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至觀音亭公路改造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0638
2022-09-21
14頁
95.04KB
1、平和縣縣道山舊線五寨至觀音亭公路改造工程測量施工方案目錄第1章 編制依據11.1 編制依據11.2 工程概況1第2章 質量技術要求12.1 執行標準12.2 精度要求22.3 加密水準點、導線點精度要求22.4 施工測量控制要求2 道路部分2 橋梁部分3第3章 測量組織和準備53.1 人員組織:53.2 測量儀器53.3 水準點、控制點的校核和使用53.4 重點控制對象5第4章 測量方案64.1 平面及高程控制網的復測6 平面控制網點的復測6 水準點的復測7 平面及高程控制網的加密74.2 原始地貌復測74.3 施工測量8第5章 竣工圖的編制與實測9第6章 測量注意事項9第7章 安全及儀器使用2、與管理107.1 施測安全107.2 儀器使用與管理10 儀器的開箱、入箱及安置10 儀器的使用與管理11第1章 編制依據1.1 編制依據 1、甲方提供的平和縣縣道山舊線五寨至觀音亭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工程圖說明所提供的數據等相關資料。 2、甲方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網點。 3、國家、部門頒布的與本工程相關的標準、規范: 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2)城市測量規范(CJJ 899) 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 4)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 0412000)。 5)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3、J 0342000)。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30-2003)。 8)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22008。工程概況1.2 工程概況本項目起于五寨鄉,緊鄰鄉政府,現狀路況較好,現狀水泥路面寬9m,項目起點于現狀道路順接狀況良好。向東至T型交叉口設平交,再折向南方,途經新美村、井仔尾、橋仔頭、然后繞線至橋頭耕山隊北側后接于現狀老路,終點止于觀音亭橋附近(平和縣與漳浦縣界處),道路全長5.861公里。 本次合同施工范圍為平和縣縣道山舊線五寨至觀音亭公路改造工程,主要包括道路、橋梁、涵洞、支擋結構、排水、路面構筑物、交通等工程內容。全長5.861km,起點:K0+004、0,設計終點:K5+861。道路等級為三級公路,設計速度為40km/h,雙向4車道,路基寬度16米,沿線設置中橋、小橋2座、涵洞11道、平面交叉6處。 第2章 質量技術要求2.1 執行標準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應符合GB500262007工程測量規范和CJJ 899城市測量規范的標準。 2.2 精度要求應符合本工程施工圖設計要求和GB500262007工程測量規范和CJJ 899城市測量規范的精度要求。 2.3 加密水準點、導線點精度要求1)水準點閉合差符合 GB500262007工程測量規范中四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往返差20 L (單位mm,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閉合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 ,5、水準復測和加密采用徠卡DNA03型電子水準儀,水準尺采用2m銦瓦條形碼鋼尺。 2)一級導線技術要求:方位角閉合差10 n (單位,n為測站數),測角中誤差5,測距中誤差15mm,測距相對中誤差1/30000,相對閉合差1/14000。測角二測回,測距二測回(一測回三次讀數)。 3)如甲方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網不能滿足施工需要,應報甲方提供符合精度要求的導線及高程控制點。 4)所有加密測量控制點必須由監理工程師復核無誤并簽認后方可使用。2.4 施工測量控制要求2.4.1 道路部分1)道路路基、路面部分 (1)路基 中線平面偏位:50 mm 中線高程:+10mm,-15mm 橫坡:0.3%且不反坡6、 寬度:不小于設計值 邊坡坡度:不陡于設計坡度 (2)底基層 中線平面偏位:20 mm 中線高程:+5mm,-15mm 橫坡:0.3%且不反坡 寬度:不小于設計值 (3)基層 中線平面偏位:20 mm 中線高程:+5mm,-15mm 橫坡:0.3%且不反坡 寬度:不小于設計值 (4)面層 中線平面偏位:20 mm 寬度:20mm 中線高程:15mm 橫坡:0.3%且不反坡 2)道路排水部分 (1)截、排水溝 軸線平面偏位:40mm 斷面尺寸:30mm 溝底高程:15mm 溝底縱坡:符合設計要求 邊坡坡度:不陡于設計值 (2)排水管涵 軸線平面偏位:50mm 涵底流水高程:0,-5mm 涵管長度7、:+100mm,-50 mm 管座寬度、厚度:不少于設計值 (3)排水箱涵 軸線平面偏位:50mm 涵底流水高程:0,-20mm 泄水斷面尺寸:10mm 涵管長度:+100mm,-50 mm 頂板厚度:不少于設計值 側墻、底板厚度:不少于設計值 管座寬度、厚度:不少于設計值 (4)排水拱涵 軸線平面偏位:30mm 涵底流水高程:0,-20mm 涵臺尺寸:20mm 涵管長度:20 mm 拱圈厚度:15mm 跨徑: 20 mm 內弧線偏離設計弧線:20 mm2.4.2 橋梁部分1)橋梁施工測量的偏差,不應超過下表的規定 類別測量內容允許偏差(mm)挖孔樁基礎樁樁位10承臺軸線位置15頂面高程20墩8、臺身軸線位置10頂面高程20墩、臺帽或蓋梁軸線位置10支座位置5支座處頂面高程簡支梁10連續梁5梁、板安裝支座中心位置梁5板10梁、板頂面縱向高程+8 -5鋼梁安裝鋼梁中線位置10墩臺處梁底高程10固定支座順橋向位置202)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裝的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模板標高基礎15柱、墻和梁10墩臺10模板內部尺寸上部構造的所有構件5 , 0基礎30墩臺20軸線偏位基礎15樁或墻8梁10墩臺10裝配式構件支承面的標高+2 , -5模板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模板表面平整5預埋件中心線位置3預留孔洞中心線位置10預留孔洞截面內部尺寸+10,0支架和拱架縱軸的平面位置跨度的11000或 30曲9、線形拱架的標高(包括建筑拱度在內)20,-10 其它結構及附屬物施工測量按有關規范要求精度進行控制。第3章 測量組織和準備3.1 人員組織:施工測量組由2名測量工程師4名測量員組成,承擔本工程的全部測量工作。 3.2 測量儀器本工程控制性測量采用尼康DTM-452C型全站儀2臺,精度+2、(2mm+2ppm)和徠卡DNA03型電子水準儀2臺套,施工放樣輔以科力達全站儀2臺和鋼尺數把。所有測量儀器(包括大于5m的鋼尺)都已進行了校定。 3.3 水準點、控制點的校核和使用對甲方方提供的平面控制點網、水準點網進行復核測量,復核成果必須滿足測量規范要求,并經監理工程師復核確認。如原有控制網不能滿足施工10、需要,應依據相關測量規范要求和監理工程師認可的控制點、水準點進行加密控制;加密控制成果必須嚴格符合測量規范要求,并對控制樁標志加以妥善保護。施工期間,如發現點位有位移時,必須及時復測或重新測設,平和縣縣道山舊線五寨至觀音亭公路改造工程控制點應進行相互校核。 3.4 重點控制對象橋梁涵洞、高邊坡、高填方、道路的中心線(里程樁號)、邊坡線、橋臺(墩)、樁位和兩側路緣線應作為控制測量的重點。第4章 測量方案測量步驟:采用先復測后控制,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先施測后復測的測量工作程序。4.1 平面及高程控制網的復測本工程甲方總共提供了19個控制點。控制點測量成果如下表:點名縱坐標X(m)橫坐標Y11、(m)高程H(m)E12673883.001515299.5217186.9025E22673937.793515533.7054185.4635E32673992.743515842.5166192.319E42673603.619515882.8871193.947E52673544.628516148.817178.3443E62673182.261516208.8149176.8663E72672700.202516455.5301174.2268E82672476.709516825.2127168.0357E92672684.312516871.8249169.8533E1026712、2450.226517126.3967177.4677E112671947.536517323.7097186.3724E122671386.741517614.9849175.4665E132671470.938518197.7894182.5196E142671556.289518386.2742186.6331E152671639.545518835.5761103.8263E162671472.019519031.3547100.8151G1482672895.411516916.223172.4164G1502672601.608516849.022169.185G15626717713、0.319518839.813105.66534.1.1 平面控制網點的復測 (1)采用尼康DTM-452全站儀(已經檢測單位進行檢驗校正,檢定證書附后)對甲方提供的19個控制點按一級導線(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標準進行復核測量。以E1、E2兩控制點為基準線,附合到G150和G156。復核測量成果經校核無誤后,報監理工程師復核確認。 (2)平面控制點復核測量其精度要求達到:角度閉合差10n (n為測站數),坐標相對閉合差1/14000。4.1.2 水準點的復測 用徠卡DNA03型電子水準儀,水準尺采用2m銦瓦條形碼鋼尺按四等水準要求對甲方提供的19個控制點高程進行往返測量。以E1為基準點,依次連14、測E2、E3,最后附合到G156。水準測量儀器到板尺的距離不得超過100 米,每一站儀器到前視尺距離和到后視尺距離不等差不得超過5米,前后視距離差在兩水準點間累計不得超過10米; 采用測站校核法觀測時, 四等水準一測站兩次測得高差之差不得超過5mm,附合及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容許值為h= 20 L mm(L為水準附合線路長度,單位Km )。 4.1.3 平面及高程控制網的加密 (1)因本工程線路長,甲方提供的19個控制點不能滿足施工測量的需要,須進行平面控制網點的加密。根據地形條件,并滿足該工程的施工測量需要,按照一級導線的精度要求,在本工程施工范圍兩側擬埋點設樁11個。加密的控制樁布設采15、用刻石或水泥護樁形式,加密控制樁按半永久性的要求埋設,具體埋設見附圖;控制樁點布設平面示意圖附后。 (2)因本工程施工距離遠,為了保證高程測量的精度要求,高程控制點間距不宜過大,盡量保證不需轉點就能施測;每次高程測設時都盡量同相鄰高程控制點閉合以消除觀測錯誤;水準點沿主線道路兩側布置,點位間距盡量不大于200m;測量精度應達到四等水準測量的要求,建立一個獨立的三角形平面及高程控制網,用以控制平和縣縣道山舊線五寨至觀音亭公路的施工測量。 (3)平面和高程控制網的加密必須報監理工程師復核認可。4.2 原始地貌復測根據合同要求,承包人進行土石方作業前,需在建設代理人、發包人、監理人的共同見證下對原始16、地貌進行復測,復測及土石方量計算方式應與原設計保持一致,即:道路土石方復測與計算采用橫斷面法,平場土石方復測與計算采用10mx10m方格網法,以便于與原設計更直觀的比較。4.3 施工測量 根據施工圖設計,分兩組計算出各種施測數據(道路直線段每20米、曲線段每10米,主線橋梁每10米,樁基中心,橋臺角點,人行天橋樁基中心,人行地通道、車行地通道等)及它們的相互關系,然后進行比較校核,對不同的數據要反復計算校核,直到正確無誤后方可用于施工放樣。如仍有問題,不能盲目放樣,必須請設計和監理一起,明確后方可用于施工放樣。 (1)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測量 依據施工圖設計中直、曲線要素表,按直線段每20米、曲17、線段每10米,立交段半徑較小,按5米計算出道路中樁、邊樁坐標和高程,用全站儀進行放樣。 挖方路基每開挖層進行一次放樣,填方路基每填筑35層進行一次放樣,并測設高程,按邊坡坡率計算并放出施工邊線;對路基挖、填方邊坡應進行嚴格控制。 放樣時根據控制點和放樣坐標,算出相應放樣點到置儀點的平距和坐標方位角,同儀器顯示的平距和方位角進行核對。如有出入,則應檢查輸入儀器的坐標是否有誤,做到準確無誤。 (2)路面工程施工測量 路基土石方工程基本完工時,應與監理工程師一起按相關規范標準和精度要求在路基兩側重新布設平面和高程控制網。 依據施工圖設計中直、曲線要素表,按直線段每20米、曲線段每10米,立交段匝道半18、徑較小,按每5米計算出道路中樁、邊樁坐標和高程,用全站儀定位,打鋼筋樁,水準儀測高程,用紅油漆標注設計高程。 放樣的同時,用經過檢定的鋼尺對相鄰兩樁號的弦長進行測量,誤差必須5mm,如不能滿足要求,則必須重測,直到滿足要求為止。(3)支擋結構等工程施工測量 依據施工圖設計中涵洞、支擋結構等工程平面圖、縱斷面圖、橫斷面圖,按每1015米計算出涵洞、支擋結構等工程的中心樁坐標、邊樁坐標和高程,用全站儀測定其中心線、邊線;用水平儀測高程,按設計坡比計算放坡線,用鋼尺定出工作面的寬度。基礎開挖成型后,用全站儀測定其中心樁、邊樁,并在其中心樁的延長線上兩端設護樁(護樁形式同平面控制樁),用紅油漆標注中軸19、線和高程,以便于隨時校核。對護樁應經常進行校核檢查。 (4)橋梁(中橋、小橋)工程施工測量 (1)人工挖孔灌注樁:依據施工圖設計計算出樁基中心坐標和高程,用全站儀測定,并在樁基四周成正交方式布設護樁(如為群樁,則需在其中軸線的延長線上布設護樁)。護樁用磚砌,面抹沙漿,用紅油漆標記軸線和標高,以利隨時校核檢查;對護樁應經常進行校核檢查。 (2)橋臺(墩):依據施工圖設計計算出其中心坐標和四個角點坐標和高程(如橋臺基礎為樁基礎,則需計算出樁的中心坐標,護樁形式同平面控制樁),用全站儀進行測定,并經常進行校核檢查。 (3)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校核:模板安裝好后需進行校核。用全站儀定位,水平儀測高程,鋼20、尺丈量各平面幾何尺寸,并按設計或規范要求進行施工測量控制。 (4)橋面:主線橋、直線橋按每5米,匝道橋曲線部分按每2米計算中樁、邊樁坐標和高程,用全站儀定位,水準儀測高程,施工時隨時施測。 (5)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測量 依據施工圖設計計算出全部檢查井中心坐標和高程,用全站儀定位,水準儀測標高,按管徑大小、型號計算基礎寬度、工作面寬度,以此計算出基槽開挖寬度。基槽基礎挖好后,應重新定位;對檢查井位置應經常進行檢查、校核。 (6)道路附屬工程(路緣石、路邊石、人行道等)施工測量 依據施工圖設計按直線20米、曲線10米計算出其外邊線坐標,用全站儀定位,布鋼筋樁;水準儀測標高,劃紅油漆標記,掛線施工;并21、應經常檢查。第5章 竣工圖的編制與實測(1)竣工圖的實測應在已有的控制點上進行。 (2)當已有的控制點被破壞或不能滿足實測需要時,應提前進行恢復,并按一級導線標準與已有的平面控制點進行聯測。 (3)應保證所施測細部點的精度,并應符合規范的規定。 (4)對已有資料應進行實地檢測,其允許誤差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施工驗收規范的規定。 第6章 測量注意事項(1)測量工作是一項精心細致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錯誤,一處發生錯誤如未及時發現,即影響下一步,又影響到整個測量成果,造成推遲工程進度或返工浪費等損失,因此“錯誤”在測量成果中是 絕不允許的,測量人員必須堅持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2)認真做測量成22、果的復核工作,做到測、算步步有校核,不合乎技術規定的成果一定查處原因,返工重測,以保證足夠的精度。 (3)認真做好測量記錄工作,要做到內容真實,完善,書寫清晰整潔,要保證記錄的“原始性”工作結束后及時上交技術部門保存。 (4)測量標志是測量工作的重要依據,因此要做好標志的設置工作和保護工作,同時對布置的控制樁應每半年左右進行一次校核,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5)測量人員必須精心愛護和使用儀器,養成正確使用儀器的良好習慣。并按要求每年送儀器到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校核鑒定。 (6)按要求直線段每20m,圓曲線段每10m的里程樁號測量路基的原始地面標高,繪出每段路基的橫斷面,復核其工程數量是23、否與施工圖一致,并在現場監理工程師簽證確認。第7章 安全及儀器使用與管理7.1 施測安全(1)施測人員進出工地現場必須帶好安全帽,禁止拖鞋上工地; (2)測量人員皆持工作證上崗;(3)在不平坦地段施測時,應確保儀器的穩定性;(4)施測過程中,應該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鐵腳架,以免傾倒砸傷人或儀器;(5)測量人員上橋墩和爬鋼架危險動作時,需配安全帶;(6)有烈日或雨天時,戶外施測須佩帶雨傘,防止對儀器造成損傷;(7)在交通擁擠有車輛的地方,需穿反光衣,以及紅旗警戒。7.2 儀器使用與管理7.2.1 儀器的開箱、入箱及安置(1)施測人員進出工地現場必須帶好安全帽,禁止拖鞋上工地; (2)測量人員皆持工作24、證上崗;(3)在不平坦地段施測時,應確保儀器的穩定性;(4)施測過程中,應該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鐵腳架,以免傾倒砸傷人或儀器;(5)測量人員上橋墩和爬鋼架危險動作時,需配安全帶;(6)有烈日或雨天時,戶外施測須佩帶雨傘,防止對儀器造成損傷;(7)在交通擁擠有車輛的地方,需穿反光衣,以及紅旗警戒。7.2.2 儀器的使用與管理(1)測量儀器應符合測量規范及計量器具管理規定。(2)新購儀器、工具,在使用前應到國家法定計量技術檢定機構檢定。新購置的儀器、轉撥給其他項目的儀器,應結合儀器認真閱讀說明書,從初級到高級,先基本操作后高級操作,反復學習、總結、力求做到“得心應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儀器的作用,不熟悉儀25、器操作的人員不得盲目用機。(3)各種測量儀器使用前后必須進行常規檢驗校正,使用過程做好維護,使用后及時進行養護。(4)各種光電類、激光類儀器必須定期送到具有資質的部門進行鑒定。鑒定時間不宜超過規定時間,以確保測量的準確和精度。(5)嚴禁使用未經檢驗和鑒定、校正不到出廠精度、超過鑒定周期,以及零配件缺損和示值難辯的儀器。(6)使用全站儀、光電測距儀,在無濾光片的情況下禁止將望遠鏡直接對準太陽,以免傷害眼睛和損害測距部分發光二級管。(7)在強烈陽光、雨天或潮濕環境下作業,務必在傘的遮掩下工作。(8)對儀器要小心輕放,避免強烈的沖擊震動,安置儀器前應檢查三腳架的牢固性,整個作業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得離開26、儀器,防止意外發生。(9)轉站時,即使很近也應取下儀器裝箱。測量工作結束后,先關機卸下電池后裝箱,長途運輸要提供合適的減震措施,防止儀器受到突然震動。(10) 測量儀器要設置專庫存放,環境要求干燥、通風、防震、防霧、防塵、防銹。儀器應保持干燥,遇雨后將其擦干,放在通風處、晾干后再裝箱。各種儀器均不可受壓、受凍、受潮或受高溫,儀器箱不要靠近火爐或暖氣管。(11)儀器長途運輸時,應切實做好防震、防潮工作。裝車時務必使儀器正放,不可倒置。測量人員攜帶儀器乘汽車時,應將儀器放在防震墊上或腿上抱持,以防震動顛簸損壞儀器。(12)必須建立健全測量儀器設備臺帳、精密測量儀器卡,儀器檔案等制度,儀器出庫、入庫27、調遷項目,應辦理登記、簽認手續。(13)對測量儀器的管理,由公司精測隊制定檢查評比辦法,對維護儀器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因使用不當、保管不良造成儀器損壞,應及時追究責任,根據情況給予處罰。(14)當測量儀器,工具出現下列情況為不合格:已經損壞;過載或誤操作;功能出現了可疑;顯示不正常;超過了規定的周檢確認時間間隔;儀表封緘的完整性已被破壞;光電類、激光類儀器超過使用壽命,零點漂移嚴重,測量結果不穩定,測量結果可靠性低時,必須申請報廢;常規儀器損壞后無法修復,或儀器破舊、示值難辯、性能不穩定,影響測量質量時,必須申請報廢。(15)測量儀器的申請購買及報廢由項目部報公司工程管理部,由公司總工程師及主管領導負責審批,公司精測隊對全項目的儀器配備和管理情況每半年檢查一次,要求做到帳、物、卡相符,技術檔案齊全。(16)測量儀器必須定人保管,對貴重精密測量儀器(如全站儀、精密水準儀、激光鉛垂儀)應規定專人保管,專人專用,專人送檢,他人不得隨意動用,以防損壞,降低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