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縣城總體規劃規劃(2018—2030年)(草案)(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1066
2022-09-22
9頁
4.61MB
1、-1-利辛縣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0 年)(草案)公示一、總則1.1 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 20182030 年,其中:近期為 20182025 年,遠期為 2026 年2030 年,遠景展望至 2050年。1.2 規劃層次與范圍1 1、縣域、縣域利辛縣行政區劃范圍,國土總面積 2004.82 平方公里,下轄西潘樓鎮、城北鎮、闞疃鎮、張村鎮等 23 個鄉鎮。2 2、城市集中建設區、城市集中建設區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城市集中建設區域,建設用地規模 50.00 平方公里。1.3 發展定位和城市性質1 1、發展定位、發展定位接軌阜亳,聯動渦蒙的皖北區域節點、耀動皖北的創新產業基地、現代生產服務消2、費中心、智慧科技、服務共享的生態園林城市。2 2、城市性質、城市性質皖北地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新型工貿城市,生態園林城市。二、縣域鎮村體系規劃2.1人口規模2030 年,縣域戶籍人口 181 萬,常住人口 145 萬人。2030 年,縣域城鎮人口 78 萬人,其中城市集中建設區(中心城區)人口 50萬人。2.2 縣域空間格局1 1、生態空間、生態空間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確保生態用地規模不減少,嚴格保護承擔生態系統維護與生態服務功能的生態空間,總面積 11642.73ha,占縣域空間比例控制約 5.80%。-2-2 2、農業空間、農業空間落實耕地保有量目標,保持耕地保有量穩定,保障承擔農產品3、生產和農村生活等功能的農業空間,總面積 149670.85ha,占縣域空間比例控制約 74.66%。3 3、城鎮空間、城鎮空間集中布局承載城鎮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城鎮空間,總面積 39168.44ha,占縣域空間比例控制約 19.54%。2.3 縣域鎮村體系結構1 1、縣域鎮村空間結構規劃、縣域鎮村空間結構規劃按照“中心集聚、分區調控、點軸推進、網絡發展”理論為指導,體系空間布局形成“一核四星一軸三區”的空間結構。“一核”:即利辛縣城。通過功能強化和政策扶持,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經濟實力,擴大城市規模,形成區域經濟的增長極核。“四星”:即縣域范圍內的四個中心鎮。分別為西潘樓鎮、闞4、疃鎮、張村鎮、板集獨立礦區。“一軸”:即利辛縣南北交通發展軸。規劃依托該發展軸線,帶動利辛縣南、中、北三個區域協調發展。“三區”:即北部城鎮綜合發展區;中部城鄉聯動發展區;南部城鎮綜合發展區。2 2、縣域鎮村等級規模結構規劃、縣域鎮村等級規模結構規劃利辛縣域鎮村體系由城區、中心鎮、一般鎮和中心村四級構成。一級:城市集中建設區縣域中心城市;二級:闞疃鎮、張村鎮、西潘樓鎮、板集獨立礦區;三級:王市鎮、江集鎮、舊城鎮、孫集鎮、汝集鎮、鞏店鎮、王人鎮、永興鎮、馬店孜鎮、大李集鎮、胡集鎮、展溝鎮、程家集鎮、中疃鎮、望疃鎮、城北鎮、紀王場鄉、孫廟鄉、新張集鄉,一般鎮,共計 19 個;四級:中心村(新型社區5、),共計 178 個。3 3、縣域鎮村職能結構規劃、縣域鎮村職能結構規劃1、綜合型:利辛縣城區、闞疃鎮、張村鎮、西潘樓鎮;2、工礦型:板集獨立礦區;-3-3、旅游服務型:王市鎮、馬店孜鎮;4、農貿型:江集鎮、王人鎮、望疃鎮、鞏店鎮、舊城鎮、孫集鎮、汝集鎮、永興鎮、大李集鎮、程家集鎮、中疃鎮、城北鎮、胡集鎮、展溝鎮、紀王場鄉、孫廟鄉、新張集鄉。2.4 縣域綜合交通規劃1 1、公路交通、公路交通路網規劃的目標是建設進出口快速通道,融入阜亳半小時交通圈;建設境內公路骨架,完善公路網絡,建設利辛縣半小時交通圈。公路網規劃分為 5 個層次:高速公路管理維護 G36 寧洛高速。管理維護濟祁高速,位于位于縣6、域東側。管理維護G35 濟廣高速,位于位于縣域西側。規劃宿阜高速連接線,并于闞疃鎮西北側(省道 S308)設置出入口。國道依托現狀 S308 和 S305 線型升級改造為 G329 國道。國道需達到一級公路標準。省道重要經濟干線主要補充主骨架網絡的不足,完善縣域內部道路運輸網絡,同時起到快速和通達兩個功能,進一步提高縣域交通運輸網絡效率。根據上位規劃并結合利辛縣實際情況,確定到至規劃期末,縣域范圍內有 S310、S312、S306、S102、S238、省道 S247、S245、S413、S250、S416 等十條省道。需達到二級及以上公路標準。縣道改造維護現有縣道,確保縣域范圍內每個鄉鎮之間均7、有縣道相連。縣道需達到三級以上公路標準。鄉級公路積極實施村村通工程,確保規劃的中心村之間有鄉道相連。鄉道需達到四級公路標準。2 2、鐵路交通、鐵路交通-4-現狀青阜鐵路,從縣域中部南北向通過,境內設有西潘樓貨運站場。現狀京九鐵路,從縣域西部南北向通過。規劃徐阜城際鐵路,縣域中部東西向穿過,并在利辛縣城城南設城際高鐵站一座。3 3、水運交通、水運交通航道茨淮新河:改造闞疃閘上游橋梁,疏浚航道,使茨淮新河利辛縣境內的 67公里航道達到四級標準。阜蒙新河:為加強茨淮新河與渦河之間的聯系,規劃疏浚阜蒙新河航道,改造橋梁,使阜蒙新河航道等級達到五級標準。港口在縣域范圍內分別設置呂臺碼頭和闞疃碼頭。4 48、航空規劃、航空規劃規劃利辛通用機場一座,選址于馬店孜鎮境內。三、城市集中建設區規劃3.1 城市規劃區范圍城市規劃區范圍北部以南洛高速及西潘樓鎮張集、西街、馬寨等村為邊界;西部以西淝河以西 200 米及馬店鎮四李、王園等村為邊界,東部以城關鎮行政邊界,南部以程家集鎮鎮西、北街、李廟為邊界。總面積 230 平方公里。3.2 城市集中建設區規模預測1、人口規模近期(2025 年):利辛縣城區人口 38 萬人;遠期(2030 年):利辛縣城區人口 50 萬人。2、用地規模近期(2025 年):40 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 105 平方米/人;遠期(2030 年):50 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 1009、 平方米/人。3.3 城市發展方向規劃期內,確定“西優、北拓、南迎、東聯”作為利辛城區發展戰略方向。-5-“西優”:西部濱河新區作為城市持續發展重點,除繼續進行空間拓展外,重點對區域內品質進行優化提升,完善內部各類設施配套,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打造水綠環繞環境宜人設施完善的城市發展新區。“北拓”:北部作為城市發展動力引擎區,繼續對北部產業發展區進行空間拓展,繼續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同時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并帶動西潘樓鎮產業空間一體化毗連發展。“南迎”:南部承接徐阜城際等區域重要交通干線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對阜蒙新河南片區進行重點優化提升,改善環境品質加強設施配套,塑造城南片區中心。“東聯”:加強與城10、市東部片區城鄉聯系,在交通、市政、服務等方面全方位與鄉村地區聯系,振興區域內鄉村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培育鄉村產業,切實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收入。3.4 城市空間結構規劃結合城區空間發展策略,打造內部生態廊道,營造城市發展片區,加強內部配套設施建設,功能補全優化,提升城市品質,優化城市結構,最終形成“雙心四區、兩帶六軸”的城市空間結構。“雙心”:即通過空間布局形成的新城區發展中心及老城區發展中心;“四區”:即通過空間布局形成四大城市發展片區,分別為北部開發區、西部濱河區、東部老城區和南部綜合區;“兩帶”:即城市外圍作為重要生態屏障的西淝河生態哺育帶和關聯城市南北阜蒙新河景觀帶;“六軸”:11、即串聯城市發展的利潘路、世紀大道、人民路、淝河路、向陽路、文州路六條城市發展軸線。3.5 城區道路系統規劃構建“一環八橫七縱”的快速路網,串聯城市各個組團,疏解城市過境交通。“一環”:即騰飛路、天成大道、東環路形成的環枝狀主干路,疏導中心城區周邊交通,疏解城區過境交通,同時加強城市各片區之間的聯系。“八橫”:即迎賓大道、誠信路、子胥大道、永興路、文州路、向陽路、阜-6-蒙路、華興路等八條東西向的主要干路,作為城區東西向的主要交通軸線。“七縱”:即光明路、和平路、人民路、青年路、淝河路、創業路、世紀大道等七條南北向的主要干路,作為城區南北向的主要交通軸線。3.5 生態網絡結構規劃形成“一帶多點、12、綠廊滲透、綠楔環繞”的城市生態網絡空間格局。“一帶”:西淝河生態景觀帶;“多點”:結合城市濱水綠化和公共開敞空間形成城市內部的生態公園。“綠廊滲透”:規劃區內控制預留的多條重大生態廊道,包括濱水生態廊道、交通綠化廊道、高壓防護廊道等;“綠楔環繞”:通過人工修復和生態保護建設相結合,對中心城區周邊西淝河、阜蒙新河等生態本底環境進行修復治理,全面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打造生態綠楔環繞、外圍生態修復區和城市生態建設區相互滲透的區域生態格局。-1-附圖附圖 1-1-縣域鎮村空間結構規劃圖縣域鎮村空間結構規劃圖-2-附圖附圖 2-2-縣域城鄉空間布局規劃圖縣域城鄉空間布局規劃圖-3-附圖附圖 3-3-城市集中建設區(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規劃圖城市集中建設區(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