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澤源?一里洋房施工測量專項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3131
2022-09-23
21頁
133.54KB
1、“瑞澤源一里洋房”30#、33#樓工程施工測量專項方案一、工程概況68M。呈不規則四邊形布置,地下一層、地上30#樓15層,標準層高2.9M;33#樓20層標準層高3.9M,建筑總高83.2M,框架剪力墻結構,主樓筏板基礎,主樓間鋼筋磚獨立柱基。設計標高絕對標高37.00M(吳淞高程序)。二、 編制依據1、 施工總平面圖;2、 甲方提供的平面定位放線回執;3、 甲方提供的水準點高程回執;4、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5、 工程測量專業質量手冊;6、 建筑物變形觀測規程;7、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8、 浙江省東陽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三、施工部署2、根據圖紙設計和實際施工需要和其他經濟利益的考慮。由于該建筑結構復雜、分布不規則樓層,設計為錯層、躍層,給測量放樣帶來一定的難度。為了確保工程的平面位置、垂直度及標高控制在規范要求的范圍內,我們將配備高精度全站儀、經緯儀、激光垂準儀、水準儀,組織富有經驗的施工人員進行測量施工,并建立合理的檢測網絡來控制:基坑的變形監測、建筑物沉降觀察將由建設方另行委托測量單位進行監測。1、高程控制網布設本工程6,根據甲方提供的水準點高程回執,在芙蓉路西側進場地高程點BM1=32.291M、BM3=34.325.根據地下工程與上部結構分段施工的特點,高程控制網分段測設。為了方便施測,高程控制網擬布設在基坑邊上,每3、幢樓設一個高程控制點,共設4個高程控制點。為了確保標高的精度一致,要及時進行復核。2、建筑物平面控制網布設:按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控制點選在較開闊、安全易保護的位置,通視條件良好、分布均勻的原則布設控制點。利用全站儀既可測距又能測角的功能,根據圖紙上所給的坐標,精放坐標點,再用經緯儀進行角度測量,嚴格控制各建筑物之間的關系,使其同為一個坐標系統。根據甲方提供的平面定位放線回執,有1#點(x= ,y= );3#點(x=,y=);4#點(x=18608.336,y= 17609.114);8#點x= (18558.679,y= 17648.936)。用全站儀結合計算方位角和距離,定出4、平面圖中的9個點。再結合經緯儀在場地上做好軸線控制點,并定期復測。3、6 由于地下室按照后澆帶的劃分,進行分段施工,為保證施工放樣的精確度減少誤差,依據平面定位測量放線技術文件,利用全站儀放出,基坑內平面定位控制點,使得每個施工段都能有封閉的控制軸線來控制放線精度,并配合經緯儀運用角度測量法和鋼卷尺精放各軸線點。4、6根據基礎平面測量控制示意圖,將本工程劃分為2個單體,即:30#、33#樓。在每個單體一層平面以上放樣。豎向傳遞采用內控法,采用激光垂準儀將控制點傳遞上去,并配合經緯儀運用角度測量法和長卷尺精放各軸線點。5、軸線自復測量平面軸線及墻柱邊線,控制線必須與每層角柱上投測的中心線進行復核5、以保證建筑物的準確性。軸線經復核無誤后,上報項目部,會同質量員、施工員、測量員及甲方代表、監理人員進行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四、軸線及高程點放樣程序:1、基礎工程驗線引測施工控制軸線樁(定位放線)測繪院提供的平面控制點(接樁)降水、護坡樁及土方開挖混凝土墊層標高抄設基坑標高抄測驗槽土方開挖邊坡及標高控制底板防水及保護層監理報驗放基礎底邊線放槽邊線砌保護墻地下結構底板上放線底板施工標高控制監理報驗監理報驗地下結構2、地下結構工程:豎向結構施工頂板放線監理報驗建筑標高抄測橫向結構標高控制橫向結構施工標高報驗3、地上結構施工監理報驗豎向鋼筋綁扎抄測結構+0.5m標高點(鋼筋上)頂板放線6、模板及混凝土結構4、二次結構及裝修工程其他項目施工砌二次結構放二次結構位置線五、 操作工藝內控法軸線投設方法:為了滿足精度要求,根據本工程特點,無法使用常規的測量方法從外控點測設樓層面上軸線,因此考慮盡可能設至最大高度,在樓板上預留孔洞(避開梁柱)使能在上、下貫通且互相通視的位置設置內控點。做為樓層平面放線和投測軸線的依據。內控點設在一層樓面上,每棟號不少于4點,以一塊150mm3150mm310mm的鐵板作為標志,在澆注一層樓面混凝土時埋設固定好,然后用電子全站儀精確測定其位置并刻上十字絲表示點位,以后各層面預留200mm3200mm孔洞,隨結構每升高一層,將垂準儀架設在底層內控點上,經過對7、中整平后打開電源開關,由望遠鏡向天頂方向發出激光,并通過在樓板上事先預留好的孔洞投射到接收靶上(接收靶用半透明有機玻璃制成),由靶旁標點員用水筆或玻璃鉛筆標出靶上的光斑中心。軸線控制點施工工藝:用1m長25鋼筋打入地下,地面上留200mm,并在控制點外砌500mm高磚墻,中間澆搗素混凝土,并在磚墻上蓋板,防止垃圾等雜物進入。水準控制點施工工藝: 在控制點的設置位置,用清水沖刷掉墻面浮土,薄抹一層水泥砂漿,做成一塊10cm310cm的平整豎平面,在該豎平面上涂紅色“”標志,并在旁側注明相對標高。六、 建筑物的沉降觀測布置沉降觀測點,依據圖紙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觀測標志預埋穩定后,并做好保護措施。8、觀測次數以主體每完成一層觀測一次,主體結構封頂后,第一年每季度一次,第二年每半年一次,第三年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穩定為止。觀測要符合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有關規定。如觀測發現異常應及時整理匯報,并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措施進行處理。(詳見專項施工方案)七、 圍護監測及測量控制措施:在土方開挖、圍護施工時,作為信息化施工的一部分,監測十分重要。施工中應根據設計要求及現場需要,對周圍環境建筑管線等、坡頂的沉降與水平位移、基坑內外的地下水位等委托專人進行監測,并做好數據記錄與比較,如發現有異常情況,即時通知業主及設計單位,分析處理后,方可繼續進行施工。每天作業面平面放樣好后,測9、定標高,先經過施工員復核,然后由項目部技術部門復核,最后報公司質安科有關科員(會同監理部門)復核無誤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各作業面測量工作前,必須做好書面技術交底工作。各作業面測量作業完成,并經審核無誤后,及時做好資料簽證工作,及時收集整理歸檔。(詳見專項施工方案)八、質量保證措施1、 所有質量活動均應按照工程測量專業質量手冊以及實施細則文件規定的程序進行。2、 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工程測量規范進行。3、 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4、 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5、 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6、 軸線放完后要求進行閉合檢查。710、 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8、 每一項測量工作都要進行自檢互檢交叉檢。九、施工測量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建筑施工中,當進行距離復測時,發現控制網的邊長及二級導線的精密量距相對誤差達不到精密量距要求。(1) 精密量距使用的鋼尺相對誤差偏大。(2) 傳距樁預埋深度不統一,傾斜改正值未計算。(3) 拉尺時彈簧秤施加的拉力與檢定時拉力不符。(4) 鋼尺受環境因素的直接影響。(5) 精密量距計算方法不當,未全面考慮影響因素產生的改正值。(1) 精密量距使用的整尺段長度丈量鋼尺和零尺段丈量的補尺,必須經過有資質的計量單位檢定,其丈量的相對誤差不應大于1/100000。11、(2) 傳距樁要使用經緯儀定線預埋,要用水準儀測量其高度,應計算其斜距改正值。(3) 使用的鋼尺在開始量距前應先打開與空氣接觸,經10min后,施加和鋼尺檢定時相同的拉力進行讀數,隨后調整起始分劃線,重新對準樁頂標志讀出讀數,要求記錄三組讀數。讀數應估讀到0.10.5mm,每次較差為0.55mm。每次記錄讀數時,應同時測出鋼尺量距時的實際溫度。全段丈量,應往返二測回以上,相對誤差不大于1/50001/10000。(4)計算精密量距時應考慮以下改正值。1)鋼尺尺長改正DLi=DCi+DPi-DSi式中 DLi零尺段尺長改正值;DCi零尺段尺長誤差(或刻劃誤差);DCi= DL平檢. Li/L其中12、 L整尺段長度; Li零尺段長度; DL平檢鋼尺水平狀態檢定拉力P0,20時的尺長誤差改正值;DPi鋼尺尺長拉力改正值;DSi鋼尺尺長垂曲改正值。2) 溫度改正若量距時溫度t不等于鋼尺檢定時的標準溫度t0(t0一般為20)時,則每一整尺段L的溫度改正值DLt為:DLt=.(t-t0) .L。式中為鋼尺線膨脹系數,一般鋼尺當溫度變化1時,10-5。3) 傾斜改正如果沿斜地面量的得A、B兩點之間距離為L(圖2-1),A、B兩點之間的高差為h,為了將傾斜距離L算為水平距離L0,需要求出傾斜改正數DLhDLh=L0-L=-h2(2L)-h4(8L3)上式中一般只取用第一項,即可滿足要求。假如高差較大,13、斜距L較短,則須計算第二項改正數。4) 垂曲改正實際丈量時,鋼尺必然懸空下垂,不可能如同鋼尺檢定時在其下部設等間距離水平托樁,此時對所量距離必須進行垂曲改正。Dl=-W2.L3/24P2式中Dl鋼尺垂曲改正數;W鋼尺每米重力(N);L尺段兩端間的距離;P拉力(N)。5) 拉力改正鋼尺長度在拉力作用下產生微小伸長值,用它測距時,讀得的“假讀數”必然小于真實讀數,所以應在此讀數上加拉力改正值:DPi=G.Li(P-P0)式中P測量時的拉力(N);P0檢定時的拉力(N);G鋼尺延伸系數(1m不銹鋼卷尺在10N拉力作用下,G=;1m普通鋼卷尺在10N拉力作用下,G=);Li零尺段長度。(5) 測距用的14、普通鋼尺,應符合表2-1的技術指標要求。普通鋼尺測距的技術指標表邊長丈量較差相對誤差作業尺數丈量總次數定線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較差(mm)讀定次數估讀值至(mm)溫度讀數值至()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較差(mm)1/3000024505321/200001225010321/100001227010232. 場區平面控制網選擇不當,精度不夠場區控制網制定不便施工測量,布網不當,無法進行閉合校核。(1) 面控制網的制定及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慮建筑物的特性,如設計定位條件,建筑物的形狀和布局,主軸線尺寸的關系,未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等進行全面綜合考慮。(2) 平面控制網制定未考慮閉合圖形,施測時無法校15、核其準確性。(3) 平面控制線之間距離太短,影響精度要求,控制點之間有障礙物,不通視。(4) 制定標高控制網時,未根據已知標高點的準點(導線點)位置,綜合考慮建筑物的布局特點。1) 控制網中應包括作為場地定位依據的起始點和起始邊,建筑物的對稱軸和主要軸線,主要的圓心點(或其他幾何中心點)和直徑方向(或切線方向),主要弧線長、弦和矢高的方向,電梯井的主要軸線和施工的分段軸線等。2) 控制網要在便于施測、使用(平面定位及高層豎直測設)和長期保留的原則下,盡量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閉合圖形,以便閉合校核。3) 控制線的間距以3050m為宜,控制點之間應通視、易測量;控制樁的頂面標高應略低于場地的設計16、標高,樁底應低于冰凍層,以便長期保留。4)高層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設置3個棟號水準點或0.000水平線,一般建筑物要設置2個棟號水準點或0.000水平線。5)整個場地內,東西或南北每相距100m左右要有水準點,并構成閉合圖形,以便閉合校核。6) 水準點點位要設在基坑開挖和地面受開挖影響而下沉的范圍外,水準點樁點標高應略高于場地設計標高,樁底應低于冰凍層,以便長期保留。通常也可在平面控制網的樁頂鋼板上,焊上一個小半球作為水準點之用。3.1現象:平面控制網選擇主軸線進行測量放線,根據定位點測量軸線時,校核工作無法開展。(1) 由于建筑物外形的原因,使得平面控制網不便于組成閉合網形。(2) 主軸線選擇不17、當,不便于或未進行測設校核。對于不便于組成閉合網形的場地,投測點宜測設成“一”、“L”、“+”和“卄”形主軸線網,或平行于建筑物的折線形的主軸線網,但在測設中,要有嚴格的測設校核。首先應保證控制樁在平面中通視;其次,在平面中選擇適當的配合校正點,好要確保定位點的位置,以便于加密和擴展。水準測量時發生的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超出了容許誤差范圍。(1) 儀器和標尺有缺陷或未校正,產生誤差。(2) 儀器架設位置與前后視點距離差偏大,產生誤差。(3) 水準儀視線未整平,視平線不平行于水準面。(4) 水準儀照準時,“+”字絲未對準水準尺中線。(5) 水準儀照準時,焦距未調好,視差未消除。(1) 測量儀器和工18、具應定期送有資質的檢驗單位檢驗和校正,消除系統誤差。(2) 架設儀器時,力求前后視距相等,消除因視準軸與水準管不平行而引起的誤差。(3) 水準儀架設時,用微動螺旋使十字絲縱線正對水準尺中線,持尺者要使尺身垂直。(4) 水準儀精確調平時,確保水準氣泡居中,照準后眼睛在目鏡后上下移動觀測,調整調焦螺旋,直到十字絲交點在目標中上下不顯動,消除視差。沿閉合水準路線做水準測量,閉合差在容許誤差范圍內,可以平差,否則應重測。1) 水準測量的限差:、等水準測量均應進行往返觀測,或單程雙線觀測。2) 水準測量容許誤差平差:平差的方法是將閉合差反號,按水準路線各段的距離或測站總數比例分配。各段的高差改正數Ci為19、:Ci=LiSL.fn 或Ci=niSnfn式中Li某段水準線路長度(m);SL水準線路總長;fn實測的閉合差;ni某段的測站數;Sn各段測站數的總和。在普通量距中,出現實測值之間數據差異。a) 選用量距工具不當,不能滿足精度要求。b) 距離全長超過一整鋼卷尺時,直線花桿定線產生偏差。c) 未吊錘插測桿,分段點位置偏離,造成讀數積累偏差。d) 兩人拉尺用力不均,或未拉緊拉平鋼尺。(1) 皮尺易伸縮,量距要求較低時使用。在距離測量中,應選用抗拉強度高,不易伸縮,經有資質單位檢定過的鋼尺。(2) 當距離超出一整尺時,應采用“三點一線法”,較長時花桿采用經緯儀定線、定位。(3) 在吊錘球尖端指示地面20、點處,測桿與鋼尺同一側豎直后再插入。(4) 應兩人同時用力均勻拉緊并抬平鋼尺,然后讀出數據。(5) 斜坡上量距,應由坡頂向下丈量,以避免錘球在地上確定分段點時產生偏差。為了校合并提高丈量精度,要求進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為結果,量距精度用往返測距值的差數與平均值之比表示。普通量距在平坦地區要求達到1/3000;起伏變化較大地區平均值要求達到1/2000;丈量困難地區不得大于1/1000。如果往測和返測距離值的差數,與往返丈量平均值之比超過范圍時,應重新丈量,否則可以平差。使用經緯儀測量角度時,出現測量角度數據偏差。(1) 儀器視準軸與水平軸不垂直,水平軸與豎軸不垂直。(2) 儀器度盤存在偏心差21、,儀器未整平,水平度盤不水平,經緯儀對中不準確。(3) 目標花桿不垂直,或花桿未插穩。(4) 外界自然因素(如大風、霧天、烈日、暴曬等惡劣天氣)的影響。1)測角時,采取盤左或盤右的兩個位置觀測,取平均值,消除視準軸與水平軸不垂直,水平軸與豎軸不垂直,以及儀器度盤的偏心差等誤差。2)經緯儀對中力求準確,測量時,對中的偏心差不得超過1mm。3)照準目標力求準確,必須用十字絲交點正對測點的標志。4)整平儀器,使水平度盤盡可能保證水平位置。5)盡可能避開不利的因素,以免影響測角精度。使用激光垂準儀投測軸線進行豎向控制,精度不能滿足要求。(1) 首層結構平面上軸線控制點精度不能保證。(2) 儀器未調置好22、或儀器自身未校核好。(3) 未消除豎軸不垂直于水平軸產生的誤差。(1) 首層樓面上的軸線控制網點必須要保證精度,預埋鋼板上的投測點要校核無誤后刻上“+”字標志。(2) 為保證軸線控制點的準確性,在首層控制點上架設激光垂準儀。為了消除豎軸不垂直水平軸產生的誤差,需繞豎軸轉動照準部,讓水平度盤分別在0、90、180、270四個位置上,觀察光斑變動位置,并做標記,若有變動,其變動的位置成十字的對稱型,對稱連線的交點即為精確的垂準儀正中點。七、 技術指標定位依據軸線控制網的精度等級及測量方法:根據工程測量規范要求控制網的技術指標必須符合下表的規定:等級測角中誤差( 0 )邊長相對中誤差二級6201/123、5000高程控制網的精度及測量方法:根據工程施工測量規范標高控制網擬采用三等水準測量方法測定。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等級每千米高差誤差路線長度水準儀型號水準標尺觀測次數符合閉合差(mm)二級3-2mm50KmAL126A雙面往返各一次612L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測量儀器選用DS2型水準儀,往返觀測。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符合下表規定。等級水準儀型號視線長度前后視距較差前后視距累計差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基輔分劃讀數差基礎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二級DS275m2m5m豎向測量允許偏差:層間豎向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建筑全高(H)豎向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H/10000,而且24、不應大于:30mH60m 610mm60mH90m 615mm90mH120m 620mm120mH150m 625mm150mH 630mm水準儀技術指標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性能指標每公里往返高程偶然誤差63mm2望遠鏡成像正像放大倍數303物像有效孔徑45mm視場角18視距乘常數100視距加常數140mm最短視距2m3自動補償器654圓水準器角值89/2mm5儀器凈重6儀器外型尺寸28031603140mm經緯儀技術指標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望遠鏡鏡筒長度150mm物鏡孔徑45mm放大倍數303成像正像視場角18300鑒別率0最短視距乘常數100加常數02測角部測量方式光柵增量式液晶顯示器LCD25、22面最小讀數10/50(0.2/1mgon)精度3(1)20度盤直徑71mm3補償器補償范圍639放大率334對點器視場角50調焦范圍-005水準器長水準器300/2圓水準器89/2mm6尺寸尺寸14431753324mm重量全站儀技術指標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望遠鏡成像正像倍率30倍光學筒長150mm視場角18309(26m/1000m)視距乘常數100加常數0最短視距分辨率8物鏡有效孔徑&48mm分劃照明有2測角部水平度盤增量式對徑讀數垂直度盤帶0位,增量式最小顯示10,50,100,200精度203測距部分最小顯示精度6(3mm123102D)6(5mm153102D)測量時間精測3秒(26、初次約4秒)跟蹤顯示水平角083598599590垂直角0835985995904其他水準器格值長水準器200/2mm圓水準器89/2mm5數據輸出異步串行符合RS-232標準6尺寸15031653335mm7儀器高度232mnm8重量9電源AA電池盒可充電池:BDC18A,6V專用充電器:150mA/12小時專用充電器十、 工程測量工作的組織與管理1、主要儀器的配備情況序號測量器具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DJD2電子經緯儀臺22DZS3-1自動安平水準儀臺23DZJ3激光垂準儀臺14全站儀臺15長城牌50m鋼卷尺把46長城牌5m鋼卷尺把202、施工測量管理人員組成姓名崗位名稱資格李林紅技術負責人總27、工程師王雨龍專業質檢員持證王林測量員持證方敏進測量員持證嚴超測量員持證周森躍測量員持證3、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1) 儀器實行專人負責制,建立測量儀器管理臺帳,由專人保管、填寫。(2) 所有測量儀器必須每年校準檢定一次,在儀器上粘貼校準狀態標識,具備合格的計算檢定證書,并有項目部測量負責人每半月一次進行自檢。(3) 儀器必須置于專業儀器柜內,儀器柜必須干燥、無塵土。(4) 儀器使用完畢后必須進行檫拭,并填寫使用情況表格。(5) 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動的車上。(6) 儀器現場使用時,測量員不得離開儀器。(7) 水準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準尺不得當做工具使用。4、測量管理制度28、(1) 所有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2) 上崗前必須學習并掌握城市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及公司相關規定。(3) 到現場放樣前,必須先熟悉圖紙,對圖紙技術交底中的有關尺寸進行計算、復核,指定具體的方案后方可進場。(4) 所有測量人員必須熟悉控制點的布置,并隨時巡視控制點的保存情況,如有破壞應及時匯報。(5) 測量人員應了解工程進度情況,經常同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進行業務交流。(6) 經常與專業測量人員保持聯系,及時掌握圖紙變更、洽商,并及時將變更內容反映到圖紙上。(7) 愛護儀器,經常進行檫拭,檢查時儀器保持清潔、靈敏,并定期維修,保證完好狀態。(8) 有關外業資料要及時收集整理。(9) 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努力提高測量人員素質。(10) 必須全心全意為施工班組服務,必須將所測的點或線向施工班組交代清楚。附件:基礎軸線控制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