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酈舍一期住宅工程測量施工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2631
2022-09-22
19頁
4.01MB
1、湖畔酈舍一期工程6-1、6-4標段測量施工方案編 制 人: 審 核 人: 審 批 人: 目 錄目 錄0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況及特點:2三、測量放線精度要求:4四、平面控制測量:5五、高程控制測量:7六、分部、分項工程的測量放線:7七、測量管理體系的建立:12八、復核、驗線:15 一、編制依據: 1、業主提供的湖畔酈舍一期工程6-1、6-4標段規劃總平面圖、建筑和結構設計圖2、市測繪院工程測量成果資料3、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4、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DB11/P446-20075、城市測量規范(CJJ899)6、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定(DB13(J)352002)二、工程概況及2、特點:1、 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唐山市豐南區文化大街以北,順達街以南,青年路以東,匯通路以西。6-1號樓地上部分為26層住宅樓,地下二層均為儲藏間,檐口高度75.2米,建筑面積16950.22 m2,室內外高差0.3米。6-2號樓地上部分26層住宅,底部2層為居委會和商業網點,地下室均為儲藏間,檐口高度76.25米,建筑面積為18478,37 m2,室內外高差為0.15米。6-5號樓地上部分為18/26層住宅樓,一層局部為商業網點,地下二層為儲藏間,檐口高度52.40米/75.20米,建筑面積19281.66 m2,室內外高差0.3米。6-6、6-12,6-15號樓地上26層為住宅,地下二層均3、為儲藏間,最大檐口高度75.20米 ,單體建筑面積為17848.40m2室內外高差0.3米。6-11、6-14號樓地上部分為18/26層住宅樓,地下二層為儲藏間,檐口高度52.40米/75.20米,單體建筑面積為19481.99 m2一層局部為商業網點,地下2層均為儲藏間,室內外高差0.3米。6-18號樓地上部分18層住宅,地下一層均為儲藏間,檐口高度52.40米, 建筑面積10951.47 m2,室內外高差0.3米。6-19號樓地上部分18層住宅,地下一層為儲藏間,檐口高度52.4米,建筑面積8944.60m2,室內外高差0.3米。本地塊建筑群除商業一層高3.6米,二層高3.3米外,其他層高4、均為2.85米,防火設計為一類,地下室耐火等級是一級,地上部分耐火等級為一級,防水等級是二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剪力墻及現澆鋼筋砼樓(層)蓋結構,基礎為筏板基礎,抗震設防烈度為八度(0.20g)2、測量特點:本工程為地塊群體建筑,裙樓間都由地下車庫相連,形成高差高低跨,施工占地面積大,要求精度高。建筑物的平面軸線控制及豎向高程控制是測量工作的關鍵,直接影響建筑物的工程質量。3、工程對測量的要求:人員配備合理,儀器精度滿足工程測量放線的需要。工程結構施工,給測量工作的作業時間短,要求測量工作迅捷、高效、準確,不能因為測量工作的延誤或失誤造成工序的窩工現象。所以,必須選擇高素質的測量人員,5、有高效率的測量管理體系,經濟、合理、可靠的測量方案和測量方法及質量檢驗體系,足夠的、能滿足精度要求的測量儀器,以保證測量工作的正常進行。放線精度必須滿足設計和驗收以及有關測量規范的要求。三、測量放線精度要求:1、 首級控制的精度要求:市測繪院所做導線點達到二級導線的精度要求,高程達到四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2、 工程定位精度:平面位置:2cm,高 程:2cm3、 軸線控制網的精度要求:軸線控制網選用一級建筑方格網,精度要求見下表:一級建筑方格網的精度指標:測距相對中誤差1/24000測角中誤差:9”直線度: 5”4、 高程達到四等水準精度要求,高程控制點間高差誤差不超過3mm。5、作業面的放線要6、求: 對于砼結構工程部分,各部位的放線的允許誤差如下:項 目允許誤差外廓主軸線長度(L)L30m5mm30mL60m10mm60mL90m15mm90m90m20mm6、對于建筑物的垂直度誤差和總高度誤差:3H/10000,且度建筑物高度垂直度誤差總高度誤差30H60m時:10mm10mm60H90m時:15mm15mm90H120m時:20mm20mm120H150m時:25mm25mm150H時: 30mm 30mm四、平面控制測量: 1、工程的首級控制測量:委托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實施,布設成導線網形式,按二級導線精度布設。導線點三個,作成半永久點形式,要求保持到工程結束。7、具體見下圖: 2、場區控制及軸線控制:場區控制網作成方格網形式,也以此作為現場的軸線控制網,方格網平行軸線,考慮到基礎結構放線的通視情況,控制線偏離軸線間距1m。考慮到作業面放線方便,格網間距不大于50m。方格網點(軸線控制點)布設在基坑兩側穩固之處。精度按一級建筑方格網的等級布設,必須滿足軸線相對允許誤差不大于1/24000,軸線正交度為9”。施測時以工程首級控制點G3G4為起始邊,用極坐標法放出臨時控制點ZS1、ZS2、ZS3,附和到首級控制點G3G4上,嚴密平差,算出ZS1、ZS3點的坐標,以ZS1-ZS3為現場定位基線,用極坐標法依次釘出各棟樓座軸線控制點。釘完后附和到首級控制點上檢查8、。 具體見附圖:軸線控制點平面布置圖。由于點位都處在沉降區,所以要每三個月定期檢查樁點,發現點位變動,及時改正。五、高程控制測量: 、工程首級高程控制點:網形同工程首級平面控制點網圖,高程按合格水準的高程施測,導線點帶高程,高程點三個。 、場區高程的建立:根據首級高程施測場區高程控制,按水準路線,將高程傳遞到場區高程控制點,控制點設在安全、穩定、通視良好的位置。場區高程控制點要定期復測。高程導線測量圖如下:六、分部、分項工程的測量放線: (一). 0.000米以下及基礎施工測量該工程的結構分為6-1、6-1、6-5、6-6、6-11、6-12、6-14、6-15、6-18、6-19裙樓組合部分9、,及裙樓間的地下車庫高低跨組成。標高傳遞采用鋼尺配合水準儀進行,并控制挖土深度。挖土深度要嚴格控制,不能超挖。例舉18號樓:清槽后,用經緯儀將2軸、32軸,B軸、J軸四條軸線軸線控制線投測到基坑內,并進行校核,校核合格后,以此放出墊層邊界線。按設計要求,抄測出墊層標高,并釘小木樁。在墊層砼施工時,拉線控制墊層厚度。地下部分的軸線投測,采用經緯儀正倒鏡挑直線法進行外控投測。墊層施工完后,將主軸線投測到墊層上。先在墊層上對投測的主軸線進行閉合校核,精度不低于1/8000,測角限差為12。施測時,要嚴格校核圖紙尺寸、投測的軸線尺寸,以確保投測軸線無誤。校核合格后,再進行其它軸線的測設。縱橫向至少各投10、兩條控制線,組成閉合的矩形或“井”字形,校核矩形或“井”字形的間距、對角線、直角度等,符合限差后,再依次排出各道主軸線,后放柱、樓梯、模板控制線等。放線完后,測量人員先進行自檢,再報有關質量部門檢查驗收,后請監理驗收。0.000以下的高程控制:隨著挖土的深入,根據高程控制點向基槽內引測標高,控制點設在基槽外。基礎前期施工和結構施工用此標高點控制。結構拆模后,把標高抄測到結構墻柱上,測設建筑+1m線,每個樓設四個以上。引測到結構上的標高要附合到場區控制點進行檢查。用鋼尺傳遞和施工馬道水準儀倒點觀測互相進行,互為校核。(如圖)(二).0.000米以上施工測量 1.軸線豎向傳遞本工程的軸線豎向傳遞采11、用激光鉛直儀內控法。在首層地面設置投測基點 。在首層地面鋼筋綁扎施工時,在欲設置激光投測點的位置預埋100100mm鐵板,鐵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激光投測點的選擇要綜合考慮流水段的劃分,分別在2軸向東、14軸向東、20軸向西、32軸向西;J軸向南、D軸向北布設激光投測點。各點距主軸線距離均為600mm。施工至首層平面時,對各主軸線樁點進行距離、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進行首層平面放線。放線后,再將各激光投測點測定在預埋鐵板上,(如圖)并再次校核,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結構主體軸線內控點重新根據樓層結構,施工流水段布設。(如圖)每層頂板應在各激光投測點相應的位置上預留200200mm的接收孔。投測12、時將激光鉛直儀置于首層控制點上,在施工層用有機玻璃板貼紙接收。每個點的投測均要用誤差圓取圓心的方法確定投測點。即:每個點的投測應將儀器分別旋轉90、180、270、360投測四個點,這四個點形成的誤差圓取其圓心作為投測點。每層投測完后均要進行閉合校核,確保投測無誤,再放其它軸線及墻邊線、柱邊線。主樓高52.4米,為保證豎向投測的精度,軸線投測采用兩次接力投測。在十層砼施工前,先在北側投測點的南側500mm處;南側投測點的北側500mm處預埋四塊鐵板。待地面軸線投測完后,精密校核,合格后將原投測點分別向南和向北移動500mm,將這四個點作為十層以上軸線投測的起始點。軸線豎向投測的精度不應低于1/13、10000,且每層投測誤差不應超過2mm。2高程傳遞首層施工完后,將0.000米的高程抄測在首層柱子上,且至少抄測三處,并對這三處進行附合校核,合格后以此進行標高傳遞。0.000米以上標高傳遞采用鋼尺從三個不同部位向上傳遞。每層傳遞完后,必須在施工層上用水準儀校核。由于高程超過一整尺,因此,在十層標高投測后,精確校核,合格后,以此作為十以上結構施工高程傳遞依據。標高傳遞誤差主樓不應超過15mm,且每層標高豎向傳遞的不應超過3mm,超限必須重新丈量。用鋼尺丈量中時,應進行溫度、尺長改正。1、砼結構的測量放線:(1)、基礎部分根據軸線控制點向坑內投測,也可用極坐標法進行放樣。從基坑上的控制樁上架設14、經緯儀,后視對面的后視點,將控制線投測到工作樓層上,投點允許誤差3mm。(2)、每棟樓結構0.000以上部分上的放線:采用激光鉛垂儀從內控點向作業面投測,校核后,拉鋼尺放出軸線。(3)、平面內細部線應放出結構的各種細部線邊線、50cm控制線。(4)、標高應放出:作業面結構50線或建筑50線(視施工方便情況),拆模后抄測建筑1m線。根據作業面標高控制點,進行作業面抄平,每跨至少4個點。測完后應附和到另一流水段檢查。2、裝修的測量放線:用結構軸線放出二次結構線,檢查各層軸線的豎向投影情況,進行門窗工程的安裝。外立面放出大的控制線,控制外立面的的裝修。標高根據建筑1m線控制。3、機電安裝的測量放線:15、根據結構軸線放出機電設備位置線,誤差應小于1cm。根據建筑1m線控制機電設備標高,誤差在3mm以內。施工中必須注意施工安全。七、測量管理體系的建立:1、管理體系:是本工程測量工作的制度保障。管理體系圖如下:管理流程圖:(見下圖)2、儀器管理:(1)、儀器選用: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工程放線的精度要求,配備主要測量儀器如下:必須滿足施工需要和精度要求。序號儀器名稱型號數量精度檢定周期備注1全站儀拓普康GTS-335SN122+2ppm 1年配件應齊全2經緯儀DT-02C421年3水準儀DZS3-143mm1年4鉛垂儀DZJ321/10萬1年5鋼尺50m2已檢定1年(2)、儀器現場管理:1)、所有儀器16、設備都應有檢定合格證,并按周期檢定。2)、儀器檢定按照國家(市)各類設備檢定規程規定的周期、檢定方法、檢驗準則在國家授權的計量單位進行檢定。3)、保存檢定記錄,建立儀器管理臺帳,內容主要包括:型號、數量、檢定時間、搬運、收發使用等。4)、現場設儀器柜,測量人員負責儀器日常管理。5)、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并采取防潮、防曬、防撞措施。3、人員配備:項目部配專職測量人員1名以上,作業隊應配備4名以上測量人員其中一名經驗豐富、基礎扎實的測量人員,所有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另附測量人員上崗證復印件。4、資料管理: 表格的填寫、簽字:根據唐山資料管理規定DBJ 01512003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中有關17、測量章節內容和要求,應填寫:表B2-2 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報監理),表C3-1工程定位測量記錄;表C3-2 基槽驗線記錄;表C3-3 樓層平面放線記錄;表C3-4 樓層標高抄測記錄;表C3-5 建筑物垂直度、標高觀測記錄; 5、樁位及控制點保護:(1)、首先樁位必須選擇在地基穩固、不易碰壓和通視良好的地區。(2)、各控制點應標識清楚,周圍3m范圍和其照準方向嚴禁堆放東西。(3)、測量人員應將各控制點圖下發各股室,使現場人員明確樁位所在,以利保護。(4)、現場各施工人員都有責任保護樁位。(5)、測量人員定期檢查樁位,發現移動,應立即通知相關部門停止使用,并馬上進行復測。(6)、各施工區控制點保18、護職責落實到作業隊和個人。八、復核、驗線:1、要求:(1)、各施工隊測量員先自檢合格后,向項目部技術部申請驗線。(2)、項目部測量員復檢合格后,整理好報驗資料向監理公司申請驗線。(3)、經監理公司復檢通過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4)、驗線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復檢合格后,重新整理資料,申請驗線。2、驗線范圍:(1)、政府規劃驗線:工程定位、結構出地面、結構竣工等三個階段,由業主向市規劃局申請驗線;(2)、監理驗線范圍:現場和作業面各級平面、高程控制點,各種分部、分向工程的定位樁點,基槽位置、幾何尺寸和標高,樓層軸線、標高和各種關鍵部位的線。(3)、項目部測量員驗線范圍:除了以上監理驗線范圍內19、的必驗項目,隨時檢查各種細部線,驗線結果及時反饋各作業隊,以便改正。3、誤差預防和發生錯誤的改正:(1)、誤差預防:1)、為防止測量誤差(系統誤差、偶然誤差和粗差),必須從人員、儀器、操作環境和管理四個方面解決。2)、必須配備專業人員,熟悉操作規程,熟悉施工圖紙、方案和交底。3)、使用的儀器應在檢定周期內,使用前后應認真檢查儀器狀態,發現問題及時檢修。4)、盡量選擇最佳觀測時間施測,在不利環境下施測的結果,應有嚴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5)、管理上,人員和儀器配備合理,測法經濟、高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施測數據資料齊全、清晰。(2)、發生錯誤的改正:1)、發現錯誤,應立即查明原因,20、向上級報告。2)、對由此所施測的一切結果進行檢核。3)、對發現的錯誤立即糾正,有關人員應承擔相應的責任。4)、填寫錯誤追蹤記錄,并制定預防措施。4、施工測量放線的基本準則 4.1 認真學習與執行國家法令、政策與規范,明確為工程服務,對按圖施工與工程進度負責的工作目的。 4.2 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等程序。即先測設精度較高的場地整體控制網,再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線。 4.3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起始依據(設計圖紙、文件,測量起始點位、數據等)的正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4.4 測法要科學,簡捷,精度要合理,相稱的工作原則。儀器選擇要適當,使用要精心。在21、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4.5 定位、放線工作必須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由有關主管部門驗線的工作制度。此外,還應執行安全、保密等有關規定,用好、管好設計圖紙與有關資料。實測時要當場做好原始記錄,測后要及時保護好樁位。4.6 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不畏艱難,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4.7 虛心學習,及時總結經驗,努力開創新局面的工作精神,以適應建筑業不斷發展的需要。5、施工測量驗線的工作的基本準則 5.1 驗線工作應主動,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施工測量方案開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階段前,均應對施工測量工作提出預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5.2 驗線的依據應原始、22、正確、有效,主要是設計圖紙、變更洽商與起始點位(如紅線樁、水準點等)及其已知數據(如坐標、高程等)要原始資料、最后定案有效并正確的,因為這些是施工測量的基本依據。若其中有錯,在測量放線中多是難以發現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5.3 儀器與鋼尺須按計量法有關規定進行檢定和檢校。 5.4 驗線的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要包括:5.4.1 儀器的精度應適應驗線要求,并校正完好;5.4.2 必須按規程作業,觀測誤差必須小于限差,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應采取措施進行改正;5.4.3 驗線本身應先行附合(或閉合)校核 。 5.5 必須獨立驗線,驗線工作應盡量與放線工作不相關,主要包括:5.5.1 觀測人員;5.5.23、2 儀器;5.5.3 測法及觀測路線等。 5.6 驗線部位關鍵環節與最弱部位,主要包括:5.6.1 定位依據樁位及定位條件;5.6.2 場區平面控制網、主軸線及其控制樁(引樁);5.6.3 場區高程控制網及0.000高程線;5.6.4 控制網及定位放線中的最弱部位; 5.6.5 鉛直儀從首層投測到施工作業面的控制網及標高控制點。 5.7 驗線方法及誤差處理5.7.1 場區平面控制網與建筑物定位,應在平差計算中評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實地驗測,精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重測。5.7.2 細部測量,可用不低于原測量放線的精度進行驗測,驗線成果與原放線成果之間的誤差處理如下;5.7.2.1 兩者之差若小于1/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優良;5.7.2.2 兩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線成果,或取兩者的平均值);5.7.2.3 兩者之差超過限差時,原則上不予驗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6. 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 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7. 測量計算的基本要求 測量計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依據正確、方法科學、計算有序、步步校核、結果可靠。18施工測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