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測量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2797
2022-09-22
11頁
36KB
1、連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施工測量控制方案目錄1、工程概況22、觀測依據23、施工測量準備.34、平面及高程控制網布設.35、建筑物定位放線56、測量儀器的選用.87、質量保證措施及儀器使用制度.9一、工程概況連云港港疏港航道北接連云港,南連灌河、通榆河,西接京航大運河;既是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和江蘇規劃建設的“兩縱四橫”內河干線航道網的主要干線一連申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云港港急輸運系統中最重要的內河水運航道。HD04A標段位于灌云縣和新浦區,是云善河的一部分。起點位于寧海鄉海河村水廠附近(K19+500),終點位于中正橋附近(K23+100),全長3.6KM。本次整治航道采用三級雙線航道標準,航2、道彎曲半徑不小于896米,最小通航水深為3.2米,航道標準斷面:底寬45米,面寬70米,河底水下邊坡1:5二、觀測依據(1)水運工程測量規范(JTJ203-2001);(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3)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4)水運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觀測技術規范(JTJ218-2005)(5)連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測量技術報告(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2008年2月);(6)連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測量控制實施細則(連疏航指辦工【2008】40號);(7)工程設計文件和技術資料;(8)招投標文件和技術資料;(9)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3、業主制定的相關制度。三、施工測量準備3.1技術數據描述3.2由項目測量工程師向測量人員及相關技術人員、工長進行技術交底。人員組織:根據本標段的工程特點及工程量,安排現場測量組長一名:沈學亮,負責測量工作的安排、儀器的管理、測量質量的管理、測量工作進度的控制及測量工作的指導及一般性問題的解決。再設測量副組長:馬國柱,配合測量組長工作。另安排測量工2名,負責具體工作的實施,均有上崗證。3.3起始坐標依據的校測:對起始依據點:連云港港疏港航道測控中心提供的首級控制點進行校測,一經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部門反映(校核工作在項目部進場人員進場后現場施工人員進場前前已完成,并已根據首級控制樁建立了加密平面控制4、網,并通過監理復核)。四、平面及高程控制網布設4.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4.1.1、平面控制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4.1.2、布設平面控制網根據設計總平面圖和施工總平面布置圖。4.1.3、控制點要選在安全、易通視良好、易保護的位置,通視條件良好,分布均勻。4.1.4、樁位必須用砼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作好標記。4.2高程控制網的布設4.2.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1.為保證各項實體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區域內建立高程控制網, 3 V4 n& b3 F- O k: ?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的首要條件。 2.根據測控中心給定的10個高程點布設施工區域內的高程控制網。35、.為保證各項實體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據測控中心給定的高程點,在施工區域內內建立高程控制網。先用水準儀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聯測施工區域內高程豎向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該點也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4.2.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1.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四等水準的精度。2.樁的方式埋設,并妥善加以保護。3.引測的水準控制點,需經復測合格后方可使用。4.2.3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四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路線長度水準儀型號水準尺附和觀測次數往返附和閉合差四等1016DSZ2雙面往一6、次20L等級水準儀型號視線長度前后視較差前后視累計差視線離地面最低距離黑面、紅面讀數較差黑面、紅面所測高程讀數較差四等DSZ21005100.23.05.0五.建筑物定位放線5.1土方開挖測量方法5.1.1基坑開挖由挖機反鏟式開挖,距離高程控制點近的點采取直接后視測量,在距基坑邊緣1-2米的地段釘木樁,并在木樁上釘鐵釘,架設水準儀,隨時校核槽底標高。5.1.2在靠近基坑邊的控制點處架設全站儀,采用坐標法放出基坑投測主控線,隔30米在地面釘木樁,在木樁上釘鐵釘,確定控制點,并用小白線拉通。然后,根據施工圖紙放出基坑上部邊緣線和邊坡線。當縱橫主控線投測交叉后,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修整槽邊。隨7、挖土進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線。5.2底板澆注測量方法5.2.1基坑挖完后,進行混凝土底板澆注,在就近控制點采用坐標法放出各塊底板的邊角,并釘設鋼釘,將模板立好后,用水準儀采用普通水準測量對模板進行高程控制,在 -0.2米位置用鋼釘標明位置,并用全站儀再次復合模板的四個大角,查看偏差并進行局部調整。5.2.2底板澆注混凝土時當接近-0.2米鋼釘位置,隨時用水準儀對混凝土進行高程測量,將底板的高程控制在-0.2米-2CM允許值內,并將底板的最終高程測出,底板澆注完成后,將底板的軸線放出,用鋼尺量距測出底板的軸線偏差。并形成原始數據記錄在案。5.3灌砌塊石擋墻測量方法5.3.1首先在澆注完的底板上采用坐8、標法放出各塊底板上擋墻邊緣所在位置,并用墨線彈線,在砌筑好第一層擋墻時采用坐標法放出擋墻的軸線,并用木條定位,調整底部木條的位置,使擋墻的邊坡符合設計要求。5.3.2在擋墻砌筑的同時,隨時測量擋墻的尺寸,和后邊坡,同時對擋墻的平整度、縫寬進行測量,在擋墻到距頂部一層位置時,用全站儀再次對擋墻的軸線進行復核,查看擋墻砌筑的軸線偏位情況,并及時進行調整,在砌筑最后一層時,用水準儀控制高程在3.4M4CM,將擋墻的最終高程和軸線偏差測出,形成原始記錄。5.4沉降觀測方法5.4.1觀測要求在觀測之前,應根據施工所劃分的階段,設計與之相對應的觀測變形記錄總表。表上只反映各階段的變形值和累計值。各階段變形9、的直讀值記錄在專用的測量手薄上。5.4.2基準點定期檢測由于本工程涉及到基坑排水、基坑開挖等,極容易引起巖土變形和震動,造成測量控制點移動,同時施工作業面狹小,容易對測量控制點造成破壞,所以在施工期間,定期對測量控制點進行校核,作好對測量控制點的保護工作。5.4.3觀測的時間間隔觀測的時間間隔先根據變形基本規律作估計,然后根據變形發展趨勢,不斷進行調正。正常我部在混凝土底板澆筑后24小時內將底板初始值測出來,施工觀測初期,觀測頻次應加密,然后在底板上部發生變化時應及時進行觀測,變形速率大時,時間間隔應短;小時,可適當延長。沉降觀測必須連續,不能間斷。每次監測均形成記錄,繪制沉降觀測曲線,并定期10、進行分析以指導施工。并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核確認,最后匯總存檔。5.4.4每次觀測時,應符合下列要求:采用相同的路線和觀測方法;使用同一儀器和設備。儀器和設備在使用前進行檢定;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觀測;固定觀測人員;及時檢查測量手簿、填寫記錄總表和繪制變形曲線;如變形有異常情況或超過所規定的限值時,應及時進行反映。各項觀測指標要求:(1)、往返較差、符合或環線閉合差:h=a-b=1n mm(n表示測站數),或者h=a-b=1L mm (L表示觀測路線距離)。(2)、前后視距:30.0m。(3)、前后視距差:3.0m。(4)、沉降觀測點相對于后視點的高差容差1.0 m。5.4.5測量方法使11、用蘇州一光DSZ2精密水準儀進行測量,將基準點的高程用銦瓦水準尺引入底板沉降觀測點上,采用普通水準測量方法,測出所有段落沉降觀測點上的高程。5.4.6數據的記錄及處理及時對觀測所得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整理并上報監理工程師,在發現數據異常時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所有施工期觀察項目的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沉降觀測記錄填寫應清晰、整潔,每進行一次觀測及時進行數據分析。當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向業主、監理工程師匯報。5.4.7設置控制點方法與要求結合本工程特點布設在下列位置:我部將點布設在伸縮縫兩側,方法為在底板伸縮縫兩側采用鋼釘鑿設標志。六測量儀器的選用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有關規定,送具有12、江蘇省儀器校驗資質的檢測廠家進行校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現場測量儀器一覽表器具名稱型 號單 位數 量1全站儀TPCGTS332N臺12水準儀蘇光臺13精密水準儀DSZ2臺14銦瓦水準尺個25鋼尺50m把16鋼尺30m把17盒尺5m把108對講機北峰個4七質量保證措施及儀器使用制度7.1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水運工程測量規范進行。7.2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進入施工現場戴好安全帽。7.3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7.4 施工圖、控制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7.5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上報質監工程師核驗,最后向監理報驗。7.6自檢時,對作業成果進行全數檢查。7.7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間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7.8加強現場內的控制點的保護,所有控制點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7.9儀器的保養和使用制度7.9.1儀器實行專人責任制,建立儀器管理臺帳,由專人保管、填寫;7.9.2所有儀器必須每年鑒定一次,并經常進行自檢;7.9.3儀器必須置于專業儀器柜內,儀器柜必須干燥、無灰土;7.9.4儀器使用完畢后,必須進行擦拭,并填寫使用情況表格;7.9.5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動的車上;7.9.6儀器現場使用時,施測員不得離開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