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林大道北沿線大橋市政工程地質勘察報告(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94557
2022-09-23
19頁
522.23KB
1、XX市西林大道北沿線大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目錄1、前言11.1工程概況11.2勘察目的及任務11.3勘察工作執行的主要技術標準及文獻11.4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2勘探方案布置原則2勘察技術手段及方法2勘察完成工作量32、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42.1氣象與水文42.2場地位置、地形和地貌單元42.3地質構造52.4地層巖性結構特征52.5場地水文地質條件72.5地表水7地下水72.6不良地質現彖73、巖土工程特性分析評價83場地穩定性及適宜性評價83.2巖土室內試驗及原位測試成果分析83.3巖土工程特性評價93.4路基巖土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93.5地基土及地下水對建筑材料腐蝕性評價2、103.6場地類型、場地類別及地震效應評價123.7場地液化133.8各巖土層設計參數建議133.9基礎型式及埋深建議134、結論及建議13土工檢測報告一份巖樣檢測報告一份巖樣波速檢測報告一份水質檢測報告一份勘探點平面布置圖一張剖面圖H 張柱狀圖二十六張1.1工程概況擬建XX市西林大道北沿線大橋位于XX市區東北,五星一隊,橫跨古河道, 連接西林大道北沿線主干線,由興程公司投資建設,XX市市政設計院設計,全 橋長140m,共6跨,每跨20m,起止樁號為K0+245K0+385,該橋為正交橋, 屬大橋,橋寬約為50mo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擬建物工程重3、要 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等級為二級(屮等復雜場地),地基等級為二級,故巖土工 程勘察等級為乙級。1.2勘察目的及任務為了改善交通環境,受業主單位委托,我院承擔了 XX市西林大道北沿線大 橋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為施工圖的設計提供詳勘階段的巖土工程資料,依據現 行國家標準、規范、規程,結合設計技術要求,針對工程的特點主要完成下列幾 項工作:1、根據勘察合同進行詳勘工作,判明橋位區內及附近有無影響工程穩定性 的不良地質現象,評價建橋的適宜性和穩定性。2、查明橋位區地貌單元、各層巖土的類別、結構、性質、厚度等工程特性, 評價地基土的穩定性和承載力。3、查明擬建場地地下水埋藏條件及對工程的影響。4、評價場4、地地震效應。5、提出基礎建議及有關樁的設計參數。6、按設計委托提供有關資料。1.3勘察工作執行的主要技術標準及文獻1、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2、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 064-98)3、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4、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6、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7、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 004-89)8、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1.4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勘探方案布置原則根據甲方及設計所提供的橋位平面圖及地形圖,按照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 范(J5、TJ064-98)并結合設計要求,我院采用隔墩(樁)布置鉆孔并在每個橋臺 布置兩個鉆孔的方式,共布設的26個鉆孔,一個橋墩橫方向上孔間距約為17m, 由于受場地地形地貌的影響,經甲方同意,部分勘察孔做了適當位移。按照甲方及設計所提供的橋位平面圖和勘察技術要求及市政工程勘察規 范(CJJ56-94) 1994年版條的規定,該工程為III類場;根據公路工程地 質勘察規范(JTJ064-98)的規定路基孔深度一般在樁底35M以下。勘察技術手段及方法木次巖土工程勘察采用野外調查和XY-100型鉆及麻花鉆、洛陽鏟等人力鉆 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來獲取技術資料,具體方法如下: 搜集資料及工程地質調查搜集和研究6、場地區域地質、地震資料及場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設計和施 工技術資料和經驗,進行大量的周圍居民走訪和現場踏勘及工程地質調查。 勘探點的測放勘探點的測放依據甲方提供的橋位總平面圖、地形圖及現場紅線點的坐標 TP l(X=506488.526,Y=78368.526,H=337.213),TP2(X=50657691 ,Y=78344.353,H= 333.832),該高程為黃海高程系,采用全站儀進行孔位測放并測量鉆孔高程。 工程地質測繪(平面、剖面)劃分地層單元,圈定地層界線,測量地層及基巖裂隙產狀,調查附近人工開 挖邊坡巖土層結構,調查地貌與水文地質現象。 鉆探對部分孔釆用XY-100型鉆機回7、旋鉆進方式進行取芯鑒別和采取原狀土、巖 試樣,保證土層及巖層劃分的準確性。并采用麻花鉆及洛陽鏟等多種鉆孔的方式 進行野外鑒定。 標準貫入試驗對場地內的粉質粘土(中液限粘土)進行標準貫入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判斷 其力學性質。 取樣及室內試驗對場地內的素填土、粉質粘土(中液限粘土)及巖石采取原狀土樣。 水工、土工試驗現場采取地下水水樣和路基土,進行室內水質簡分析和場地土的腐蝕性試 驗,以判定場地地下水、土對混凝土的腐蝕性。勘察完成工作量我單位于2010年11月8日12月18日進場進行野外施工鉆探,完成鉆孔 26個;2010年12刀30日完成室內資料整理并提交正式成果報告。實際完成的 工作量表見表1.8、1 O完成工作量表表11序號工作內容完成工作量單位備注1測放/施工鉆孔26/26 (614. 7m)測放/施工包括回旋成孔及其他成孔2標準貫入試驗9次3取土樣及試驗11組4取巖樣及試驗19組5取水樣及試驗2件建筑資料下裁就崔級龍網2、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2.1氣象與水文該區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氣溫高,濕度大,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為17.8C,七月最高,一月最低,極端最高值為41.1。(2,極 端最低值為3.3。(2。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根據氣象站資料,最大日 降水量255.7毫米。最長連續降雨H數為19天,降水量為110毫米。春季雨量 少,降雨日數少,春季雨量多、強度大9、,秋、冬季降雨日數較多,而雨量不大的 特點。相對濕度多年平均值為81%。該工程位于沱江河左岸以北,321國道以南約100m,區內河流主要屬沱江 水系,沱江于xx富溪場入境,蜿蜒曲折流經西南邊緣至富順牛佛渡出境。全長 83公里,落差20米,平均坡降0.024%。河面寬150-300米,曲折率2.24。xx 石盤灘站資料,多年平均流量379m3/s,最大1740 m3/s,最小32 m3/s,最大水位 差11.6米,水位漲落變化顯著受大氣降水控制。含砂量不大,平均為1.27kg/m3, 主要集中在710月可占全年的94%。其支流主要有賴溪河、清水河等,均發源 于木區北部深丘,自東北流向西南,呈樹枝10、狀分布。該橋梁工程橫跨沱江支流的丘間沖溝,溝谷切割淺緩,相對高差2030m, 溝底無常年流水,雨洪排泄以小溝為主,沖溝示意圖見圖1。2.2場地位置、地形和地貌單元該項目位于XX市區東北勝利鎮(五星一隊),沱江西側,起連接XX市四林 大道北沿線(為擬建XX市市政道路)的作用。區域地貌屬剝蝕淺丘,橋梁主要 沿丘陵斜坡與低洼谷地展布,地面起伏不人。現場測得各勘探鉆孔孔口高程 329.82345.09m,高差約15.27m。線路所在地區交通位置見圖1。場地地面標高沿橋梁中心線基本上是逐漸下降再上升的趨勢。2.3地質構造該工程位于新華夏系構造帶XX沉降帶中部屬龍女寺旋轉構造屮的安岳一大 足大向斜南西翼軸11、部地層為侏羅系上統蓬萊鎮組,兩翼地層為侏羅系沙溪廟組。 該工程位于向斜西側,橋梁軸線方向與向斜方向夾角約為70 ,工程位置與向斜 走向關系簡圖見圖厶巖層產狀:傾向為180 ,傾角小于5,構造裂隙一般不發 育,據野外調查及野外鉆探,層間裂隙多閉合,風化帶多為過度性質。2.4地層巖性結構特征根據野外鉆探結合室內土工試驗,場地表層分布第四系人工填土(Qji), 粉質粘土(中液限粘土)(QfiB)其下為中侏羅系沙溪廟組(J2S)泥巖、粉砂 質泥巖、泥質粉砂巖、砂巖(其在場地中分布詳見平面圖、剖面圖)。現將各巖土層從上至下分述如下:素填土(Q4別人黃褐,稍濕,稍密,以粘性土為主,部分夾有碎石等, 含植物12、根莖等;層厚為0.33.7mo粉質粘土(中液限粘土)| (Q4a,+p,):灰褐,濕,軟塑,以粘性土為主, 夾砂質,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局部夾鐵質斑痕,層厚為2.66m。粉質粘土(中液限粘土)2(Q4a,+P,):褐黃,濕,可塑,以粘性土為主, 夾砂質,稍有光澤,干強度屮等,韌性屮等,局部夾鐵質斑痕,層厚為1.23.3m。J2S基巖層分為以下幾層:強風化泥巖棕紅色,均勻,以高嶺土、粘性土、云母等泥質為主,泥中厚層構造,節理較質接觸膠結,屬泥質結構,巖芯呈破碎狀,巖層傾向平緩, 發育,RQD25%o屮風化泥巖2:棕紅色,均勻,以高嶺土、粘性土、云母等泥質為主,泥 質接觸膠結,屬泥質結13、構,巖芯呈長柱狀,巖層傾向平緩,中厚層構造,節理不 發育,25%RQD90%, RQD 平均值為 50%。強風化粉砂質泥巖3:紫紅色,均勻,以高嶺土、粘性土、云母等泥質及 石英、明磯石等砂質組成,泥質接觸、充填膠結,屬泥質結構,巖芯呈破碎狀, 巖層傾向平緩,屮厚層構造,節理較發育,RQDV25%。中風化粉砂質泥巖旅紫紅色,均勻,以高嶺土、粘性土、云母等泥質及 石英、明磯石等砂質組成,泥質接觸、充填膠結,屬泥質結構,巖芯呈長柱狀, 巖層傾向平緩,中厚層構造,節理不發育,25%RQD90%, RQD平均值為55%。強風化泥質粉砂巖5:紫紅色,以高嶺土、粘性土、云母等泥質及石英、 明磯石等砂質組成,14、泥質充填膠結,屬泥質結構,巖芯呈破碎狀,巖層傾向平緩, 中厚層構造,節理較發育,RQDV25%。中風化泥質粉砂巖“紫紅色,以高嶺土、粘性土、云母等泥質及石英、 明磯石等砂質組成,泥質充填膠結,屬泥質結構,巖芯呈長柱狀,巖層傾向平緩, 中厚層構造,節理不發育,25%RQD90%, RQD平均值為65%。強風化砂巖嚴青、褐色,以石英、明磯石等砂質為主,砂質接觸膠結, 巖芯呈破碎狀,巖層傾向平緩,中厚層構造,節理較發育,RQDV25%。中風化砂巖滬青、褐色,以石英、明磯石等砂質為主,砂質接觸膠結,築龍網zhulongxom巖芯呈長柱狀,巖層傾向平緩,中厚層構造,節理不發育,25%RQD90% ,RQ15、D平均值為80%o2.5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地表水場地內未見地表水流經,但在稻田中由于人為因素與粉質粘土(中液限粘土) 的隔水作用可見少量地表水。地下水本次勘察測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3m以內,上部粘性土賦存上層滯水,下 部為基巖裂隙水。各鉆孔間地下水位一般無統一潛水位,雨季水位較高,旱季水 位下降至枯竭,谷底地下水具微承壓,水位邊地表。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下伏 基巖風化裂隙中,屬風化帶裂隙水。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粉砂質泥巖、粉細砂巖強 風化帶中,水位埋深較大,富水性較差,其滲透系數小,單井出水量可達60m3/d, 滲透系數0.1lm/d,多為浸水。主要來源為大氣降雨補給。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沙溪廟組的16、砂巖單層厚度較大,在一定范圍內能連續 分布,裂隙較為發育,有利于地下水的補給運移和排泄,因而富水性較好。粉砂 質泥巖、泥質粉砂巖介于兩者之間。泥巖由于裂隙不發育,相對成為砂巖的托水 層。主要由大氣降雨補給,局部由地表水補給,就地補給,就近排泄,動態不穩 定,場地地下水化學類型為HCO3.SO4Na.Ca型,礦化度0.60. 7g/l,為低礦 化淡水。2.6不良地質現象根據勘察成果,擬建場地內未發現斷裂、滑坡、塌陷等對工程不利的不良地 質,為可進行建設的一般性場地。3巖土工程特性分析評價3.1場地穩定性及適宜性評價從區域地質資料來看:橋位地處川中拗陷的寬緩谷地。白有地震災害記載以 來,區內從未發17、生具破壞性地震災害,區域穩定性好,因而就區域地殼穩定性來 說,處于相對微弱活動的地區,對擬建橋梁無不良影響,且無不良地質問題存在。 綜上,場地穩定性良好,適宜修橋。3.2巖土室內試驗及原位測試成果分析本次勘察根據工程特點,共取得原狀土樣9件進行室內土土工試驗,土工試 驗統計結果見表3.1。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統計表表3.1物理力學指標土層天然 含水量3 (%)天然 密度P 0(g/cm3 )天然 孔隙比 e塑性 指數Ip液性 指數II壓縮模量Es(Mpa)壓縮 系數a !-2(Mpa )抗剪強度C(kPa) ( )粉質粘土 (中液限 粘土)統計數9. 009. 009. 009. 009. 00918、. 009. 009. 009. 00最小值25. 801.860. 7113. 200. 280. 323. 4513. 003.00最大值36. 602. 021.0017. 800. 790. 575. 4037. 0013. 00平均值29. 861.940. 8314. 390. 560. 454. 2221.566. 89標準差3. 990. 050. 101.430. 220. 100.818. 904. 17變異系數0. 130. 030. 120. 100. 390. 230. 190.410. 60標準值15. 984. 28根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 6.019、條的規定結合實驗結果及地區經驗,可判定土質路基的干濕類型為干濕交替類型。對場地內的粉質粘土(中液限粘土)進行標準貫入試驗,統計結果見表3.2。標準貫入試驗統計表表3.2土層統計組數最大值(擊)最小值(擊)平均值(擊)標準 差變異系數粉質粘土(軟塑)2433.5/粉質粘土(可塑)7967.81.0690. 1363.3巖土工程特性評價由各土層進行的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結果,結合鉆探取樣鑒別(下附巖芯相 片),對場地內鉆探深度范圍內的土層性質作如下評價:(1) 素填土:部分人工填土部分結構松散,力學性質較差,屬不良地基土, 建議挖除或處理,未經處理不宜作持力層。(2) 粉質粘土(中液限粘土);力學強20、度較低,屬普通土,由于樁基承載力要 求較高,不可作為橋梁樁基持力層。(3) J2S基巖層:泥巖、粉砂質泥巖:展于中侏羅系的沉積巖,強風化巖層未經處理不可作為 持力層,屮風化巖層雖屬軟質巖,但整體強度還是比較高,可作為持力層。泥質粉砂巖、砂巖:強風化巖層未經處理不可作為持力層,中風化巖層結構 相對致密,成層狀結構,屬于中侏羅系的沉積巖,整體強度較高,力學性質較好, 可作為持力層,屬較好的持力層與下臥層。3.4路基巖土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根據室內試驗結果及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50218-94),該工程地基土 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見表3.3。巖土名稱重度 r(KN /m3)含 水 量 (%)天然 密 21、度 (g/cm3)粘聚力C(kPa)天然內摩擦角 e( )天 然基底 摩擦 系數承載力 容許值 fak (kPa)巖石天然單軸 抗壓強度標準 值 frk (kPa)素填土19. 1281.911440. 2100/粉質粘土(中液限粘 土)19.429.91.941640.2130強風化泥巖22.94.52.3170330. 253001800中風化泥巖26.43.92.43220380. 353502300強風化粉砂 質泥巖23.542.4190370. 33302000中風化粉砂 質泥巖26.63.792.44250400.44003500強風化泥質 粉砂巖23.542.4200400. 322、53503200中風化泥質 粉砂巖26.43.652.45300470. 454505000強風化砂巖24.03. 72. 35350450.43803500中風化砂巖26.63.22. 46450500.550059003.5地基土及地下水對建筑材料腐蝕性評價根據在勘查期間采取地下水及地基土分析結果(詳見附件:土工試驗報告和 土腐蝕性試驗報告),按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064-98)1999年版D.0.7 條的有關規定,對地下水及路基土腐蝕性評價見下表:腐蝕等級單位無腐蝕弱腐蝕中等腐蝕強腐蝕實測值(mg/L)評價結果1類環境Mg24+NH;10001000 15001500 2000223、000 3000/C1+S0 占+N0J30003000 50005000 80008000 10000/II類環境Mg2,+NH;mg/L20002000 30003000 400040005000/Cl +S0?+N0:(50005000 80008000 100001000020000/III類壞境Mg+NH;30003000 40004000 50005000600010. 5811. 79無腐蝕性C+S0 廣+N0:j6.56. 55. 55. 54.54.5/Mg2*+NHZg/kg1.51.5-222. 52. 53/Cl+SO+NO;665544/Mg+NH/g/kg333. 24、53. 5445/Cr+SOt2_+NO;554. 54. 5447. 1無腐蝕 性g/kg555. 55. 56670. 00120.018無腐蝕 性CrW+NOsk (kpa)3400400045005000巖土層設計參數建議值表表3.73.9基礎型式及埋深建議根據地層情況及巖石埋深,建議橋臺采用樁基礎或重力式橋臺基礎的形式, 樁基礎或橋臺以中風化巖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橋墩基礎采用人工挖孔樁或沖孔灌 注樁基礎形式,以中風化巖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沖孔樁基礎應特別注意樁底清渣 及灌注施工以免斷樁事故。4、結論及建議(1) 橋區工程地質條件簡單,無特殊不良地質現象,場地及地基穩定,適宜 建橋。(2)25、 本次勘察測得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3m以內,各鉆孔間地下水位一般無統一潛水位,有少量地表水,多數為基巖裂隙水,雨季水位較高,旱季水位下降 至枯竭。(3) 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為可進行建設的一般性場地。場地土的類型 為中軟土,場地類別為II類。場地設計基木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特征周 期0.35s,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卓越周期為0.25so場地內無液化地層, 可不考慮其液化影響。(4) 建議采用樁基礎,以屮風化砂巖作為樁端持力層。(5) 各巖土層設計參數建議值見表3.1、3.3、3.7。(6) 場地土、水對混凝土均無腐蝕性。(7) 基礎開挖后不宜長期曝露,應及時封閉澆筑,以免降低地基強度。(8) 基礎開挖應采取護坡措施,以保證施工安全。(9) 由于受場地地形條件影響,部分孔位做了適當位移,建議加強路基驗槽 工作,如有異常情況,應及吋與勘察、設計單位聯系,以便協調解決。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30份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