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平橋區蔡灣中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4800
2022-09-15
12頁
62KB
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書項 目 名 稱:信陽市平橋區蔡灣中橋勘 察 階 段: 工 程 編 號: 院 長: 總 工 程 師: 審 定 人: 工程技術負責人: 校 對: 報 告 編 寫: 目 錄一、文字部分1、前言1.1、工程概況1.2、勘察目的任務1.3、本次勘察執行的主要規范和規程1.4、本次施工圖設計工程地質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5、勘察方法1.6地基土工程性質評價方法2、自然地理與地質概況2.1、地形地貌2.2、氣象與水文3、區域地質3.1、地質構造與地震3.2、區域地層巖性3.3、水文地質條件4、地層巖性及工程地質評價4.1、地層4.2、各土層承載力基本參數4.3、不良地質與特殊性巖土4.42、基礎方案、持力層的選定5、結論及建議二、 附圖、表部分1、勘探點一覽表 1頁2、地層統計表 1頁3、原位測試統計表 1頁4、土工實驗綜合成果表 1頁5、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 1頁6、水質分析報告 2頁7、勘探點平面圖 1頁8、地質剖面圖 1頁9、鉆孔柱狀圖 2頁 信陽市平橋區蔡灣中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前言1.1、工程概況信陽市平橋區蔡灣中橋,擬建橋上部結構為3-16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此次勘探共有勘探孔2個,受業主方委托,我公司于2015年4月中旬,承擔了其巖土工程詳細階段的勘察工作。1.2、勘察目的任務本次勘察受業主委托,主要任務是在具體的橋位進行地質勘探,提供工程地質數據,為編3、制施工圖設計文件提供準確、完整的工程地質資料。1.2.1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場地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并作出評價。1.2.2查明對確定工程場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質條件,特殊巖土的類別、范圍、性質,變化規律,評價對工程的危害程度。1.2.3查明構造物地基的地質構造、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準確提供工程和基礎設計、施工所需要的地質參數。1.2.4查明地下水位埋深、性質及對工程的影響,并充分調查收集橋區水文地質資料及區域水文資料。1.3、本次勘察執行的主要規范和規程: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 C20-2011);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 D63-2007);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4、D302015);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公路勘測規范(JTG C10-2007);公路工程抗震規范(JTG B02-2013);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公路工程巖石試驗規程(JTGE41-2005);公路工程水質分析操作規程(JTJ056-84);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公路工程部分);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設計部門提出的本項目總的勘察設計技術要求文件;國家及交通部頒其他的有關標準、設計規范、規程等。1.4、本次施工圖設計工程地質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見表1.1。 工程地質勘5、察完成工作量一覽表 (表1.4)勘探類型數量(個)總進尺(米)鉆探2.064.0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次)27取樣土、砂樣(個)巖樣(個)水樣(件)21/21.5、勘察方法為綜合評價場地地基土的性狀及提供各土層的巖土工程設計技術參數,勘察采用鉆探取樣與原位測試相結合的勘察方法。 1.5.1鉆探本次勘探嚴格按照我公司技術處下達的技術要求及工作量安排進行。鉆孔數量、位置、深度嚴格按照現場測放位置執行。鉆孔定位由設計院指定。本次勘探使用XY-100鉆機,采用泥漿護壁,回轉鉆進工藝及錘擊鉆進。鉆孔開孔口徑不小于110mm,終孔口徑不小于100mm。在鉆進過程中,嚴格控制回次進尺,保證鉆探質量。強風化巖6、層中取芯率不小于65%,黏性土層取芯率不小于85%;砂類土層取芯率不小宜于65%,破碎巖層、碎石土層取芯率不小于50%。為了保證第一手勘察資料的準確性,每個施工機組有一名工程地質技術人員跟班作業,進行地質編錄,生產管理。中心領導和有關負責人員巡回檢查各機組的生產技術情況,隨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各種生產技術問題。鉆探結束后,對鉆探質量進行評價,完善鉆探質量監控表,評價內容包含:孔位、孔深、記錄表等內容。1.5.2取樣與樣品試驗本次勘察的鉆孔均按控制性鉆孔施工,采用重錘少擊法,一般每24米取原狀土樣一件,使用機械式回轉活塞取土器,樣品直徑89mm,樣長200mm。樣品嚴格按有關要求進行現場密封、保存7、,及時送實驗室試驗。試驗項目:黏性土為常規項目,砂類土為顆分試驗,巖石為自然抗壓強度試驗。1.5.3原位測試在鉆進過程中進行標準貫入試驗。標準貫入試驗:主要用于確定黏性土的強度和砂土的密實度,采用63.5kg落錘,76cm自由落距,記錄貫入30cm的錘擊數,確定黏性土的狀態等,按照取樣間隔進行標貫試驗。標貫試驗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孔底殘土清除干凈。錘擊時避免偏心及測向晃動。貫入器打入土層15cm后,開始記錄打入10cm的錘擊數,累計打入30cm的錘擊數為標準貫入擊數N63.5的值。對砂土控制孔內涌沙,確保擊數可靠性。1.6、地基土工程性質評價方法1.6.1、地基土名稱確定及其劃分原則本次勘察遵照8、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J D63-2007)、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E40-2007),按照公路工程巖土的工程分類原則,確定地基土及特殊土的類別及其名稱。1.6.2、地基土物理力學指標橋梁勘探鉆孔的土層的物理力學參數及各巖土層統計結果如下:場地勘探點一覽表見附表1場地各巖土層原位測試統計結果見附表2場地各巖土層土工試驗成果匯總表見附表3場地各水質報告見附表4 巖石單軸抗壓強度測試成果表見附表51.6.3、巖土工程設計參數的取值原則巖土工程設計參數主要是地基土層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fa0主要按照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J D63-2007)確定,考慮到地基土巖土參數的重要9、性,鉆探取樣工藝以及試驗精度的影響,取值時參考了地區有關經驗。2、自然地理與地質概況2.1、地形地貌勘探點區域的工作范圍原始地貌為剝蝕丘陵、沖溝地貌,地形起伏較大;鉆孔位置由業主指定,采用假定坐標系統和1985黃海高程系。2.2、氣象與水文根據區域地質資料:該區氣候濕潤,降水充沛,位于冷暖氣候過度帶上,亞熱帶氣候表現較為明顯,四季分明。近幾年內,最高氣溫37.50C,最低氣溫-9.10C,日最大積雪深度22.0cm,最大風速11.9m/s。山區降水量大于平原區,山區1200毫米左右,而平原區為1000毫米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067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700800毫米,降水量大于蒸發量。年內降10、水量變化不大,豐水期年最大為1400毫米,最小為1200毫米,枯水期最大為1000毫米,最小為740毫米。年內降水量分配不均,多集中于58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4%,在此期間多暴雨且強度大往往易造成洪澇災害。本區凍土深度為8cm。3、區域地質3.1、地質構造與地震3.1.1、地質構造擬建場區區域地質構造上處于秦嶺緯向復雜構造帶的東延地帶,小區域上位于大別弧形構造帶內的大別山山前中新生代內陸盆地內,基底構造較為簡單。新構造運動主要表現為受緯向老斷裂活化影響,地殼呈現差異性升降運動,其早期具明顯繼承性,晚期則表現為振蕩沉降,盆地內差異沉降接受堆積。進入全新世以來,該區仍處于南北向順扭應力場中,地殼11、活動仍較活躍;淮河上游及南側各大支流發育不對稱河谷。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及野外實地調查,擬建場區地質構造簡單,地震地質活動較弱,距大型活動斷裂較遠且有效避開較大斷裂,處于構造相對穩定地段。3.1.2、地震根據區域資料,橋區為新生代沉積物發育狀況、地貌特征、水系格局、地震活動和分布特征等綜合分析,橋區新構造運動主要表現為差異性升降運動,其構造形態為隆起、坳陷和活動斷裂構造,并伴隨低震級的地震活動。歷史上無大的地震災害記錄,無明顯的新構造活動跡象,地殼基本穩定。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1年最新發布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有關規12、定,場地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勘察場地為軟弱土-中硬土,劃分場地類別為類,屬抗震一般地段,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映譜特征周期為0.35s。3.2、區域地層巖性場區橋位處覆蓋層均為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Q4al+pl),主要巖性為粉質粘土,厚度大于35m。3.3、水文地質條件橋區廣大范圍內水文地質條件受地質構造條件、含水介質的空隙發育特征所控制,并和地形、地貌、水文等條件密切相關。3.3.1地表水橋區地表水主要為河流,其中地表水主要受季節性影響,季節性明顯,少雨季節容易干涸,勘察期間為春季,河流中水量較多,水質較清澈,水深約1.2-1.6m。3.3.2地下水13、橋區地下水類型主要為上層滯水。主要分布在河床底處和地勢低洼處,主要補給來源為上游的河水補給,以徑流形式排泄;勘察期間,地下穩定水位一般在1.3-3.5m左右,水位升降幅度約1.01.5m。3.3.3地下水腐蝕性評價擬建橋區環境類別為類,按干濕交替環境考慮,根據水質資料分析,該區域地下水對砼呈微腐蝕性,對砼中鋼筋呈微腐蝕性,地基土對砼呈微腐蝕性,對砼中鋼筋呈微腐蝕性。4、地層巖性及工程地質評價4.1、地層擬建勘察場地巖土地層構成及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粉質粘土(Q4al+pl):黃褐色,軟塑-可塑,切面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無搖振反應;標準貫入試驗實測擊數5-7擊,層頂深度0.00m14、,層底深度10.50-11.00m,層厚10.50-11.00m,平均層厚10.75m,該層物理力學性質不均勻,承載力較低,中等壓縮性,工程性質一般的土。場區內均有揭露。粉質粘土(Q4al+pl):灰白色,硬塑,局部夾高嶺土,切面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較高,無搖振反應;標準貫入試驗實測擊數14-18擊,層頂深度,層底深度,層厚4.00m,平均層厚4.00m,該層物理力學性質較均勻,承載力較高,中等壓縮性,工程性質較好的土。場區內均有揭露。粉質粘土夾粗砂(Q4al+pl):灰褐色-灰白色,硬塑,含黑色氧化物及高嶺土,夾大量中粗砂,局部相變為泥砂膠結物,結構較致密,中粗砂含量不均勻,切面無光澤15、,韌性中等,干強度較高,無搖振反應;標準貫入試驗實測擊數16-25擊,層頂深度,層底深度,層厚7.80-8.50m,平均層厚8.15m,該層物理力學性質較均勻,承載力較高,中等壓縮性,工程性質較好的土。場區內均有揭露。粉質粘土(Q4al+pl):灰白色,硬塑,局部夾高嶺土,切面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干強度較高,無搖振反應;標準貫入試驗實測擊數18-24擊;層頂深度22.30-23.50m,該層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9.70m,該層物理力學性質較均勻,承載力較高,中等壓縮性,工程性質較好的土。場區內均有揭露。本工程有關的巖土分布及地層厚度等情況詳見工程地質柱狀圖。4.2、各土層承載力基本參數土層編號16、土層名稱風化程度(狀態)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o(kpa)樁側土摩阻力標準值qik(kpa)壓縮模量Es0.1-0.2(MPa)(變形模量)粉質粘土軟塑-可塑140304.9粉質粘土硬塑3206012.4粉質粘土夾粗砂硬塑3807013.6粉質粘土硬塑3006011.4 各層巖土的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和鉆孔樁樁側土的摩阻力標準值(表4.2)4.3、不良地質與特殊性巖土橋區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巖溶、水庫坍塌、采空區、強震區等不良地質現象,適宜橋梁的建設。4.4、基礎方案、持力層的選定本工程建議優先采用鉆孔灌注樁方案,以層粉質粘土夾砂或層粉質粘土作樁端持力層,樁徑大小,樁入持力層的深度請設計院根據17、上部荷載情況經驗算決定。設計單位也可結合橋梁工程設計特點、使用要求、場地環境和工程造價綜合考慮選擇經濟合理基礎方案。5、結論及建議5.1、橋區屬穩定區域沒有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綜合評價適宜工程建設。5.2、橋區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屬中等復雜類型,勘察區地震基本烈度度區,設計基本地震分組為一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設計特征周期值為0.35S,橋址場地類為類,屬抗震一般地段。5.3、本工程建議優先采用鉆孔灌注樁方案,以層粉質粘土夾砂或層粉質粘土作樁端持力層,樁徑大小,樁入持力層的深度請設計院根據上部荷載情況經驗算決定。設計單位也可結合橋梁工程設計特點、使用要求、場地環境和工程造價綜合考慮選擇經濟合理基礎方案。5.4、根據水質資料分析,地下水對砼呈微腐蝕性,對砼中鋼筋呈微腐蝕性,地基土對砼呈微腐蝕性,對砼中鋼筋呈微腐蝕性。5.5、在施工過程中若出現異常現象,請及時通知我公司進行現場確認,驗收。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30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