RQD=70。該層為輝長巖順層侵入D層巖石的侵入體,分布無規律,厚度:2.80-3.80m,平均3.30m;層底標高:102.80-125.28m,平均114.04m;層底埋深,平均10.55m。該層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平均值為9.2Mpa。F1層斷層角礫巖:黃色,碎屑結構,碎屑成分為泥灰巖、粘土和石灰巖;巖芯呈塊狀、土狀,巖芯采取率50%,RQD=0-10。沿斷層走向分布,鉆探揭露厚度:,平均4.68m;層底標高:,平均110.30m;層底埋深:,平均15、6.68m。F2層斷層角礫巖:黃色,碎屑結構,碎屑成分為泥灰巖、粘土和石灰巖;巖芯呈塊狀、土狀,巖芯采取率50%,RQD=0-10。沿斷層走向分布,鉆探揭露厚度:3.60-5.00m,平均4.30m;層底標高:111.32-112.57m,平均111.95m;層底埋深:5.00-7.90m,平均6.45m。層中風化石灰巖(O1b-2):青灰色,隱晶質結構,層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多為方解石充填,巖芯呈柱狀、塊狀,巖芯采取率90%,RQD=85。場區普遍分布,厚度:4.10-20.30m,平均11.80m;層底標高:97.01-105.48m,平均102.36m;層底埋深:15.00-25.016、0m,平均17.39m。該層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63.6Mpa。-1層強風化石灰巖(O1b-2):灰色,隱晶質結構,層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多為方解石充填,巖芯呈短柱狀、塊狀,巖芯采取率80%,RQD=30。該層為第層巖石的強風化帶,包括由于石方爆破造成松動的巖石,厚度:2.30-13.90m,平均5.42m;層底標高:107.90-120.78m,平均114.55m;層底埋深:2.30-13.90m,平均5.42m。-2層粉質粘土(O1b-2):棕紅色,硬塑,混少量碎石,是溶洞、溶槽及溶蝕裂隙的充填物。該層呈透鏡體狀分布,厚度:0.25m;層底標高:114.23m;層底埋深:11.17、00m。四、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 (一)場地工程地質分區根據場地地層巖性及構造情況將場地分為2個區,詳述如下:區:主要為中厚層石灰巖,有少量貫穿性節理裂隙,裂隙面間距0.8-1.40m。一般為2組,有少量分離體,結面互相牽制,巖體基本穩定,接近彈性各向同性體,巖體結構類型為類。區:主要為斷層及斷層兩側的破碎帶,構造和風化裂隙密集,結構面錯綜復雜,多充填粘性土,形成無序小塊和碎屑,完整性遭極大破壞,穩定性很差,巖體結構類型為類。(二)場地穩定性與適宜性評價場地屬低山丘陵地貌單元。場地較穩定,適宜做一般建筑場地。(三)地震效應評價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場地土類型為巖石,場18、地類別為類,場區抗震設防烈度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特征周期為0.30s,建筑抗震地段可視為有利地段。 (四)地基土承載力評價按照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的有關規定,根據當地建筑經驗及調查結果,場地內各巖土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推薦如下表: 表1區號層 號巖土名稱承載力特征值fak(KPa)彈性模量(104MPa)1-1強風化石灰巖500kPa2-1強風化石灰巖600kPa1中風化石灰巖2500kPa4.542中風化石灰巖2000kPaD-1強風化角礫狀泥灰巖300kPaD中風化角礫狀泥灰巖400kPaD-3強風化輝長巖350kPaF1、F2斷層角礫19、巖250kPa(五)地基土均勻性評價場地地基土為多種巖性,且物理力學性質差別很大,因此,場地地基為不均勻地基。五、地基基礎方案場地地基土為巖石,建議采用天然地基,柱下獨立基礎;以層中風化石灰巖、層中風化石灰巖為持力層;當基底為角礫狀泥灰巖和斷層角礫巖時,建議挖除或超挖一定深度。六、結論與建議1、場地位于低山之上,屬低山丘陵地貌單元,場地內有斷層通過,場地較穩定,適宜做為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場地。2、場地土類型為巖石,場地類別為類,場區抗震設防烈度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特征周期為0.30s,建筑抗震地段為有利地段。3、該區屬大氣降水垂直滲漏補給區,地下水質良好,礦化度0.5g20、/l,屬HCO3Ca型水,地下水埋深大于60m。4、雖然地下水埋深大于60m,但是石灰巖中夾薄層泥灰巖,在泥灰巖與石灰巖交界的地方,溶蝕現象嚴重加上泥灰巖不透水,雨季時易在此形成上層滯水,因此地下室須做防水底板。5、根據當地建筑經驗及調查結果,場地內各巖土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推薦值見表1。6、場地地基土為巖石,建議采用天然地基,柱下獨立基礎;以層中風化石灰巖、層中風化石灰巖為持力層;當基底為角礫狀泥灰巖和斷層角礫巖時,建議挖除或超挖一定深度。7、區段地基承載力建議通過現場靜載荷試驗驗證。8、各層中由于爆破原因造成松動的巖石應全部清除。9、建議在基槽開挖后,采用物探方法進一步查明各獨立基礎基底以下5 M范圍內巖溶發育情況,如果存在溶洞、溶溝和溶槽應當清除。11、基槽開挖后,應通知甲方、監理、勘察和設計共同驗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