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推廣站辦公樓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3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4568
2022-09-15
37頁
168.83KB
1、第一章 總 論11.1 項目概述11.2 項目現狀21.3研究范圍21.4 研究的初步結論2第二章 項目提出背景和建設的必要性42.1 項目建設的背景42.2 項目建設必要性5第三章 項目選址和建設條件73.1 項目選址依據73.2 建設條件7第四章 建筑工程技術和設備采購方案104.1 建筑工程設計原則104.2 房屋土建工程設計114.3 給排水工程設計124.4 電氣工程設計154.5 弱電工程設計174.5 消防設計184.6 儀器設備采購方案18第五章 環境保護205.1 項目環境保護采用的標準205.2 環境保護措施20第六章 節 能236.1 概述236.2節能設計23第七章 消2、防、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257.1 建設施工時的生產安全257.2 采用標準和依據257.3 職業衛生安全267.4 預期效果及防范評價26第八章 組織機構和項目管理278.1 項目管理機構及職責278.2 項目管理27第九章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289.1 進度安排原則289.2 項目建設具體實施計劃28第十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2910.1 投資估算2910.2計價依據2910.3 估算結果及資金籌措30第十一章 社會效益分析34第十二章 結論與建議3512.1 結論3512.2 建議353第一章 總 論1.1 項目概述1.1.1 項目名稱xxxx鎮農技站辦公樓建設工程1.1.2 建設單位xx農3、業局1.1.3 建設性質新建1.1.4 建設地點該項目建設地點位于xx鎮圩。1.1.5 建設規模及內容建設規模:新建xx鎮農技站辦公樓建設面積276.4,購置儀器設備共計65臺(套),交通摩托車1輛。建設內容:新建xx鎮農技站辦公樓的土建工程、裝飾工程、給排水工程、電氣工程、弱電工程,購置儀器設備、交通摩托車。1.1.6 項目資金及籌措xx鎮農技站合計投資50萬元。資金來源: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25萬元,自治區財政配套5萬元,縣財政配套資金20萬元1.1.7 建設期130天1.2 項目現狀xx鎮農技推廣站建設工程: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獨立基礎、抗震設防為六度、已設計五層,現建設三層,建設面積274、6.4,購置儀器設備65臺(套),交通摩托車1輛。項目的供水、供電、防洪、排水及電訊設施均已通至附近。1.3研究范圍本項目的主要研究范圍包括: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項目定位、建設條件、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建筑工程技術和采購方案、項目管理、投資估算、效益分析等。1.4 研究的初步結論xx鎮農技推廣站建設工程屬于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建設,對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xx鎮農技推廣站建設工程的構造較簡單,交通便利、配套資金已經落實,建設時機已經成熟。項目5、的實施加快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該項目的建設不僅必要,而且在技術上、經濟上是可行的。第二章 項目提出背景和建設的必要性2.1 項目建設的背景(一)區域簡介xx鎮位于xx市xx南部,下轄14個村民委員會。全鎮有農戶3563戶,總人口56097人。轄區總面積30.61萬畝 ,耕地面積2.14萬畝,有林地面積20.78萬畝。農村經濟總收入11847萬元,全鄉鎮有鄉鎮企業276個,年地方財政收入236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6元。主要特產有松脂、三黃雞、八角。xx鎮總面積204平方公里,耕地21228畝,以優質水稻種植為主,屬縣、市水稻高產示范區。鎮內自然資源豐富,松脂產量和有“x6、x第一黑”美稱的黑色花崗巖儲量居全縣之首;水力發電以龍河水系為主,已建成發電和正在開發的梯級電站有5座,總裝機容量16000千瓦,為全縣之最,人力資源充裕,屬xx勞務輸出大鎮。xx鎮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容信二級公路穿境而過,電信、移動、有線電視覆蓋全鎮。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現有中學兩所、小學14所,在校學生8000多人。鄉鎮企業80多家,主要以鐵鍋制造、建材、毛織、制衣、松脂化工,水力發電為主。近年來,xx鎮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進一步制訂了依托山、水、人資源優勢,全力打造“綠色xx”的新戰略,計劃用三年時間,一是全面完成萬畝速豐林和10萬畝松樹林兩個綠色基地建設;二是在龍河水系上游7、和下游再建兩個梯級電站,加大綠色能源建設;三是主動接納東部產業轉移,壯大毛織,制衣等無煙產業,力爭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林產化工,水力發電、毛織制衣三大產業群。與此同時,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發展最具xx特色的八角、玉桂、指天椒、淮山、四方番茄等規模化種植;壯大傳統豬花、肉豬、種雞和山地養雞業,發展綠色食品,促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項目相關政策及背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國發200630號明確提出,“著眼于新階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明確職能、理順體制、優化布局、精簡人員、充實一線、創新機制8、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構建起以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農業科研、教學等單位和涉農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2012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強化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作用,著力增強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能力,推動家庭經營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普遍健全鄉鎮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明確公益性定位,根據產業發展實際設立公共服務崗位,進一步完善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管理體制,加強對農技推廣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切實改善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條件,按種養規模和服務績效安排推廣工作經費。”加9、快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步伐,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2.2 項目建設必要性 2.2.1項目建設是xx鎮推廣農業技術的需要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國家設立在縣鄉兩級為農民提供農業公共服務的組織,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上世紀90年代,我縣利用國家商品糧基地項目建設了一批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解決部分鄉鎮農技人員住房問題,而業務用房多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修建的石頭灰漿磚瓦結構或泥磚瓦結構,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大多數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業務用房已成為危房,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一些農業技術推廣站用職工住房10、作為辦公用房,檢測室、服務大廳、培訓教室等功能性業務用房根本無法安排。另一方面,除了近年少部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添置了農藥殘留速測儀器設備外,大部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幾十年來基本沒有新添儀器設備,原有的儀器設備也普遍老化或損毀。由于缺乏開展農技推廣工作所需儀器設備,大多數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仍沿襲著“一張嘴、兩條腿”的服務形式。面對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農民建設現代農業的新需求,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凝聚合力,整體提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公共服務能力。35 第三章 項目選址和建設條件3.1 項目選址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規劃法、xx實施辦法、xx市城市規劃管11、理辦法、xx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及城市規劃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等。2.xx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8-2020年)。3. xxxx鎮農技站辦公樓建設工程總體規劃3.2 建設條件3.2.1 交通條件建設地址位于xx鎮原水利站的土地,建成后給一層水利站使用。交通便利,環境優雅,建設地址適宜。3.2.2 地形、地貌、地震情況場地土層組成為沖洪積含砂粘土,基巖為中泥盆統東崗嶺組D2d灰巖,場地及其附近地段,未發現有斷裂帶通過,屬區域相對穩定區,無下臥礦藏。3.2.3 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擬建場地原地貌為坡地,土地已平整。場地屬亞粘土,地基穩定性良好,經現場調查踏看,結合參照xx近期歷史幾場12、次的地震報告,驗算結果確認該場地為一般場地條件,該場地沒有大斷裂帶通過。3.2.4 氣候條件項目區屬亞熱帶氣候,主導風向,冬季為西北風,夏季為南風,年均氣溫21.3,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2.3,年降雨量1660毫米。3.2.5 給水條件建設場地為xx鎮水利站的土地,接通原有供水、排水管道即可使用。項目用水量主要是建筑施工用水、生活用水,供水有保證,能滿足施工期間生產、生活、辦公及消防用水需要。3.2.6 排水條件項目用地內目前通過地面明溝進行排水,項目建設后可通過雨水管連接周邊河道進行排水。3.2.7 供電條件本項目用電量不大,主要是建筑用電、辦公用電、生活用電,只要接通原有供電線路就可投13、入使用。3.2.8 抗震條件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的有關規定,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設計特征周期0.35S,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經初步勘查,建設場址無重大不良地質災害,屬相對穩定區,滿足工程建設要求。擬建場地內無重大全新活動性斷裂通過,屬相對穩定區。3.2.9 防洪項目建設地點地勢較高,歷史上從無受災記錄,因此項目無遭遇洪災之險。3.2.110 法律支持條件項目的一切手續都依法依規辦理,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的有關政策。3.2.11 施工條件項目區擬建xx鎮農技站的土地,座落在圩鎮上,建設所需的沙、石、水泥、磚、鋼材等建筑材料可直接運進,交通便14、利,場地開闊,方便施工。3.2.12 周邊建筑物與環境條件周邊環境良好,地勢平坦開闊,空氣清新,陽光充足,排水通暢,遠離污染源,空氣質量達到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要求。第四章 建筑工程技術和設備采購方案4.1 建筑工程設計原則1、總平面設計思想結合場址建設條件,注重區域氛圍,通過建筑和綠化、道路等協調創造具有適宜工作的空間。(1)、充分展現人與自然、人與科學、人與環境高度融合的思想。新建建筑與原有環境在空間組織上充分考慮到人的活動需求,創造人性化的、舒適的工作空間。(2)、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景觀資源條件,有機組織空間布局,創造注重自然的生態環境,追求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文環境的高度統一,塑造良好的環15、境與氛圍。(3)、布局力求充分利用和保護自然環境,合理布局,明確分區,較好地解決建筑、環境、場地的有機關系。2、總平面布置原則(1)、最大限度地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進行建筑物規劃;(2)、在現有條件下,盡最大可能體現建筑物設計合理,方便工作的原則;(3)、依據國家有關規劃、建筑、環保、防火、抗震、勞動安全的規范和標準進行設計;(4)、總圖布置時,要考慮到建筑物發展規劃和人流出入的合理性。3、總平面布置方案主體建筑物布置原則上朝向以有利于夏季獲得良好的自然通風為原則。在場地范圍內綜合考慮消防通道和原有道路建設,同時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4.2 房屋土建工程設計4.2.1設計依據16、和規范、標準(1)、設計依據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1);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JGJ972002);、其它有關的現行國家規范、規程及標準。4.2.2 建筑設計(1)、結構安全 本工程結構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安全等級為二級,設防烈度六度。(2)、建筑結構方案、地基基礎選型地基基礎的設計根據工程勘察報告、場地的地震危險性作綜合評價,正確確定地基承載力。基礎埋深應根據地質情況、土的凍層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況綜合考慮后確定。本項目17、擬采用獨立基礎。、主體結構形式 本工程承重結構體系采用磚混結構,設置圈梁等構造措施保證結構正常使用。4.3 給排水工程設計4.3.1設計依據和規范、標準、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GBJ1588);、室內給水設計規范(GBJ138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7981996);、建設單位及相關專業提供的有關資料和設計要求。、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JGJ972002);、其它有關的現行國家規范、規程及標準。4.3.2 給排水設計設計范圍建筑給水、建筑排水、建筑消防用水等。(1)、給水系統 、水源 本項目用水就近由城市市政供水干管接入,供應量可滿足辦公需要。給水水質標準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之規定。、18、用水量 供水標準:用水按50升/人班計算。項目實際用水量由班次人數確定。、系統選擇A、室外給水系統從城市市政供水干管引入,在給水管上安裝水表和閘閥,本項目建筑為3層,在市政管網供水壓力服務范圍之內,因此,辦公用水由市政直接供水。B、室內給水系統 由接入室內的供水干管,經立管通向各樓層,各樓層引出供水支管,通向各用水點。(2)、排水系統、生活污水系統排水量本工程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計。、污水的收集與排放系統室內衛生間的糞便污水和廢水分流排放,采用單立管排水系統排放至室外,經化糞池處理后,用D200混凝土管接入市政排水管網。 室內排水主管系統一般采用主通氣立管系統,以改善通水條件,按19、規范設置清掃口,并在適當位置設置地漏。、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屋面采用有組織排水,設置屋面PVC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將雨水排放到明渠收集后,統一排放至市政排水管。(3)、管材及接口、給水管材室內生活給水管材采用鋁塑復合管,壓緊式卡套連接;室外給水管道DN50采用熱鍍鋅鋼管,絲扣連接;DN50采用給水鑄鐵管,石棉水泥接口。、排水管材 室內排水管道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粘接連接;室外排水管道DN100采用排水鑄鐵管,石棉水泥接口;DN200采用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套環接口或鋼絲網抹帶接口。(4)、消防用水項目擬建建筑物使用市政消防設施,消防用水量不再增加。4.4 電氣工程設計4.4.1設計依據和規20、范、標準、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96)、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民用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J1339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建設單位及相關專業提供的有關資料和設計要求。4.4.2 電氣工程設計設計范圍建筑物室內的電力、照明等供電、屋面防雷系統,低壓配電接地保護系統等。(1)、供電設計供電電源由項目所在附近市政供電線路接線口引入,供辦公用房用電。供電設施應安全可靠,保證不間斷供電。(2)、敷設方式在建筑物一層設總配電箱,樓內強電及弱電垂直布線采用電纜穿管暗敷以樹干式,每層設配電箱,水平干線采用穿管暗敷21、以放射式,地下采用電纜溝或電纜直接埋敷。室內分支線路采用BV500型銅芯塑料絕緣線、穿鋼管或塑料PVC管沿墻、樓板或地坪內暗敷設。(3)、照明、照明電源采用TNCS接地系統的配電線路供電,電壓220伏。照明標準按國標民用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J13390)設計。、照明配電系統 照明配電采用PZ20型照明配電箱為照明用電設備配電,其安裝方式均采用在墻內暗裝的方式。導線選用BV200/500型,穿塑管在墻內、地板內或在樓板板縫內暗敷。照明用電設備的接地和接零要嚴格分開。(4)、防雷與接地、本設計防雷系統采用在建筑物屋面明裝避雷帶作接閃器,利用柱子內的主筋作引下線,利用柱子基礎內的鋼筋作接地極,在建22、筑物四周沿柱基敷設鍍鋅扁鋼作接地干線,將各柱基連在一起,構成環形接地網。接地系統采用TNCS系統,電器設備裝置的接地與各自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共用一套接地系統,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所有建筑物的進線電纜在入戶處均需作重復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姆。、所有插座接地極、配電箱金屬外殼等均需與接地線可靠連接,屋面上突出之金屬體、建筑造型、結構鋼筋、屋面樓板內鋼筋、進出建筑物的各種金屬管道均要可靠接地。4.5 弱電工程設計4.5.1設計依據和規范、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規范(GB/T20893)、工業企業通信設計規范(GBJ4281)、建設單位23、及相關專業提供的有關資料和設計要求。4.5.2 建筑設計電話、寬帶等。、電話通訊系統根據實際需要,每間用房設置12個接線口。、寬帶寬帶引至每個房間,每間用房設置12個接線口。4.5 消防設計(一)、本項目建筑執行建筑設計防火規程(GBJ1687)。建筑防火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建筑防火標準的規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 (二)、院區道路一般寬度大于3.5米,有障礙處的凈寬度大于4米,可作為消防車道使用。(三)、消防系統:室外消防采用市政消防設施。(四)、在電氣系統設計中,要符合國家有關電器設備的設計、安裝規定,電器線路全部采用加金屬套管保護的銅芯線,人離開時,必須切斷電源。確保用電設備及電氣24、接地系統的可靠性,要設置完備的防雷裝置。(五)、擬建建筑物做好通風排煙設計,防止和減少火災造成的危害。(六)、消防設施與器材要設專人負責,對其監管、維護、使用等負全責。消防設施與器材要常年保持完好狀態,一旦出現丟失、損壞、失效、報廢、消耗或配量不足等情況都要及時補充和處理。4.6 儀器設備采購方案儀器設備和交通摩托車的采購規模較小,根據xx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辦法規定,該項設備采購估價少于100萬,可以由項目法人確定采用自主采購方式,所以儀器設備和交通摩托車的采購方案由xx農業局自主采購,采購時要充分考慮儀器設備和交通摩托車的適用性和經濟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安全事故。第五章 25、環境保護5.1 項目環境保護采用的標準(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染防治法;(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4)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5)建筑隔聲評價標準(GB/T 50121-2005);(6)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523-2011);(7)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5.2 環境保護措施環境保護規劃原則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結合,注重環境質量。環境保護內容主要有:5.2.1 施工期廢水排放和水土流失防止措施控制方案(1)施工上,要做好土石工程的平衡,安排好施工計劃,減少棄土和泥土裸露時間,以避免受到暴雨的26、直接沖刷。(2)做好各項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工作,做好必要的防護坡,防止泥土流入城區下水道。(3)施工現場需建筑相應容積的集水沉沙池和排水溝,以收集地表徑流和施工過程中產生泥漿水,廢水和污水經沉淀和除渣排入水溝。(4)運土、運沙石要保持完好,運輸時不宜太滿,保證運載過程中不散落。5.2.2 施工期大氣污染控制方案控制施工期的大氣污染,主要是控制揚塵和運輸車輛的廢氣排放,因此施工過程中建議采以下措施:(1)開挖出來的泥土應及時運走和處理好,堆放時間不宜過長和堆積過高,以防風吹刮揚塵。(2)車輛在運輸沙石、余泥等建筑材料和建筑廢料時,不宜裝得過滿,防止物料灑在路上,造成二次污染。(3)及時清理27、因雨水夾帶和運輸時灑落的泥土,若遇上大風天氣,應蓋好易起塵的建筑材料。(4)施工車輛必須定期檢修,破損的車廂應及時修補,防止車輛行駛過程中灑落。(5)車輛出工地時,應將車身和車輪的泥土洗凈。(6)注意車輛保養,減少5.2.3 施工期噪聲污染控制方案除了采取上述提出的環境措施外,還需落實如下措施:(1)為加強對建筑施工的環境管理,保護區域的環境質量,保證工場地附近居民的健康,施工單位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關于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有關規定和GB12523-90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制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并采取較嚴格的施工管理措施,將施工噪聲所造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2)在28、工程承包合同中,應包括有關環境保護條款,如采用低噪聲的施工設備、科學安排施工、合理規劃物資運輸路線和時段、及時處理建筑垃圾等,將項目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3)土方應隨鋪隨壓,減少水土流失,在干燥和大風季節,要注意控制揚塵污染。施工期地基開挖盡量避開雨季及洪水期,減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施工廢水及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不能隨地亂排,應排入城區污水管道。(4)保護好現有植被,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工程設計及施工中,盡量減少對植被的破壞。(5)在建設期必須遵循“三同時”的原則。保證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6)工程竣工后,施工單位應及時撤出占用場地。拆除臨時設施,清29、除所有建筑垃圾,恢復被破壞的地面和植被。(7)項目營運前,嚴格審查各構、建筑物的施工質量,檢查其相隔距離及防火防爆措施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定的要求。(8)產生的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可以向外排放,對環境影響極小。第六章 節 能6.1 概述節約能源,是指通過技術進步,合理利用,科學管理和經濟結構合理化等,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本項目建設是一種低能耗、社會效益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在勘測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貫徹落實國家和有關部門制定、頒布的合理利用和節約能源的標準和規范,做到開發和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優先地位盡量減少能耗。6.2節能設計6.2.1 設計依據 (1)、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30、GB50176-93)(2)、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范(GB50189-2005)6.2.2 建筑物節能體系和主要節能技術措施(1)、本項目圍護結構傳熱系數限值屋面1.0、外墻1.2;(2)、圍護結構外墻外保溫用3厘米厚水泥復合保溫砂漿;(3)、外墻陽臺、陰角、勒腳、窗洞口四側、雨蓬、女兒墻、管道穿墻洞口、屋面等與空氣接觸處均作2厘米厚水泥復合保溫砂漿保溫層;(4)、在滿足采光、通風等要求下盡量減少窗洞口面積,外窗采用塑鋼窗框(單框);(5)、外窗氣密性不應低于建筑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7107)規定的4級,透明玻璃的氣密性不應低于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GB/T15225)規定的3級,31、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窗面積的30%,透明玻璃幕墻應具有可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6)、本項目遮陽系數SC0.5;(7)、外窗制作及安裝須符合傳熱系數、遮陽系數、氣密性指標要求;(8)、建筑物外門應采取保溫隔熱節能措施。(9)、辦公樓安裝的照明電器、辦公設備,采購的儀器設備、交通摩托車均要求達到現行國家規范標準。第七章 消防、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7.1 建設施工時的生產安全嚴格執行施工生產安全的有關規定和條例,在危險場地設置安全標志,設置專職安全員,對施工現場和生產工人經常檢查監督和教育,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發生。本項目在施工階段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本項目,實行勞動安全。1. 在32、總平布置中,各區域和建筑物的布置均有足夠的防火安全間距,建筑設計則滿足消防對通道的要求。2. 在火災危險場所嚴格按環境的危害類別選用相應的電氣設備和燈具,并按有關防雷規范的要求對建筑物采取相應的避雷措施。3. 電氣安全(1) 供電系統采用接地保護,過電壓保護采用閥型避雷器;過電壓保護與保護接地共用接地裝置;接地電阻4。(2)施工用的電氣設備要按規定接地接零,加強維修和保護,禁止違反操作規程操作。4. 防機械傷害施工機械如挖掘機、運輸車輛等滿足設備維修和安全間距。7.2 采用標準和依據1.電氣設備安全設計導則(GB406483)2.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操作教育管理規定3.xx勞動保護條例4. 有33、關涉及勞動安全和職業衛生的規范、規則。7.3 職業衛生安全1. 施工工人生產、衛生方面,考慮淋浴室、衛生間等為工人創造良好的衛生環境及醫療條件。2. 對施工工人要加強安全生產教育,施工中積極采取防范措施。7.4 預期效果及防范評價通過上述防范措施,預計不會對施工工人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工人的勞動安全與職工衛生會有充分的保護。第八章 組織機構和項目管理8.1 項目管理機構及職責建設期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由領導擔任組長,小組下設綜合業務科具體負責落實各項政策,組織協調項目、人員、資金的落實,組織項目的規劃、設計、招標、施工、竣工驗收、資金物資的管理等。8.2 項目管理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工程建設領34、導小組要結合建設條件及項目資金情況,充分發揮施工單位的優勢,節省投資,加快進度,爭取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益。(1)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對項目建設工程有關人員,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追究制度。(2)項目建設要求有相應施工資質的隊伍和技術人員,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建筑規范、標準進行施工。(3)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建設過程中,接受計劃、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格的竣工驗收。(4)嚴格項目資金管理。對項目資金實行專帳管理、專款專用。第九章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9.1 進度安排原則辦公樓建筑建設:前期工作及報批后,進行項目建設規劃制訂,設計、施工招標、開展施工、竣工驗收。整個建設期為130天。35、儀器設備采購:前期工作及報批后即可進行自主詢價采購,耗時較短,可在辦公樓建筑建設期間完成。9.2 項目建設具體實施計劃用40天進行前期工作及報批、工程設計、邀請招標;用88天進行建設、2天竣工驗收。工程建設進度表序號 期間 日程 項目名稱建設工期1-3940-128128-1301前期工作及報批、工程設計、邀請招標2土建工程及水電工程等3竣工驗收第十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10.1 投資估算估算范圍:工程建設、設備購置、其他費用(建設單位管理費、前期工作咨詢費、工程監理費)等。10.2計價依據 人工工資:綜合57元/工日(按市政工程有關規定計列)。 材料單價:采用xx建設工程造價信息2014年第36、3期的材料單價。(3).xx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消耗量定額(2013);xx安裝工程消耗量定額(2008)。(4)2014年xx地區有關農業技術儀器設備、摩托車、建材市場價格。(5)建設單位管理費:根據xx財政廳桂財建20031號文;(6)施工圖設計費:根據桂價字201155號文; (7)招投標代理服務費:按桂價字201155號文規定計列; (8)工程監理費:根據國家發改委、建設部關于印發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收費管理規定的通知,桂價字201155號文; (9)由于該項目的建設規模較小,基本預備費按第一部分工程費用與第二部分工程建設其它費用之和的5計列。10.3 估算結果及資金籌措經估算,項目總投37、資為50 萬元(詳見估算表)資金籌措: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25萬元,自治區財政配套5萬元,縣財政配套資金20萬元xx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條件建設儀器設備采購總估算表建設內容單位數量單價1.檢測儀器設備155.5農殘流動檢測儀臺10.350.35農殘檢測儀臺11.21.2空調臺20.30.6土壤肥料養分速測儀臺10.90.9自動蟲情測報燈臺11.61.6病蟲調查計數器臺10.40.4電子天平臺10.10.1雙目解剖鏡臺10.20.2手持放大鏡個50.010.05孢子捕捉儀套10.10.12、辦公設備臺494.4電腦(含手提1臺)臺20.350.7投影儀套10.50.5桌椅套300.030.9打印傳真38、一體機臺10.50.5辦公桌椅套40.10.4文件柜套60.10.6攝像機臺10.50.5音響套10.10.1電視機臺10.20.23、摩托車輛10.550.55小計6512辦 公 樓 建 筑 工 程 投 資 估 算 表序號工 程 或 費 用估算造價(萬元)技術經濟指標備注建設工程單位數量單位價值(元)土建工程(包括裝飾)27.64 m2276.41000獨立基礎、磚混結構、內外墻一般抹灰裝飾給排水工程3.32 m2276.4120衛生間給水、雨水和污水排放電氣安裝(含弱電工程)1.66 m2276.460一般照明、儀器設備線路、電線、網線總計32.62 辦 公 樓 建 筑 工 程 投 資 估39、 算 總 表第1頁 共1頁序號工 程 或 費 用估算造價(萬元)備注建設工程一第一部分 工程費用32.62 二第二部分: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58 1建設管理費1.29 1.1建設單位管理費0.49 1.2施工監理費0.80 2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咨詢費0.30 2.1初步設計評審費0.30 3勘察設計費0.90 3.1工程設計費0.90 4施工圖審查費0.10 5編制招標控制價和招標代理服務費0.49 采用邀請招標6項目前期費及其他0.50 三第三部分:預備費1.81 1基本預備費1.81 2漲價預備預備費0.00 建設項目總投資(資金)38.00 第十一章 社會效益分析項目的建設響應了政府的號召40、將項目實施完成后,不僅大大改善xx鎮農技站的工作條件,而且通過推廣和改進農業技術,科學合理地指導農業生產,使農作物數量增加和質量提高,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該項目的建設很有必要,條件具備,有較好的社會效益,本報告提出的方案技術先進可行,經濟合理。第十二章 結論與建議12.1 結論 通過對項目的影響區的調查研究,本項目建設的自然條件、工程地質、水文、交通運輸、建筑材料、社會環境、用地條件、施工技術等建設條件均已具備。從項目的必要性、建設條件、工程方案、環境保護、安全、節能、社會效益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我們認為該項目是可行的。該項目建成后,不41、僅能解決xx鎮農技站辦公不便問題,還能利于xx鎮農業技術推廣,促進xx鎮農業發展,其社會效益是相當顯著的。12.2 建議 (1)請有關部門盡快立項,抓緊落實、督辦項目建議書完成后的其他有關項目報建手續,爭取項目建設盡快開工,實現項目早完成、人民早受惠、社會早和諧的目標。(2)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爭取上級領導及上級有關部門在資金、技術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3)加強建設管理,嚴格審批程序,強化監督審計,確保專款專用,落實重大建設項目跟蹤問責制。(4)建議項目建設要注意環境保護,美化環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5)儀器設備采購注意儀器設備的實用性和經濟性,避免浪費和不必要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