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縣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85531
2022-09-16
18頁
113.04KB
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目 錄第一部分 文字報告一、前言1.1、工程概況 1.2、勘察目的與任務 1.3、勘察工作的依據1.4、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二、自然地理2.1地理2.2氣象2.3水文三、區域地質概況四、垃圾填埋場工程地質條件評述4.1地形地貌4.2地層結構4.3水文地質條件4.4不良地質作用及處理建議4.5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及評價4.6地基土濕陷性評定4.7垃圾填埋場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4.8建筑材料五、生產生活輔助區工程地質條件評述5.1地形地貌5.2地層結構5.3地下水5.4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5.5地基土濕陷性評價5.6場地巖土工程性質分析評價六、場地抗震評價與地震效應七、地基基礎2、建議八、結論及建議 第二部分 附圖 1、勘探點平面布置圖2、鉆孔柱狀圖3、標準貫入試驗柱狀圖4、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柱狀圖5、工程地質剖面圖第三部分 附表1、 土工試驗成果表2、易溶鹽分析報告3、滲透試驗報告4、標準貫入試驗成果表5、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成果表6、濕陷量評價表7、勘探點一覽表永登縣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一、前言1.1工程概況永登縣現城區人口(2008年)為8.0萬人,規劃中期(2010年)人口9.0萬人,規劃遠期(2020年)人口15.0萬人,預測2019年為14.2萬人。根據永登縣建設局提供資料,結合當地實際轉運及計量情況考慮,2007年永登縣每日產生城市生活垃圾量為3、97T,人均日產生活垃圾量為1.25kg。經預測, 20102019年城區生活垃圾總產量為47.5104T,有效容積為60104m3(壓實后的容重按照0.80T/m3計)。考慮到覆蓋土層及排液導氣設施的容積,實際填埋生活垃圾的容積為垃圾衛生填埋場總容積70104m3。為凈化城區環境,確定在位于永登縣西部距離縣城中心約4.5km的將軍山內建設城區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一座,日處理生活垃圾130t/d,設計使用年限10年,到達設計年限時,垃圾填埋處理總量為47.5104T,總庫容為70104m3,有效庫容60104m3。永登縣城區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包括垃圾填埋區、生產生活輔助區和道路工程三部分。占地面積4、95210m2(合142.8畝)。填埋區主要有填埋作業區、污水調節池、垃圾壩、截洪溝、防護圍欄、防火隔離帶和綠化帶等,占地面積約為91120m2(約136.7畝)。生產生活輔助區建構筑物主要有綜合辦公用房、計量室兼傳達室、停車棚、機修間、消防水池、旱廁所等。占地面積1200m2(合1.8畝)。道路工程包括進場道路和場內道路兩部分,道路總長504.187m,其中進場道路占地面積約1890m2(約合2.8畝)。覆土備料場占地面積為1000 m2(約合1.5畝)。另外在輔助區內設置消防水池一座、垃圾壩1座。受永登縣建設局的委托,我院承擔永登縣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場地的巖土工程勘察任務。該工程重要性等級為5、二級工程,場地復雜程度為二級場地,地基復雜程度為二級地基,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勘察階段為詳細勘察階段。1.2勘察的目的及任務根據擬建構(建)筑物類型、平面布置和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擬建構(建)筑物使用性質等,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并結合規劃設計意圖,本次巖土工程勘察目的及任務:1 地形地貌特征和氣象水文條件;2 地質構造、巖土分布和不良地質作用;3 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4 水文地質條件、巖土和廢棄物的滲透性;5 場地、地基和邊坡的穩定性;6 污染物的運移,對水源和巖土的污染,對環境的影響;7 筑壩材料和防滲覆蓋用粘土的調查;8 全新活動斷裂、場地地基和堆積體的地震6、效應。1.3勘察工作的依據本次勘察依據的主要技術規范為:(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3)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 50025-2004);(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5)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 172004);(6)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JGJ8792);(7)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8)原狀土取樣技術標準(GJG8992); (9)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23-1999);1.4勘察工作的布置及完成工作量1.4.1勘察方案根據上述規范,該7、構(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等級為二級,地基等級為一級,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甲級。按構(建)筑物特征、建筑場地以及邊坡特征,沿構(建)筑物共布設勘探線13條,勘探點24個。 1.4.2勘察方法 (1)收集該區及臨區已有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相關資料。 (2) 鉆探:為了完成野外測試、取樣及巖土鑒別工作,本次采G-1型鉆機完成野外鉆探工作。 (3) 原位測試:對鉆探揭示的角礫及強風化基巖進了N63.5重型動力觸探原位測試,以確定其密實度,變形參數以及承載力等工程設計參數。工作時間及完成工作量勘察工作于2009年4月12日進入現場開始外業工作, 4月22日結束外業工作,完成工作量見表1。 8、工作量統計一覽表 表1序 號工 作 內 容單 位工 作 量1測放勘探點個242完成鉆孔個163完成探井個84鉆探總進尺米376.8 5探井進尺米165.96N63.5動探進尺米3.97取土樣件31 二、自然地理2.1地理本工程建設場地位于永登縣,地處隴西黃土高原和祁連山地的交接地帶,大部地區都被黃土覆蓋,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貌特征屬莊浪河右岸級階地后緣坡積群地貌,其地貌成因為山麓斜坡堆積地形。 2.2氣象永登縣地處隴中北部溫帶半干旱區,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季嚴寒期長。降雨量小,蒸發量大,氣候干燥,全年總降雨量261435mm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在300mm以下,年均降雨量為290.2mm,年均蒸發9、量在12341879.8mm之間,是降水量的3.6倍至6.5倍。年平均氣溫5.9C,地區間氣溫差異在-0.5C+5.9C之間,地面溫度平均值8.5C。年日照時數17442659小時,日照率60%,太陽光每平方厘米年總量為129.75千卡。年均無霜期126d,絕對無霜期78d,最大凍土深146cm。2.3水文莊浪河是縣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流,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發源于青海門源與甘肅天祝交界的冷龍嶺,年最小徑流量為1.079億m3(1991年),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804億m3。三、區域地質概況永登縣的構造特征同蘭州地區,隸屬于昆侖-秦嶺地槽褶皺系中間隆起帶。蘭州地區自古生代以來巨大幅度的差異性10、運動,使加里東褶皺基底隆升或凹陷沉降,形成同現今山地輪廓大體相似的山地和山澗盆地。永登縣的構造體系,正處在稱謂“永登-河口”凹陷地帶的馬家坪-馬灘向斜帶軸向的上端起點部位。根據1:400萬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知,場地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四、垃圾填埋場工程地質條件評述4.1地形地貌該場地地面標高變化較大,在2149.022195.32m之間。場地地形詳見地形圖(見附圖)。4.2地層結構及特征通過本次勘察揭示,垃圾填埋區場地內地層由上至下主要為:第(1)層:黃土狀粉土(Q4al+pl),層厚1.7025.40米,層頂11、埋深0.004.20米,層頂標高2144.822195.32米,層底標高2137.602188.12米。淺黃色,稍濕,稍密,見大孔。厚度不等。大多數孔在本層含厚度不等的細砂。第(2)層:角礫(Q4pl),層厚1.208.60米,層頂埋深0.0025.40米,層頂標高2137.602188.12米。褐色,礦物成份主要為石英,級配較差,粒徑一般210mm,充填物為中細砂和紅粘土,含量較大,約占40%。厚度不等。第(3)層:砂質泥巖:(N3),揭露層厚3.1010.40米,層頂埋深1.7030.50米,層頂標高2137.712183.82米。局部夾有砂巖,灰褐色,8米以上為強風化,8米以下為中風化。12、構造層理清晰,為水平層理,鉆孔巖芯多呈柱狀,未揭穿。場地內上述各地層分布及變化不是很規律,場地以南,黃土覆蓋層較薄,場地以北,黃土層較厚,最大揭露厚度達25.4m;溝谷底,表面有0.12m的沖積物,以下主要為強風化泥巖;垃圾填埋壩上游區域,黃土覆蓋層較薄,局部裸露紅褐色角礫和泥巖。具體情況詳見工程地質柱狀圖及工程地質剖面圖。4.3水文地質條件勘探深度內垃圾填埋區未見地下水??刹豢紤]地下水對本工程的影響。4.4不良地質作用勘察區地形寬緩,山體渾圓低矮,原始地形地貌保持完整,無對工程有危害的不良地質作用。受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條件等的綜合影響,區內物理地質現象主要表現為巖石風化及13、降水對地表濕陷性黃土的沖刷。區內地層以砂質泥巖為主??癸L化能力弱,風化層較厚。4.5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及指標4.5.1常規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本次勘察垃圾場填埋區共完成了21件土的常規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室內土工試驗結果見附錄,黃土狀粉土層物理力學性質統計見下表1。 黃土狀粉土層巖土物理力學性質統計表 表1 名稱頻數最大最小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修正系數標準值天然含水率w%2121.05.410.934.930.4511.17212.81密度(g/cm2)211.961.311.530.1710.1120.9581.46比重GS212.702.702.700.000.001.002.70天然孔隙比e14、211.1760.5910.9720.1540.1581.0611.031飽和度%2170.8012.8532.3817.790.551.2139.19液限WL( %)2134.124.027.113.070.1130.95725.94塑限WP(%)2119.616.517.590.940.0530.97917.23塑性指數IP(%)2114.57.59.522.150.2251.08610.34壓縮系數(1/Mpa)210.520.040.1740.1120.6461.2470.217濕陷系數s210.1250.0040.0620.0430.7021.2680.078自重濕陷系數zs210.15、1170.0010.0490.0380.7790.7020.034凝聚力C(kpa)628.224.225.961.670.0640.95924.91內摩擦角()618.29.215.133.7230.2460.84612.804.5.2 標準貫入試驗本次勘察垃圾場填埋區共完成標準貫入試驗8次,分層統計列于表2。 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計表 表2值 別標貫實測擊數(擊)標貫修正擊數(擊)層 號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值變異系數統計頻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值變異系數統計頻數23.07.09.129.660.187817.06.948.987.970.18484.5.3重型動力觸探試驗 為了查明角礫層16、強風化泥巖的密實度及力學性質,本次勘察垃圾場填埋區采用了重型動力觸探試驗,統計結果列于表3。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成果統計表 表3值 別動探實測擊數(擊)動探修正擊數(擊)層 號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值變異系數統計頻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值變異系數統計頻數26.017.019.320.90.368819.0416.1814.1812.490.324 836.016.022.421.90.1722324.3514.7218.9917.680.321234.5.4地下水與土的侵蝕性根據永登縣已有的建筑工程勘察經驗,并結合該工程的易溶鹽試驗報告,該場地土SO42-含量為160281mg/L,Mg2+含17、量為1216mg/L, C l-含量為2336mg/L,PH值為8.208.58,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場地土對混凝土結構有弱腐蝕性, 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無腐蝕性。在勘察時調查,未發現場地及附近有污染物及其它污染源。4.6地基土濕陷性評價根據原狀土樣室內試驗結果得知,擬建場地勘探點濕陷性黃土厚度為6.0011.00m,總濕陷量s為12.7108.3cm,計算自重濕陷量為zs為40.5123.2cm,根據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252004),該建筑場地屬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濕陷等級為IV(嚴重)。詳見附表黃土濕陷性評定。4.7垃圾場填埋場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18、4.7.1垃圾壩址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垃圾壩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壩基滲漏、壩基滲漏穩定性、壩基巖土體穩定性和壩基抗滑穩定性。(一)壩基滲漏問題壩基滲漏主要為繞壩滲漏。雖然該壩為垃圾填埋壩,但其中也有水儲存,且為有害的污水,因此應考慮壩基及繞壩滲漏。根據勘察及調查,溝床覆蓋層為黃土和角礫,覆蓋層厚6m,基底為強風化泥巖,局部夾強風化砂巖。設計時,應對壩基和壩肩采用合適的防滲措施。(二)壩基巖土體穩定性問題根據勘察資料,結合壩的設計要求,上部黃土土層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其能作為壩基持力層的為角礫層或強風化泥巖。由于平行壩軸線方向地形起伏雖較大,但縱向地面相對平緩,覆蓋層厚度較大,能滿足壩基持力層的基巖面19、埋藏在610米,因此土體加載后沿基巖面產生失穩的可能性極小?;鶐r主要為泥巖,其物理力學性質較好,但泥巖性軟,易風化,在滲透水的作用下,易產生泥化軟弱夾層,但勘察時未見大的不利結構面及其組合體。因此,當對壩基基巖作好加固和封閉處理后,壩基巖體的穩定性較好。4.7.2垃圾填埋場(庫區)地基土的承載力及變形模量(一)各巖土層承載力評價根據以上原位測試試驗室內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資料,結合該場地地層結構特點、相關規范及地區經驗,經過綜合分析,將各巖土層承載力特征值及其它設計參數提供如下(見表4)。 主要地基土力學參數建議值 表4 參 數土 層重度壓縮模量抗剪強度承載力特 征 值rESCfakkN/m320、MPa度kPakPa黃土狀粉土15.36.012.824.9140角礫2030.0300300強風化泥巖2435.02035400(二)地層分布根據鉆探揭露,該場地地層結構總體分布具有明顯的規律性,上覆黃土層分布厚度為1.7025.40m,物理力學性質較差,未經處理不得直接作為持力層;下覆角礫層層位穩定,物理力學性質較好,是較好的持力層。 1、黃土狀粉土層:土質中密,分布不均勻,具有中高壓縮性。其天然狀態下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140kpa。 2、角礫層:分布不穩定,中密狀態。其天然狀態下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300kPa。3、砂質泥巖:分布較穩定,中密狀態。其天然狀態下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40021、kPa。(三)填埋區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由于為垃圾填埋庫區,其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填埋區滲漏和邊坡穩定問題。填埋區覆蓋地層主要為黃土和角礫層(含紅粘土),分布于庫周表部,其厚度不均,屬弱透水層。因泥巖中局部夾強風化砂巖,可能產生庫區滲漏。根據經驗,宜采用防滲鋪蓋對庫區進行防滲處理。庫周邊坡自然狀下處于穩定狀態,但在長期風化剝蝕及地表水沖刷、軟化作用下,局部陡坡地帶的土質邊坡將趨于不穩定,因此應在相應地段采取削坡或支護措施。填埋場的持力層為角礫或強風化基巖,在場地回填平整之后,邊坡的應力條件發生了變化,應嚴格按永久邊坡率進行放坡或采取支護措施,以確保庫區、庫岸的穩定。另外,在垃圾回填的過程中,應分層壓22、實,以提高回填物的密實度,增強回填物的整體穩定性,從而提高填埋區的整體穩定性。以防止因地基和廢棄物變形,導致防滲襯層、封蓋層及其他設施失效,造成污物和污水對環境的影響。此外,應對庫區地表水進行嚴格控制,加強庫區周圍截水溝的設計和施工。防止地表水瀉入庫區,以降低水對廢棄物和壩體的影響以及溝水泛濫影響垃圾填埋場,導致環境污染。4.8建筑材料4.8.1筑壩材料根據就地、就近取材,減少棄料,少占或不占農田,并優先考慮樞紐建筑物開挖料的利用,以及便于開采、運輸和壓實的原則。在垃圾填埋場填埋區,可采用表層黃土粉土棄料可作為筑壩材料,另外,附近山體上的黃土狀粉土貯量大,是理想的筑壩材料,根據該土的擊實試驗及23、擊實土樣的滲透試驗結果,土樣的最大干密度為1.72g/cm-3,最優含水量為14.5%;垂直滲透系數為4.1110-5cm/s,水平滲透系數為3.2510-6cm/s。 4.8.2覆土材料根據現場勘察,可選擇兩個覆土材料場:第一個是垃圾填埋場外圍區的山體上的紅粘土,含少量砂土,是較好的覆土材料,貯量較大。第二個是五渠磚廠附近,位于垃圾場填埋以南約1km處,主要為紅粘土,防滲效果較好,貯量較大;覆土料場原狀土的垂直滲透系數為6.2510-6cm/s,水平滲透系數為2.3410-6cm/s;覆土料場擊實土的垂直滲透系數為4.1210-6cm/s,水平滲透系數為1.4110-6cm/s。五、生產生活24、輔助區工程地質條件評述5.1地形地貌該場地地面標高變化較大,在2160.002161.50m之間。5.2地層結構通過本次勘察揭示,場地內地層由上至下主要為:第(1)層:黃土狀粉土(Q4al+pl),層厚25.9026.40米,層頂埋深0.000.00米,層頂標高2160.002161.50米,層底標高2135.222133.60米。淺黃色,稍濕,稍密,見大孔。大多數孔在本層含厚度不等的細砂。第(2)層:砂質泥巖:(N3),揭露層厚3.409.70米,層頂埋深25.9026.4米,層頂標高2135.222133.60米。局部夾有砂巖,灰褐色,8米以上為強風化,8米以下為中風化。構造層理清晰,為水25、平層理,鉆孔巖芯多呈柱狀,未揭穿。5.3地下水勘探深度內未見地下水。可不考慮地下水對本工程的影響。5.4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5.4.1常規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本次勘察生活輔助區共完成了10件土的常規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室內巖土工試驗結果見附錄,黃土狀粉土層物理力學性質統計見下表1。 黃土狀粉土層巖土物理力學性質統計表 表1 名稱頻數最大最小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修正系數標準值天然含水率w%1013.17.210.562.170.2051.12011.831密度(g/cm2)101.671.441.5420.0850.0550.9611.492比重GS102.702.702.700.000.001.0026、2.70天然孔隙比e101.0570.8160.9390.0810.0861.0510.987飽和度%1041.5719.2430.810.1270.261.15435.57液限WL( %)1025.524.324.970.450.0180.96924.71塑限WP(%)1017.316.517.010.2680.0150.99116.85塑性指數IP(%)108.27.77.960.2060.0261.0158.08壓縮系數(1/Mpa)100.290.070.1650.0680.4131.2280.203濕陷系數s100.1040.0150.0470.0290.6221.3430.063自27、重濕陷系數zs100.0560.0040.0270.0140.5090.7180.020凝聚力C(kpa)628.224.225.961.670.0640.95924.91內摩擦角()618.29.215.133.7230.2460.84612.805.4.2 標準貫入試驗本次勘察垃圾場生活輔助區共完成標準貫入試驗16次,分層統計列于表2。 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計表 表2值 別標貫實測擊數(擊)標貫修正擊數(擊)層 號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值變異系數統計頻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值變異系數統計頻數13.07.09.019.420.227169.616.947.087.170.284165.4.328、重型動力觸探試驗 為了查明強風化泥巖的密實度及力學性質,本次勘察生活輔助區采用了重型動力觸探試驗,統計結果列于表3。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成果統計表 表3值 別動探實測擊數(擊)動探修正擊數(擊)層 號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值變異系數統計頻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值變異系數統計頻數36.025.028.929.10.143814.6212.0013.3112.950.21685.4.4地下水與土的腐蝕性根據永登縣已有的建筑工程勘察經驗,并結合該工程的易溶鹽試驗報告,該場地土SO42-含量為177179mg/L,Mg2+含量為1315mg/L, C l-含量為1821mg/L,PH值為8.628.7529、,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場地土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 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無腐蝕性。在勘察時調查,未發現場地及附近有污染物及其它污染源。5.5地基土濕陷性評價根據原狀土樣室內試驗結果得知,擬建生活輔助區場地勘探點濕陷性黃土厚度為17.00m,總濕陷量s為84.3cm,計算自重濕陷量為zs為68.0cm,根據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252004),該建筑場地屬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濕陷等級為IV(很嚴重)。詳見附表黃土濕陷性評定。5.6場地巖土工程性質分析評價(一)各巖土層承載力評價根據以上原位測試試驗室內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資料,結合該場地地層結構特點、相關規30、范及地區經驗,經過綜合分析,將各巖土層承載力特征值及其它設計參數提供如下(見表4)。 主要地基土力學參數建議值 表4 參 數土 層重度壓縮模量抗剪強度承載力特 征 值rESCfakkN/m3MPa度kPakPa黃土狀粉土14.926.012.824.91140強風化泥巖2435.02035400(二)地層分布根據鉆探揭露,該場地地層結構總體分布具有明顯的規律性,上覆黃土層分布厚度為25.9026.40m,物理力學性質較差,未經處理不得直接作為持力層;下覆角礫層層位穩定,物理力學性質較好,是較好的持力層。 1、黃土狀粉土層:土質中密,分布均勻,具有中高壓縮性。其天然狀態下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1431、0kpa。 2、強風化泥巖層:分布不穩定,近水平產狀,中密狀態。其天然狀態下承載力特征值建議采用400kpa。六、場地地震效應評價6.1 場地類別擬建場地生活垃圾壩區位于坡腳地帶,為可進行建設的一般場地。地基土為黃土及角礫,屬中軟場地土泥巖屬堅硬場地土,等效剪切波速250Vs140( m/s)。據本次勘察揭露,場地覆蓋層厚度350米,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的劃分,該建筑場地類別屬類場地??拐鹪O防烈度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g,抗震設計分組為第二組,設計特征周期為0.4s。6.2液化評價勘察區內未發現有飽和粉土、砂土等可液化地層,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32、2001),可不考慮擬建場地的液化影響。七、地基基礎建議7.1地基基礎建議(1)填埋場填埋場土層層面起伏較大,地表為黃土或角礫,其下為基巖。根據填埋場的荷載要求,應選用角礫層或強風化泥巖作為持力層。(2)生產管理區 根據管理區內擬建物的性質及該處的工程地質條件,由于濕陷性土層較厚,建議采用灰土擠密樁復合地基或碾壓墊層地基。依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和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25-2004),其樁間距及處理深度等技術參數宜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并做好防水處理措施。也可采用灌注樁基礎。 (3)截水溝根據截水溝的工程地質條件,截水溝可置于黃土或角礫層中,對于位于黃土區的33、截水溝,可在一定深度內進行處理。截水溝繞垃圾填埋場四周設置,相對高差大,截水溝經過的位置縱橫方向上地形起伏大,故基坑開挖和支護、濕陷黃土的處理是截水溝施工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4)垃圾填埋壩根據壩址工程地質條件及設計要求, 應選用強風化泥巖作為持力層。(5)調節池根據調節池的結構型式、基底均布荷載及變形敏感性,結合該處的工程地質條件,應選用強風化泥巖作為持力層。(6)路基路基基礎方案選擇可根據場地地質條件以及現場情況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合適的路基基礎方案。7.2自然邊坡穩定性評價及基坑開挖邊坡評價7.2.1自然邊坡穩定性評價勘察區以丘陵狀山地為主,山體低矮、渾圓,坡度多在1030。據勘察時地34、質調查,除在溝壑兩側直立邊坡處,局部地段存在崩塌、滑坡現象外,庫存區其它地方未發現有崩塌、滑坡或土石溜等不良地質作用,也未發現有變形開裂等跡象,結合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綜合判定庫周土質邊坡在自然狀下較穩定。基坑開挖邊坡穩定性評價經過對周圍及場地中的自然邊坡坡率進行分析、對比可知,原自然邊坡是穩定的,工程施工時開挖邊坡將可能破壞原邊坡的穩定,若不采取自然放坡或邊坡支護措施,會導致邊坡失穩,故在壩基、截水溝及其它構筑物基坑開挖時,土質地基和巖質地基開挖時應按相關規范合理的采用一定的坡率自然放坡或對邊坡采取支護措施。當采取有效措施對開挖邊坡進行處理后,可以確保開挖邊坡的穩定。八、結論及建議(1)場地地35、形起伏大,地層較簡單,構造不發育,無不良地質作用,可視為可進行建筑的一般場地。 (2)生產管理區黃土層處理后可作為基礎持力層;垃圾填埋壩、調節池應以強風化泥巖作為基礎持力層。 (3)建議對壩基、壩肩進行防滲處理,對庫區采取防滲鋪蓋進行防滲處理。(4)建議對填埋場壩體、壩基及庫區邊坡進行監測;對地下水位、地表水變化進行觀測;對壩基、壩肩及庫區滲漏及滲漏處的水上和滲出液的化學性質進行監測。(5)垃圾填埋場監測工作為了確保填埋場的穩定,保護填埋場及填埋場附近地區的環境,應加強填埋場的各項監測工作。監測工作包括: 1.壩基、壩體、庫岸邊坡的穩定和變形觀測; 2.地下水位、地表水變化觀測; 3.壩基、壩肩及庫區滲漏觀測; 4.對滲漏處的水土和滲出液的化學性質進行監測;以上監測項目,若有異?,F象出現,應及時報告有關主管部門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審定: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