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居村生態型窯居村落示范工程項目建議書(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4767
2022-09-15
14頁
33.50KB
1、甘肅XX地區生態型窯居村落示范工程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1項目名稱 甘肅XX地區生態型窯居村落示范工程項目2XX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概況2.1概述:XX地區屬黃土高原溝壑區,位于甘肅省的東部,因在隴山之東,故有隴東之稱。 地處東經106。20108。 40與北緯35 。1037。 10,之間,東接陜西省富縣、黃陵、宜君、甘泉、志丹等縣;北鄰陜西省的吳旗、定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鹽池縣。西交寧夏的同心、彭陽,南連本省的涇川縣及陜西省的長武、彬縣、旬邑等。南北長207公里,東西跨208公里,總面積27119平方公里,(折合40678500畝);人口密度為93.398人/平方公里。由于地處2、內陸,大陸性氣候十分明顯。全區轄7縣1市(西峰市、鎮原縣、寧縣、合水縣、XX縣、正寧縣、環縣、華池縣),146個鄉(鎮)。其中,小崆峒示范點位于區內董志塬中部的西峰市董志鄉境內。交通方便,通訊設施完善,很適合于生態旅游開發建設;太白示范區位于合水縣東北部的太白鄉境內,地處子午嶺腹地,地形復雜,多以山川河為主,交通及通訊功能齊全,具有較大的旅游資源開發潛力。2.2人口及資源狀況人口狀況截止2001年底,全區總人口為253.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90萬人,居住在8縣(市)29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大約有26萬人。平均每平方公里0.89萬人,小崆峒所屬的西峰市為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中共X3、X地委、行署所在地,現已建成市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有居民9萬人,人口密度為0.9萬人/平方公里,太白示范點所在合水縣現有建成區面積約26平方公里,城區居民1.97萬人,人口密度為0.70萬人/平方公里。由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全區現在估計大約有25-30萬人的剩余勞動力需就業。2.2.2資源狀況a.氣候狀況XX地區由于地處中緯度帶,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地表復雜,平均海拔在8852089米之間,因而氣候屬北溫帶半濕潤半干旱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分,光能富裕,各地日照時數年平均在22502600小時之間,年平均氣溫710,最冷月(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氣候-3.5-6.0,最熱月(68月)平均4、氣溫為1922,無霜期南部長北部短,年平均140180天左右,平均年最高溫度可達39.6 ,最低氣候可達-19.727.7。b.耕地及林業牧草資源狀況XX地區現有耕地面積667.09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16%,人均耕地面積2.69畝。林地總面積達到441913公頃(折合6628695畝),森林覆蓋率為19.7%。現有草地面積1909.23萬畝,每年產干草量約10.45萬噸,種類畜禽產量55.55萬頭(只)c.水力資源現狀全區境內主要有馬蓮河、蒲河、洪河、西郎河、葫蘆河等五條大河,還有較大的支流29條,年河流總徑流量約為843億立方米。2.3國民經濟及社會事業發展現狀2.3.1經濟、社會發展現狀5、2001年,全區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7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50元。a.經貿活動現狀近年來,由于堅持擴大開放和增加投入、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措施,使我區的城鄉經濟貿易活躍,年社會消費品實現總額在10億元以上,全區市場運行平穩,物價低位運行,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b.文教設施現狀全區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目前,我區共有各類學校3900所,其中大專院校2所,中專13所,職業中學14所,中學190所,小學3544所,聾啞學校1所,幼兒園136所。在校學生5845萬人,教職工2.67萬人,辦學條件有明顯改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c.醫療衛生現狀隨著經濟的發展6、,我區的醫療衛生事業持續發展,醫療環境顯著改善,現在全區共有各種醫療衛生機構199個,其中,縣以上醫院29個,鄉鎮衛生院138個,衛生人員6136人,病床數4245張,婦幼保健機構8個,衛生防疫機構10個,90%的村有診療所,衛生機構的普及,有效地保障了人們的身心健康。d.電力建設現狀全區用電基本普及,現在全區發電、供電企業98個,送變電線路35千伏以上65條,1365.37公里,年供電量59017萬千瓦時,全區146個鄉鎮均通電,93.75%的行政村通了電。e.道路交通現狀我區的交通四通八達,全區公路里程達3260.61公里,其中國道535.11公里,省道459.66公里,縣道1230.617、公里,鄉道1034.67公里,晴雨通車里程2227.15公里。全區擁有各種客貨運輸車輛5653輛,完成客運周轉量56000萬人公里。完成貨運周轉量75000萬噸公里。3項目建設的意義:3.1建設生態示范區的必要性:3.1.1 解決黃土高原人口增長與耕地面積銳減的矛盾a.黃土高原棄窯建房,村落遷移平原,不合理建設占用大量耕地在黃土高原城市化進程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黃土高原地區原有的窯洞建筑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農民的生活需求。為追求新的生活、消費方式及交通、通訊的便利,許多農民棄窯建房,廢棄原有的窯居,在緩坡、平地等可耕種地帶建設新的宅院;許多地區的整個村落從原先不可耕種的陡坡地帶,遷移至河川8、谷地的公路兩側,占用大量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取水方便、交通便利的耕地,使有限的耕地面積急劇減少。全區年均約廢棄窯洞18000多孔,建磚瓦房占用耕地41.70公頃(折合約6255畝)。僅西峰市現共廢棄窯居37萬戶,新建磚房占用耕地14.74萬畝。b.中小城鎮的發展呈帶狀沿溝谷向兩端延伸,占用大量河川耕地黃土高原的中小城鎮多位于黃土高原的沖溝平原地帶,由于受到兩側山體限制,當前的建設發展大多沿著溝谷向兩端延伸,河岸兩側大量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耕地逐漸被城市擴建所吞噬。c.生態示范區項目將研究、試驗建于溝壑不可耕種地帶的新型窯洞居住建筑,解決黃土高原的耕地面積銳減問題3.1.2解決黃土高原中小城鎮發9、展困境的需要a.黃土高原中小城鎮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小城鎮的建設是解決廣大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有效途徑,是農村工業集聚發展的必然,是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必由之路。b.黃土高原地區中小城鎮的發展受地形限制:黃土高原地區的中小城鎮由于受地形限制,如果繼續向兩端呈帶狀延伸,則城市兩端必然會離城市中心地帶越來越遠,影響城市集約效應的發揮,進而影響黃土高原中小城鎮的發展。c.本項目中,關于陡坡地帶基本單元居住單體及居住組團的規劃、設計部分,其內容將研究城市利用兩側山坡發展的方式,有助于黃土高原地區中小城鎮空間的拓展。3.1.3提高黃土10、高原4千萬人居住生活水平的需求我國有4千萬人居住在窯洞建筑中,但是原有的窯居在今天已經不適應人民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棄窯建房的直接后果是導致有限耕地的急劇減少,人增地減的矛盾更加尖銳。新式窯居的建設將提高窯洞的舒適度,使之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與消費需求,使黃土高原人民早日走上小康之路。舊窯居存在的主要問題有:a.居住單體的舒適度不足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鄉鎮企業的發展,黃土高原農業經濟由單一的糧食生產向經濟果林、畜牧業的多種經營發展,人民經濟水平逐年提高,傳統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而傳統窯洞內部通風不暢,采光不足,潮濕陰暗,缺乏給排水設備,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居住要求。b.交通、信息不便傳統村11、落住戶分散,不利于現代人際交往。沿溝坡居住的窯洞宅院之間的道路及以往靠人背肩扛的山坡小路,無法行駛農用機車,這也是造成村落向公路邊搬遷的客觀原因。c.生態環境意識淡薄黃土高原地區大部分為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程度低,對環境價值缺乏理解,缺少資源危機感,生態保護常常讓位于經濟發展,這是棄窯建房的主觀因素。新建磚房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棄窯建磚房在當地主要是增加了土地資源壓力,造成耕地面積銳減,同時,建磚房代價大,在當地,建磚瓦房的費用一般為350元/平方米左右,戶均建宅需花費用4.55萬元左右,用材用料很不方便,且磚房不保暖,隔三五年房頂漏水,需翻修房屋頂或維修,又會增加資金投入。大量燒磚又是造成能12、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的根源。3.2項目建設的示范意義3.2.1對于黃土高原人居環境的改善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XX地區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但基礎設施差,住房與耕地的矛盾突出,全區年均約廢棄窯洞18000多孔,建磚瓦房占用耕地41.70公頃(約6255畝)。若能在此地域內妥善解決人居環境問題,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將對整個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居環境改善具有不可估量的示范意義。3.2.2具有良好的科技示范效應:項目以“溝壑村落”,“山地村落”為兩個實驗點,項目的設計、實施將依托綠色建筑技術、結構優化技術等多項新型建筑科研成果,項目的建設將為這些技術成果的推廣與應用提供示范作用。3.2.3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實13、現地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項目的建設既要滿足現代農民的生產、消費要求,又要結合黃土高原的地質氣候特征,建立綠色建筑體系,特別是要與保護耕地、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相結合,協調發展與保護的矛盾,不僅在黃土高原具有典型示范效應,而且也為我國其它地區村鎮建設探索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子。地域建筑理論的實踐 項目設計是在研究和繼承本土建筑的傳統和特色基礎上,以當地沿用了千年的窯洞為建筑原形,挖掘、整合、優化傳統技術與建筑藝術,為黃土高原地區的建筑創作尋找源泉。項目實施也為當前住宅市場中追求形式上豪華,而忽視功能與經濟的浮夸風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氣。生態示范區的建筑將以清新素雅樸實的建筑風格,生態文明的文化14、內涵建構黃土高原鄉土建筑的典范。3.3以合水縣太白村、西峰市董志鄉小崆峒為項目示范點的可行性3.3.1西峰市董志鄉小崆峒項目點的示范性a.小崆峒地形地貌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適于建設典型的溝壑式村落小崆峒地形獨特,三面環溝,塬、梁、峁、溝、谷、灘、斜坡、土箭并存,是黃土高原的天然“標本園”,新式窯洞民居在此修建,是在“標本園”中建設“住宅標本”,對實踐黃土高原新型窯洞建筑的全方位普及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將產生積極的示范推動作用。b.地理位置優越,便于在整個黃土高原推廣西峰市位于XX地區的中心地帶,是甘肅、陜西、寧夏三省區交界的交通樞紐。在西峰市郊利用溝壑地帶的邊坡建設生態示范小區,把傳統的窯洞建筑15、藝術與不斷發展的高科技手段對接,建設新式窯洞民居,便于在整個黃土高原推廣.小崆峒生態窯居示范小區位于XX地區西峰市董志鄉境內,距西峰市城區9公里。c.生態窯居示范小區建于小崆峒風景區,有利于新式窯居的推廣作為隴東佛、道教活動主要場所,小崆峒風景區已成為初具規模的宗教、風景、民俗旅游圣地, 交通方便,通訊便捷,不斷增多的游客將為新式窯居的推廣產生很好的信息傳播作用。3.3.2合水縣太白村項目點的示范性a. 地形地貌具有代表性,適于建設典型的山地式村落太白村屬于典型的川臺地形,面積約600畝,可供建設的向陽山地面積較大,適于建設典型的山地式村落。b.緩解城鎮的居住壓力,為黃土高原中小城鎮的發展提供16、新的思路示范點在鄉政府所在地太白鎮的西北方向0.5公里處,交通便利,通訊設施方便,建成后將緩解太白鎮由于人口增長帶來的居住壓力,以避免單元式的住宅建設占用大量耕地,為黃土高原中小城鎮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4技術支撐體系4.1綠色建筑體系與生態建筑體系4.2結構優化技術 a.山體滑坡技術b.抗震設防標準c.輕型框架掩土建筑技術d.構件的產業化技術e.新型高強度土坯技術f.新型窯居施工工藝4.3生態技術4.3.1地域適宜性建筑技術a.防潮構造技術b.熱壓通風構造技術c.屋面墻面綠化技術d.太陽能建筑技術4.3.2建筑運營新技術a.降水綜合利用技術 b.節水設備與節水技術研究c.節水型衛生器具d.分戶17、使用的太陽能發電設備e.利用太陽能采暖、熱水技術f.高效節能型分戶采暖設備g.秸桿煤氣的綜合利用技術4.3.3垃圾處理新技術a.生活污水處理技術b.生活污水資源化生物處理系統c.村鎮垃圾糞便處理技術與設備d.垃圾有機肥、高效有機肥的設備技術5.項目建設依據及條件5.1建設依據5.1.1政策依據江澤民總書記和朱镕基總理提出的“加快小城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的方針國家關于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戰略決策國家實施西部開發的戰略實施政策5.1.2規劃依據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實施方案全國各部委有關村鎮建設“19952010年”發展規劃的文件XX地區村鎮居住小區和村鎮住18、宅時態和需求調查及分析報告西峰市總體規劃合水縣總體規劃5.2 建設條件5.2.1農民群眾有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與能力。在我國新的發展階段,XX地區有了新的發展思路,除了主要的糧食生產以外,家庭副業使農民收入有了改善。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87元,糧食總產量210萬公斤,人均產量300公斤。農民群眾有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與能力。5.2.2當地適宜性建筑材料豐富XX地區地處黃土高原中部,土層深厚,適于建設窯洞住區。XX地區合水縣特產紅色巖石,可用于作石箍窯。5.2.3 基礎設施完善XX地區的“三通”條件逐步改善,全區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縣城形成交通網絡化。211省道,309國道由地區中部穿過,對外交19、通大大改善,使交通運輸日趨發達;電力條件徹底改善,實現了村村通電;郵政電信敏捷,網絡健全。數據通訊業務逐步開展。5.2.4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為加快窯洞住區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證。6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6.1.1指導方針生態示范村的建設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耕地資源,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為原則6.1.2指導思想通過生態示范村的建設,推動“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推動節能節地型窯居建筑的普及,達到保護耕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在新型村落內實現家庭設施養殖業,家庭種植業,家庭副業的發展又帶動生態農業旅游業的發展,從而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2項目總體規劃及其標準6.2.1總20、體規劃在XX地區合水縣太白鄉太白村、西峰市董志鄉建設兩個生態示范區。進而推廣至整個黃土高原地區6.2.2生態示范區擬建標準a.計劃分為三種戶型進行設計:純居住住戶、居住生產結合型住戶、居住與商業結合型住戶b.村內安排機動車通行道路及必要的小汽車、 小型農用機車的停車場庫c.設置給排水設施、太陽能、沼氣能源設施及垃圾廢物回收處理設備d.全方位立體型綠化,綠化率60% e.設置一定規模的村民公共活動中心 f.擬建新型窯洞生態型小學校一座6.3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6.3.1道路系統及交通設施建設a.干路:連接幾個主要的村入口的道路,高級路面10kmb.支路:村內各居住組群間相互溝通的道路,較高級路面421、kmc.宅前路:進入住戶的道路,一般硬化路面5kmd.停車場庫:摩托車0.51車位/戶, 小汽車4050車位/百戶,小型農用車80100車位/百戶e.干路、支路安裝照明路燈6.3.2公共建筑a.教育設施: 6班小學、3班幼兒園每村各一座b.醫療設施:50m2衛生所每村各一座c.文化設施:300m2文化站每村各一座d.村委會:100m2每村各一座6.3.3綠化以庭院、宅旁綠化為主,增加屋頂綠化6.3.4給排水系統每村安裝給水管道2000米,排水管道2000米,泵站兩處6.3.5電力系統每村變壓器一臺,線路8000米6.3.6居住建筑太白村新建窯洞1500孔,小崆峒新建窯洞1500孔7.項目實施7.1科技依托中國建筑學會生土建筑分會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7.2項目實施 甘肅省XX地區行政公署甘肅省西峰市人民政府甘肅省合水縣人民政府8.項目經費預算 (暫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