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湖月亮灣景區公路改建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86254
2022-09-16
20頁
251.04KB
1、蓮花湖月亮灣景區公路改建工程項目建議書目 錄1概述12區域社會經濟現狀及發展33交通量分析64建設的必要性65建設條件、技術標準及建設方案76投資估算、資金籌措127經濟分析148節能評價169工程環境影響分析1510項目實施方案1811問題及建議18 1.概述1.1項目背景月亮灣景區公路是柴蓮公路連接月亮灣蓮花山莊景區的重要道路,本項目包括原道路改擴建和繞村橋梁兩部分。由于老路經過多年的使用,路面已破損嚴重,無法滿足現有交通量的需求,且老路縱坡大、線型差公路等級較低,大大制約景區及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本項目的建設已經迫在眉睫。項目建成后,將推動蓮花湖景區的快速發展,改善景區進入條件,同時繞2、村橋梁的建設,也極大消除了三站村的交通隱患。本項目主線起點位于二道河鎮三站村柴蓮公路 公里處,終點位于月亮灣蓮花山莊景區大門,主線長 km,其中道路改擴建公里,繞村橋梁公里。1.2編制依據(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2)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3)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2.區域社會經濟現狀及發展2.1概況1994年蓮花湖風景名勝區被批準設立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900 km2,包括柴河鎮、二道河子鎮和三道河子鎮三個鄉鎮所轄的近23個行政村,風景區內的林地屬柴河林業局和林口林業局的施業范圍。風景區總人口約為10萬人。13、996年黑龍江省蓮花水電站建成并蓄水,牡丹江流域形成了近百余公里的狹長湖面,水庫壩址位于蓮花鄉,因此水庫被命名為蓮花湖。蓮花湖水電站是區域內最大的水利工程,系國家“八五”重點工程。是兼顧防洪、灌溉、航運、養殖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電站裝機機組4臺,總容量550MW,年發電量8億度。水庫正常蓄水水位為海拔218m,相應庫容為30.5億m3,最大庫容為41.8億m3。水庫從壩址到回水區末端,全長99.9km,水庫總面積133km2 ,為狹長的河道型水庫。風景區南鄰牡丹江市,距牡丹江市區20km,據海林市50km。牡丹江市至林口縣的鶴大公路經過風景區南部的柴河鎮,是景區南部的主要對外交通道路。水庫壩址4、經蓮花鄉有地方公路與方虎公路相連,是景區北部的主要對外交通道路。景區東部有海蓮公路經柴河鎮、二道鎮、三道鎮至水庫壩址。景區西部有柴河至水庫壩址的柴壩林甲一級公路穿過,且有多條森工運材路。2.2地形地貌縣地質構造屬于淮陰地質古大陸向南京拗陷過渡地帶的大別山山脈東部末端。對該縣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響的是中生代以來的歷次構造運動,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運動,故地貌主要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異明顯,其中西北部為山區,境內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最高峰羅漢尖海拔1015.5米,為松杉竹茶主要產區;中部為丘陵,面積8545、平方公里,為該縣最大面積的自然類型區,為糧油主產區;中南部有龍感湖、黃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總面積104萬畝,為優質水產基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是優質商品棉集中產區。水文:宿松屬于長江流域河流水系,由于受地質構造的影響,總的特征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長,東南部少而短。發源于大別山的涼亭河、二郎河兩大河流,具有山區河流的一定特征,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積597平方公里,涼亭河流域面積289.3平方公里,它們把大別山南麓的徑流串入湖泊(縣域中部和南部,水面遼闊,水資源豐富,有連成整體的泊湖、黃湖、龍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東經華陽流入長江。氣候: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6、量充沛、無霜期長。全縣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山區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時數2023.7小時,無霜期254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年平均風速為3.1米/秒2.3自然資源 縣依山面湖臨江,由西北向東南依次地跨大別山山脈、丘陵崗地和平原、湖畈區,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資源的多樣性。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縣有64萬畝耕地,73萬畝山場,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種植作物穩定發展,柑桔、板栗、茶葉、蠶桑以及黑李等名特優水果已形成規模,山區松、杉、毛竹、藥材、經果等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資源豐富,突出的有四類,棉花:宿松棉花種植面積較大,品質優良,年常產2.5萬噸,特別是沿江沿湖7、圩地區棉花穩產高產,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縣,是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之一。水產:宿松是水產大縣。全縣總水面面積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養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漁淡水面積(可養水面84萬畝)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凍,養殖無霜期256天,光、熱、水等自然資源有利于漁業發展,而且整體資源條件優裕,水體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豐茂,魚類種類繁多,河蟹、蝦、鱉等名優水產品在市場占有較大份額,享有盛名。青、草、鰱、鯽、蝦以及鱉、鱔等水產品產量高,蓮子、芡實、荸薺、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動植物品種全。全縣大力培植水產支柱產業,堅持大湖水面開發與灘涂精養、水生動物與水生植物養殖齊頭并進,8、取得重大突破,以中華絨毛蟹為拳頭產品的魚蟹混養成功,黃湖牌大閘蟹享譽全國,獲國際博覽會金獎、國家優質農產品稱號;灘涂(面積20萬畝)開發強力推進;以芡實為代表的水生植物養殖成效初顯。礦產:縣礦藏豐富,非金屬礦品種多、儲量大。據有關資料顯示,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礦種有煤、磷礦、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紋石、硅藻土、石英沙巖、蘭晶石、金礦等28種,其中磷礦石儲量2700萬噸、石灰石儲量13億噸,居全省前列;煤儲量466萬噸,大理石儲量7億立方米,瓷土儲量510萬噸,此外滑石以及鐵、鉛、鋅、銀、金等都具有開采價值。2.3社會經濟狀況2011年是國際金融危機后經濟加速恢復的關鍵之年。縣委、縣政府團結和帶9、領全縣人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積極作為、科學務實的工作基調。注重穩定發展和加快轉型相結合,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相結合,鞏固優勢和推進創新相結合,妥善解決新矛盾、新問題,奮勇拼搏,創先爭優,圓滿完成了2011年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經濟社會呈現平穩較快的發展局面。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92.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11億元,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36.76億元,增長26.7%;第三產業增加值24.57億元,增長9.4%。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36.832.131.1變化為3310、.639.826.6,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6.4%,比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3.交通量分析與預測通過收集S213、及太下線歷年交通量觀測資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交通發展規劃等資料,預測本項目未來各特征年交通量如下表所示。特征年20132017202220272032客車交通量10381246137114811555貨車交通量24462935322834863625非機動車交通量339377398414422混合交通量382345584996528156024.建設的必要性1、項目建設是加快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縣位于安徽省西南角,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同安徽省其他縣相11、比,經濟發展較慢,農村面積大,農村人口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21畝,人均占有山場2.8畝,集約化程度不高,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是項目所在地是縣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任務十分艱巨。縣屬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縣級財政特別困難,建設資金供求矛盾突出。因此,全縣當前迫切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使全縣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進行一步提高。2、項目的實施是加快當地農副產品及礦產資源開發,加快沿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需要。該項目所在地位于縣中部,是宿松重要的糧食及經濟作物種植基地,僅鄉就有耕地212、6913.75畝,水產養殖面積4000畝以上,大量的農副產品及水產品需要輸出,該區域內蘊藏著豐富的石灰石等礦產資源,沿線有采石塘口30余處,石料加工基地20處,每年可開采加工石料10萬噸。交通不便給當地資源的開發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改善當地的交通條件,同時沿線群眾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力爭早日脫貧致富。3、項目建設是改善路網結構,滿足交通運輸的需要。根據安慶市公路發展規劃,縣結合地區優勢及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了以滬蓉高速公路和合九鐵路為依托,以105國道宿復公路為主軸,合理改造縣鄉公路。通過20022006年的實施,已完成縣鄉公路改造180多公13、里,初步形成“兩縱一橫”主骨架的交通運輸網絡。本項目為縣至公路改建工程,為循環公路網中重要的交通主干道之一。本項目起點鄉村與太下線相交,終點與S213省道相交。老路路面設計標準低、配套設施不完善,抗災能力差,養護體制不完善。油路面已過使用壽命、路面龜裂、沉陷變形嚴重,路況十分惡劣,不能滿足當地交通運輸的需要。因此,本項目的實施,可以改善區域路網結構,提高公路技術等級,滿足交通運輸發展。本項目建成后,沿線可直接與S213溝通,有效承接滬蓉高速公路和合九鐵路,對于完善區域公路網布局、充分發揮公路建設效益將起到積極作用。5.建設條件、技術標準及建設方案5.1建設條件自然條件(1)地形地貌縣地質構造屬14、于淮陰地質古大陸向南京拗陷過渡地帶的大別山山脈東部末端。對該縣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響的是中生代以來的歷次構造運動,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運動,故地貌主要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項目地處縣中部平原微丘區,該縣最大面積的自然類型區。(2)地質沿線出露的地層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統(Q4)、第四系更新統(Q2)殘積、志留系(S)粉沙質砂巖、奧陶系粉沙質頁巖,寒武系灰巖。(3)氣候、水文區內地表水體不發育,主要河流有長溪河。長溪河長約20Km,流域面積有約40Km2,源自羅漢尖,流入二郎河(二郎河三大水系之一),為常年性水系,自北西向南東縱貫礦區,上游河谷斷面多呈“V”形,礦15、區呈箱形(柳坪段約1Km),寬150200m,標高204216m,長溪河一般流量0.10.6m3/秒,年平均為0.4m3/s。水量隨季節而變化,雨季瞬時最大流量為88m3/s,峰值持續時間很短,一般雨停即逝,最小流量僅0.01m3/s,年徑流總量約1300萬m3。(4)地震根據國家標準GB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項目所在區域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相當于原地震基本烈度度。影響區域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示意圖筑路材料及運輸條件(1)石油水泥推薦采用安慶出廠的70號、90號石油水泥,品質優良,針入度、延度、軟化點、含蠟量、抗老化等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可用于水泥碎石面層。汽車16、運輸平均運距180km。(2)砂、石料砂、石料項目沿線購買,質量滿足規范要求,平均運距10公里。(3)其它主要材料來源及供應鋼材、汽油、柴油、水泥可從縣城購進(材料價格見估算附表)。(4)工程用水擬改造路段水源豐富,工程用水方便。(5)工程用電施工用電,須與當地電力部門協調就近解決或自備發電機組,以滿足工程用電的要求。(6)運輸條件沿線交通已初步形成網絡,運輸較為便利。各料場均有公路或縣鄉道路通行,一般路況良好。汽車運輸可作為建設期筑路材料的主要運輸手段。5.2主要技術標準道路主要技術標準選定結合區域總體規劃、道路使用功能、建設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本次設計擬定主要技術標準如下:(1)公路等級:17、三級公路;(2)設計速度:40km/h;(3)路幅寬度:8.5m,雙向二車道;(4)路面結構:水泥砼路面;(5)橋梁汽車荷載等級:公路-級。5.3建設方案 路線設計(1)道路平面設計本項目為改建工程,老路線形差、縱坡大、急彎多。由于此次道路等級的提升,平面線形改動較大。本項目主線起點位于鄉村與太下線相交,起點樁號K0+000,途經鄉桃園村、鄉新安嶺村、鄉葉屋組、鄉村、鄉上黃家灣組、鄉下黃家灣組,終點接S213省道,主線長8.371km。支線起點與主線相交,位于中學附近(主線6.1km處),途經鄉陳下組,終點與S213省道相交,支線長1.751km,本項目全長10.122km。主線主要控制點:太18、下線(起點)、鄉桃源村、鄉新安嶺村、鄉葉屋組、鄉村、鄉上黃家灣組、鄉下黃家灣組、S213(終點)。支線主要控制點:張千線(起點)、中學、鄉陳下組、S213(終點)。(2)縱斷面設計本項目全線為改建工程,為平原微丘區,因此縱斷面設計應合理控制填、挖高度。縱面設計主要控制因素如下:1)公路起終點的節點以及沿途個鄉鎮的節點控制高程;2)沿線經過規劃區域的地塊用地性質及標高;路基路面工程(1)路基工程路基斷面型式:結合道路的使用要求、區域地形條件及區域總體規劃等因素,本次設計采用如下斷面形式。道路全寬8.5米,斷面布置為:0.75米土路肩+23.5米行車道+0.75米土路肩=8.5米。具體分幅見路基標19、準橫斷面。路基邊坡:本項目填方路基邊坡為1:1.5,當地面橫坡陡于1:51:2.5時,原地面應挖成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2m,臺階底面應有2%4%向內傾斜的坡度。挖方路基邊坡坡率為1:0.75,邊坡開挖后應對坡面進行修整,使坡面平順而圓滑,無突變、陡臺和錯臺,使之與自然邊坡融為一體,看不出明顯開挖痕跡。(2)路面工程擬建項目為縣至公路改建工程,項目建成后將連接S213省道和太下線縣道,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過路車輛,同時做為縣南北向的干線公路也將吸引更多的交通軸載較大的過境車輛,路面應按高標準設計。參照縣其它主干道的設計方案及我省同類型道路的設計經驗,本次路面設計選用水泥砼路面結構,結構型式如下:支20、線及主線加寬部分 : 面 層240mm水泥混凝土面層基 層180m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底基層200mm級配碎石底基層主線老路部分 : 面 層240mm水泥混凝土面層基 層180m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找平層80150mm級配碎石找平層橋梁涵洞工程根據現場調查結果,本項目共有2座橋梁,分別為K0+907處1-5米石拱橋;K4+866處為1-12米石拱橋,兩座橋結構損壞嚴重,拱圈已出現裂縫,基礎沖刷嚴重,本次全部拆除重建。本項目涵洞根據沿線筑路材料供應、泄洪量和地基情況采用圓管涵、蓋板涵等型式。交叉工程本項目為三級公路,結合設計道路和被交叉道路的定位和服務功能,本次設計與各主要相交道路均采用加鋪轉角平交21、方案,用以溝通沿線與之相交的道路。根據現場調查資料,本項目共設平交道路7處。沿線設施工程安全設施是公路最基本、必要的交通安全保障系統,集交通管理、安全防護多功能于一體。它由交通標志、標線、護欄等組成。設計中根據公路等級及線形標準,按照部頒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 的標準進行了安全設施設計。綠化工程沿線注重綠化,盡量保留原有綠化樹木,增設新建綠化樹木,對邊坡種植草皮、樹木,另對公路用地范圍內裸露部分進行綠化,以美化路容,增強路基穩定性和風景區形象。6.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6.1投資估算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工22、程估算指標交公路發1996611號;(3)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1996612號(4)安徽省交通廳皖交基200788號文;(5)交公路發2005230號文;(6)國家發改委財綜200878號文。6.1.2編制說明1.人工單價按照安徽省交通廳皖交基200788號文規定為31.86元/工日。2.材料預算單價:本工程項目建設所用筑路材料的產地價格由業主提供,部分材料價格參照合肥市2010年11月份材料市場價格信息。3.綜合施工管理費,按公路工程估算指標1996規定的費率以直接費為基數計算,綜合費率為29。4.其他工程費取費標準按公路工程估算指標1996規定為3.02323、, 以直接費和綜合施工管理費之和為基數計算。5.辦公及設備、器具購置費:按照公路工程估算指標1996規定費率以1.8計取:6. 綜合利稅按公路工程估算指標(1996)規定為10。7.征地補償費標準按皖政2009132號文執行。其中:農用用地為28560元/畝,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為14280元/畝。8.拆遷賠償費:按公路工程估算指標(1996)規定的費率以6.293計。9.建設單位管理費、工程監理費等:以指標建筑安裝工程總費用為基數,按照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1996612號規定的費率進行計算。(1)建設單位管理費:以建筑安裝工程總費用為基數,累進辦法計算;(2)工程質量監督費:按照24、財綜200878號文規定不計;(3)工程監理費:按國內招標工程考慮,以建筑安裝工程總費用為基數,費率為2.0;(4)工程定額測定費:按照財綜200878號文規定不計;(5)設計文件審查費:以建筑安裝工程總費用為基數,按0.1計算。10.勘測設計費按照建筑安裝工程費*2.0計取。11.工程預留費用包括價差預備費和基本預備費,其中價差預備費不計,基本預備費按一、二、三部分*9計取。6.1.3估算結果依據公路工程估算指標、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按照省建設廳有關工程取費規定,部分指標參照同類公路工程,同時主要材料參照最新的當地市場價格進行計算,經計算,擬25、建項目工程造價如下所示。工程總投資3101.7萬元;平均每公里306.4萬元。建安工程費用為2126.9萬元;平均每公里210.1萬元。設備及工具、器具購置費為2.93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為715.7萬元。預備費費用為256.1萬元。6.2資金籌措本項目投資估算總金額為3101.7萬元。初步擬定本項目資金籌措方式為除申請中央專項補助資金外其余由地方政府自籌7.經濟分析7.1經濟效益分析擬建項目是縣重要的交通道路,是溝通鄉、鄉和鄉的重要道路,同時是通往湖北省的重要干道。項目建成后由于道路條件的改善,對整個區域道路網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本報告僅對其進行定性分析。本項目的建設將會有效的改善區域路26、網,提高車輛的運輸效益,降低能耗。項目產生的主要經濟效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降低汽車運輸成本效益項目所在區域沒有路線與本項目平行,本項目的建設將有效地改善道路的通行條件,從而降低汽車的運輸成本。(2)減少交通事故的效益原道路彎道急,坡度陡,彎道半徑小,部分路段技術指標達不到四級路標準,車輛拐彎或會車時較困難,安全隱患極大。給縣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給縣城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出行帶來了很大的危險。該項目建成以后,道路條件得到改善,能有效地減少交通事故,從而產生一定的效益。(3)減少在途貨物運輸時間效益該項目建成以后,汽車貨物運輸提高了運達速度,從而引起資金周轉時間縮短而產生一定的效益。(27、4)降低貨損產生的效益該項目建成以后,路況大大改善, 運行速度加快,貨物在途中顛簸減少;同時,一些鮮活易腐貨物,由于減少了運輸時間而提高了貨物質量,提高了市場的競爭能力。7.2社會效益分析優越的區位和立體的交通條件,為全縣豐富的農業、林業、漁業產品和礦產資源的配送、儲運提供了便捷,現以建成占地面積達50畝的縣糧食儲備庫一座,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有利的保障。公路改造后,將改變當地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投資辦廠,對礦產資源進行深加工,不僅可以安排當地的勞動力,而且還可以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同時公路改造后,可節約貨物及旅客的長途時間,可創一定的經濟價值。另外,項目的建設不僅在交通功能上地位顯著28、,在經濟上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建設對于區域的經濟建設,產業結構的調整等均有著重要的意義;還將有效改善區域的通行環境,減少汽車三廢對沿線環境的影響。其建設有利于改善區域的城市形象,對于區域的城市開發建設及招商引資十分有利。7.3分析結論綜上分析,本項目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項目的建設是十分有利的,建議本項目盡快實施。8.節能評價能源是一種有限的可消化的財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有了很大的進步,人類社會也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有的這一切發展和進步都奠定在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礎上的,使得人均能源擁有量銳減。當前,中國正處于現代化工業進程階段,這是國民經濟對能源繼續保持旺盛需求的發展階段,預計中29、國能源需求量在下個世紀初期或中期將達到高峰,今后305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增長最快的時期。而我國的實際可儲量明顯不足,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與經濟效益不高,能源相對不足與資源利用率不高,生態基礎脆弱與生態不斷惡化的階段,能源問題使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從而使節約能源日益顯露出其重要性。目前,節能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9.工程環境影響分析9.1工程環境影響本項目主線起點位于鄉村與太下線相交,起點樁號K0+000,途經鄉桃園村、鄉新安嶺村、鄉葉屋組、鄉村、鄉上黃家灣組、30、鄉下黃家灣組,終點位于鄉與S213省道相接,終點樁號K8+370.800,支線起點與主線相接,位于中學附近(主線6.1km處),起點樁號AK0+000,途徑鄉陳下組,終點位于鄉油房嶺與S213省道相接,終點樁號AK1+751,本項目路線全長10.122km。 工程施工期大氣環境污染主要來自工地揚塵和鋪筑路面時的水泥煙氣。場地的風吹揚塵影響范圍一般在100米以內。施工階段對汽車行駛路面勤灑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氣中的揚塵量減少70%,收到較好的降塵效果。營運期大氣環境影響因子主要為汽車尾氣。大氣擴散條件相對較好,汽車尾氣的排放對住宅環境影響不顯著;若大氣擴散條件不好,車流量又大時,在距交通干31、線50米范圍內會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廢氣的影響。9.2環境保護措施針對上述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提出以下幾點措施:(1)認真貫徹執行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和條例,堅持道路建設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運營階段都重視環境保護問題。(2)做好環保設計,特別是路線離城鎮較近的地方,要做好道路排水設計。(3)加強規劃管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4)做好環境監測及評價工作,及時制訂環境保護對策,使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程度。9.3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盡管基礎設施的建設(針對本項目)會對沿線環境構成一定的影響,但只要各級部門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制定有效的環境保護對策和其他措施,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是會降低到一定限度內的。總32、體來講,公路工程的建設,不會對沿線的社會環境、生物環境土地利用等方面構成大的不利影響,反而對沿線資源的開發、脫貧致富、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10.項目實施方案擬建項目路線長10.122公里,項目含橋梁2座。根據擬建項目的特點,初步擬定本項目實施計劃如下。(1)2012年3月底完成項目施工圖設計及前期準備工作;(2)2012年4月初開工建設;(3)2012年12月底完工并通車試運營。總工期9個月。11.問題與建議(1)主線起點位于鄉村太下線交叉口,終點位于S213交叉口,支線起點位于鄉主線交叉口,終點位于S213交叉口。下階段應進一步與各部門進行對接,公路交叉節點設計應注重與相交道路的銜接。(2)主線途經鄉桃園村、鄉新安嶺村、鄉葉屋組、鄉村、鄉上黃家灣組、鄉下黃家灣組,支線途徑中學、鄉陳下組、鄉油房嶺。下階段應注重與縣、各鄉鎮規劃部門的對接,以利于本項目的順利實施。(3)項目的實施將占用大量土地,應盡早申報土地置換審批手續。(4)項目實施將對沿線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應盡早做出有關環境評估,并采取相應的措施。(5)建議業主盡快細化資金籌措計劃,落實資金籌措方案,以確保本項目得以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