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洗煤廠工程沉降觀測技術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5350
2022-09-26
12頁
98.50KB
1、煤礦洗煤廠工程沉降觀測技術方案目 錄一、工程概況1二、沉降觀測的必要性與目的1三 作業依據及精度要求1四 水準基準點、建筑物沉降觀測點布設及觀測方法2五 沉降觀測周期2六 數據處理及成果分析3七 沉降觀測提交資料4八、施工組織方案4九、工程質量技術組織措施5十、文明施工技術組織措施6十一、施工安全技術組織及管理措施7十二 附件9一、工程概況 -大型筒倉,為滿足該建筑的建設需要,保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壽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加強過程監控,指導合理的施工工序,需對其建筑進行沉降觀測工作。二、沉降觀測的必要性與目的2.1監測的必要性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工程修建增加了地基的荷載,造成地基自身下沉變形,而這種2、變形及沉降量能達到多少?其沉降是否均勻?對大樓的安全是否會造成影響?基于以上原因,在樓房建筑以及使用期間對建筑地基進行精密沉降觀測,通過觀測數據研究其變化規律,揭示沉降原因,及時采取保護措施,以保障樓房的施工和使用安全,通過對觀測數據的分析,并結合地質資料,綜合分析研究基礎沉降規律,對其穩定性進行評價。2.2監測目的建筑物在主體施工階段和初步使用階段的沉降動態,掌握建筑物的沉降狀況,分析其沉降規律,做出預報,確保建筑物的安全,同時沉降觀測成果也是建筑質量檢查及竣工驗收必不可少的技術資料之一。三、作業依據及精度要求3.1作業依據(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2)建筑變形測量規范3、(JGJ8-2007) 3.2精度要求根據JGJ8-2007規范按二級沉降觀測精度施測。其精度要求見下表: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往返較差及附合或環線閉合差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0.51.01.5二級沉降觀測限差要求(mm)注: n 測站數四、水準基準點、建筑物沉降觀測點布設及觀測方法4.1 水準基準點布設本項目擬布設35個水準基準點。水準基準點應布設于建筑物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且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水準點編號采用自然序號前面冠以字母“BM” 。如:“BM1、BM2” 。標石采用埋設水準點標石或采用現場混凝土澆灌,標石應在沉降觀測開始之前一周埋設。4.2沉降觀測點布設(1)本項目由設計單位提供沉降觀4、測點布設方案和圖紙。(2)觀測點規格和埋設位置按設計圖紙要求實施,觀測點由甲方委托施工單位埋設。4.3沉降觀測方法(1)水準基準點、建筑物沉降點的施測,分別按照二級水準觀測的限差要求,采用閉合水準線路,幾何水準測量方法進行。(2)沉降觀測采用精密型水準儀配銦鋼標尺觀測,記錄器記錄數據。(3)觀測按規范有關規定施行。各期觀測時,應盡量保持觀測線路、觀測方法、測站不變,使用與基準點測量同一儀器和設備。五、沉降觀測周期根據規范要求,本項目沉降觀測應隨施工進度及時進行,結合設計院圖紙要求,觀測周期如下:水準基準點聯測應在基準點埋設715天(或與沉降首次觀測同時)進行第一次觀測,沉降觀測期間每季度分別進5、行基準點數據的復核測量。首次觀測應盡可能在開始滑模的情況下進行,第二次施工至筒壁時進行觀測,第三次上部施工完畢時進行觀測,投入使用時,每個月觀測一次,觀測六個月直至達到穩定為止。特殊情況:基準點被破壞或異常,應與甲方共同協商,增加復核聯測。如遇建筑物沉降異常及各種原因的甲方停工等情況,應與甲方共同協商,變更觀測次數及觀測時間。六、數據處理及成果分析6.1 數據處理 (1)將儀器自動記錄的觀測數據傳輸至計算機上,并打印出原始記錄數據。(2)采用平差軟件,在計算機上對各期觀測數據進行嚴密平差計算。(3)每期觀測完后,對觀測資料、觀測結果及時進行整理,形成沉降觀測成果表。6.2 成果分析(1)基準點6、穩定性分析 對外業定期復測檢查的水準基準點數據,在內業數據處理后,通過對各期基準點間的高差平差值與首期同名值相比較,采用比較分析方法,確定監測網中相對穩定的基準點,作為監測網的起算點。(2)建筑物穩定性分析 本項目按建筑物日平均沉降量在0.02mm 之內趨于穩定。依據觀測成果,繪制時間-載荷-沉降曲線圖。(3)及時分析掌握建筑物各個部位的沉降動態、沉降規律,如發現有異常情況,及時反饋給甲方。七、沉降觀測提交資料封頂時提交沉降觀測中間報告叁份。全部觀測結束時提交沉降觀測期終報告叁份。注:如出現沉降超限,可出臨時性報告。八、施工組織方案8.1 工程管理及人員該項目在我公司的統一管理下,由我公司沉降7、作業小組具體負責完成。擬投入本項目的工程管理及技術人員如下表:工 作 職 責姓 名職 稱項目技術負責測量員項目技術審核高級工程師8.2 儀器設備本項目采用儀器、設備如下表:類 別儀器、設備名稱型 號精 度等 級基準點、沉降點觀測蘇州一光精密水準儀Dsz2+FS10.5mmS05銦鋼水準尺(2M)配套數據記錄儀器自動記錄8.3 進度計劃按照本項目施工工作計劃進行,根據現場施工情況,由甲方及時通知我方進行觀測九、工程質量技術組織措施強化質量保證體系,認真落實保證措施,把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為確保項目產品質量,加強生產過程控制是一種必要的手段。過程控制應包括準備工作的質量控8、制、數據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數據的檢查。9.1 設計的質量控制在實施過程中維護技術方案設計的嚴肅性,不得隨意更改,確需更改要按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進行。9.2 人員培訓在正式開展作業前組織有關人員、本工序管理和作業人員,學習技術標準和要求,操作規程,技術方案,工藝流程和作業方法等。按質量管理體系人力資源控制程序執行。9.3 工作流程質量控制生產作業中嚴格按生產計劃、技術方案實施生產作業;按儀器設備操作要求,正確使用儀器;作業現場應使用有效的文件、資料和技術方案,對失效或作廢的文件、資料和手冊應清理出工作現場,以免誤用。按照質量管理體系中測繪產品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的要求,技術負責和質量9、檢查人員要深入作業過程中進行檢查和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生產作業小組應實行班前、班中、班后檢查制,作業隊實行巡檢制。生產工作開展一個月左右重點進行檢查,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必要時采用統計技術、工具進行過程、產品特性分析),采取糾正措施,及時通報給所有作業人員,防止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工序任務完成后重點應抓好檢查工作,以確保產品質量達到設計要求,生產后期做好收尾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9.4 質量檢查質量檢查實行三級檢查,即作業小組的自檢(互檢),工序的過程檢查和質量管理部質檢組的最終檢查。作業員對作業的資料成果簽名以示負責。過程檢查和最終檢查人員對其檢查的成果資料10、簽名以示負責。每一級檢查都要有檢查記錄。該記錄要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的要求進行。過程檢查或最終檢查查出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進行處置。9.6 成果資料交付質量控制經最終檢查合格的成果資料,方可交資料組,由資料組轉下工序作業。未經最終檢查合格的成果資料,資料組有權拒收。資料交接應進行登記,并辦理交接手續。十、文明施工技術組織措施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的好壞,直接反映著一個企業的外部形象,樹立企業形象,展現企業風采,全面開展創建文明工地活動;管理人員佩卡上崗,工地現場施工材料必須堆放整齊,工地生活設施必須清潔文明,工地現場開展以創建文明工地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10.1文明施工組織機構成11、立由項目工程負責人為組長的文明施工管理小組,全面開展創建文明工地活動,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和氛圍,保證整體工程的順利完成。 10.2 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所有參加本工程的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執行有關規程、規范、各工種安全生產操作規程。(2)在現場監測工作的人員,必須著裝勞保用品,不戴安全帽不得進入施工現場。(3)實施質量管理,堅持文明生產,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4)接受業主對現場工作的監督管理。(5)任何一項集體作業都要有一人擔任指揮,凡參加此項作業的人員必須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并且團結互助。(6)現場若需用電,供電線路要妥善設置,安裝移動設備應用電纜供電,裝漏電保護裝置。(7)高壓線正下12、方嚴禁無措施施工。對電源線、開關等必須經常檢查其絕緣情況是否良好,保證安全用電。(8)現場作業人員必須遵守工地文明規則,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說臟話。配合工地管理創造良好、整潔的工作環境。十一、施工安全技術組織及管理措施(1) 沉降觀測工程是項技術要求高,作業周期長、責任心強的工作,應有專業人員負責。對觀測獲取的第一手資料,應確保它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不得私自涂改或偽造。(2)項目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各班組必須抓好安全思想教育,嚴格實行“三級”安全教育制度,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增長安全意識。(3)建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經常對職工及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把安全知13、識教育,安全生產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當發現施工與安全矛盾時,應以安全為重。(4)建立安全管理保證體系,對一些違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人員,有權進行處罰,若造成事故應負一切責任。(5)認真做好安全資料工作,應統一編制成冊,統一實施管理。(6)做好文明施工的工作,創建文明施工工地,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工作。(7)檢查、督促施工企業建立健全安全施工責任制,落實專職安全員。 (8)督促施工企業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崗前安全知識、技能教育培訓。 (9)督促施工企業落實安全生產防范措施,改善勞動條件,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10)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日常管理。 (11)建筑施工企業發生安全事故,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搶救,排除險情,保護好現場,及時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協助、參加事故調查,落實防范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發生。 十二、附件附圖一:基準點標石規格圖附圖二:沉降觀測點構造圖附圖四:沉降觀測點布設示意圖沉降觀測點布設應與設計圖紙保持一致,由于暫未提供設計圖紙,所以此圖暫時未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