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建工程臨時設施建設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4526
2022-09-23
10頁
83KB
1、目錄1. 概述21.1 概況21.2 設計依據22. 混凝土系統生產系統設計42.1 混凝土系統工藝流程42.2 系統規模42.3 混凝土系統平面布置53. 系統主要技術參數64. 主要設備表85. 用電及消防安全85.1 施工用電85.2 消防安全96. 防雷接地97. 場站內標準管理98. 系統拆除及復墾109. 附圖10臨時設施建設方案1. 概述1.1 概況x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x縣x鄉x至x公路改建工程,起訖樁號為K0+000,與X125順接,終點至x村街道,樁號K16+684.742,斷鏈長620.635米,路線全長17.3km,本項目舊路為水泥混凝土路面,舊路面寬4.5米,舊路等2、級為等外公路。K0+000K12+665(斷鏈長636.897米)按四級公路標準建設,路面寬度為6.5米;K12+665K16+684.742(斷鏈短16.262米)按三級公路標準建設,路面寬度7.5米。本項目共有混凝土4.5萬m,施工計劃工期暫按14個月規劃,最高峰期為2017年12月04日2018年02月26日85日,生產總計2.8萬m,日平均生產強度330m。為規范公路工地建設,改善公路生產環境,充分推行集約化管理、工廠化生產,本工程拌和站、小型預制場及鋼筋場集中布設,均布設于x至x公路以內樁號K8+300段主線路基左側。本工程砼拌和站擬采用SJ750強制式拌合樓,共建4倉式骨料倉。粗細3、骨料運輸均采用自卸汽車運送至料倉后,裝載機喂料的形式。分別設4個單倉容量為30m的配料倉,上料方式為斜交帶機送料,理論使用面積約為5700。1.2 設計依據1.2.1 氣象條件施工區域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地理位置為東經1192411937,北緯25522606之間。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為20,福州歷年最高氣溫為39.3,歷年最低-1.2,全年氣溫高于35的天數約為22.5天。福州多年平均降雨量1343.3mm,歷年最大降雨量1545.6mm,歷年最大日降雨量159.6mm,年內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3.71,10月至次年3月為旱季。工程所在地每年的夏秋兩季4、盛行臺風,登陸時間多為510月,其中以79月為最多,約占全年的88%,直接襲擊閩江口的臺風不多,平均每年僅0.7次。臺風最大風速在40m/s以上。年平均濕度在15.219.4mb,春季多霧,以4、5月份居多,年平均霧日均在10天左右。冬季較寒冷,偶有霜凍,霜期平均約為2060天/年。1.2.2 水文條件x縣位于福建省東部,福州市西北部,閩江中下游,東鄰閩侯縣,西毗尤溪縣,南接永泰縣,北與古田縣交界。距省城福州50km。氣候屬中亞熱帶,降水充沛,干濕季分明,夏有酷暑,冬季嚴寒,自然景觀四季常綠。x縣年平均氣溫20.0,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10.2,最熱月7月份平均31.3。極端最低氣溫一般都在05、左右,極值為一5.0,極端最高氣溫一般3637,極值為40.6。年日照時數1678小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85mm,34月上旬氣候多變,無霜期291天,氣象災害主要是79個月份洪水和夏季臺風的大風暴雨。1.2.3 場地地貌場地地貌屬福建省x縣城關的北部凝灰巖丘陵,四周群山連綿,峰巒疊嶂,尤以北部、西部和東南部地勢最高,并且隨山脈、溪流的展布。本場地沿線穿越地貌單元以剝蝕丘陵、殘坡積臺地為主。沿線地形高低不一,西面高于東面,一般海拔53.3119.5m,相對高差66.2m,其天然坡度在2535度,一般丘頂渾圓緩坡,坡度約為25度,天然山坡穩定。植被較發育,主要種植以松樹,竹林為主,地表水系豐富6、。1.2.4 交通條件系統建設場地毗鄰主線,從x鄉沿現有蓮佳公路可直到生產現場。1.2.5 供電供水條件拌和站系統與鋼筋場、預制梁場共用一臺變壓器,裝機容量為200KVA。變壓器距拌和站主機位置約為100m。考慮拌和站系統的獨立性及大負荷運作情況,為盡量避免高壓斷電、線路障礙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變壓器停止送電情況,我部在拌和站主機部位另設一臺150KW的柴油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表1: 混凝土生產系統用電負荷統計序號設備名稱銘牌功率(kW)安裝功率(kW)數量合計功率(kW)1插入式振動器1.11.111.12交流電焊機17.37kVA4.9429.883鋼筋彎曲機11114鋼筋切斷機5.55.7、515.55鋼筋調直機2.82.812.86生活辦公用電60601607鋼筋室外加工照明88188警衛照明55159設備堆放照明0.80.821.610半成品堆放照明0.80.810.811油泵331312水泵332613SJ750砼拌合主機Y200L-4454514514合計17149.69 施工供水估算高峰期拌合用水量約為20m/h,生產用水擬從山間小溪上引出。為避免管道堵塞引起的短時間停水,在拌和站主機部位提升機構機下設40m左右的磚砌方形蓄水池,蓄水池尺寸為551.6m的普通混凝土24墻砌筑。主網引水管線適當位置接三通分別引水往工地養護室、生活用水、沖洗平臺及消防栓等部位,為了避免集中8、生產時供水不足,在生活區后面設40m左右的磚砌方形備用蓄水池,備用蓄水池尺寸為551.6m的普通混凝土24墻砌筑。2. 混凝土系統生產系統設計2.1 混凝土系統工藝流程粗細骨料采用自卸汽車運至骨料堆場。然后用裝載機從料堆底部取料轉運至稱量料斗,再經卷揚機送入拌和站主樓料斗。散裝水泥采用散裝罐車從廠家直接運輸至本系統后,通過車上自卸裝置將其分別卸入拌和站相應灰罐內,后經灰灌螺旋輸送機送入稱量斗計量后進入攪拌機內。從骨料、粉料計量進料開始至攪拌出機,均為電氣集中微機自動控制。2.2 系統規模按照最高峰期為砼澆筑時間為2017年12月04日2018年02月26日85天,生產總計2.8萬m,日平均生產9、強度330m,本工程的混凝土生產系統的配置為SJ750強制式拌合樓一座,其額定生產能力為:常態混凝土37.5m3/h,按每日生產12小時,考慮日不均勻系數1.2計算,日生產能力分別為:常態混凝土:37.5121.2=375m;計算結果遠大于高峰混凝土日澆筑強度330m,故SJ750強制式拌和站能滿足日最高澆筑強度要求。2.3 混凝土系統平面布置混凝土系統生產由骨料堆場(長寬=4060m,含進料道路、回車平臺裝載機平臺)、配料倉平臺(長寬=206m,含斜交帶機坑)、主機平臺組成,根據設備的需求分二級臺階布設。2.3.1 骨料堆場骨料堆場利用現有平坦場地,高程為620左右,共布設4個料場,單倉尺寸10、結構為長寬高=15m10m2.5m,自卸汽車倒入卸料,料場中線設寬度為10m的裝載機、自卸車行駛道路,隔墻采用鋼筋混凝土+磚砌體填充的形式。考慮45自然堆積角及卸料起堆情況,單倉骨料堆積容量約為400m,運行期盡量考慮進料與運行分離錯開施工,為考慮地理位置偏遠,生產能力強,在骨料堆場旁設置一座1100m2備料場。骨料堆場場地硬化采用15cm厚片、碎石墊層+20cm厚C20混凝土,倉內地面向料倉口設3%的地面坡度,料倉口不設排水溝,在裝載機及自卸汽車回車平臺處整體按1.5%往場地北側放坡形成自然排水。為了骨料不受天氣變化影響含水率,料堆場采用160鋼管作為支撐搭設輕型鋼架遮陽棚,遮陽棚起拱線高度11、按7m控制,鋼立柱進深方向間距10m布設水平方向按分隔隔墻布置,頂部屋架為鋼管結構、檁條為型鋼鋼材及彩鋼瓦形式。2.3.2 配料倉平臺拌和站系統粗細骨料均通過裝載機輸送至配料倉,配料倉單倉容量為30m。配料倉平臺由水平膠帶機平臺及提升機構兩部分組成,平面尺寸為長寬=122.5m,每個配料倉均采用20鋼筋進行斜拉加固。配料倉平臺均設小型排水溝槽,頂部設輕型鋼構頂棚,防止雨水進入配料機平臺及提升機構機基坑。2.3.3 主機平臺 (1)主機及灰罐拌和站系統主機平臺包括主機、灰罐、值班房及場內道路等設施組成,占地面積約為600,主機基礎尺寸為長寬=53m;水泥灰灌2個200T,直徑為3m;該拌合系統對12、進料、配料、卸料、攪拌和出砼全過程的自動控制。具有強大的管理功能,能夠按單位、部位、級配及車輛情況進行檢索、查詢、打印、統計等。系統運行可靠,操作方便、靈活。數據文件,同時可供用戶脫機處理。系統配置手動控制臺,在需要時可對所有設備進行手動干預,保證控制調度需要。稱量系統稱量精度為:骨料稱2、粉料稱1、液態稱1。粗細骨料均采用水平膠帶與提升機構上料,水平膠帶機位于配料倉下,寬為2500mm,帶速2m/s,長為17.56m;提升機構連接水平膠帶與拌合主機,提升機構傾角45,帶速2.5m/s。水泥罐罐錐底部均設置氣化破拱裝置,以防止水泥在罐里起拱,保證水泥均勻、流暢下料。破拱裝置為帶多孔片的氣化嘴,13、分上、下兩層布置。在水泥、粉煤灰罐里設置料位指示器,可以隨時了解罐內料面高度,控制進料時間和進料量,罐錐底部下料口設檢修用平板閘門。(2)試驗室及調度室在拌合站料倉附近設置辦公室、生活區、工地試驗,工地養護室、門衛室及調度室,建筑形式為板房結構,建筑面積總共約為500。主機平臺混凝土運輸道路采用15cm厚片、碎石+20cm厚C20混凝土進行硬化,其余部位有效利用原有硬化地面或采用15cm厚片、碎石+10cm厚C15混凝土進行硬化.場地內排水按1.5%從南往北自然成坡,生產廢水通過排水溝及暗涵經三級沉淀池滿足排放要求后排放至水溝。整個場地四周設置40x20排水溝,整個場內雨水自然放坡集中流入排水14、溝,排水溝端頭接入原有排水系統中,保證不破壞原生態排水系統。3. 系統主要技術參數(1)額定生產能力常態混凝土生產能力:37.5m/h。(2) 料倉容積表2: 各原材料儲蓄特性表材料類別規 格單倉容積總 量石料G11931.5400m400*1=400 m石料G1919mm400m400*1=400 m小石G259mm400m400*1=400 m砂S25mm400m400*1=400 m水泥C425、325水泥2X200T400T水W飲用水2X40T80T(3)稱量器規格表3: 各稱量器規格特性表種類規格傳感器規格稱量誤差石料G1400033000石料G2400033000石料G34000315、3000砂S400033000水泥C200032000動態1%靜態0.2%水W9003500(4)拌合主機表4: 拌合主機(JS750)特性表名稱規格參數備注型式JS750出料容量750L進料容量1200L最大骨料徑8060mm混凝土類型常規混凝土攪拌電機30kw卷揚機7.5kw水泵1.1kw出料口凈高(距地面)4000mm4. 主要設備表表5 主要機械設備表序號項目規格型號單位數量1混凝土攪拌站JS750套12配料倉鋼結構、單倉容量30m個43稱量裝置傳感器稱量,四種骨料秤、三臺粉料稱、三臺液體稱套204水平膠帶機YTH-II-15-2-1200-630套25提升機構機YEZ132M-4-B16、5套16螺旋機LSY325套47水泥罐200T個38水冷螺桿式冷水機組SCY-60S臺19裝載機3m臺210變壓器200KVA臺111柴油發電機150KW臺15. 用電及消防安全5.1 施工用電拌和站系統運行用電從變壓器接引,沿途采用架空線路與電纜敷設相結合的形式。場站內臨時用電應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要求。場內臨時架空線采用絕緣導線,導線長期連續負荷電流應小于導線計算負荷電流,執行三相五線制,架空線路必須有短路保護及過載保護。低壓端配電原則為:總箱配出線采用放射式和樹干式相結合的配電方式,對負荷比較大的配電點可用單獨回路配電,對負荷較遠又比較小的配電點上的分17、箱可采用樹干式配電方式,總箱中的一路配線先到較近負荷點的分配電箱,再到較遠的負荷點分配電箱,一路線上帶的分配電箱數量一般為23個,對重要負荷或較大負荷采用放射式單路直配,對較小的負荷可采用鏈式配線,對大容量的空壓機站從總箱以放射式單回路形式直配。5.2 消防安全施工場內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制度,以站內負責人為主建立人數不少于10人的義務消防隊,建立現場動用明火的審批制度。拌和站系統內各功能區劃分明確,在施工營地內設置2個消防沙池并在板房附近的明顯位置設置5個滅火器;拌和主機位置設置消防用水栓及1個消防沙池并在門衛室等板房明顯位置設置5個滅火器。6. 防雷接地混凝土生產系統拌合主機、灰料罐構成整體接18、地網,整體接地系統采用鍍鋅角鋼(L50505、I=2.5m)垂直接地極,鍍鋅扁鋼404形成接地網,微機系統、配電箱均采用50mm2銅線單獨接地,與整體接地網有效連接。鋼構件做防雷引下線與基礎混凝土鋼筋網連接,并做避雷針處理。動力與微機共用接地網,電阻值均不大于4,若檢測電阻值大于4則需增加垂直接地極。接地材料采用鍍鋅型材,焊接點均做防腐處理,當土壤電阻較大時加入適量降阻劑以改善土壤性質,保證接地電阻滿足要求,接地系統安全可靠。防雷接地嚴格按照國家(或有關部門)的現行標準、規程、規范執行,整個工程施工期建立防雷接地系統定期檢查維護制度,切實做好防雷接地工作。7. 場站內標準管理(1)拌和站內根據19、現場實際情況,南側沿征地紅線、北側沿水溝四周設置圍擋,在出料口處設置大門及門衛室,試行全封閉管理。(2)拌和站建設綜合考慮施工生產情況,將拌和作業區、材料計量區、材料庫、運輸車輛停放區、試驗區及生活區等功能區合理清晰的劃分。場地內內設洗車池、污水沉淀池和完善的排水系統。(3)拌和站入口和拌和及位置,均設置遠程視頻監控探頭,確保24小時監控。(4)拌和站內大門位置懸掛詳細的現場布置圖,站內各功能區應設置明顯的標識牌,拌和站內醒目位置應設置工程告示牌、安全生產牌、消防保衛牌及監督電話牌、文明施工牌等明顯明示標志。(5)進入場區內的車輛均應通過洗車池清洗,設置明顯標識,地面定期進行灑水清掃,對粉塵源20、進行覆蓋遮擋。(6)每次混凝土拌和作業完成后,及時進行清洗機具,清理現場做到場地整潔。(7)施工機械設備產生的廢水、廢油及生活污水通過統一收集沉淀或凈化處理達標后方可排出。(8)拌和站系統全封閉設置,減少或防止灰塵污染空氣。8. 系統拆除及復墾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安排和監理單位的通知來確定本系統具體拆除時間,拆除整個的總工期安排為一個月時間。系統的拆除順序,遵循先輔后主、先上后下、先外后內的原則對拆除方案進行優化,并事先畫好系統拆除的各工序網絡流程圖。現場拆除時,設現場總指揮、安全員、技術員各一名。各拆除項目分步驟進行,以便整個拆除項目起重設備能得到合理利用,整個拆除工作表現為等節奏流水作業。混凝土生產系統在拆除前,進行全方位的維護保養,在施工過程中,將拆除的設備、結構集中存放,然后進行維護保養、涂漆、包裝,并退庫移交。系統施工現場做到完工清場,按要求及時撤除臨建設施,清理臨時施工用地,清除系統內的施工廢棄物及建筑垃圾等。清理的廢棄物、垃圾堆放至監理人指定的掩埋場,并做好環境恢復工作。9. 附圖(1)臨時設施建設平面圖;(2)SJ750拌和系統設備布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