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中心業務用房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4618
2022-09-15
10頁
63.58KB
1、1 前言1.1 工程概況Xxxxx縣、水泥廠路旁邊修建搜救中心業務用房。擬建建筑物呈長方形,長42.6m、寬18.9m,建筑面積約805.0m2,該工程設計整平標高(0.00=733.0m)。設計樓層為5F,高18.0m(詳見總平圖、鉆孔平面圖)。建筑物為框架結構,擬采用獨立柱基礎,以基巖作基礎持力層。最大單柱荷載4000KN/柱,一般單柱荷載3000KN/柱。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組織2臺XY-1型鉆機于2011年月9日1日進場,于9月18日結束野外工作后轉入室內資料整理階段。根據委托要求,本次勘察為一次性詳階段勘察。1.2 勘察等級的劃分根據建筑物特點,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2001)第3.1.4條關于勘察等級的劃分標準,本工程破壞后果嚴重,屬二級工程;場地地形地貌較復雜,不良地質作用較發育,地下水埋深較大,對基礎設計及施工有一定影響,場地等級為二級。場地巖土體種類較多,結構復雜,厚度和性質變化大,地基等級為二級。綜合建筑重要性等級和場地及地基等級,確定本次勘察等級為乙級。1.3 勘察目的、任務和依據 勘察目的及任務根據委托書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為查明場地范圍內巖土體結構、性質和分布特征,以及地下水對基礎工程的影響等巖土工程條件,為基礎設計、施工提供基礎地質資料。以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為目的,為最終確定基礎類型、基礎埋深,確定持力層和合理的基礎施工方案等,提供3、可靠的依據。根據巖土工程詳勘要求,結合場地實際巖土工程地質條件,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務如下:(1)查明場地范圍內的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及空間分布特征。(2)查明不良地質作用類型、性質及危害程度、發展趨勢,提出整治方案建議。(3)查明場地水文地質條件,評價地下水對樁基礎設計和施工的影響,判定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影響。(4)提供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及強度參數,變形參數,確定地基承載力。(5)評價場地及地基的穩定性和建筑適宜性。(6)根據建筑物特點,結合場地巖土體的工程性質和條件,推薦適合場地條件的基礎方案,對基礎施工和地基處理提出方案和建議。1.3.2 勘察依據及技術標準(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4、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4)建筑樁基礎技術規范(JGJ94-2008);(5)貴州建筑巖土工程技術規范(DB22/46-2004);(6)貴州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22/45-2004);(7)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50218-94);(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實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10)委托方的技術要求、相關圖紙及合同。1.4 勘察方法及工作布置原則根據本建筑物的荷載特征,結合場地巖土工程條件和現行國家及貴州省相關勘察設計規范標準,本次勘5、察采用了工程地質調繪、測量放樣、工程地質鉆探、巖土室內測試資料等手段進行。 工程地質調繪通過收集場地周圍已有建筑的勘察成果資料,結合鳳風縣區域地質圖的巖性劃分標準進行。工作范圍以建筑場地為中心,外擴100200m的范圍內,調查場地地形地貌、巖土類型及分布特征、不良地質及水文地質等。 鉆孔定位委托單位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鳳岡縣水上搜救中心業務用房規劃總平面圖,并根據總圖采用54北京坐標系統,高程為1965年黃海高程系統,由建設單位確定各角點位置(見放線坐標及對應鉆孔表1)。我公司依據底層平面圖的軸線和間距,采用經緯儀和鋼尺確定各勘探點位置,采用紅油漆標示。 Xxxx放線坐標及對應鉆孔 表1建筑物對6、應鉆孔編號X坐標Y坐標水上搜救中心業務用房ZK13059.91736615.948ZK43061.33436626.885ZK53070.84736560.086ZK123077.34936613.162ZK213036.01936628.843ZK283070.84736560.086控制點GT233012.59136654.885N123087.49736652.287 工程地質鉆探鉆孔布置按樁基的一柱一孔,孔距3.97.8m,共布置鉆孔28個,實際施工鉆孔28個。孔深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和貴州建筑巖土工程技術規范(DB22/46-2004)的有關規定進行。勘探7、深度要求鉆入較完整基巖不小于5.5m,且孔深不小于正負零以下7.0m。在此深度內如遇溶洞裂隙,則孔深順延。本次勘察的鉆探施工嚴格按工程地質鉆探規范進行,在鉆探施工前對所有機臺進行了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并下發了鉆探任務書,鉆探施工過程中重點對孔徑、孔深、巖芯采取率及報表記錄等進行控制。 巖石測試根據巖性種類不同,采取巖(土)樣進行室內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測試,要求巖樣不少于6件。 水位觀測對場地內施工的部分鉆孔進行終孔24小時后水位觀測和場地附近的井泉水量觀測,以了解場地地下水位埋深及水量情況。1.5 勘察工作完成情況通過以上工作計劃安排和實施,本次勘察圓滿完成了勘察合同及勘察綱要規定的各項工作。本8、次勘察工作完成的實物工作量見表2。 外業勘察實物工作量統計表 表2序號 項 目 單位 完成工作量備注 1工程地質調繪km211:10000 2鉆孔測量定位孔283工程地質鉆探孔/進尺(m)28/218.34水位觀測孔16終孔24小時后進行穩定水位觀測5巖樣測試件61.6 勘察工作質量評價本次勘察工作嚴格按照建設單位的委托要求和勘察設計進行。勘察方法和技術標準嚴格按照國家和我省的技術規范進行,勘察程序按照我公司通過的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標準進行,各工藝均經項目自檢合格并經總工辦抽檢。本報告提供的數據可靠,分析全面,結論準確,建議合理,可作為本建筑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地質依據使用。9、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2.1 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擬建場地位于三壩村、水泥廠路旁邊。原始地貌為溶蝕緩丘地貌。場整個場地鉆孔高程在733.20733.98m之間,高差約0.8m。場地無斷層通過,地表為第四系雜填土,下伏基巖為寒武系上統婁山關群(2-3ls)灰色、淺灰色薄至中厚層白云巖。巖層呈單斜產出,產狀:傾向145,傾角45。2.2 巖土組構及其工程特征 第四系土層雜色素填土(Qml):雜色、由塊石、粘土、碎石等組成,塊石、碎石約占60%,粘土約占35%,結構松散。由于平場開挖回填,整個場地勻有分布,堆填時間為1-3個月,未經分層碾壓,密實度呈松散狀。厚度變化大,鉆探揭露厚度0.31.0m。 基巖10、基巖為寒武系上統xxx群(2-3ls)灰色、淺灰色薄至中厚層白云巖。整個場地均有揭露,基巖面起伏較大,埋深0.72.00m,地表多發育溶溝、溶槽,由于按風化帶的劃分適用于以物理風化為主的巖石,對以化學溶濾風化作用為主的碳酸鹽類巖石,并不具有由全風化至微風化的完整風化剖面,白云巖表面幾乎不存在風化溶濾殘留物,巖石主要受地質構造作用而破碎,所以本場地采風化程度來劃分巖體的完整程度,而是根據現場巖芯特征按巖石完整程度分為破碎白云巖(強風化)、較破碎白云巖(中風化)。分述如下:(1)破碎白云巖(強風化)場地內均有分布,分布于場地基巖淺部,呈灰色淺灰色。該層揭露厚度0.63.0 m,鉆探取出巖芯呈碎塊狀11、短柱狀,鉆探巖芯采取率5362%之間,大于10cm的巖芯采取率多在1523%。巖質不新鮮,巖芯表面見大量蜂窩狀溶蝕小孔,巖石為較軟巖,基本質量等級為V級。(2)較破碎白云巖(中風化)分布于場地基巖淺部,呈灰色淺灰色。該層揭露厚度5.46.9 m,鉆探取出巖芯呈短柱狀、少量柱狀,鉆探巖芯采取率7080%之間,大于10cm的巖芯采取率多在3040%。根據巖石試驗報告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中巖石堅硬程度的劃分,所取的6件巖樣單軸飽和抗壓試驗極限強度值介于19.7MPafr25.9MPa之間。因此,場地巖石堅硬程度屬較軟巖。巖體完整程度是根據鉆探巖芯采取情況定性劃分的,鉆12、探巖芯多數為短柱狀、少量呈長柱狀,巖芯采取率約為78%左右,根據貴州建筑巖土工程技術規范(DB22/46-2004)表-2規定,劃分地基巖體完整程度為較破碎。場地巖石為較軟巖,完整程度屬較破碎,因此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2.3 場地水文地質條件2.3.1 氣象與水文Xxx縣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根據鳳岡縣氣象局多年觀測成果,區內多年平均降雨量1083.4mm,最豐年1311.9mm,最枯年80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為雨季,12月至次年3月為枯季,余為平水期。場地揭露基巖為一套碳酸鹽含水巖組,巖體中溶蝕裂隙發育較強,地下水賦存條件較好,具有富水性較強、含水不均勻的特點13、。場地處于地下水逕流區,根據貴州省環境監測總站多年觀測資料,該巖組地下水水位年平均變幅0.86m。根據臨近場地的經驗。場地地下水化學類型為Hco3-Ca型,該水和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微腐蝕性,水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2.3.2 地下水賦存條件場地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土層內的上層滯水和基巖內的巖溶裂隙水。根據調查和鉆探成果,場地內巖溶發育,并且多數巖溶洞穴內均充填有紅粘土,巖溶水的分布極不均勻。在巖溶裂隙強發育地段,地下水相對豐富,在巖溶弱發育地段,含水性稍差。場地地下水量主要受巖溶發育程度、巖溶裂隙充填性質、連通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地下水流速主要受含水介質及巖溶裂隙的14、連通性控制,場地地下水具有富水性強,含水不均勻的巖溶地下水特點。在區域上,地下水總體由西向東運移,場地處于逕流排泄區。經調查當地地下水水位在720.00m左右,目前場地已挖的基底標高733.20733.98m,高于地下水水位約13.0m左右。根據鉆探結束24小時后對鉆孔進行靜止水位觀測,未發現地下水位。2.4 巖溶場地處于溶蝕緩丘地帶,淺表覆蓋第四系土層,下伏基巖為寒武系上統婁山關群(2-3ls)灰色、淺灰色薄至中厚層白云巖。溶溝、溶槽極為發育,且大部份鉆孔鉆探反應巖溶呈串珠狀發育,在本次施工的28個鉆孔中有7個鉆孔揭露溶洞(隙),鉆孔巖溶率為25.0%,場地屬巖溶強發育地段。單個溶洞(隙)高15、度0.10.6m,巖溶洞(隙)多數充填有軟塑狀紅粘土。對于巖溶發育孔樁,可通過開挖清除,將基礎置于穩定的巖溶底板上。本區的巖溶對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影響不大,通過地基處理方可消除巖溶地質帶來的影響和危害。3 場地工程地質分析與評價3.1 穩定性、均勻性及適宜性評價 穩定性評價(1)區域穩定性評價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的規定,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小于6度,區域穩定性良好,該場地為類場地。(2)場地穩定性評價場地及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隱患,也無活動性斷層通過,自然條件下場地總體穩定性良好。(3)地基穩定性評價1)雜填土層:主要分布于地表,厚度變化較大16、,穩定性亦差。2)巖體:場地巖石完整程度為破碎較破碎,巖溶裂隙發育,淺部巖溶頂板的穩定性較差,但經過開挖揭頂、清除裂隙內充填物等地基處理,置基礎于深部較完整基巖之上,巖石地基的穩定性可以滿足該擬建物對地基穩定性的要求。 均勻性評價雜填土層,厚度變化較大,為壓縮性土,地基壓縮層范圍內由雜填土和白云巖組成,均勻性亦差。場地內巖體為灰色、淺灰色薄中厚層狀白云巖,基巖面起伏較大,巖體內溶洞、裂隙發育,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和均勻性,巖石地基均勻性差。 適宜性評價建筑場地位于地震設防烈度小于6度區,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通過對地基受力范圍內的巖溶洞穴進行處理后,在場地內修建擬建物是適宜17、的。3.2 巖土體工程性能分析(1)雜填土:分布不均,結構較松散,力學強度低,具高壓縮性。在基礎施工過程中將被清除。(2)基巖:分布于整個場地內,最大埋深為2.4。據采樣進行室內抗壓強度測試成果,白云巖的飽和單軸抗壓強度為19.725.9MPa,屬較軟巖。巖石完整程度以較破碎為主,由于淺部巖溶裂隙發育,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局部為破碎白云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IV級。基巖的力學強度較高,工程性能好。4 場地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分析4.1 巖體:單軸飽和抗壓強度指標統計分析列于表3。 白云巖抗壓強度統計表 表3物理力學指標統計件數范圍值(MPa)平均值(MPa)標準差變異系數修正系數標準值單軸飽和抗18、壓(MPa)619.725.923.182.610.1120.90621.0265 基礎方案及地基處理5.1 基礎持力層的選擇根據擬建工程的荷載特點結合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巖石地基是擬建工程基礎持力層的理想選擇。因此選擇較破碎巖石為本建筑物的基礎持力層較為合理。5.2 地基承載力的確定巖體:白云巖:按巖石室內測試成果,其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21.026MPa,巖體基本質量等級IV為級,按GB50007-2002條及附錄J的規定,其承載力按下式進行計算:fa=frk式中:frk為抗壓強度標準值,試驗成果為21.026MPa; 折減系數,巖體完整程度為較破碎,取0.12,則fa=frk=0.19、1221.026=2530.0KPa 考慮到本場地淺部巖溶裂隙發育,較破碎白云巖承載力特征值建議推薦使用fa=2500KPa。破碎白云巖承載力特征值建議fa=600KPa。若按嵌巖樁設計,較破碎白云巖抗壓強度標準值應拆減使用。根據野外鑒定結合勘察經驗,拆減系數取0.75,即21.0260.7515.77MPa。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表-1及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2004)表8.3.12之規定,確定破碎白云巖極限側阻力及較破碎白云巖極限側阻力如下:破碎白云巖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700kpa 較碎碎白云巖極限側阻力qsik1100kpa較碎碎白云巖極限端阻20、力qpr11000kpa5.3 基礎方案的選擇及施工建議根據建筑特點及場地巖土工程條件,選擇較破碎基巖為基礎持力層是可行的,基礎形式采用獨立柱基礎結合部分人工挖孔樁,由于持力層層面起伏,根據勘察成果,各柱位的地質情況見工程地質剖面圖和鉆孔地質柱狀圖,建議各樁孔基礎形式及埋深見附表3。6 結論與建議6.1 結論(1)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的規定,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小于6度,屬抗震有利地區,區域穩定性良好。該場地為類場地。場地附近不存在不良工程地質作用,場地整體穩定性良好,場地基巖的穩定性較好,適宜建筑。(2)場地內填土層分布不均,力學差異性大,力學強度低,不宜作該擬21、建物基礎持力層。(3)場地內較破碎白云巖的力學強度較高,穩定性良好,是該擬建物良好的基礎持力層,其承載力特征值fa=2500Kpa,若按嵌巖樁設計,較破碎白云巖抗壓強度標準值為15.77MPa。根據經驗及有關規范,破碎白云巖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700kpa;較碎碎白云巖極限側阻力qsik1100kpa,極限端阻力qpr11000kpa,破碎白云巖承載力特征值fa=600KPa。(4)場地地下水位埋深13m左右(海拔高程720.0m附近),基礎都在地下水位以上,在雨季施工時,應考慮排水措施。場地地下水和土具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5)以基巖作持力層,基礎類型采用獨立樁基礎結合部分人工挖孔樁,對于巖溶發育的樁孔,通過開挖揭頂、清除裂隙內充填物等地基處理,置基礎于深部較完整基巖之上。6.2 建議(1)當基礎開挖過程中,應作好護壁支護,同時應先通風,后施工,以防孔樁內有害氣體危及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2)由于場地處于巖溶強發育地區,單個鉆孔探明的地質條件有一定的局限性,考慮到場地地質條件較復雜,基礎開挖過程中,若遇異常情況時,請及時通知我公司,以便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3)基坑開挖到設計深度后,須在地質、設計、施工、監理等相關部門共同驗槽后方可澆注混凝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