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路特大橋連續梁預應力張拉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93966
2022-09-23
14頁
53.04KB
1、西寧至格爾木段增建二線工程XGZHQ1標段祁連路特大橋(40+64+40)m連續梁預應力張拉方案第一章、編制依據1、祁連路特大橋施工圖;2、技術人員現場調查及勘察資料;3、鐵道部現行技術管理規程、設計規范、施工規范、施工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及各類施工技術安全技術規則與相關文件。4、預應力鋼絞線規范(GBT5224-2003)。第二章、編制原則1、嚴格遵守國家、鐵道部和省政府的政策、法規、條例。2、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提高施工效率,保證工程質量。第三章、工程概況本連續梁位于祁連路特大橋20#23#墩之間,設計為40m+64m+40m三孔一聯預應力砼連續箱梁,長度144m,該連續梁位于R=800m曲線2、上(圓曲線和緩和曲線),梁頂縱坡1.6。主梁采用單室單箱橫斷面設計,箱梁頂板寬度11.4m(不含避車臺),人行道寬度1.3m,箱梁頂面橫橋向設2%雙向排水坡,人行道1.2m范圍均設1%向內排水坡;箱梁翼緣板懸臂長2.7m,箱梁頂板厚度0.35m,底板厚度由根部0.709m遞變至1/2跨的0.35m;順橋向梁高(箱梁底下緣)呈二次拋物線變化,拋物線方程式為y=0.00280612x2,根部梁高5.2m,跨中梁高3.0m;箱梁腹板與底板呈90,主梁腹板寬度0.7m。當混凝土強度達到90%后方可進行預應力張拉,張拉順序為:縱向預應力鋼束張拉(先長后短)豎向預應力筋張拉橫向預應力鋼束張拉。第四章、人員3、組織人員組織人員分工姓 名職 務聯系方式項目負責人惠兵項目經理13997294979施工負責人王江為項目總工兼工程部長13997278404施工安全負責人李建民安質部副部長15110989806施工技術負責人李全文工程部副部長13997383827施工現場負責人劉海忠作業隊隊長13997203399施工現場負責人漆洪財作業隊副隊長13519701618技術員劉少龍技術主管13997287047技術員尹 雷技術員13519780465第五章、施工準備1、張拉前對主要設備已經進行了檢修、校核以及標定等。2、張拉前對現澆混凝土現場留置試塊進行抗壓實驗,并對混凝土強度進行了回彈實驗,確定混凝土的強度達4、到90%以上后方可進行張拉。3、混凝土在澆注過程中及澆筑后對已經穿束的鋼絞線和塑料管反復抽拉、松動,確定沒有發生漏漿、堵管事故。4、張拉前對壓漿管、排氣管等進行反復檢查,確保沒有任何堵漏。5、準備好注漿材料、攪漿機、注漿機等。并在施工前進行維修、保養。6、對張拉設備油壓表讀數和伸長量進行計算、交底,并報請監理檢查、復核。7、布置好施工現場,做好安全防護等工作,杜絕安全隱患。8、解除部分約束,拆除內模以及腹板模板,或者拆除拉桿,拆除支座底部模板,以有利于張拉變形。9、臨時用電要按照規范布置、架設。10、保證兩臺塔吊運轉正常,以備隨時使用。11、施工前,對縱向張拉束用紅油漆做好標識,以備隨時檢查和5、方便施工。12、施工前出具預應力鋼絞線、精軋螺紋鋼、各種錨具、千斤頂以及油壓表的校核、標定實驗報告。13、必須出具液漿的配合比。14、張拉前確保波紋管內無積水。第六章、預應力張拉方案 一、主要施工機具機具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備注千斤頂(油壓表)60T500T12套運轉正常油泵張拉專用6臺運轉正常精軋螺紋鋼千斤頂張拉專用4臺運轉正常壓漿機張拉專用2運轉正常攪漿機張拉專用1臺運轉正常鉸鏈11.5噸20套質量合格對講機普通8臺照明燈1000W4個備用夜間注漿塔吊425型2臺保證運轉正常發電機15KW2臺備用真空泵GB1臺合格、運轉正常 為保證張拉時不出現偏差,根據蘭州交通大學結構試驗中心標定結果,千斤頂6、必須與油壓表配套使用,必須“一一對應”,否則將出現嚴重事故。為此,在本方案中特別提出“千斤頂-油壓表”對應編號,以及適用范圍。 (1)、縱向張拉鋼絞線束使用千斤頂-油壓表:500230502493,500240501433,500220502593,500210501421。 (2)、橫豎向張拉設備因為是專用千斤頂,因此,剩余千斤頂對應油壓表很容易區分,分別為:、豎向精軋螺紋鋼張拉千斤頂油壓表:113860,16403988,443890,16413982;、橫向鋼絞線張拉千斤頂-油壓表:74243894,74233892,74223987,74213986。二、張拉“雙控”計算(后附計算成果7、表) 油壓表讀數為線性方程:P=a.N+b。P為油壓表讀數Mpa;N為壓力機讀數KN,即為設計張拉力;a、b均為實驗報告給定相關系數。每套千斤頂對應油壓表,方程中系數均不相同,因此必須要求千斤頂與油壓表一一對應。 縱向鋼絞線伸長量的計算為設計給定。 橫、豎向伸長量的計算根據設計給定每延米伸長系數計算得出。設計按照直線線性考慮。 張拉施工控制時,以油壓表讀數控制為主,伸長量控制為輔。后附油壓表讀數為千斤頂對應油壓表10%、100%的讀數。三、張拉要求 1、鋼絞線進場后,必須對其強度、彈性模量、外形尺寸、初始應力等有關材料指標進行嚴格檢測,錨頭進行裂縫檢查,加片進行硬度檢查。鋼絞線應放置室內并防止8、銹蝕。鋼絞線下料不得使用電或氧弧切割,只允許使用圓盤鋸切割,鋼絞線的切割面必須為一平面,以便張拉時檢查斷絲。2、預應力管道安置:由波紋管制孔,波紋管的安裝以底模為基準,嚴格按照給定坐標或曲線要素定位,直線段一般按照每延米一個定位架,曲線段適當加密,滿足水平方向偏差不大于10mm ,豎向偏差不大于5mm,定出波紋管的位置。鋼筋綁扎應注意:若與預應力部分(包括波紋管位置、排氣管、型錨、錨墊板、螺旋筋等)發生沖突時,應適當調整鋼筋位置,不可隨意移動預應力部分。錨墊板、螺旋筋就位后,與波紋管接頭處用膠帶扎緊,再用鐵絲拉緊,避免漏漿堵塞預應力孔道。穿束前采用壓縮空氣或高壓水清除管道內雜質。前進端端頭用膠9、帶將其綁扎嚴密,防止穿束過程中將波紋管穿破,到位后留出足夠的張拉用長度切斷。3、預應力張拉:預應力鋼束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的張拉順序和張拉控制應力進行。梁體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90后方可進行張拉。預應力鋼束(鋼筋)的張拉順序為先縱向鋼束、后豎向鋼筋、最后拉橫向鋼束。張拉時鋼束在同一截面上的斷絲率不得大于1%,并且在任何情況下一根鋼絞線不得斷絲兩根。預應力張拉采用預應力、伸長值雙控,以應力控制為主,測張拉伸長值校核(雙控值附后)。四、張拉施工順序 總體張拉順序為先縱向、再豎向、后橫向。(1)縱向預應力鋼束施工 縱向鋼束在橫截面上必須對稱均衡張拉,梁體澆筑完A0、B0后張拉T0、T1,澆筑完A1、A210、B1、B2后張拉T2,合攏后,鋼束分二批依次張拉:第一批:F5、F4、D3、BD2、T6、T5。第一批張拉鋼絞線共40束,一批張拉完成。首先張拉F5,張拉施工準備做好之后,由指揮人員下令,4臺千斤頂(配套油表)同時對稱進行張拉,由于腹板鋼絞線F1F5全部連續縱向貫穿,因此張拉在梁體兩端端頭進行施工。張拉時實行一人一機負責制,F1共4束12-15.2,需要4臺千斤頂(配套油壓表)、4臺油泵。操作人員8人,項目部負責記錄數據8人,施工負責人2人。F1張拉完成后,依次由F4、D3、BD2、T6、T5逐步張拉完成。第一批全部張拉完成后必須立即進行孔道注漿,孔道注漿按要求達到80%強度后后方可進行下一11、批次的張拉作業。第二批:F1、F3、F2、D1、D2、BD1、T3、T4。第二批張拉鋼絞線共52束,依次按照F1、F3、F2、D1、D2、BD1、T3、T4張拉,張拉從梁體外側向內側對稱張拉,張拉完成后立即進行注漿。水泥漿達到80%強度后方可進行第三批鋼絞線束的張拉。張拉控制噸位和張拉步驟:12s15.2mm鋼絞線:0初始張拉力219KN(持荷5min,劃標線)張拉控制力2188KN(持荷5min,測伸長量)錨固。張拉伸長量控制值參數取值為摩阻系數=0.23,孔道偏差k=0.0025,一段錨具回縮6mm,松弛損失0.029。由于現有千斤頂的額定行程只有200mm,因此,張拉需要反復回油,油壓表12、讀數根據計算值控制,但每次回油前的數據必須如實記錄,伸長量累加。(2)豎向預應力筋施工箱梁縱向鋼束張拉完畢后,應立即進行豎向預應力筋的張拉。每個梁段靠近施工接頭的最后一根豎向預應力筋與下一梁段的豎向預應力筋一起張拉。張拉時,錨具回縮值控制在1mm以內,若一次張拉難以將回縮值控制在1mm以內時,應采取反復張拉的應對措施。 張拉完畢后,應在橋面施工前高出張拉段螺母20mm處用砂輪鋸切斷后再進行封錨,嚴禁用電氣焊切斷。 張拉控制噸位和張拉步驟: JL25精扎螺紋鋼筋:0(劃標線)張拉控制力367KN(持荷5min,測伸長量)錨固,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的90%以上時,方可張拉預應力鋼筋,張拉完畢后用13、C50混凝土封口。 豎向張拉時,當天張拉完成多少,必須在第二天內完成注漿,注漿的同時,再繼續向前張拉。張拉與注漿同步進行。 (3)橫向預應力筋施工 箱梁縱向鋼束和豎向預應力鋼筋張拉完成后,必須立即進行橫向預應力筋的張拉。每個梁段靠近施工接頭的最后一根橫向預應力筋與下一梁段的橫向預應力筋一起張拉。 張拉控制噸位和張拉步驟:0初張拉力73KN(持荷5min,劃標線)張拉控制力730KN(持荷5min,側伸長量)錨固。 橫向張拉時,當天張拉完成多少,必須在第二天內完成注漿,注漿的同時,再繼續向前張拉。張拉與注漿同步進行。(4)張拉前必須拆除對梁體軸向收縮有約束作用的梁側模板,拆除支座周圍對活動支座在14、順橋方向的移動和旋轉、以及對固定支座的旋轉有約束作用的模板和支架。五、張拉施工的要點張拉順序:張拉順序應按照設計規定進行,若設計沒有規定應避免使構件截面呈過大的偏心受力狀態,不使構件邊緣產生過大的拉應力。尤其對曲線橋梁更應注意,張拉時不能使曲線梁內、外邊緣產生過大的拉應力,而使梁腹產生裂縫。張拉時必須先張拉靠近截面 形心的鋼束,如果有多排鋼束,必須對稱進行。所有的張拉、注漿都要有專人做好詳細的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控制要素以及日期,日期要精確到min。六、孔道壓漿壓漿前對壓漿機進行認真檢查,標定,用壓漿機向管道內注壓清水,充分沖洗,潤濕管道,至全部管道沖洗完畢后,正式拌漿,開始壓漿至排水孔噴出純漿15、并穩定后封閉排氣孔,其后對管逐漸加壓到0.6Mpa并持續5分鐘后封閉,關閉壓漿嘴,壓漿在48小時內完成,并且必須使水泥漿強度達到80%以上,方可進行下步張拉。張拉封錨前先將錨具周圍沖洗干凈并鑿毛,然后按圖紙要求布置鋼筋網澆注封錨混凝土。七、孔道壓漿的具體要求預應力管道壓漿工作在后張預應力構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防止預應力鋼材銹蝕;使預應力鋼材與混凝土有效粘結,實現整體應力效果,增強梁體的承載能力;減輕錨固體系的負荷。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壓漿質量。因此要求壓入孔道內的水泥漿在結硬后應有可靠的密實性,能起到預應力筋的防護作用,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粘結強度和剪切強度,以便將預應力有效的傳遞給周圍的砼。預16、應力管道壓漿工作要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水泥、水、外加劑和壓漿設備符合規范要求。、水泥漿的水灰比、泌水率、膨脹率和稠度指標符合規范要求。、壓漿前檢查孔道是否暢通。、壓漿順序正確,按孔道由低向高的順序進行。、嚴格控制壓漿壓力和速度。、采用真空壓漿技術。第六章、安全、質量保證措施一、安全、質量總體目標1、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以確保施工人員安全為重點,消滅所有安全隱患,確保無安全事故。 2、高標準、高要求的進行張拉作業,嚴格按設計施工,確保張拉施工操作過程和結果100%合格。二、安全保證措施1、 張拉時現場應劃出工作區域,并做出明顯標志,嚴禁他人進入,現場設17、專人指揮。 2、 張拉兩端必須進行防護,嚴禁兩端正面站人。 3、 張拉設備應有專人看護使用,使用前認真檢查高壓油泵和千斤頂的所有聯結點,防止油泵破裂接頭處噴油傷人。 4、 千斤頂及油泵不得超負載工作,油泵和安全閥須按設備額定油壓或使用油壓調整壓力,嚴禁任意調整。 5、 壓油泵運轉前,應將油路調節閥松開,然后開動油泵,待運轉正常后,再緊閉回壓閥,逐次旋擰進油閥桿,增大負壓,并注意壓力表指針是否正常。 6、 孔道灌漿時,持噴嘴人員必須戴好防護鏡,穿雨衣。帶膠皮手套,噴嘴插入孔道后,膠皮墊圈應壓緊在空洞上,膠管應與漿泵連接牢固,防止噴漿傷人。7、張拉人員必須詳細了解張拉施工工藝及張拉設備操作規程。818、必須認真做好施工準備工作。9、檢查張拉設備工具(如千斤頂、油泵、壓力表、油管、頂楔器及液控頂壓閥等)是否符合施工安全的要求,壓力表必須按規定周期進行檢定。10、為保證箱梁內施工人員的安全,必須在張拉作業區接臨時照明設施,照明燈具必須接設規范、保證作業安全范圍,不得出現漏電、短路等情況。11、已經拆除的模板、支架等必須及時清除,不得堆積;張拉作業時閑雜人員不準參觀、逗留;同一作業區不得逗留過多人員,以免造成集中荷載。12、連續梁兩端張拉作業時,必須搭好作業平臺,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固,并加強防護欄桿的加固。三、質量保證措施1、張拉前對設備進行反復檢查、校驗。2、對所有批次的預應力筋、錨具等要19、按規范要求進行試驗,并出具相應的實驗報告。3、施工過程前、中、后都要有專人檢查,并按要求填寫相應的檢查記錄。4、張拉過程嚴格按照“雙控”的標準進行,全程記錄,并在記錄過程中不斷檢查油壓表是否靈敏。5、張拉完成48小時內必須完成壓漿工作,因此,所有張拉原則上必須與注漿同步進行。6、根據現有設備,所有縱向預應力筋張拉必須兩端同時進行。7、張拉過程嚴格按設計控制,不允許出現超拉、張拉不足、斷絲等情況。8、張拉一段注漿作業完成一段,由于西寧雨水頻繁,不能因為下雨而使注漿時間超過48小時。10、為保證張拉效果,防止鋼絞線張拉出現“48小時后”,施工必須連續作業,48小時內必須完成張拉,并開始注漿。11、20、優選配合比。水泥漿配合比是壓漿質量的關鍵。12、慎用膨脹劑。在水泥漿凝固過程中,膨脹劑和水泥發生反應,產生氣體,使水泥體積產生微膨脹。 13、適當提高壓漿穩壓持荷壓力。壓漿過程中,壓力一般保持在0.40.6MPa之間,穩壓持荷時間不少于5min,穩壓壓力保持在0.60.8MPa之間。14、做好張拉期間的線性變形、檢測等工作。四、安全、質量組織機構組長:惠兵副組長:王江為副組長:祁克義安質部:陳 磊工程部:李全文物資部:冉鵬辦公室:尹建忠隊長:劉海忠副隊長:漆鴻財施工隊技術員:尹雷福施工隊技術員:劉少龍工程試驗員:張勝強工班長:王軍濤工程質檢員:李建民安全、質量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圖第七章、項目部人員職責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