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公司三期工程巖土工程地勘報告(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7356
2022-09-19
13頁
160KB
1、扶綏xx三期工程巖 土 工 程 勘 察 報 告目 錄1 前言11.1工程概況11.2勘察目的要求11.3依據的技術標準1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況2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32.1交通位置及地形地貌32.2地層巖性32.3巖溶發育情況42.4水文地質條件53. 地基土層主要參數的確定64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64.1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64.2場地類別及地震效應74.3巖土層工程性質分析評價74.4地基基礎型式的分析評價及選擇84.5基坑工程分析評價105 結論與建議105.1.結論105.2建議10(一)、附表1、統計表(1)、勘探點一覽表 附表1(2)、重型動力觸探試驗統計表 附表2(3)、標2、準貫入試驗統計表 附表3(4)、巖土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統計表 附表4(5)、土的脹縮試驗成果統計表 附表5(6)、巖石單軸抗壓強度統計表 附表62、試驗室資料(1)、土工試驗報告 附件1(2)、巖石試驗報告 附件2(3)、土樣易溶鹽分析試驗報告 附件3(4)、水質簡分析報告 附件4(二)、附圖1、建筑物與勘探點位置平面圖 比例尺1:1000 (01號圖)2、工程地質剖面圖 113232 (0228號圖)3、鉆孔柱狀圖1 前言1.1工程概況扶綏新寧xx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甲方)擬進行xx三期工程建設,委托湛江粵西地質工程勘察院(乙方)對擬建場地進行巖土工程地質詳細勘察。該項目總建筑面積475600m3、2(含一期、二期),建構筑物及露天設備用地面積222550m2(含一期、二期),建筑系數32.8%(含一期、二期)。本次勘察主要的擬建建筑物為石灰石預均化堆場、聯合儲庫、主廠房、冷卻塔、窯尾廢氣處理、生料均化庫、喂料樓、窯尾、燒成窯中、燒成窯頭、電收塵、煤粉制備、沉降室、AQC鍋爐和水泥磨房及其相關生產線等。建筑物尺寸及建筑布局詳見建筑物與勘探點平面位置圖。1.2勘察目的要求勘察目的本次地質勘察是施工圖設計階段工程地質的詳細勘察,其目的是為了對擬建場地的建、構筑物施工圖設計提供詳細的巖土工程資料和設計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對建筑地基應做出巖土工程分析評價,并應對基礎設計、地基處理、不良地質現象的4、防治等具體方案做出論證和建議。勘察要求本次勘察技術要求由xx建材設計研究院提供,其具體勘察要求如下:一、本工程場地勘察探點共設計有86個,其中技術孔35個,以“”表示,鑒別孔51個,以“”表示,具體位置見平面布置圖。二、鉆孔的深度:控制性鉆孔深度應穿透溶洞或風化層等作為持力層的巖體不少于5m;一般性鉆孔進入基巖2m;生料庫,窯尾,水泥庫,熟料庫子項的一般性鉆孔須進入基巖2m。 三、本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與深度應符合下述要求:1、查明建、構筑物范圍內各層巖土的類別、結構、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計算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和承載力,并對各建、構筑物的基礎設計或地基處理方案提出建議。2、查明場地內有無斷5、層、巖溶等不良地質現象及其具體位置,提出評價與整治不良工程地質現象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和整治方案建議。3、查明地下水的類型、埋藏條件、水位深度、水位變化規律及地層的滲透性。判定環境水和土對建筑材料和金屬的侵蝕性。對地下水在建、構筑物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變化及其影響做出評價,并提出防治建議及計算參數。4、按可能采用的各種形式的灌注樁和打入預制樁分別提供各土層樁的極限側阻力、極限端阻力,并對樁型及樁端持力層的選擇提供建議。5、對深基坑開挖提供穩定性計算和支護設計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論證和評價基坑開挖、降水等對鄰近工程的影響。6、確定場地土的類型和建筑場地類別,評價巖土的地震穩定性,給出場地的卓6、越周期等地震參數,判別并確定液化等級、液化程度和提出處理方案。7、對于同一建筑物基礎坐落于不同工程地質區(包括不同巖性基巖)的情況,提出不同地基對同一建筑物基礎的影響程度及作沉降計算的必要資料。8、查明微地貌形態、暗埋的塘、浜、溝、坑穴、采空區井巷的分布、埋深及其填土的性質。1.3依據的技術標準勘察工作依據(1)建設工程勘察合同(2)扶綏xx三期工程地質詳細勘察要求(3)甲方提供的1:500總平面布置圖 勘察執行規范(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4)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7、GJ 94-2008);(5)廣西膨脹土地區建筑勘察設計施工技術規程(DB45/T3962007);(6)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JGJ87-92);(7)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99);(8)其它相關技術規程。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況1.4.1勘察工作布置根據工程規模和特征,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等相關規定,擬建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等級為二級,地基等級為二級,本次場地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本次勘察工作由設計單位按詳細勘察布置。原則是沿建筑物的周邊和角點布置,共布置勘察鉆孔86個。勘察方法(1) 工程地質調查:充分調查擬建場地及其附近已8、有勘察資料、已有建筑物的使用情況等工程地質信息。(2) 工程地質鉆探: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取樣、原位測試及地下水測量等工作,獲取地表以下預定深度內的地層巖性、厚度、工程特征及地下水埋藏等信息。(3) 室內試驗:對采集到的巖、土試樣進行物理力學性質試驗、脹縮試驗及粒度分析試驗、巖石抗壓強度試驗等工作。勘察工作量一覽表 表1項 目單位數量外業工作工程地質調查m2175000鉆 孔技術孔個35一般孔個48鉆探總進尺m1475.54取 樣原狀土試樣件38巖石試樣組24水樣件2原位測試標準貫入試驗次92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孔/m13/13.2室內工作室內試驗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組30膨脹性分析試驗組18土樣易溶9、鹽分析試驗組2巖石抗壓強度試驗組24水質檢測試驗組2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冊6勘察工作量(1)外業工作本次勘察工作先后開動鉆機5臺。于2009年9月28日進場施工,甲方現場驗收工作量,至10月21日結束成野外工作。其中ZK11、ZK12、ZK13、ZK79因位于積水坑內或松散斜坡上,施工困難,經與甲方協商,取消上述鉆孔施工;另外在ZK21鉆孔附近應甲方要求補鉆一個鉆孔ZK21-1,實際共完成野外鉆孔83個。完成工作量見插表1。(2)室內工作2009年10月21日開始轉入室內工作,進行室內土工試驗,野外資料整理、計算參數,輸入微機編制工程地質剖面圖,鉆孔柱狀圖,編寫報告等。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2.1交通10、位置及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于廣西扶綏縣新寧鎮xx廠區內,場地因施工回填,地形多數地段較平整,場地西側低洼處有水塘分布。其中在西側水塘周邊因人工回填形成一填土邊坡,屬場地平整時所堆填形成的臨時土質邊坡,邊坡坡體土體松散,邊坡處于欠穩定狀態。擬建場區地勢平坦,相對高差最大約2m。地貌上屬于沖洪積平原,已被人工改造。2.2地層巖性根據鉆孔揭露,場地內覆蓋層主要為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相的土層(Q4al+pl)、第四系殘積層(Q4el+dl)和石炭系地層(C)場地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2.2.1 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層(Q4ml)素填土(Q4ml)場地表面全被人工填土覆蓋,褐黃色、黃灰色11、,主要由粘性土及灰巖碎石、碎屑、圓礫等組成,碎石直徑210cm,含量約520%,結構松散。為新近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結,據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可知,實測錘擊數16擊,錘擊數平均值為3.20擊,結構松散,填土在橫向及縱向上分布不均勻。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相土層(Q4al+pl)淤泥:灰黑色、黑色,軟塑可塑,濕稍濕,淤泥質粘土為主,土質不均,為原魚塘塘底淤泥。本次勘察僅在14個鉆孔有揭露,分布層厚0.203.70m,屬高壓縮性土。-0紅粘土:褐黃色,硬塑狀,稍濕。含圓礫,次圓狀,圓礫粒徑約820mm,最大可達40mm,含量多數在5%10%,局部達2040%,成分為石英,局部具有花斑狀構造。在有揭露的32個12、鉆孔中,層厚1.1016.60m,層頂埋深0.103.70m,層頂標高83.7488.86m。據室內土工試驗可知,該粘土孔隙比平均值1.535,液限平均值77.6%,液性指數0.19,壓縮系數平均值0.23Mpa-1。做標準貫入試驗29次,實測錘擊數為1320擊,桿長校正后平均值16.2擊,屬中壓縮性土。-1粘土:褐黃、紅色,硬塑狀,濕。含少量灰巖碎塊,粒徑約540mm,含量約10%,稍密。該層僅在ZK1、ZK42、ZK44、ZK71、ZK76、ZK78鉆孔有揭露,揭露層厚0.9010.40m,層頂埋深0.305.00m。作標貫試驗6段次,實測錘擊數1317擊,桿長校正后平均值N=13.6擊,13、屬中等壓縮性土。粉質粘土:褐黃色,可塑狀,含砂質較重,手捻有砂感。干強度韌性中等,韌性中等,切面光滑,有光澤,無搖震反應。本次勘察僅在ZK43、ZK62鉆孔有揭露,揭露層厚6.5012.20m,層頂埋深1.505.00m。作標貫試驗2段次,實測錘擊數89擊,桿長校正后平均值N=7.6擊,屬中等壓縮性土。第四系全新統殘積層(Q4el)-0、紅粘土:褐紅色、紅色,硬塑狀,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澤,無搖震反應。局部具有花斑狀構造。為灰巖風化物,屬紅粘土層。本次勘察多數鉆孔均有揭露,分布于整個場地,揭露層厚0.7017.20m,層頂埋深為0.1013.60m,層頂標高75.2088.73m,14、層底標高69.8087.05m。據室內土工試驗可知,孔隙比平均值1.211,液限平均值70.9%,液性指數0.12,壓縮系數平均值0.27Mpa-1。作標貫試驗41段次,實測錘擊數1520擊,平均值N=14.4擊,屬中等壓縮性土。-1、紅粘土:褐黃色、黃色,可塑狀,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澤,無搖震反應。多含鐵錳質。為灰巖風化物,屬紅粘土層。本次勘察多數鉆孔均有揭露,分布于整個場地,揭露層厚0.1010.30m,層頂埋深為1.9019.00m,層頂標高69.8087.05m,層底標高68.9285.88m。孔隙比平均值1.097,液限平均值76.1%,液性指數0.05,壓縮系數平均值015、.20Mpa-1。作標貫試驗14段次,實測錘擊數1015擊,平均值N=9.6擊,屬中等壓縮性土。上古生界石炭系(C)、灰巖:灰白色,致密,堅硬,細晶隱晶結構,厚層狀構造。以方解石為主,含量約90%,局部巖性大理石化。裂隙發育,見溶蝕痕跡,巖芯完整多呈柱狀,在裂隙發育段多呈塊狀,節長0.4030cm不等,巖芯采取率多在40%60%。各孔均有揭露,層頂埋深2.7020.90m,層頂標高67.8285.88m,本次勘察未揭穿。據室內抗壓強度試驗成果,飽和抗壓強度frm=33.291.9Mpa,屬較硬巖堅硬巖,巖體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屬級。-1、溶洞、土洞及其充填物(Q):空洞或土質填充,呈土黃、16、灰黃、黃紅等色,呈可軟塑狀,成份以粘性土為主。據鉆探揭露,該層僅在ZK16、ZK17、ZK18、ZK41、ZK51、ZK54、ZK56、ZK66、ZK68、ZK69、ZK71、ZK84共計12個鉆孔有揭露,主要集中在場地的中部的聯合儲庫、窯尾、燒成窯頭、主廠房、生料均化庫、AQC鍋爐、電收塵、煤粉制備等生產線處,層厚0.206.40m,層頂埋深3.5020.60m,層頂標高68.1285.08m。土的基本性質試驗報告見附件1(含常規、膨脹);巖石試驗報告見附件2;土樣易溶巖分析報告見附件3;水質分析試驗報告見附件4;原位測試成果表見附表2、附表3;土的常規物理力學及膨脹性質指標統計值見表4、附17、表5;巖石單軸抗壓強度統計表見附表6。2.3巖溶發育情況場地土洞和溶洞均是巖溶作用的產物,其產生和發展受地質構造、巖性、地下水、地形地貌、氣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根據揭露土洞、溶洞的鉆孔鉆進時多數漏水,洞內半充填飽和軟粘土,溶洞頂部較薄,易崩塌等情況判斷,場地存在地下水產生潛蝕的排泄通道,溶洞和土洞有緩慢的發展潛勢,需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在本次勘察中共施工勘察鉆孔83個,遇溶洞、土洞鉆孔12個,遇洞率、土洞率為14.46%,鉆孔遇溶洞情況及溶洞特征、充填物的情況見表2。洞內多有土質充填,鉆進很快或自落,漏水。 鉆孔遇溶洞情況及溶洞特征一覽表 表2鉆孔編號洞頂埋深(m)洞底埋深(m)溶洞高度(m18、)溶洞充填物洞頂灰巖厚度(m)溶洞穩定性ZK165.506.801.30可塑狀粘土1.70不穩定ZK173.503.700.20可塑狀粘性土0.80不穩定5.6012.006.40可塑狀粘性土1.90不穩定ZK185.207.60ZK4118.0018.600.60無0不穩定ZK5120.6020.900.30無1.60不穩定ZK5417.3019.502.20軟塑狀粘土2.00不穩定ZK5615.0017.002.00無0.40不穩定ZK6613.9017.103.20軟塑狀粘性土0.70不穩定ZK6814.9016.601.70無1.00不穩定ZK6918.2019.501.30無0.9019、不穩定ZK7115.2016.301.10可塑狀粘性土0不穩定ZK8415.1015.700.60軟塑狀粘性土1.00不穩定由上表2可以看出,本場地的巖溶比較發育,集中在場地中部的大部分區域,涉及到的主要擬建物有聯合儲庫、窯尾、燒成窯頭、主廠房、生料均化庫、AQC鍋爐、電收塵、煤粉制備及其相連生產線。且個別溶洞的洞高較大,洞頂的巖層厚度較小,結合本場地的實際情況,須對不穩定溶洞必須進行處理。對溶洞的處理措施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挖除換土,適用于溶洞埋深較淺,地下水位不高的情況下使用;二是灌漿,適用的范圍較廣,對埋深較深的溶洞處理效果較好;三是基礎跨越,適用于洞寬較小,洞徑較小的溶洞處理,一般情況20、下對低層建筑的應用較廣;四是樁基穿越,適用的范圍較廣。結合本場地的實際情況建議:對荷載要求較低的建筑,如果溶洞的洞徑較小,溶洞的洞跨不大的情況下采用跨越法進行處理;對溶洞的洞徑較大,洞跨較大的情況下宜采用灌漿法進行處理。對荷載要求較大的建筑如果溶洞的洞徑較小,可采用灌漿法進行處理;對溶洞的洞徑較大,洞跨較大的情況下宜采用樁基穿越法進行溶洞處理。2.4水文地質條件2.4.1地下水類型及特征場地地下水由第四系孔隙潛水和基巖裂隙水組成。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賦存于人工填土層及沖洪積淤泥、含圓礫粘土中,為生活廢水及大氣降水入滲補給,水位較高,水量不大,在勘察期間測得其地下水位埋深為0.304.00m。其它粘21、性土結構致密,滲透性、富水性差,基本不含水,地下水性質屬潛水。場區沖洪積層一般發育,圓礫層分布不廣、厚度不大,富水性弱,水量貧乏較豐富。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基巖裂隙及溶洞中,該區溶洞及裂隙較發育,該層基巖裂隙水,水量較大,地下水性質屬承壓水。2.4.2地下水位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在鉆探期間測得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0.304.00m,一般約2.0m左右,其中因部分鉆孔垮孔,未觀測到穩定水位。地下水位隨季節變化略有升降,一般雨季水位抬升,旱季水位降落。水、土腐蝕性評價據場地周邊情況及所取兩組水樣的“工程水質分析報告”可知: 上層滯水對鋼結構腐蝕性等級為弱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對鋼22、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無腐蝕性。場地及附近無污染源,據所取土樣易溶鹽分析試驗報告,場地土對鋼結構腐蝕性等級為無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等級為無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的腐蝕為弱腐蝕性。2.4.4場地各地基土層的透水性結合工程經驗及場地情況,建議填土的滲透系數K=0.20m/d,淤泥質土的滲透系數K=0.050.1m/d,含礫粘土的滲透系數K=0.001m/d,粉質粘土的滲透系數K=0.020m/d,紅粘土的滲透系數K=0.0008m/d,灰巖的的滲透系數K=20.00m/d。3. 地基土層主要參數的確定本工程的取樣方法、密封及運輸均按原狀土取樣技術標準(JGJ89-92)進行,樣品等23、級為一級。所采試樣按規定送實驗室進行試驗,其試驗成果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公式(-1、14.2.2-2、14.2.2-3)計算其平均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并按統計要求進行變異性分析,確定巖土試驗參數的取舍。在進行上述統計計算的基礎上,根據野外勘探、原位測試及室內土工試驗的統計成果成果,結合當地建筑經驗,綜合確定各土層的承載力特征值fak、孔隙比e、液性指數IL、內摩擦角標準值k、內聚力標準值Ck、壓縮模量平均值Es、土的密度平均值及含水比如表3。各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建議采用值 表3各土名稱及層號天然含水量w(%)重度(KN/m3)內摩擦角uu(0)內聚力Cuu(Kpa24、)壓縮模量ES1-2(MPa)承載力特征值fak(kpa)備注松散素填土80其它指標詳見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淤泥質土5017.21.62.43.1260含圓礫粘土54.216.916.362.611.82250含礫石粘土-1501716.362.611.82250可塑粉質粘土170硬塑紅粘土42.217.911.2947.369.15200可塑紅粘土-137.918.412.74911.07170灰巖60004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4.1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根據本次勘察資料,結合區域地質資料,擬建場地及附近無深大斷裂構造通過,區域穩定性較好。在勘察范圍內未見有塌陷、地裂等不良地質作用,因場地回填所形25、成的臨時填土邊坡為避免失穩應及時回填平整。另外場地的中部巖溶比較發育,局部穩定性較差,但可采用淺部挖除換土,深部灌漿或樁基穿越等方法進行處理,經處理擬建場地仍可滿足建設要求,可以進行建筑。4.2場地類別及地震效應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2001)有關規定,扶綏縣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擬建場地覆蓋層主要由素填土、淤泥質土、粘土-0、粘土-1、粉質粘土、粘土-0、粘土-1組成,其中素填土、淤泥質土的類型為軟弱土,剪切波速取經驗值Vs=50m/s;粘土、粉質粘土、粘土土的類型為中硬土,剪切波速取經驗值Vs=280m/s;灰巖屬堅硬26、土,剪切波速Vs500m/s。場地土層的覆蓋層厚度取最大值:d0=19.60m(ZK55),根據鉆孔揭露土層厚度計算場地等效剪切波速值為:Vse=235.74m/s。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2001)表判定,場地類別為類,擬建場地屬可進行建設的一般地段,其特征周期值為0.35s。4.3巖土層工程性質分析評價紅粘土的判別土層,呈褐黃、紅色,其液限范圍值WL=69.7%84.6%,平均值為77.6%;其成因類型屬于沖洪積層(Qal+pl),且其液限平均值WL50%,由此判斷土層屬于紅粘土。其液塑比的范圍值為Ir=1.431.83,平均值為1.61;界限液塑比的范圍值為Ir=1.861.927、6,平均值為1.91,即Ir Ir,其復水特性分類屬類,即失水收縮后復浸水膨脹,不能恢復到原位。土層0,呈褐紅色,其液限范圍值WL=45.8%100.1%,平均值為70.9%,其成因類型屬殘積層(Qel),且下伏基巖為灰巖,綜合判定土層0為紅粘土。其液塑比的范圍值為Ir=1.472.46,平均值為1.89;界限液塑比的范圍值為Ir=1.702.06,平均值為1.87,即Ir Ir,其復水特性分類屬類,即失水收縮后復浸水膨脹,能恢復到原位。土層1,呈褐黃色,其液限范圍值為WL=56.8%89.4%,平均值為76.1%,其成因類型屬殘坡積層(Qel),且下伏基巖為灰巖,綜合判定為土層0原生紅粘土。28、其液塑比的范圍值為Ir=1.692.76,平均值為2.22;界限液塑比的范圍值為Ir=1.771.99,平均值為1.90,即Ir Ir,其復水特性分類屬類,即失水收縮后復浸水膨脹,能恢復到原位;地基強度及均勻性場地巖土層特征評述如下表:場地各巖土層特征評價一覽表 表4巖土名稱及層號狀態分布特征壓縮性能脹縮性工程性能素填土松散分布連續,厚度較薄,不均勻高壓縮性,強度低較差淤泥質土軟塑個別鉆孔分布,分布不連續,不均勻高壓縮性,強度低較差含礫粘土硬塑半數鉆孔有揭露,分布不連續中等壓縮性,具有一定承載能力較好粉質粘土可塑僅2個鉆孔有揭露,不連續中等高壓縮性,強度低較差紅粘土上層硬塑,下層可塑半數以上鉆29、孔有揭露,厚度中等中等壓縮性,具有一定承載能力中等脹縮性土較好灰巖堅硬分布連續穩定,厚度大,但埋深普遍較深較好地基土均勻性由工程地質剖面圖(圖號0228)可知,擬建場地土層分布較復雜,擬建場地天然地基淺基礎持力層粘土層層底坡度變化較大,局部地段大于10%,因此場地地基可判別為不均勻地基。4.3.4場地土膨脹性評價擬建場地含礫粘土,屬第四系沖洪積層(Qal+pl),其自由膨脹率的范圍值為FS=10%35%,平均值為20%,脹縮總率大于1.0%,據廣西膨脹土地區建筑勘察設計施工技術規程(DB45/T396-2007)表1分類,屬C1亞類膨脹土。屬于非膨脹土。擬建場地紅粘土,屬第四系殘積層(Qel)30、,其自由膨脹率的范圍值為FS=18%48%,平均值為34%,脹縮總率大于1.0%,據廣西膨脹土地區建筑勘察設計施工技術規程(DB45/T396-2007)表1分類,屬B1亞類膨脹土。其相對膨脹率xep50為0.00%0.01%,平均值為0.00%,膨脹總率xs為2.15%14.40%,平均值為7.47%,屬中等脹縮土。按上述廣西規程公式(1)、公式(2)和公式(7)計算地基土的(豎向)脹縮變形量:1、地基的膨脹變形量=0.60.00180001=4.8(mm) (1)式中:Se地基的膨脹變形量(mm);e取0.6;epi經修正后在壓力Pi下的膨脹率(以小數計),本工程取 epi=0.001;h31、i 第i層土的計算厚度,本工程取hi=8000(mm);n 自基礎底面至計算深度內所劃分的土層數,本工程為1層。2、地基的收縮變形量:按鉆孔ZK82資料=1.00.430.00007118000=0.245(mm) (2) 式中: Ss地基的收縮變形量(mm)s取1.0;si收縮系數,本工程經試驗得si =0.42;i 地基收縮過程中,第i層土可能發生的含水量變化的平均值(以小數表示),本工程按曲線法計算: = =0.0000711;hi 第i層土的計算厚度,本工程取hi=8000(mm);n 自基礎底面至計算深度內所劃分的土層數,本工程為1層。3、地基土的(豎向)脹縮變形量(Ses):按鉆孔32、ZK82資料4.8+0.245=5.045(mm) 15 mm (7)按廣西規程由上述計算結果判定:擬建場地為非膨脹土地基。4.4地基基礎型式的分析評價及選擇4.4.1基礎類型分析與評價1、天然地基擬建場地巖土層主要由素填土、淤泥、含礫粘土、粉質粘土、紅粘土、灰巖及溶洞充填粘性土1組成。由插表4及各巖土層在場地的分布特征分析可知:場地素填土、淤泥質土,呈松散、疏松狀,厚度小,承載力低,未經處理不得作擬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層;含礫粘土、紅粘土:交互分布于整個場地,有一定的承載力,對于荷載較低的擬建物可統一采用該層作為天然地基持力層,但在擬建聯合儲庫、主廠房西南角及窯尾廢氣處理處埋深較大或缺失,不宜33、作天然地基持力層,應另行采用地基處理或采用樁基;粉質粘土:分布不連續,承載力較低,不宜作擬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層;灰巖強度高,承載力大,滿足擬建建筑物的載荷要求,是良好的地基下臥層及樁端持力層,但因普遍埋藏深,亦不宜作擬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層,可作樁基礎持力層。綜上所述,對荷載較低的擬建建筑可選用粘土、紅粘土作為擬建建筑的持力層;對荷載較大的擬建建筑不宜采用天然淺基礎,可采用樁基礎,以灰巖作為擬建建筑的持力層。2、樁基礎由于場地軟弱土層比較發育,不能滿足荷載較大的擬建建筑物的荷載要求,可采用樁基礎進行設計施工,目前主要的樁基有以下幾種:人工挖孔樁、鉆(沖)孔灌注樁、靜壓預制樁等,建議樁的極限側34、阻力標準值qsik、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按表5選用。人工挖孔樁:是采用人工開挖成孔灌注成樁的形式進行施工的一種樁基礎,其優點是:施工工藝成熟,施工方法簡便,施工過程比較直觀。由于場地地下水水位較高,樁周土層分布有松散的填土、軟塑狀的淤泥,人工開挖成孔難度較大,且樁端為堅硬的灰巖,局部溶洞發育,人工挖孔入巖及穿越溶洞施工難度大,成樁質量不宜控制,安全性較低,工期較長。鉆(沖)孔灌注樁:是采用機械成孔灌注成樁的一種樁基礎。其優點是:施工工藝成熟,施工方法簡便,成樁及入巖難度較小,可穿越溶洞,成樁質量較高,施工工期較短。其缺點是:施工時產生大量的泥漿,對場地周圍的環境影響較大。靜壓預制樁:是采用機35、械將預制好的混凝土圓樁或方樁直接壓入地下成樁的一種樁基礎。其優點是:施工工藝成熟,施工方法簡便,施工過程及成樁效果比較直觀,施工工期較短。其缺點是:由于場地灰巖面起伏較大,樁長不一致,樁長不易控制會出現截樁、接樁的現象,施工的難度較大,且入巖困難,無法穿越溶洞,成樁質量難以保證。樁基設計參數一覽表 表5土層名稱及編號人工挖孔樁鉆(沖)孔灌注樁預制樁qsik (kPa)qpk(kPa)qsik (kPa)qpk (kPa)qsik (kPa)qpk (kPa)素填土000淤泥181820含圓礫粘土0727680含礫石粘土1555660粉質粘土707276紅粘土0555560紅粘土1353540灰36、巖2609000240800030010000注:L為樁長(m),紅粘土是膨脹土,樁側阻力應不計入單樁豎向承載力。以上樁基參數用于設計時估算單樁豎向承載力,最終單樁豎向承載力應以靜載試驗為準。綜上所述,本場地樁基礎建議采用鉆(沖)孔灌注樁。4.4.2基礎的選擇綜合上述分析評價,結合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建議:1對荷載較低的建筑,根據場地的實際情況對滿足采用天然地基進行設計施工條件的采用天然地基進行設計施工;2對荷載較高或不滿足采用天然地基進行設計施工的擬建建筑(如:擬建聯合儲庫、主廠房西南角及窯尾廢氣處理粘土層埋深較大或缺失段)可采用鉆(沖)孔灌注樁基礎,樁端進入完整巖石不少于1m。3對場地巖溶37、發育區段,由于溶洞較發育,范圍較廣,且溶洞的頂板薄,建議采用鉆(沖)孔灌注樁穿越溶洞,樁端進入完整灰巖不少于1m。4.5基坑工程分析評價 擬建場地設計地坪標高與現狀地形標高基本一致,場地不存在大挖大填,無基坑邊坡。擬建工程進行基礎施工時,因上覆土層為松散狀填土及局部有少量淤泥質土層,基坑開挖工作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基坑支護和疏排水工作。對于基坑開挖深度不大時(一般小于3m),且場地條件許可時,可采用放坡及水泥砂漿抹面處理;當基坑開挖深度較大時(一般大于3m),宜采用地下連續墻圍護,必要時加錨桿、支梁措施等支護。5 結論與建議5.1.結論1擬建場地的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場地屬可進行建設的一般場38、地。雖場地及附近無深大斷裂構造通過,區域穩定性較好。但場地中部巖溶較發育,對場地穩定性影響較大,溶洞需經處理后才能進行建筑。2擬建場地揭露兩層地下水。一層為孔隙潛水,水量不大,水位埋深淺;二為基巖裂隙水,水量較大,具承壓性,場地水文地質條件中等復雜。3素填土、淤泥質土、粉質粘土,呈松散、疏松狀,厚度小,承載力低,不得作擬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層。4含礫粘土及紅粘土0呈硬塑狀,有一定的承載力,對荷載較低的擬建建筑可選做為天然地基的持力層;對荷載要求較大的建筑,不宜選作持力層。5灰巖,強度高,承載力大,滿足擬建建筑物的載荷要求,但埋藏深,亦不宜作擬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層,可作樁基礎持力層。6場地各巖39、土層參數值見插表3、插表5。7場地土層及紅粘土屬中等脹縮土,但經計算,場地地基土豎向脹縮變形量Ses均小于15mm,根據廣西膨脹土地區建筑勘察設計施工技術規程(DB45/T396-2007),本場地屬于非膨脹土地基。8經取樣分析場地地下對混凝土結構及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無腐蝕性,對鋼結構有弱腐蝕性;場地土層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對混凝土中的鋼筋及鋼結構有弱腐蝕性。9在本次勘察中共施工勘察鉆孔83個,遇溶洞鉆孔12個,遇洞率為14.46%,且溶洞主要分布在場地中部大部分區域,因此本場地的巖溶發育;經分析,部分溶洞洞徑較大,洞頂巖層厚度薄,溶洞穩定性較差,需對溶洞進行處理才能建筑。 5.2建議1擬40、建建筑物的地基與基礎建議: 1)對荷載較低的擬建建筑:采用選用含礫粘土及紅粘土作為地基持力層,建議采用天然地基淺基礎。2)對荷載要求較大的擬建建筑或對局部缺失、層地段采用鉆(沖)孔灌注樁基礎,以灰巖作為地基持力層,樁端進入完整巖石不少于1m。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單樁靜載荷試驗確定。3)由于擬建場地中部的溶洞較發育,范圍較廣,且溶洞的頂板薄,建議采用鉆(沖)孔灌注樁穿越溶洞,樁端進入完整灰巖不少于1m。2基坑開挖時,需作好支護及排水措施,并防止積水浸泡基坑或曝曬,以確保施工的安全。3場地的溶洞較發育,對擬建建筑物穩定性影響較大,必須根據基礎形式進行施工勘察。4基坑開挖過程中,若發現土層變化較大,與本報告資料不符,及時通知勘察單位進行處理;基坑開挖完成,請及時通知勘察、設計及監理單位進場驗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