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廠燃煤鍋爐煙氣低氮改造方案(3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1764
2022-09-22
30頁
1.96MB
1、 宜昌分公司熱電廠2240t/h、1220t/h燃煤鍋爐煙氣低氮改造方案二一四年一月目 錄1 前言32 設備概況32.1 鍋爐規范32.2 燃煤特性32.3 燃燒設備43 主要設計研究依據84 NOx生成和低NOx控制技術94.1 NOx生成機理94.2 NOx的控制技術與分析104.2.1 燃燒前NOx控制技術114.2.2 燃燒中NOx控制技術114.2.2.1 早期低NOx燃燒技術114.2.2.2 水平空氣分級低NOx燃燒技術114.2.2.3 垂直空氣分級低NOx燃燒技術124.2.3 煙氣脫硝技術124.2.3.1 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124.2.3.2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S2、NCR125 低NOx燃燒器的設計125.1 3臺鍋爐低NOx燃燒技術改造項目燃煤特性評價125.2 3#號鍋爐改造技術方案125.3 1#、2#號鍋爐改造技術方案155.4 技術原理155.4.1 垂直濃淡穩燃技術原理155.4.2 水平濃淡煤粉燃燒器的熱回流著火穩燃原理:155.4.3 濃淡煤粉燃燒器防止結渣和高溫腐蝕原理165.4.4 濃淡煤粉燃燒器降低NOx排放原理165.4.5 偏置二次風降低NOx排放原理175.4.6 空氣分級燃燒(SOFA燃盡風)降低NOx排放原理185.4.7 靈活地調整汽溫和保證安全受熱面壁溫195.4.8 燃盡風風量測量系統的說明206 供貨范圍207、改3、造費用:221 前言中國石化資產公司宜昌分公司3臺煤粉鍋爐脫硝改造項目,為了盡量減輕爐后煙氣脫硝的壓力,先對該3臺鍋爐進行低氮燃燒器的改造。低氮燃燒器改造后,鍋爐出口煙氣中NOx的濃度約為350mg/Nm3,該數據作為煙氣脫硝裝置入口NOx的設計基線濃度值,要達到排放煙氣中NOx的濃度100mg/Nm3的環保要求,只需脫硝效率達到71.4%左右即可,采用爐外SCR技術完全能滿足要求,所以在本可研中推薦采用低氮燃燒器改造+SCR技術對該3臺鍋爐進行煙氣脫硝治理。宜昌化工熱電廠現有1*220、2*240t/h燃煤鍋爐,準備在脫硫脫硝改造項目過程中進行低氮燃燒器改造,以降低鍋爐低氮改造的運行成本,提4、高鍋爐整體經濟效益。#1、#2爐2*240t/h為武漢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生產的2臺高壓煤粉爐。#3爐為武漢鍋爐廠生產的220t/h高壓煤粉爐。3臺爐均為高溫、高壓、自然循環、固態排渣煤粉鍋爐,中間儲倉制乏氣送粉系統,四角切圓燃燒方式。未進行低氮燃燒器改造前,鍋爐燃燒NOx排放在470mg/NM3左右,通過改造后NOx排放要求達到350mg/NM3。以下針對3臺型進行技術方案介紹。2 設備概況2.1 鍋爐規范備名稱參數名稱單 位參 數鍋爐生產廠家武漢鍋爐廠過熱器蒸發量(BMCR)t/h240t/h2+220 t/h過熱器出口蒸汽壓力(BMCR)MPa.g10.3過熱器出口蒸汽溫度(BMCR)5、540鍋爐排煙溫度(修正后)(BMCR)140鍋爐計算耗煤量(BMCR)t/h32空預器數量(每臺爐)臺1型式列管換熱器漏風率(一年內)%除塵器數量(每臺爐)1型式電袋、布袋(3#)除塵效率%出口灰塵濃度(O26%,干態)引風機型式及配置每臺鍋爐兩臺,液偶型煙囪雙管集束煙囪2.2 燃煤特性設計煤質特性見表1。 表2.2-1 220t/h鍋爐燃煤煤質項 目單位設計煤種校核煤種煤質元素分析收到基碳Car%46.84-收到基氫Har%3.77-收到基氧Oar%0.99-收到基氮Dar%6.21-收到基硫Sar%1.08-收到基低位發熱量kJ/kg19250-煤質工業分析收到基水分War%8.45-收6、到基灰分Aar%32.66-收到基揮發份Vdaf%30.24-鍋爐設計耗煤量t/h32.36鍋爐實際耗煤量t/h31.87表2.2-3 240t/h鍋爐燃煤煤質序號項目名稱符號單位煤種香山五七1碳Cf%57.158.092氫Hf%3.833.93氧Of%6.316.824氮Nf%1.070.985硫Sf%1.170.66分析水分Wf%1.131.227外部水分WWZ%8.674.658全水分Wn9.705.819灰分Af%29.3928.3910可燃基揮發分Vr%35.1236.1611低位發熱值MJ/kg22.3122.7412高位發熱量MJ/kg23.1223.5713焦漬特性-4514鍋7、爐設計耗煤量t/h32.1515鍋爐實際耗煤量t/h31.66注:240噸鍋爐燃料特性:煙煤,以平頂山“香山礦”和“五七礦”1:1混合2.3 燃燒設備2.3.1 原鍋爐爐膛布置1#、2#臺鍋爐都是武漢鍋爐廠的產品,在外形、主要參數一致情況,個別略有差別,由于檔案室現存資料不全,因此將兩臺爐作為一樣的結構與參數考慮。3#鍋爐是武漢鍋爐廠生產的220噸鍋爐,由于業主未提供相應的鍋爐資料我們根據以往所接觸的同類項目來做相應方案。3臺爐膛斷面為近似方形,采用乏氣系統,燃燒器采用四角布置切向燃燒方式,鍋爐共配置2臺鋼球磨。鍋爐共設置2層一次風噴嘴,一、二次風間隔布置。每角燃燒器各有二次風門擋板5組,均由8、電動執行器控制,燃燒器噴嘴除了下二次風及一次風不擺動外,其余噴嘴均可擺動。煤粉燃燒器設計參數見圖1和表2。圖1 改造前煤粉燃燒器示意圖表2 煤粉燃燒器設計參數項 目風率(%)風速(m/s)風溫()一次風19.828.070二次風76.245.0310爐膛漏風4.0302.3.2 改造目的鍋爐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1) 通過對鍋爐燃燒系統及制粉系統設備改造,將鍋爐氮氧化物排放降低到350mg/Nm3,鍋爐的效率將保持不變。2) 改造后鍋爐的出力維持不變,過熱蒸汽和再熱蒸汽的溫度達到原設計值,過熱蒸汽的減溫水量在可控范圍之內。3) 改造后的鍋爐運行必須具有安全性,經濟性及可操作性。燃9、燒系統能夠擴大煤種的適應性,防止結渣及高溫煙氣腐蝕。改造后鍋爐的控制模式基本維持不變,燃燒火焰更穩定。2.3.3 改造范圍針對本次改造所要達到的目的以及鍋爐目前存在的問題,基本的改造范圍如下:1) 重新設計本改造燃燒系統;2) 增設SOFA系統2.3.4 性能保證在燃用目前的煤種情況及煤粉細度范圍內:1) BMCR工況下,NOx(干基、標態、6%O2下折算的NO2計)排放濃度不大于_350_mg/Nm3,CO排放濃度不變,鍋爐效率不小于改造前(低位熱值),未燃碳熱損失不高于改造前。各項性能指標須同時保證。2) 鍋爐在70100%BMCR范圍內運行時,主蒸汽溫度540,減溫水量按照原設計數據;在10、70100%BMCR范圍內運行時,過熱蒸汽溫度540,汽溫偏差不超過5,減溫水量不大于原設計值。3) 爐膛出口兩側煙溫差少于50。3 主要設計研究依據l JB 10440-2004 大型煤粉鍋爐爐膛及燃燒器性能設計規范l 鍋爐機組熱力計算-標準方法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76l DL/T 435-2004電站煤粉鍋爐爐膛防爆規程l DL/T 5121-2000 火力發電廠煙風煤粉管道設計技術規程l 中國動力工程學會 主編火力發電設備技術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l 電站鍋爐手冊胡蔭平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l 撫順熱電運行規程、鍋爐圖紙l 小型熱電站實用設計手冊編寫組小型熱電站11、實用設計手冊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l 火力發電廠煤粉制備系統設計和計算方法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9l GB10184-88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中國電力出版社 1996.84 NOx生成和低NOx控制技術4.1 NOx生成機理NOx有3種生成機理第一種為熱力型,系由氮與氧在較高溫度下反應生成,該反應一般在1500以上進行,其生成量與溫度、在高溫區停留時間以及氧的分壓有關。熱力型NOx系燃燒過程中空氣中的氧與氮在高溫中生成的NO及NO2總和,其反應方程為: N2+O2=2NO NO+1/2O2=NO2由于氧原子與N2反應的活化能比氧原子在火焰中可燃成分反應的活化能高得多,而且氧原子在12、火焰中存在時間較短;故火焰中不會產生大量的NO,NO的生成反應系燃料中可燃部分燒完之后的高溫區進行。由于熱力型NO生成的活化能很高,在1500以下幾乎觀測不到NO的生成反應。當溫度超過1500時,溫度每上升100,反應速度將增加67倍。對煤粉鍋爐來說,當燃燒溫度在1350時,爐內生成的NOx幾乎100%為燃料型,當燃燒溫度為1600時,熱力型NOx可占生成總量的25%30%。第二種為燃料型,為煤中的有機氮氧化生成,其生成量與溫度關系不大,生成溫度低于熱力型,但與氧濃度關系密切,煤粉與空氣的混合過程也對其有顯著影響。煤中的氮原子與各種碳氫化合物結合成氮的環狀或鏈狀化合物,如C5H5N、C6H5N13、H2等。煤中氮有機化合物的CN結合鍵能較小,在燃燒時容易分解。從氮氧化物生成的角度看,氧更容易首先破壞CN與氮原子生成NO。煤燃燒時燃料型NOx約占NOx總生成量的75%80%。圖2 熱力型、燃料型和瞬發型NOx與爐膛溫度的關系第三種為瞬發型,系燃料中烴基化合物在欠氧火焰中與氣體中氧反應生成氰化物,其中一部分轉化為NO,其轉化率與化學當量及溫度有關。煤粉燃燒所產生的NOx中,燃料型NOx比例較大,約為60%80%以上,熱力型約占總量的20%,而瞬發型反應生成的NOx只占很小的比例。圖5為煤粉鍋爐中三種類型的NOx生成量與爐溫的關系及各自生成量的范圍。鍋爐燃用不同煤種時NOx生成量不同,揮發分越14、高的煤種,NOx越低,以褐煤NOx排放量為100%單位,煙煤的NOx排放量為127.3%單位,貧煤的NOx排放量為180%單位,無煙煤的NOx排放量為268.7%單位。圖3 鍋爐燃用不同的煤種時NOx排放量數值4.2 NOx的控制技術與分析根據以上所述燃煤電站鍋爐NOx產生的機理及影響因素,對于燃煤鍋爐NOx的控制主要有三種方法:、燃料脫硝;、改進燃燒方式和生產工藝,在燃燒過程脫硝;、煙氣脫硝,即燃燒后NOx控制技術。前兩種方法是減少燃燒過程中NOx的生成量,第三種方法則是對燃燒后煙氣中的NOx進行治理。4.2.1 燃燒前NOx控制技術燃燒前對NOx產生的控制,就是通過處理將燃料煤轉化為低氮燃15、料。通常固體燃料的含氮量為0.5%2.5%,近年來,一些國家開始進行燃料脫硝研究,但其難度很大,成本很高,有待于今后繼續研究。就目前我國資源結構和能源政策的現狀來說,使用低氮燃料這一措施難以實現,也未見實施業績的報道或說明。4.2.2 燃燒中NOx控制技術為了做好燃燒中對NOx生成量的控制,對于新機組投運或老機組改造,可在低氧燃燒的基礎上采取各種低NOx燃燒技術。低NOx燃燒技術的特點是工藝成熟,投資和運行費用低。在對NOx排放要求嚴格的美國、德國和日本,均是先采用低NOx燃燒技術,減少一半以上的NOx后再進行煙氣脫硝,以降低脫硝裝置入口的NOx濃度,減少投資和運行費用。根據NOx的生成機理,16、對燃燒過程中NOx生成的控制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抑制燃燒中NOx的形成;二是還原已形成的NOx。其主要方法是通過運行方式的改進或對燃燒過程進行特殊的控制,抑制燃燒過程中NOx的生成反應,從而降低NOx的最終排放量。低NOx燃燒技術的主要途徑有如下幾個方面。4.2.2.1 早期低NOx燃燒技術主要是調整運行方式或對煤粉燃燒器進行局部改造。雖簡單易行,但對NOx降低幅度不大。(1)、低過量空氣運行。過量空氣系數降低,NOx排放量減少。但是,調整過量空氣系數的潛力很小,它受到受熱面沾污、結渣和高溫腐蝕、汽溫以及飛灰的變化等因素的制約。(2)、部分燃燒器退出運行,停止最上層(或幾層)一次風火嘴的燃17、料供應,只送空氣,實現簡單分級燃燒。(3)、濃淡煤粉燃燒技術。濃淡燃燒時近年來國內外采用的一種降低鍋爐燃燒NOx排放的新技術。其原理是使部分燃燒器供應較多的空氣(呈貧燃料區),即燃料過淡燃燒;部分燃燒器供應較少的空氣(呈富燃料區),即燃料過濃燃燒。由于兩者都偏離理論空氣量,從而燃燒溫度降低,較好地抑制NOx的生成。4.2.2.2 水平空氣分級低NOx燃燒技術水平空氣分級燃燒的基本原理是將燃燒用的空氣分階段送入,首先將一定比例的空氣(其量小于理論空氣量)從燃燒器送入,使燃料先在缺氧條件下燃燒,燃料燃燒速度和理論燃燒溫度降低,燃燒生成CO,燃料中氮分解成大量的HN、HCN、CN、NH3和NH2等,18、它們相互復合生成氮氣或將已經存在的NOx還原分解,從而抑制了燃料NOx的生成。4.2.2.3 垂直空氣分級低NOx燃燒技術燃料分級燃燒(也稱再燃法),在燃燒中已生成的NOx遇到烴根CHi和未完全燃燒產物CO、H2、C和CnHm時,會發生NO的還原反應。利用這一原理,將80%85%的燃料送入第一級燃燒區,在1的條件下燃料生成NOx。其余15%20%的燃料則在主燃燒器的上部送入二級燃燒區,在1的條件下形成很強的還原性氣氛,使得在一級燃燒區中生成的NOx在二級燃燒區(再燃區)內被還原成氮分子。再燃區中不僅能使已生成的NOx得到還原,同時還抑制了新的NOx的生成,可使NOx的排放濃度進一步降低。在再燃19、區的上面還需布置“火上風”噴口,形成第三級燃燒區(燃盡區),以保證再燃區中生成的未完全燃燒產物的燃盡。管低NOx燃燒技術具有系統簡單、操作容易、投資少的優點,但在一般情況下其最多只能降低NOx排放量的50%。4.2.3 煙氣脫硝技術4.2.3.1 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SCR脫硝技術是在含氧氣氛下及催化劑存在時,以氨、尿素或碳氫化化物作為還原劑,將煙氣中的NOx還原為N2和水;在反應溫度為300450時,脫銷效率可達70%90%。SCR脫銷技術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應用最多、最有成效的一種煙氣脫硝技術。中國首例SCR脫硝工程也于1999年投運,近期中國多家燃煤電廠SCR工程也已進入設計階段。SCR20、脫銷技術反應溫度低,凈化率高,技術成熟,運行可靠,二次污染小;但工藝設備投資大,所用催化劑昂貴。4.2.3.2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工藝,也稱為熱力DeNOx工藝,最初由美國的Exxon公司發明并于1974年在日本成功投入工業應用。該技術是把含有NHx基的還原劑(如氨、尿素等)噴入9001100的爐膛區域,還原劑迅速分解成NH3,并于煙氣中的NOx進行SNCR反應生成N2。該方法以爐膛為反應器,通過對鍋爐進行改造來實現。SNCR的脫硝效率約為30%70%,多用作低NOx燃燒技術的補充處理手段。SNCR技術目前的趨勢是利用尿素代替氨作為還原劑,但是尿素作為還原劑時,部分21、NOx會轉化為N2O。該技術不用催化劑,設備運行費用較SCR少;NH3用量大,二次污染,難以保證反應溫度和停留時間。5 低NOx燃燒器的設計5.1 3臺鍋爐低NOx燃燒技術改造項目燃煤特性評價根據宜昌化工設計煤種、校核煤種以及實際運行煤質的各項指標可知,目前是煙煤和貧煤按1:1摻燒。5.2 鍋爐低氮改造改造技術方案本工程制粉系統采用中儲式乏氣送粉系統,鍋爐在B-MCR工況時,煤粉燃燒器采用四角燃燒方式,本工程燃用結合我公司鍋爐低NOx燃燒器的成功經驗,初步確定如下煤粉燃燒器技術改造方案。表3 13#號鍋爐低NOx燃燒器改造方案爐膛區域燃燒設備作用主燃區第一層燃燒器不做改造第二層低NOx煤粉燃燒22、器結構特性煤粉濃縮器使一次風在水平方向上分成濃淡兩股氣流。穩燃性能濃煤粉氣流在向火側,降低煤粉氣流的著火熱,增加火焰傳播速度,有利于著火和穩燃。防結渣性能淡煤粉在背火側,可防止結渣和水冷壁高溫腐蝕。低NOx排放性能濃煤粉氣流,0.60.8 kg/kg,屬于富燃料燃燒,在揮發分析出和碳初始燃燒階段,缺氧燃燒,偏離化學當量比,抑制NOx生成。淡煤粉氣流,0.1 kg/kg左右,屬于貧燃料燃燒,氧量大,燃燒溫度低,同時也偏離化學當量比,抑制NOx生成。水平偏角輔助二次風CFS1、與一次風水平偏轉一定的角度;7、15、22.5。2、延遲了煤粉一次風對空氣的卷吸,減少燃燒初期的供氧量。3、在揮發分析出和23、碳初始燃燒階段,降低了燃燒化學當量比。降低了NOx排放量。4、改變了水冷壁的貼壁風氣氛,減輕結渣和高溫腐蝕。還原區NOx被還原成N2,燃盡區可以水平、垂直調整的SOFA分離燃盡風1、有效調整燃盡風與高溫煙氣的混合過程。2、降低Cfh、降低CO排放量。3、降低爐膛出口煙氣偏差。圖4 改造后煤粉燃燒器示意圖1) 第一層換燃燒器噴口。2) 第二層一次風煤粉燃燒器采用先進的垂直濃淡分離+側邊穩燃風燃燒技術,并采用噴口強化燃燒措施,有效的降低NOx排放量,保證高效燃燒,降低飛灰可燃物含量,3) 高濃縮效率、低阻力新型煤粉燃燒器,確保煤粉及時著火,加強燃盡效果;4) 采用延遲混合型一、二次風的偏置二次風設24、計,確保NOx大幅度減排;5) 水平濃淡煤粉燃燒器采用耐磨陶瓷組合結構,最大限度地延長燃燒器使用壽命。6) 減少主燃燒器區域的二次風噴口面積,減少部分噴口面積布置設計(在主燃燒器上方4000mm左右)SOFA燃盡風,采用分級送入的高位分離燃盡風系統,燃盡風噴口能夠垂直和水平方向雙向擺動,有效控制汽溫及其偏差。改造后煤粉燃燒器示意圖見圖4。圖5 改造后二層一次風煤粉燃燒器參考示意圖(上濃下淡)5.4 技術原理5.4.1 垂直濃淡穩燃技術原理濃淡煤粉燃燒技術原理是:當濃度約為0.40.5 kg/kgair為一次風煤粉氣流通過方圓節進入濃淡煤粉分離器時,在濃淡煤粉分離器的作用下,一次風煤粉氣流分成濃25、淡兩股煤粉氣流,其中一股為高濃度煤粉氣流,濃煤粉氣流的煤粉濃度可以達到0.60.8 kg/kgair,煤粉濃度提高后,其著火溫度降低,把煤粉和空氣混合物加熱到著火時間縮短;同時,煤粉所需的著火熱減少;火焰傳播速度也提高了。一次風的著火、燃燒穩定性增強。另一股的煤粉濃度很低,淡煤粉氣流的煤粉濃度可以達到0.30.1 kg/kgair,以空氣為主,從而在爐膛水冷壁附近形成氧化性氣氛和較低的溫度環境,提高了灰的熔化溫度,可以防止結渣。形成濃淡煤粉燃燒的關鍵設備是:濃淡煤粉分離器。煤粉濃縮器的設計參數如下:兩級分離,最大濃縮比為4,噴口的濃側截面積與淡側截面積相同,濃淡風之比為1.2(噴口的濃側風量與26、淡側風量之比),濃煤粉氣流濃度為0.85kg(煤粉)/kg(空氣),空截面風速為20.5m/s,阻力損失為250Pa。5.4.2 水平濃淡煤粉燃燒器的熱回流著火穩燃原理:在噴口處布置水平V形擴錐鈍體,在V形擴錐鈍體出口外緣有翻邊。一次風煤粉氣流混合物繞流V形擴錐鈍體后,由于一次風的卷吸作用,在V形擴錐鈍體后方造成一定的負壓梯度,使高溫煙氣反向流回噴嘴跟部,從而在一次風內形成一個高溫煙氣回流區,見圖7。一次風煤粉氣流在出口處受到回流區內回流煙氣的加熱,使煤粉氣流迅速達到著火溫度。圖7 V形擴錐鈍體燃燒器出口區域回流區示意圖圖8 實測V形擴錐鈍體燃燒器出口速度分布試驗表明:V形擴錐鈍體出口處的翻邊27、增大了回流區的尺寸和回流煙氣量,增強燃燒器的穩燃性能。由于V形擴錐鈍體是波浪形,在波浪形的凸處和凹處,氣流速度分布呈明顯交錯,見圖10、圖11。這種速度交錯增大了煤粉氣流和回流煙氣的接觸面積。與無翻邊的為直線形擴錐相比,波形擴錐后方回流區邊界的紊流交換系數提高了80%100%,這種強烈的紊流交換,強化了一次風與回流區的熱量和質量交換,對著火極為有利。試驗得出,回流區長度L、最大寬度B與擴錐厚度D之比分別為:L/D=2.1、B/D=1.1,回流區回流量Q回與一次風量Q1之比為Q回/ Q1=10%。擴錐的阻塞率較小,約為30%,且由于錐體橫向布置,氣流剛性強,不易偏轉貼墻,可避免結渣。5.4.3 28、濃淡煤粉燃燒器防止結渣和高溫腐蝕原理一次風噴口出口四周設計有偏置型周界風噴口,對運行或停運的一次風噴口起到冷卻保護作用,一次風在向火側和上下兩側設有小扳邊,推遲周界風與一次風的混合,在一次風噴口背火側設計較大出口動量的側二次風,對爐膛水冷壁面起到防止結渣、防止高溫腐蝕的保護作用。5.4.4 濃淡煤粉燃燒器降低NOx排放原理濃淡煤粉燃燒器降低NOx排放源理是:在一次風管道內采用經過詳細研究和優化的百葉窗式煤粉濃縮器,使煤粉氣流在流經百葉窗是產生不同程度偏轉,煤粉與氣流慣性分離,經分流隔板后分別形成兩股濃、淡煤粉氣流,同時在淡煤粉外背火側布置有剛性強的偏置周界風噴口。淡煤粉氣流在水冷壁附近形成了比29、普通燃燒器強得多的氧化性氣氛。偏置周界風在背火側的投入將進一步強化淡煤粉形成的氧化性氣氛,保證在深度爐內分級燃燒方式下,水冷壁附近的低煤粉顆粒濃度和氧化性氣氛的運行環境。這種布置方式不僅起到了穩燃和降低NOx生成的作用,同時還避免了形成還原性氣氛,防止了水冷壁高溫腐蝕現象發生。濃煤粉布置爐內煙氣溫度高的向火側,濃煤粉具有著火溫度低、火焰溫度高的特點,保證了煤粉火焰的良好穩定性。圖9 濃淡煤粉燃燒器的NOx生成特性曲線由于濃淡煤粉氣流分別在遠離煤粉燃燒化學當量比條件下燃燒,對于濃側煤粉氣流由于處于還原性氣氛下燃燒,氣流中氧含量小,煤粉揮發物中的含氮基團可將NO還原為N2,使NO產生量降低;對于淡30、側煤粉氣流,由于煤粉濃度較小,含氮基團析出量小,這樣與氧反應生成NO的量較小,綜合總體效應的結果,使濃淡分離后一次風產生NO排放量比普通型直流燃燒器少得多。采用濃淡煤粉燃燒器后,可以有效改善著火階段煤粉氣流的供風,使煤粉在偏離化學當量比環境中著火,這樣降低了NOx生成量,可以大幅度降低NOx排放水平。5.4.5 偏置二次風降低NOx排放原理偏置二次風示意圖見圖12。圖12 偏置二次風的流向示意圖于采用切向燃燒技術的燃煤鍋爐,偏置二次風由于從角部進入爐膛的一次風煤粉氣流和偏置二次風這兩股平行氣流之間的混合率相對較低,部分輔助空氣射出方向偏離燃料氣流,進一步延遲了一次風煤粉氣流對該空氣流的卷吸,在31、著火初期和部分揮發分的析出階段只在缺氧的始燃區內發生,因而在揮發分析出和碳初始燃燒階段降低了燃燒的化學當量比,水平偏角輔助二次風具有NOx排放量相對較低的特點。另外,偏置二次風改善水冷壁區域的氧化性氣氛,形成中間富燃料、水冷壁四周富氧的風包粉結構,減少煤粉燃燒器區域的結渣和高溫腐蝕。5.4.6 空氣分級燃燒(SOFA燃盡風)降低NOx排放原理空氣分級燃燒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低NOx燃燒技術之一。空氣分級燃燒的基本原理為:將燃燒所需的空氣量分成兩級送入爐膛,使主燃燒區內過量空氣系數在0.8 0.85,燃料先在富燃料條件下燃燒,使得燃燒速度和溫度降低,延遲了燃燒過程,在還原性氣氛中大量含氮基團與N32、Ox反應,提高了NOx向N2的轉化率,降低了NOx在這一區域的生成量。圖13 空氣分級燃燒原理示意圖將燃燒所需其余空氣通過布置在主燃燒器上方的燃盡風噴口(SOFA)送入爐膛,在供入燃盡風以后,成為富氧燃燒區。此時空氣量雖多,但因火焰溫度低,且煤中析出的大部分含氮基團在主燃區已反應完成,最終NOx生成量不大,同時空氣的供入使煤粉顆粒中剩余焦炭充分燃盡,保證煤粉的高燃燒效率,最終爐內垂直空氣分級燃燒可使NOx生成量降低3040%。在采用深度空氣分級燃燒時,由于在主燃燒區過量空氣系數比1小很多,燃燒是在比理論空氣量低很多的情況下進行的,雖然有利于抑制NOx的生成,但產生大量不完全燃燒產物,導致燃燒效33、率降低并容易引起結渣和受熱面腐蝕。因此,必須正確組織合理的空氣分級燃燒,在保證降低NOx排放同時充分考慮鍋爐運行的經濟性和安全可靠性。5.4.7 靈活地調整汽溫和保證安全受熱面壁溫由于濃淡燃燒器具有一次風著火點、火焰穩定性強的特點,將使爐膛火焰中心有所下降,部分抵消由于燃盡風噴口在水冷壁上開口引起的爐膛輻射受熱面積的減少,使爐膛出口煙溫變化不大,有效避免了爐膛出口屏區的結渣和煙溫偏差。在主燃燒器區上部的將采用高位燃盡風噴口,其噴口可以水平和垂直方向擺動一定角度,使燃盡風出口氣流在爐內形成與主燃燒器出口氣流呈一定的反切角度,反切氣流與主氣流流動方向相反動量相互抵消,起到有效削旋氣流的作用,減少爐34、膛出口的氣流殘余旋轉,減少爐膛左右側出口煙溫偏差。燃盡風噴口可以在一定角度內垂直方向擺動,在避免出口煙溫偏差的同時還可以適當調整爐內火焰中心高度,對過熱器和再熱器出口蒸汽溫度的調節起到很大作用,使減溫水投入量處于合理范圍內。爐膛上部削旋氣流的存在將有效均勻爐膛出口煙氣流量和煙氣溫度水平,保證過熱器和再熱器的管壁溫度處于安全范圍內。5.4.8 燃盡風風量測量系統的說明燃盡風在線檢測裝置投入后,配合現有的其他測量系統,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燃盡風的投入量,給運行人員提供一個可靠、直觀的調整依據,使運行人員及時調整燃盡風的供入量,以確保鍋爐爐膛合理的配風要求。將采用LUSE型系列鍋爐風速風量測量裝置對35、燃盡風風道內風量進行測量。其測量原理基于靠背管測量原理:測量裝置安裝在管道上,其探頭插入管內,當管內有氣流流動時,迎風面受氣流沖擊,在此處氣流的動能轉換成壓力能,因而迎面風管內壓力較高,其壓力為“全壓”,背風側由于不受氣流沖擊,其管內的壓力為風管內的靜壓力,其壓力為“靜壓”,全壓和靜壓之差為動壓差,其大小于管內風速(量)有關,風速(量)越大,動壓差越大;風速(量)越小,動壓差也小,因此,只要測量出動壓差的大小,再找出動壓差與風速(量)的對應關系,就能正確的測出管內風速(量)。在四角兩層八只燃盡風風道內均裝有燃盡風測量裝置,并分別引入到鍋爐DCS系統中,對燃盡風進行實時準確的測量和調節。測速管的36、安裝:在二次風小風門前的風道內安裝測速管,安裝結束后,應對熱風道保溫層進行修復。保證測速裝置前后直管段能夠滿足測量精度和穩定性的要求。測量控制單元安裝:測量柜應垂直安裝在勻速取樣器的下方,并與煙道相對固定。使它在煙道熱脹冷縮移動時能隨之一起移動。不準安置在地面,以防煙道移動時扯斷取樣管,測量柜的固定方法采用吊裝的方式。本儀器外供的電源及氣源由柜體下部進入,信號線也由柜體下部進出。檢修平臺的要求:為了維護和操作的方便,在設備下面必須搭建永久性的平臺。6 供貨范圍表5 燃燒系統改造工程設備清單序號名稱規格和型號單位數量產地生產廠家價格備注一、燃燒器1低氮燃燒器TTS-03只122周界風噴口TTS-37、01只123二次風噴口TTS-03只12二、二次風1無三、燃盡風1燃盡風噴口含擺動機構TTS-05只122燃盡風風道的金屬膨脹節TTS-06只33燃盡風箱TTS-07套34燃盡風道TTS-08套35燃盡風風門TTS-09只36燃盡風道吊掛組127燃盡風風量測量設備及反吹掃系統TTS-10套3四、水冷壁開孔、封孔1水冷壁TTS-11套32密封殼TTS-12套3五、電氣1風門電動執行器個122燃盡風噴口垂直擺動氣動執行器組3一組4個執行器,含連桿3信號電纜ZR-KVVP-0.45/0.75 kV-4X1.0m12004電源電纜ZR-YJV-0.6/1.0kV-4X1.0m6005測速智能變送器電纜ZR-KVVP- 0.45/0.75 kV-1 X 2 X 1.5m6006穿線管m1007金屬軟管m2508卡頭個489電纜橋架m164六、儀控1AI16端子臺22AO8端子臺33配電箱套1七專用工具1無2八、其它1燃盡風平臺、扶梯臺爐3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19
2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