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壽陽馬首·雋庭商住小區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94581
2022-09-23
21頁
278.85KB
1、山西壽陽馬首雋庭商住小區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目 錄1 緒言11.1工程概況11.2擬建建筑物11.3勘察目的與要求21.4勘察等級32勘察工作32.1勘察工作的依據32.2勘察工作量布置的原則42.4完成工作量52.5室內試驗53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63.1 地形地貌63.2地基土構成及巖性特征63.3場地地下水83.4場地地基土腐蝕性評價84地震效應94.1抗震設防烈度94.2建筑場地類別94.3地基土液化判別94.4建筑抗震地段劃分95場地土綜合分析與評價105.1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105.2天然地基土承載力評價115.3地基土濕陷性評價115.4天然地基均勻性評價155.5場地穩定性與適宜2、性評價156地基基礎方案概述156.1換填墊層法156.2基坑開挖與支護方案166.3基坑降水167結論與建議167.1結論167.2建議17附 圖1、勘探點平面布置圖 1張2、探井柱狀圖 15張3、工程地質剖面圖 14張附 件1、勘探點一覽表 1張2、地層統計表 2張3、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 2張4、土工檢測報告 15張5、易溶鹽檢測報告 3張1 緒言1.1工程概況我院受建設單位委托,對其擬建的山西壽陽馬首.雋庭商住小區進行了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工作。工程場地位于山西省壽陽縣馬首鎮馬首村原山西壽陽馬首造紙廠地塊,項目基地西側緊鄰東南講街,西北側為336縣道,東、南、北側為民宅區。具體位置詳見交通位3、置圖(圖1-1)。圖1-1 工程場地交通位置圖1.2擬建建筑物根據建設單位所提供的資料,擬建7棟疊加住宅(4F)、8棟聯排住宅(3F)、會所(2F)及沿街商鋪(1F)。疊加住宅基礎埋深3.0米,條形基礎,框架結構,預估基底壓力100KPa;聯排住宅基礎埋深3.0米,條形基礎,框架結構,預估基底壓力80KPa;會所基礎埋深3.0米,條形基礎,框架結構,預估基底壓力60KPa;沿街商鋪基礎埋深3.0米,獨立基礎,框架結構,預估基底壓力50KPa。擬建建筑物平面布置情況詳見勘探點平面位置圖。擬建場地外業勘察工作于2014年3月7日2014年3月18日完成;室內土工試驗由我單位實驗室承擔并于2014年4、3月25日結束;資料整理與報告編寫工作于2014年3月30日完成。1.3勘察目的與要求根據國家現行有關規范及設計單位提供的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巖土工程詳勘技術委托書的技術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提出詳細的巖土工程資料和設計、施工所需的的巖土參數;對建筑地基做出巖土工程評價,并對地基類型、基礎形式、地基處理、基坑支護、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議。主要目的與要求為:搜集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圖,建筑物的性質、規模、荷載、結構特點、基礎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許變形等資料。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危害程度及其發展趨勢作出評價,可液化土層和特殊性巖土的分布及其對樁基的危害程5、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議。查明場地各層巖土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變化規律,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 對需進行沉降計算的建、構筑物,提供地基變形計算參數。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幅度應提供地層滲透性指標,并為降水設計提出相應意見。對可供采用地基基礎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分析,提出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建議;提供與設計要求相對應的地基承載力及變形設計參數,并對設計與施工應注意的巖土工程問題提出建議。提供場地土的標準凍結深度。 提交山西壽陽馬首.雋庭商住小區巖土工程勘察(詳勘)報告。1.4勘察等級依據建筑6、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擬建建筑抗震設防類別均為丙類;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第3.1.4條,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等級為二級,地基等級為二級,綜合確定本次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2勘察工作2.1勘察工作的依據現行國家有關規范、規程及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7、942008);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25-2004);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工程巖體試驗方法標準(GB/T502661999)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范(DBJ04-258-2008);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標準(DBJ04-248-200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2.2勘察工作量布置的原則本次勘察為詳細勘察階段,依據現行有關規范,勘察工作量的布置遵循如下原則:1、勘探點的位置、數量及深度均嚴格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執行;2、擬建8、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重要性等級為三級,場地等級劃歸為二級,地基等級為二級,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3、勘探點均沿建筑物周邊布置;4、采用人工探井、鉆探、巖性描述、現場原位測試和室內土工試驗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評價。 2.3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鉆探、探井、標準貫入試驗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勘察與評價。2.3.1外業鉆探采用HT-150型工程鉆機,采用回轉鉆進,泥漿護壁,雙管單動鉆具回轉鉆進并采取土樣。鉆探工藝嚴格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執行。鉆孔中的取樣或標準貫入試驗的豎向間距為1.5-2.0米,探井取樣豎向間距為1.0米。對所取樣品現場密封好,并及時送實驗室9、,為實驗室提供了高質量的試驗土樣,使巖土參數更加真實可靠。2.3.2標準貫入試驗,采用自動落錘,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0.5條要求進行試驗。2.4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鉆孔44個,深度為15.0-20.0m;探井15個,深度為15.0m。共計完成鉆探總進尺762.4m,探井總進尺225.0m;采取探井不擾動土樣127件,鉆孔不擾動土樣51件,擾動土樣1件。具體完成工作量情況詳見勘探點一覽表和勘探點平面布置圖。2.5室內試驗常規試驗本次勘察室內土工試驗均按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進行;所有不擾動土樣均進行了常規項目試驗,常10、規試驗主要測定土的分類指標及物理性質狀態指標,試驗項目主要為含水量、密度、比重、液限、塑限等。固結試驗為評價地基土的壓密狀態和實際受力工作狀態下的壓縮變形指標,對各地基土層不擾動樣均進行固結試驗。濕陷性分析試驗為判定地基土的濕陷等級和濕陷量,探井土樣加做濕陷性分析試驗(雙線法)。顆粒分析試驗砂類土、碎石類土采用篩分法進行了顆粒分析試驗。2.5.5地基土的腐蝕性試驗為了解地基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取3組土試樣進行了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分析試驗。3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3.1 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于黃土丘陵區,地面標高介于m之間,最大高差為6.72m。3.2地基土構成及巖性特征根據本場地土巖性特征,在勘察11、深度內,按照不同的巖土類型并結合室內土工試驗、現場原位測試結果將場地土劃分為6層,現分述如下:第層雜填土(Q42ml): 雜色, 稍濕,松散,含有磚塊、煤屑、碎石等。該層層底標高:m,平均1044.98m;層底埋深:m,平均0.49m。第-1層素填土(Q42ml): 褐黃色,為人工填土。稍濕,松散,以粉土和粉質粘土為主,包含有云母、煤屑、少量植物根系等。該層層底標高:m,平均1044.30m;層底埋深:0.2-3.9m,平均0.71m。該層場地分布不均勻, 工程性能差,宜挖除。第層濕陷性粉土(Q3 al+pl): 黃褐色,稍密狀態,現狀下無搖振反應,無光澤,干強度低,韌性低,含白色菌絲和氧化物12、。層底標高m,平均1038.34m;層底埋深:m,平均6.9m,厚度3.5-7.5m,平均6.25m。該層據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附錄C判定該土層不屬于新近堆積黃土。該層實測標貫擊數5.0-10.0擊,平均6.8擊;經桿長校正后為5.7-6.9擊,平均值6.6擊;壓縮系數平均0.241MPa-1,為中等壓縮性粉土。第層粉質粘土(Q3 al+pl):黃褐色,可塑狀態,無搖振反應,切面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含云母和氧化物。厚度:2.2-6.6m,平均4.34m;層底標高:m,平均1033.99m;層底埋深:9.2-12.8m,平均11.25m。該層實測標貫擊數6.0-12.0擊,平均8.8擊13、;經桿長校正后為6.0-7.9擊,平均值7.6擊;壓縮系數平均0.211MPa-1,為中等壓縮性粉質粘土。第層粉質粘土(Q3al+pl): 黃褐色, 可塑狀態, 無搖振反應,切面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含云母,氧化物等。該層厚度:m,平均3.4m;層底標高:1026.74-1034.81m,平均1030.64m;層底埋深:m,平均14.67m。該層實測標貫擊數4.0-15.0擊,平均10.0擊;經桿長校正后為3.4-12.0擊,平均值8.0擊;壓縮系數平均0.251MPa-1,為中等壓縮性粉質粘土。 第層粉質粘土(Q3al+pl):褐紅色, 可塑狀態,無搖振反應,切面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14、中等。含云母、氧化物等。該層厚度:m,平均3.85m;層底標高:m,平均1026.39m;層底埋深:15.0-20.0m,平均18.57m。該層實測標貫擊數8.0-20.0擊,平均13.6擊;經桿長校正后為5.8-14.5擊,平均值9.9擊;壓縮系數平均0.20MPa-1,為中等偏低壓縮性粉質粘土。第層細砂(Q3al+pl): 黃褐或褐紅色,稍密-中密,含云母、氧化物,局部夾粉質粘土。本次勘察未穿透該層。該層最大揭露深度為20.0m,最大揭露厚度為6.2m。各層地基土層厚、層底埋深、層底標高及揭穿鉆孔數統計結果詳見勘探地層統計表。以上各層土具體接觸組合關系詳見工程地質剖面圖。3.3場地地下水本15、次勘探在勘探深度內未發現地下水位,故不考慮其對擬建建筑物的影響。3.4場地地基土腐蝕性評價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的規定:混凝土結構處于地下水位以上時,采取土試樣作土的腐蝕性試驗。本場地環境類型為類,據本次勘察對所取3個探井上部土樣(T12.0m、T52.0m、T102.0m)易溶鹽分析結果綜合判定:具體數據和評價結果詳見下表。地基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評價表孔號PH值Cl-(mg/kg)SO42-(mg/kg)Mg2+(mg/kg)HCO3-(mg/kg)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T17.4235.5 2603.0318微微T57.16、3826.5 24.09.0272微微T107.3335.584.09.0256微微根據上表評價結果,本場地地基土對混凝土結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具微腐蝕性。4地震效應4.1抗震設防烈度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A,壽陽縣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4.2建筑場地類別擬建場地劃歸為7度烈度區,場地地基土以粉土、粉質粘土為主,根據巖土名稱和性狀估算場地20米等效剪切波速為150.4m/s,介于150-250 m/s之間。根據區域地質資料顯示,該場地覆蓋層厚度大于50m,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17、規范判定,該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為類。4.3地基土液化判別本次勘察在勘察深度范圍內未見地下水,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進行液化初判,場地土可不考慮液化影響。4.4建筑抗震地段劃分根據本次勘探揭露地層及室內土工試驗結果,結合地形、地貌綜合考慮,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條劃分,擬建場地屬可進行建設的一般地段。5場地土綜合分析與評價5.1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土樣的采集和土工試驗鉆取樣方法嚴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GBJ87-92)要求進行。但是由于受鉆探工藝、取土方法、樣品搬運等因素的影響,鉆孔原狀土樣接近于級土樣標準。對于土工試驗,18、原狀土樣進行物理力學指標常規試驗,擾動樣做顆分試驗,選取部分土試樣加做易溶鹽分析試驗。巖土參數的統計(1)巖土參數的統計原則 沉積年代相同及具有相同工程特性的指標做為同一統計子樣進行統計;先舍去明顯不合理指標,再根據數理核計3準則舍去過于離散指標,給出指標一般范圍值。統計頻數6的提供范圍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統計頻數為4-5時只提供范圍值、平均值,統計頻數3時只提供范圍值。標貫指標以每層各試驗擊數為子樣進行統計。(2)巖土參數的統計結果巖土參數的統計結果詳見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巖土指標應用原則巖土參數選用時根據指標的性質、用途及重要性分別按標準差或變異系數進行修正后作為指標的特征值使用19、。公式如下 :fk=rsfmrs=1(1.704/+4.678/n2)式中:fk巖土指標標準值;fm巖土指標平均值;rs統計修正系數;n統計頻數;變異系數;按不利組合取“+”號或“”號。統計修正系數也可按經驗選用。5.2天然地基土承載力評價地基土承載力確定,是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和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范(DBJ04-258-2008)。經對外業原位測試資料、室內土工試驗資料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并結合地區經驗綜合確定,各層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詳見下表。 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一覽表 層序巖性土工試驗(kPa)標貫試20、驗(kPa)建議特征值(kPa)濕陷性粉土113128110粉質粘土141157140粉質粘土168198160粉質粘土184256180細砂2082005.3地基土濕陷性評價本次勘察在勘探深度范圍內未見地下水位,地基土以粉土和粉質粘土為主,存在濕陷性的可能。根據探井化驗資料計算(ZS自地面整平標高起算,S自基礎底面標高起算)并結合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25-2004)第條的規定得出:擬建場地為非自重濕陷性場地。濕陷等級為級(輕微)。濕陷系數和自重濕陷系數隨深度的增加逐漸變小,濕陷起始壓力隨深度的增加逐漸變大。濕陷量計算表探井編號深度(m)自重濕陷系數自重濕陷量(mm)濕陷起始壓力21、(KPa)濕陷系數濕陷量(mm)濕陷等級T51.00.002600.070級非自重2.00.04924.590.0813.00.0071450.0274.00.0061930.01624.05.00.0046.00.0057.00.0038.00.0039.00.00210.00.00511.00.00412.00.00713.00.00014.00.00115.00.005合計24.524.0T61.000.001680.044級非自重2.000.03919.5120.1343.000.03316.5240.0604.000.0091290.02537.55.000.0106.000.00322、7.000.0028.000.0049.0010.000.001合計36.037.5T73.000.03316.5220.061級非自重4.000.0055.000.020720.03857.06.000.0101360.02537.57.000.0048.000.0059.000.01110.000.00411.000.00912.000.00313.000.00614.000.00015.000.000合計16.594.5T31.000.007370.049級非自重2.000.004610.0603.000.0061240.0304.000.0041700.02334.55.000.00823、1180.04263.06.000.0037.000.0058.000.0029.000.00210.000.001合計097.5T41.000.010260.075不濕陷2.000.001810.0493.000.002880.0434.000.0035.000.0096.000.0037.000.0028.000.0039.000.00210.000.00111.000.00012.000.00013.000.00314.000.00115.000.001合計00T11.000.005430.043級非自重2.000.001770.0673.000.03919.5180.0374.000.24、013800.0075.000.0076.000.0077.000.0038.000.0019.000.00310.000.00311.000.00312.000.00013.000.00014.000.00015.000.0000合計19.50T81.000.003620.046級非自重2.000.04422.0100.0393.000.0074.000.0071690.02233.05.000.0026.000.0007.000.0018.000.0039.000.00110.000.00111.000.00512.000.00013.000.00014.000.00015.00合計22.25、033.0T91.000.009560.009不濕陷2.000.0071550.0503.000.0184.000.0065.000.009合計00T102.000.03919.5110.009級非自重3.000.02010.0410.0504.000.02914.5410.01827.05.000.02211.0750.0066.000.0097.000.06496.08.000.067100.59.000.05555.010.000.04444.011.000.00112.000.00013.000.00114.000.00015.000.001合計55.0296.05.4天然地基均勻性評26、價根據本次勘察揭露場地地層情況,分別對擬建建筑物判別天然地基均勻性如下:擬建建筑物名稱持力層在基礎寬度方向上的差值H(m)下臥層在基礎寬度方向上的差值h(m)0.05b天然地基均勻性疊加住宅0.62.10.65不均勻疊加住宅3.00.650.65不均勻疊加住宅0.30.60.65均勻疊加住宅0.61.50.65不均勻疊加住宅1.080.90.65不均勻疊加住宅1.50.180.65不均勻疊加住宅3.00.650.65不均勻會所0.090.010.65均勻聯排住宅1.20.90.585不均勻聯排住宅0.32.10.585不均勻聯排住宅0.990.60.585不均勻聯排住宅0.30.90.585不27、均勻聯排住宅0.90.780.585不均勻聯排住宅0.30.030.585均勻聯排住宅1.51.20.585不均勻聯排住宅1.50.90.585不均勻5.5場地穩定性與適宜性評價據本次勘察結果及區域地質資料,場地及場地附近無全新活動斷裂通過,亦不存在影響本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質作用,該場地屬較穩定場地,適宜進行本工程建設。6地基基礎方案概述6.1換填墊層法根據前述場地巖土工程評價論證,本報告建議采用換填墊層法進行地基處理。建議選擇第2層粉土或其下土層作為持力層,將其上第層雜填土、第-1層素填土全部清除,換填3:7的灰土墊層至設計底面標高,換填厚度應1.0m,壓實系數不小于0.95。6.2基坑開挖與28、支護方案 擬建建筑物基坑開挖深度預估為3.0m,據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2004)第條,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確定為級。可采取放坡開挖,坡高比按1:1或按當地經驗。6.3基坑降水擬建場地未發現地下水位,不考慮降水問題。7結論與建議7.1結論擬建場地位于黃土丘陵區,地面標高介于1041.94-1048.66m之間,最大高差為6.72m。擬建場地未發現影響建筑物穩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適宜建筑。擬建場地未發現地下水位。場地地基土對混凝土結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具微腐蝕性。7.1.3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為類。7.1.4擬建場地土可不考慮液化影響,屬對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根據建29、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A,壽陽縣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擬建場地為非自重濕陷性場地。濕陷等級為級(輕微)。根據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范(DBJ04-258-2008),壽陽縣標準凍結深度為1.11m。7.2建議場地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建議詳見第5.2節的內容。 地基基礎及基坑方案建議見第6章。建議甲方在基坑開挖后組織各方技術人員進行驗槽工作,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7.2.4在基礎施工和使用期間,應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進行長期沉降觀測,直至沉降穩定。7.2.5本工程須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2008年版)規范進行抗震設防。7.2.6 地基處理結束后,應按規范規定進行墊層檢測。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9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