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鄉北220kv輸變電工程電纜隧道有限空間施工方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93968
2022-09-23
17頁
1.04MB
1、目 錄第一章 編制依據1第二章 工程概況2第三章 安全保證體系3第四章 有限空間作業環境標準6第五章 有限空間作業施工方法7第六章 有限空間的相關知識普及9第七章 應急救援組織措施13第一章 編制依據1、編制依據1.1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規程 ( DBJ01-62-2002)1.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5)1.3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12)1.4電力隧道建設技術標準( Q/GDW -02-1-3101-2012)1.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國家及北京市有關法律法規、條文。第二章 工程概況本工程為良鄉北220kV輸變電2、工程(電纜隧道)(第四標段)。為配合良鄉北220kV變電站外電源電纜敷設要求,需從破口點良鄉北站新建一段電纜隧道。新建L4線隧道起點與L3線終點連接,沿規劃清苑北街東紅線以西2.0m位置向北至擬建良鄉變電站。 本標段建設規模:新建L4線樁號1+2601+435的2.6m2.9m暗挖單孔隧道175m、L4支線10#井支線樁號0+0000+015的2.0m2.3m暗挖單孔隧道15m、L4線樁號1+4351+994的2.6m5.1m暗挖雙層隧道559m、L5線樁號0+0000+065的2.0m2.3m暗挖單孔隧道65m、L6線樁號0+0000+065的2.6m2.9m暗挖單孔隧道65m。新建L5線、3、L6線隧道起自L4線14#6.0m8.5m三通豎井,向西穿越規劃清苑大街后,終點與良鄉北站東側預留隧道連接。本工程為電力隧道、豎井及暗挖隧道新建地下工程,因此,本工程所有工作均為有限空間作業。 第三章 安全保證體系1、安全目標本工程嚴格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本工程特點,制定如下目標:1、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本工程安全生產目標為:“五無、一杜絕、一創建”。2、“五無”,即:無重傷、無死亡、無塌方、無中毒、無火災。事故率發生率控制在零。3、“一杜絕”即:杜絕重傷以上(含重傷)傷亡事故。4、“一創建”即:創建安全文明標準工地。5、本工程安全防范重4、點為:臨電安全、消防保衛、小室內防毒氣等。2、安全保證體系實行項目經理部安全生產責任制。項目經理全面負責安全工作 項目部組織編制詳細的安全操作細則,組建安全管理保證體系。安全保證體系見下圖:安全領導小組安全監督安全活動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質量安全文件學習日常安全教育安全操作培訓特殊工種培訓制定安全生產制度制定安全保證措施制定安全獎罰措施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周一安全日活動安全無事故活動安全文明施工競賽安全整改總結制度執行情況檢查措施執行情況檢查重點部位防范檢查按四不放過分析事故總目標:無死亡、火災、塌方及其它因施工引起的工程事故,杜絕重傷事故。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小組成5、員由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安質部部長、專職安檢工程師、專職安全員及各工種班組的領班組成。其中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副經理為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人,項目總工為技術負責人。專職安檢工程師負責日常的安全工作的落實,督促工人按有關安全規定進行生產。從項目經理至施工班組層層明確安全崗位職責,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確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2.1建立以安全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各級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安全職責。2.2完善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針對各部門、各工種的各自特點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考核制度、安全檢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安全獎懲制度”等,并由各級安全組織督促6、檢查,加以落實,營造“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項 目 經 理 項目安全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生產經理專職安全員項目部各班組班長安檢工程師班組安全員(兼)班組安全員(兼)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圖2.3建立安全生產值班制度,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日,解決和處理施工生產中的安全問題并進行巡回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有24小時分班作業時,每班都必須有領導值班和安全管理人員在現場,做到只要有人作業,就有領導值班,值班領導要認真做好安全生產值班記錄。2.4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生產例會制度和每日班前安全講話制度,項目經理親自主持定期的安全生產例會,協調安全與生產之間的矛盾,督促班前安全講話活動,檢查活動記錄。2.7、5加強班組安全建設,每個生產班組設置不脫產的兼職安全員,協助班組長搞好班組的安全生產管理。第四章 有限空間作業環境標準1、小室內作業環境標準1.1氧氣不得低于20%(按體積)1.2有毒有害氣體濃度 一氧化碳濃度不得大于30mg/m3,在特殊情況下人員進入 超過規定濃度的作業面時,濃度不得大于100mgm3,其作業時間不得大于30分鐘; 二氧化碳不得大于0. 5%(按體積) 氮氧化合物濃度不得大于6mg/m3 二氧化硫濃度不得大于l5mg/m3第五章 有限空間作業施工方法為了確保地下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安全,首先要認真做好施工前各項準備工作,包括施工人員組織、材料準備、機器具準備、危險源的識別,搶8、險設備的準備,并將方案上報公司安全部、監理單位、基建科工程項目部,經審核同意后方可施工。本工程施工場所為隧道及井室內,根據本工程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危險源識別分析:(1)用于本工程井室及隧道內施工主要是電焊、氬弧焊、氧氣乙炔氣切割施工時的有害氣體對人身的危害。(2)小室內硫化氫等氣體毒害。(3)絕氧危害。1、施工人員進入檢查室內施工前將檢查室上人孔二井蓋打開通風透氣,同時在隧道施工工作坑向隧道內利用通風換氧設備進行強制通風換氧,通風30分鐘后,對隧道及井室內的有毒氣體進行檢測,符合標準后施工人員方可進入地溝及檢查室;并且每隔60分鐘對地溝及檢查室內的有毒氣體進行復測,做到邊施工邊檢測。2、施工進行9、時應在井室的另一個人孔安裝一臺送風機(共二臺:其中備用一臺),使小室內空氣產生對流,并將有毒氣體從另一個孔排出小室外。3、施焊時工作人員應佩戴防毒面具,墨鏡等勞動防護用品。4、現場安排二名管理人員值班,每6小時進行輪換。5、每個隧道工作面及每個井室內的作業人員與地面上的值班人員各配二臺對講機,每15分鐘或者30分鐘通一次對話,發現問題立即采取應急措施。6、焊機、氧氣乙炔氣可放在地溝及檢查室外面的施工區域內,氧氣、乙炔氣瓶相距5m以上,距明火作業不小于10m。7、安全救護設備一覽表:材料設備名稱數量備注鼓風機10臺備用三臺正壓式呼吸器2臺檢測儀2臺金杯車1輛對講機8臺小汽車1輛干粉滅火器30只防10、毒面具20套8、安全事故報告程序流程圖:事故發現人-項目部事故處置值班-項目部搶救人員-項目部主要負責人-公司生產安全管理部門-基建科工程項目部。9、安全事故應急搶險援救程序:發現安全事故-項目部搶救人員-現場疏散、現場搶救-傷亡人員送往最近醫院-了解事故及傷員情況。第六章 有限空間的相關知識普及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氣含量不足的空間。1、有限空間分類:1.1、封閉、半封閉設備:如船艙、儲罐、冷藏車、水塔、水箱、反應塔、沉箱及鍋爐、壓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車等。1.2、地上有限空間:儲藏室、酒糟池、11、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實驗室、封閉車間、實驗場所、煙道等。1.3、地下有限空間:儲藏室、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沼氣池、化糞池、污水池、下水道、溝、井、池、地下電纜溝等。2、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分類:2.1、缺氧危險作業環境:是指空氣中的氧氣濃度低于18%的環境。2.2、有害有毒作業環境;存在其他有害有毒氣體的環境。3、本工程有限空間作業環境易導致的潛在事故3.1、中毒事故。3.2、缺氧窒息事故。4、本工程有限空間作業環境易導致的潛在事故的范圍及后果4.1、中毒事故危害范圍及后果 發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圍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間作業環境中的12、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援救人員;其危害后果主要會導致中毒人員昏迷死亡(根據可能存在的危險物質)。4.2、缺氧窒息事故 發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圍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間作業環境中的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援救人員;其危害后果主要會導致中毒人員昏迷死亡(根據有限空間氧氣含量及消耗量的不同,其后果有輕有重)。4.2.1中毒:主要有一氧化碳、氰化物、苯、硫化氫等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者一般會出現昏迷、驚厥、呼吸困難、休克等。引起全身各系統與組織(皮膚粘膜、呼吸、消化、循環、泌尿、血液、神經等)的損害,甚至造成中毒者死亡4.2.2、缺氧窒息:主要由于有限空間中空氣含氧量低,造成作業人員缺氧窒息。5、搶險救援5.113、現場應急指揮負責人和應急人員首先對事故情況進行初始評估。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圍和擴展的潛在可能性。5.2、使用檢測儀器對有限空間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和氧氣的含量進行檢測。也可采用動物(如白鴿、白鼠、兔子等)試驗方法和其他簡易快速檢測方法作輔助檢測。5.3、根據測定結果采取加強通風換氣等相應的措施,在有限空間的空氣質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業。5.4、搶險人員要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呼吸機、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繩等),系好安全帶,以防止搶險救援人員受到傷害。5.5、在有限空間內作業用的照明燈應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燈,照明電源的線要使用絕緣性能好的軟導線。5.6、發現14、有限空間有受傷人員,用安全帶系好被搶救者兩腿根及上體妥善提升患者脫離高危險區域,避免影響其呼吸或觸及受傷部位。5.7、搶險過程中,有限空間內搶險人員與外面監護人員應保持通訊聯絡暢通并確定好聯絡信號,在搶險人員撤離前,監護人員不得離開監護崗位。5.8、救出傷員對傷員進行現場救急,并及時將傷員轉送醫院。6、醫療與衛生 6.1由呼吸道中毒時,應迅速離開現場,到新鮮空氣流通的地方。6.2視情況對窒息者輸氧,或進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時嚴重者速交醫生處理。(打120電話)。6.3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適時,迅速撤離現場,呼吸新鮮空氣,同時檢查呼吸器問題及時更換合格呼吸器。6.4恢復現場:在恢復現場過程15、中往往仍存在潛在的危險,應做好以下工作;6.4.1辦理有限空間現場恢復審批手續。6.4.2先檢測,后進入,檢測方法:進入前1小時測2次:采取措施后0.5小時測1次,作業過程中每隔0.5小時測1次。6.4.3保持出入口及緊急疏散、搶救通道暢通。6.4.4必須將有限空間內液體、固體沉積物及時清理和處理,并保持足夠通風。6.4.5必須備好墜落保護架,安全帶、安全繩等防護用品。6.4.6對將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6.4.7對將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人員身體檢查,有禁忌者,禁止入內作業。6.4.8準備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6.4.9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程。6.4.10安排訓練有素的專職人員16、進行空間氣體檢測,并作好詳細記錄。6.4.11施工現場安全監護人員不能少于2人。第七章 應急救援組織措施 針對本工程特點,開工前制定詳細的應急救援組織措施,方可保證工程順利施工。1、應急救援機構及職責1.1、機構組成指 揮:翟林副指揮:宿亞東成 員:李濤、李坡、朱興華、王新義、馬超及施工隊10人1.2、機構職責執行國家有關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法規和政策。分析事故特點,制定事故救援措施和方案。負責向上級做事故及救援報告。發生事故后,負責救援工作的組織、指揮向救援部門發出各種救援行動指令。 為救援配備必要的救援物資、交通、通訊保障。 發生事故時,保證救援車輛、人員救援疏散的安全,暢通。 建立健全應急17、救援檔案。1. 3、機構人員的職責指揮:負責組織項目部的應急救援。副指揮:按照指揮的指令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并在發生事故時迅速召集應急救援人員到事故現場實施救援。2、突發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生產安全事故一保護現場一控制事態一組織搶救一疏導人員一調查了解事故情況及傷亡情況一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3、現場突發事件應急措施用配備運輸小車將人員搶救至地面并立即撥打120在120趕到之前將,將其胸部衣物解開,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搶救人員雙手對其胸外心臟進行按壓,按壓要均勻有節奏。人員恢復自行呼吸功能后立即氧氣袋進行輸氧。4、 應急搶救物資序號設備名稱數量用途存放地點1搶險車1輛搶險現場2鐵鍬2018、把搶險現場3鎬10把搶險現場4燃油發電機(含接地裝置)2臺搶險現場5反光馬甲20件搶險現場6警示燈2個交通警示現場7交通警示牌2個交通警示現場8小推車4輛搶險現場9警示帶100m搶險現場10方木10*1030根搶險現場11工字鋼20根搶險現場12 大功率搶險燈2個應急照明 現場13吹風機3臺搶險現場14排風機5臺搶險現場15對講機5部搶險現場16防爆照明燈3盞應急照明現場17全身式安全帶及安全繩2條搶險 現場18救援三腳架5支搶險現場19防墜器5支搶險現場20緊急逃生呼吸器3臺搶險現場21正壓式呼吸器3臺搶險現場22絕緣爬梯4把搶險 現場23安全錐筒8個搶險現場24安全告知牌9個搶險現場25漏電保護插座2個搶險 現場救援應急電話:良鄉醫院:010-69352598急救電話:120 999長陽派出所警務區電話:010-8035383916應急救援圖:救援路線北京中能建醫院良鄉醫院施工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