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橋梁橋涵工程沉降觀測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85137
2022-09-15
16頁
71.50KB
1、 沉降觀測方案 一、編制依據1)公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3-2005;2)橋梁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0-2005;3)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4)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8-2009)。二、適用范圍適用于本標段所有橋梁工程,蓋板涵、高填方路基段。三、測量依據 1、設計圖紙;2、設計院交樁成果;四、觀測目的 1、觀測目的為了確保工程施工質量,保證工程按預期目標順利進行,必須對橋涵和路基進行沉降觀測,以便充分了解橋涵和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值,沉降變化趨勢和穩定情況,從而控制軟土填土速率。在實際填筑中應嚴密監視各種埋設儀器的觀測指標,及時進行綜2、合分析而定。根據沉降量資料分析確定規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滿足要求,根據沉降變化情況指導施工。五、沉降觀測網本項目的沉降觀測網可采用全線統一的四等等水準網,精度按四等水準測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網系統。沉降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沉降觀測點。我們以設計院交樁并經過復測合格的CPI、CPII、四等水準點以及按四等水準加密的加密點作為基準點?;鶞庶c應選設在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使用時應做穩定性檢查與檢驗,并應以穩定或相對穩定的點位作為測定變形的參考點?;鶞庶c應做好保護工作,半年定期復測一次。如發現丟樁或樁位有移動現象,應盡快恢復和補測。沉降觀測等級及精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3、沉降觀測等級沉降測量沉降觀測點的高程中誤差(mm)相鄰沉降觀測點的點位中誤差(mm)四等0.50.3六、沉降觀測1每次觀測前,對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進行檢驗校正,并保留檢驗記錄。2每次沉降觀測時,宜符合下列規定:(1) 采用相同的圖形或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2) 使用同一儀器和設備;(3) 固定觀測人員(4) 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3沉降觀測點的精度要求:等級高程中誤差(mm)相鄰點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四等0.50.30.3n4沉降觀測時要做好記錄,字跡要清楚明了。記錄應注明觀測時的氣象和荷載變化情況以及觀測、記錄、扶尺等人員的簽字。5、根據觀測數據,4、推算觀測點標高,可以計算觀測點每次沉降量以及累積沉降量的大小。七、橋梁和涵洞1、沉降觀測點布置觀測標具體埋設原則如下:(1)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承臺觀測標分為觀測標-1、觀測標-2,承臺觀測標-1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承臺觀測標-2設置于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2)墩身觀測標埋設,當墩全高大于14m時(指承臺頂至墩臺墊石頂),需要埋設兩個墩身觀測標;當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時,埋設一個墩身觀測標。墩身觀測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當墩身較矮,梁底距離地面凈空較低不便于立尺觀測時,墩身觀測標可設置在對5、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2、橋梁變形觀測方法(1)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依據變形觀測點的埋設要求,確定變形觀測點的位置。在控制點與變形觀測點之間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并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作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同一路線。(2)測量水準基點的引測沉降觀測應從最近的水準基點引測,引測前應對引用水準基點進行檢核,檢核采用復測方式進行,將前后相鄰的水準基點之間的高差值與原高差值進行對比,當檢測的高差值與原高差值的差值滿足4mm時,可認為擬引測水準基點處于穩固狀態。否則應進一步復測,查明原因、消除問題后再進行引測。沉降觀測各項限差規定及精度也按二等水準測量的規范要求儀器設備要求應使用測量精度不低于1m6、m的自動安平水準儀、氣泡式水準儀,直接讀數精度為0.1mm,估讀精度為0.01mm。水準標尺應采用與之配套的線條式銦瓦合金標尺或條形編碼尺。沉降觀測水準測量方法沉降觀測點的高程測量可采用從鄰近水準基點直接測至沉降觀測點的支路線法,也可采用從鄰近水準基點測至沉降觀測點,再閉合至鄰近應經另一水準基點的附合水準路線法。觀測測量操作要求沉降觀測每測站觀測程序及具體要求參照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8-2009)有關規定執行。沉降觀測測量時,置鏡點、觀測路線、觀測人員、觀測設備應相對固定,在成像清晰穩定的條件下進行觀測,在同一測站觀測時,不得兩次調焦,以確保觀測成果質量。每個橋梁墩臺承臺7、施工完成后開始進行首次沉降觀測,以后根據墩臺混凝土施工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時間間隔進行觀測。3、觀測精度橋涵沉降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讀數取位至0.1。4、沉降觀測的頻度每階段的沉降觀測,在開始時一般每周觀測一次,以后視兩次觀測沉降量的變化情況,可適當調整沉降觀測的頻度,但兩次的觀測沉降量不宜大于1,具體要求見表1和表2:表1 墩臺沉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墩臺施工期間設置觀測點墩臺施工完成至預制梁架設前或現澆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預制梁橋預制梁架設全程架梁前后各一次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一次或1次/周現澆梁橋梁體施工期間全程施工起止各一次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載8、變化前后各一次或1次/周橋梁架設完成至無碴軌道鋪設前6個月1次/周對巖石地基的橋梁,一般不少于2個月架橋機(運梁車)通過期間全程運梁前和運梁后各1次表2 涵洞沉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涵洞主體施工期間設置觀測點涵洞主體施工完成全程1次/周涵洞頂填土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一次或1次/周架橋機(運梁車)通過期間全程運梁前和運梁后各一次八、 路基工程1. 沉降觀測實施方案全管段共有五段路基,根據京滬高速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方案要求,本段路基工程變形監測包含路基底層及表層的沉降觀測兩項。5.1一般規定(1)觀測的目的是通過沉降觀測,利用沉降觀測資料分析、預測工后沉降9、,指導進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時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確定無砟軌道的鋪設時間,評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確保無砟軌道結構的安全。(2)路基上無砟軌道鋪設前,應對路基沉降變形作系統的評估,確認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變形滿足無砟軌道鋪設要求。(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預壓荷載后應有不少于6個月的觀測和調整期。觀測數據不足以評估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延長觀測時間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4)評估時發現異?,F象或對原始記錄資料存在疑問,要進行必要的檢查。5. 2沉降觀測斷面和觀測點的布置沉降觀測裝置應埋設穩定,觀測期間應對觀測裝置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根據經驗,埋設的觀測設施的有效性以10、及對其保護是否得力是決定整個觀測工作成敗的關鍵。各部位觀測點應設在同一橫斷面上,這樣有利于測點看護,便于集中觀測,統一觀測頻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觀測項目數據的綜合分析。路基沉降觀測斷面及觀測斷面的觀測點的布置應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地基處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勢的起伏情況、堆載預壓等具體情況,結合沉降預測方法和工期要求具體確定,同時還應根據施工核對的地質、地形等情況調整或增設。(1)觀測斷面布置沉降觀測斷面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中要求的斷面布設,采用全站儀放樣,保證觀測斷面的準確性。(2)觀測點的布置一般路堤地段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和沉降板,沉降觀測樁每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左右線中心兩11、側各2m處;沉降板每斷面設置1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按設計圖紙要求,本管段路基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沉降板。沉降觀測樁每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兩側各2m處,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設于原始地面處,隨填土增高而逐漸接高測桿及保護套管。預壓地段,預壓期因基床表層尚未施工,路基頂面沉降觀測應在預壓土方底部(基床底層頂面)布置沉降元件進行,即在基床底層頂面臨時布置沉降板,位移觀測以及基底沉降觀測布置與無預壓段完全一致,預壓土方卸除時臨時沉降板隨之拆除,基床表層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設置正式沉降觀測樁。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于橫向結構物頂部沿橫向結構物的對角線方向鋪設剖面沉降管。橫向結構12、物兩側邊緣外設置一個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位移觀測樁和沉降板。路塹地段觀測斷面分別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線以外2m的路基面處各設1根沉降觀測樁,觀測路基面的沉降。5. 3觀測元件埋設說明(1)沉降觀測樁:選擇20mm鋼筋,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底部焊接彎鉤,待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觀測斷面通過測量埋置在設計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樁周0.15m用C15混凝土澆筑固定,完成埋設后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2)沉降板:由底板、金屬測桿(20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49 PVC管)組成。鋼筋混凝土底板尺寸為50cm50cm,厚3cm或鋼底板尺寸為30*30cm,厚0.8cm。沉降板埋13、設位置應按設計測量確定,埋設位置處可墊10cm砂墊層找平,埋設時確保測桿與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墊層,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設工作。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讀數作為初始讀數,隨著路基填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高度以0.5m為宜,接長前后測量桿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金屬測桿用內接頭連接,保護套管用觀測方法。 5. 4觀測方法、精度及要求(1)沉降板觀測方法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沉降板測桿頂面測點高程。沉降板觀測時應在測桿頭上套一個專用的測量帽。14、測量帽下部以剛好套入測桿為宜,測量帽上部以中心為一半球型的測點。在沉降板測桿接高時應同時測量接高前后的測桿高程。(2)路肩沉降觀測樁觀測方法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路肩觀測樁頂面測點高程。(3)觀測測量精度觀測精度路基沉降觀測水準測量的精度為1.0mm,讀數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觀測的精度應不低于4mm/30m。(4)沉降觀測要求為了觀測到各部位的沉降,從路基填土開始,沉降觀測也隨即進行。預壓地段按照相關要求在基床底層頂面設置臨時沉降觀測樁,非預壓地段,此時基床表層的級配碎石也未填筑,在路基中心及兩側各2m范圍內設置臨時沉降觀測樁,臨時沉降觀測樁的材質,埋置要求及觀測15、標準與正式的沉降觀測完全相同,待預壓土卸載時,臨時沉降觀測樁隨之拆除或廢棄沉降板測桿隨之降低,待基床表層的級配碎石鋪設完成后,按照相關要求埋設正式的沉降觀測樁,開始觀測路基沉降。沉降板隨著預壓土的填筑而接高,隨預壓土的卸載而降低,觀測連續進行,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觀測樁不受預壓土的影響。沉降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施工單位的填筑施工要與設備的埋設做好協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應按要求進行,不能影響路基填筑質量。觀測過程中發現異常必須及時查明原因,盡快妥善處理。路基填筑過程中應及時整理路堤邊樁位移及中心沉降觀測點的沉降量,當邊樁水平位移大于5mm/天,垂直位移大于16、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處沉降觀測點沉降量大于10mm/天時,應及時通知項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穩定后再恢復填土,必要時采用卸載措施。元件保護要求.各工程項目部應成立專門小組,進行元器件的埋設、測量和保護工作,小組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圍內土方應采用人工攤平及小型機具碾壓,不得采用大型機械推土及碾壓,并配備專人負責指導,以確保元器件不受損壞。.制定穩妥的保護措施并認真執行,確保元器件不因人為、自然等因素而破壞,元器件埋設后,制作相應的標識旗或保護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過程中,派專人負責監督觀測斷面的填筑。5. 5沉降觀測頻度路基沉降觀測的頻次不低于下表的規定。實17、際工作進行時,觀測時間的間隔還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兩次連續觀測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時應加密觀測頻次。當出現沉降突變、地下水變化及降雨等外部環境變化時應增加觀測頻次。路基施工各節點時間(包括路基堆載預壓土前后、卸載預壓土前后、運梁車架橋機通過前后、基床表層施工、軌道板底座施工、鋪板、軌道板精調以及鋪軌時間)應具有沉降觀測數據。觀測過程中及時整理繪制“填土時間沉降”曲線圖,觀測持續到工程驗收交由運營管理部門繼續觀測。路基沉降觀測頻次表觀 測 階 段觀 測 頻 次填筑或堆載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量超過3層時1次/每填筑3層沉降量突變23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堆載預壓或路基施工完畢第1個18、月1次/周第23個月1次2周3個月以后1次月5. 6沉降評估(1)觀測資料整理應采用統一的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格,做好觀測數據的記錄與整理,觀測資料應齊全、詳細、規范,符合設計要求。所有測試數據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造假;記錄必須清晰,不得涂改;測試、記錄人員必須簽名。所測數據必須當天及時按照沉降評估單位規定的格式輸入電腦,并進行分析,整理,核對無誤后在計算機內保存。按照提交資料要求及時對測試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匯總,及時繪制路基面、填料及路基各項觀測的荷載-時間-沉降過程曲線。并按有關規定整理成冊,格式詳見附件四(附表),以書面及Excel電子表格兩種形式同時報送有關單位進行沉降分析、評估。(2)19、沉降評估方法及判定標準評估方法前期采用修正雙曲線法,后期采用雙曲線法、指數曲線法。評估判定標準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路基沉降預測應采用曲線回歸法,的評估判定標準應滿足以下要求:1)根據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不少于3個月的實際觀測數據作多種曲線的回歸分析,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曲線回歸的相關系數不應低于0.92。2)沉降預測的可靠性應驗證,間隔不少于3個月的兩次預測最終沉降的差值不應大于于8mm。3)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最終的沉降預測時間應滿足下列條件:S(t)S(t=)75式中:S(t)預測時的沉降觀測值;S(t=) 預測的最終沉降值。4)路基沉降的評估應結20、合路基各觀測斷面以及相鄰橋涵的沉降預測情況進行,預測的路基工后沉降值不應大于15mm。(3)路基沉降評估路基沉降評估所需資料要求1)路基沉降觀測資料。測量單位要按照觀測時間要求,及時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數據按照統一格式填寫,所有測試數據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造假;記錄必須清晰,不得涂改;測試、記錄人員必須簽名,及時將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其格式詳見附件四(附表),以書面及Excel電子表格兩種形式同時報送有關單位。2)施工過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級配、地基和壓實檢驗情況等施工資料,路基施工各節點工期,包括路基填筑進度、堆載預壓土、卸載預壓土、基床表層施工。3)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理資料。(421、)沉降評估報告大綱概述評估分析依據及方法觀測數據整理沉降預測分析(曲線回歸相關系數、沉降預測的可靠性驗證、已發生沉降大于預測總沉降的75%驗證、預測工后沉降分析、沿線路縱向沉降預測情況分析)沉降預測結論需要說明的其它問題路基沉降預測附件2. 過渡段沉降變形觀測6.1一般規定路橋交界處的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與橋梁或隧道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1)橋涵兩端的過渡段、塹堤過渡段均需進行沉降觀測。(2)過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評估應沿線路方向考慮各觀測斷面和各種結構物之間的關系綜合進行。(3)對線路不同下部基礎結構物之間以及不同地基條件或不同地基處理方法之間形成的各種過渡段,應重點22、分析評估其差異沉降。6. 2觀測技術要求(1)過渡段應考慮線路縱向平順性和不同結構物差異沉降的觀測和評估,不同結構物起點處、距起點510m、2030m處分別設置觀測斷面。每個橫向結構物每側各設置一個觀測斷面。(2)過渡段觀測點設置參照路堤。同時在橫向結構物頂面埋設一根剖面沉降管。(3)沉降觀測裝置的具體埋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埋設穩定。觀測期間應對觀測裝置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觀測精度、頻次及資料整理要求同路基。6.3過渡段的沉降評估(1)沉降評估所需資料過渡段不同結構物的基礎沉降觀測資料。過渡段區域的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圖、設計圖紙和說明書等相關設計資料。施工過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級配、地基和壓實檢驗情況等施工資料。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理資料。6.4沉降評估方法及判定標準過渡段沉降的預測評估方法參照路基執行。過渡段不同結構物間的預測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 mm。預測沉降引起沿線路方向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