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供返料除塵系統改造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0717
2022-09-21
11頁
102.04KB
1、高爐供返料除塵系統改造方 案2015年3月目 錄1、除塵系統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22、改造原則23、改造方案24、改造后的效果35、改造費用估算96、附資料:BEC粉塵抑制技術介紹97、附圖:原料場高爐供返料除塵系統工藝流程圖91、除塵系統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1.1XX提供的相關檢測報告中,本系統除塵器入口風量為166317m3/h,僅為原設計風量224000m3/h的74.25%。導致系統各除塵點的實際抽風量未達原設計要求,特別是22#、23#(干熄焦)、27#(燒結礦)及(生)石灰1#轉運站粉塵外逸嚴重。1.2篩分室吸塵點已拆除,但管網系統未進行風量調整。1.3系統管道內風速普2、遍偏高,導致管網阻力較高。1.4除塵器問題:原系統除塵器設計過濾面積偏小,設計過濾風速偏大。另外除塵器頂部蓋板變形嚴重,易漏風漏雨,“三個均勻性”均未做好,導致本體阻力偏高,且局部濾袋破損較快。造成除塵器出口排放濃度不能穩定達標(原設計要求30mg/Nm3),更達不到新標準限值10mg/Nm3的要求。1.5部分皮帶機機頭、機尾落料和下托輥帶灰嚴重。1.6部分皮帶機工藝密閉罩缺失或密封較差,部分溜槽密封較差。1.7局部除塵點設置不夠合理。1.8 管網系統漏風較多。2、 改造原則 本著“設計規范、環保達標、經濟合理、技術成熟、土建利舊、減少影響”的設計原則,對現有除塵系統進行梳理分析、校核,在確保3、現有除塵能力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基礎上,合理選型,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造方案。3、 改造方案3.1原系統參數除塵風機型號Y4-73BNNO20.2F,風量230000m3/h,風壓5500Pa,轉數980r/min,配電機功率450kW,電壓10kW。除塵器風量224000 m3/h,過濾面積3020m2,濾袋:1306000,1232條,8室,脈沖閥數88只,在線過濾風速1.24m/min,離線過濾風速1.32m/min。原設計系統風量分配如下:名 稱風 量(m3/h)除塵點(個)管 徑(mm)備 注18#轉運站400008D9204個頭部,4000 m3/h個,4個尾部,6000 m3/h個,4、管道中心標高16.5m19#、20#轉運站360007D530,2個3個頭部,4000 m3/h個,2個尾部,2個中部,6000 m3/h個21#轉運站160003D5301個頭部,4000 m3/h個,1個尾部,1個中部,6000 m3/h個22#、23#轉運站80002200014D7202個頭部,4000 m3/h個,1個尾部,1個中部(預留燒結礦除塵風量),8000 m3/h個,1個尾部,6000 m3/h個26#轉運站6600011D11204個頭部,4000 m3/h個, 3個中部, 6000 m3/h個,4個尾部,8000 m3/h個27#轉運站100002D4201個頭部,405、00 m3/h個,1個尾部, 6000m3/h個石灰1#轉運站60002D2731個頭部,3000 m3/h個,1個尾部, 3000 m3/h個篩分室轉運站160003D480,D273,2個1個頭部,4000 m3/h個,2個尾部, 6000 m3/h個220000合 計224000D20203.1方案(一)3.1.1將已廢棄篩分室吸塵點的12000m3/h風量分配至J103BC及J104BC尾部,并各加設1個吸塵點,以解決干焦轉運過程中的粉塵外逸問題。取消已廢棄篩分室吸塵點的4000m3/h風量。其余各吸塵點均按原設計風量設計。3.1.2除塵系統總處理風量為216000m3/h,考慮10%6、余量,即除塵器處理風量為237600m3/h。3.1.3除塵器的改造:據了解現除塵器已腐蝕嚴重,將其全部拆除。將濾袋尺寸由現130x6000加長至130x7200,總過濾面積由3000m2增加至3600m2,過濾風速由1.24m/min降低至1.04m/min。考慮扣除22#、23#、27#轉運站內平時不用的18000m3/h除塵風量(檢修放燒結礦時的預留除塵風量),此時除塵器處理風量為219600m3/h,濾袋同上加長,過濾風速降為1.02m/min。3.1.4采用高效節能脈沖袋式除塵技術,做好除塵器的“三個均勻性”工作,使各室處理風量均勻,使每個灰斗中導流裝置出口的上升含塵氣流速度均勻,使7、各濾袋所受清灰強度高且均勻。從而降低除塵器其結構阻力。有效降低濾袋阻力及排放粉塵濃度。3.1.5舊除塵器更換成新除塵器。設備型號LCMD3520-8處理風量237600m3/h(平時219600m3/h)過濾面積:3600含塵氣體溫度常溫濾袋規格1307200 mm袋籠規格1257150 mm濾袋/袋籠數量1232條濾袋材質覆膜滌綸針刺氈室數8個每室過濾面積450脈沖閥數量88個脈沖閥規格3寸DC220V每室脈沖閥數量11個每個脈沖閥噴吹布袋數12條脈沖閥膜片使用壽命5年負壓值6000Pa漏風率2排放指標10mg/Nm3過濾風速1.04m/min(平時1.02m/min)均勻性5%除塵器灰倉布8、置形式雙排布置清灰方式離線清灰壓縮空氣耗量3m3 /minPLC脈沖控制輸入電壓C220V,輸出電壓DC24V倉壁振動器220V 0.25KW/臺 共8臺儲氣罐1臺3m3(帶安全閥、排污閥)工作壓力:0.8MPa電壓380V防護等級IP54絕緣等級F提升閥8個氣缸8個處理物料粉塵按15-18m/s的管道內風速重新設計除塵管網系統。管內風速降低后,阻力隨之下降,有助于提高風機風量。3.1.6采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分析各管件內流場,并按各管件內流場情況,對其進行防磨設計。3.1.7 風機選型:3.2方案(二)3.2.1 鑒于干熄焦在實際轉運過程中揚塵較大,無法滿足新標準的崗位粉塵濃度要求;且目前國外及9、杭鋼干熄焦轉運揚塵問題,均已成功采用了BEC粉塵抑制技術進行控制。因此考慮此除塵系統中脫出干熄焦轉運除塵風量,干熄焦的轉運揚塵單獨采取BEC粉塵抑制技術。 BEC粉塵抑制系統采用人工遠程或現場控制啟動,或與生產線主動信號聯動啟動方式進行控制,使用普通的工業用水或城市自來水,加入BEC的DC-10粉塵抑制劑(專利產品),輔以壓縮空氣加壓噴霧。通過良好的覆蓋、濕潤及黏附等方式作用于粉塵,有效降低作業現場的粉塵濃度,改善操作員工的工作環境,降低一線職工塵肺病的發病率。3.2.2改造后的除塵系統設計1)原除塵系統中脫出干熄焦轉運除塵風量后,調整后除塵點及風量分配如下:名 稱風 量(m3/h)除塵點(個10、)管 徑(mm)備 注18#轉運站400008D9204個頭部,4000 m3/h個,4個尾部,6000 m3/h個,管道中心標高16.5m19#、20#轉運站360007D530,2個3個頭部,4000 m3/h個,2個尾部,2個中部,6000 m3/h個21#轉運站160003D5301個頭部,4000 m3/h個,1個尾部,1個中部,6000 m3/h個22#、23#轉運站80001D3771個中部(預留燒結礦除塵風量),8000 m3/h26#轉運站6600011D11204個頭部,4000 m3/h個, 3個中部, 6000 m3/h個,4個尾部,8000 m3/h個27#轉運站1011、0002D4201個頭部,4000 m3/h個,1個尾部, 6000m3/h個,均為預留石灰1#轉運站60002D2731個頭部,3000 m3/h個,1個尾部, 3000 m3/h個合計180000考慮系統10%余量除塵器總處理風量198000啟用燒結礦除塵風量178200不用燒結礦除塵風量風機風量2059202)舊除塵器更換成新除塵器。設備型號LCMD3520-8處理風量198000m3/h(平時178200m3/h)過濾面積:3520含塵氣體溫度常溫濾袋規格1307000 mm袋籠規格1256950 mm濾袋/袋籠數量1232條濾袋材質覆膜滌綸針刺氈室數8個每室過濾面積440脈沖閥數量812、8個脈沖閥規格3寸DC220V每室脈沖閥數量11個每個脈沖閥噴吹布袋數12條脈沖閥膜片使用壽命5年負壓值6000Pa漏風率2排放指標10mg/Nm3過濾風速0.94m/min(平時0.84m/min)均勻性5%除塵器灰倉布置形式雙排布置清灰方式離線清灰壓縮空氣耗量3m3 /minPLC脈沖控制輸入電壓C220V,輸出電壓DC24V倉壁振動器220V 0.25KW/臺 共8臺儲氣罐1臺3m3(帶安全閥、排污閥)工作壓力:0.8MPa電壓380V防護等級IP54絕緣等級F提升閥8個氣缸8個3.2.3除塵器改造:據了解現除塵器已腐蝕嚴重,將其全部拆除。將濾袋尺寸由現130x6000加長至130x7013、00,總過濾面積由3000m2增加至3520m2,過濾風速由1.24m/min降低至0.94m/min。考慮扣除22#、23#、27#轉運站內平時不用的18000m3/h除塵風量(檢修放燒結礦時的預留除塵風量),此時除塵器處理風量為178200m3/h,濾袋同上加長,過濾風速降為0.84m/min。3.2.4采用高效節能脈沖袋式除塵技術,做好除塵器的“三個均勻性”工作,使各室處理風量均勻,使每個灰斗中導流裝置出口的上升含塵氣流速度均勻,使各濾袋所受清灰強度高且均勻。從而降低除塵器其結構阻力。有效降低濾袋阻力及排放粉塵濃度。3.2.5處理物料粉塵按15-18m/s的管道內風速重新設計除塵管網系統14、。管內風速降低后,阻力隨之下降,有助于提高風機風量。3.2.6采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分析各管件內流場,并按各管件內流場情況,對其進行防磨設計。3.2.7 風機選型:3.3方案共同改造內容3.3.1對現輸灰系統進行大修。3.3.2增設和更換部分已磨損管道。3.3.3加固部分管道支架。3.3.4對各皮帶機機頭及機尾下托輥帶灰、卸料溜槽或導料槽、工藝密閉罩及吸塵罩等進行更換改造,合理設計吸塵罩結構及位置,卸料溜槽及導流槽側板采用NM360耐磨鋼板,密閉罩直接落座于皮帶機機架上,期間進行簡單固定。3.3.5所有除塵管道彎頭、三通采用耐磨彎頭。大于等于1200mm,采用內部涂抹;小于1200mm,采用外打包15、耐磨彎頭。耐磨段在出彎頭圓弧段后至少延長1.5倍管道直徑。要求需焊接龜甲網后進行涂抹,耐磨層厚不小于50mm,外打包和內部涂抹所用耐磨料材質一致。(或所有除塵管道小于1200mm的彎頭采用成品耐磨彎頭,大于1200的彎頭加厚處理,三通全部采用加厚處理)。3.3.6除塵系統改造完成后,進行全面的風量調整。3.3.7利舊管道、支架、煙囪等結構件進行防腐,新防腐層耐海洋性氣候(除銹等級為 Sa2.5 ,底漆要用富鋅環氧型,面漆用聚氨酯型 )。3.3.8環境的綜合整治:對除塵器周邊綠化、硬化綜合考慮,廠容廠貌整治,在各皮帶機頭加設清灰器或應用運料皮帶潔凈裝置,減少皮帶機下托棍帶灰引起的環境問題,保持良16、好的現場環境。3.3.9除塵系統的監控:除塵器各室增設壓力變送器及粉塵排放濃度檢測系統(專利技術)。將除塵系統所有監控數據通過3G無線網遠程送至各需要的部門。3.4方案優缺點比較3.4.1方案(一)優點:除塵管網系統設計改動少。一次性投資較省。缺點:除塵器過濾風速較高。若只采用常規技術,會造成本體阻力偏高,濾袋局部破損較快,從而增加日常運行維護成本,不能確保除塵器出口排放濃度穩定達標。干熄焦轉運站崗位粉塵濃度達標有困難。3.4.2方案(二)優點:除塵器過濾風速較低,有利于降低本體阻力,減緩濾袋破損,從而降低日常運行維護成本,有利于保證除塵器出口排放濃度達標。崗位粉塵濃度達標有優勢。缺點:除塵管網系統設計改動相比稍多。一次性投資相比稍高。4、改造后的效果本除塵系統采用方案二后,確保改造后的效果達到:4.1崗位粉塵濃度8mg/Nm3,除塵器排放粉塵濃度10mg/Nm3,除塵器總阻力900Pa,除塵器進口風量224000m3/h。4.2所有濾袋正常使用壽命3年以上。4.3監控系統先進、完善。5、改造費用估算方案(一)約450萬元(?),方案(二)約500萬元(?)。6、 附資料:BEC粉塵抑制技術介紹7、 附圖:原料場高爐供返料除塵系統工藝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