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引黃水利工程施工測量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95496
2022-09-26
15頁
108.50KB
1、山西省中部引黃工程施工25標施工測量方案(合同編號:SXSZBYHGC-JZ-TJ-032(2012)) 批 準: 審 核: 編 制: 目 錄1 測量標準及依據12 工程概況13 測量管理制度14 總體測量方案34.1測量準備工作54.2 資源準備55 控制測量65.1 地面控制測量65.1.1 平面控制測量65.2 地下控制測量96 施工測量106.1施工測量內容106.2施工測量方法及要求117 貫通測量127.1隧道的貫通誤差設計127.2 各項誤差控制及措施127.3 地面控制網復測137.4 貫通測量137.5 貫通誤差測量138 竣工測量148.1 竣工測量目的148.2 竣工測量2、內容148.3 凈空橫斷面測量149 測量技術保證措施159.1 施工過程中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和檢測159.2 測量儀器檢校1510 附件1510.1 測量人員資質證書1510.2儀器出廠合格證及檢定證書151 測量標準及依據(1)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2)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規范(SL197-97)(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4)國家三角測量規范(GB-T17942-2000)(5)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CJJ73-97)(6)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9)(7)山西省中部引黃工程招標設計圖紙2 工3、程概況西干線接總干線樁號總200+217.14,向西南方向從石樓縣東部山區穿過,依次在樁號西34+576.69及西46+613.4處設分水口,分別給柳林生態園及石樓縣分水,然后隧洞再向南,在牛家嶺穿分水嶺后進入臨汾市隰縣境內,在隰縣下王家莊南部的昕水河左岸山體穿出,全長85.70km。西干隧洞出口設十字分水閘,分別向隰縣、蒲縣大寧支線分水,并解決西干隧洞石樓至隰縣段退水問題。西干隧洞樁號為西0+000西85+587.05,全長85.59km,設計縱坡1/3000。本標段工程位于西干線(西35+565.3西58+378.4),主要內容包括西干隧洞(西35+565.3西58+378.4)約22.84、1km、西干13#18#施工支洞、石樓分水口、相應臨時工程等。隧洞為城門洞形斷面,凈寬2.5m,凈高3.24m,直墻段高2.2m,頂拱中心角135,半徑1.35m。石樓分水口前設計流量為5.4m3/s,設計水深為1.98m。石樓分水口后設計流量為4.17m3/s,設計水深為1.62m。 全線地下式分水閘共有5處,本標的石樓分水(含退水)閘、為其中之一。每座地下閘室均布置了對外交通洞,連接地面與閘門啟閉機室的交通,交通洞寬5m、高6m。中部引黃工程施工支洞為城門洞型,寬3.65m,高3.2m。棄渣場位于就近溝道約1公里內,具體位置待定。3 測量管理制度為了做到測量成果準確無誤,配備測量經驗豐富的5、工程師技術人員和精密的測量儀器。項目部測量隊進行日常的施工放樣,并安排專業人員對測量工作進行檢查、復核。測量隊負責布置、測量加密控制點,復測導線點和水準點。為規范化、系統化測量人員的操作行為,我們出臺了項目部測量管理辦法,辦法中要求保持測量人員的相對穩定,維持測量工作的持續性,制定各種獎懲制度,明確測量人員的職責范圍,特別強調測量復核制度。(1)項目部測量組配備兩名技術干部,四名測量工程師和四名測工。其主要任務是負責標段地表、地下控制網測量、及盾構日常掘進施工測量。(2)測量分工及銜接現場測量技術人員對現場測量的內外業資料認真全面自檢。項目部測量技術人員對現場測量的內、外業資料認真全面復核。(6、3)測量復核制度的基本要求測量工作必須堅持復核制,測量人員都必須遵循復核制的基本規定,并認真執行。1)執行測量技術規范,按照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測量設計、作業和檢測,保證各項測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2)測量樁點的交接,必須各方共同參加,持交樁表逐樁核對、交接確認。遺失的堅持補樁,無樁名的視為廢樁,資料與現場不符的應與更正。3)用于測量的圖紙資料,應認真研究核對,有的應做現場核對,確認無疑后,方可使用。抄錄數據資料,應當不測或重測。4)各類測量原始記錄,必須在現場同步做出。嚴禁事后補記、補繪。原始資料不允許涂改。不合格時,應當補測或重測。5)測量的外業工作必須有多余觀測,并構成閉合校核條件。內業工作7、,應堅持兩組獨立平行計算和相互校核。6)利用已知點(包括控制點、方向點、高程點)進行引測、加點前,必須堅持先檢測后啟用的原則。即已知點檢測無誤或合格時,才能利用。(4)測量日志記錄制度測量工作日志必須記錄下每天測量的工作部位、里程、測量的過程和結果、測量儀器型號、測量的人員、人員的分工等詳細內容,對于記錄不規范的測量資料一律要求返工重測。(5)測量儀器管理1)所有儀器均按測量規范要求,定期到標準計量所檢測中心進行年檢。每月項目部測量組進行一次必要的常規檢驗和校核,避免由于儀器出現故障而引起測量事故。2)儀器使用與保管a、項目部使用儀器指派專人保管,負責其日常清潔和防潮處理,尤其要及時清潔和曬露8、,防止鏡頭生長霉菌,金屬機件生銹。b、發生一起碰撞、摔打后,要及時進行維修和檢定。c、外業操作時,要做好儀器測前、測中、測后三檢查。防止測量對錯點、配錯度盤、碰動儀器等事故發生。(6)測量成果管理測量成果由測量資料和測量標志構成。測量資料包括原始觀測記錄、計算過程、交付資料、測量記錄;測量標志包括各類平面控制樁和高程控制樁。測量成果的具體要求如下:1)各類樁點的埋設應符合規范要求和規定,指派專人進行樁點保護。若屬人為因素肆意毀樁者,誰破壞誰受處罰,并盡快組織測量人員重新造點測取新值。2)計算過程:測量計算由兩人平行獨立進行,兩人計算出結果應一致才可用于指導施工。(7)測量資料的報審將嚴格按照業9、主、檢測中心和測量監理工程師的要求執行。4 總體測量方案(1)根據工程的施工工序,我們的標段測量工作分為七個主要階段: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平面和高程控制網復測; 地面控制和施工測量; 支洞聯系測量; 地下控制和施工測量; 開挖測量; 貫通測量; 竣工測量。(2)地面施工控制測量工作。首先對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提交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網的控制點進行復測,建立施工導線和高程控制網,加密施工導線和高程控制點,測量數據整理后上報審批。地面施工開始后用已審批的測量數據對結構進行施工測量。 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提交的控制點均需要按同精度進行復測,檢測線差必須滿足如下要求:導線點的坐標互差12mm;高程點的高程10、互差3mm;導線邊的邊長互差8mm;若檢測成果超限,必須重測,若第二次檢測成果仍舊超限,馬上上報監理工程師。 施工加密控制網要求:因地面施工測量中,所有測量放點工作的基準要求以施工加密點為主,故導線和高程布網應具有穩定可靠性。導線布網可根據現場情況布設成符合導線、閉合導線、具備復核條件的邊角自由網、雙導線等;水準網可布設成復合線路或閉合水準路線。(3)扒渣機掘進的前期測量工作。其主要工作內容是地面上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4)隧道的貫通誤差設計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的有關規定,隧道在任何貫通面上的貫通中誤差:m橫75mm,縱向150mm m豎37mm。隧道的貫通誤差主要是三11、部分組成:橫向貫通中誤差m橫;豎向中誤差m豎;縱向貫通中誤差m縱。縱向貫通中誤差是有距離測量引起,對貫通面在距離上的影響可以不考慮,只對橫向貫通中誤差m橫和豎向貫通中誤差m豎進行分析。橫向貫通中誤差的影響主要是由:地面控制測量誤差影響m1:支洞聯系測量的誤差影響m2;隧道洞內導線控制的誤差影響m3等三項組成。考慮三項的誤差都是相互獨立的,因此橫向貫通中誤差:m橫=m1+m2+m3。由于地面測量條件較地下好,在分配測量誤差時做適當的調整,分配方案為:m1=45mm。m2=45mm,m3=60mm,即【(45)2+(45)2+(60)2=87mm豎向貫通中誤差的影響主要是由:地面控制測量的誤差影響12、m1;支洞聯系測量的誤差影響m2;隧道洞內導線控制的誤差影響m3等三項組成。考慮三項的誤差都是互相獨立的,因此橫向貫通中誤差:m豎= m1+m2+m3。豎向貫通中誤差分配方案為:m1=20mm、m2=20mm、m3=30mm,即【(20)2+(20)2+(30)2=41mm(5)根據對隧道誤差的組成分析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對明挖及地面工程施工結合本標段特點,我們采用以下方案實施: 地表控制網:在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提交的首級GPS點、二級精密導線點的基礎上建立施工導線控制網,施工導線控制網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平面控制網的二等網(即:精密導線網)設計,其測量技術要求13、與國家和城市現行規范中的四等導線基本一致,主要是縮短了導線總長度和導線邊長,提高了點位精度。本標段計劃在施工支洞區域內布設加密控制點,采用GPS進行平面控制測量,電子水準儀進行平面高程測量。 地下控制網:洞內平面控制測量沿洞壁兩側布設光電測距多環基本導線和施工導線,主要拐角點埋設觀測墩或插入洞壁的金屬觀測架。基本導線根據洞內通視條件布設成邊長近似相等的導線;施工導線點約50m埋設1點,并與基本導線附合。洞內基本導線獨立進行兩組觀測,兩次觀測值較差不大于中誤差的2倍,取其平均值為最后成果。洞內平面控制測量儀器采用拓普康 GPT-3102N全站儀施測。4.1測量準備工作首先對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提14、供施工區域控制點位置及所需的導線點和水準點的基本資料(平面控制點的坐標、水準控制點的高程)復測,根據現場具體情況要求建立施工控制網,加密施工導線點和水準點。本合同共接到業主提供的18個首級平面控制點,編號C040、C041、XG038、C042、C043、XG041、C044、C045、XG045、C046、C053、C054、C051、C052、C105、C047、C048、C049。首先對業主提交的控制點均需按同精度進行復測,檢測限差必須滿足如下要求:導線點的坐標互差12mm;導線邊長互差8mm;高程點的高程差3mm,因點C040和C041埋設在13#支洞附近的山上,所以在進行GPS測量時15、優先選用點C040及點C041作為已知點進行校核,并且與鄰標控制點銜接。4.2 資源準備4.2.1測量組織機構本工程測量工作堅持復核管理,配備測量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和先進精密的測量儀器。在工程的各個施工階段,嚴格執行測量多級復核制,并且所有上報的測量成果均須附有測量原始資料,本工程測量組織機構如圖4-1所示。技術負責人王玉龍支洞測量組負責人 謝連兵測量隊負責人黃梅奎監測測量工主洞測量組負責人王闖監測測量工作組圖4-1 測量組織機構4.2.2 主要儀器清單表4-1 本工程的測量儀器設備清單編號儀器型號數量1中海達GPSV842拓普康全站儀GPT-3102N13天寶電子水準儀DINI0314蘇光水16、準儀DSZ215歐標對講機G31064.2.3 測量人員資質證書及儀器檢定證書見測量人員資質證書及儀器出廠合格證及檢定證書5 控制測量5.1 地面控制測量地面控制主要是施工區間平面導線點、高程水準點主控網,可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在施工范圍加密地面控制點并維持其可靠可用。5.1.1 平面控制測量5.1.1.1 導線控制點布設要求根據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提供的首級控制點、精密導線點,在施工場地范圍內加密布設施工測量導線控制點。測量點位布置要求如下:(1)點位附近不易有散熱體、測站應盡量避開高壓電線等強電磁場的干擾。(2)相鄰點間的視線距離障礙物的距離以不受旁折光影響為原則。 (3)相鄰邊長不宜小于長邊17、的1/2,個別短邊的邊長不應小于100米。(4)GPS控制點與相鄰精密導線點間的垂直角不應大于30,視線離障礙物的距離不應小于1.5米,避免旁折光的影響。(5)每個導線點應保證兩個以上的后視方向,點位選擇應能控制施工線路及點位置,導線點埋設應避開機械施工可能影響的范圍,導線點應方便使用,利于長期保存。(6)點位埋設:用砼包鋼筋頭,布設成復合導線和導線網,必須符合在兩個GPS點或精密導線點上。5.1.1.2 導線網測量要求外業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平面控制網采用GPS進行測量。觀測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5.1.2 地面高程控制網5.1.2.1 水準點的選點布設(1)精密水準網應沿工程線路布設18、成附合路線、閉合路線和結點網。每個支洞口近應布設2個水準點。(2)精密水準點應選在離施工場地變形區外穩固的地方,墻上水準點應選在永久性建筑物上。水準點點位應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3)精密水準標石和標志應按照規范要求埋設。(4)水準路線布設成附合水準路線,每300400米設一個固定水準點。按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水準控制網的二等水準網的測量技術要求進行施測,精度指標每千米全中誤差不大于4mm/km,往返觀測高程較差不大于8,L為附合水準路線長度。(5)點位選擇在施工區域較近,不易變形穩固的地方,或選擇在永久性建筑物上。水準點點位的選定應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平面和高程控制19、網應進行定期檢測,以保證點位的正確性及測量精度。5.1.2.2 高程控制網的觀測高程控制網觀測采用天寶電子水準儀DINI03及配套銦瓦尺(標稱精度0.5mm/km)往返進行測量,前后視距大致相等,前后視距累計差不大于4m。(1)精密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如下:往測 奇數站上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上為:前后后前返測 奇數站上為:前后后前 偶數站上為:后前前后(2)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易分別在上午、下午進行,也可以在夜間觀測,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根標尺必須互換位置。(3)精密水準測量觀測的視線長度、視距差、視線高不應超過表5-1中規定。表5-1 精密水準測量觀測的視線長度、視距差、視線高的要求(m)標20、尺類型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計差視線高度儀器等級視距視線長度20米以上視線長度20米以下銦瓦DS16024040.3(4)精密水準測量測站觀測限差不得超過表5-2中規定。表5-2 精密水準測量的測站觀測限差(mm)基輔分劃讀數差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差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0.50.732(5)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3中規定。表5-3 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mm)附合水準線路平均長度(KM)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附合或環閉合差(mm)偶然中誤差全中誤差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平坦地2424DS1銦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21、一次8備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路線長度(以KM計)(6)兩次觀測高差超限時應重測。當重測成果與原測成果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過限值時,應該取兩次成果的平均數值。5.1.2.3 觀測成果處理(1)精密水準測量的內業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每千米水準測量的高差偶然中誤差應按照下式計算:M=式中:M為每千米中數高差偶然中誤差(mm); L為水準測量的測段長度(Km);為水準路線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n為往返測得水準路線的測段數。(2)水準網的數據處理應采用嚴密平差,以業主提供的水準點作為已知點,采用強制附合平差,并應計算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誤差。最弱點高程中誤差。(3)測量數據整理后上報審批。5.22、2 地下控制測量5.2.1 導線控制測量在隧道掘進150m、支洞全長的300600m時、接近貫通面150200m時必須進行一次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導線全面復測。(1)隧道洞內導線控制測量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平面控制網要求進行施測。(2)使用拓普康全站儀GPT-3102N全站儀進行施測,為了減少儀器的對中誤差,導線點采用觀測強制對中;或在每兩測回間采取變換棱鏡120方向對中置平(即一個測站上六個測回共變換三次,剛好旋轉360)。(3)點位埋設:在隧道內的一側埋置觀測砧板,砧板由1cm鋼板整板組成,中心預留儀器的連接螺栓空洞。觀測砧板規格為30301cm,測量時直接將儀器置于觀測砧板上整平23、。點位埋設在隧道的一側不受運輸車輛和施工的影響,保證點位的穩定性。沿隧道盡量布設成直線型的支導線,導線轉角接近180導線平均邊長120150m。(4)測量方法:前后視點均采用基座安置棱鏡對點,用拓普康GPT-3102N全站儀觀測6個測回,左右角各三測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的差4,導線邊長采用對向觀測各2測回。(5)內業資料處理用南方平差軟件進行嚴密平差。5.2.2 高程控制測量(1)隧道高程起算點為高程聯系測量(起算水準點2個,便于檢校、復核),由于結構剛剛竣工正處于沉降觀測期間,所以水準點應定期檢測,在隧道掘進至150m和300400m以及接近貫通面150200m時必須進行包括高程聯系24、測量在內的全面復測。(2)地下水準點的布設因環境條件狹小,運輸車輛干擾大,因此水準點的布設應避開施工干擾減少碰撞,便于水準標尺的設立。(3)地下水準控制點用天寶電子水準儀DINI03及水準儀配套銦瓦尺進行施測,按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水準控制網的二等水準網標準進行控制。(4)洞內水準點每大概150m布設一個點,測量精度指標要求:每千米全中誤差4mm/km,往返觀測高程的較差8,L為往返測段的水準路線長度。6 施工測量6.1施工測量內容(1)軸線定位根據控制點和資料測設的各軸線點,用全站儀引測至場內。基坑開挖地板混凝土澆筑后,用全站儀將軸線引測到底板上并做標記。(2)標高引測根據復核過的水準25、點高程,用水準儀和長鋼尺法引測到基坑圍護結構內壁。標高引測時,在內壁四周測設好底板標高、中板標高、頂板標高,模板支撐和澆筑砼時根據此標高控制。(3)模板垂直度測量墻、柱模板初較后用錘掛線法測量垂直度,并及時校正。模板結束時(澆筑前)對所有墻模用線錘掛法全面進行復核。(4)竣工測量每一結構段施工完成后,及時進行各建筑物的位置、尺寸、高程及結構凈空等測量。6.1.1 圍護結構施工測量導墻修筑的技術指標應滿足下列規定:(1)導墻應平行于地連墻中心線,其允許偏差為1cm;(2)導墻頂面高程(整體)允許偏差為1cm;(3)導墻頂面高程(單幅)允許偏差為0.5cm;(4)導墻間凈間距允許偏差為0.5cm。26、6.1.2 基坑開挖施工測量基坑開挖時,利用場地內加密的導線、水準控制點將平面、高程控制點引到坑邊上隨時控制開挖深度,也以便于現場施工員校核更好的控制基坑開挖。引測到開挖層的控制點只能即引即用,下次需要時再重新引測或者復核上次引測的控制點復核無變后方能使用。6.1.3 主體結構施工測量(1)結構柱的施工:結構柱的鋼筋綁扎之前,根據設計圖紙計算出所有的結構柱的平面坐標,用全站儀采用極坐標的方法在底板墊層上放樣結構柱中心點的位置,點位的放樣誤差10mm,同時測設出柱位控制樁。(2)結構底板、頂板的梁及邊墻的施工:在墊層上用全站儀采用極坐標的方法放樣底板梁和邊墻的軸線特征點,且在軸線的方向上、梁或邊27、墻的兩端測設控制樁,在墊層上彈出軸線和模板線,放樣的誤差10mm。在混凝土澆筑之前復核模板的寬度和位置。模板牢固后澆筑混凝土之前,利用水準儀將梁或邊墻的層面標高線測設在模板的內側上(或測設下返5cm的高程控制線)。(3)頂板梁施工:在模板的安裝過程中,及時測設梁的軸線、模板的寬度線和模板高度的控制點,軸線的放樣誤差10mm,模板寬度的放樣誤差在1510mm之內,高程放樣誤差10mm之內。6.2施工測量方法及要求(1)導線控制網測量采用全站儀進行,施工測量采用紅外光電測距儀配水準儀進行。(2)地下洞室細部放樣輪廓點相對于洞軸線的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下列規定: a.開挖輪廓點50mm(不許欠挖)。28、 b.混凝土襯砌立模板點10mm。(3)開挖放樣以施工導線標定的軸線為依據,直線段用串線法標定洞中心線時,兩吊線的間距不應小于5m,其延伸長度應小于20m,曲線段應采用全站儀標定中線。隧洞開挖宜在洞內安置激光準直儀,或用激光經緯儀標定中線。(4)開挖掘進細部放樣應在每次爆破后進行,掌子面上除標定中心和腰線外,還應畫出開挖輪廓線。(5)地下洞室混凝土襯砌放樣,應以貫通后經調整配賦的洞室軸線為依據,在襯砌斷面上標出拱頂、起拱線和邊墻的設計位置,立模后應進行檢查。(6)隨著洞室工程施工進展,應及時測繪開挖和混凝土襯砌竣工斷面。斷面測點相對于洞軸線的點位中誤差允許偏差為: a.開挖竣工斷面:50mm。29、 b.混凝土竣工斷面:20mm。(7)隧洞在混凝土襯砌過程中,應根據需要及時在兩側墻上埋設一定數量的銅質(或不銹鋼)永久標志,并測定高程、里程等數據,以備運行期間使用。7 貫通測量7.1隧道的貫通誤差設計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的有關規定,隧道在任何貫通面上的貫通中誤差:m橫87mm,m豎41mm。7.2 各項誤差控制及措施根據對隧道誤差的組成分析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對隧道的有關規定要求以及結合本標段特點,我們采用以下方案實施:7.2.1 平面控制網 地表控制網:在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提交的首級控制點的基礎上建立施工導線控制網,施工導線控制網按水利水30、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平面控制網的二等網(即:精密導線網)設計,其測量技術要求與國家和城市現行規范中的四等導線基本一致,主要是縮短了導線總長度和導線邊長 ,提高了點位精度。施測導線的技術要求按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 聯系測量:采用一井、兩井定向法或導線直接傳遞測量法。 地下控制網:以聯系測量定向邊為基邊,洞內導線點盡量沿線路中線布設,并組成多邊形閉合導線或主副導線環,導線控制網按城市軌道工程平面控制網的二等網設計,施測導線的技術要求同上。7.2.2 高程控制網 地表控制網:在業主提交的首級水準控制點的基礎上建立二等施工水準控制網,施測水準的技術要求按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31、水準測量有關規范。 聯系測量:用懸掛鋼尺法。 地下控制網:按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水準控制網的二等施工水準控制網設計,以聯系測量水準點為基準,與洞內導線點組成閉合水準網,洞內水準點大概每120150米布設一個點,埋點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利用地下導線點標記做為水準點標記。7.3 地面控制網復測通過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首級控制點進行地面加密控制網復測,如果所有加密控制點坐標、高程均無發生變動,取逐次平均值作為控制點的最終成果指導隧道掘進。如果證明控制點標志有變動,應及時將資料上報給監理、業主,組織測量人員過來校核,監理、業主確認之后則應根據最后一次觀測的結果進行控制計算。復測時所用的方法及規范要求均32、與業主提交的控制點同精度方法及規范要求一致。7.4 貫通測量貫通測量的五項測量工作,所完成的時間差不得三天到一周,只有貫通測量在同一個時間段完成才能體現其正確性、可靠性,為全線貫通提供有效保證手段。7.5 貫通誤差測量隧道貫通后利用貫通兩側平面和高程控制點進行聯測,評定貫通誤差。貫通誤差測量包括隧道的縱向、橫向和方位角貫通誤差測量以及高程貫通誤差測量。隧道縱向、橫向貫通誤差,可根據兩側導線控制點測定貫通面上同一個臨時點的坐標閉合差,并分別投影到線路和線路的法線方向上或利用兩側中線延伸到貫通面上同一個里程處各自臨時點的間距確定。方向角貫通誤差由兩側導線控制點測定與貫通面相鄰點的同一個導線邊的方位33、角較差求的。隧道高程貫通誤差由兩側地下高程控制點測定后與同一個水準點的高程較差確定。8 竣工測量8.1 竣工測量目的隧道竣工后,為了檢查主要結構及線路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應進行竣工測量,其目的是檢查建筑限界是否超限,作為單位工程竣工驗收及質量評定的重要技術資料。8.2 竣工測量內容竣工測量主要是檢驗隧道區間施工完成后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隧洞貫通后地下控制點、地面控制點聯測,將平差結果和評定貫通誤差上報監理、業主,并以該成果作為竣工測量的控制點測量成果向業主移交控制點;(2)根據聯測后的控制點成果調整線路中線,然后按照相關規范和業主提供的有關要求規定的進行隧道區間和豎井34、凈空斷面測量;8.3 凈空橫斷面測量(1)各工點所使用的外業平面和高程控制點是保障貫通測量成果。(2)橫斷面測量之前要測設線路中線,所有橫斷面中心點都要設在線路中線上,中線測設資料以施工圖設計文件為準,如果在施工中有改動,要以施工改動設計文件為準。(3)橫斷面底板頂和頂板底一般用水準儀測量,其余一般用全站儀測量。(4)外業測量選擇橫斷面方向要與線路方向垂直,位于線路曲線點上的橫斷面要與該點處的切線方向垂直。斷面凈空測量里程誤差允許50mm,斷面測量精度允許誤差10mm。9 測量技術保證措施9.1 施工過程中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和檢測(1)為了確保隧洞正確貫通和滿足設計的凈空限界,必須建立嚴格的檢35、查和復核制度。(2)檢測均應按照規定的同等級精度作業要求進行,及時提出成果報告。(3)測量頻率:地表控制網一般3個月進行一次復測,聯系測量及洞內導線一般在一個區間要進行5次測量。在隧道掘進至150m和300400m 以及接近貫通面150200m時必須進行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全地下導線及水準復測。(4)各項檢測的限差:地表導線點坐標互差12、地下導線點的坐標互差在近井點附近16,地下導線點的坐標互差在貫通面附近25;檢測地表高程互差應3、地下高程互差應5;檢測地下導線起始邊方位角的互差應12;導線邊的邊長互差89.2 測量儀器檢校由于隧洞施工的特殊性,測量精度要求高,地下導線邊距離短,觀測條件差,測量期間應特別注意測量儀器的常規項目檢校。尤其是用于安置目標反射棱鏡的基座對中器,應注意保護;并經常檢查覘板牢固性正確安裝。10 附件10.1 測量人員資質證書10.2儀器出廠合格證及檢定證書第 13 頁 共 15 頁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5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