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劑樓電梯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4759
2022-09-15
11頁
98.19KB
1、 一、前 言受XXXXXXXXX委托,我院承擔其擬建的XXXXXXXXX試劑樓電梯的巖土工程勘察任務。(一) 項目概況擬建的XXXXXXXXX試劑樓電梯位于試劑樓東側,本次勘察的電梯間,平面尺寸5.05.00m,高6層。擬采用結構型式為框架結構,基礎型式為樁筏聯合基礎。該項目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三級,場地等級二級,地基等級二級,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按抗震設防分類屬丙類。(二) 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務本次巖土工程勘察屬詳細勘察階段,其目的為通過綜合勘察手段,取得各類巖土工程參數,為該項目地基基礎設計及抗震防震設計提供工程地質依據。1.查明建筑場地內及其附近有無影響工程穩定的不良地質現象,如判明全新2、活動斷裂、地裂縫、巖溶(溶洞、溶溝、溶槽等)、滑坡和高陡邊坡的穩定性;2.查明有無古河道、暗浜、暗塘、人工洞穴和其它人工地下設施;3.查明有無可液化地層,并對液化可能性作出評價,判明場地土類型和建筑場地類別,提供抗震設計有關參數;4.查明建筑場地的地層結構、均勻性,尤其應查明基礎下軟弱地層和堅硬地層的分布,以及各層的物理力學性質;5.查明場地地下水類型,埋藏情況、滲透性、腐蝕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節性變化幅度;判斷基坑開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對相鄰建筑的影響,提供降低地下水位的有關資料,及降水方案; 6.查明持力層和主要受力層內土層的分布,對其承載力和變形特征作出評價和預測,提供可采用的承載力并進3、行變形計算。7.對地基基礎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分析,提出經濟合理的方案,對上部結構和地基基礎設計、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建議;8.提供深基坑開挖所需的巖土工程參數,提出邊坡、支擋方案。(三) 勘察依據1.工程勘察合同;2.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5.建筑樁基礎技術規范(JGJ94-2008);6.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7.安徽省工程建設場地抗震性能評價標準(DB34/144-2005);8.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JGJ84、7-92);9.原狀土取樣技術標準(JGJ89-2001);10.土工試驗標準方法(GB/T50123-1999);1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準(CECS99:98);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版);13.巖土工程勘察安全規范(GB50585-2010)。二、勘察方法和工作量(一) 勘察方法根據勘察要求,采取多種勘察手段,包括鉆探、標準貫入試驗、靜力觸探試驗,采取原狀土樣進行室內土工試驗,然后綜合分析研究。本次勘察投入設備有:GXY-1型工程鉆機二臺(套),標準貫入試驗設備二套,托普康全站儀一臺,土工試驗采取專業儀器、設備,軟件系統采用建設部批準使用的上海5、澳泰克KT3000工程地質勘察信息處理系統。(二) 勘察工作量勘探點布置原則:依據勘察規范,結合場區地質條件以及擬建物的特點進行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勘探深度35.00m,標準貫入試驗均勻布置,每一工程地質層的原狀土樣或標準貫入試驗保證有足夠的數量,以便統計修正。本次勘察于2012年02月21日進行野外工作,于23日結束。共完成勘探點3個,均為鉆探孔,最大孔深35.00m,總進尺105.00m。具體工作量見下表:勘察工作量一覽 方 法單 位完成工作量工作目的鉆探孔米/孔105.00/3控制地基土分布規律并劃分地層層序標準貫入試驗次/孔50/3測定地基土工程性能工程測量點/孔3/3測定孔口高程土工試6、驗常規件/孔17/1測定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能指標顆分件/孔18/3按照顆粒級配定名及進行液化判別地下水位測量次/孔3/3測量地下水位埋深(三)質量評述工程勘察之初,首先進行工程測量工作。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規劃用圖,對各勘察點實地展放。現場采用洛陽鏟開孔,螺紋鉆頭鉆進,孔內自然造漿保護孔壁。先施工取樣標貫孔了解地層層序,以指導其他各類目的鉆孔的施工,鉆孔中技術孔占總數的60%以上。鉆進深度、巖土分層的量誤差小于0.05m。取原狀土試樣或擾動試樣,取土器采用薄壁敞口取土器,方式為重錘少擊法。原狀土試樣質量較好,均為級,基本無擾動。土樣的封裝、保存及運輸符合規范要求。標準貫入試驗,利用貫入器進行,現場7、取得孔內標準條件下的原位測試結果。地下水調查,充分分析、利用以往水文地質資料,勘察期間統測了地下水位,并取水樣,測定地下水對混凝土、鋼材的腐蝕性。土工試驗,按有關專業規范進行。室內資料整理、編寫報告,對各項勘察方法取得的成果進行必要的統計、分析、取舍,盡量以直觀的圖、表表示。以上各項勘察方法,均按照現行有關規范、規程、標準進行,取得資料全面可靠,數據準確,能滿足詳細勘察階段建筑地基與基礎設計要求。三、場地工程地質條件(一) 地形、地貌勘察場區地形較為平坦,孔口標高16.2416.52m,最大高差0.28m。地貌屬淮河南河漫灘。勘探深度35.00m內的地基土各層的形成時代及成因分別簡述為:全新世8、人工雜填土層、全新世河流沖積成因的粉土、粉質粘土、晚更新世河流沖積成因的粉質粘土、細砂層、太古界花崗片麻巖。測量體系:各勘探孔孔口標高依據擬建場地區南側的道路地面中心的16.20m高程點進行引測而得(見勘探點與平面布置圖)。(二) 工程地質分層根據鉆探揭露、原位測試、土工試驗成果綜合分析研究,將勘察場區勘探深度35.00m內地基土劃分為六個工程地質層,現分述如下:1.雜填土層:灰褐色,結構松散,成分以毛石、碎磚塊等建筑垃圾為主。層底標高15.4114.02m,層厚1.002.50m。2.粉土層:棕黃色、灰褐色、褐黃色,濕,中密密實,無光澤反應,搖振反應迅速,干強度及韌性低,具鐵錳質浸染,夾多層9、薄層粉質粘土。層底標高5.324.74m,層厚8.7010.60m。3.粉質粘土層:灰褐色、青灰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夾薄層粉土。層底標高-3.89-3.26m,層厚8.009.10m。4.粉質粘土層:棕黃色,可塑硬塑,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含鐵錳質結核,局部粉質含量較高,底部夾粉土、粉砂。層底標高-11.26-11.08m,層厚7.308.00m。5.細砂層:灰黃色,飽和,密實,磨圓度一般,分選性差,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夾粉土薄層。層底標高-17.96-17.58m,層厚6.506.70m。6.全風化花崗片麻巖:灰白色,密實10、,巖芯呈砂狀,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等。巖石極破碎,為極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RQD=2535,巖石質量差。層底未揭穿,揭露最大層厚0.90m。(三) 地基土物理力學指標及原位測試結果1.統計方法本次勘察的場區地基土共分六個工程地質層,共取原狀土17件,做標準貫入試驗50次。地基土物理力學指標及原位測試成果,分別以各孔、各層位進行統計取舍,按下列各式計算平均值(m)、標準差()、及變異系數(): 2.統計結果根據現場標準貫入試驗、室內土工試驗成果等,經統計、分析、計算,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特征值見附件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及原位測試成果表。四、水文地質條件及評價(一)場地地下水分11、布及類型勘察期間測得場地穩定(混合)水位為1.001.20m,含水介質主要以第層粉土、第層細砂為主,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孔隙承壓水。地下水動態變化主要受大氣降水和蒸發因素的影響,地下水豐水期多出現于611月份,枯水期多出現于12月至翌年5月。常年水位變幅2.03.0m,依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該地區歷年最高水位1.0m左右。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及側向逕流補給,蒸發、人工開采及逕流為主要排泄方式。(二)地下水腐蝕性評價建筑場地位于類環境的半濕潤氣候區,無廢水、廢氣、廢渣污染。依據區域地下水水質資料:勘察場區按環境類型水和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按地層滲透性,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12、具微腐蝕性;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土對建筑材料中鋼結構具微腐蝕性。水、土對建筑材料腐蝕的防護,應嚴格執行現行國家標準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的規定。五、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一)巖土參數的分析、選用及承載力特征值通過對勘察場區各工程地質層巖土參數的統計,最后選用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孔隙比(e)、含水量()、液性指數(IL)四項指標的平均值和內摩擦角 ()、內聚力(c)的標準值進行公式計算、查表,并結合野外鑒定和該地區已取得的成熟經驗求得各工程地質層承載力特征值(fak)。各工程地質層承載力特征值fak、壓縮模量平均值及基床系數一覽表工程地質層號地層名稱承載13、力特征值fak(KPa)壓縮模量(MPa)粉土8011.35粉質粘土1006.95粉質粘土1909.98細砂200-全風化花崗片麻巖280-(二)場地地震效應及穩定性、適宜性評價1.地震基本烈度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該工程抗震設計應采用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所屬的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抗震設防分類屬丙類。2.場地類別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中(1、4.1.52公式),估算得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度為144(m/s),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勘察區覆蓋層厚度36m左右,所以建筑場14、地類別為類,場地土類型屬中軟場地土。3.飽和粉土的液化判別本場區第工程地質層粉土地質年代為全新世(Q4),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中以下二公式計算:在地面下20m深度范圍內,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計算公式如下:液化指數計算公式:計算后判定第工程地質層粉土為輕微液化土,其中ZK1孔液化指數3.26、ZK2孔液化指數4.51、ZK3孔液化指數5.99。具體計算結果見附后的液化判別成果表。第工程地質層細砂地質年代為晚更新世(Q3),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一條,判定為不液化土。4.場地穩定性和適宜性 勘察場區有輕微液化土分布,場地穩定性差,屬建筑15、抗震不利地段,對基礎和上部結構進行處理后較適宜建筑。(三)地基均勻性評價第工程地質層層底坡度變化基本小于10,層厚度差值較小,可視為均勻地基。(四)地基土工程地質評價 第工程地質層雜填土層:結構松散,力學性質差,應開挖清除。第工程地質層粉土層:呈中密至密實狀,為輕微液化土,承載力較低,為勘察場地不利地基土。第工程地質層粉質粘土層:呈可塑狀,屬中等壓縮性土,承載力一般,該層土質不均勻。第工程地質層粉質粘土層:呈可塑至硬塑狀,埋藏深,厚度大,層位穩定,屬中等壓縮性土,承載力高。第工程地質層細砂層:呈中密至密實狀,埋藏深,厚度大,層位穩定,承載力高。第工程地質層全風化花崗片麻巖:埋藏深,厚度變化較大16、,承載力高。N=4245擊。(五)基礎方案及持力層選擇若天然地基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可采用樁基礎,樁基類型可采用靜壓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或人工挖孔樁。樁基設計參數見下表: 側阻力特征值(qsia)與端阻力特征值(qpa)層號土層名稱靜壓鋼筋混凝土預制樁人工挖孔樁qsia(Kpa)qpa(Kpa)qsia(Kpa)qpa(Kpa)粉土3028粉質粘土3533粉質粘土40230038800細砂382200351000全風化花崗片麻巖65350060800以上提供的樁基設計參數,必須在試樁后加以修正方可進行設計。2)成樁可能性及樁基施工對周圍環境影響的評價由于勘察場地表為雜填土,其成份以建筑垃圾夾毛石為主17、。因此,勘察場區采用靜壓樁或鉆、沖孔灌注樁時,應將雜填土清除后再進行樁基礎施工。采用靜壓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或人工挖孔樁,無噪音,無污染,對周圍環境基本沒有影響。(六)基坑開挖由于電梯間僅靠試劑樓、治療中心,進行基坑開挖時要充分考慮對試劑樓、治療中心的影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免對周圍建筑造成不利的影響,由于地下水埋藏較淺,進行基坑開挖時可采用集水坑或輕型井點降水。六、結論與建議(一)結論1.通過綜合勘察手段,查明了場地工程地質條件,35.00m以內地基土共分六個工程地質層,地基均勻。2.提供了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并進行了評價(1)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第工程地質層粉土層: fak80kpa 第工程地18、質層粉質粘土層: fak100kpa 第工程地質層粉質粘土層: fak190kpa 第工程地質層細砂層: fak200kpa 第工程地質層全風化花崗片麻巖: fak280kpa (2)地基土工程地質評價第工程地質層雜填土層:結構松散,力學性質差,應開挖清除。第工程地質層粉土層:呈中密至密實狀,為輕微液化土,承載力較低,為勘察場地不利地基土;第工程地質層粉質粘土層:呈可塑狀,屬中等壓縮性土,承載力一般,該層土質不均勻;第工程地質層粉質粘土層:呈可塑至硬塑狀,埋藏深,厚度大,層位穩定,屬中等壓縮性土,承載力高;第工程地質層細砂層:呈中密至密實狀,埋藏深,厚度大,層位穩定,承載力高;第工程地質層全風19、化花崗片麻巖:埋藏深,厚度變化較大,承載力高。N=4245擊。3.第工程地質層粉土為輕微液化土,其中ZK1孔液化指數3.26、ZK2孔液化指數4.51、ZK3孔液化指數5.99;第工程地質層細砂為不液化土。4.擬建物場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所屬的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5.場地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度為144m/s,建筑場地類別為類,場地土類型屬中軟場地土。6. 察場區有輕微液化土分布,場地穩定性差,屬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對基礎和上部結構進行處理后較適宜建筑。7. 場區地下水按環境類型水和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按地層滲透性,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地下水對鋼筋20、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微腐蝕性;但土對建筑材料中鋼結構具微腐蝕性。(二)建議1.第工程地質層結構松散,承載力低,應開挖清除。2.建議采用樁筏聯合基礎,第工程地質層均可作為樁基持力層,樁型可采用預制樁和人工挖孔樁,具體樁型、樁長由設計部門計算后確定。3.進行樁基礎施工前應考慮到施工對周圍建筑的不利影響,進行樁基礎施工時應同期對周圍建筑進行監測。4. 由于電梯間僅靠試劑樓、治療中心,進行基坑開挖前要進行設計,確定好切實的防護措施,以免對周圍建筑造成不利的影響。5.建議將基礎用樁與基坑圍護樁統籌考慮。6.由于地下水埋藏較淺1.001.20m,進行基坑開挖時可采用集水坑或輕型井點降水。7.在基坑開挖時,應重視驗槽工作,如發現地質條件異常應及時通知我院。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