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贛東賓館新建工程基坑監測總結報告(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7114
2022-09-19
19頁
156.50KB
1、撫州贛東賓館新建工程基坑監測一、編制依據依據基坑圍設計單位對監測工作的要求,以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國家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等有關規范對基坑施工及開挖階段的監測要求,結合場區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和圍護結構設計方案的特點編制本基坑圍護工程施工監測設計方案。二、工程概況1) 撫州贛東賓館新建工程沉降基坑商業項目地塊基坑工程位于撫州市贛東大道時代廣場。在贛東大道西側,北側為高層居住樓,南為高層商業店面,東為贛東大道,西為居住樓,擬建撫州市贛東賓館新建工程項目位于原贛東賓館內。總用地面積約8692.2(約13.0畝),包括2棟高層及地下室。其2、中:1#樓為17層,平面尺寸為42.5m*22.1m; 2#樓為10層,平面尺寸為38.0m*16.8m;地下室(-2F),平面尺寸約為104.0m*59.3m。擬建高層建筑采用框剪結構,最大柱荷載為4000KN;地下室為-2F,擬采用框架結構,最大柱荷載約3000KN;場地設計整平標高為42.70米,地下室底板標高約32.70米,埋深約10.0米2)、本工程基坑開挖面積約 5162.16m2,基坑周長約345.16 根據國家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的有關規定、周邊環境的特點和基坑開挖深度,本基坑安全等級定為一級。現擬建工程的圍護體系施工即將開始,建設單位為詳細了解、掌握3、和獲取基坑圍護及基礎工程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程度、變形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同時掌握圍護體系的變形和地下水位變化狀況,以指導施工、調整施工順序和節奏,確保工程施工不對周邊環境以及圍護體系自身穩定發生危害性影響或盡早發現和預測、預報潛在危險。特委托我院編制了本工程基礎工程施工監測設計方案,本監測方案供建設單位、有關各方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最終確定監測實施方案和監測實施單位時參考。3)、施工區周邊環境現狀擬建場區位于撫州市中心城區,依據現場踏勘了解、以及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場區地形圖、綜合甲方提供的規劃設計圖、圍護體系設計方案”等資料可知,施工區周邊環境條件屬簡單中等復雜。有關情況介紹如下:1、道路及已4、有建筑物基地在贛東大道西側,該建筑物距基坑邊線最近距離約10m。北側為高層居住樓,該建筑物距基坑邊線最近距離約3m,南為高層商業店面,該建筑物距基坑邊線最近距離約6m,西為居住樓,該建筑物距基坑邊線最近距離約6m;基地南面為已建成的商業樓。由此可見,基坑開挖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可能包括:對贛東大道及其人行道上敷設的各類管線的正常安全使用,以及周邊道路及建(構)筑物等方面。4)、場區巖土工程地質條件1、場區巖土層構成及性質根據勘探揭示,按土的成因和物理力學性質,將本次勘探深度范圍內土層分成5個大層。場地土層分布情況請參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和工程地質剖面圖等圖件。各土層由上至下分述如下:填土:雜填5、土,灰黃色-黃褐色,松散,含粗砂及建筑垃圾,欠固結,該層土質不均。層厚為3.304.10米,場地內普遍分布。 含砂粉質粘土:灰黃色-黃褐色,局部為白色,含砂粒,可塑,稍濕,手捏粘手,有滑膩感,刀切面較光滑,稍有光澤,搖震反應慢,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中等壓縮性。層頂埋深3.304.10米,層厚0.604.60米,場地內普遍分布。全風化泥質砂巖:紫紅色,黃褐色,風化成土狀,結構完全破壞,巖芯呈土狀、碎屑狀,巖質極軟,手捏即散,可干鉆,浸水即軟化。層頂埋深4.20m8.40m;厚度2.60m5.40m,場地內普遍分布。強風化泥質砂巖:紫紅色,泥質膠結,粉粒結構,風化裂隙發育,巖芯成片狀、餅狀、碎塊6、狀和短柱狀。巖質軟,手可折斷芯樣,風干易碎,浸水易軟化;巖體較破碎,為極軟巖,基本質量等級為V級。層頂埋深7.50m12.20m,厚度4.80m9.80m;場地內普遍分布。中風化泥質砂巖:紫紅色,泥質膠結,粉粒結構,巖石結構部分破壞,風化裂隙較少,巖芯呈短柱狀和長柱狀,少量碎塊狀,巖質較硬,手不易折斷巖芯。無斷層破碎帶和空洞。巖體較完整,屬極軟巖,基本質量等級為級。層頂埋深16.50m18.00m;揭露厚度6.20m11.60m。場地普遍分布。2、地下水地下水類型主要以基巖裂隙性潛水和第四系松散層中的孔隙性潛水為主。基巖裂隙性潛水主要貯存于基巖裂隙和破碎帶中,排泄于低洼處;孔隙性潛水則貯存于第7、四系的一級階地殘坡積土中,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水量較小。勘察期間,鉆探深度范圍內初見水位為地面以下3.00米左右,測到穩定水位為地面以下5.00米左右(黃海標高37.60米),水位變化幅度為0.50-2.0米。工程區地處中亞熱帶,為季風氣候,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附錄G,場地環境類型為類。根據勘察中采取的地下水樣腐蝕性試驗結果,工程區環境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評價結果見下表2、3。場地地下水腐蝕性評價 表2水樣編號對混凝土結構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腐蝕性pH值侵蝕性CO2HCO3-CL-SO42-總礦化度mg/lmmol/lmg/lmg/lmg/l水1403-18、10微微6.1812.111.4121.253.62213.46水1403-111微微6.7415.221.5317.753.48219.77場地土腐蝕性評價 表3樣品編號對混凝土結構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腐蝕性對鋼結構腐蝕性pH值SO42-CL-mg/kgmg/kg易1403-138微微微5.9636.5426.41易1403-139微微微6.2141.5231.28根據以上分析結果,判定擬建場地水與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3、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標根據原位測試和室內試驗成果確定該場地巖土層的工程特性指標列于表4-6。原位測試試驗結果9、(N/N63.5)統計表 表4巖土序號巖土名稱統計樣本數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修正系數標準值含砂粉質粘土97.08.17.50.40.050.96N=7全風化泥質砂巖933.335.434.30.470.010.99N=33強風化泥質砂巖1511.213.212.00.530.040.99N63.5=12巖石單軸極限抗壓強度值統計表 (單位:MPa) 表5名 稱試驗狀態樣本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修正系數標準值建議值強風化泥質砂巖天然102.360.981.790.400.220.871.561.60中風化泥質砂巖飽和179.64.206.411.490.230.905.710、5.20土樣室內試驗結果統計表 表6名稱項目含水率w(%)容重(KN/m3)孔隙比e液性指數IL粘聚力c(kPa)內摩擦角(度)壓縮系數av1-2(MPa-1)壓縮模量Es1-2(MPa)粉質粘土樣本數99999999最小值23.31.890.7350.2129.811.60.236.3最大值25.51.920.7950.3041.1214.40.297.7平均值24.29 1.91 0.76 0.26 35.82 12.91 0.26 6.79 標準差0.73 0.01 0.02 0.03 4.06 1.00 0.02 0.47 變異系數0.03 0.01 0.02 0.12 0.11 0.11、08 0.07 0.07 修正系數0.98 1.00 0.98 0.93 0.93 0.95 0.95 0.96 標準值23.83 1.90 0.75 0.24 33.28 12.29 0.25 6.49 4、建筑地基評價地基土的建筑條件評價層填土:工程性能差,地基承載力差,高壓縮性,不可作為擬建建筑物的持力層。層粉質粘土:地基承載力一般,分布均勻,可作為擬建荷載較小建筑物的基礎持力層。層全風化泥質砂巖:地基承載力一般,分布均勻,可作為擬建荷載較小建筑物的基礎持力層。層強風化泥質砂巖:地基承載力一般,分布均勻,可作為擬建荷載較小建筑物的基礎持力層。層中風化泥質砂巖:地基承載力較高,分布均勻,可12、作為擬建建筑物的樁基礎持力層從上述情況分析,本基坑圍護體系涉及的土層性質總體較差,可能導致圍護體系相對較大的位移變形;此外,本工程圍護設計上部采用卸土結合土釘墻和下部復合土釘墻(配予高壓旋噴)支護方案。因此,對基礎施工期間進行監測是十分必要的。三、監測的目的、依據、內容、方法及投入的儀器1、監測目的本工程基坑開挖深度較深,周邊道路交通繁忙。由于土力學的模糊性以及基坑開挖和支護技術的復雜性,設計階段的計算和預測往往與施工期實際情況有相當大的出入,造成施工中許多預料不到的困難,引發各種不安全因素。通過對施工期監測資料的反饋分析,評價基坑、支護結構、附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的安全穩定性,預測未來發展趨勢13、,并椐此指導對施工方案的調整修改,以優化設計和確保建筑物基礎、基坑支護結構和基坑周邊環境的安全穩定。對基坑施工期間基坑(及支護體)變形和其影響范圍內的環境變形、被保護對象的變形以及其它與施工有關的項目或量值進行監測,以及時和全面地反映它們的變化情況,是本基坑工程實現信息化施工的主要手段,是判斷基坑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重要依據。目的:通過對工程施工期間的監測,獲取施工對周邊環境、圍護體系自身和地質條件的影響信息(水平位移、垂直位移、開裂、變形等),以指導施工,確保施工期間鄰近已有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線的安全使用和圍護結構的自身穩定,為信息化設計、施工提供詳實的資料依據。要求:通過對道路、地下管線、圍14、護體系等設置變形監(觀)測點進行監測,及時提供可靠的監測結果和分析意見,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2、監測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 8-2007(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4)其它地方性基坑環境變形監測規范3、本基坑監測內容依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按照設計方要求,考慮本基坑所處位置的實際情況,本基坑監測過程中監測項目如下:(1)基坑周圍支護樁頂部各監測點沉降觀測;(2)基坑周圍支護樁頂部各監測點水平位移變化;(3)基坑周15、邊道路沉降觀測;(4)基坑周邊深層土體位移監測;5、基坑監測方法(一)基坑內外情況觀察方法觀察方法采用巡視法,觀察內容包括基坑周圍地面裂縫、塌陷、地面超載及基坑隆起、滲水情況,基坑開挖的地質及其變化情況和支護結構狀態等。參照上述內容根據基坑工程的開挖進度情況,隨開挖隨進行觀察。要求觀察人員作到以下兩點:1、首先熟悉每天的監測情況,根據每天監測的數據,做到心中有數和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并做好每天的觀察日志。2、熟悉和了解基坑開挖的進程和工況,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二)地表沉降監測方法1、測量方法:采用高精度DL-2007型自動安平水準儀、配合半厘米分劃銦鋼標尺進行測量。用光學測微法進行觀測,測前16、應對儀器、標尺進行檢定,每次觀測前應對儀器I角進行檢測,I15 。控制網及首次觀測可采用單程雙測站觀測,其后可采用單程單測站觀測,監測點必須構成閉合環,以確保建筑變形測量規程中規定的二級變形測量精度。基準點選在離基坑50m以外的地方(基準點采用15mm左右、長度1.01.5m的鋼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設置在年代較老且結構堅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個地面控制網,定期校核。在基坑降水前對各監測點進行首次觀測時,應對各觀測點連續觀測兩次,兩次高程平均值取中數作為初始值,以后每次觀測均應與初始值比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計值及本次變化量。2、精度:按國家水準一等精度要求,每個測點的測站高差中誤差不17、大于0.5毫米。3、測點布置在工地內埋設三個基準點作為起算點,起算點每月聯測一次,檢查基準點的穩定性。地表沉陷監測點采用長度300500mm的16號螺紋鋼或長度50mm、直徑20mm的圓頭鋼釘作為觀測標志,測點布設低于路面2-5cm,地面沉降監測按設計埋設完畢后,注意保護,以免破壞,若破壞及時補上測得數據。墻水平位移1、墻身水平位移監測本項監測是深入到圍護體(連續墻或圍護樁)內部,用全站儀測量預先埋設在圍護體內的離基坑4米一下的基坑墻體變形情況,以了解基坑開挖過程中,作為圍護體的連續墻或圍護樁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情況。實測時首先將棱鏡固定在墻體和基坑周邊以及高層建筑物。全站儀采用多次觀測并每18、次盤左旋轉180度即為各測點的實際坐標。2、墻頂水平位移監測利用高精度全站儀,采用極坐標法進行施測。利用起算點坐標和實測的邊長夾角,算出每個待測點的絕對坐標進而求出每個點的變化矢量。5、基坑監測工作所投入的儀器序號儀器名稱儀器用途數量精度1南方電子水準儀(DL-2007)水準測量10.7mm/km2南方全站儀NTC362水平位移測量12mm+2ppm3辦公電腦數據整理14打印機資料打印15腳架26水準尺27棱鏡26四、基坑監測控制網的布設及測量1、監測控制網的布設為保證所有監測工作的統一,提高監測數據的精度,使監測工作有效的指導整個基坑施工,本次監測工作采用由整體到局部的原則,即首先布設統一的19、監測控制網,再在此基礎上布設監測點(孔)。平面控制點用于基坑支護樁頂水平位移監測項目平面控制基準;水準控制點用于基坑支護樁頂部沉降觀測、基坑周邊道路的沉降觀測、基坑外水位觀測等工作。考慮本基坑的實際情況,本次監測工作的控制點(平面控制點與水準控制點合一)埋設在基坑東側贛東大道西邊通訊箱下水泥墩上S01和兩個居民樓上K01,Z01,共三個,采用現場澆注方法埋設,點號命名為S01、K01、Z01,具體位置見附錄一:撫州贛東賓館新建工程商業項目地塊基坑監測點平面位置示意圖。2、監測控制網的測量平面控制的實測采用全站儀二級城市導線的精度實測,精度要求如下表:等級測量中誤差邊長中誤差點位中誤差備注二級導20、線21/10001 mm控制點在2014年10月25日埋設后,經過穩固,我公司外業人員對三個控制點按照上述要求進行了兩次測量,假設一個點坐標后,經平差后,點位精度符合二級城市導線要求。水準測量按照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如下表:等級讀數基附差測站附合差路線閉合差備注二等水準0.3mm0.5mm2LmmL為公里數水準測量我公司外業人員對三個點進行了三次測量,各項指標符合上述要求,假設S01的高程為42.81000 米,推算出另外兩個點的高程。現場控制點的平面數據和高程數據得出后,我公司在后面近4個月的監測工作中進行了4次檢查,控制點穩固,數據可靠,為后續的監測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精度基礎。五、監測點的21、布設監測及防護1、 基坑周圍支護樁頂部各監測點的布設支護樁頂監測點的布設,采用了兩種方式,按照技術設計書要求的位置,如果有鋼筋頭出露,直接用鋼釬在鋼筋頭上打眼做出直徑約2mm的中心孔;若沒有則需用沖擊鉆在冠梁頂部鉆孔植入10cm左右的專用監測大樣,作為支護樁頂部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觀測監測點。具體監測工作中,我公司布設了26個支護樁水平觀測點,編號為P1、P2-P10,A1、A2-A7,T1、T2-T9,布設了34個沉降監測點S1S14、B1、B2,B6-B10,Q1-Q4,Z1、Z2-Z9,布設了一個水準基準點S01和兩個觀測控制K01,Z01,具體點位見附錄一 撫州市贛東賓館商業項目地塊基坑監22、測點平面位置示意圖。2、 基坑周圍支護樁頂部各監測支護樁頂部點位的監測共兩項:1、水平位移監測;2、沉降觀測1、本基坑的水平位移監測,我公司考慮基坑的實際情況,采用直接測量監測點的坐標,兩次測量中坐標的差值可計算出監測點位位移量的大小。差值即為監測點位的沉降量。沉降觀測采用水準儀按照二等水準測量的方法監測,兩次高程的差值即為監測點位的沉降量。2、 監測頻率及報警值(一)監測頻率1、基坑內外情況觀察:基坑開挖時每天觀測1次,主體施工中1天觀測1次,天氣下雨形變較大時一天2次,主體完成后2天或每周觀測1次,穩定后停止觀測。2、地表沉陷監測:基坑開挖前觀測初始值,基坑開挖時每天觀測1次,主體施工中123、天觀測1次,天氣下雨沉降較大時一天2次,主體完成后2天或每周觀測1次,穩定后停止觀測。(一)監測報警值累計沉降值10mm沉降速率1.0mm沉降數據下沉為負3、 監測點的保護措施(一)監測點布設必須按圖施工,布設點周圍不得堆積大體積或過重材料,以防止影響觀測數據準確性。(二)現場監測點設醒目顏色標注編號及類型,觀測結束后應立即采用專用蓋板防護管體,防止物品墜入測斜管影響下次觀測。(三)當地面測點在車道上時,把測點頂部布設在低于路面35cm處,測點采用鉆孔10cm加以保護。(四)基坑周圍建筑物沉降觀測點布置完畢,用油漆作上標記,提示人門不要破壞,平時觀測時告訴附近的居民保護好沉降觀測點,因為沉降觀24、測對他們也有利。如果遭到破壞時,應盡快在原來位置或盡量靠近原來位置補設測點,再聯測已知點,歸算到以前的數據上,保證該點觀測數據的連續性。6、監測成果我公司對本基坑的監測工作自204年10月25日開始,結束于2015年3月10日,歷時約135天,完成工作量如下表所示:監測項目實際完成次數設計次數實際布設點(孔)數設計點(孔)數支護樁頂部水平位移82603826支護樁頂部沉降觀測82603223我公司按照設計要求,保質保量的完成了基坑監測的各項工作,值得一提的就是,由于深層土體位移測斜孔布設完成后,基坑周邊施工場地窄,施工大型汽車和施工設備較多,基坑破壞嚴重,導致測斜孔數量出現大幅增加,大部分位置25、孔位都重新補設過,有個別孔位出現多次補設情況。七、監測數據分析a) 基坑周邊支護樁頂水平位移量基坑周邊支護樁頂水平位移量數據見附錄一: 撫州市贛東賓館商業項目地塊基坑水平監測點報告。撫州贛東賓館新建工程基坑監測數據表第(72)期工程名稱:地下車庫基坑監測 觀測日期:2015年 2月5日點號本次位移位移速率上次累計本次累計備注mmmm/d mmmmp121.0 3.4 5.4 一級基坑點位水平位移報警值:p22.11.1 -23.5 -21.4 累計值20mm;位移速率1.5mmA310.5 11.7 12.7 A70.90.5 -5.9 -5.0 A10.90.5 -20.0 -19.1 P526、0.90.5 11.2 12.1 向東向北為+,向南向西為-T11.30.7 -21.0 -19.7 T2-0.9-0.5 -12.4 -13.3 T3-1-0.5 -17.6 -18.6 T4-1.3-0.7 -12.1 -13.4 T5-0.9-0.5 10.4 9.5 P4-1.5-0.8 -11.3 -12.8 t90.0 0.0 36.0 36.0 t100.0 0.0 18.7 18.7 t80.0 0.0 8.9 8.9 測量員:鄧漢青 計算者:高金星 檢查者:胡 罡基坑周邊支護樁的水平位移的產生,主要由于基坑內部的開挖,外部土方壓力作用于支護結構上產生的水平推力導致監測點的水平27、位置變化,由于監測點所處位置的不同,受力情況不同、支護結構陽角陰角的不同、支護結構質量的好壞等原因,位移量大小會有所不同。本基坑監測點水平位移最大產生于P2、T1、T9三點,最小位移量監測點位是P5、T2兩點。 b) 基坑周邊支護樁沉降量基坑周邊支護樁沉降量數據見附錄一: 撫州市贛東賓館商業項目地塊基坑監測點沉降觀測數據表。第(82)期工程名稱:地下車庫沉降觀測 觀測日期:2015年3月10日點號初始高程本次高程本次本次上次本次備注沉降速率累計累計mmmmmm/dmmmmS0預警值:S1542.35038 42.347366 0.58 0.12 -3.60 -3.01 累計沉降值10mm沉降速28、率1.0mm沉降數據下沉為負本監測高程為現場相對高S142.44596 42.438782 0.12 0.02 -7.29 -7.18 S242.39854 42.390498 0.40 0.08 -8.44 -8.04 S342.38811 42.383864 0.04 0.01 -4.29 -4.25 Z143.24414 43.234030 0.07 0.01 -10.18 -10.11 B142.599082 42.598345 0.30 0.06 -1.04 -0.74 S542.38710 42.384411 0.34 0.07 -3.03 -2.69 B242.34887647429、2.346527 0.37 0.07 -2.72 -2.35 S642.16508 42.158043 0.46 0.09 -7.49 -7.04 Z443.19961 43.157559 -0.41 -0.08 -41.64 -42.05 S742.53479 42.493725 -0.38 -0.08 -40.69 -41.06 q141.59446 41.597091 -0.34 -0.07 2.98 2.63 q241.602297541.6022975-0.31 -0.06 -3.83 -4.14 q341.60925541.609255-0.27 -0.05 -4.11 -4.3830、 q441.607962541.6079625-0.24 -0.05 -2.74 -2.97 b642.345509 42.345305 -0.20 -0.04 -0.28 -0.49 b742.2677542.270720 -0.17 -0.03 -1.04 -1.21 b842.2812772742.28127727-0.14 -0.03 -0.90 -1.04 b942.5334204542.533420 -0.10 -0.02 -0.62 -0.72 b1042.3366954542.33669545-0.07 -0.01 -0.26 -0.33 S1542.35042 42.346831、84 -0.03 -0.01 -0.59 -0.62 S042.81000 42.810000 0.00 0.00 0.00 0.00 測量員:肖云康 計算者:肖云康 檢查者:胡 罡基坑周邊支護樁沉降量,產生原因與水平位移產生原因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其大小主要取決于支護結構受力的垂直分量大小、支護樁的類型等原因。本基坑周邊支護樁頂沉降量最大值產生于Z1、Z4、S7兩點;最小值產生于B10、B7號點.八、結論通過將近4個月的施工,在業主、監理方、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整個基坑施工得以順利結束,我院也圓滿完成了本項基坑工程監測任務。通過監測工作,及時捕捉到在施工中發生的細小變化,達到了信息化施工的32、目的。本次監測工作的數據真實、可靠,在這次監測工作過程中,取得了大量有用的信息。(1)通過本次監測及時掌握了時代廣場(華宏-萬象新城)基坑開挖的形變情況,及時反饋相關變形監測信息給業主,達到了方案規定監測的目的。(2)從整個基坑開挖過程的監測資料反映,各項位移累計變化還是較大,但截至觀測結束,變化趨勢基本結束。根據施工工況的記錄,基坑開挖期間基坑變形明顯加大,因此,我們認為基坑內部土方開挖對基坑的變形影響最大。(3)本次工程各監測點的變形速率比較小,且變形速率比較穩定,從變化圖的典型測點的變化曲線也可以看出這點。底板完成以后,變形量明顯減小。(4)本次監測工作方法適當,較準確的反映了基坑和周邊環境變形情況,所有資料真實準確。基坑的監測工作,可以根據實時的變形位移數據,分析判斷預測基坑及周邊環境使用過程中的土體位移,采取有效措施,達到保護基坑和周邊環境的目的。(5)本次監測項目經過檢查監測資料準確、可靠。在監測期間所使用的監測儀器均在檢定有效期內,監測工作按監測方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