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房樓板裂縫處理施工方案(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3535
2022-09-23
11頁
22.05KB
1、樓板裂縫處理方案一、工程概括: 某電路有限公司,機房因安裝重型設備和多臺電動機,附加荷載和持續(xù)的震動造成樓板裂縫,影響結構安全,擬對樓板裂縫進行修復處理,并對樓板、柱、梁等結構加固,提高結構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保證建筑的安全使用。樓板尺寸8500mm*100mm,厚度100mm,主梁斷面尺寸300mm*900mm,次梁斷面尺寸200mm*600mm,柱斷面尺寸600mm*600mm。二、結構修復加固方案簡述1、樓板裂縫開槽填補改性環(huán)氧樹脂修復補強,防水處理;2、板底粘貼2層碳纖維布加固,外加1層環(huán)氧砂漿加固,層厚30mm;3、梁側粘貼1層U形碳纖維布進行抗剪加固,U形箍垂直于梁軸向,粘貼于梁側2、,整條梁通長粘貼,幅寬200mm,間距200mm;梁底粘貼2層碳纖維布進行抗彎加固,幅寬300mm,平行于梁軸向粘貼;柱中部往上粘貼1層碳纖維布(吊頂層往上)進行抗震加固,粘貼方向垂直于柱的軸向,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4、碳纖維加固完成后,進行表面保護處理。碳纖維布表面做環(huán)氧砂漿進行防護,保護層厚度為20mm。三、施工方案1、樓板裂縫修補、防水處理(開槽填補改性環(huán)氧樹脂)混凝土裂縫是最常見的工程病害,但大多數裂縫都可以通過修補使混凝土結構物恢復原有功能。通常可用壓力注漿法、開槽填補法和涂膜封閉法進行處理。本案例裂縫數量不多,裂縫寬度0.53mm,可用開槽填補改性環(huán)氧樹脂(包括配套的打底3、膠和修補膠)進行修補。防水、結構修復一次完成。在樓板表面沿裂縫走向騎縫鑿出槽深和槽寬分別不小于20mm和15 mm的U形溝槽,然后用改性環(huán)氧樹脂材料充填,并粘貼碳纖維復合材以封閉其表面;此法適用于處理w0.5mm的活動裂縫和靜止裂縫。填充完畢后,其表面應做防護層。該方法具有粘結力高、耐久性好、抗?jié)B性、耐候性好,可防水等特點,而且無毒、無害、無污染、易施工。活動裂縫,槽寬應按不小于15mm+5t確定(t為最大裂縫寬度)。可用中國建科院生產的改性環(huán)氧樹脂填縫膠,包括配套的打底膠和修補膠。1.2.1碳纖維復合材料:xx進口xx原絲編制而成的一級xx。1.2.2水泥:可用硅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也可4、采用具有快硬和微膨脹特點的修補粉料。1.2.3砂子:應選用潔凈的中砂,含泥量小于%。1.2.4機具:一般的手工工具,包括鋼鑿子、鐵錘、扁鏟、拌和鏟、油漆刷、抹刀及盛器。齡期(天)抗壓強度(MPa)抗折強度(MPa)粘結強度(MPa)抗?jié)B性彈性模量(MPa)硅酸鹽水泥28 27.5 7.9 2.8S10 8.910(立方)修補粉料3 26.1 8.8 3.1S10 9.310(立方)上表試驗采用425號水泥,砂漿配比為水泥:中砂:ZV型混凝土修補膠:水=1:2.5:0.4:0.2,如果提高水泥標號,增加水泥用量,摻加減水劑及降低水灰比,聚合物砂漿各項性能還可提高。開槽填補法修補裂縫的具體作法如下5、:開槽涂刷界面處理漿壓抹改性環(huán)氧樹脂填縫膠碳纖維布封閉聚合物水泥砂漿層保護。1.4.1開槽:用鋼鑿子和扁鏟沿裂縫開槽,槽寬和深約23cm,呈U型,槽內的碎屑和粉塵要清除干凈。1.4.2涂刷界面處理:用刷子在槽的底部和兩壁均勻涂刷一層改性環(huán)氧樹脂打底膠,或界面處理劑水泥(修補粉料):ZV型混凝土修補膠=:1.4.3壓抹改性環(huán)氧樹脂填縫膠:在界面處理漿尚未硬化前,將拌制好的改性環(huán)氧樹脂膠用抹刀壓入槽中,壓實抹平。1.4.4表面封閉:粘貼碳纖維xx封閉表面。1.4.5保護:聚合物水泥砂漿做保護層,防滲、防水,不需澆水養(yǎng)護,在空氣中養(yǎng)護即可。2、板底粘貼碳纖維加固樓板裂縫處理完畢后,在板底粘貼2層碳纖6、維布、2層碳纖維壓條加固。碳纖維布的纖維方向與板的受力方向一致,碳纖維布延伸至梁邊,采用多條密布的方案,幅寬200mm,間距200mm,單位質量300g/m2;在碳纖維布延伸范圍內通長布置垂直于碳纖維布粘貼方向的碳纖維壓條,幅寬200mm,間距200mm,單位質量300g/m2。碳纖維布采用進口日本東麗原絲精制而成的一級布,單位面積質量300g/m2,抗拉強度3400MPa。2.1工藝流程為:卸荷基底處理涂底膠找平粘貼檢驗保護。加固前應對所加固的構件盡可能卸荷(條件允許)。A、首先鑿掉混凝土結構表面的批蕩裝飾層,露出混凝土基免。B、混凝土表層出現剝落、空鼓、蜂窩、腐蝕等劣化現象的部位應予以鑿除7、,對于較大面積的劣質層在鑿除后應用環(huán)氧砂漿進行修復。C、裂縫部位應首先進行封閉修復處理。D、用混凝土角磨機、砂紙等機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漿、油污等雜質,構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E、用吹風機或干凈抹布將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并保持干燥。2.2.3涂底膠(FP膠)A、按主劑固化劑=21的比例將主劑與固化劑先后置于容器中,用彈簧秤計量,電動攪拌器均勻攪拌,根據現場實際氣溫決定用量并嚴格控制使用時間。一般情況下1h內用完。B、用滾筒刷將底膠均勻涂刷于混凝土表面,待膠固化后(固化時間視現場氣溫而定,以指觸干燥為準)再進行下一工序施工。一般固化時間為23d。A、混凝土表面凹陷8、部位應用FE膠填平,模板接頭等出現高度差的部位應用FE膠填補,盡量減小高度差。B、轉角處也應用FE膠修補成光滑的圓弧,半徑不小于10mm。A、按設計要求的尺寸及層數裁剪碳纖維布,除非特殊要求,碳纖維布長度一般應在3m之內。B、調配、攪拌粘貼材料FR膠(使用方法與底膠FP相同),然后均勻涂抹于待粘貼的部位,在搭接、混凝土拐角等部位要多涂刷一些。C、粘貼碳纖維布,在確定所粘貼部位無誤后剝去離型紙,用特制滾子反復沿纖維方向滾壓,去除氣泡,并使FR膠充分浸透碳纖維布。多層粘貼應重復上述步驟,待碳纖維布表面指觸干燥方可進行下一層的粘貼。D、在最后一層碳纖維布的表面均勻涂抹FR膠。E、碳纖維布沿纖維方向的9、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0mm,碳纖維端部固定用橫向碳纖維固定。加固后的碳纖維布表面應采取抹聚合物水泥砂漿進行保護。3、板底鋼絲掛網環(huán)氧砂漿層加固板底鋪設鋼絲網,施工環(huán)氧砂漿加固,環(huán)氧砂漿層厚度30mm。A、耐火、耐高溫,適用于混凝土構筑物表面的蜂窩、漏洞和露筋等的缺陷處理。B、混凝土構筑物、樓梯、樓板、梁柱等結構補強。C、粘鋼加固和粘碳纖維加固時做底層找平、表面封閉保護。A、在樓板底碳纖維加固的表面平行樓板鋪設10mm10mm鋼絲網。B、檢查環(huán)氧砂漿成品是否包裝完好,標簽核對無誤。C、打開桶蓋,將桶中3袋標有A、B、C的預配料取出。D、將A料、B料搖勻后,分別倒入桶中,并充分攪拌均勻后,再將標有10、C的粉料邊攪拌邊慢慢地倒入桶內,攪拌成均勻的砂漿狀即可。E、將拌制好的環(huán)氧砂漿分兩層施工,一層施工厚度15mm。施工完后自然養(yǎng)護。 F、如果混合后較粘稠或不易攪拌均勻,本包裝可加入1-2kg的潔凈水攪拌,不影響本品的最終性能。 A、本品為水泥基材料,其完全硬化時間需要28天。使用本品24小時可以進行下一道工序。 B、拌好的環(huán)氧砂漿宜在2小時內用完,在此時間內如出現變干變稠的狀況可以加適當的水攪拌均勻后再用。 A、具有抗?jié)B、抗裂、耐堿、耐弱酸腐蝕的性能,強度高,與多種材料及混凝土結構粘結性能優(yōu)良。 B、熱膨脹系數與混凝土接近,故不易從這些被粘結的基材上脫開,耐久性好。 C、可在潮濕基材表面施工,11、不需干燥,可在潮濕環(huán)境或水下硬化。 D、不燃、不爆、不污染環(huán)境,對人體健康無害。 E、操作施工方便,與普通水泥砂漿施工相仿。4、梁側粘貼1層U型碳纖維布抗剪加固、梁底粘貼2層碳纖維布抗彎加固對梁進行碳纖維加固,在梁側粘貼1層U形碳纖維箍進行抗剪加固,梁底粘貼2層碳纖維布進行抗彎加固。碳纖維布采用進口日本東麗絲精制而成的一級布,單位質量300g/m2,抗拉強度3400Mpa。4.1、梁側粘貼1層U形碳纖維布抗剪加固。A、梁側粘貼U形碳纖維布進行抗剪加固,碳纖維布的纖維方向應與梁的軸向垂直。B、U形碳纖維布寬度200mm,凈間距200mm(不宜大于梁的箍筋間距的0.7倍),xx必須設置一道。C、U12、形箍碳纖維布應貼至板底,U形箍的上端應粘貼一道縱向(順梁的軸向)碳纖維布壓條。D、U形箍和壓條順梁的軸向通長粘貼。粘貼工藝與板底粘貼碳纖維布一樣,另外,混凝土梁的轉角粘貼處應進行導角處理并打磨成圓弧狀,圓弧曲率半徑不應小于15mm。4.2、xx粘貼2層碳纖維xx抗彎加固梁底粘貼2層碳纖維布加固,碳纖維布寬度對應梁底寬度(主梁300mm,次梁200mm),沿梁的軸向連續(xù)粘貼至柱邊,碳纖維布順梁方向可以接長,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4.3、施工順序結構表面裝飾層鑿除基底打磨梁底粘貼2層碳纖維布梁側粘貼1層U形碳纖維箍粘貼U形箍壓條環(huán)氧砂漿保護層4.4、注意事項梁底、梁側粘貼碳纖維加固施工工藝和操13、作方法與板底一樣。施工前必須鑿掉混凝土結構表面的裝飾層,將混凝土結構層打磨修補平整。鋼絲掛網環(huán)氧砂漿保護層20mm,施工方法同板底環(huán)氧砂漿施工。5、柱粘貼碳纖維xx加固5.1、碳纖維加固柱的應用碳纖維布加固柱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柱的抗震加固、抗彎加固,尤其是在改造加固后柱的節(jié)點位置,也可以加固整條柱(柱角到柱頂)。5.2、加固原理鋼筋混凝土柱在承受軸向壓力時,構件是由于受到極限值非常小的橫向擴張引起的,如能在構件四周創(chuàng)造橫向約束,以阻止受壓構件的這種橫向擴張,從而提高構件抗壓承載力和變形能力。碳纖維加固鋼筋混凝土柱是利用碳纖維布對柱約束作用,使柱(塑性區(qū)的核心混凝土)處于三向應力狀態(tài),與單向14、受力狀態(tài)相比,混凝土的極限壓應變和承載力會提高,在柱彎曲承載力沒有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并不考慮失穩(wěn)的影響,加固后鋼筋混凝土柱具有較大的延性變形與耗能能力。5.3、粘貼工藝此加固與梁板加固粘貼碳纖維布的工藝是一樣的。柱表面裝飾層鑿除混凝土基底打磨修整柱身粘貼1層碳纖維布掛網環(huán)氧砂漿保護層4.4、注意事項柱粘貼碳纖維加固施工工藝和操作方法基本與梁、板加固一樣。施工前必須鑿掉混凝土結構表面的裝飾層,將混凝土結構層打磨修補平整。碳布橫向圍束,粘貼的方向垂直于柱的軸向。碳布粘貼方向搭接不少于100mm,幅于幅之間搭接不少于20mm。柱角打磨成不小于15mm的圓角。鋼絲掛網環(huán)氧砂漿保護層20mm,施工方法與15、梁、板環(huán)氧砂漿施工相同。柱的下部位于潔凈生產車間之內,不能進行碳纖維加固,擬對柱頂2m范圍內進行加固。四、安全、質量、xx施工措施1、安全施工措施認真編制施工作業(yè)計劃;做好總平面管理工作,經常檢查執(zhí)行情況;認真填寫施工xx;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做好安全生產;加強成品、半成品保護,制定保護措施。嚴格執(zhí)行崗位責任制度,建立完善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三檢”(自檢、互檢、交接檢);進場必須戴好安全帽,登空作業(yè)要配帶安全帶,必要時設置防護網;注意“四口”(通道口、孔洞口、樓梯口、電梯口)的防護;各種機電設備、電線電纜按規(guī)定安裝,嚴禁亂拉亂接電源;施工操作架褡設完畢后經檢查后方可使用;加強現場消防工16、作,嚴禁在現場動火、吸煙;施工現場應注意通風,防止粉塵。2、質量保證措施施工必須按照設計圖紙、施工組織設計和方案進行施工;施工前必須進行技術交底工作。項目負責人對工長交底,工長對作業(yè)班組的交底都必須得到認真執(zhí)行;分項工程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范和行業(yè)標準施工;嚴格按工序施工,每道工序要認真做好過程控制工作。因為現場吊頂不能承重,堆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料具應置于二層樓面或天臺。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必須分類按規(guī)格堆放,做到妥善保管,使用方便。怕潮、怕灑、怕淋及易失火物品應放入庫房保管。及時回收落地灰、碎渣等余料。做到工完場清,余料要堆放整齊。3xx施工措施及環(huán)境保護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配戴安全17、帽;凡在2m及以上高處作業(yè)無可靠防護設施時,必須使用安全帶;施工現場處于吊頂層以上,必須進行照明,并對各類管線注意防護;施工現場有很多可燃物,應制定相應的消防安全措施;并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施工現場應建立健全用火管理制度,作業(yè)時應配備專人監(jiān)護,作業(yè)后必須確認無火源危險后方可離開作業(yè)地點。本工程施工作業(yè)現場位于首層生產車間之上,必須加強環(huán)境保護措施,盡最大可能降低噪音,防止粉塵污染,防止震動。3.2.1、噪音控制措施(1)選擇低噪音機具進行施工;(2)合理安排施工時間;(3)教育工人不得敲打鋼管和其它金屬材料,盡量減少噪音;(4)加強對操作人員的教育,施工不大聲暄嘩,建筑物資輕拿輕放,不從上往下扔東西。3.2.2、施工用水施工用水盡量在二層樓地面上進行,嚴禁滲流進吊頂層。五、降低揚塵措施因為施工現場在首層吊頂層以上,環(huán)境相對比較封閉,而施工過程又會產生很大的灰塵,施工作業(yè)必須注意通風防塵;另外,下面又是生產車間,對清潔度的要求很高,應在吊頂往上施工區(qū)域采取圍閉措施,防止粉塵進入下層空間。擬采用塑料布進行圍蔽。吊頂上部空間用塑料布圍蔽,遇到空調管等障礙物時裁剪綁扎,盡可能防止灰塵散入施工區(qū)域外,吊頂層之間的縫隙用布條塞緊,地面上再鋪設一層塑料布,防止粉塵下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