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片區地源熱泵工程巖土熱響應測試報告(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4902
2022-09-15
15頁
272.50KB
1、X XX省XX市學院片區地源熱泵工程巖土熱響應測試報告巖土熱響應測試報告一、工程概況該項目為XX省XX市學院片區(XX市學院、新華苑)地源熱泵工程,位于XX省省XX市市。本工程擬采用節能環保的土壤源熱泵系統,作為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我所對該工程地埋管場地進行了深層巖土層熱物性測試。本次試驗進行了1個孔的測試。報告時間:5月10日5月11日。二、測試概要1、測試目的地埋管換熱系統設計是地埋管地源熱泵空調系統設計的重點,設計出現偏差可能導致系統運行效率降低甚至無法正常運行。擬通過地下巖土熱物性測試并利用專業軟件分析,獲得地埋管區域基本的地質資料、巖土的熱物性參數及測算的每延米地埋管換熱孔的換熱量,2、為地熱換熱器設計、換熱孔鉆鑿施工工藝等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據。2、測試設備本工程采用XX省建筑大學地源熱泵研究所自主研制開發的型號為FZL-C()型巖土熱物性測試儀,如圖1所示。該儀器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ZL 2008 1 0238160.4)。并已廣泛應用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網球場館、濟南奧體中心等一大批地源熱泵工程中的巖土層熱物性測試。見附件3。3、測試依據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50366-2005 ( 2009年版)。測試原理見附件2。圖1 FZL-C()型巖土熱物性測試儀三、測試結果與分析1、測試孔基本參數表1 為測試孔的基本參數。表1 測試孔基本參數項目測試孔項目測試孔鉆孔深度(3、m)100鉆孔直徑(mm)150埋管形式雙U型埋管材質PE管埋管內徑(mm)26埋管外徑(mm)32鉆孔回填材料細沙主要地質結構粘土與玄武巖2、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見表2。循環水平均溫度測試結果與計算結果對比見圖2。測試數據見附件1。初始溫度:16.2;導熱系數:1.66W/m;容積比熱容:2.1106J/m3。3、結果分析鉆孔結果表明:該地埋管區域地質構造以粘土為主。具體地質構造見表2。測試結果表明:埋管區域的平均綜合導熱系數為1.66W/m,數值中等;平均容積比熱為2.1106J/m3,數值較大;巖土體平均初始溫度16.2,數值偏低,有利于夏季向地下放熱。圖2 循環水平均溫度測試結果與計算結4、果對比圖表2 測試區域巖土體地質構造層號層底深度(m)變層厚度(m)地質巖性描述13030粘土2388粗砂3457粘土4494中砂5589粘土610042玄武巖四、單位孔深地埋管的換熱量與建議1. 影響每米孔深地埋管換熱量的因素地埋管單位孔深的熱交換量與多種因素有關。簡述如下:(1)地埋管傳熱的可利用溫差,即U型埋管中的水(循環液)熱交換后允許達到的最低或最高溫度與巖土換熱前未受熱干擾時溫差。可利用溫差與地熱換熱器的設計參數有關。本報告地埋管循環液冬季最低溫度采用3,夏季熱泵運行最高溫度宜采用37。(2) 每年從地下取熱量與向地下釋放熱量是否平衡。二者相差越大,對地熱換熱器換熱效率的影響越大。5、宜考慮全年從地下提取熱量與向地下放入熱量的平衡問題。(3)地埋管單位孔深的熱交換量還與地埋管間距、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巖土層含水量多少等因素有關。2. 單位孔深換熱能力分析單位孔深換熱量是確定地熱換熱器容量、確定熱泵參數、選擇循環泵流量與揚程、計算地埋管數量與埋管結構等的重要依據。單位孔深換熱量取值偏大,將導致埋管量偏小、循環液進出口溫度難以達到熱泵的要求。使系統達不到設計要求。反之,單位孔深換熱量取值偏小,埋管量將增加,工程的初投資增高。但熱泵機組的運行費用將會降低。在地源熱泵運行的額定工況下,針對該地域地質條件深層巖土熱物性的測試情況、考慮到當地地溫初始溫度(16.2),冬、夏季地埋管循環液溫6、度設定(冬季:73,夏季:3237)等因素,在全年地埋管區域冷熱負荷基本平衡的條件下,提出地埋管方案設計時的參考建議如下:(1) 對于De32雙U型地埋管,冬季每米孔深從地下提取的熱量按45W/m計,夏季每米孔深向地下釋放的熱量按74W/m計。不同連續運行時段的U型地埋管換熱估算值見表3。在連續運行8小時,地埋管循環液不同的最低與最高溫度條件下地下換熱量參考值見表4。 表3 地埋管不同連續運行時間地下換熱量參考值(W/m)連續運行時間(h)81224夏季746964冬季454239表4 地埋管循環液最低與最高溫度地下換熱量參考值(W/m)夏季最高溫度373532換熱量746652冬季最低溫度37、45換熱量454136(2) 鉆孔深度100m,豎直埋管材料應采用HDPE100;鉆孔難度較大,地埋管宜采用雙U型地埋管。(3) 在地埋管空間充足條件下,為增大蓄熱體、減弱地下冷熱負荷不平衡的影響,應適當加大地埋管間距。XX省XX大學地源熱泵研究所 2014.5.12測試: 計算: 審核: 審定:附件1: 原始測試數據1. 鉆孔輸入功率2. 鉆孔地下埋管進出口溫度3. 鉆孔循環液每分鐘流量附件2: 用于現場測量深層巖土導熱系數的原理與方法1. 巖土熱物性測試方法與分析地下巖土熱物性參數是設計地源熱泵系統地熱換熱器的重要參數。地下巖土測試方法有很多:根據地質構成查有關手冊、理論分析推導、取樣進行8、測量、以及進行現場直接測量。前三類方法通常誤差比較大,在實際的地源熱泵工程中幾乎無法應用。目前通常采用第四種方法。該方法是在需要埋設地熱換熱器的地下鉆孔,鉆孔中埋入埋管后回填。通過埋管施加一定熱流,測量某點的溫度響應與時間的變化關系,根據引入的傳熱模型,確定巖土的導熱系數。我國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 50366-2005)和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2007年手冊均規定在地源熱泵工程中采用此方法進行巖土熱物性測量。深層地下巖土導熱系數通常用現場測量結合參數估計法來確定。目前測試應用的地熱換熱器與周圍巖土換熱模型一般較為復雜,需要確定的參數較多,導致出現誤差的可能性增9、大,非常不利于工程上推廣應用。已有模型在確定鉆孔內熱阻時,一般都需要較為詳細地確定鉆孔內埋管的布置與幾何尺寸、導熱系數以及回填材料的導熱系數等。鑒于測量的困難和鉆孔內埋管埋設的不確定性,這些參數的誤差均較大,從而影響最終確定的物性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所提出一個傳熱模型用于現場測量并確定深層巖土的導熱系數。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出相應的巖土層熱物性測試儀。因減少了測量參數帶來的誤差,應用于工程時得到的結果比其他方法更好。本研究所研制的巖土層熱物性測試儀自2002年開始應用,并不斷改進,目前投入使用的為第三型。2. 測試模型與原理地下巖土導熱系數的測試涉及單鉆孔的地熱換熱器。簡化分析模型中引進如下假設:10、(1)鉆孔周圍巖土是均勻(設計所需是平均參數);(2)埋管與周圍巖土的換熱可認為是鉆孔中心的一根線熱源與周圍巖土進行換熱,沿長度方向傳熱量忽略不計;(3)埋管與周圍巖土的換熱強度維持不變(可以通過控制加熱功率實現)。根據上述假設,由地熱換熱器與其周圍巖土換熱的換熱方程可確定管內流體平均溫度與深層土壤的初始溫度(也是假設的無窮遠處的土壤溫度)之間的關系可表達為10,11: (1)其中:,為指數積分函數。db:鉆孔直徑,m;cs:巖土的比熱,J/kgK;ks:周圍巖土的導熱系數,W/m;ql:單位長度線熱源熱流強度,W/m;Ro:單位長度鉆孔內的總熱阻, m/W;Tf:埋管內流體平均溫度,;Tff11、:無窮遠處土壤溫度,;s:巖土的密度,kg/m3;:時間,s。在以上簡化模型中有三個未知參數,和。理論分析和測試實踐都表明,在測試的時間范圍(數小時至數數十小時)內鉆孔外巖土的體積熱容量scs作為一個未知參數對循環流體的溫度變化Tf的影響很小。因而通過該試驗不能較準確地確定巖土的體積熱容量scs。但另一方面,估算的scs的值的誤差對于試驗確定的Ro和ks的值的影響也可以忽略。因此可以利用傳熱反問題求解。結合最優化方法同時確定Ro和ks,這樣該問題就變為Ro和ks雙參數估計問題。3. 測試方法與設備地下巖土的熱物性參數無法直接測量,只能通過測量溫度、熱流等相關參數并根據建立的地埋管與周圍巖土換熱12、模型進行反推。在已鉆好的鉆孔中埋設地埋管并按設計要求回填,該鉆孔中的埋管將來可以作為地熱換熱器的一個支路使用,回路中充滿水,讓水在回路中循環流動,自某一時刻起對水連續加熱相當長的時間(數天),并測量加熱功率、回路中水的流量和水的溫度及其所對應的時間,如圖3。圖3 測試儀現場安裝示意圖本儀器由流量傳感器、電功率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泵、電加熱器、管道和主機等組成,結構簡圖如圖4所示。如圖4所示:由于泵的作用,流體由埋管進入,流量傳感器采集其流量信號。溫度傳感器采集溫度信號(T1),流體通過泵后,由電加熱器加熱,加熱的流體溫度信號(T2)由傳感器采集后,再送往埋置于深層巖土中的埋管內,在埋管內被加熱13、了的流體與深層巖土進行了熱交換后,又返回到儀器內,形成封閉的循環。在一定時間內連續采集到的加熱功率、溫度差、流量值作為測量數據,再利用參數估算法求出巖土的平均導熱系數,達到測試目的。圖4 巖土熱物性測試儀工作原理圖現場測量巖土熱物性參數是在傳熱模型的基礎上利用參數估計方法不斷的調整輸入未知參數,使得所期望的目標函數取得極值,此時的參數值即為所需要確定的未知參數數值。在本項目中,就是使由現場測得的實驗數據與通過模型計算得到的理論數據之間差異最小。取目標函數為根據模型計算的流體平均溫度值與通過現場實驗測量值的方差和(見式2),圖5是數據分析主程序的計算流程圖。 (2)其中:Tcal,i :第i時刻14、由傳熱模型計算出的埋管中流體的平均溫度,;Texp,i :第i時刻實際測量的埋管中流體平均溫度(取出口和入口流體溫度的平均值),;N:實驗測量數據的組數。圖5 數據分析計算流程圖4. 現場測試條件(1)穩定的220V電源,功率約為2000W。水、電供應正常。尤其是供電電壓應為220V,且保持穩定。電壓較大的波動(超過正負10),將對測試結果產生一定影響。(2)可利用的自來水待測U型埋管安裝完畢,且U型埋管地上部分已形成De32的供回水管路。測試前應對U型管進行沖洗,直到管內安裝泥渣沖洗干凈為止。U型管的充水應干凈無污物。(3)現場測試簡易棚(擋風遮雨)。搭建測試棚與測試架。測試棚凈高度2.0m15、左右,3m3m見方。作用遮擋風雨。測試橫架(桿)1.8m左右,懸吊測試儀。承重50kg左右(4)晝夜的保安措施等。5. 熱響應測試前的準備工作1)待測U型埋管安裝完畢,且U型埋管地上部分已形成De32的供回水管路。2)水、電供應正常。尤其是供電電壓應為220V,且保持穩定。電壓較大的波動(超過正負10),將對測試結果產生影響。U型管的充水應干凈無污物。3)測試前應對U型管進行沖洗,直到管內安裝泥渣沖洗干凈為止。4)搭建測試棚與測試架。 6. 熱響應測試步驟1)連接安裝測試儀。將埋設好的U型管的兩個支管與測試儀的兩個進出口連接成一個循環系統。2)系統充水,并排出管內氣體。3) 接通水泵電源,并啟動。4)接通加熱電源,并觀測輸出結果。無誤后,調整計時,進入正常測試。測試時間48小時以上。附件3: 軟件、測試儀專利及其使用證明15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