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鋼廠行車無線監控裝置工程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94342
2022-09-23
14頁
150.54KB
1、目 錄 第一章 編制依據1第二章 工程概況 1第三章 施工組織3第四章 施工順序和主要項目施工方法4第五章 施工組織體系7第六章 安全管理8第七章 施工質量12附表:危險源辯識與風險評價結果一覽表第一章 編制依據1.1、編制說明 本施工方案依據梅山設計院設計的圖紙進行編制,圖號為:ASG10089信1,ASG10089熱。1.2、編制依據: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技術要求 GB50200-94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GA/T367-2001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B50303-2002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36-98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2、B50235-97工業金屬管道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GB50184-93工業設備及管道防腐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HGJ229-91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JGJ46-2005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JGJ33-200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JGJ80-9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辯識 GB18218-2000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程 GB50194-200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59-99建筑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 JGJ146-2004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第393號第二章 工程概況2.1、工程概況本次施工主要是為3個區域的6臺行車增加46個監控3、點,具體內容如下: 1、鋼水接受跨無線工業電視監控系統:在1#RH,2#RH,1#LF,2#LF ,1#、2#連鑄機大包回轉臺,轉爐1#-3#線共13個鋼包位設置無線工業電視監控系統,每個鋼包位設置2個監控點,共計26個。將26個監控圖像分成3組分別傳輸到19#、20#、22#共3臺行車作為監控中心的操作室。每個監控點放置一臺無線AP,通過2.4G無線鏈路與行車互聯,19#行車、22#行車上各架設一臺雙頻設備(2.4G做AP,5.8G做網橋),20#行車上分別架設一臺雙射頻設備和一臺單射頻設備,分別與19#、20#行車做點對點的5.8G鏈路橋接,3臺行車之間再通過5.8G網橋建立主干網,使得每4、臺行車能觀察所需鋼包位的監控畫面。2、加料跨無線工業電視監控系統:在1#-3#加料,倒罐1#-3#坑共6個鋼包位設置無線工業電視監控系統,每個鋼包位設置2個監控點,共計12個。將12個監控圖像分成2組分別傳輸到5#、6#行車作為監控中心的操作室,每個監控點放置一臺無線AP,通過2.4G無線鏈路與行車互聯,在每臺行車上架設一臺雙頻設備(2.4G做AP,5.8G做網橋),每臺行車上的AP與一組6路圖像連接,2臺行車之間再通過5.8G網橋建立主干網,使得每臺行車能觀察所需鋼包位的監控畫面。3、廢鋼車1-3#線無線工業電視監控系統:在廢鋼車1-3#線共3個鋼包工位設置無線工業電視監控系統,每個鋼包位設5、置2個監控點,共計6個。5#行車操作室作為監控中心,6路監控圖像分成一組,每個監控點放置一臺無線AP,各監控點通過2.4G無線鏈路與行車互聯。4、鋼水接受跨行車運行無線工業電視監控系統:在鋼水接受跨行車運行線路上新增2臺攝像機,對行車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監控信號通過無線AP將信號傳送至2#RH操作室,通過現有光纜講監控信號送至煉鋼廠辦公大樓內的調度室。5、各攝像機所需的壓縮空氣從附近的壓縮空氣管道接出,沿地面或平臺敷至各點。2.2、主要工程實物量序號工程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攝像機套462發射機2.4GHZ天線臺423接收機2.4GHZ天線根74接收機5.8GHZ天線根652.4GHZ高頻饋線6、根4965.8GHZ高頻饋線根67觸摸顯示屏臺68設備箱臺499交換機臺210電源箱臺111各類電纜米281012鋼材噸7.477第三章 施工組織3.1、 施工準備3.1.1、施工技術準備工作(1)準備好安裝所需的圖紙、技術資料、安裝規范等。(2)編制好施工方案。(3)需深入施工現場,施工可能對生產造成影響的,要做好詳細的了解和確認,并通知業主提前作好準備。(4) 做好詳細的施工計劃,合理安排施工進度。3.1.2、現場施工準備(1)準備好施工用機具、工具及消耗材料;(2)確定好施工現場的電源位置,并辦理相關手續;(3)辦理好相關證件,如動火證、特殊工種操作證,對外來人員要辦理好臨時準入證;(47、)做好安全防護工作,準備必要的安全帶、安全網、安全繩、滅火器;(5)各工種人員配置、落實到位。3.2、施工機具和人員安排3.2.1、施工機具準備機具名稱單位數量備注電焊機臺2氣焊套1套筒扳手套1活動扳手把5電動液壓彎管器臺1套絲機臺1吊機臺13.2.2、施工人員安排序號工種人 數備 注1電工2持證2電焊工3持證3普工54起重工1持證5管理人員26合計13第四章 施工順序和主要項目施工方法4.1、施工順序: 施工時按區域進行,按照由加料跨區域 廢鋼車區域 鋼水接受跨區域的順序進行施工。施工程序為:設備定位 支架安裝 配管 配線 設備安裝 接線調試。作業時間:加料跨區域約20天,廢鋼車區域約15天8、,鋼水接受跨區域約45天。4.2 主要項目施工方法4.2.1 配管 4.2.1.1、電纜管的加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管口應無毛刺和尖銳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2)、電纜管彎制后,不應有裂縫或顯著的凹癟現象,其彎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徑的10%;電纜管和彎曲半徑不應小于所穿入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4.2.1.2 每根電纜管的彎頭不應超過3個,直角彎不應超過2個,超過的加拉線盒。4.2.1.3 電纜管明敷時應符合下列要求:電纜管應安裝牢固,電纜管支持點間的距離,當設計無規定時,不宜超過3米; 4.2.1.4 電纜管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鋼管連接應牢固,密封應良好,兩管口應對準。4.2.1.5 引9、至設備的電纜管管口位置,應便于與設備連接并不防礙設備拆裝和進出。并列敷設的電纜管管口應排列整齊。4.2.1.6、電纜管不應有穿孔、裂縫和顯著的凹凸不平,內壁應光滑;金屬電纜管不應有嚴重銹蝕。4.2.2、電纜敷設4.2.2.1、電纜排管在敷設電纜時,應進行疏通,清除雜物。4.2.2.2、穿入管中電纜的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應能防潮,在接頭前應先把自粘帶保護好電纜皮去除處。4.2.2.3 電力電纜在終端頭與接頭附近宜留有備用長度。4.2.2.4 電纜各支持點間的距離應按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則不應大于下表中所列數值。全塑型電力電纜水平敷設尚支架能把電纜固定時,支持點間的距離允許為800毫米。4.10、2.2.5 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電纜最小彎曲半徑表電 纜 型 號多 芯單 芯控 制 電 纜10D橡皮絕緣電力電纜無鉛包、鋼鎧護套10D聚氯乙烯絕緣電力電纜10D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15D20D注:表中D為電纜外徑4.2.2.6 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電纜上不得有鎧裝壓扁、電纜絞擰、護層拆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4.2.2.7 電纜敷設時應排列整齊,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時裝設標志牌。4.2.2.8 標志牌的裝設應符合下列要求:1、在電纜終端頭、電纜接頭等地方,電纜上應裝設標志牌;2、標志牌上應注明線路編號,當無編號時,則應寫明電纜11、型號、規格及起迄地點);并聯使用的電纜應有順序號。標志牌的字跡應清晰不易脫落;3、標志牌的規格宜統一,標志牌應能防腐,掛裝應牢固。4.2.2.9 電纜的排列,應符合下列要求:1、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不應配置在同一層支架上;2、電力電纜,強電、弱電控制電纜應順序分層配置,一般情況宜由下而上配置。3、并列敷設的電力電纜,其相互間的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4.2.3 設備安裝4.2.3.1 施工程序圖4.2.3.2通訊系統安裝方法1、施工準備施工前應加強對電訊施工人員的業務水平的培訓,有針對性的開展對標準,過程,安全施工的教育,進一步的提高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及業務素質。由技術人員向施工人員做好圖12、紙的技術交底,對于新接觸的設備,應及時以業指導書的形式向施工人員講明性能,功能,及安裝調試方法。對于有特殊用途及特殊要求的設備應要求在圖紙上注明,要求施工人員特別處理。對于施工中應用的材料及設備應提前做好檢查及準備。進口設備到達現場后,應做好登記保管工作并及時組織人員將資料翻譯后下發班組。對于施工中要使用的計量及測量工具應提前做好校驗工作,作業指導書及安全交底應隨工程情況及時下發班組。2、作業方法 攝像機的安裝攝像機防護罩安裝好后,所須冷卻介質提供符合防護罩技術要求后,方可進行攝像機本體安裝,安裝的攝像機應與被測物體符合要求,攝像機鏡頭應避免強光直射。 顯示器的安裝顯示器的屏幕應避免強光正射及13、反射,安裝位置應方便觀看、調節。 電源設備及其它視頻設備、操作設備的安裝視頻設備應安裝獨立電源,且不能靠近照明電源系統,各設備的安裝必須按照施工圖和生產廠家的要求進行而且應便于使用、檢修。 接地裝置的安裝攝像機防護罩、監視器及視頻系統中其它的金屬外殼應有可靠接地。4.2.4 鋼平臺制作、安裝(1) 平臺板下料時,應到現場實際測量,確定板的幾何尺寸,再進行制作。平臺梁安裝之前,應仔細核對尺寸是否符合圖紙的要求,選用的材料是否與圖紙一致。(2)平臺安裝時,應檢查平臺梁的水平度、平臺支柱的垂直度,對于承重平臺梁應檢查其垂直度和側向彎曲度,其要求應符合規范的規定。(3)平臺板拼接部位應設置在支部件上,14、并應焊接牢固,在經常受力的部位應采取滿焊,增加局部的強度。(4)平臺應安裝在牢固可靠的支撐結構上,并與其剛性連接。(5)平臺在安裝過程中就位后,應及時安裝周圍的欄桿。(6)平臺安裝時,鋼梁應平直、鋪板應平整,不得有斜扭、翹曲等缺陷。(7)制成后的平臺應涂防銹漆和面漆。第五章 施工組織體系項目總工:任友志技術員:徐鵬質量員:姚漢文安全員:李濤瑞班組負責人:申明棟項目經理: 李大東施工負責人:朱成康第六章 安全管理6.1、安全目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實施標準化作業。杜絕重大人身傷亡事故和重大機械損壞事故;死亡事故為0. 6.2、安全體系項目經理15、: 李大東現場負責人:朱成康班組負責人: 申明棟安全員: 李濤瑞6.3、安全措施另附安全施工專項方案6.3.1、 進入施工現場勞保必須“兩穿一戴”。6.3.2、現場動火按甲方要求辦理相關手續,動火時要有專人監護并配備足夠的滅火器。6.3.3、對參加施工的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6.3.4、高處作業必須正確系好安全帶。安全帶要采用雙鉤,且長度為加長型。6.3.5、停送電嚴格按照甲方要求實行作業票和掛牌制度,實行專人負責,嚴禁非專業人員亂動用電開關和按鈕。6.3.6、各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按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進行作業,不許違章作業,違章指揮。6.3.7、在施工過程中電焊機的接地線嚴禁接16、在設備上,以防漏電打火損壞設備。交流電焊機機械應配裝防二次側觸電保護器。6.3.8、敷設電纜時不允許站在電纜彎曲半徑內側,防止擠傷。敷設電纜時要聽從指揮,統一行動。6.3.9、為防止施工時各種工具或施工材料從上端滑落到地面,施工人員配帶工具包,為防止墜物傷人,在施工區域地面必須拉警示繩且安排專人監護。6.3.10、在送電試驗時要有明顯的警戒標志,并有專人監護。6.3.11、施工完后垃圾必須清理干凈;所有現場的材料分類堆放整齊。6.3.12、施工現場必須保證有充足的照明。盡可能減少夜間施工。如要夜間施工,必須提前申報,同意后方可施工。6.4、施工現場安全用電措施 本工程的臨時施工用電接至各區域的17、檢修電源箱,現場施工用電主要用于電焊,施工前向甲方提出申請,施工臨時用電由檢修箱引到配電柜,電纜高掛敷設,每隔3米固定一次。6.4.1、施工期用電設備如下:序號名稱單位數量功率(KW)1電焊機臺2282套絲機臺113切割機臺12.56.4.2、用電注意事項(1) 開關箱(盤)、配電箱必須分級設置,即總電源箱為第一級,其余依次為第二級或第三級,所有配電箱必須設置隔離開關,作業維修時的可靠的電源隔離措施,本電源箱為第三級,強調“一級一閘一漏一箱”制度,避免可能發生的誤操作。(2) 配電箱進出線要敷設合理、位置規范,免受機械損傷,有防止雨水沿導線流入箱內的措施,移動配電箱的進出線必須采用橡皮絕緣軟電18、纜。(3) 工程供電為單獨變壓器供電且中心點直接接地的供電系統,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即TNS制,其保護零線須為綠/黃雙色線,所有供電電纜須架空設置。(4) 施工用電的配電箱、開關箱及其它電氣設備必須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其保護零線或保護接在線須為綠/黃雙色線。產生振動的設備,其保護接地或保護零地邊接點應增加到至少兩處。(5) 動力用電與照明用電須分開配置;開關箱須采用“一機一閘一漏一箱(漏電保護器)”,必須根據負荷容量單獨配置,嚴禁“一閘多機”,嚴禁違規操作。(6) 供電管理由專業電氣人員負責,所有電氣操作人員,必須要有“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方能對電氣設備進行操作、維護、檢修、嚴禁無證操作。(19、7)所有用電都必須先向甲方提出申請,再在指定的地方接電。6.5安全應急預案根據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消防法、關于特大安全生產行政責任追究的決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使鋼包烘烤電纜移位電氣工程中,在出現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起到控制緊急事件的發展并盡可能消除事故,將事故對人、財產和環境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的作用,特制定本預案。6.5.1、應急救援預案建立原則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是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項目部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6.5.2、應急組織領導體系成立緊急情況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協調應急救援20、工作,進行應急任務的分配的應急資源(人員、車輛、設備)調度,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事故現場的應急行動;在第一時間分別向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報告緊急事件的發生情況(明確時間、地點、事故類別、傷害情況和損失情況等),還應及時向上述領導、部門反饋后續情況。組 長:李大東 13776626660副組長:任友志 13776627561成 員:朱成康 李濤瑞 徐鵬 姚漢文 申明棟6.5.3、應急小組的職責應急小組成員一旦收到緊急情況信息,應快速反應,及時準確把情況報告應急小組長或副組長,包括發生傷害的時間、地點、傷員情況、救護情況、傷害類型等,并立即啟動救援現場指揮組,由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擔任總指揮,抽調21、相關人員組成指揮機構,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指揮組根據應急救援需要調集相關應急小組進行救援協調工作,指揮組根據應急處置需要調集相關應急小組進行處置協調工作,應急小組設置如下:6.5.3.1、現場施救組:(組長:朱成康 組員:李濤瑞 徐鵬 申明棟 )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準確處置,組織疏散、排險、清障救援工作的實施,盡一切可能搶救傷員及被困人員,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由工程部負責。6.5.3.2、技術信息組:(組長:朱成康 組員:徐鵬 姚漢文 申明棟 )負責采集、匯總和分析緊急事件事實、相關信息,并組織專家進行綜合分析及趨勢預測,為領導提供決策依據,提出應急工作建議,由工程部負責。6.5.3.3、監督22、組:(組長:任友志 組員:李濤瑞 姚漢文 )負責對險情的發展狀況進行監控,組織協調現場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為快速有效實施救援創造安全有序的條件,保障救援工作有效開展和進行現場保護工作,負責現場的保衛工作,疏散無關人員,為現場的施救和處置提供條件。由質安部和保衛科負責。6.5.5、應急報告程序6.5.5.1、應急事件的報告一般程序:發生事故應立即將事故逐級報告(緊急情況下可越級報告),報告可采用書面或口頭形式,報告的途徑如下圖:報項目部安全部門或應急救援組長施工現場負責人事故發現人啟動應急預案安排人員進行傷者救護尋求第三方救援各職能小組參與救護工作上報上級相關部門傷者6.5.5.2、當傷害事故發生23、時,事故發現人員應迅速將應急事件的信息傳遞給本單位的當班負責人(班組工段長、作業隊、負責人或工程部、項目經理),聽從現場指揮,分工合作積極搶救、搶險,發現人員傷害立即撥打120急救,同時當班負責人應立即組織人員參與救護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項目部立即聯絡項目部應急機構各成員,應急機構成員到現場按照各自職責組織救護人員和設備、車輛參與救護,必要時聯絡第三方人員參于救護。6.5.5.3、應急事件采用口頭報告的形式,第一個接受報告者必須書面記錄報告者姓名、報告的內容和事故發生時的時間、地點,單位、職業、姓名、性別、年齡、事故經過、傷勢情況、傷害人數、事故現場情況、事故范圍、經濟損失等,然后按報告24、途徑上報。6.5.5.4、尋救第三方支援救護1)報警:當傷害事件發生后,報警人員可尋求第三者支援救護。在報警時應報告發生傷害的地點、傷害類型、傷害范圍,同時還必須報告傷害地點附近醒目的建筑標志,以利于第三方迅速判斷方位到達救援地點。2)報警后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如救護地點地形復雜,存在十字交叉路口,應安排相關人員到路口等待,迎接拯救車輛,并引導急救車輛從具備駛入條件的道路迅速到達現場。3)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應在第三方救援人員未到之前,因道路不暢通,應急指揮小組應安排相關人員打開救援通道,以保證救援車輛和設備能迅速通過到達應急救護地點,同時在第三方救援人員到來之后安排人員配合和提供急救場所和設備25、。6.5.4、主要危險源6.5.4.1、高處作業6.5.4.2、臨時用電6.5.4.3、起重機械的使用6.5.4.4、現場作業環境6.5.4.5、氣焊和電焊作業6.5.5、現場保護6.5.5.1、項目部施工作業隊在組織搶救的同時,應派專人負責現場保護,如需搶救國家財產、企業設備,設施必須移動事故現場時應有錄象和拍照,并繪制事故現場簡易圖。6.5.5.2、事故現場發生時,對施工情況部位參加人員都應進行登記,待搶救后作事故分析見證人,便于取證。6.5.6、事故應急處置6.5.6.1、在確認救援結束,事故已全部得到控制后,要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收集現場證據資料,在調查中任何單位和個人26、不得阻擾,干涉對事故的調查取證,根據調查取證結果,按照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對事故責任人性質做出認定,并提出防護措施,本著四不放過的原則,避免類似事故重復發生。6.5.6.2、在處理事故調查中,決不允許隱有私情,秉公執法,認真填寫有關工傷事故表格,本著四不放的原則,如實上報有關部門。6.5.6.3、要積極做好受“緊急情況”傷害人員的醫療救助工作,使傷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死者家屬得到撫恤。6.5.6.4、積極做好受傷員工的慰問,救濟工作,切實解決受傷員工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維護社會穩定,積極恢復生產6.5.6.5、應急預案文件要求1)項目部要求將本應急預案發放到各有關領導部門和各個作業隊,要27、求各有關作業隊、部門認真組織作業人員學習貫徹。2) 各作業隊、作業人員必須掌握應急預案的操作程序和救護辦法,并由相關部門組織不定期宣傳。3) 在應急事件發生后,無論是上級指令和下級的匯報均要有文字記錄,對事故原因整改措施的執行等信息,結果要有檢查文字記錄,詳細報告向項目部領導和有關部門報告并存檔。6.5.7、預案備用設備機械名稱車牌號使用地點數量調度人聯系電話小轎車蘇AFV009梅山1董冠球13601407245五十鈴蘇A1L130梅山1熊銳138515802856.5.8、應急物資儲備物資名稱使用地點數量保管人聯系電話擔 架梅山2個李濤瑞13851874602止血帶梅山備足李濤瑞13851828、74602繃 帶梅山備足李濤瑞13851874602定型夾板梅山2個李濤瑞13851874602止血藥物梅山備足李濤瑞13851874602 7.5.9、應急聯系方式 李大東:13776626660 任友志:13776627561 消防救護:86363-119 警戒及其它:86363-110 人員救護:86363-120 第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七章 施工質量7.1、質量方針全面貫徹我公司“精心施工,技術領先、持續改進、顧客滿意”的質量方針7.2、質量目標實施ISO9002標準,依靠科技進步,嚴格管理,精心施工,優質服務,做好梅山煉鋼的各項項目。項29、目合格率100%,重大事故為零,一絲不茍,確保檢修質量,使用戶滿意。 7.3、質量保證措施7.3.1、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施工驗收規范及質量檢驗評定標準。7.3.2、嚴格執行十九冶頒發的有關質量管理的規章制度,自覺地接受點檢的檢查、監督,做到令行禁止。7.3.3、嚴格實施過程控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交下道工序施工,下道工序要保護上道工序成果,形成產品后要采取保護措施,保證產品外觀質量。7.3.4、施工管理人員應及時收集各種質量記錄并要求完整、準確且與工程進度同步,不得弄虛作假。7.3.5、施工人員必須嚴格地執行國家、部頒布的現行標準、操作規程,按圖紙及技術文件組織施工,不得隨意修改或不執行。7.30、3.6、施工人員在施工時,各項目的質量控制要求可根據下表。7.4、 質量管理組織體系項目經理: 李大東現場負責人:朱成康施工班長:申明棟質檢員 :姚漢文附表:危險源辯識與風險評價結果一覽表部門:十九冶南京分公司檢修公司 作業場所:煉鋼區域序號作業活動危害因素可能導致的事故風險評價方法風險級別現有控制措施備注判別依據作業條件危害性評價LECD1現場作業環境作業環境,不良采光、照明不良碰傷、撞傷D661364現場擺設好照明,戴好安全帽在施工方案中予以明確,遵守各類規章制度以及相應安全措施落實2高處作業防護缺陷,無防護措施高處墜落D6631083增加防護措施,系好安全帶3氣焊及電焊作業操作失誤火災、爆炸D1140404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配備消防器材4臨時用電電危害,帶電部位裸露、漏雨觸電D137214采取隔離保護或絕緣包扎5起重機械的使用設備缺陷、吊車或鋼絲繩強度不夠物體墜落D163184使用前對吊車、鋼絲繩進行檢查,必須符合安全規定指揮或操作失誤物體墜落D167424持證上崗,專人指揮,嚴禁違章指揮和違章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