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樓結構安全性檢測鑒定報告(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86149
2022-09-16
24頁
532.50KB
1、目 錄1. 工程概況61.1建筑物概況71.2. 檢測鑒定的目的、內容、儀器和依據71.2.1 目的71.2.2 內容71.2.3 主要儀器81.2.4 主要依據82. 結構現場檢測92.1 結構布置與軸線尺寸、層高的校核92.2 構件尺寸的檢測102.2.1 框架柱截面尺寸的檢測10梁截面尺寸的檢測10樓板厚度的檢測112.3 混凝土強度的檢測12鉆芯修正系數12框架柱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12梁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132.4承重構件配筋的檢測15鋼筋直徑的檢測15框架柱配筋的檢測16框架梁配筋的檢測17樓板配筋的檢測192.5 結構和構件損傷及缺陷情況檢測192.5.1 主體結構的傾斜和不均勻沉2、降的檢測192.5.2 主體框架結構構件的損傷及缺陷202.5.3 其它承重構件的損傷及缺陷202.5.4 圍護結構構件的觀測203. 結構鑒定213.1 結構計算參數的選擇213.2 結構的動力特性223.3 層間最大位移223.4 框架柱的軸壓比233.5 框架柱承載力驗算233.6 框架梁承載力驗算243.7 樓板承載力驗算253.8 地基基礎承載力的評估254. 結論與建議264.1 結構檢測結論264.2 結構鑒定結論264.3 建議265. 附件26(本頁以下空白)結構安全性檢測鑒定報告 編號:項目名稱*置居民樓結構安全性檢測鑒定工程地址建筑面積1373委托人結構形式框架監理單位/3、層 數5設計單位/設計時間施工單位/竣工時間檢測單位檢測時間鑒定單位鑒定時間結構檢測結論1. 經檢測:該建筑物結構布置合理,平面尺寸基本符合設計圖紙;梁、板、柱及其他構件幾何尺寸基本滿足圖紙設計要求。2. 經檢測:梁、板、柱混凝土強度滿足圖紙設計要求。3. 經檢測:抽檢框架柱、梁的主筋數量基本滿足設計要求,箍筋間距基本滿足設計要求。4. 經檢測:上部結構目前沒有出現不均勻沉降的跡象。結構鑒定結論1. 梁、板、柱的設計配筋基本滿足現行使用的承載力要求。2. 建筑物主體結構滿足正常使用的安全要求。建 議 根據以上檢測鑒定結論可以認定,該建筑物滿足正常使用安全要求,樓面使用活荷載2.0kN/,上人屋4、面使用活荷載2.0kN/,不上人屋面使用活荷載0.5 kN/。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正常維護,如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報當地建設管理部門。*居民樓結構安全性檢測鑒定報告1. 工程概況建筑物外觀 (本頁以下空白)1.1 建筑物概況因無委托方提供的設計圖紙。根據現場檢測結果,綜合樓主體五層,屋面為上人屋面,局部設有梯屋。居民樓層高為3.20m,建筑高度為16m,建筑面積為1373m2。綜合樓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按七度抗震設防,抗震等級為三級。主要采用正交主次梁板樓蓋,開間跨度主要為6.50m,進深跨度為7.80m。綜合樓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主要為400mm400mm、400mm5005、mm 、400mm600mm、450mm600mm,梁截面尺寸主要為200mm600mm、250mm400mm和250mm750mm,樓板厚度為100mm。綜合樓基礎采用鉆孔擴底灌注樁基礎,持力層為強風化巖層。基礎的混凝土設計強度為C25,框架柱為C30,梁板、樓梯均為C20。綜合樓鋼筋采用、級鋼筋,柱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30mm,梁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25mm,樓板主要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15mm。綜合樓樓面設計使用活載為2.0kN/,上人屋面活載2.0kN/,樓梯、衛生間為2.0kN/,陽臺為2.5kN/。綜合樓的外墻和梯間墻均采用180mm厚的磚墻,隔墻采用1206、mm厚的磚墻。1.2. 檢測鑒定的目的、內容、儀器和依據 目的1、確定結構整體安全性能。2、確定結構耐久性能。 內容根據委托方的要求并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本次檢測鑒定的主要內容如下:1. 綜合樓整體結構的調查檢測,包括建筑物目前的使用狀況、整體變形等方面的情況;2. 綜合樓上部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的抽樣檢測;3. 綜合樓上部主體結構構件的檢測,包括構件的截面尺寸、配筋及損傷等方面的情況;4. 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綜合樓上部結構的靜力和抗震承載力的驗算;5. 根據現場檢測結果進行地基基礎承載力的評估;6. 根據以上檢測鑒定結果提出綜合樓的結構安全性鑒定報告。 主要儀器檢測儀器主要包括:1. ZC3-A7、回彈儀2. 取芯機3. 鋼筋探測儀4. 經緯儀5. 水準儀6. 裂縫觀測儀7. 游標卡尺等 主要依據檢測鑒定主要依據委托方提供的資料和我國的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主要依據的標準、規范和文件有: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2001);2.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CECS03:88);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8、標準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 ;8.其它相關的規程、規范。(本頁以下空白)2. 結構現場檢測2.1 結構布置與軸線尺寸、層高的校核現場對綜合樓的實際結構布置情況進行觀測,結果表明綜合樓的實際結構布置與設計要求一致,結構布置合理。現場對綜合樓的實際軸線尺寸進行抽查,結果詳見表1。表1. 軸線尺寸的復核結果軸線編號設計軸線尺寸(mm)實測軸線尺寸(mm)2400239565006508400039966500649478007798現場對綜合樓的實際層高進行抽查,結果詳見表2。表2. 各9、層層高復核結果樓 層設計層高(mm)實測層高(mm)一 層45004495二 層36003592三 層32003204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規定,軸線尺寸的允許偏差為8,層高的允許偏差為10。檢測結果表明:所檢測的軸線尺寸及層高實測值與設計值的偏差均在規范的允許范圍之內。2.2 構件尺寸的檢測 框架柱截面尺寸的檢測現場對綜合樓的部分框架柱進行構件截面尺寸的檢測,結果詳見表3。表3. 框架柱截面尺寸的檢測結果檢測構件軸線位置設計尺寸(mm)實測尺寸(mm)首層柱4A450600455604首層柱5B300300295302首層柱7C4506004516010、6首層柱9A400600396604二層柱1A400400402401二層柱3C450600455602二層柱5A450600450604二層柱8C450600446596三層柱2C400500401502三層柱3A400500407504三層柱4A400500401498三層柱9A400500405502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規定,截面尺寸的允許偏差為8,5。檢測結果表明:所檢測的框架柱截面尺寸的實測值與設計值的偏差均在規范的允許范圍之內。梁截面尺寸的檢測現場對綜合樓的部分梁進行構件截面尺寸的檢測,結果詳見表4。表4.梁截面尺寸的檢測結果檢測構件軸線11、位置設計尺寸(mm)實測尺寸(mm)二層梁4AC250750252749二層梁6AC250750254745二層梁1/7AC250750248751二層梁A34250750249746二層梁1/A67250400247401三層梁5AC250750251753三層梁9AC250750255751三層梁C45250750254752三層梁1/0A34250600246600三層梁2/A89250400252401屋面梁2AC250750248756屋面梁1/4AC250750254752屋面梁A78250750251752屋面梁C34250750254755屋面梁1/0A67250400251412、01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規定,截面尺寸的允許偏差為8,5。檢測結果表明:所抽檢的梁截面尺寸的實測值與設計值的偏差均在規范的允許范圍之內。2.2.3樓板厚度的檢測現場對綜合樓的部分樓板厚度進行檢測,結果詳見表5。表5. 樓板厚度的檢測結果檢測構件軸線位置設計尺寸(mm)實測尺寸(mm)二層板H=100H=96二層板H=100H=101二層板H=100H=102三層板H=100H=103三層板H=100H=98三層板H=100H=96注:屋面板厚度不抽查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規定,截面尺寸的允許偏差為8,5。檢測13、結果表明:所檢測的柱截面,梁截面,樓板厚度的實測值與設計值的偏差均在規范的允許范圍之內。2.3 混凝土強度的檢測2.3.1鉆芯修正系數現場采用回彈-鉆芯綜合法抽檢了綜合樓上部結構部分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詳見附件重慶市*工程檢測有限公司混凝土芯樣抗壓強度試驗報告(報告編號為:*-2016-0087)。鉆芯修正系數詳見表6。表6. 混凝土回彈檢測結果的修正系數構件回彈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值(MPa)同部位取芯芯樣抗壓強度(MPa)修正系數平均修正系數一層柱6A31.232.41.041.03二層柱3A29.930.01.00二層柱3C30.932.71.06二層梁7A-C27.829.01.014、41.03二層梁A6-725.025.51.02三層梁4A-C25.726.81.04注:*為數據異常不予計算,根據正態樣本異常值的判斷和處理GB4883,檢測批中的異常數據予以剔除。2.3.2框架柱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框架柱經鉆芯修正后的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詳見表7。由表可見,綜合樓抽檢的部分框架柱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強度等級的要求。表7. 框架柱混凝土檢測結果樓層序號構件描述回彈強度計算(MPa)平均值最小值標準差推定值一層柱12A35.531.52.0532.1一層柱23A33.330.21.9030.2一層柱34C36.130.82.8331.4一層柱46A36.231.62.5132.0一15、層柱59C34.630.02.7030.2構件混凝土強度推定值的平均值mfccu (MPa)31.2構件混凝土強度參考推定值fcu.e(MPa)30.2二層柱61C36.232.02.2832.4二層柱73A37.033.22.3633.1二層柱85C 34.830.02.8730.1二層柱96A 33.430.31.9030.3二層柱108A35.831.52.6431.5構件混凝土強度推定值的平均值mfccu (MPa)31.5構件混凝土強度參考推定值fcu.e(MPa)30.1三層柱111A34.230.62.2130.6三層柱123C35.030.42.5530.8三層柱135A33.16、930.51.9730.7三層柱146A35.530.72.6431.2三層柱158C34.330.32.3530.4構件混凝土強度推定值的平均值mfccu (MPa)30.7構件混凝土強度參考推定值fcu.e(MPa)30.42.3.3梁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梁經鉆芯修正后的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詳見表8。由表可見,綜合樓抽檢的部分梁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強度等級的要求。表8. 梁混凝土檢測結果樓層序號構件描述回彈強度計算(MPa)平均值最小值標準差推定值二層梁11AC30.526.22.5126.4二層梁21/A1229.525.02.6125.2二層梁31/2AC29.726.32.0426.3二層17、梁4A3431.226.82.5027.1二層梁52/A1/3430.426.32.6026.1二層梁62/A5629.026.02.1025.5二層梁7A6729.726.02.2026.1二層梁87AC31.326.92.4827.2二層梁9C8929.525.42.3625.6構件混凝土強度推定值的平均值mfccu (MPa)26.2構件混凝土強度參考推定值fcu.e(MPa)25.5三層梁10A1230.725.82.6426.4三層梁111/2AC30.426.22.5126.3三層梁12C3429.125.71.9825.8三層梁134AC29.625.22.5325.4三層梁1418、A5630.226.22.4626.2三層梁156AC30.725.42.9825.8三層梁1671/0AA30.525.63.1425.3三層梁173/A81/830.725.92.6726.3三層梁189AC 30.325.42.7825.7構件混凝土強度推定值的平均值mfccu (MPa)25.9構件混凝土強度參考推定值fcu.e(MPa)25.3屋面梁192AC30.225.62.6625.8屋面梁20A2330.925.92.5426.7屋面梁211/3AC30.326.72.3026.5屋面梁224AC30.526.42.5726.3屋面梁23C5630.525.12.8025.919、屋面梁242/A61/629.425.32.6125.1屋面梁258AC29.525.12.3925.6屋面梁262/0A1/8929.424.82.3625.5屋面梁2792/0AA29.926.02.5025.8構件混凝土強度推定值的平均值mfccu (MPa)25.9構件混凝土強度參考推定值fcu.e(MPa)25.12.4承重構件配筋的檢測鋼筋直徑的檢測現場剔除個別柱梁和樓板的混凝土保護層檢測鋼筋的直徑,檢測結果詳見表9,由表可見,抽檢的框架梁和樓板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滿足規范要求。表9. 剔除混凝土保護層檢測構件配筋的結果構件名稱軸線位置設計配筋情況檢測結果設計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實測混凝土20、保護層厚度首層柱1A框架H方向單邊118+222箍筋8100/200框架H方向單邊118+222箍筋8100/2003028首層柱2C框架H方向單邊218+220箍筋81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0箍筋81003031首層柱6A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10100/200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10100/2003032二層柱4A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8100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81003027二層柱5A框架H方向單邊218+225箍筋81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5箍筋81003031二層柱8C框架H方向單邊218+225箍筋81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5箍筋810030321、2三層柱2A框架H方向單邊218+222箍筋81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2箍筋81003027三層柱6C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8100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81003025三層柱9C框架B方向單邊322箍筋8100框架B方向單邊322箍筋81003038二層梁4AC跨中底筋425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425箍筋81002002522二層梁A67跨中底筋625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625箍筋8100/2002525二層梁1/A1/34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2524三層梁C23跨中底筋322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322箍筋8100/200222、521三層梁1/4AC跨中底筋425箍筋8200跨中底筋425箍筋82002520三層梁1/0A81/8跨中底筋218箍筋6150跨中底筋218箍筋61502527屋面梁3AC跨中底筋425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425箍筋8100/2002525屋面梁1/A1/45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2526屋面梁A89跨中底筋622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622箍筋8100/2002521二層板Lx:8200Ly:8200Lx:8200Ly:82001516三層板Lx:8200Ly:8200Lx:8200Ly:82001513天面板Lx:8200Ly:8200Lx:23、8200Ly:82001515注:Lx:板短跨方向;Ly:板長跨方向框架柱配筋的檢測現場采用鋼筋探測儀對綜合樓部分框架柱構件的縱筋數量和箍筋間距進行抽樣檢測,結果詳見表10。表10. 鋼筋探測儀檢測框架柱配筋的結果構件名稱軸線位置設計配筋情況檢測結果首層柱3C框架H方向單邊218+225箍筋10100/2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5箍筋10100/200首層柱4A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10100/200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10100/200首層柱7C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10100/200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10100/200首層柱9A框架H方向單邊218+222箍筋8100/24、2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2箍筋8100/200二層柱2A框架H方向單邊218+222箍筋81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2箍筋8100二層柱3C框架H方向單邊218+225箍筋81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2箍筋8100二層柱7C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8100框架B方向單邊325箍筋8100二層柱9C框架B方向單邊322箍筋8100框架B方向單邊322箍筋8100三層柱2C框架H方向單邊218+220箍筋81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0箍筋8100三層柱4A框架H方向單邊218+225箍筋81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5箍筋8100三層柱5C框架H方向單邊322箍筋8125、00框架H方向單邊322箍筋8100三層柱9A框架H方向單邊218+222箍筋8100框架H方向單邊218+222箍筋8100框架梁配筋的檢測現場采用鋼筋探測儀對綜合樓部分框架梁構件的縱筋數量和箍筋間距進行抽樣檢測,結果詳見表11。表11. 鋼筋探測儀檢測框架梁配筋的結果構件名稱軸線位置設計配筋情況檢測結果二層梁1/0A1/23跨中底筋218箍筋6150跨中底筋218箍筋6150二層梁2/0A1/34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二層梁C45跨中底筋322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322箍筋8100/200二層梁7AC跨中底筋425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425箍筋26、8100/200二層梁1/A81/8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三層梁1/2AC跨中底筋425箍筋8200跨中底筋425箍筋8200三層梁2/A31/3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三層梁C45跨中底筋322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322箍筋8100/200三層梁2/0A1/67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三層梁A78跨中底筋425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425箍筋8100/200屋面梁4AC跨中底筋425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425箍筋8100/200屋面梁1/4AC跨中底筋425箍筋8200跨中底筋425箍27、筋8200屋面梁2/0A61/6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跨中底筋316箍筋8200屋面梁A67跨中底筋622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622箍筋8100/200屋面梁C67跨中底筋322箍筋8100/200跨中底筋322箍筋8100/200樓板配筋的檢測現場采用鋼筋探測儀對綜合樓部分樓板構件的鋼筋間距進行抽樣檢測,結果詳見表12。表12. 鋼筋探測儀檢測樓板配筋的結果構件名稱軸線位置鋼筋位置設計配筋情況檢測結果二層板Lx82008200Ly82008200二層板Lx82008200Ly82008200二層板Lx82008200Ly82008200三層板Lx82008200Ly820082028、0三層板Lx82008200Ly82008200三層板Lx82008200Ly82008200屋面板Lx82008200Ly82008200屋面板Lx82008200Ly82008200屋面板Lx82008200Ly82008200注:Lx:板短跨方向;Ly:板長跨方向2.5 結構和構件損傷及缺陷情況檢測2.5.1 主體結構的傾斜和不均勻沉降的檢測現場采用經緯儀對綜合樓上部結構主要轉角部位的傾斜情況進行檢測,結果表明綜合樓構目前出現的最大傾斜率(包括施工誤差和外裝修的影響)2,滿足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規定的最大允許傾斜量4()。根據工作人員的現場觀測,綜合樓內外地面29、與主體結構之間沒有出現明顯的相對位移,上部結構沒有出現明顯的不均勻沉降的跡象。2.5.2 主體框架結構構件的損傷及缺陷綜合樓框架結構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已有四年多時間,根據工作人員的現場觀測,綜合樓框架結構構件目前沒有出現由于結構受力或變形引起的明顯可見裂縫或損傷。 其它承重構件的損傷及缺陷綜合樓梁板承重結構構件目前沒有出現由于結構受力或變形引起的明顯可見裂縫或損傷。2.5.4 圍護結構構件的觀測綜合樓結構構件目前沒有出現由于結構受力或基礎沉降引起的明顯可見裂縫或損傷。現場抽檢結果表明,綜合樓墻體與框架柱之間設置了拉結鋼筋,拉結鋼筋間距介于480mm530mm之間。(本頁以下空白)3. 結構鑒定30、3.1 結構計算參數的選擇本工程的主體框架結構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開發的多高層建筑結構分析程序PKPM系列軟件進行分析。場地類別為類場地,建筑物按七度抗震設防,抗震等級為三級。計算模型根據委托方提供的資料和現場的檢測結果建立。驗算中上部結構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按表10取用,構件的截面尺寸按檢測結果取用。表10. 混凝土強度取值一覽表構件名稱混凝土強度(MPa)構件名稱混凝土強度(MPa)首層柱30二層梁25二層柱30三層梁25三層柱30屋面梁25建立綜合樓的結構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圖1. 綜合樓的結構分析模型結構分析時綜合樓的荷載根據委托方提供的資料和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31、確定。主要的荷載標準值取值如下:恒載:100mm厚樓板: 3.70kN/m2;100mm厚屋面板:6.70kN/m2;活載: 樓面: 2.00kN/m2; 2.00kN/m2(樓梯間、衛生間);上人屋面: 2.00kN/m2;不上人屋面: 0.50kN/m2;墻體:120mm厚磚墻:3.00kN/m2;180mm厚磚墻:4.20kN/m2;風荷載:0.75kN/m2(基本風壓值)。3.2 結構的動力特性綜合樓的結構振型曲線見圖2示。由圖可見,結構振型曲線基本符合概念設計的要求。綜合樓結構的前三個自振周期計算結果見表11,由表可見,計算周期較好地反映了結構的現狀。表11.結構的自振周期、層間最大32、位移振型號周期轉角平動系數(X+Y)扭轉系數方向層間最大位移計算值規范要求10.8152177.960.98(0.98+0.00)0.02X1/8331/55020.745385.030.91(0.01+0.90)0.09Y1/7401/55030.6970109.570.14(0.02+0.12)0.86圖2. 結構的振型曲線3.3 層間最大位移為防止非結構構件在常遇地震作用下開裂、損壞及滿足人體舒適度的要求,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對高層建筑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水平相對位移進行了限制。現參照該規定對綜合樓的計算水平位移進行校核,表11給出了對比結果。由表可見,結構33、的層間最大位移的計算結果滿足規范的要求,表明結構具有足夠的整體抗側力剛度。3.4 框架柱的軸壓比為保證框架柱在地震荷載作用下有足夠的延性,規范對抗震結構的框架柱軸壓比進行限制。根據計算分析結果進行復核結果,框架柱的計算軸壓比均滿足規范要求,表12給出了部分框架柱軸壓比的驗算結果。表12. 部分框架柱的軸壓比驗算結果構件構件位置計算軸壓比軸壓比限值滿足要求與否備注首層柱2C0.580.90滿足要求/首層柱3A0.940.90基本滿足/首層柱5C0.570.90滿足要求/首層柱7C0.910.90基本滿足/首層柱8A0.930.90基本滿足/二層柱4A0.410.90滿足要求/二層柱5C0.35034、.90滿足要求/二層柱6A0.340.90滿足要求/二層柱9A0.260.90滿足要求/二層柱9C0.150.90滿足要求/3.5 框架柱承載力驗算根據計算分析結果進行復核結果對綜合樓框架柱的配筋進行校核,結果表明框架柱的實際配筋滿足承載力的要求,表13給出了部分框架柱實際配筋的驗算結果。表13. 部分框架柱配筋的驗算結果(mm2)構件軸線位置柱B(或H)受力方向單邊縱筋滿足要求與否備注計算值實配值首層柱1A800(B)1140(B)滿足要求/首層柱2C900(H)1137(H)滿足要求/首層柱4A1000(H)1137(H)滿足要求/首層柱5C600(B)1140(B)滿足要求/首層柱8C635、00(B)1473(B)滿足要求/二層柱3C900(H)1491(H)滿足要求/二層柱5A1100(H)1491(H)滿足要求/二層柱6A500(B)1473(B)滿足要求/二層柱7C1000(H)1491(H)滿足要求/二層柱9C600(B)1140(B)滿足要求/三層柱2C800B942(B)滿足要求/三層柱3A600H1491(H)滿足要求/三層柱4C600H1491(H)滿足要求/三層柱5A700B1473(B)滿足要求/三層柱8A600H1491(H)滿足要求/3.6 框架梁承載力驗算根據計算分析結果進行復核結果對綜合樓的框架梁配筋進行校核,結果表明梁基本能滿足承載力的要求,表14給36、出了部分框架梁實際配筋的驗算結果。表14. 部分框架梁配筋的驗算結果(mm2)構件軸線位置支座面筋跨中底筋箍筋滿足要求與否備注計算實配計算實配計算實配二層梁1/0A1/233005094005093037.7滿足/二層梁2/0A1/343006033006033050.8滿足/二層梁C4511001256700114040100.6滿足/二層梁7AC3800304117001964100100.6滿足/二層梁1/A81/88005094006034050.8滿足/三層梁1/2AC12001900100019644050.8滿足/三層梁2/A31/36005092006034050.8滿足三層梁37、C45900942900114040100.6滿足/三層梁2/0A1/673006033006033050.8滿足/三層梁A78130018851600196440100.6滿足/屋面梁4AC160026611400196450100.6滿足/屋面梁1/4AC5001900110019644050.8滿足/屋面梁2/0A61/63006033006033050.8滿足/屋面梁A67100015701200228140100.6滿足/屋面梁C67600942700114040100.6滿足/3.7 樓板承載力驗算根據彈性板計算結果對綜合樓的樓板承載力進行校核,結果表明樓板的實際配筋滿足承載力的要38、求,表15給出了部分樓板實際配筋的驗算結果。表15. 部分樓板配筋的驗算結果(mm2)樓層軸線位置支座面筋跨中底筋滿足要求與否計算值實配值計算值實配值二層板234251200251滿足要求二層板234251200251滿足要求二層板200251200251滿足要求二層板200251200251滿足要求二層板234251200251滿足要求二層板200251200251滿足要求二層板200251200251滿足要求二層板200251200251滿足要求二層板200251200251滿足要求3.8 地基基礎承載力的評估現場檢測結果表明,綜合樓的上部框架結構和圍護結構構件均沒有出現明顯的由于不均勻沉39、降引起的裂縫或其他損傷,抽查的內外地面與主體結構之間目前沒有出現明顯的相對位移跡象,上部結構目前最大傾斜率滿足規范要求。以上檢測結果表明,綜合樓地基基礎沒有出現明顯的不均勻沉降的跡象,地基基礎工作正常,建議觀察使用。(本頁以下空白)4. 結論與建議4.1 結構檢測結論1. 經檢測:該建筑物結構布置合理,平面尺寸基本符合設計圖紙;梁、板、柱及其他構件幾何尺寸基本滿足圖紙設計要求。2. 經檢測:梁、板、柱混凝土強度滿足圖紙設計要求。3. 經檢測:抽檢框架柱、梁的主筋數量基本滿足設計要求,箍筋間距基本滿足設計要求。4. 經檢測:上部結構目前沒有出現不均勻沉降的跡象。4.2 結構鑒定結論1. 梁、板、柱的設計配筋基本滿足現行使用的承載力要求。2. 建筑物主體結構滿足正常使用的安全要求。4.3 建議根據以上檢測鑒定結論可以認定,該建筑物滿足正常使用安全要求,樓面使用活荷載2.0kN/,上人屋面使用活荷載2.0kN/,不上人屋面使用活荷載0.5 kN/。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正常維護,如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報當地建設管理部門。報告編號:鑒定單位: 檢測單位: 5. 附件附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附件1:檢測照片附件2:結構檢測布置圖附件3:混凝土芯樣抗壓強度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