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中上游衢江航運開發工程航道工程防汛度汛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2768
2022-09-22
12頁
73.50KB
1、 錄一、編制說明1二、工程概況1(一)工程建設內容1(二)水文氣象和工程地質1三、度汛要求4四、汛前面貌5五、工程難點及特點分析5六、度汛保證措施6(一)組織保證措施6(二)制度保證措施6(三)設備、物資保證7(四)技術保證措施8(五)其他安全保證措施8七、人員、材料設備的轉移及保護9錢塘江中上游衢江(金華段)航運開發工程航道工程第3施工標段防汛度汛專項方案一、編制說明本工程以“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救”的作為防汛工作的指導方針,安全度汛為原則,根據投標文件、設計文件、合同文件結合當地水文氣象條件及工地實際情況進行編制。二、工程概況(一)工程建設內容項目建設地點:金華市。項目規模2、及技術標準:本項目起自洋埠,終于蘭溪馬安徐村,按內河(天然和渠化河流)四級航道標準改造航道20.6km,其中新建護岸32.34公里,疏浚土石方221.57萬方,建設洋港錨泊服務區、羅埠錨地、游埠應急錨地,建設助航安全設施、信息化等配套工程、改建橫山大橋。服務區、錨地的水工結構按靠泊1000噸級船舶設計,洋港服務區泊位為8個,羅埠錨地泊位為4個,游埠應急錨地泊位為4個。本標段招標范圍:第3施工標段:樁號范圍K63+250-K70+301.42,里程7.051公里,招標范圍為土石方疏浚、羅埠錨地、游埠應急錨地及航標工程的實施完成及缺陷責任期缺陷修復。其中疏浚土石方疏浚約79.5萬m3,羅埠錨地、游3、埠應急錨地按靠泊500噸級船舶標準建設,靠船建筑物結構設計滿足1000噸級船舶的靠泊要求。(二)水文氣象和工程地質1、氣象金華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多雨,從季節變化看,冬季在冷高壓控制下,氣候干冷,但河道不封凍;夏季在副熱帶控制下,天氣晴熱。根據金華氣象站實測資料統計,特征值如下:(1)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7.7極端最高氣溫41.3(1966年8月9日)極端最低氣溫8.2(1970年1月16日)年平均最高氣溫22.1年平均最低氣溫5.4全年以7月份溫度最高,月平均氣溫28.529.8,1月份氣溫最低,平均氣溫在2.95.4之間。(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39mm歷年最大年降水4、量為2150.6mm(1954年)歷年最小年降水量為856mm(1978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11.4mm平均降水日數153.2天歷年降水日數最多190天(1975年)歷年降水日數最少115天(1986年)最長連續降水日數19天降水量lOmm的多年平均天數為43.8天,雨量集中在410月,降水量季節分配主要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其中56月為梅雨季節,占30%以上,往往造成連續洪水,歷史上幾次大洪水都發生在這個季節,其次是臺風或熱雷雨,發生在79月一般有300mm,但由于氣候炎熱因而易發生干旱。(3)風況常風向東北風(頻率14%)多年平均風速1.6m/s多年10分鐘最大風速20.5、0m/s(NW方向多年日瞬時最大風速40.0m/s(63年4月17日)全年大于8級大風日數4.1天(4)霧況多年平均霧日18.9天(5)雷暴多年平均雷暴日數36天2、水文、泥沙(1)水文、泥沙衡江上游有衢州水文站,集水面積5424km2,設立于1930年,觀測項目有水位、流量、降水、泥沙等:中、下游分別設有龍游、洋港水位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時期兩站均有短期流量實測資料。龍游水位站設立于1930年,集水面積8860km2;洋港水位站設立于1951年,集水面積10732km2據衢州水文站實測資料統計分析,19582009年平均徑流量61.9108m,年懸移質輸沙量105.6104t,推移質按懸移質6、的20%計算,街州站年總輸沙量為127104t。歷年最大流量8630m/s;歷年最高水位65.76m(85國家高程,下同);多年平均流量208.3m3/s;湖南鎮水庫己建成蓄水,壩址區域泥沙已經攔截,故在設計中不再考慮。將衢州站歷年輸沙量資料移用于設計流域。經19582007年50年系列統計分析,姚家湖南鎮區間年來水量99.14億m3,懸移質沙量181.7萬t,加上推移質,年總輸砂量為218萬t。(2)設計水位設計最高通航水位本工程對設計最高通航水位的選取主要考慮船閘安全通航水流條件的要求,通過模型試驗對樞紐的設計參數及樞紐發電、泄洪調度運行方式的組合試驗分析,樞紐通航建筑物上游設計最高通航水7、位采用樞紐正常蓄水位:樞紐通航建筑物下游設計最高通航水位綜合考慮通航保證率及工程投資等因素,確定滿足各級船鬧通航水流條件時的流量,并取該流量時相應的水位作為樞紐通航建筑物下游設計最高通航水位。經多年日平均流量的頻率分析,確定的設計最高通航水位相當于多年日平均流量4%頻率時的水位,其相應的流量為游埠壩下1442m3/s;姚家壩下為1505m3/s。由于兩級樞紐之間的距離較短,基本無區間通航的要求,因此兩級樞紐之間航段的設計最高通航水位取介于上一級樞紐通航建筑物下游設計最高通航水位與下一級樞紐通航建筑物上游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之間。姚家樞紐為衢江梯級開發的最下游一級,與下游富春江庫區正常蓄水位銜接。姚8、家船閘下游引航道處設計最高通航水位受姚家樞紐下泄流量的水流條件限制,采用多年日平均流量4%頻率時的水位。引航道下游至橫山大橋段航道既要考慮該河段允許通航的水流條件(縱向流速運2.0m/s),同時也要考慮與蘭江的設計最高通航水位銜接。根據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值模擬計算結果,姚家船閘下游至蘭溪三江口,設計最高通航水位取洪水頻率90%的計算結果,相應的最大通航流量3926m3/s,設計最高通航水位衡江大橋為28.08m,橫山大橋為27.87m。設計最低通航水位本工程梯級開發后,各梯級間水位銜接。樞紐土、下游設計最低通航水位均采用水庫死水位,根據樞紐設計發電死水位比正常蓄水9、位低0.5m。姚家樞紐下游航道設計最低通航水位根據蘭溪水文站的觀測資料分析確定,取多年歷時保證率95%98%的水位,并適當考慮壩下航道疏潑后水位的跌落,取姚家樞紐下游設計最低通航水位為22.5m,與蘭江的設計最低通航水位銜接。本工程各航段設計水位詳見下表。衢江(金華段)梯級開發設計水位項目單位小溪灘游埠姚家壩址姚家船閘下游引航道蘭溪馬公灘設計發電流量m3/s448.68467.2450正常蓄水位m40.034.028.5發電尾水位m34.028.523.5最大通航流量m3/s138314421505設計最高通航水位m42.040036.034.031.528.526.528.3227.82設計10、最低通航水位m39.533.528.022.5(3)設計洪水本工程各樞紐設計洪水位詳見下表:衢江(金華段)各梯級設計洪水位項目小溪灘(m)游埠(m)姚家(m)位置壩上壩下壩上壩下壩上壩下5年遇洪水位40.1839.8635.8835.6233.50333510年一遇洪水位40.8440.5036.9536.6634.6434.4720年一遇洪水位41.4641.1037.8837.5635.5035.3150年一遇洪水位42.1741.7738.8838.5036.5136.29100年一遇洪水位429542.5139.82393637.3537.10三、度汛要求(1)嚴格按照規范條文規定,在11、汛前按要求完成施工臨時圍堰的施工。(2)按照防洪管理條例規定,承擔防汛責任,落實防洪管理義務,在本工程所在地防汛指揮部門統一領導下,積極與氣象、水文部門取得聯系,建立完善的水情、氣象預報系統。(3)根據要求上報年度度汛方案,經相關部門審核批準后,嚴格按要求實施。(4)成立防汛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防汛工作的現場領導指揮和監督工作,同時建立經驗豐富的防汛施工隊,確保險情發生時能及時進行防汛搶險工作。(5)汛前保證24小時有人值班,準備充足的人員和防洪材料及機械設備,保證通訊暢通。(6)度汛完成后,立即檢查圍堰和主體工程,及時修復損壞區域,同時集中力量進行基坑排水,盡快恢復施工。(7)編制應急措施,在12、非常洪水出現時立即執行撤離報警,每次行動前、后,做好人員、設備清點,減少失事損失。(8)圍堰施工時做好質量管理工作,特別需注意圍堰坡腳及常水位以下部分的護面結構質量。(9)如有圍堰淹沒風險發生時,做好圍堰內預充水準備,在圍堰過水前挖除下游面橫向圍堰,讓水預先充滿圍堰,以減少圍堰過水時洪水對圍堰的沖刷及造成航道疏浚區域的淤積。四、汛前面貌本工程根據施工現場情況考慮采用分期導流的方式進行施工期導流,并計劃于2017年4月15日前將K64+250K66+500的一期橫向圍堰以及K65+105樁號上游的縱向圍堰拆除,便于汛期的行洪。(具體拆除區域詳見圍堰平面布置圖)待2017年7月15日主汛期過后,拆13、除部分一期圍堰以便于河床過水區過水,同時修建K63+250K64+250段航道的圍堰,及羅埠錨地區域施工區域內的圍堰,進行該區域航道疏浚及錨地施工。五、工程難點及特點分析1、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工期相對緊張,合同工期12個月內需完成約80萬方的航道疏浚,施工組織難度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大。2、圍堰施工長度長,工作量大,為滿足疏浚工程、錨地工程旱地施工的要求,造成施工前期工作量集中,后期土石方外運工作量大等難點。3、工程航道疏浚后產生的棄渣量大,造成后續土石方外運工作量大,棄渣場地面積要求高。4、工程施工期間包含4月15日7月15日3個月的汛期,施工工期緊張。5、本工程施工圍堰為分期圍堰,汛14、前(2017年4月15日)一期圍堰需達到29.5高程,圍堰施工強度大。6、本工程為過水圍堰,汛期考慮全斷面過水,會造成航道疏浚區域回淤,可能造成航道疏浚重復施工。六、度汛保證措施(一)組織保證措施為確保本工程的安全度汛,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度汛應急管理小組,項目經理作為度汛安全第一責任人,項目副經理及安全科長作為副組長領導指揮項目部防洪度汛,落實“防洪度汛”具體工作,負責工程安全度汛的各項工作。應急小組組織機構如下: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安全科工程科質檢科材料后勤科計劃財務科下屬各作業隊(二)制度保證措施安全度汛領導小組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以保證度汛措施準確及時的落實到位:1、崗位責任制15、項目部各崗位職能部門根據自身崗位職責結合度汛責任分工,落實各項度汛措施。2、預警、預案制度為保證汛期的安全施工,項目部防洪度汛領導小組應密切注視汛期施工的天氣情況變化,發現天氣變化有可能發生汛情時,及時組織人員防汛,把施工人員從現場撤離,施工機械、設備放置在洪水淹沒區以外。3、防汛值班制建立防汛值班制度,加強上下聯系,多方協調,充分發揮樞紐作用。同時值班人員需嚴格落實以下措施:(1)及時了解掌握汛情。汛情一般包括雨情、水情、災情。(2)及時掌握、了解和傳遞各類汛期信息。(3)及時準確的做好汛期值班記錄及汛期情況記錄。(4)嚴格落實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期間做好首尾銜接,準確傳達值班信息。4、防洪度16、汛物資管理和調用制度為了加強防洪度汛物資儲備的管理,發揮好防洪度汛物資在度汛搶險中的作用,需嚴格按以下要求對防汛物資進行管理:(1)防洪度汛物資需按規定足額儲備,并有專人負責。(2)防洪度汛物資應儲存于防洪度汛專用倉庫。倉庫管理要做到帳物相符,堆放整齊,存取方便,安全可靠。(3)防洪度汛儲備物資必須用于本工程的防洪度汛項目中,未經度汛領導小組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4)嚴格落實度汛物資領用審批制度:由使用單位填寫度汛物資領用申請單,向安全度汛領導小組提出申請,經批準后,由項目部防洪度汛應急小組予以調撥。(5)度汛物資需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增補,以保證險情發生時能及時調用。(三17、)設備、物資保證為確保工程安全度汛,在汛前要儲備充足的防洪度汛物資和機械設備,主要防洪度汛物資及設備下表:序號物資/設備名稱儲備數量單位備注1挖掘機4臺2裝載機2輛3自卸汽車5輛4手推車10輛5發電機組2臺6雨鞋40雙7鎬10把8雨衣40件9鐵鍬40把10水桶20只11水泵10臺12編織袋2000只13手電筒30只14救生衣40件15鋼絲繩1000Kg本工程防汛物資及設備需根據實際領用消耗及現場情況進行增補,但必須配備不小于以上表格內的各項物資及設備。(四)技術保證措施1、嚴格按要求編制防汛度汛方案,并對施工及管理人員進行方案交底。2、加強圍堰施工質量管理,確保施工圍堰能滿足過水要求。3、按要18、求組織防汛度汛應急演練,布置落實好度汛期間的各項工作。(五)其他安全保證措施1、汛期排水因工程施工區域為錢塘江行洪區內,施工臨時圍堰長。為確保安全生產,需在臨時圍堰內破線以內設置集水溝及集水井,同時在集水井處設置足夠流量的潛水泵以保證施工期間施工區域的安全。2、施工用電保護(1)汛前項目部安排專職電工對各施工用電區域的用電設施、配電、臨時電纜等進行全面檢查,拆除拆除更換老舊、損壞設施及電纜。(2)關閉施工區域內所有施工用電設施的電源,同時對可能淹沒區域的電源、電纜、用電設施進行轉移。(3)配備滿足防洪搶險要求的柴油發電機組,以保證險情發生時能及時提供搶險用電。七、人員、材料設備的轉移及保護本工19、程施工期間臨時圍堰需在汛期過水,為避免圍堰過水造成本工程不必要的損失,故在洪水有淹沒圍堰風險出現時必須及時對受影響區域的施工人員、設備、材料通過應急通道(原施工臨時便道)轉移至安全區域。1、材料、設備轉移(1)小型設備需及時用自卸汽車運輸至安全地帶,如電焊機、鋼筋加工機械、振動器以及其他需人工移動的小型工器具。(2)能動機械需在洪水有淹沒風險前開至堤防外側防洪保護區內,以確保設備價值不被損壞。(3)鋼筋等原材料根據實際情況購買,盡量減少現場庫存量,必要時由自卸汽車運輸至安全地帶。(4)對無法移動或移動不便且行洪造成的價值損失較小的施工設備可視實際情況進行加固處理,必要時在設備附近澆筑混凝土錨腳以增加施工設備的牢固性。2、永久工程及臨時設施的保護(1)根據施工總進度計劃的安排主汛期前(2017年4月15日)計劃完成K64+250K66+500航道的疏浚施工以及游埠錨地全部灌注樁及部分下墩臺的施工。故在主汛期(2017年4月15日-7月15日)期間需加強已疏浚完成的航道區域及下墩臺混凝土的保護工作。(2)臺汛前項目部將集中安排對工地臨時辦公、生活設施進行全面加固,以增強抗風能力。2、施工人員轉移本工程施工區域廣、戰線長,施工期間需加強上游天氣信息的收集,并加強人員進出場管理力度,時刻掌握施工現場人員數量,以確保發生預警洪水時能及時將人員撤離現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