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辦公樓工程泵送混凝土墻板、樓板砼澆筑工程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3487
2022-09-23
13頁
128.04KB
1、目錄:1、編制依據:32、工程概況:33、施工概況:33.1 基礎施工階段:3主體施工階段:4施工階段流水段劃分:44.泵送混凝土對原材和配合比的要求:4對原材的要求:4水泥:4粗骨料:5細骨料:5水:5摻合物:5外加劑:5對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它性能的要求:6配合比要求:6可泵性要求:6坍落度要求:6水灰比要求:6砂率要求:6泵送混凝土的拌制要求:65.混凝土泵送能力驗算:76.泵送混凝土施工:8泵管的固定:8混凝土泵送施工:9泵送混凝土澆筑施工:9泵送混凝土布料施工:10泵送混凝土振搗施工:107.泵送混凝土的質量控制:10原材料控制:10生產過程控制:11現場管理控制:11教育部綜合辦公樓2、工程泵送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本方案主要編制依據:1.1清華建筑設計研究院提供的設計圖紙1.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 (JGJ/T 10-95) 1.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范 (JGJ33-86)1.4建筑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JGJ46-88)1.5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GBJ301-88)1.6北京市建筑安裝工程技術資料管理規定 (京建質2000569號)1.7教育部綜合辦公樓施工組織設計2、工程概況:m2,場地面積7346m2。本工程呈“一”字型,地下兩層,地上9層,局部10層,建筑總高米,主樓東西方向76.3米,南北方向25.9米。室內外高差600mm(400m3、m)。3、施工概況:3.1 基礎施工階段:基礎施工階段現場機械、車輛布置安排:由于本工程施工場地非常狹小, 只有西側一條通道,現場只能停積3輛車,要考慮占用工地外道路或在附近選擇臨時停車的場地,以確保砼能連續不斷的澆筑。地泵布置:將一地泵車設在塔吊西側,另一臺地泵在馬路拐角處,位置以不影響車輛通行為準,導墻混凝土用塔吊協助施工,料斗放在場地西側。3.2主體施工階段: 主體施工階段現場機械、車輛布置安排:地泵布置:將地泵車設在塔吊西側,位置不得影響車輛通行,獨立柱混凝土用塔吊協助施工,料斗放在場地西側。3.3施工階段流水段劃分: 施工部位流水段數流水段劃分部位備注地下二層基礎底板2軸之間,距軸24、800地下二層墻體、頂板2軸之間,距軸2800地下一層3軸之間,距軸2800E軸處設置后澆帶主體結構2軸之間,距軸28004.泵送混凝土對原材和配合比的要求:對于泵送混凝土除了滿足設計規定的強度、耐久性外,還要求滿足管道輸送的要求,即要求有良好的可泵性,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能順利通過管道、不離析、不泌水、不阻塞和粘滯性良好的性能。故用于泵送施工工藝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材料及配合比除滿足普通規定外,還要滿足下述要求:4.1對原材的要求:4.1.1水泥: 采用P.O32.5普通硅酸鹽水泥,配置出的混凝土保水性較好,泌水性較小,滿足泵送混凝土要求的粘滯性。4.1.2粗骨料:粗骨料的粒徑、級配和形狀對混凝土5、拌合物的可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泵送高度在50m以內,碎石粒徑選為5-25mm。粗骨料采用連續級配,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大于10%。4.1.3細骨料:細骨料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也有很大影響。混凝土拌合物能在輸送管中順利流動,主要是粗骨料被包裹在砂漿中,而有砂漿直接與管壁接觸起到潤滑作用。顧選用中砂、細度模數為,并有良好的級配。4.1.4水:配置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不得含有產生影響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凝結的物質,不得有損于混凝土的強度發展,不得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得對鋼筋產生腐蝕性,不得污染混凝土的表面,影響混凝土的表面觀感。4.1.5摻合物:泵送混凝土中常用的摻合物為粉煤灰,摻入混凝土拌合物中,6、能使泵送混凝土的流動性顯著增加,且能減少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和干縮,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4.1.6外加劑: 泵送混凝土摻用的外加劑,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8076-87)、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J119-88)、混凝土泵送劑和預拌混凝土的有關規定。4.2對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它性能的要求:4.2.1配合比要求: 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除了必須滿足混凝土設計強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應使混凝土滿足可泵性要求。4.2.2可泵性要求: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壓力泌水試驗結合施工經驗進行控制。一般10s時的相對壓力泌水率S10不宜超過40%。4.2.3坍落度要求: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7、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選用。對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時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入泵時的坍落度允許誤差及混凝土經時坍落度損失值按下表選用。泵送混凝土坍落度選用值坍落度((mm)170坍落度允許誤差(mm)10混凝土經時坍落度損失值大氣溫度(oC)10-2020-3030-35混凝土經時坍落度損失值(mm)(摻粉煤灰,經時1h)5-2525-3535-504.2.4水灰比要求: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為。4.2.5砂率要求: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為38%45%。4.3泵送混凝土的拌制要求:4.3.1拌制泵送混凝土的攪拌站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攪拌站技術條件的有關規定。采用的攪拌機應符合國家8、現行標準混凝土攪拌機技術條件的規定。4.3.2混凝土各種原材料的質量應符合配合比設計要求,并應根據原材料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配合比。4.3.3拌制泵送混凝土,應嚴格按設計配合比對各種原材料進行計量,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預拌混凝土。4.3.4混凝土攪拌時其投料次序,除應符合有關規定外,粉煤灰宜與水泥同步;外加劑的添加應符合配合比設計要求,且宜滯后于水和水泥。4.3.5泵送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應按國家現行標準預拌混凝土的有關規定執行。4.3.6每種配合比的泵送混凝土全部拌制完畢后,應將混凝土攪拌裝置清洗干凈,并排盡積水5.混凝土泵送能力驗算:本工程現場選用徐州貝司特HBT60A型泵進行計算:根據混9、凝土泵的最大出口壓力、配管情況、混凝土性能指標和輸出量按下式計算:Lmax=Pmax/PH式中Lmax-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輸送距離(m);P-混凝土泵的最低出口壓力(Pa/m);PH-混凝土在水平輸送管內流動每米產生的壓力損失(Pa/m);0-混凝土輸送管半徑(m);現場選用內徑為125mm,故0=0.0625;K1-粘著系數(Pa);K2-速度系數(Pa/m/s);S1-混凝土坍落度;考慮最不利值代入,故S1=140mm。 K11)102=(140)102=160K21)102=(140)102=260t2/t1-混凝土泵分配閥切換時間與活塞推壓混凝土時間之比。一般取;V2-混凝土拌合物在輸10、送管內的平均流速(m/s);每小時泵送量為C=60m3/3600s,代如下式:V2=C/02=60/22-徑向壓力與軸向壓力之比,對普通混凝土取;則: =2160+260(1+0.3)1.359/0.0625=17837Pa/m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輸送距離,取90m;垂直輸送距離43m,向上垂直管為125mm,水平換算長度即434=172m;90o彎管共4個,彎管半徑為R=1.0m,水平換算長度即49=36m;軟管長度8米,水平換算長度為20m,共計318m。因Lmax=Pmax/PH,則Pmax= LmaxPH=318m17837Pa /m=Mpa混凝土泵啟動內耗P耗=2.8MPa故Pmax 11、+ P耗= +2.8MPa=8.47Mpa混凝土泵額定壓力值滿足使用要求。6.泵送混凝土施工:6.1泵管的固定:泵管穿過預留孔洞處用木楔楔緊,在使用的樓面上用泵管架架設牢固,并在垂直轉角和水平轉角處泵管架與預埋在樓板的鋼筋固定牢固。6.1.2泵管架在一層和施工樓層的垂直轉角和水平轉角處必須與樓板埋件固定,在其它樓層處為每層固定一次,以此保證泵管固定牢固(詳見附圖2:泵管固定詳圖)。6.1.3管道接頭卡箍處不得漏漿。6.1.4炎熱季節施工,用濕罩布、濕草袋等遮蓋混凝土輸送管,避免陽光照射。6.2混凝土泵送施工:混凝土泵的安全使用及操作,應嚴格執行使用說明書和其他有關規定。同時,應根據使用說明書制12、訂專門操作要點。6.2.2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獨立操作。6.2.3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泵的支腿應完全伸出,并插好安全銷。6.2.4混凝土泵與輸送管連通后,應按所用混凝土泵使用說明書的規定進行全面檢查,符合要求后方能開機進行空運轉。6.2.5混凝土泵啟動后,應先泵送適量水以濕潤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輸送管的內壁等直接與混凝土接觸部位。6.2.6經泵水檢查,確認混凝土泵和輸送管中無異物后,應泵送同配合比的水泥漿。6.2.7開始泵送時,泵送速度宜放慢, 油壓變化應在允許值范圍內,待泵送順利時,才用正常速度進行泵送。6.2.8泵送期間,料斗內的砼量保持不低于在缸筒口上1013、0mm到料斗口上150mm之間,避免吸入空氣而造成塞管。反之料斗內砼太多則反抽時會溢出并加大攪拌軸負荷。6.2.9砼泵送須連續作業,當砼供應不及時,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暫時中斷時,攪拌不能停止。當葉片被卡死時,需反轉排除,再正轉、反轉一定時間,待正轉順利后方可繼續泵送。6.2.10泵送先遠后近,在澆筑中逐漸拆管。6.2.11泵送完畢,應立即清洗砼泵、布料器和泵管,泵管拆卸后按不同規格分類堆放。6.3泵送混凝土澆筑施工:6.3.1將混凝土輸送管接到最遠端,混凝土應由遠而近澆筑。6.3.2在澆筑墻體和柱子的混凝土時,上下層之間的混凝土澆筑間歇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6.3.3自由傾落高度大于14、2m及豎向結構澆筑高度大于3m時,加串筒或溜槽。6.3.4澆筑墻、柱等豎向構件前,先墊50mm后相同配比的水泥砂漿。6.3.5豎向構件與水平構件連續澆筑時,待豎向構件初步沉實后(11.5h)再澆水平構件。6.4泵送混凝土布料施工: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時,布料設備的出口離模板內側面大于50mm,并且不得向模板內側面直沖布料,也不得直沖鋼筋骨架。6.4.2澆筑水平結構混凝土時,不得在同一處連續布料,應在2-3m范圍內水平移動布料。且垂直于模板。澆筑墻體結構時,用布料桿和塔吊配合澆筑。6.5泵送混凝土振搗施工:6.5.1振搗泵送混凝土時,振動棒移動間距在400mm左右,振搗時間為1530s(以振搗混15、凝土表面無明顯下沉和氣泡溢出為宜),且隔2030min后,進行第二次復振。6.5.2有預留洞、預埋件和鋼筋密集的部位,選用小直徑的振搗棒,確保順利布料和振搗密實。在澆筑混凝土時,經常觀察,當發現混凝土有不密實等現象,應立即采取措施。6.5.3水平結構的混凝土表面,要用木抹子磨平搓毛兩遍以上,防止產生裂縫。7.泵送混凝土的質量控制:7.1原材料控制:泵送混凝土原材料,應按相應標準的規定進行試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7.1.2泵送混凝土原材料應妥善保管、存放,確保使用質量,且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預拌混凝土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原材料的儲備量,應滿足混凝土泵送要求。7.1.3泵16、送混凝土原材料的計量允許偏差,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預拌混凝土的有關規定。7.2生產過程控制:嚴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泌水、配合比以及泵送、澆筑和布料等全過程,嚴格遵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對于混凝土離析等現象,必須二次攪拌。7.3現場管理控制:結合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建立質量控制制度,對材料、設備、泵送工藝、混凝土強度等進行系統的、科學的管理。 地下室墻、頂板一次澆筑措施一、 砼澆筑順序和方向1、 混凝土強度等級:墻體C40,外墻為抗滲混凝土;消防水池C40,抗滲;頂板、梁C30;E軸外后澆帶部分C30,抗滲。2、 澆筑順序:澆筑由東向西,由遠而近;先澆外墻、再澆內墻,待內外墻沉實后17、澆樓板、梁。3、 澆筑方向:1) 現場布置兩臺布料機,1#布料機連續布料,先澆筑外墻、消防水池再澆筑內墻,待墻體沉實后澆筑梁、板;2) 2#布料機布置范圍:移動布料機到7/D-E軸梁中,澆筑5-8/E軸外墻移動2#布料機到7/B-C軸梁中,澆筑5-8/A軸外墻和人防墻待墻體砼沉實后,移動布料機到7/D-E軸梁中,澆筑人防區梁、樓板砼移動2#布料機到7/B-C軸梁中,澆筑剩余梁板砼。3) 導墻混凝土用塔吊澆筑。4) -5.15之間的內墻和頂板一次澆筑。二、 不同種類的混凝土的分界:1、 分抗滲和非抗滲混凝土,在距外墻邊300處的內墻上加雙層鋼絲網,澆筑外墻時先用6米鋼管支撐,澆筑內墻時把鋼管取出18、。2、 外墻邊100處的梁端加雙層鋼絲網,梁端澆筑抗滲混凝土。3、 距外墻邊100處的樓板上加雙層鋼絲網,樓板和外墻交界處澆筑抗滲混凝土,標號同墻體。4、 距E軸1300處的設后澆帶,加雙層鋼絲網。三、主要施工方法由于剪力墻頂部暗梁鋼筋太密,無法加導溜槽,為防止墻體混凝土石子離析,采取下列措施:1、 墻體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20m之間,初凝時間13小時左右。樓板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71cm之間,初凝時間6小時左右。泵送混凝土的泵送速度布小于50m 3/h。2、 墻體混凝土澆筑前,應在新澆混凝土與下層混凝土接槎處均勻澆筑3-5cm厚與墻體混凝土同強度等級的無石子砂漿,在下料點接漿10cm,19、砂漿初凝時間不小于10小時。潤滑用的無石子水泥砂漿應用鐵鍬入模,不應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內。3、 每次下灰厚度控制在30-50cm。墻、柱混凝土標高的控制:現場制作6根混凝土澆筑厚度控制桿,自上而下每400mm用紅油漆標上刻度,刻度字體要大而醒目,隨時探測,調整混凝土澆筑厚度。澆筑墻柱混凝土時用手電筒照明讀取厚度控制桿上的數據,從而控制澆筑厚度。4、 保持和易性。5、 選用較長的振動棒,一次伸到底部。使用插入式振搗棒應快插慢拔,插點均勻,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為400mm左右。6、 在下料點加鋼板網,鋼板網固定牢固,保證下料時不被沖走。混凝土下料點應分散布置,間距1600,下料點處用紅色細繩做標記。澆筑墻體混凝土應連續進行,間隔時間不超過2小時。待混凝土澆筑高度達到兩米時,用鋼筋把鋼絲網鉤出。7、 澆筑砼時地下應具備充足的照明,應派木工、鋼筋工隨時觀察模板、鋼筋、預埋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生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初凝結前修正完好。8、 在墻柱節點鋼筋較密處,適當敲擊墻體模板側面,保證墻體砼均勻密實。鋼筋較密處可使用小木方將鋼筋別開,澆筑完成后將鋼筋恢復原位。9、 鋼板網布置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