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城邦房地產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3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85871
2022-09-16
32頁
321.16KB
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工程名稱:隆鑫?印象城邦2015年5月11日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目錄一、工程與勘察工作概況.3(一)擬建工程概況.3(二)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4(三)巖土工程勘察等級.5(四)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況.6二、場地環境與工程地質條件.7(一)場地環境.7(二)場地工程地質條件.8(三)場地水文地質條件.12三、巖土參數統計 .13(一)原位測試成果統計.13(二)室內試驗成果統計.14四、巖土工程分析評價 .16(一)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16(二)地下水評價.17(三)地基土的腐蝕性評價.19(四)場地地基土評價.20(五)天然地基基礎分析評價.20(六)基坑工程2、分析評價.26(七)工程環境分析評價.27五、結論與建議 .28(一)結論.28(二)建議.29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3 一、工程與勘察工作概況(一)擬建工程概況成都 XXX 有限公司擬在成都市新津縣五津鎮紅石社區三組和撫江社區一組興建“XXX”工程,由北方-設計有限公司擔任設計。該工程共分為一、二、三期三個項目,我院已于2014 年8 月對一期項目進行了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并于2014 年 9 月提交了一期的巖土工程詳勘報告。現我院再次受業主委托,對該工程二、三期項目進行巖土工程詳細勘察階段的勘察工作。“XXX”二、三期項目共由 5 棟 17F、2 棟 11F 高層及其裙樓和-2F純地下3、室組成。二、三期工程場地+0.00 標高為 460.70m。地下室結構高度總共約為9.0m,預計筏板厚度為1.0m。二、三期項目各擬建物其他性質如下表。擬建物性質表表 1擬建物名稱層數高度(m)地下層數結構形式擬采用的基礎形式預計荷載E、G、J、K、L 座1617F 49.9553.25m-2F 剪力墻結構筏板基礎基底壓力按 300kpa考慮F、H座11F 33.85-2F 剪力墻結構筏板基礎基底壓力按 200kpa考慮裙樓(商業)1F 35.25m-2F 框架結構柱下獨立基礎/純地下室/-2F 框架結構柱下獨立基礎/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4(二)勘察目的、任務要求和依據的技術標準1、4、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目的是對建筑場地地基的巖土工程條件作出評價,給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提供巖土工程依據。2、勘察任務要求 查明建筑場地各巖土層的成因、時代、地層巖性及其分布,有無特殊性巖土及其性質,尤其應查明基礎下軟弱和堅硬地層分布,以及各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對于巖質的地基和基坑工程,應查明巖土堅硬程度、巖體完整程度、基本質量等級和風化程度,判定有無洞穴、臨空面、破碎巖體和軟弱巖層。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及計算所需的參數。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渠、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查明地下水的類型、埋藏條件、補給及排泄條件,初見及穩定水位;5、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提供季節變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層的滲透系數;提供基坑開挖工程應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當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時,應分析評價降水對周邊建筑、道路、管線設施的影響。對地基巖土層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穩定性進行分析評價,提出各巖土層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論證采用天然地基基礎形式的可行性,對持力層選擇、基礎埋深和基礎形式等提出建議;提供基礎技術和支護結構設計所需要的參數。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5 對復合地基或樁基類型、適應性、持力層選擇以及樁長樁徑方案提出建議;提供樁的極限側阻力、極限端阻力和變形技術的有關參數;對成樁可行性、施工時對環境的影響及樁基礎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建議。6、提供地基變形參數,預測建筑物的變形特征。進行場地與地基的地震效應評價。3、勘察依據的技術標準(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3)、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范(JGJ 72-2004)(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5)、成都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51/T 5026-2001)(6)、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12)(7)、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8)、成都地區基坑工程安全技術規范(DB51/T 5072-2011)(9)高層建筑7、筏形與箱形基礎技術規范(JGJ 6-2011)(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計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等國家、行業及地區其他現行有關規范、規程。(三)巖土工程勘察等級根據 巖土工程勘察規范(2009 年版)(GB50021-2001)中 3.1.1、3.1.2、3.1.3 條,對巖土工程勘察分級如下:該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等級為二級,地基的復雜程度為二級,該工程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6(四)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況1、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鉆探機具為XY-100 型和 SH-30 型鉆機,主要采用取芯鉆探、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測試、波速測試8、試驗、取原狀土、巖石及擾動土試樣、水試樣作室內試驗等手段,綜合評價場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2、勘察方案(1)勘探點布置我院結合相關規范、規程,在擬建物角點、軸線及中心部位布置勘探點,經設計院和業主技術人員確認后,本工程二、三期布置勘探點 166 個,勘探點編號為75240(一期勘探點編號為174)。勘探點間距:高層建筑物約為815m,裙樓及純地下室約為20.027.0m。(2)勘探點深度依據相關規范、規定及標準,結合本工程性質,該工程勘探點深度:二、三期主樓部分的控制性勘探點設計深度為20m,一般性勘探點設計深度為 16m;裙樓和純地下室的勘探點設計深度為16m;考慮到基坑支護設計,純地下室9、周邊的勘探點設計深度為20.0m。3、勘察工作完成情況本次勘探點施放依據為業主提供的總平面圖上所標示的坐標及高程數據。各勘探點標高采用85 國家高程系統。依據的基點為一期場地南側設置的TP 點(2 個,不在本次勘察點平面布置圖范圍內,其中 TP1=459.877m,TP2=459.127)。外業工作于 2015 年 4 月 11 日2015年 4 月 26 日進行,共歷時16 天。部分鉆孔因場地內板房拆遷等原因,未能完全到位施工,移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7 位最大距離約為 3m。外業完成的工作量如下表2。工 作 量 表表2序號名稱數量備注1 勘探點施放166個2 植物膠護壁回旋鉆進8310、孔1684.6m 3 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83孔1289.4m 另對回旋孔總數的1/3約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對比孔,與植物膠護壁回旋鉆進對比分析,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對比孔進尺470.7m 4 波速測試7孔原位測試5 標準貫入測試2次原位測試6 土工試驗35件2件砂樣作顆粒分析試驗,4件素填土加作腐蝕性試驗7 巖石試驗23組中風化泥巖8 水質常規分析試驗4組水質簡分析及腐蝕性分析二、場地環境與工程地質條件(一)場地環境1、氣象新津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影響等因素,其本身氣候特征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多變,秋多綿雨。年平均氣溫111、6.4,最熱月7 月平均氣溫 25.6;最冷月 1 月平均氣溫 5.7,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為25.5,其14 時平均氣溫為28.0。極端最低氣溫為-4.7;極端最高氣溫為36.6。無霜期年平均為297 天,年平均降雨量為 987 毫米。日平均氣溫 20 20 2 20.5 0.50.25 0.25 0.075 0.0750.05 細砂試驗數2 2 2 2 2 2 最大值/26.7 67.3 10.8 最小值/21.9 65.2 8.1 平均值/24.3 66.3 9.5 2、砂土自然休止角見表 8。砂土自然休止角表8土名項目自然休止角(度)水上水下細砂試樣數2 2 最大值37.0 25.012、 最小值36.0 24.5 平均值36.5 24.8 3、巖石試驗統計成果見表9。巖石試驗統計成果表表 9名稱統 計項 目天然含水量W(%)天然密度0(g/cm3)天然單軸抗壓強度 Ra(MPa)飽和單軸抗壓強度 Ra(MPa)內聚力(MPa)內摩擦角(0)中等試樣數23 23 23 23 6 6 最大值11.9 2.51 5.99 4.36 1.24 37.00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16 風化泥巖最小值8.1 2.37 3.87 2.61 0.98 34.00 平均值9.2 2.42 4.79 3.39 1.11 35.67 標準差0.974 0.044 0.671 0.533 013、.095 1.033 變異系數0.105 0.018 0.140 0.157 0.086 0.029 修正系數0.962 0.993 0.949 0.943 0.929 0.976 計算值8.9 2.41 4.55 3.19 1.03 34.81 四、巖土工程分析評價(一)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1、擬建物場地范圍內無地質構造、不良地質作用與地質災害,周邊無邊坡影響。場地處于穩定區。2、場地的地震效應(1)、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地震加速度及地震分組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A.0.20第5條和3.2.3條規定:新津縣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設計14、特征周期為 0.45秒,設計地震分組屬第三組。(2)、建筑場地類別根據波速測試報告,場地的等效剪切波速為315384m/s,平均值為341m/s。場地卓越周期為 0.160.21s,平均值為 0.19s。覆蓋層厚度大于5.0m,建筑場地類別為類。(3)、地基土液化判定根據成都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51/T 5026-2001)附錄P.0.1 條:場地內分布的中砂為不液化土層。根據成都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51/T 5026-2001)附錄P.0.1 條:場地內分布的細砂為液化土層。需進一步進行液化判別。細砂液化判定見表 10。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17 細砂液化判定表表15、 10孔號土名標貫點深度土層厚度標貫試驗擊數(擊/3 dm)液化判定液化指數地基的液化等級實測擊數臨界擊數118 細砂1.50 1.2 3.5 5.63 液化3.78 輕微147 細砂1.60 1.1 3.5 5.81 液化4.37 輕微注:A、液化計算時,地下水位采用豐水期最高水位457.50m。B、從上表可知,場地細砂為可液化土。地基的液化等級綜合判定為輕微。(4)、建筑抗震地段類別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1.1條規定判定:該場地細砂為可液化土,液化等級為輕微,場地為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但細砂屬清除土層,可不考慮其液化影響。(二)地下水評價1、地下水的腐蝕性根16、 據 本 次勘 察 的 水 質 分 析 檢 驗報 告 成 果,場 地 地 下 水 屬HCO3-SO42-Ca2+型水及 HCO3-Ca2+,PH值為7.717.82。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2009年版)(GB50021-2001)第12.2.112.2.4條關于場地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評價標準,進行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評價(見表11表13),評價結果表明: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有微腐蝕性。按地層滲透性水對混凝土的腐蝕性評價表11腐蝕等級pH值侵蝕性 CO2(mg/L)HCO3-(mmol/L)A B A B A 微6.5 5.0 15 1.0 弱517、.06.5 4.05.0 1530 3060 1.00.5 中4.05.0 3.54.0 3060 60100 0.5 強4.0 60 實測值7.717.82 0.00 6.106.75 評價結果微腐蝕性微腐蝕性微腐蝕性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18 備注:A指強透水層中的地下水,B指弱透水層中的地下水。水的礦化度為581.5609.2mg/L。按環境類型水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評價表12腐蝕等級腐蝕介質環境類型實測值評價結果微硫酸鹽含量 SO42-(mg/L)200 300 1500 3000 6000 微鎂鹽含量Mg2+(mg/L)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微銨鹽18、含量NH4+(mg/L)100 500 800 1000 1500 微苛性堿含量 OH-(mg/L)35000 43000 57000 70000 100000 微總礦化度(mg/L)10000 20000 50000 60000 70000 備注:場地環境類型為類。水對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腐蝕性評價表13腐蝕等級水中的 Cl-含量(mg/L)實測值評價結果長期侵水干濕交替微10000 5000 備注:該場地環境為干濕交替環境。(三)地基土的腐蝕性評價場地內分布的卵石層和砂層,為含水層,其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主要由其孔隙水的水質決定。卵石層及砂層(含水層)以上的土層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主要由土中腐19、蝕性介質的含量、PH 值、電化學性質等決定。根 據 土 質分 析 檢驗 報 告 成果,按照 巖 土工 程 勘察 規 范(GB50021-2001,2009版)第 12.2.1條第 12.2.4 條,擬建物場地環境類別按類判定:地基土對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具微腐蝕性,場地土的腐蝕性判定見表14表 16。按環境類型土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評價表 14腐蝕等級腐蝕介質環境類型實測值(mg/kg)評價結果微硫酸鹽含量SO42-(mg/kg)300 450 2250 4500 9000 微鎂鹽含量Mg2+(mg/kg)1500 3000 4500 6000 7500 備注:場地環境類型為類20、。按地層滲透性土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評價表 15腐蝕等級pH 值A B 微6.5 5.0 弱5.06.5 4.05.0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0 中4.05.0 3.54.0 強4.0 3.5 實測值7.73 7.82 評價結果微腐蝕性備注:該場地地基土為素填土,類型為為B(弱透水土層)。土對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腐蝕性評價表 16腐蝕等級土中的 Cl-含量(mg/kg)實測值(mg/kg)評價結果A B 微400 7500 5000 備注:A是指地下水位以上的碎石土、砂土,堅硬、硬塑的粘性土;B是指濕、很濕的粉土,可塑、軟塑、流塑的粘性土。本工程為A。(四)場地地基土評價1、場地內人工21、填土分布連續,均勻性差,承載力低。2、場地內細砂不連續分布于卵石土頂板,承載力低,細砂為可液化土層,地基液化等級為輕微。3、場地內中砂呈透鏡體分布于卵石土層中,承載力低。中砂屬不液化土層。4、場地內卵石分布連續,厚度大,承載力較高。密實度為稍密以上的卵石土屬擬建物基礎良好的持力層和下臥層。5、場地內中等風化泥巖具承載力較高、相對不可壓縮的特性,是場地良好的下臥層。本次勘察該層未揭穿。(五)天然地基基礎分析評價1、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行性根據設計提供的總平面圖,擬建物+0.00 標高為 460.70m,基礎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1 埋置深度預計在450.70 左右。該深度處地基土主要為稍密22、中密、密實卵石,僅局部分布松散卵石。稍密卵石具有承載力高、壓縮變形小的特點,具備作為天然地基的條件。2、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的深寬修正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第 5.2.4 式:fa=fak+br(b-3)+drm(d-0.5)進行基礎底面處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修正,計算結果見下表 17。修正后的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估算值)表 17土名承載力特征值fak(kPa)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fa(kPa)選 用 參 數備注中砂100 211.8 r=9.0kN/m3,rm=14.0kN/m3b=3.0 d=4.4 b=6.0m d=1.0m 松散卵石160 280.8 r=123、0.0kN/m3,rm=14.0kN/m3稍密卵石300 429.8 r=11.0kN/m3,rm=14.0kN/m3中密卵石560 698.8 r=12.0kN/m3,rm=14.0kN/m3密實卵石750 897.8 r=13.0kN/m3,rm=14.0kN/m3備注:上表中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為估算值,僅供參考,應按實際情況核算。根據上表計算結果,卵石土具有較高的承載力。因此,該工程選用天然地基土作基礎持力層方案可行。3、天然地基均勻性評價(1)變形影響深度根據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 72-2004)附錄 B.0.2條,沉降計算深度nz為:)(bzzmn。各棟擬建高層建筑物的24、沉降計算深度nz詳見下表 18。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2 各棟擬建物沉降計算深度nz表 18擬建物棟號E座F 座G座H座J 座K座L 座Zn(m)5.70 5.64 5.21 5.64 5.21 5.21 5.21(2)地基均勻性評價根據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 72 2004),地基均勻性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地基持力層屬同一地貌單元,工程特征無顯著差異。地基持力層屬同一地貌單元,地基持力層底面或相鄰基底標高的坡度小于 10,持力層及其下臥層在基礎寬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小于 0.05b。根據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 72 2004),表8.2.4,對地基進行均勻性評25、價。評價結果見表19。擬建物地基均勻性評價統計表表 19擬建物名稱當量模量平均值Es(MPa)當量模量最大值Esmax(MPa)當量模量最小值Esmin(MPa)地基不均勻系數界限值K Esmax/Esmin均勻性判定E座41.574 45.000 35.347 2.5 1.27 均勻F 座39.763 45.000 34.281 2.5 1.31 均勻G座40.810 45.000 36.919 2.5 1.22 均勻H座39.875 42.840 36.212 2.5 1.18 均勻J 座37.193 37.193 37.193 2.5 1.21 均勻K座41.128 45.000 36.26、148 2.5 1.24 均勻L 座40.598 45.000 35.829 2.5 1.26 均勻綜上所述,擬建物場地的地基屬均勻地基。4、天然地基基礎持力層評價根據擬建物性質和地質情況,結合前述分析結果,稍密卵石承載力較高,地基均勻性較好,以稍密卵石作基礎持力層可以滿足設計荷載及變形要求。5、高層建筑地基變形估算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3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第 5.3.5 式對地下室范圍內高層建筑進行地基變形計算:1110iiiinisiszzEps采用壓縮模量計算筏板基礎的最終沉降量,結果見表 20。擬建物地基沉降估算值表 20E座鉆孔編號8927、 90 87 88 75 79 沉降量(mm)2.036 1.973 1.900 2.021 2.410 2.232 沉降差(mm)0.063 0.121 0.178 傾斜0.0025 0.0025 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E座鉆孔編號91 92 沉降量(mm)2.052 1.900 沉降差(mm)0.152 傾斜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F 座鉆孔編號221 224 225 227 226 228 沉降量(mm)1.641 1.286 1.568 1.538 1.411 1.303 沉降差(mm)0.355 0.030 0.108 傾28、斜0.0025 0.0025 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F 座鉆孔編號222 223 沉降量(mm)1.431 1.253 沉降差(mm)0.178 傾斜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G座鉆孔編號161 220 213 214 202 208 沉降量(mm)1.737 2.028 1.849 2.101 1.858 1.625 沉降差(mm)0.291 0.252 0.223 傾斜0.0025 0.0025 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G座鉆孔編號204 210 206 212 沉降量(mm)1.736 1.939 29、1.900 1.814 沉降差(mm)0.203 0.086 傾斜0.0025 0.0025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4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H座鉆孔編號192 193 195 194 196 199 沉降量(mm)1.557 1.316 1.337 1.436 1.436 1.375 沉降差(mm)0.241 0.100 0.061 傾斜0.0025 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H座鉆孔編號197 200 198 201 沉降量(mm)1.332 1.484 1.388 1.514 沉降差(mm)0.152 0.126 傾斜0.0025 30、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J 座鉆孔編號188 191 182 184 176 180 沉降量(mm)1.817 1.737 1.962 2.047 2.094 1.735 沉降差(mm)0.080 0.085 0.358 傾斜0.0025 0.0025 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J 座鉆孔編號185 186 沉降量(mm)1.931 1.968 沉降差(mm)0.038 傾斜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K座鉆孔編號96 103 98 105 100 107 沉降量(mm)1.806 1.981 1.736 2.31、161 1.810 1.878 沉降差(mm)0.175 0.424 0.068 傾斜0.0025 0.0025 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K座鉆孔編號102 109 沉降量(mm)2.112 1.793 沉降差(mm)0.319 傾斜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L 座鉆孔編號125 126 118 122 129 128 沉降量(mm)2.002 2.176 1.911 1.978 1.762 2.176 沉降差(mm)0.174 0.067 0.414 傾斜0.0025 0.0025 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32、求L 座鉆孔編號131 137 133 139 135 141 沉降量(mm)1.736 1.805 1.771 1.966 1.844 2.075 沉降差(mm)0.068 0.195 0.230 傾斜0.0025 0.0025 0.0025 地基變形允許值0.0025 滿足規范要求估算結果表明,地基沉降變形滿足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 72-2004)和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表5.3.4 高層建筑整體沉降差的要求。與成都市目前已建成的采用卵石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5 土作天然地基的高層建筑沉降觀測值基本一致。成都地區卵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筑在封頂時33、,建筑物的沉降量可達80%以上,建成一年后沉降量可達 9095%。6、高層住宅樓地基基礎分析評價E 座:基礎主要持力層為稍密、中密、密實卵石。僅80#鉆孔地段基底以下 0.9m 處分布有 0.5m 中砂下臥層。E 座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可選擇以稍密及以上密實度卵石作基礎持力層。對80 號孔段下臥層中的中砂清除換填至設計標高;也可進行強度和變形驗算,若不滿足設計要求,可采用局部地基加固方式(如:高壓旋噴等)進行地基加固處理。F 座:基礎持力層為稍密、中密、密實卵石,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選擇以稍密及以上密實度卵石作基礎持力層。G 座:基礎持力層為稍密、中密、密實卵石,可采用天然地基,筏34、板基礎,選擇以稍密及以上密實度卵石作基礎持力層。H 座:基礎持力層為稍密、中密、密實卵石,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選擇以稍密及以上密實度卵石作基礎持力層。J 座:基礎主要持力層為稍密、中密、密實卵石。基底附近175#鉆孔地段分布 2.0m 松散卵石,190#鉆孔地段分布 1.0m 松散卵石。J座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以稍密及以上密實度卵石作基礎持力層。對上述鉆孔地段基底附近分布的松散卵石采用清除方式,用素砼換填至設計標高。K 座:基礎主要持力層為稍密、中密、密實卵石。基底下105#鉆孔地段分布 0.4m 松散卵石,106#鉆孔地段基底以下1.4m 處分布有0.6m 松散卵石下臥層。K 座35、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以稍密及以上密實度卵石作基礎持力層。對105#鉆孔地段基底附近分布的松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6 散卵石采用清除方式,用素砼換填至設計標高。對106#鉆孔段下臥層中的松散卵石清除換填至設計標高;也可進行強度和變形驗算,若不滿足設計要求,可采用局部地基加固方式(如:高壓旋噴等)進行地基加固處理。L 座:基礎持力層為稍密、中密、密實卵石,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選擇以稍密及以上密實度卵石作基礎持力層。綜上所述,場地高層建筑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以稍密及以上密實度卵石作基礎持力層,對局部存在的中砂及松散卵石應清除換填或地基加固處理。7、擬建裙樓及純地下室地基基36、礎分析評價(1)擬建裙樓:基礎底面處主要為稍密、中密卵石。擬建裙樓可采用柱下獨立基礎,以稍密卵石作基礎持力層。(2)純地下室基礎底面處主要為稍密、中密卵石。地下室可采用柱下獨立基礎,以稍密卵石作基礎持力層。基底附近172#鉆孔地段分布 0.4m 松散卵石,166#鉆孔地段基底以下1.2m 處分布有 0.7m中砂下臥層。對172#鉆孔地段基底附近分布的松散卵石采用清除方式,用素砼換填至設計標高。對166#鉆孔段下臥層中的中砂清除換填至設計標高;也可進行強度和變形驗算,若不滿足設計要求,可采用局部地基加固方式(如:高壓旋噴等)進行地基加固處理。(六)基坑工程分析評價根據現場調查,現階段擬建場地周邊37、環境如下:1、南側為該項目的一期用地,一期設置1 層地下室,基坑深度約-5.0m,基坑采用錨噴法施工,目前已施工完基礎。2、西側為興園3 路,該道路寬20.0m,道路邊線距地下室邊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7 約 25.0m。3、北側為空地。4、東側為空地。本項目基坑深度約10m(一期與、二三期交界處基坑深度約5m),根據成都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51/T 5026-2001),本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基坑開挖深度較大,地下室邊線距紅線較近,應考慮支護措施,支護方案可采用排樁法支護,并進行專項設計、施工和檢測,基坑開挖至基坑回填的過程中,應由具備資質的單位進行專項的變形觀測以及周38、邊管線、重要建(構)筑物等的變形監測。基坑開挖深度超過地下水正常水位埋深,基礎施工時,應考慮施工降水措施。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卵石土的滲透系數約為35m/d。根據成都地區施工經驗,降水可采用管井法,并考慮西河補給影響。地下室修建后,將改變周邊的地下水徑流條件。擬建物基礎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設計時應考慮抗浮影響,并對擬建物進行抗浮驗算。抗浮水位按照 457.50m考慮。若不能滿足要求,應采取抗浮措施,如設置抗浮錨桿或抗拔樁。地下室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應考慮防水措施,防滲水位可按設計室外地坪標高以上0.5m考慮。(七)工程環境分析評價1、在擬建物場地范圍內未發現對工程安全造成影響的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39、害。2、擬建場地局部地段地形有一定起伏(主要是采盜砂卵石造成),勘 察 時 勘 察 范 圍 內 地 面 標 高(以 鉆 孔 孔 口 標 高 為 準)為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8 455.46461.62m,相對高差 6.16m。3、勘察過程中未發現埋藏的河道、浜溝、墓穴、防空洞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從場地內及場地附近的環境地質條件分析,未發現有對地基土和地下水的污染源。五、結論與建議(一)結論1、場地的穩定性與適宜性成都市區所處地殼為一穩定核塊,區內龍門山褶斷帶于2008年5月12日發生過里氏 8.0級大地震,2003年4月20日廬山發生 7.0級強震,但對本擬建場地影響較小。地殼40、穩定性較好,處于穩定區。擬建物場地范圍內除細砂為可液化土層外,無影響工程穩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適宜建筑。2、地震效應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A.0.20第5條和3.2.3條規定:新津縣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設計特征周期為 0.45秒,設計地震分組屬第三組。擬建物場地為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場地土層的等效剪切波速建議采用341m/s。場地卓越周期建議采用0.19s。覆蓋層厚度大于 5.0m,建筑場地類別為類。3、地下水勘察結束后,測得孔隙潛水穩定水位埋深為2.97.6mm,相應標高為453.11454.71m。勘察期間為平水期。場地豐水期41、最高水位埋深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29 約在現地面下 1.001.50m,相應標高約 457.50m。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微腐蝕性。4、地基土場地內填土、砂土為中軟土,卵石土為中硬土,中等風化泥巖屬極軟巖。經調查,場地周邊無污染源,場地內地基土對混凝土結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具微腐蝕性。5、工程環境場地內除細砂為可液化土外,場地內未發現對工程安全造成影響的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也無邊坡工程。場地地下室基坑開挖深度較大,基礎施工應作好坑壁支護工作。地下室開挖深度位于正常地下水水位以下,應考慮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措施,降水應控制含砂量。場地處于非地質構造斷42、裂帶,根據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01)第4.2.2條,可不采取防氡工程措施。(二)建議1、根據擬建物性質以及工程地質情況,對擬建物的基礎型式和持力層建議如下:(1)EH 座、JL 座建議采用筏板基礎,以稍密卵石作基礎持力層,對局部孔段基底位置附近分布的松散卵石建議清除換填,對局部孔段下臥軟弱層(中砂、松散卵石)應進行變形驗算,若不滿足設計荷載及變形要求,對相對基底埋深較淺且厚度較薄的可選用清除換填處理;對相對基底埋深較深且厚度較大的可選用高壓旋噴樁法對中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30 砂及松散卵石進行地基加固處理,以地基加固處理后的人工復合地基作筏式基礎持43、力層。采用該方案時,應按相關規范、規程進行地基加固處理專項設計、施工和檢測。(2)裙樓部分建議采用柱下獨立基礎,以稍密卵石作基礎持力層。(3)純地下室部分建議采用柱下獨立基礎,以稍密卵石作基礎持力層。局部孔段基底附近松散卵石及中砂層應予以清除換填處理。高層建筑及裙樓、純地下室地基基礎方案可按第四章節第5 部分相應評價選擇。2、基坑開挖及地下室基礎施工階段,應進行坑壁支護,支護方案建議采用噴錨支護,并進行專項設計、施工和檢測,以及由具備資質的單位進行專項變形觀測和周邊管線、重要建(構)筑物的監測。3、基坑開挖前應考慮降水措施。建議采用管井法進行降水。降水方案應進行專項設計。并考慮相鄰西河補給影響44、。卵石土的滲透系數可按 K35m/d 考慮。4、裙樓和純地下室部分應進行抗浮驗算,抗浮水位按457.50m考慮。若不能滿足要求,應采取抗浮措施,如設置抗浮錨桿或抗拔樁,并應進行專項設計、施工和檢測。防滲水位可按場地設計室外地坪以上 0.5m 考慮。5、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設計建議值見表21。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表21-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31 土名天然重度r(kN/m3)承載力特征值fak(kPa)內摩擦角k(度)內聚力Ck(kPa)壓縮模量Es(MPa)變形模量E0(MPa)基床系數K(MPa/m)巖土體與錨固體的極限摩阻力標準值qsk(kPa)雜填土19.0 60 45、10 3/素填土18.5 80 8 12/16 細砂19.5 80 20/8.0/30 中砂19.5 100 25/9.0/50 松散卵石20.0 160 28/20.0 16.0/80 稍密卵石21.0 300 32/25.0 20.0 30 150 中密卵石22.0 560 35/32.0 28.0 40 170 密實卵石23.0 750 40/45.0 38.0 50 200 中等風化泥巖23.0 900 34 1000/250 巖石單軸抗壓強度建議值表21-2名稱單軸抗壓強度(MPa)天然飽和中等風化泥巖3.5 2.0 6、為確保高層建筑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安全營運,高層建筑物應進行專項變46、形觀測。對于筏板基礎需考慮回彈或回彈再壓縮變形時,應進行回彈或回彈再壓縮變形測試和觀測;對基坑工程應進行基坑位移、沉降和臨近建筑、管線的變形觀測。7、基坑開挖后,應會同質監、設計、監理和勘察等有關單位人員共同驗槽。若發現異常現象,即時處理。8、工程設計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該場地內卵石土層中分布的透鏡體中砂分布較廣、且規律性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XXX 勘察院32 差。在勘察工作中,采用植物膠護壁鉆探手段與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對比分析,以及抽樣等,一定程度上查明了部分砂土的分布,但仍有可能在其他孔段及孔間分布透鏡體砂土。因此,在基坑開挖后,應加強地基驗槽工作。對部分地段地質情況變化較大地段,可結合施工勘察,進一步判定相對軟弱地基土的分布及與基礎持力層相互關系情況。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