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烴回收廠罐區及裝車設施球罐制作安裝項目球罐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5311
2022-09-26
16頁
163KB
1、/塔里木油田凝析氣輕烴深度回收工程輕烴回收廠罐區及裝車設施(0315單元)球罐制作安裝項目球罐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目 錄1.編制說明32.編制依據33.材料要求33.1.鋼管33.2.扣件33.3.跳板44.搭設方案44.1.腳手架基礎44.2.桿件搭設44.3.技術要求54.4.安全使用規定65.防護措施及使用要求66.標識77.腳手架拆除安全技術措施78.腳手架計算88.1.外腳手架設計說明與設計參數的確定88.2.荷載計算98.3.腳手架整體穩定性驗算108.4.驗算結果分析119.質量保證措施119.1.材料控制119.2.施工過程中的控制1110.安全環境注意事項1211.安全管理組織2、機構1212.應急預案1212.1.目的1312.2.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1312.3.專業項目負責人應急職責1312.4.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程序1412.5.事故應急程序14附腳手架示意圖編制說明本方案僅適用于中天合創鄂爾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液體儲存系統烯烴球罐區12臺球罐的現場腳手架搭設。由于球罐現場安裝的需要,在組裝過程中需搭設腳手架作為操作平臺。腳手架搭設的牢固性是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證。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腳手架的搭設工作,保證工程質量及工期,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提高勞動生產率,特制訂本方案。1. 編制依據1.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第393號令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3、技術規范(JGJ130-2011)2. 材料要求2.1. 鋼管A)腳手架鋼管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 12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 3092)中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 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B)腳手架鋼管的尺寸應按下表采用。每根鋼管的最大質量不應大于25KG,宜采用483.5單位鋼管。腳手架鋼管尺寸(MM)C)鋼管的尺寸和表面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新、舊鋼管的鋼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2鋼管上嚴禁打孔。2.2. 扣件A)鋼管腳手架應采用可鍛鑄鐵制作的扣件相連接4、,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 15831)的規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應經試驗證明其質量符合該標準的規定后方可使用。B)腳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擰緊扭力矩達65NM時,不得發生破壞。2.3. 跳板A)跳板可采用鋼制作,每塊質量不宜大于30KG。B)沖壓鋼跳板的材質應符和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 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并應有防滑措施。3. 搭設方案球罐腳手架的搭設分為內腳手架搭設和外腳手架搭設。內腳手架采用滿堂紅的形式搭設,外腳手架采用上極帶外側掛架與赤道帶外側鋼管搭建的腳手架相結合的形式,并與防護棚連為一體。3.1. 腳手架基礎腳手架基礎下地面必須進行夯5、實平整的硬化處理工作。地基找平后,按規定間距擺放并固定,腳手架外側2M范圍內禁止挖土。3.2. 桿件搭設搭設順序:擺放縱向掃地桿逐根樹立立桿、隨即與掃地桿扣緊裝設橫向掃地桿并與立桿或向掃地桿扣緊安第一步橫桿(與各立桿扣緊)安第一步小橫桿第二步小橫桿加設臨時斜撐桿(上端與第二步大橫桿扣緊,在裝設兩道連墻桿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橫桿和小橫桿連墻桿接力桿加設剪刀撐鋪腳手板防護欄桿扎安全網。A、靠近立桿的小橫桿可緊固于立桿上,剪刀撐的搭設是將一根斜桿扣在立桿上,另一根斜桿扣在小橫桿的伸出部分上,這樣可以避免兩根斜桿相交時把鋼管別彎。斜桿兩端扣件與立桿節點(即立桿與橫桿的交點)的距離不宜大于20CM,最下6、面的斜桿與立桿的連接點離地面不宜大于50CM,以保證架子的穩定性;腳手架各桿件伸出的端頭,均應大于10CM,以防止桿件滑脫,隨主體施工隨即設置連墻桿。B、先立球罐基礎以外的雙排立桿以正10邊形的形式,位置宜與球罐投影相切為宜,后立里排立桿,每排立桿先立兩頭再立中間一根,互相看齊后,立中間部分各立桿,外排兩立桿的連線與柱腿垂直。立桿接長時,先立外排后立內排。C、定距、定位。縱距1.75M處設置縱向掃地桿,橫距1.05M,內立桿(外側)距柱腿20CM,在球罐圓周兩出內外立桿距離 ,分出立桿位置,點出立桿標記。D、在距離立桿底座15CM處設置縱向掃地桿,連接立桿下端,防止立柱底端縱向發生位移。在縱向7、掃地桿上設置橫向掃地桿,連接低于下端,防止立桿低端橫向發生位移。腳手架封頂時,內立桿低于檐口50CM,外立桿高出檐口1.2M。E、沿腳手架縱向兩端和轉角處,開始設剪刀撐,中間每隔5根立桿設一組剪刀撐,由掃地標高處循環連續設置剪刀撐到頂,斜邊與地面成60。F、在腳手架頂部和轉角處,連桿加密設置,增加30%,提高立桿剛度,增強整體穩定性。G、腳手板橫向鋪設,四角與大橫桿用14#鐵絲綁扎,無探頭跳。每層滿鋪,不留空位。H、腳手架的外側,自第二步設1.2M高度防護欄桿和30CM高度的檔腳桿。頂排的護手欄桿設二道,高度分別為1.3M和0.9M和一道檔腳桿。腳手架外側(除底排外)采用阻燃型苫布進行全封閉隔8、離。3.3. 技術要求A、立桿基礎(加墊板)。搭設腳手架時將墊板鋪平,再將立桿放在墊板上,必須設置縱、橫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墊板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應采用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的立桿上。墊板采用約1300MM200MM,厚度不小于40MM的木墊板。B、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搭接長度不小于1M,不少于2個旋轉扣件,端部扣件的邊緣至桿端距離不應小于100MM。C、縱向水平桿宜設置在立桿內側,其長度約為2M,間距不得大于0.7M。D、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9、除;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須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二分之一。E、橫向水平桿外伸長度應在100MM150MM之間。F、防護欄桿。作業層、斜道的欄桿應搭設在外立桿的內側,欄桿的高度應為1200MM。G、作業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H、上下通道應搭設成獨立“之”字折返形式走道,緩步臺鋪設不少于3塊跳板;并在傾斜跳板上綁扎防滑條。3.4. 安全使用規定A、高空作業人員要嚴格遵守高空作業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凡是從事高空作業的人員,都必須經過專門培訓,考試合格后,上崗作業。B、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經過體檢,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暈高或視力不夠以及不適合高空作業人員,不得從事10、高空作業。C、正確使用個人安全防護用品,在高處(2M以上)作業時,必須佩帶安全帶,并與已搭好的立、橫桿掛牢,穿防滑鞋,作業時精神集中,團結協作,互相呼應,統一指揮,不得“走過檔”和跳躍架子,嚴禁打鬧玩笑、酒后上班。D、按施工組織設計作好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明確分工。5)當有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雨、雪天氣時應停止腳手架搭設與拆除作業。雨、雪后上架作業應有防滑措施,并應掃除積雪。E、對有裂縫、變形的材料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F、使用的梯子要牢固,間距不得大于300MM。G、腳手板需鋪滿,且用鐵絲固定。H、無法搭設水平安全網的,必須逐層立安全網封閉,搭設的水平安全網,直至沒有高處作業時11、方可拆除。I、對拆除的材料應用吊車或人向下傳遞,嚴禁向下拋擲。J、拆除作業區的周圍要設置警戒線,必須有專人監護,嚴禁非作業區人員進入危險區域。K、已拆下的材料,必須及時清理,運至指定地點按品種、規格整齊堆放。L、腳手架搭設完成后,需經相關方檢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 防護措施及使用要求A.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 B.扣件螺絲是否松動。 C.高度在24M上的腳手架,其立桿的沉降與垂直度偏差是否符合規定。 D.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E.是否超載。 F.使用期間,除非以方案制定方批準采取加固措施,否則嚴禁拆除任何構件。 G.不得將模板支架、纜風繩、鋼結構構件等固定在腳手架12、上,嚴禁懸掛起重設備。 H.雨后上架應有防滑措施,腳手架上嚴禁堆放雜物。 I.不得在腳手架基礎及鄰近處進行挖掘作業。 J.腳手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守。 5. 標識A.腳手架在搭設使用過程中,為了表明其狀態,必須有明顯的標識,主要有以下二種狀態標識:1正在搭設,未驗收合格,禁止非搭設人員使用。2驗收合格,允許使用。 B.標識牌所使用的材料,要堅固耐用和美觀大方,字跡要清晰、不易脫落;掛的位置要明顯;掛得要牢固可靠,同時要符合HSE標識管理規定的要求。C.標識牌的內容至少有:承包商、監理單位、搭設負責人、驗收人、高度、用途。6. 腳手架拆除安全技術措施A.拆架前,全面檢查擬13、拆腳手架,根據檢查結果,擬定出作業計劃,報請批準,進行技術交底后才準工作。作業計劃一般包括:拆架的步驟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點、勞動組織安排等。B.拆架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設繩綁圍欄或豎立警戒標志,地面應設專人指揮,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C.拆架的高處作業人員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扎裹腿、穿軟底防滑鞋。D.拆架程序應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則,即先拆拉桿、腳手板、剪刀撐、斜撐,而后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則依次進行。嚴禁上下同時進行拆架作業。E.拆立桿時,要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后兩個扣,拆除大橫桿、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件,然后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F.連接桿(拉結點14、)應隨拆除進度逐層拆除,拆拋撐時,應用臨時撐支住,然后才能拆除。G.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結扣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H.拆架時嚴禁碰撞腳手架附近電源線,以防觸電事故。I.在拆架時,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后方可離開。J.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運,嚴禁拋擲。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隨拆隨運,分類堆放,當天拆當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鐵絲要集中回收處理。K.高層建筑腳手架拆除,應配備各良好的通訊裝置。L.輸送至地面的桿件,應及時按類堆放,整理保養。M.當天離崗時,應及時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隱患造成復崗后的人為事故。N.如遇強風、雨、雪15、等特殊氣候,不應進行腳手架的拆除,嚴禁夜間拆除。7. 腳手架計算7.1. 外腳手架設計說明與設計參數的確定外腳手架設計荷載1.55KNM2腳手架搭設要設置足夠牢固的拉結點,不得隨意改變桿的間距,嚴格執行國家建筑工程安全操作規程及規范,詳見計算書。本計算假設搭設高度72M,內側采用密目網全封閉,結構作業N1=1,施工作業N2=2,本地區的基本風壓值WO=0.55KNM2。腳手架設計參數立桿縱距LA=1.35M,立桿橫距LB=1.05M,步距LC=1.5M,連墻桿2步3跨設置,腳手板為鋼腳手架板其規格為3000*240*40*4MM。其它設計參數:立桿截面面積A=489MM2,立桿的截面抵抗矩W=16、5.08103MM3,立桿回轉半徑I=1.58MM,擋風面積AN=1.51.35-2.025M2,相應的迎風面積2.025M2,鋼材抗壓強度設計值勤0.205KN/M3。7.2. 荷載計算7.2.1恒載標準值Gk:GKHI(GK1+GK3)+N1LAGK2查建筑施工手冊中相應表得GK1=0.1089KNM,GK2=0.2356KNM,GK3=0.0768KNM。則:當HI =72M用于結構作業時:GK =72(0.1089+0.0768)+11.350.2356=13.688KN用于施工作業時:GK =72(0.1089+0.0768)+21.350.2356=14.01KN7.2.2活載標準17、值Qk:QK=NLAQK其中:結構作業QK1.8KNM 施工作業QK1.2KNM用于結構作業時:QK=N1LAQK =11.351.8=2.43KN用于施工作業時:QK=N2LAQK =21.351.2=3.24KN7.2.3風荷載的標準值Wk:WK=LAWKWK0.7RZWO =AN/ AW2.025/2.025=1查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及建筑施工手冊中表得R1.0,Z0.80(離地72M),則:離地72M處:WK0.710.80.550.308KNWK1.3510.3080.4158KNM27.3. 腳手架整體穩定性驗算7.3.1確定材料強度附加分項系數:rm=1.5607(組合風荷載)。7.18、3.2計算軸心力設計值:N=1.2(NGk+NQk)其中:NGK=GK,NQK=QK。7.3.2.1驗算底部截面結構作業時:N=1.2(13.688+2.43)=19.341KN施工作業時:N=1.2(14.01+3.24)=20.7KN7.3.3計算風荷載彎矩MW:MW=0.12QWKH2-0.12WKH27.3.3.1驗算底部截面MW=0.120.41581.52=0.112KNM=112KNMM7.3.4確定穩定系數:查施工手冊表得=1.50=H/I-1.501.5/0.0158-142查表=0.344。7.3.5驗算穩定:N/A+MW/WFC/0.9 RM即N/A+MW/W0.164K19、N/M 將以上驗算數據進行驗算結果如下表驗算截面使用類別A(mm2)W(mm3)N(KN)MW(KNmm)N/A+MW/W驗算結果底部結構作業0.3444895.0810319.3411120.104合格施工作業20.70.112合格72m高處結構作業8.871980.092合格施工作業10.220.100合格7.4. 驗算結果分析根據驗算結果以上的腳手架設計能夠滿足穩定要求,為確保施工安全應嚴格控制施工荷載,確保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值,以保證腳手架的安全性。通過以上計算、分析,本工程腳手架計算高度72M,完全可以滿足要求。施工中嚴格控制上架人數和材料堆放數量。8. 質量保證措施8.1. 材20、料控制A.施工中使用的材料鋼管、扣件、跳板規格型號要有出廠合格證;B.施工前對施工使用的各種材料進行檢驗,如發現有銹蝕嚴重、裂縫的鋼管或扣件立即清除出施工現場;C.對符合腳手架搭設的鋼管、扣件、木板要分類碼放整齊,并做標識,以防材料用錯。8.2. 施工過程中的控制A.施工前,對所有作業人員進行交底;B.施工中要嚴格執行施工方案;C.施工管理人員要嚴格控制每步架的搭設質量,尤其是第一步架的質量,對于沒有執行方案的立即整改;D.施工管理人員要對扣件的緊固情況進行抽檢,檢查時使用力矩扳手,按照40NM60NM進行檢定,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緊固。9. 安全環境注意事項A.施工現場及其周圍的陡坎、深坑及帶21、電區應有護欄,并掛好警示牌。現場設置的各種安全設施嚴禁挪動或移做它用。B.施工所用的腳手架、鋼管及其他用品應擺放整齊有序。C.施工現場保持清潔,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D.施工道路應堅實平坦通視。危險地段應設“危險”“禁止通行”等標志。E.現場拆除的腳手架、鋼管及其它剩余材料應清理回收。F.由于本腳手架與鋼架連成整體,因此本方案沒有考慮防雷接地。G.高空施工人員必須進行體檢,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10. 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起重班組長:劉興柱鉚工班組長:單慶山電工班組長:王興榮焊工班組長:姬興龍項目經理:喬凱施工經理:高峰安全負責人:王寶專職安全員:劉維剛11. 應急預案11.1. 目的 根據本項目22、施工現場的作業環境和管理要求,為預防和減少施工現場安全事故帶來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確保發生緊急事件時,救援迅速得當,減少二次傷害,特制定應急預案。本預案明確了項目部與各二級單位的職責和應急程序,以確保工作流程暢通、保證項目部與各單位的組織協調。11.2. 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指 揮:喬 凱 電話:13909888660副指揮:高 峰 電話:13998123833 王 寶 電話:13904005096成 員:劉維剛 電話:13840355677 劉興柱 電話:13470692282 單慶山 電話:13052662788 王興榮 電話:18842561530 姬興龍 電話:150402634323、1指揮喬凱負責應急預案的啟動及工作部署和安排,負責將事故及緊急情況向公司總部及業主有關部門及領導匯報,以協調項目與業主之間的應急管理。副指揮高峰負責因應急救援的需要對外聯絡及安排。副指揮王寶負責協調各專業項目負責人組織的現場撤離,統計、安置撤離人員。項目部成員負責在副指揮的領導下開展各項應急救援工作。各專業項目成員負責在項目部應急指揮的指揮下組織所屬人員進行應急反應。11.3. 專業項目負責人應急職責A.對本專業項目應急管理負全面責任;B.負責組織全體職工學習本項目的應急預案,特別是撤離路線、集合地點、報警電話、急救方法等;C.負責組織救人、撤離、報警等演練,并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和改進;D.發24、生突發事故/事件后立即向直接上級匯報;E.發生突發事故/事件后,立即組織全體人員救人、撤離、集中后清點人數,發現未到者及時向上級匯報。11.4. 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程序立即組織搶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的其他人員;撤離過程中開展自救和互救。迅速控制事態,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洗消、監測等措施,防止對人的繼續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及時清理廢墟和恢復基本設施,將事故現場恢復至相對穩定的基礎狀態。事故發生后應及時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評估事故的危害程度,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做好事故調查及處理。搶救受傷人員控制25、危險源消除危害恢復現場查清原因評估危害事故報警應急處理事故調查、處理對應急進行評估估當施工現場出現安全事故或緊急意外情況時,在場的所有人員都有義務立即向上級或安全人員報告事發地點、位置、受傷人數、受傷程度、何種事故等大致意外事故信息,便于應急領導組織及時、準確地應對事故急救處理。并對傷員進行適當的急救處理,以便得到更好的救治;應急辦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要立即向應急指揮及副指揮匯報。以便及時安排組織人員及車輛進行現場急救處理,馬上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立即向各相關方報告事故情況,并安排管理人員保護事故現場,等待警務人員及事故調查人員勘察現場,進行事故調查;經上級領導批準后,要立即組織人員恢26、復施工現場的正常次序,最大程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正常施工;急事件處置完畢后,指揮要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事件的調查,查明原因,明確責任,吸取教訓并制定針對性防范措施。11.5. 事故應急程序事故報警組織撤離應急處理A.應急辦接到緊急情況通報后,立即向應急指揮匯報并請示下一步行動,得到指示后馬上通知各專業項目負責人組織所屬施工人員撤離施工現場;B.在得到指令后,現場所有人員立即停止作業,關閉氣源,切斷電源,如果是附近裝置有毒氣體泄露,應先觀察一下風向,撤離時注意不能順風向撤離,再按要求沿廠內道路迅速撤離到項目部或通知的集結點,等候下一步的行動,嚴禁四處亂跑、擁擠和推扯;C.27、各專業項目負責人向應急指揮請示下一步行動,如事態嚴重需要撤離則立即組織人員分批次進行有序撤離,注意不要堵塞沿途道路和通道。如事態已被控制,在得到要求繼續進行施工的指令后,組織所屬人員回到施工崗位繼續工作;緊急事件處置完畢后,指揮要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應急預案的組織、協調和行動進行評估,對問題和不足進行總結,考慮對應急預案的進一步細化和改進,以利于今后的應急管理;附:球罐內腳手架結構形式說明3000M3球罐內腳手架采用滿堂紅形式搭設,總共8層,分別用于上方環、極板焊接1層;上環縫焊接1層;赤道帶焊接4層;下環縫焊接1層;下方環焊接1層。底層以下人孔為中心,邊長6M的正方形為基本架構,每邊設置4根立桿,相互間用掃地桿相連。而后以橫桿及斜撐的形式向外擴展立桿,間距約1.7米。橫桿延長至球殼板內表面,以用做跳板的支撐。每層均用橫桿相連接,以保證立桿的穩定性。每層立桿間距約1.9M,鋪設2米長跳板。每層間加設護欄桿,頂端方環跳板下方設置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