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擴建工程建設項目建議書(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7081
2022-09-19
11頁
27.50KB
1、XXX鎮城鎮擴建工程項目建議書一、項目概況(一)項目名稱XXXXXX城鎮擴建工程建設項目(二)項目建設地點項目建設地點位于梧州市XXXXXX。(三)建設單位名稱 XXXXXX人民政府(四)建設規模與內容本項目位于XXX鎮區西南面,屬于XXX村委會轄區,擬擴建開發總面積13526m2,其中包括住宅區占地面積為6200 m2。主要建設內容;項目土方回填45000 m3,項目街道硬化面積7326 m2,M7.5漿砌片石擋土墻700 m3,項目配套建設鎮區給水設施,鎮區排水設施,鎮區配電設施,鎮區綠化等設施工程。(五)項目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項目估算總投資約2540萬元,其中擴建基礎設施三通一平400萬2、元,辦證、稅務、出讓金共140萬元,房屋建設2000萬元。建設資金擬采取申請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辦法解決。其中地方配套資金540萬元,占總投資的21.26%。其余等到基礎設施三通一平建設完工后,由居住者自籌資金2000萬元建設,占總投資的78.74%。(六)編制依據1、有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四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3年);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理(1998);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1996);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199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止法(修正)(1996)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2000)。 2、相關規劃、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 城市用地分類與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 廣西XXXXXX總體規劃二、區域概況(一)經濟發展“擔不完XXX谷,斬不盡長洲竹”這是解放前對XXX鎮的寫照。XXX鎮人杰地靈,物產豐饒,山清水秀,新中國成立后,XXX鎮充分發揮區位優越,使經濟得到迅猛發展。1999年,XXX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763萬元,農業總產值14832萬元,鄉鎮企業總牧入13258萬元,財政收入25632萬元,農民入均收入2350元。 XXX鎮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4、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和農村商品經濟,形成具有XXX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林牧副漁生產基地:XXX鎮種植八角面積達11萬畝,掛果面積6萬畝,年產八角 900萬公斤,是桂東南最大八角生產基地。XXX鎮種植龍眼、荔枝、柿子等優質水果面積達到5000畝,建成了名優水果生產基地。全年種植無籽西瓜6500畝,年產西瓜17000噸,是有名的無籽西瓜生產基地。鎮內有全區的能源生態農業示范村塘村,有集酒廠、豬場、沼氣池,水果種植,養殖一體的XXX樹立體種養示范樣板,XXX鎮養豬達50000多頭,是XXX的生豬生產基地。同時XXX鎮還是商品糧、松脂生產基地,XXX是掛東南有名的資源大鎮。 XXX鎮的鄉鎮5、企業主要是以林業生產、食品、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鎮內主要的企業有:XXX鎮幸福林場,十個村的村部林場,梧州市XXX食品有限公司、梧州市XXX鎮農產品貿易公司、梧州市XXX光華貿易有限公司、名宇八角加工場、茴油加工廠、香料加工廠等。XXX鎮地處XX北部,距XX90公里,XX市75公里,是XXX、XX縣、昭平縣三縣交匯的山區鎮,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非常適合八角種植,歷史上就有種植八角的習慣。特別是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鎮黨委,政府立足山區資源優勢,努力做好以八角種植為主特色經濟,八角生產得到長足的發展。XXX鎮現有八角林面積14萬畝,年產生果500萬公斤,年產值達5000萬元,八角成為XXX鎮農民增收,6、財政增長的重要來源。所產的大紅八角以個大質優、香味濃郁,色澤棕紅、鮮艷,含油量高等特點,并達到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質量指標,因而深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一位業內人士說:“全世界的八角看中國,中國的八角看廣西,廣西的八角看XX,而XX的八角質量看XXX。”可見XXX的大紅八角的質量領先全中國,并享有“中國大紅八角第一鄉”的美稱。(二)地形地貌XXX鎮境內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鎮區周圍的三個村位于小盆地之中,土地肥沃,山脈為大瑤山余脈,較高的山有狀元山、螺山、三縣頂(此山最高,海拔737.8米)。鎮區內地形比較平坦,地形標高一般為138158米(黃海高程系),丘陵山地一般高程為16070米。(三)氣象7、XXX地處北回歸線以北,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日照充分,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達328天。歷年平均氣溫21.2,最冷是一月份,平均氣溫8。最熱是七月份,平均氣溫34.4,極端高溫達41.1(2003年7月),極端低溫-2(1976年1月)。全年主要風向為東北風,最大瞬時風速為16m/s。歷年平均降雨量為1663,最大年降雨量2156(1973年),最小降雨量為1209(1974年)。(四)水文大樓江(即蒙江河XXX段)常年水位為34米,150年來記錄最高水位為43.05米(2005年6月21日),洪峰流量68007000m3/s。(五)工程地質、水文地質鎮區建設用地地形條件簡單,地貌類較復雜,地8、質構造簡單,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較差,工程水文地質條件良好。評估區現狀地質災害為崩塌和滑坡,危險性和危害性小到中等。工程建設可能引發和加劇崩塌、滑坡、基坑突水、地面沉降地質災害發生。規劃用地挖方區為崩塌和滑坡地質災害的容易發生區。規劃用地填方區為地面沉降、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容易發生區。(六)地震從歷史資料看,XXX鎮區域及其周邊地區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從地質構造角度分析,該區不屬于地震強烈活動地帶,因此在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上,XXX鎮地域的地震基本烈度定為6度。(七)供水鎮內有一個自來水廠,水源及廠址均設于幸福林場,但適用量目前沒有探明。XXX鎮水廠供水規模為1100 m3/日,占地約670。9、鎮區主要街道大多已埋設有市政給水管,管徑為DN100DN200,管材多為朔料管及鑄鐵管,現狀管網大部分呈枝狀布置。(八)供電2006年全鎮總用電量為790萬度,有小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225kw,供電主要靠縣主電網,發電量占用電量33%。2006年鎮區總用電量574萬度,年最大供電負荷為0.2萬千瓦。鎮區內有一個35KV變電站,二臺住變壓器,總裝機容量6.3MVA,有六回35KV進出線,有一回110KV進線。(九)通訊XXX鎮郵電部門現已分成電信、郵政和移動通信等部門,目前有電信分局一處,占地約150平方米,交換機容量為2萬門,全鎮固定電話總數為4800戶,城區固定電話3600戶,全鎮移動電話10、約0.44萬戶,全鎮固定電話普及率為3.6%,城區電訊線路主要為架空敷設。全鎮有一個郵政支局,2006年郵政業務總量為20萬元。(十)交通XXX鎮有一主干道接321國道并貫穿南北鎮區,國道321線是鎮區對外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境內河流縱橫,有珠江主干流潯江貫串其間,還有其支流北流河(繡江)、蒙江河。XXX歷來為水路交通樞紐,江河北可經梧州的桂江、漓江過靈渠,入湘江通長江水系;西可溯江達南寧、柳州;東可通粵港澳;南可溯北流河(繡江)上陸路再順南流河到達南海、交趾國等,沿潯江、北流河曾有赤水、禤洲金雞、雙競、竇家等水路驛站。是中原通往海南、越南的要道,京官商賈,文人騷客多有往來,這條水路歷史上稱做11、“水上絲綢之路”。 南梧二級公路以及321國道從境內通過,潯江徑流縣境74.3公里,水運客貨輪可上通貴港、南寧 、柳州,下達梧州、廣州直至港澳。港口碼頭、公路、鐵路等交通項目加快建設,逐步形成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十一五”期間,累計投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4.94億元。洛湛鐵路XXX段建成通車,結束了我縣不通鐵路的歷史;南廣鐵路、貴梧高速公路XXX段加快建設;梧州港赤水圩作業區碼頭5個泊位及進港一級公路已建成使用;藤新、藤容、潭太二級公路,同心、平福、大黎、和平、象棋等通鄉鎮硬化路以及縣城東、南、西三條進城道路等項目的建成,使全縣新增二級公路130多公里。同時,總投資近2億元,總里程達900多12、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設項目已有526公里建成,城鄉交通狀況明顯改善。兩廣交通大動脈-南廣高鐵貫穿全境,預計2013年建成通車,屆時XXX到廣州、到南寧分別只需1.2小時、2.2小時,邁入高鐵時代。(十一)環境保護現在鎮區工業主要為磚廠、木竹制品、農副產品加工,其工業污染主要為磚廠廢氣排放及少量的工業廢水、固體廢棄物。其次是噪聲和農藥、化肥等的使用。本項目建設所在地區域內及周圍無名勝古跡,無自然保護區,無礦床和文物,適宜作為本項目的建設用地,擬建項目的建設不會影響到生態環境,也不會影響到城市的防洪和排澇。(十二)法律支持條件本項目是為適應XXX未來經濟的發展需要,結合XXXXXX總體規劃,并按照國家13、政策及各方面的技術經濟指標,確定項目總占地面積和擬建設內容。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政策和有關法規、政策,符合XXXXXX總體規劃,在法規上是合理可行的。(十三) 施工條件項目建設所在地施工場地寬闊,便于存放施工設備,也便于搭建臨時建筑供施工辦公、居住用。綜上所述項目范圍內交通便利,運輸條件較好,水泥、鋼材等建筑材料XXX鎮臨近的蒼梧縣均可提供。三、 項目提出背景與必要性(一)項目提出的背景XXXXXX鎮位于梧州北部,XXX的東部,東與蒼梧縣接壤,南連XXX蒙江鎮,津北鎮,西鄰太平鎮、平福鄉,北界昭平縣。XXX鎮具有曠遠的歷史文化,是廣西文化名人莫乃群的故鄉,鎮內有自治區級重點保護文物隋化窯14、址。XXX鎮是梧州市經濟較發達的鄉鎮之一,是蒼、藤、昭三縣民間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桂東南八角集散地。鎮轄32個鎮直單位,10個村委會,161個自然村,XXX鎮總人口38900多人。XXX鎮山地面積21萬畝,耕地2萬畝,其中水田182萬畝近幾年,XXX鎮由于改革步伐的加快,城鎮規模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發展較快,城鎮環境明顯改善,但城鎮面積過小,城鎮人口的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比較緩慢,不能滿足鎮區內居民的生活需求,嚴重制約著城鎮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為切實提高XXX鎮居民生活質量,擴大城鎮化規模,完善城鎮服務功能,促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改善城鎮設施建設,從XXX鎮實際15、情況出發,盡快實施城鎮擴建工程是當務之急,是十分重要的。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一)項目建設是實施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2008年9月以來,世界經濟遭受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政府及時果斷調整宏觀經濟政策,迅速出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這個一攬子計劃提出四點:一是擴大內需,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推動中國經濟均衡發展;二是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國經濟協調發展。三是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四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推動中國經濟集約發展。因此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本地區經濟平穩16、較快發展。千方百計搶抓機遇,積極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依靠投資拉動促進經濟增長,不斷提升城鎮綜合服務功能,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加快XXX鎮城鎮化進程。(二)項目建設有利于第三產業發展,為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供了條件隨著農村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迅速發展,促使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將從土地上轉移出去。加快實現農業小規模、粗放型生產經營方式向適度規模、集約化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對解決現階段農村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城鎮的擴建可以加速農業及各方信息的交流,使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設備和現代科學的管理17、方法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普遍應用,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物質技術條件。(三)項目的建設是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小城鎮轉移,促進生態移民、扶貧搬遷、保障退耕還林,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XXX鎮的鎮區面積和基礎設施水平是吸引移民搬遷的重要因素,目前舊城鎮區存在的基礎設施滯后,環境衛生與建設發展不協調的狀況勢必影響到移民的積極性,所以本項目的實施,在新擴建的鎮區上新建道路、供水、排水、綠化、配電等基礎設施,以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當地移民、扶貧、退耕還林等事業的全方位發展很有必要。(四)項目建設是遵循城鎮總體規劃,實施城鎮規劃的重要內容XXX鎮以城鎮總體規劃為依據18、,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擴大城鎮建設為重點,全面提高城鎮功能,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按照“完善骨架、塑造形象、建改并重、注重生態、造福民眾”的思路,以城鎮街道網主框架為基礎,積極外延,充實內涵,嚴格規劃管理,完善鎮區功能。四、項目實施原則和目標(一)實施原則以XXX鎮總體規劃為依據,合理布局,加強領導,認真實施,強化管理,注重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充分發揮小集鎮的功能和作用。(二)項目目標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以創造整潔優美的人居和發展環境為目標,按照統一規劃擴建、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分步實施的19、總體要求,全方位多層次地推進城鎮擴建開發建設,把XXX鎮逐步建設成為布局合理、設施配套、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的新型城鎮,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發展五、結論與建議(一)結論(1)該項目屬城鎮擴建工程,該項目的實施對于XXX鎮城鎮面積的擴大,增強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提高XXX鎮人民生活水平,強化XXX鎮的區域功能,促進XXX鎮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項目的實施對于加強XXX鎮山水資源保護,促進移民和扶貧事業,鎮區經濟建設具有良好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3)通過對XXX鎮擴建鎮區,新建道路、排水、給水、綠化、配電設施等工程,以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當地移民、扶貧、退耕還林等事業的全方位發展,經分析結果表明該項目的國民經濟效益非常顯著,項目建設非常必要。(二)建議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是吸引投資的必要前提,也是加速XXX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建議有關部門盡快批復,落實建設資金,抓住時機,加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