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發國際大廈地下室及上部主體工程混凝土工程質量修補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2605
2022-09-22
11頁
202.50KB
1、建發國際大廈地下室及上部主體工程混凝土工程質量修補方案編制人: 審核人: 批準人: 日 期: 目 錄1.混凝土工程概況11.1.地下室混凝土概況11.2.地上結構混凝土概況12.本工程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23.質量通病、缺陷處理程序24.混凝土質量缺陷處理措施44.1.裂縫的處理措施44.2.蜂窩的處理措施74.3.麻面的處理措施74.4.孔洞的處理措施74.5.露筋的處理措施74.6.縫隙、夾層的處理措施84.7.缺棱掉角的處理措施84.8.強度不夠的處理措施8混凝土工程質量修補方案為了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優質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2002)進行質量控制,對容易出現的質量缺陷進行原因分析,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理措施。1. 混凝土工程概況1.1. 地下室混凝土概況部位混凝土強度等級備注地下室梁C30/樓板C30/柱C50見柱網平面布置圖內墻C30外墻C30P12底板C30P12頂板C30消防水箱C35P61.2. 地上結構混凝土概況地上結構混凝土標號較多,其中核心筒區域鋼管柱混凝土為C60,核心筒內墻體及梁板混凝土標號相同,隨樓層高度標號不斷變化見下表,核心筒外圍組合桁架板混凝土等級C30;裙樓結構柱混凝土等級隨標高不同,詳見裙樓柱網平面布置圖,裙樓梁板混凝土等級均為C30。部位混凝土強度等級備注1#樓鋼管混凝土柱內的混凝3、土C60水灰比控制在0.45以下核心筒剪力墻及核心筒內樓板、梁6層及以下C70結構標高+27.53m以下18層及以下C60結構標高+27.53m+79.1m1826層C55結構標高+79.1m+112.7m2633層C50結構標高+112.7m+143.33339層C45結構標高+143.3m+168.539層以上C40結構標高+168.5m以上后澆樓梯/筒內結構C40/鋼筋桁架模板樓板C30/2#樓梁C30/板C30/柱C50 C40 C35見柱網平面布置圖3#樓梁C30/板C30/柱C40 C35見柱網平面布置圖4#樓梁C30/板C30/柱C45 C40 C35見柱網平面布置圖2. 本工程4、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混凝土工程裂縫蜂窩麻面孔洞露筋縫隙、夾層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強度不夠、均質性差3. 質量通病、缺陷處理程序在現場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缺陷,因按下列程序對質量缺陷的進行處理,嚴禁擅自處理(隱蔽)。現場發現質量問題工程部、質量部項目技術部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對質量問題進行辨識、定性。(必要時請有資質的檢測部門進行鑒定后定性)一般質量缺陷:按質量缺陷修補方案進行處理嚴重質量缺陷(質量事故):會同設計(地勘)確定處理方案。現場按方案進行缺陷處理監理單位進行缺陷部位處理檢查、驗收。質量缺陷處理程序在混凝土質量缺陷出現后,會同監理、業主至現場,對混凝土缺陷進行等級判斷,判斷標準5、參照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表8.1.1。在現場對質量缺陷進行判定并記錄,記錄文件形成表格,根據缺陷的類別及級別采用相應的處理措施,嚴重缺陷處理措施方案報業主、監理、設計審核后實施。并做好缺陷的隱蔽記錄。混凝土質量缺陷判定及處理措施表格序號混凝土質量缺陷等級及處理措施備注部位(軸線)現象缺陷等級處理措施1234. 混凝土質量缺陷處理措施在混凝土質量缺陷出現后,會同監理、業主至現場,對混凝土缺陷進行等級判斷,判斷標準參照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表8.1.1。在現場對質量缺陷進行判定并記錄,記錄文件形成表格,根據缺陷的類別及級別采用相6、應的處理措施,嚴重缺陷處理措施方案報業主、監理、設計審核后方可實施。并做好缺陷的隱蔽記錄。對混凝土質量缺陷修補實行專人負責及樣板先行的制度,樣板施工滿足要求后,進行大面積施工。混凝土缺陷修補材料采用砼攪拌站同批次的水泥及粉煤灰,由專人進行砂漿配制。具體處理措施如下:4.1. 裂縫的處理措施對不影響結構性能和使用功能的無害裂縫進行聚氨酯灌漿處理。對通縫或深度大于1/2板厚(墻厚)等有害裂縫,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外墻:裂縫采用KS-8水溶性聚氨酯注漿液(用于有滲水的裂縫部位),改性環氧化學灌漿液(用于沒有滲水的干燥裂縫部位)進行灌漿處理。裂縫調查及清洗a.對縫面用高壓水進行清洗,直至清晰地露出7、裂縫為止.b.觀察裂縫狀況及分布情況,調查結構物概況;裂縫開裂原因、發展情況。c.確定并標注裂縫寬度,核實混凝土厚度,檢查有無漏水、泛白情況。用10倍的裂縫放大鏡對裂縫寬度進行測量并標注在裂縫上方,如有貫穿裂縫要注明。基層處理在沿裂縫兩側25cm的距離內進行清理工作。清除表面的灰塵、油污、松動物等。縫中如被灰塵堵塞,可用小型吸塵器吸出。對于有蜂窩麻面、露筋部位用聚合物砂漿修補平整。鉆孔布置a.在裂縫中心線1015mm兩側鉆斜孔,孔徑18mm,孔距40cm,深淺孔交替布置,淺孔深2530mm,傾角約50,深孔孔深4045mm,傾角約70。b.鉆孔與縫隙的距離視情況而定,鉆孔深度應穿越縫隙,孔與孔8、的距離視縫寬而定(200-700),通常裂縫越寬,注入的止漏劑就可壓送得更遠。因此,孔與孔之間的距離可以拉長些。用于大裂縫的修補方式與小裂縫相同,但需要用止水栓堵塞,以防止大量止漏劑從裂縫中流失。c.清孔、埋管:用高壓水將孔清洗干凈,每孔埋設兩根注漿管,一進一出,一根管徑為8mm,埋至距孔底5cm,為主注漿管;一根管徑為8mm,埋入孔內10cm左右,為排水排氣回漿管,埋管材料用速凝水泥。d.在鉆好的孔中安裝高壓止漏棒,將其上螺帽鎖緊。表面封縫將封縫膠配制調勻后,沿裂縫表面涂刮,封閉裂縫,留出注入口,整個灌漿嘴要用封縫膠包嚴,固化后(固化時間為3小時左右)周邊可能有裂口,必須反復用封縫膠補上。通9、風檢查待埋管材料有一定的強度后,在裂縫和管口處涂少量肥皂水,采用0.2MPa的風壓進行通風檢查,對于盲孔應在附近重新打孔埋管。漿液配制及注漿a.根據灌前壓丙酮試驗的漏量大小配制漿液,配漿時將固化劑、表面活性劑緩慢注入主液中,邊注入邊攪拌,保持漿液在25以下,以提高漿材的可灌性。b.用可達420kg/cm2的高壓止漏機AS-2000經由止漏棒AS-185注入攪伴好的漿液。利用AS-2000以高壓力灌入(壓力最少應達280 kg/cm2),以確保漿液能確實填滿孔隙。c.注漿方式:灌前單孔壓丙酮量10ml者應單孔灌注,漏量10ml者則可多孔灌注;灌注過程中若有串漏孔,可在排出積水和稀漿后進行并灌,灌10、漿應由下而上進行。d.注漿方法:先灌深孔,從進漿管開始注漿,待回漿管排出孔內水、氣后,封閉回漿管。根據吸漿量情況逐步升至設計壓力,當吸漿率小于1ml/min時,應保持壓力延續灌注30min即可扎管待凝。45h后檢查注漿效果,對管口不飽滿的膠管進行第二次注漿直至飽滿。e.灌漿壓力:開灌壓力0.4MPa,當吸漿率小于5ml/min時,逐漸加壓至0.50.6MPa,二次注漿孔壓力可提高至0.8MPa。f.注漿過程監控:加強結構抬動變形監測,如出現異常應及時降壓并采取相應措施。表面處理a.待凝固完成后(6個小時)拆除止漏棒。b.清除溢出縫外的止漏劑。c.修補灌注孔,恢復基層原狀。必要時用防水補強材料將11、裂縫表面做防水處理。(2)樓板: 板面裂紋是指混凝土結構構件的表面,出現不同深度,不規則的裂紋。板面裂紋的修補技術。一般對寬度大于0.5mm的裂縫,可采用水泥灌漿;寬度小于0.5mm的裂縫,宜采用化學灌漿。化學灌漿所用的灌漿材料,應根據裂縫性質、縫寬和干燥情況選用。作為補強用的灌漿材料,常用的有環氧樹脂漿液(能修補縫寬0.2mm以上的干燥裂縫)和甲凝(能修補0.05mm以上的干燥細微裂縫)等。作為防滲堵漏用的灌漿材料,常用的有丙凝(能灌入0.01mm以上的裂縫)和聚氨酯(能灌入0.015mm以上的裂縫)等。如果裂紋開裂較大較深時,應將裂紋附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或沿裂紋方向鑿成深為15-20mm12、寬為100-200mm的V形凹槽,掃凈并灑水濕潤,先刷水泥凈漿一度,然后用1:2-1:2.5水泥砂漿分2-3層涂抹,總厚度控制在10-20mm左右,并壓實抹光。地下室外墻裂縫處理詳見地下室外墻混凝土裂縫修補方案。4.2. 蜂窩的處理措施對小蜂窩沖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面壓實;對較大蜂窩,要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部分及突出骨料顆粒,用鋼絲刷或壓力水洗刷干凈,支模后可用粒徑1020 mm細石混凝土(比原標號高一級)仔細填塞搗實;對較深的蜂窩,影響承載力而又清除困難時,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澆筑混凝土封閉后,再放水泥砂漿,把蜂窩中的石子包裹起來,填滿縫隙結成整體,必要時可進行13、水泥灌漿處理。4.3. 麻面的處理措施通常所說的麻面是指混凝土結構構件局部表面出現缺漿粗糙和呈現許多小凹坑、麻點,但無鋼筋和石子外露的現象,是現澆混凝土結構構件最常見的質量缺陷之一。麻面主要影響構件外觀,麻面部分面積較小或結構構件表面做粉刷的可不處理;對于面積較大的部分要修補,即將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后用水泥砂漿或1:2水泥砂漿抹刷,抹平壓光即可。4.4. 孔洞的處理措施孔洞是指混凝土構件結構內部存在有較大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是現澆混凝土最嚴重的質量缺陷。孔洞的修補技術。對孔洞事故的補強,可在舊混凝土表面采用處理施工縫的方法處理,將孔洞處疏松的混凝土和14、突出的石子剔鑿掉,孔洞頂部要鑿成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干凈,保持濕潤72h后,用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搗實。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內,并摻水泥用量萬分之一的鋁粉,分層搗實,以免新舊混凝土接觸面上出現裂縫。4.5. 露筋的處理措施露筋是指混凝土構件內的主筋、負彎矩筋或箍筋等局部裸露在混凝土表面,露筋現象也是現澆混凝土結構構件比較常見的質量缺陷之一。露筋的修補技術。主要是采取保護鋼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蝕,對于板底、梁側露筋較小的部分,鑿開露筋周圍疏松的混凝土,用鋼絲刷清理后,用防銹漆將露筋部分涂刷一遍,再在表面抹1:2水泥砂漿。露筋較深時應處理好界面后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填15、塞壓實。4.6. 縫隙、夾層的處理措施縫隙夾層是指施工縫處混凝土結合不好,有縫隙或夾有雜物,造成結構整體性不良,將結構分割成幾個不相連接的部分。施工縫夾層的修補技術。發生縫隙或夾層現象后要鑿去松散混凝土,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強力填塞或壓漿。當表面縫隙較細時,可用清水將裂縫沖洗干凈,充分濕潤后抹水泥漿。對夾層的處理要慎重。補強前,先搭臨時支撐加固后,方可進行剔鑿。將夾層中的雜物和松軟混凝土清除,用清水沖洗干凈,充分濕潤再灌注,采用高一級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或混凝土減石砂漿,搗實養護。4.7. 缺棱掉角的處理措施缺棱掉角是指混凝土梁、柱、墻板和孔洞處直角邊上的混凝土局部殘損掉落,不規整,棱角有缺16、陷的現象。缺棱掉角的修補技術。缺棱掉角較小時,清水沖洗后將該處用鋼絲刷刷凈充分濕潤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漿抹補整齊。也可將不實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顆粒鑿除,用水沖刷干凈后濕潤,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補好,認真養護;當缺棱掉角較大時,應將疏松部分混凝土鑿除,并將界面清理干凈充分濕潤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加強養護,待達到一定強度后再拆模養護。4.8. 強度不夠的處理措施產生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制備、現場澆搗和養護四個方面造成的。(1)配合比設計方面:有時不能及時測定水泥的實際活性,影響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正確性;另外套用17、混凝土配合比時選用不當;外加劑用量控制不準,都有可能導致混凝土強度不足。(2)制備方面:任意增加用水量;配合比以重量折合體積比造成稱料不準;攪拌時顛倒加料順序及攪拌時間過短等,造成攪拌不均勻,導致混凝土強度降低。(3)現場澆搗方面:主要是施工中振搗不實及發現混凝土有離析現象時,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糾正。(4)養護方面:主要是不按規定的方法、時間對混凝土進行妥善的養護,以致造成混凝土強度降低。混凝土強度不足的補強技術。若發現小面積混凝土強度不足的結構或構件,須將這部分進行增溫、暖棚等方法加強養護,以增加其混凝土的強度。若出現較大面積的混凝土強度不足的現象,采取補強措施前,首先應進行專家論證,制定切實可行的混凝土加固補強方案,經相關部門共同審批后,聘請具有特定資質的專業加固隊伍來實施。-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