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學校改擴建項目教學樓工程供水管線改造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4864
2022-09-23
10頁
73.50KB
1、1、 編制依據 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學校學校改擴建項目1#、2#、3#教學樓工程施工圖紙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學校改擴建項目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 室外給水管道附屬構筑物(05S502)圖集2、 工程概況舊供水管線在新建教學樓的樓座范圍內,現將供水管線進行改動。新建供水管線從學校大門外重新接入,經舊教學樓原址,從舊操場,即新建2#、3#教學樓之間穿過。供水管線埋設高程為835.5m。舊教學樓的室外地坪標高為836.2m,操場地坪標高為839.65m。3、 施工準備3.1施工技術準備施工前做好施工圖紙的會審,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交底工作。施工測量完成施工交接樁、復測工作,并進行護樁及加密點布置。原材料2、和半成品檢驗試驗:管節、閥門的進場試驗已完成。焊工應按國家現行標準規定進行培訓和考試,取得合格證書。3.2工具設備材料準備機具:電熔焊機、便攜式切割鋸、平板振動夯、蛙夯、夾鉗、扣帶、水平墊木或沙袋、清潔布等。檢測設備:水準儀、經緯儀、小線、直尺、卷尺等。3.2.3主要材料參數: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塑料管100m50膠圈接口接口塑料管200m270膠圈接口接口鑄鐵給水管新舊管連接100個5青鉛接口鑄鐵給水管新舊管連接200個15青鉛接口焊接法蘭閥門100個10焊接法蘭閥門200個10閥門井個10做法參照05S502-17頁4、 施工工藝參數4.1材料要求管材規格及幾何尺寸允許偏差公稱直徑(mm)3、平均內徑極限偏差(mm)最小厚度定長(m)NZ8KN/M2NL4KN/M22005.1141292505.116143005.119143155.119143505.122154.2工藝流程測量放線溝槽開挖柔性基礎管道鋪設與連接密閉性檢驗管道回填管道變形檢驗4.3施工方法4.3.1測量放線開挖前測設出管線中心樁位及邊線。4.3.2溝槽開挖(1) 溝槽開挖為機械明挖土方。(2) 溝槽開挖后,應將溝底的巖石、礫石等堅硬物體鏟除至管底標高以下400mm,然后回填300厚砂土整平夯實。(3) 管道兩側寬度為300mm。4.3.3柔性基礎(1) 管道基礎基底鋪設一層厚度為100mm的粗砂基礎墊層。(2)4、 管道基礎按照表1-48采用如下形式注:He表示砂基層厚度。De表示管半徑100.4.3.4管道鋪設與連接(1) 電源或交流發電機的準備見表1-49。 (2) 電熱熔帶的連接1) 檢查管道和電熱熔帶是否有損傷。2) 對齊管道和清除雜物。通過水平桿或砂袋將要連接的管道放置在離地面200mm300mm處(地基上挖有操作凹槽的可將管道直接放置在地基上),并水平對齊。用布徹底將管道的外表面和電熱熔帶內壁上的雜物清除干凈(包括水汽),油類污物可用甲醇擦拭。3) 用夾鉗和扣帶緊固焊接片用電熱熔帶將已水平對齊的管道的要連接部分緊緊包住,電熱熔帶接頭應重疊100mm200mm。包的時候有連接線的一端在內圈。P5、E棒也應插在此端,從兩側分別插入,緊靠此端頭。D400以下插入約50mm,D450以上插入約90mm100mm。外面用鋼扣帶套住,鋼扣帶不帶襯板的端頭應與電熱熔帶內圈同向并在同一位置。用夾鉗上緊,使電熱熔帶與管壁緊緊地靠在一起。鋼扣帶邊緣要與焊接片的邊緣對齊。4) 連接:將焊接器的輸出線端的夾子與電熱熔帶的連接線頭相連接。5) 焊接:在焊接機上設定好時間和電壓擋,根據操作規程進行焊接。焊接時間結束時,取下連接線夾子,再夾緊一次夾鉗約1412圈。6) 冷卻:焊接時間結束時風音器鳴響,電源自動斷開,開始冷卻。在接線被斷開,鋼扣帶和夾鉗夾緊的狀態下,冷卻時間在夏天一般為20min,冬天為10min。6、在冷卻期間,可以進行下一個焊接。7) 焊接檢查:經過一定的冷卻時間后,打開鋼扣帶,觀察焊接狀況。(3) 管道與檢查井的連接:管道與檢查井采用中介層連接。 采用中介層連接,在管件或管材與井壁相連部位的外表面預先用粗砂做成中介層,然后用水泥砂漿灌入井壁與管道的孔隙,將孔隙填滿。中介層的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紗將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凈,然后均勻地涂一層塑料粘接劑,緊接著在上面撒一層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min,即形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層。4.3.5密閉性檢驗(1) 管道安裝完畢經檢驗合格后,應進行管道的密閉性檢驗。可采用閉水試驗方法檢驗。(2) 管道密閉性檢驗應在管底三角區回填密實后、溝槽回填前進行。(3)7、 試驗管段灌滿水后的浸泡時間不應小于24h。(4) 管道密閉性檢驗時,外觀檢查,不得有漏水現象,管道24h的滲水量應滿足下式計算結果:Q0.0046d(1-5)式中:Q每1km管道長度24h的允許滲水量(m324hkm);d管道內徑(mm)。4.3.6管道回填(1) 管道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溝槽應立即回填至管頂以上1倍管徑高度處。(2) 溝槽回填應從管道、檢查井等構筑物兩側對稱回填,確保管道及構筑物不產生位移,必要時可采取限位措施。(3) 回填時溝槽內應無積水,不得帶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機物及凍土。(4) 槽底管基支承角2+20范圍內必須用中砂或粗砂填充密實,與管壁緊密接觸,不得用土或其他8、材料填充。(5) 從管底基礎頂至管頂以上0.5m范圍內的溝槽回填材料,可采用碎石屑、粒徑小于40mm的砂礫、中砂、粗砂或符合要求的原狀土,再往上可回填符合要求的原狀土或路基土。(6) 溝槽應分層對稱回填、夯實,每層回填高度不應大于200mm。在管頂400mm范圍內不得用夯實機夯實,在管頂400mm700mm范圍內不得使用重型機械碾壓。4.3.7管道變形檢驗(1) 管道變形檢驗包括安裝變形檢測和施工變形檢測。管道安裝變形檢測應在管道安裝后進行。管道施工變形檢測應在管道覆土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2) 管道施工變形檢測數量,應遵守下列規定:1) 每施工段最初50m不少于三處,每處平行測兩個斷面,在測9、量點管軸垂直斷面測垂直直徑。2) 相同條件下,每100m測三處,取起點、中間點、終點附近,每處平行測兩個斷面,在測量點垂直斷面測垂直直徑。3) 在地質條件、填土材料、壓實工藝或管徑等因素改變時,應重復1)的做法。(3) 管道變形檢測中,管道徑向變形率SV。應按下式計算:SV=dV(d+2e)100%SV5%(1-6)式中:dV管道徑向直徑變化量;e管道縱截面形心高;d管道處于自由狀態的內徑。4.4質量要求 4.4.1管道安裝基本要求(1) 管材不得有裂縫、破損。(2) 管道鋪設平順、穩固,管底坡度不得出現反坡。(3) 有防滲漏要求的排水管須做密閉性檢驗,管道24h滲水量應滿足上述計算結果。4.10、4.2管道安裝允許偏差見表1-50。 4.4.3檢查井(1)基本要求1)砌筑砂漿配合比準確,灰漿飽滿,灰縫平整,不得有通縫、瞎縫,抹面須壓光,不得有空鼓、裂縫等現象。2)井內流槽應平順圓滑、踏步安裝牢固、位置準確。3)井室蓋板尺寸及留孔位置應正確,壓墻縫應整齊;井圈、井蓋安裝平穩、正確。(2)檢查井允許偏差見表1-51。4.4.4管道回填(1) 回填土區域劃分及材料要求見圖1-23。(2)壓實度標準見1-525、成品保護5.1纏繞管使用中應盡量避免陽光長期照射。施工過程中沒有下槽的管材應避免在陽光下直接照射,以防發生熱變形。5.2 管材存放、搬運和運輸時,應采用皮帶、吊帶或吊繩進行裝卸。吊裝時11、應至少有兩個節點,嚴禁穿管吊。5.3 管材、管件存放搬運時,應小心輕放,排列整齊,不得拋摔和沿地拖拽。5.4 下管過程中,嚴禁將管道從上往下自由滾放,應防止塊石等重物撞擊管身。5.5 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塊、磚塊及其他雜硬物體,避免劃傷管道。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 管道敷設“甩龍”施工測量、定線嚴格加以控制,溝槽開挖后,應認真進行復測,基槽合格后方可鋪管。鋪管前設置中線樁、高程樁等措施控制軸線和標高,其間距以10m為宜。6.2 滲漏管道連接前應對管材、管件及附屬設備按設計要求進行核對,并應在施工現場進行外觀檢查,不得有損傷。電熱熔帶及管道連接部位必須保證清潔,保證熱熔連接效果。焊接過程中12、和焊接后的完全冷卻前,不得擾動管口。6.3 管內積水嚴格控制管道縱斷面高程,加強測量復核。柔性基礎施工根據選用的夯(壓)實機具,嚴格控制虛鋪厚度,保證密實度均勻,標準符合規定要求,防止不均勻下沉。嚴格控制工作坑回填的密實度。6.4 漂管管道鋪設后應及時回填。雨季施工注意天氣變化,突遇降雨時,在來不及回填的段落的檢查井底部開設進水口等臨時措施。6.5 管道變形管道兩側回填,必須對稱分層回填、夯實達到規定的密實度標準。管道施工變形檢測中,當管道徑向變形率局部大于或等于5%時,可挖除管區填土,校正后重新填筑;當管道徑向變形率大于5%時,應更換管道。7、施工安全保證措施7.1在基坑邊應設安全防護欄,安13、全標志牌,時刻提醒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安全生產文明施工。7.2堅決執行國家安全生產的法規政策,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合理使用各項安全設施。7.3經常檢查邊坡土方,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防止塌方。7.4溝槽作業應設安全梯或土坡道。7.5作業人員應按規定佩戴勞動保護用品。7.6管道工應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7.7安裝機具使用前,應經檢查、試運行,確認正常。7.8管道安裝臨時中斷作業時,應將管口兩端臨時封堵。7.9安裝作業的現場應劃定作業區,設標志,非作業人員嚴禁入內。7.10作業場地應平整、無障礙物、滿足機具設備和操作人員安全作業的需要。7.11切削后的(PE)管道及余料及時回收,不得隨意亂扔。7.12進入溝槽前,必須檢查溝槽邊坡穩定狀況,確認安全。在溝槽內作業過程中,應隨時觀察邊坡穩定狀況,發現坍塌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撤離危險區,待加固處理,確認合格后,方可繼續作業。7.13試壓、吹洗、試運行過程中都應劃定安全區域,并設專職安全人員巡視。7.14施工道路應經常灑水,防止揚塵。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1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