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工程樁檢測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85021
2022-09-15
15頁
232KB
1、亞新廣場工程樁檢測方案編寫:審核: 目 錄1工程概況32檢測方法、目的及數量33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方案43.1試驗目的43.2試驗依據43.3樁頭處理方案43.4試驗加載方式43.5樁頂沉降測量53.6荷載分級、沉降穩定標準和終止加載條件54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方案64.1反力裝置64.2試驗加載分級及沉降穩定標準74.3試驗終止條件74.4檢測數據的分析與判定85低應變檢測方案85.1試驗目的85.2試驗儀器85.3樁頭處理方案85.4試驗方法及過程85.5數據的分析與評價96靜載試驗對現場施工配合的要求96.1道路96.2場地要求97試驗成果的提交97.1靜載試驗成果的提交107.2抗拔2、樁成果的提交107.3低應變成果的提交108試驗進度及保障措施10(1)試驗進度10(2)保障措施109 檢測質量保障措施11(1)技術保障措施11(2)制度保障措施1110確保安全的管理和保障措施12附件1 靜載試驗、高應變樁頭處理方案14附件2低應變檢測樁頭處理方案15亞新廣場工程樁檢測方案1 工程概況亞新廣場項目位于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寧路與心怡路東北角,設計采用樁基礎,基樁形式為鉆孔灌注樁(后注漿工藝),前期已經完成試樁檢測工作,根據試樁檢測結果,工程樁數量及承載力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調整后工程樁設計參數如表1所示。根據2012年2月5日現場會議確定,檢測樁號為369、459、465、3903、335、41、118、136、346、XT-63、XT-1、DT-63、129、208、188、XT-17、DT-44、DT-16。表1 檢測數量表樁型樁徑(mm)樁長(m)設計承載力特征值(kN)設計根數檢測數量(根)最大加載量(kN)SZ-600(拔)60019.3110032420Z-60060019.3245035390原Z2-80080030.3310036820原Z1-80080033.3330037260新Z2-800800335100311220新Z1-8008003655003121002 檢測方法、目的及數量根據實際情況,本次單樁承載力檢測采用靜載試驗采用配重法,完整性檢4、測采用低應變方法較為經濟合理。1、工程樁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配重法)工程樁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目的確定工程樁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15根。每種樁型檢測3根。2、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目的確定工程樁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檢測數量3根。3、低應變動測試驗低應變檢測試驗,目的是為了檢測樁身完整性、樁身缺陷程度、以及缺陷位置。全部檢測。3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方案3.1 試驗目的通過15根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確定該工程樁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3.2 試驗依據1、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 106-20032、設5、計文件3.3 樁頭處理方案靜載試驗的樁頭處理方案見附件13.4 試驗加載方式本次試樁靜載試驗采用配重提供反力,并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進行試驗。試驗按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執行。試驗根據單樁極限承載力大小擬采用13臺630t液壓千斤頂,通過高壓油管與一臺或多臺GBJ-70型高壓油泵及RS-JYB型靜載測試儀相聯接組成加載系統,試驗中RS-JYB型靜載測試儀通過高壓油泵自動對試樁進行施加荷載,樁頂荷載通過與高壓油泵相聯接的油壓傳感器進行控制。樁頂的沉降采用4塊位移傳感器進行測量, 位移傳感器通過基準梁安裝在相對不動的基礎上。試驗加載系統及儀表布置圖如圖1所示。圖1 配重試驗加載系統及儀表布置圖3.5 6、樁頂沉降測量為保證測量的精度,在樁頂用4個位移傳感器進行樁頂沉降測量,樁頂沉降量自動記錄到RS-JYB型靜載測試儀的內存中,而且記錄數據可以永久保存且不能改動。3.6 荷載分級、沉降穩定標準和終止加載條件3.6.1荷載的分級依據(JGJ 106-2003)規定,加載中心應與試樁中心軸線相一致。加載應分級進行,采用逐級等量加載;每級加載量為預估最大荷載的1/10,第一級可按2倍分級荷載加載。本次試驗為檢驗性試驗,預估最大荷載可采用設計荷載的2.2倍,各樁最大加載量見表1。3.6.2沉降測讀時間間隔和穩定標準 (1)沉降測讀時間每級荷載施加后隔5、10、15、15、15min各測讀一次,一小時后每7、隔30min測讀一次,直到沉降達穩定標準。(2)沉降穩定標準為每級荷載施加后,每小時沉降變化量s0.1mm。并連續穩定兩次。(從分級荷載施加后第30min開始,按1.5小時連續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觀測值計算)認為穩定時,方可施加下一級荷載。3.6.3試驗終止條件和卸載(1)終止加載條件根據JGJ1062003有關規定,同時結合現場試驗情況,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加荷。a、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頂沉降量大于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注:當樁頂沉降能相對穩定且總沉降量小于40mm時,宜加載至樁頂總沉降量超過40mm。b、某級荷載作用下,樁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經24小8、時未達穩定標準;c、已達到設計要求的最大加載量;d、當荷載-沉降曲線呈緩變形時,可加載至樁頂總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況下,可根據具體要求加載至樁頂累計沉降量超過80mm。e、對于本工程,當荷載超過設計特征值的2倍后,發現樁有破壞跡象時。(2)卸載每級卸載量取加載時分級荷載的2倍,逐級等量卸載;每級荷載維持1小時,按第15、30、60min測讀樁頂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級荷載。卸載至零后,應測讀樁頂殘余沉降量,維持時間3小時,測讀時間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測讀一次。4 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方案4.1 反力裝置反力裝置采用鋼梁反力樁系統,并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進行試驗。荷載的施9、加采用一個QF-500型5000kN液壓千斤頂,通過高壓油管與一臺GBJ-70型高壓油泵相聯組成加載系統。施加荷載的大小通過與加載系統相聯的RS-JYB型靜載試驗儀進行控制,保證所加荷載準確無誤。樁頂沉降采用4個量程為50mm的位移計并通過RS-JYB型靜載試驗儀進行自動測定,位移計通過基準梁安裝固定在相對不動的基礎上。試樁反力梁裝置及儀器儀表布置詳見下圖。圖2 單樁豎向抗拔試驗示意圖4.2 試驗加載分級及沉降穩定標準5.2.1荷載的分級以設計要求的最大加載量為依據,按JGJ 1062003的有關規定將其分為10級進行加載,第一級按分級荷載的2倍施加。具體的荷載分級情況詳見表2。分級1-23410、5678910荷載kN(kN)484726968121014521694193621782420表2 荷載分級情況詳見表5.2.2沉降穩定標準在每級荷載作用下,樁頂的沉降量在每小時內不大于0.1mm,并連續出現兩次(從每級荷載施加后第30min開始,按1.5h連續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觀測值計算)。4.3 試驗終止條件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可終止加載:A在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頂上拔量大于前一級上拔荷載作用下的上拔量5倍。B 按樁頂上拔量控制,當累計樁頂上拔量超過100mm時。C 按鋼筋抗拉強度控制,樁頂上拔荷載達到鋼筋抗拉強度的0.9倍。D 對于驗收抽樣檢測的工程樁,達到設計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載值11、。4.4 檢測數據的分析與判定單樁豎向抗拔極限承載力可按下列方法綜合判定:A 根據上拔量隨荷載變化的特征確定:對陡變型U-曲線,取陡升起始點對應的荷載值;B 根據上拔量隨時間變化的特征確定:取-lgt曲線斜率明顯變陡或曲線尾部明顯彎曲的前一級荷載值。C 當在某級荷載下抗拔鋼筋斷裂時,取其前一級荷載值。注:當工程樁不允許帶裂縫工作時,取樁身開裂的前一級荷載作為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并與按極限荷載一半取值確定的承載力特征值相比取小值。5 低應變檢測方案5.1 試驗目的通過全部樁的低應變測試判定基樁的樁身完整性,包括樁長、樁身缺陷位置以及相對的缺陷程度。5.2 試驗儀器現場測試采用美國進口的PI12、T基樁完整性測試儀。5.3 樁頭處理方案低應變樁頭處理方案見附件25.4 試驗方法及過程低應變檢測設備是由撞擊工具(手錘)、高靈敏度的加速度計、特殊用途的PIT型基樁完整性測試、處理機(計算機)和輸出裝置(打印機)來組成的,具體見低應變現場檢測流程圖,這種測試工作是通過一種膠粘材料把加速度傳感器與樁頂耦合起來,用手錘在樁頂作若干次的敲擊,以產生“低應變”壓縮波,包括樁底和樁身缺陷處的反射波都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出來,記錄資料可以永久地貯存在磁盤中。通過對反射波的回放判釋,可以了解整個樁身的結構情況。圖3 低應變現場檢測流程圖5.5 數據的分析與評價現場測試的信號均儲存在計算機里,分析時將每一根樁13、的信號回放在屏幕上,此時可將受外界影響較大的信號予以排除,然后將正常低應變信號進行波形疊加、指數放大,使樁身的不良缺陷及位置表現突出,再結合頻率域中的速度譜、力譜、導納曲線即可準確判斷不良缺陷的類型及位置。據JGJ 106-2003,基樁完整性分析結果分為、四類,其中各類樁含義分別為:類樁:樁身完整;類樁:樁身有輕度缺陷,不會影響樁身結構承載力的正常發揮; 類樁:樁身有明顯缺陷,對樁身結構承載力有影響;類樁:樁身有嚴重缺陷。報告中附上工程樁實測典型曲線圖及分析結果表。6 靜載試驗對現場施工配合的要求6.1 道路對場地道路的要求:現場道路應滿足50噸吊車、40噸汽車的通行,基坑內的道路須用磚渣鋪14、墊并壓實。6.2 場地要求現場試驗場地不小于100m2,應具備三通一平的條件。建設方應就近指定一個具有380V和220V電源的接線點或相應的配電箱,從靜載試驗點至工程場地外的城市道路之間應保障不影響試驗用車輛的通行。7試驗成果的提交7.1靜載試驗成果的提交每組靜載試驗完成后即可在當天提供口頭的試驗結果,在全部試驗完成后2天內提交初步報告,全部試驗結束撤場后6天內提交正式報告。抗壓試驗檢測成果的主要內容(1)工程樁單樁極限承載力;(2)繪制試樁的荷載-位移曲線和時間位移曲線;(3)繪制所測樁的的荷載-位移曲線;7.2抗拔樁成果的提交現場檢測工作完成后,3天內提交初步報告,7天內提交正式報告。主要15、內容(1)試樁單樁極限承載力;(2)繪制所測樁的上拔荷載-樁頂上拔量曲線;(3)繪制所測樁的的樁頂上拔量和時間對數曲線;7.3低應變成果的提交現場低應變檢測工作完成后,2天內提交初步報告,全部低應變檢測結束撤場后6天內提交正式報告。低應變檢測成果的主要內容(1) 所測樁的樁長、波速;(2) 所測樁的樁身完整性,即是否有缺陷,缺陷的位置和程度等;(3) 樁身完整性分類及統計結果。8試驗進度及保障措施(1)試驗進度在天氣和道路情況無異常的條件下,工程樁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均按每2天一組靜載試驗。(2)保障措施a組織保證措施:派有豐富檢測經驗、良好組織才能,責任心強的專業技術骨干,組織精干過硬的吊裝16、運輸隊伍配合檢測。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條件(恢復期滿足規范要求)具備前三天,甲方通知我單位試驗設備進場,以節省進場期間的前期準備時間。b制度保證措施:健全現場協調制度,保證“條條渠道暢通”。一些行之有效的協調制度措施,在本工程檢測工中繼續加強和完善執行。c技術保證措施:運用網絡技術,對整個工程進行系統化、規范化技術管理,嚴格按照檢測程序檢測,運用我公司二十年檢測經歷中摸索和制訂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本工程的檢測管理起到龍頭作用,。d設備保證措施:中心設備統一調配,首先保證本工程的使用,電子設備準備一套備用設備保證檢測的順利進行,所有設備定期檢修,配備發電機一臺,保證現場停電不影響檢測工作17、的順利進行。e落實保證措施:根據總工期分階段進行控制,實施中明確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突出重點全方位抓落實。根據現場情況編制合理的總進度計劃;人員安排合理保證試驗工作在正常情況下24小時正常運轉,做好試驗現場防雨工作,盡量保證靜載試驗不受雨天影響。9 檢測質量保障措施(1)技術保障措施本次基樁靜載試驗采用國內先進的RS-JYB型靜載測試儀,該儀器可自動控制荷載、自動記錄試驗數據、試驗數據自動進入“黑匣子”永久保存且不得更改,新增加的自動將試驗數據實時傳輸功能,使現場試驗數據被即時傳送到鄭州市質檢站的現場監督服務器中作永久保存,并可由我單位技術部門實時監控試驗狀態。從技術上實現了實時監控、即時傳18、輸和原始數據不丟失,為保證檢測質量打下技術基礎。本次基樁靜載試驗采用的儀器設備,在國家規定年檢的基礎上增加進場前的自檢措施,保障投入的儀器設備處于完好狀態。(2)制度保障措施在試驗過程中和試驗工作結束后,我單位的現場考評制度、回訪制度和應急反應制度,可以保證質量監督人員隨時掌控試驗現場和與現場各方的協調情況,以便即時采取措施,保證工程質量和按計劃工期完成任務,為保證檢測質量打下制度基礎。對于擬上崗工作的檢測人員,必須持有上級主管部門頒發的相關上崗證,并在進場前進行本工程的工程特點、工程情況、試驗技術和安全生產的教育,進場后做好安全用電及防雨、防止工程事故的安全措施。10確保安全的管理和保障措施19、(1)安全組織措施a認真貫徹國家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加強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預防傷亡事故的發生。b按照我中心現場安全管理規定對現場安全進行控制。由中心主任全面負責安全生產及各種安全教育活動,項目負責人負責現場安全管理,由監督組組織有關人員對現場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隱患及時組織人員整改。保證無重大事故。c對現場檢測人員必須進行書面與口頭相結合的安全技術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均應履行簽字手續。d建立健全職工安全培訓教育制度,特殊工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凡未經安全培訓教育的人員不得上崗作業,管理人員不得從事管理活動。執行每周一安全例會制度,對全體參與檢測的管理及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20、,學習安全技術知識,操作規程、設備性能、安全制度和嚴禁事項,貫徹有關安全文明精神,落實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及現場安全規章制度,并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技術考核。(2)安全保證措施a各操作人員應遵守安全操作規程。b檢測現場必須按照規定設置安全防護設施,保證現場及相鄰區域的人員和設施安全,嚴禁私自購買使用劣質假冒的設施和勞動保護用品。c施工現場道路應當平整暢通,出入口等易看到的地方應設置安全標志和警示牌。d進入檢測現場,人人必須戴安全帽,嚴禁赤腳、穿拖鞋和殘疾病人及童工進入現場,嚴禁酒后作業。e非機電作業人員不準動用機電設備,機電設備的防護裝置應齊全,操作人員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f機械作業時,操作21、人員思想要集中,不得擅自離崗或將機械交給非本機操作人員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g施工現場所有用電設備,除作保護接零外,必須在設備負荷線的首端處設置漏電保護裝置,遇到跳閘時,不得強行合閘,應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行合閘。化學工業部(鄭州)基礎工程研究檢測中心2012年2月7日附件1 靜載試驗、高應變樁頭處理方案1混凝土樁應先鑿掉樁頂部的破碎層和軟弱混凝土;2樁頭頂面應平整,樁頭中軸線與樁身上部的中軸線應重合,承載力在1000噸以上樁樁頂應放置30mm鋼板;3樁頭主筋應全部直通至樁頂混凝土保護層之下,各主筋應在同一標高;4距樁頂1倍樁徑范圍內,宜用厚度為35mm的鋼板圍裹或距樁頂1.5倍樁徑范圍內設置箍筋,間距不宜大于100mm。樁頂應設置鋼筋網片23層,間距60100mm。5樁頭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比樁身混凝土提高12級,且不得低于C30。附件2低應變檢測樁頭處理方案(1)清除原樁頂浮漿直到堅實混凝土為止。(2)將下圖樁頂小圓位置剔致水平,并清除表面碎石及開裂混凝土。(3)將圖中小圓部分磨平,小圓直徑約50mm。(4)清除樁頂設計標高以上的加強筋和箍筋,以免影響敲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