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研究報告(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94592
2022-09-23
12頁
118.50KB
1、第一章 概 述1.1 項目背景省道S205是益陽市桃江縣武潭鎮至常德市津市的一條南北向干線公路,在湖南省路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由于益陽市桃江縣武潭鎮至常德市漢壽縣太子廟路段特別是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段行車條件差、交通瓶頸多,造成行車速度慢,其在路網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益陽市西部(安化和桃江)至常德市東部(漢壽、鼎城區、津市和安鄉)車輛基本不走此線,而是通過G207經常德市區再轉目的地。當前我省大部分通鄉公路、通村公路都進行了路面改造(硬化),而S205作為一條干線公路部分路段卻還是天天泥濘的砂石路面。群眾放映強烈,甚至有的群眾打出了“強烈要求政府改造S205”橫幅。進入新世紀,謀求區2、域經濟協調發展、合作共贏的熱潮高漲,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已成為一大趨勢。1998年,我省首次從戰略高度對推進長株潭一體化進行總體部署,提出了設施一體化、產業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融城計劃”。通過近十年的發展,對全省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凸現。2007年1月湖南省提出“要積極推進以長株潭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和衡陽在內的3+5城市群建設”。益陽作為“35”城市群的一個市中心城市,是一個加快益陽發展的歷史機遇。要加強融合,城市的融合首先是時空距離的縮短,按照這一理念,把益陽發展定位為環省會中心城市,現代化新興工業城市,宜居山水生態旅游城市,在空間發展上,把交通作為對接的3、突破口,加快對接步伐。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對益陽市對接常德市和加快“3+5”城市群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但現有公路等級仍然偏低,路況差,混合交通量大,行車條件較差,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嚴重地影響到道路的通行能力與服務水平,制約了區域資源優勢的發揮和經濟的發展,為了改變現有公路不適應交通和經濟發展的狀況,完善區域公路網布局,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開發區域的豐富資源,改善投資環境,2009年1月5日桃江縣交通局以桃交函200901號文S205桃江縣武潭鎮良荊界至沙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委托書委托我院編制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1.2 報告編制依據本報告編制的主要4、依據有:1、S205桃江縣武潭鎮良荊界至沙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委托書(桃交函200901號);2、水運、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交通部,1988年);3、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交通部,1996年討論稿);4、公路建設項目交通量預測試行辦法(交通部,1988年); 5、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辦法(交通部,1988年);6、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7、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交通部,1996年);8、公路項目可行性研究方法改善(PPK公司、蔡摩根公司、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聯合完成);9、關于印發的通知(湖南省交通廳,湘交計統字20055、221號);10、湖南省干線公路建設管理試行辦法(湖南省交通廳,2006年);11、湖南省“十一五”國省干線公路改建規劃(湖南省交通廳,2006年);12、降低造價 公路設計指南(交通部公路司,2005年);13、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14、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06);15、公路工程專業其他標準規范與勘測規程。1.3 研究的主要內容及過程接受委托后,我院設計人員即開始搜集資料,并在1:50000、1:10000地形圖上對路線方案反復進行了比較、篩選,初步提出了各種可能的路線方案。方案初步提出后,項目研究小組于2009年1月份深入現場進行踏勘,對各方案沿線地形、6、地質、水文、筑路材料等進行了詳細調查,對項目所在區域的社會經濟狀況、交通運輸現狀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同時廣泛征求了項目沿線地方政府對路線方案的意見。為了充分準確掌握現狀路網交通流量、流向及其發展趨勢,2009年1月10日至11日在地方政府和桃江縣交通局的支持和協助下,在相應區域進行了交通量OD調查。在對外業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所有的備選方案。按照部頒規定,對本項目沿線項目影響區域社會經濟、交通運輸情況、公路網現狀及交通量進行了分析預測,在此基礎上,充分論述了本項目在區域公路網中的作用和地位、建設的必要性及建設技術標準,然后對各備選方案進行了工程設計、工程量統計、投資估算、經濟評7、價、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等工作,充分論述了本項目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和實施可能性。經過慎重、認真、詳細和全面的比較,確定了本階段的推薦方案。2009年2月20日,完成了本研究報告文件的編寫。本工可文件共分兩冊:第一冊 正本第二冊 附件(含路線平縱面圖、工程圖表、投資估算等)1.4 研究的主要結論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本項目實施是益陽市對外發展的需要益陽古稱“荊楚要塞,吳蜀門戶”,但長久以來,相對封閉的區位和交通條件,恰恰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近10年來,當岳陽、常德相互比拼,爭奪全省經濟實力第二把交椅之際,同處洞庭湖畔的益陽市,卻被遠遠地甩在了后面:2003年益陽國內生產總值8、在全省14個市州中排名第11位,財政收入排名第13位。“環洞庭湖經濟圈”出現了某種失衡。1998年,我省首次從戰略高度對推進長株潭一體化進行總體部署,提出了設施一體化、產業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融城計劃”。通過近十年的發展,對全省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凸現。2007年1月湖南省提出“要積極推進以長株潭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和衡陽在內的3+5城市群建設”。益陽不能在孤立、封閉中求發展。益陽市應納入長株潭經濟一體化來考慮,從中尋找發展機會,益陽距長沙僅69公里,是長株潭經濟核心區西向輻射軸上一大空間節點,按我國省級大都市的強經濟輻射半徑在100公里左右的經驗數據,益9、陽在長株潭經濟核心區的強經濟輻射范圍內。“3+5”城市群建設對益陽來說一個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基礎設施建設對“35”城市群至關重要。本項目的實施,將為湘中地區的益陽市西部與湘北地區的常德市東部交流往來搭建一條便捷通道,促進區域內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暢通,有利于實現區域之間的合理分工和優勢互補,增強區域競爭力,有利于湖南省中部地區與北部地區物資和文化的交流。本項目的實施對益陽市對接常德市,實施“35”城市群發展戰略,實現后發趕超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是益陽市對外發展的需要。2、本項目實施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本項目位于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境內,湘中偏北。區域內自然資源豐富,桃江縣素有竹10、子之鄉、有色金屬之鄉和建材之鄉的稱譽,是國家確定的山地綜合開發示范縣、商品糧基地縣和瘦肉型豬基地縣。地表植被繁茂,其中林地面積 175 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4%,竹林面積達72萬畝,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三,溫家寶同志曾親筆命名桃江縣為“楠竹之鄉”;地下礦藏豐富,錳礦儲量達770多萬噸,銻礦儲量僅次于銻都錫礦山,花崗石儲量400億立方米,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占有重要位置;全縣水資源總量達22.78億立方米,可供開發的水能總量為14.4萬千瓦,資江貫穿縣境102公里,梯級開發潛力巨大,已建成馬跡塘電站(全國第一個低水頭貫流式電站,年發電量 2.4 億度),總投資6.57億元的修山電站正在建設,白竹洲、金11、塘村電站也在籌建之中。路線所經鄉鎮均為桃江縣經濟較為發達地方。受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項目所在區域的公路發展相對滯后。一方面,公路技術等級偏低,行車條件差,路面狀況差,嚴重影響了區域公路網功能與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公路密度小,通達深度不夠,其落后的交通狀況和對外聯系的困難,嚴重制約了本區域內豐富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未能將巨大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也嚴重制約了區域內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本項目對于促進區域內各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優勢資源的互補,經濟文化的交流,改善投資環境,加速我省中部地區和北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作用。3、本12、項目實施是完善公路網的需要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182005公里(含村道),全國排名第6位,橋梁總長達742651延米/22272座;全省實現了100%的鄉鎮通公路,其中78.98%鄉鎮通水泥、瀝青路面,84.83%的行政村通公路;公路網密度達82.82公里/百平方公里(以國土面積計算)。從技術等級看,全省等級公路達到91453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52.14%;二級以上公路達到8333公里(高速公路1765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75%;有鋪裝和簡易鋪裝路面里程達到87194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9.71%。國省道干線中二級以上公路占50.3%,排全國第25位。湖南省公路技術13、等級結構水平明顯偏低,迫切需要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鑒于這種現狀,在2006年2月25日召開的湖南省交通工作會議上,繪出了我省“十一五”交通發展藍圖,“十一五”期間我省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交通工作全局,保持交通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走集約型、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十一五”期間,湖南省交通投資總規模將達1693億元,著力辦成5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投資294億元,新改建6000公里國省道干線公路,實現市州到縣(市、區)全部通達二級以上公路,高速公路與沿線縣(市、區)以二級以上公路連接,與相鄰省份的主要省際通道基本達到二級以上公路標準。到2010年末,我省公路通車總里程14、將達到9.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00公里,二級以上公路達14700公里。擬建項目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是縱向連接湖南省中部益陽市和北部常德市的重要路線中的一段,也是湖南省國省道升級改造的一部分。益陽市公路網已形成以干線公路“二縱二橫”為主骨架的網絡。第一縱是長常高速公路、國道G319、已建成的益陽至沅江一級公路、省道S204線,第二縱是國道G207;第一橫是省道S308線,第二橫是省道S306線。S205桃江縣武潭鎮良荊界至沙渭公路雖不是益陽市公路網的干線公路中的“二縱二橫”,但是是益陽市西部(安化和桃江)通往常德市東部(漢壽、鼎城區、津市和安鄉)的重要經濟干線,是當地經濟增長和人15、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軸公路。依據湖南省交通廳編制的湖南省“十一五”國省干線公路改建規劃,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在2005年至2010年期間,需改造成二級公路標準,并且“愈早投資,所獲得的效益愈佳”,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全省公路網的規劃。同時本公路是益陽市交通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10年)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在湖南省公路網中亦無益陽市西部(桃江縣、安化縣)至常德市東部(漢壽縣、鼎城區、安鄉縣、津市)直接通道,客貨車只能繞走常德市城區再轉目的地。它的修建對于完善區域路網結構甚至完善湖南省路網結構、優化區域路網性能、提高公路網等級水平和通行能力、增加公路運輸效益有著重要作用。因此,16、本項目的建設是完善公路網的需要。4、本項目實施是解決交通供需矛盾的需要現有的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在桃江縣境內技術標準低,S205大部分地段為等外公路標準,路基寬57m不等。根據桃江縣交通局的汽車平均行駛速度觀測綜合整理報表,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良荊界至花園臺平均行駛速度19.8km/h,花園臺至沙渭平均行駛速度22.3km/h。2007年平均日交通量花園臺觀測點為2032pcu/d(按標準小客車折算,下同),沙渭觀測點為4023 pcu/d,全路段2009年交通量OD調查為4546pcu/d,已經大于等外公路的設計通行能力,道路交通擁擠度大于1。同時,根據益陽市歷年交通事故17、的統計資料分析,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的交通事故傷亡人數由1993年的2人次/年上升到2008年的13人次/年,直接經濟損失由0.54萬元上升到73.54萬元。本項目的建設,是解決區域交通供需矛盾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選擇。5、本項目的實施是開發旅游資源、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需要桃江縣是益陽市一個重要的旅游大縣。桃江縣內風光旖旎,美不勝收,桃花湖、竹海、浮邱山、鳳凰山、天問閣、羅溪瀑布、羞女峰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桃花江成為一方新奇的旅游勝地,“竹外桃花三兩枝”的優美意境吸引著無數世人留連忘返,張震老將軍因此題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桃江兩者有,游人皆滿足。”“桃花江是美人窩,桃18、花千萬朵,比不上美人多”,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作曲家黎錦輝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使桃花江的美名蜚聲海內外。桃江山水秀美,十大旅游勝景,遐爾聞名。桃花江“燦漫芳菲,其色甚嬌”,大竹海碧浪無垠,黛色如煙,浮邱山南楚勝地,云蒸霞蔚,鳳凰臺古木參天,鐘靈毓秀,羞女峰如出浴美女,煙雨朦朧;羅溪瀑布是凌空白練,飛流直瀉于幽谷之下。桃江縣旅游資源豐富,由于自然條件和環境的限制,長期沒有得到開發。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從本地資源出發,走旅游興市的發展道路,當地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旅游業的發展,與交通業的發展相輔相成。基礎設施差,旅游景區、景點的進入問題成為制約發展的障礙。擬建項目的建設,將改善由通往各旅游景點的交通環19、境,促進旅游資源的開發、加快旅游業的發展。6、本項目的實施是構建和諧社會、加強民族團結的需要鲊埠回族鄉是益陽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鲊埠回族鄉回、漢兩族長期間居,自建鄉以來,兩族人民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共同繪制著鲊埠的美好藍圖。但鲊埠回族鄉內無一條等級公路經過,交通相對比較落后、封閉,S205是唯一的過境的國省道。村民對S205改造的要求非常強烈,花園臺村民就打出了“強烈要求政府改造S205”的橫幅。擬建項目的建設將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加強民族團結、共同富裕有著重要的意義。7、本項目的建設是響應國家號召,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需要擴大內需的新舉措,是當前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有效20、的辦法。這有利于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也有利于維護和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世界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將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在今后兩年多時間內安排4萬億元資金強力啟動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2009年湖南省將投資45.33億元,進行普通公路路網改造,確保全省干線公路年末好路率達83.5%。本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能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解決一部分農民工的就業問題。 交通量發展預測根據區域路網上連續性、臨時性交通流量觀測數據及0D調查的結果,結合項目影響區域國民經濟與交通之間的互動關系和未來的經濟指標預測值,采用“彈性系數法”,在未來21、規劃路網上,預測擬建項目各特征年的交通流量,結果如表1-4-1所示。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特征年交通流量預測值(輛/日) 表1-4-1年度(年) 路段名稱里 程(km)2008201020152020202520302031良荊界花園臺3.48572140295540785275649271247504花園臺沙渭11.910633830484366668672107121180012114全 線15.39633344144096070789097411072411054注:折算成小汽車(輛/日)。 技術標準與建設規模綜合考慮本項目在區域路網中的地位和功能、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未來交通量22、發展水平等幾個因素,結合湖南省和益陽市公路網規劃,依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確定擬建項目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在計算出不同路基寬度和設計速度公路通行能力的基礎上,對各種技術方案進行了交通量適應性分析,據此進一步確定了公路的等級、路基寬度和設計速度。擬建項目主要技術指標如表1-4-2所示。擬建項目主要技術標準表1-4-2指標名稱單位全 線公路等級二級設計速度Km/h60(40)停車視距m75(40)極限最小半徑m125(60)一般最小半徑m200(100)不設超高最小半徑m1500(600)最大縱坡%6(8)最小坡長m150(120)路基寬度m10(8.5)行車道寬度m7.023、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50橋涵荷載等級公路級橋涵設計洪水頻率特大橋1/100大、中橋1/100小橋及涵洞1/50注:括號內為路基寬度8.5m的技術標準。在確定了擬建項目技術標準的基礎上,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了擬建項目的推薦方案良荊界至花園臺段長3.4857Km采用: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10m,行車道寬度7.0m;花園臺至沙渭段長11.91063Km采用:設計速度40Km/h,路基寬度8.5m,行車道寬度7.0m。建設規模見表1-4-3。推薦方案的建設規模表1-4-3指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K0+000K15+396.33路線長度km15.39633路基寬度m10(8.5)行車道寬度m7.24、0土石方數量1000m3275843排水防護工程1000m341214大橋m/座中橋m/座小橋m/座81/3涵洞道78路面1000m2118.058征用土地公頃33.90老路利用11.25公頃平面交叉處18安全設施km15.396服務設施km15.396工程建安費萬元4366.4008平均每公里283.6062萬元投資總造價萬元7329.8759平均每公里476.0896萬元 路線走向及主要控制點本項目北起益陽市桃江縣與常德市漢壽縣交界處界碑,南至益陽市桃江縣武潭鎮沙渭村與G207交接處,全長15.396Km。本項目為改建工程,路線方案以改建利用現有公路為主,路線走向基本沿現有公路走向。主要控25、制點為良荊界界碑、花園臺、延津橋、沙渭G207。 實施方案與建設安排根據項目性質,依據相關法規,本項目采用公開招標的形式實施。根據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建設單位意見以及項目特點及公路設計施工周期,建議本項目在2010年1月開工建設,2011年12月建成通車,建設工期兩年。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投資估算:依據有關標準、規范、定額、補充定額和要求,根據主要材料的市場價格,以及本項目工程可行性階段提供的工程數量,編制本項目投資估算。本項目推薦方案全長15.396公里,估算總投資為7329.8759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476.0896萬元。推薦方案人工及主要材料消耗如表1-4-4所示,估算分項匯總見表126、-4-5。擬建項目推薦方案人工及主要材料數量表表1-4-4指標名稱單位單價(元)數量估算總投資萬元7329.8759平均每公里造價萬元476.0896人工工日14.26334306原木m3930104鋸材m31200130級鋼筋t389096級鋼筋t4295129鋼材t4370119水泥t36524400石油瀝青t396043生石灰t70165砂、砂礫m338131233片石m34554430碎(礫)石m35533077塊石m3806299擬建項目推薦方案投資估算分項匯總表 表1-4-5項目或費用名稱單位估算金額平均每公里各項費用比例(%)第一部分 建筑安裝工程費用萬元4366.400828327、.606259.571、路基萬元1585.3505102.971621.632、路面萬元1828.0138119.361024.943、橋涵工程萬元423.080827.47995.77 4、交叉工程及沿線設施萬元51.378012.22042.575、施工技術裝備費萬元85.99775.58571.176、計劃利潤萬元114.66367.44761.567、稅金萬元141.14869.16791.93 第二部分 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萬元7.14370.46400.10第三部分 工程建設其他費用萬元2367.0693153.745732.291、征地拆遷萬元1791.2342116.3441228、4.442、建設項目管理費萬元229.753214.92293.133、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費萬元152.82399.92622.084、保通費用萬元123.16808.00001.685、建設期貸款利息萬元193.257912.55252.64第一、二、三部分費用合計萬元6740.6138437.815991.96預留費用萬元589.262038.27378.041、預備費萬元589.262038.27378.04估算總金額萬元7329.8759476.0896100.000資金籌措:省交通主管部門按干線路網改造專項補助(按路基寬10m段為250萬元/km,路基寬8.5m段為200萬元/km)的29、標準總共補助3253.5510萬元;地方政府自籌資金4076.3249萬元(其中含征地拆遷資金1791.2342萬元)。 國民經濟評價本報告采用“有項目情況”和“無項目情況”對比方法進行國民經濟評價,評價結果見表1-4-6所示。國民經濟評價敏感性分析表表1-4-6效益費用變化ENPV(萬元)EIRR(%)EBCREN(年) 正常4970.7314.821.789.87效益下降10%3835.5613.641.6011.25費用上升10%4332.5613.821.6211.18效益下降、費用上升10%3198.1112.421.4612.79注:表中投資回收期不含該項目的建設期。由表1-4-630、可見,當效益下降、費用上升10%同時發生時,本項目推薦方案EIRR值能達到12.42%。因此,本項目在國民經濟方面效益顯著,且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環境影響評價及環保措施根據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項目工作指南,環境影響評價分析類型按照環境問題性質、潛在的影響程度以及敏感程度等因素分為4類。本項目屬于A類項目,即很少引起重大不利環境影響的項目。針對項目特點和項目可能引起的環境影響,報告提出了相應的環保措施。節能評價本項目在評價期內,每年可節約汽(柴)油877噸,在目前能源問題日益突出、政府號召建立節能型社會的形勢下,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問題與建議1、本項目推薦線益陽段起點為桃江縣和31、漢壽縣交界處,常德段已完成了該項目的前期工作并已開工建設,建議在下階段工作開展前設計單位應與常德段統一坐標系統,以利于后續工作的進行。2、S205常德段公路改建工程已完成了前期工作并已開工建設,但益陽市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改建工程剛開始其前期工作,S205公路改建工程涉及兩個地區、兩個業主,建議兩個業主加強聯系,桃江縣加快工作進度,盡量同時完成對全線的改造,早日實現本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本項目為老路改建工程,在施工階段將對老路通行有較大的干擾。在設計階段應作交通組織設計,在施工期間應優化施工工序和加強管理,將行車干擾降至最低。4、本項目投資較大,施工里程和工期均較長。建議項目建設資金的來源在下階段工作開展前應有明確協議。5、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改建工程由于受地形限制,許多村民將房屋建在公路兩旁,而原有S205桃江縣良荊界至沙渭公路線形又很差,造成本次建設拆遷房屋數量大,需要安置的村民較多,建議當地政府積極落實拆遷資金,妥善、合理安排差遣安置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