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峰縣太平民族初級中學科技樓工程項目建議書(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4685
2022-09-15
16頁
31.50KB
1、鶴峰縣太平民族初級中學科技樓工程項目建議書目 錄第一章 總論一、項目簡介二、項目業主及法人代表三、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四、編制依據第二章 項目社會經濟狀況一、鶴峰縣縣域社會經濟概況二、太平鄉鄉域社會經濟概況三、鶴峰縣教育發展概況四、鶴峰縣太平民族初級中學基本情況第三章 項目概況一、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二、項目實施的可行性三、投資預算第四章 建設內容及規模第五章 環境保護與安全節能一、編制依據與標準二、環境保護三、環境影響分析四、安全節能第六章 項目設計與招投標一、項目設計二、招投標方案第七章 項目建設效益分析附件:1、學校平面圖;2、學校規劃圖;3、項目設計方案;4、相關資料。第一章 總 論一、項2、目簡介1.項目名稱:太平民族初級中學科技樓2.項目地點:鶴峰縣太平民族初級中學校院內3.項目建設性質:新建4.項目建設方案:(1)學校危房拆出后,在原址新建科技樓一棟,框架四層,面積1600平方米。(2)建設工期:2008年10月2009年8月。二、項目業主及法人代表1.項目業主:鶴峰縣太平民族初級中學2.法人代表:李先云三、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鶴峰縣太平民族初級中學科技樓建設項目總投資16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項目資金100萬元,縣內籌措60萬元。四、編制依據:(一)編制依據1、依據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印發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教財20043號)。2、州發改3、委關于組織申報2008年全省“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省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通知(2008年7月24日)。3、國家計委、建設部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案與參數;4、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與經濟評價手冊;5、國家建設部、教育部頒布的農村中小學建設標準;6、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7、湖北省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計劃;8、項目業主提供的有關基礎資料。(二)編制原則通過項目實施,徹底緩解教學用房嚴重不足的現狀,確保教學輔助用房規范、堅固、美觀、適用、夠用。為太平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供保障。第二章 項目社會經濟狀況一、鶴峰縣縣域社會經濟概況1、地理位置鶴峰縣位于鄂西南邊陲,地處東徑1094、45-11038,北緯2938-3014。東與五峰接壤,西與宣恩毗鄰,南與湖南桑植、石門接界,北與巴東、建始、恩施相連。距省城武漢市603公里,距州府恩施城178公里。2、自然條件縣境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67公里,國土面積2892平方公里,耕地僅占7.6,水域1.5,山地88.9,道路、房宅等占地2。境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山岳連綿,溝壑縱橫,多山間小盆地。平均海拔1147米,最高海拔2095.6米,最低海拔194.6米,高低差1901米。省道鴉來線由東至西貫穿縣城,341省道由南至北經縣城與巴鶴線相連,全縣基本實現通鄉油路,95以上的行政村通車。3、資源狀況鶴峰是資源大縣,人均富硒茶產量居5、全省第一;人均水能資源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人均用材林、經濟林占有量居全州第一;可露天開采的磷礦儲量11.78億噸,是全國四大磷礦湘鄂磷礦的重要組成部分;野生薇菜年出口量占全省的70%以上;“稀世山珍”葛仙米全國獨有;野生箬葉出口量全省第一。鶴峰還是世界最大硒資源基地的主要組成部分。4、社會經濟概況全縣轄7鄉2鎮1個開發區(八峰),198個行政村,總人口22.02萬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70.9%。1983年被定為蘇區縣,1986年、1994年兩輪被定為國家級貧困縣,1996年被定為湖北省12個特困縣之一,2002年被定為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國家首批星火西進科技示范縣6、,是農業部8個定點扶貧縣之一。近幾年來,鶴峰縣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一主三化”方向,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新一輪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機遇,全力推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取得了較大成績。2007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19億元(2000年價),實現財政收入1.12億元,人均GDP為7358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202元。鶴峰縣屬國家貧困縣縣之一,又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國家首批星火西進科技示范縣,但是由于地域偏僻,交通閉塞,經濟基礎薄弱,社會經濟發展緩慢。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當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了該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步伐,特別是中央關于西部大開發7、的政策出臺后,鶴峰縣被列入了西部大開發的范圍,給鶴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二、太平鄉鄉域社會經濟概況1、太平鄉位于鶴峰縣西北面,素有鶴峰“西大門”之稱,距縣城僅17公里,是鶴峰縣建材工業園區和省級重點建設的邊貿口子鎮之一。該鄉西、北、東分別與與宣恩縣、中營鄉、容美鎮接壤,南與湖南桑植縣毗鄰,是兩省三縣的交匯處,距世界遺產風景區張家界僅150公里。全鄉國土總面積295.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243平方公里,耕地19254畝,境內山川秀美,旅游資源豐富,有全國紅色精品旅游線的精品景點賀英殉難處、盛聯鈞烈士陵園、李家灣中央分局會議舊址、營房坪七烈士之墓等。是高山、二高山、低山三者兼有的地區,以二高山8、居多。全鄉轄17個村,8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086戶,總人口16555人。其中:農業人口15358人,勞動力8477人,常住外出務工人員在4000人左右,2007年鄉域生產總值1.62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005元,人均糧食500公斤。2、太平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歷史。解放戰爭時期,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賀龍、關向應曾在此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其足跡遍布該鄉所有的山山水水,賀英殉難處距校僅2.5公里,中央分局舊址距校約3公里至今立牌保護,盛聯鈞烈士陵園距校僅500米,是紅色教育的鮮活教材,同時也激勵著該鄉16000余名土、苗兒女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不懈勞作、興建家園,尤其是在當今新9、農村建設的進程中,教育切實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發揮著重大作用,該鄉現已成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人民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3、太平鄉自建鄉已來,歷屆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人民自力更生,艱巨創業,奮發圖強,全鄉經濟社會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支柱產業建設勢頭強勁,全鄉以煙葉、中藥材、魔芋為主的支柱產業逐漸強盛,隨著工業園區的落戶,有力地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現全鄉人民群情高昂、忘我工作、勤勞致富,在黨的富民政策的陽光照耀下,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人才優勢、產業優勢,一個嶄新的、富有希望的太平正在崛起。全鄉農民群眾已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在向小康社會邁進,是鶴峰縣最具發展潛力的鄉鎮之一10、。三、鶴峰縣教育發展概況“十五”期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縣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十五”期間的幾項主要指標均提前或超額完成。一個具有山區特點和民族特色的、從幼兒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從職前教育到職后教育的多形式、多層次的地方教育體系已基本形成。目前,全縣103所中小學中,有農村寄宿制學校56所,其中,普通高中二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一所,小學37所,初級中學7所,九年制學校9所(民辦1所),約占全縣農村中小學總數的54.4;在全縣33023名中小學生中,有寄讀學生18492人,占全縣農村中小學在校學生總數的63%。目前全縣小學入學率達10011、%,初中毛入學率達96.3%; 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達到國家“普九”驗收標準。經過調整,全縣校點布局已趨于合理,中小學教育的布局與規模能基本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全縣現有在職教職工1946人。“十五”期間通過各類學歷培訓和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全縣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了99.6% 、94.3%和64%,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學歷和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上升。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十五”期間,財政對教育撥款的增長高于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年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小學由558元增長1705元,初中由688元增長到2192元;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中支出的公用經費,小學由0元增長到24212、元,初中由100增長到514元;城市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發展費按率足額征收,并全額撥付教育使用。“十五”期間,我縣抓住“國家二期貧困地區九年義務教育工程”和“國家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國家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等機遇,在全縣實施各種教育工程項目近100個,總投資2090萬元;新建及改擴建校舍28900平方米,消除D級危房30366平方米。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為我縣基礎教育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四、鶴峰縣太平鄉民族初級中學基本情況太平民族初級中學位于鶴峰縣“西大門“太平鄉集鎮中心地帶,325省道橫貫其中,距縣城僅17公里,是鶴峰縣新型的工業園區,教13、育發展態勢良好,校園布局合理,教師結構優化,學生生源穩定,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學校服務范圍為該鄉17個行政村、85個村民小組及轄區范圍內所有企業員工之適齡少年。學校現有11個教學班,學生677人,教職工43人,學生全部實行寄宿制管理,校園占地面積156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9638平方米。是一所布局合理,頗具發展前途的農村寄宿制學校。該校始建于60年代中期,由于種種原因學校一直艱難前行,未曾新建科技樓,是目前縣域農村中學中唯一沒有科技樓的學校,原有禮堂幾經風雨浸蝕,朽爛跨蹋,已拆出三年之久,地基空閑,隨著工業園區的落戶和教育形勢的發展,學校輔助用房奇缺,現代教育設備、設施無法正常運轉,目前尚無14、教學實驗用房和教研、行政辦公用房,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造成了無法逾越的障礙,學生無法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無法享有均等的教育機會,在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進程中,鄉域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給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從根本上發揮教育功效,用知識改變命運,靠教育造就未來,必須加大教育投入,因而科技樓的興建已成為全校師生夢寐以求的愿望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第三章 項目概況一、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是黨和國家的要求“十五”期間,黨和國家十分關心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2004年國家投入巨資在全國十多個省區實施了“國家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極大的改善了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山區15、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條件,隨著新一輪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教育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途徑和方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的信息技術教育在教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優質教育資源的享受成為了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必要條件,享受均等的教育機會是全體學生的機遇與權力,也是教育發展的要求與趨勢,未來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靠現代教育手段來實現,學校、社會、家庭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而,新建科技樓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也是黨和國家的要求。2.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需要鶴峰是一個老、少、邊、窮的山區縣,辦學校條件差,學校校舍大部分是在“普九”攻堅期間由群眾捐工捐料、16、自行建設的,有的甚至是六十年代中期湊合上馬,草率竣工的,設計不合理,質量不達標,學校基礎設施落后,功能不齊全,辦學條件不能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和人們享受優質教育的愿望。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多功能教室、行政辦公室、實驗用房等嚴重不足,學生根本無法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不利,也給社會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新形勢、新要求、新信息、新方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無法有效實施,加之農村中學教師住房的奇缺,許多教師徒步而來、匆匆而去,使得教育質量與人們心目中的要求差距甚遠,因此,辦好寄宿制學校,新建科技樓,是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它代表著老百姓的根本利益,關系到我縣教育事業的發展。17、加快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需要。3.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國家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是鞏固“普九”成果的重要保證。4、是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隨著工業園區的落戶,一大批頗具實力的企業應運而生(如:新華水泥有限(鶴峰)公司、德繁木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力的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給教育發展贏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在校學生將急劇增長,學生素質亟待提高,就業渠道將進一步拓寬,科技樓的新建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二、項目實施的可行性1、太平民族初級中學地處太平集鎮中心地帶,這里人口相對集中,各項事業發展較快,在普及九年義務的過程18、中,學校各項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現已成為鶴峰縣最具發展潛力的鄉鎮之一,學校危房拆出后,科技樓有充足的規劃用地,學校完全具備“三通一平”的建筑條件,供水供電設施優良,建筑材料完全可就近取材,方便施工,建筑成本相對較低。隨著飛速發展的教育形勢,要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教育,使教育真正為地方經濟服務,就必須對教育資源實行優化配置,新建科技樓是全鄉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學校提檔升級的必然要求。2、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是我縣寄宿制學校建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和力量源泉。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給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學手段的更新,教學設施的改善是當今教育的當務之急,只19、有讓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獲取均等的教育權利,教育才會具備其真正的社會功用,勞動者素質才會得以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在教學用房相對滿足的前提下,科技樓的新建既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社會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趨勢與產物,因而,這一民心工程的啟動,必將得到社會各界的擁護和全鄉人民的支持。3、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為我縣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十五期間,我縣通過實施“國家二期義教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 和“國家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全縣中小學,尤其是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加之現在有務實重教的領導的關心和厚愛,有全鄉人民20、的支持和參與,有全校師生的期望和渴盼,為我縣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投資預算預算總投資160萬元。第四章 建設內容及規模新建科技樓一棟,框架四層,其中多功能教室12間,科技輔助用房8間,總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第五章 環境保護與安全節能一、編制依據與標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的有關內容和相關要求,采用的標準如下:1、污水排放標準;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3、地區水質水資源標準;4、醫療廢物處理條例;5、城市區域噪聲標準;二、環境保護由于該項目基本上都在校園內實施,對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進行嚴格處理,在施工中采用封閉式施工,合21、理安排作息時間,嚴禁夜間施工等防護措施,可符合環境保護的有關要求。三、環境影響與分析從該項目污染源的分析可知,該項目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生活廢水、生活垃圾、噪聲和施工中的不利影響,通過上述環境保護措施對其各種污染源的治理,均可達到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的有關標準和要求。四、安全節能根據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增加節能設計,在施工中加強管理,強化安全措施,杜絕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第六章 項目設計與招投標一、項目設計該項目委托具有房屋建筑設計和勘察資質的湖北華疆城市建筑設計院,按照項目建設的有關規定進行實地勘察和設計,并經恩施州建筑規劃設計審查機構進行審定后,按照建筑有關程序組織實施。二、招投標方案根據建筑法和招投標法的有關規定,該項目將嚴格按招投標程序,實行公開招投標,并將招投標過程和結果進行公示,做到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第七章 項目建設效益分析科技樓建成后,可解決670名在校學生無實驗用房現狀,為該校提供標準的實驗室、圖書室等科技輔助用房,達到教學輔助用房安全、牢固、夠用。有利于加快和促進我縣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健康發展。對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鞏固“普九”成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