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山縣稼依烈士宮改造工程地基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5577
2022-09-26
13頁
71.54KB
1、 硯山縣稼依烈士宮改造工程地基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細勘察)一、前言 (一)、擬建工程概況硯山縣稼依烈士宮,位于硯山縣城西北59km處的稼依鎮政府所在地,占地10912m,始建于1950年,宮內陳列著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軍一一六團為我州人民的解放事業在剿匪戰斗中英勇犧牲的236名烈士的部分遺物,是全州目前唯一的烈士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116團指戰員,轉戰千里,奉命對玉溪、紅河、文山等地區的反動武裝進行圍剿,1950年1951年,先后肅清了這些地區的匪患,有236名指戰員光榮犧牲。該團為悼念犧牲的戰友,讓后人永遠追念先烈的豐功偉績,經請示上級批準,與地方2、協商,用稼依原開文墾殖局碾房作烈士宮。立高2.1m、寬1.1m的青石碑1塊,碑上刻有簡介及在上述地區戰斗中犧牲的236位烈士的名字。1960年硯山縣人民政府撥出??钚蘅?,增建3幢平瓦房,正面3幢為紀念大廳,廳內正中立有紀念碑,紀念廳內陳放著烈士的遺物,紀念廳兩側各有1幢規格相同的平房,為陳列室。1999年,稼依烈士宮被硯山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縣人民政府撥款對正廳進行了修繕。 受硯山縣民政局的委托,文山蔚鑫地礦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對其稼依烈士宮改造工程場地地基進行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本次勘察階段為詳勘。本公司接受勘察任務后,硯山縣民政局下達了勘察委托書并與本公司簽訂了勘察合同。3、場地內擬建一幢管理用房,平行于烈士宮紀念館布置,地面以上層高二層,無地下室,磚混結構,上部荷載1600kN,荷載較小?;A形式均設計為條形基礎,以層礫質粘性土為基礎持力層,并進入持力層1.2m以上,以確?;A穩定??辈炱陂g場地已整平,地形較為平坦,屬平坦場地,整平標高為-0.41 -0.23m,與現狀地面標高一致,0.00m標高為0m(即與烈士宮紀念館圈梁頂面水平)(二)、勘察階段及勘察等級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關條文規定,結合本項目擬建筑物的現狀及場地地質情況綜合判定,本工程為破壞后果不嚴重的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三級;不良地質作用不發育,地形地貌簡4、單,地下水對工程無影響,場地復雜程度等級為三級;地基內巖土種類單一,性質變化不大,無特殊性巖土,地基復雜程度等級為三級。根據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和地基復雜程度等級,結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條,確認本次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丙級。根據業主要求,本次勘察按詳細勘察階段進行。(三)、勘察目的、任務要求1、勘察目的為查明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正確反映工程地質條件,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資料完整、評價正確的勘察報告。2、勘察任務要求(1)搜集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圖,場區的地面整平標高,建筑物的性質、規模、荷載、結構特點,基礎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許5、變形等資料;(2)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3)查明建筑范圍內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4)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5)查明地下水的類型、埋藏條件、補給及排泄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 (6)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7)確定場區的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判定場地土類別,建筑場地類別,進行場地與地基的地震效應評價,劃分對建筑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險地段。(四)、勘察依據(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6、(2009年版);(2)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5)鉆探井探槽探操作規程(YS52082000);(6)巖土工程現場描述規程(YS52052000);(7)土的工程分類標準(GB/T501452007);(8)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5021894);(9)巖土工程勘察安全規范(GB505852010);(10)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1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準CECS9998;(12)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試行)(建質2003144號)7、 ;(13)云南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云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09年3月27日);(14)勘察合同;(15)巖土工程勘察委托書。(五)、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1、勘察方法及采用的技術手段勘察方法是:遵循上述國家現行有關技術規范,采用多種技術手段相互配合、相互驗證,對擬建工程場地進行詳細巖土工程勘查,綜合分析、研究所獲取的各種資料,認真、精心編制勘察成果報告??辈觳捎玫募夹g手段包括:工程地質調查、巖土工程鉆探、巖土工程測試(即圓錐動力觸探試驗)、采樣進行腐蝕性分析及勘察點工程測量。2、勘探孔布置情況及深度控制原則本次勘察遵循上述國家現行有關技術規范規程,結合場地勘察等級和建設方提8、供的建筑平面總圖,勘探孔主要沿建構筑物的周邊線和角點布置,其中:(1)鉆孔間距按7.812.1m進行布孔,共布置6個勘探孔;(2)勘探孔深度嚴格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規范條(強制性條文)及條規定執行。如采用樁基礎,勘探孔深度除應滿足上述兩條外,還應滿足該規范條。本次勘察所有鉆孔均進入下部層礫質粘性土13m以上,已滿足規范要求;(3)控制性勘探孔占勘探孔總數的1/2以上。詳見附表2地層統計表。3、勘探孔布置方式及水準基點情況本次勘察布孔系據甲方提供的擬建工程平面總圖,以南面已建一層烈士宮紀念館墻拐角點為假設坐標原點(已用油漆標注),以垂直烈士宮紀念館長邊9、方向為X軸,以平行烈士宮紀念館長邊方向為Y軸,按鉆孔孔口坐標采用全站儀進行布孔。本次勘察采用假設高程系統,以已建一層烈士宮紀念館圈梁頂面高為假設0.00m(已用油漆標注),場地內各孔口高程均引用該處高程點。采用全站儀對各個勘探孔進行高程測量及坐標落放。詳見附圖1硯山縣稼依烈士宮改造工程地基巖土工程勘查鉆孔分布平面位置圖及附表1勘探點一覽表。(六)、工作時間及實際完成工作量統計勘察外業工作自2011年3月11日進場,布置勘探孔及準備工作,組織Xy100型液壓式工程鉆機1臺和相關試驗設備及施工技術人員進入現場施工,至2011年3月14日結束,歷時4天;2011年3月25日以后,轉入室內資料綜合整理10、分析研究及勘察成果報告的編寫與制印。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為鉆孔6個,共計88.2m;勘察實際完成工作量,詳見表1及附表1勘探點一覽表。1、工作時間(1)準備工作:2011年3月10日2011年3月10日(2)野外作業:2011年3月11日2011年3月14日(3)資料整編:2011年3月25日2011年4月4日(4)提交報告:2011年4月6日2、實際完成工作量統計勘察工作量統計表 表1 序號項目單位工作量1鉆探m/孔88.2/62工程地質測試圓錐動力觸探試驗m/次4/83巖土工程編錄m/孔88.2/64鉆孔地下水位觀測孔/次6/65勘察鉆孔工程測量點66采樣與室內巖、土、水測試常規土工試驗組811、水質分析組07勘察報告編寫、制印一式6份(七)、勘察工作質量評述本次勘察嚴格按照國家規程、規范以及設計單位的勘察技術要求進行,收集野外巖土工程資料內容齊全、可靠,滿足報告編制要求;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所依據的原始資料,均進行整理、檢查、分析,確認無誤后才使用;內業資料整理,圖件均實現CAD成圖,文字、圖件清晰、美觀;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已查明,提交的各類巖土參數有據可依,勘察成果資料滿足勘察委托書和規程、規范要求,可供施工圖設計使用。(1)鉆孔孔口坐標及孔口標高測量,由我公司依據甲方提供的擬建工程平面總圖采用全站儀、水準儀進行施測;(2)工程地質調查,采用路線法、輔以追索法進行調查測繪,并采用半儀器法12、定點;(3)工程鉆探:采用Xy100型液壓式工程鉆機,硬質合金鉆頭,回轉鉆進,全斷面取芯,土體部分干鉆,巖石部分清水鉆進;(4)重型動力觸探試驗:采用錘重63.5kg,落距76cm ,自動脫鉤自由落錘法貫入試驗的碎石類土層中,記錄每打入10cm的錘擊數,以獲取試驗的碎石類巖土層的力學強度指標;(5)土樣采集及分析:采用薄壁敞口對分式取土器,靜壓法取樣。現場封存,滿足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H/T501231999);(6)室內試驗:采用WGIB型三聯固結儀進行土的壓縮性試驗,采用ZJ2型等應變直剪儀進行土的剪切試驗;其它試驗采用常規設備及儀器進行; (7)水位測量:鉆孔施工結束48小時后采用電子水13、位計進行量測,誤差小于2cm; (8)資料整理及報告編寫:利用北京理正巖土工程勘察軟件CAD8.13版軟件和參照有關規范規定進行資料的整理工作。二、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概況勘察場地位于硯山縣稼依鎮,硯山縣第二中學旁側烈士宮內,地理坐標:東經1035657.6,北緯234415.8。稼依鎮地處云南省東南部,硯山西北部,距硯山縣城59km,該鎮到縣城道路為柏油路;進鎮道路為水泥路;鎮內主干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場地北面為市政道路,路面較寬較好;根據規劃要求,烈士宮主干道由大門至烈士宮紀念館,道路寬度為6m,烈士宮內主要以人行道為主,規劃交通以安全便利、便于施工養護為原則?,F場地內縱14、橫向水泥道路通暢,路面較好。場地交通較為方便,車輛可直接進入場地,水電可就近解決,施工較為方便。 (二)、地形地貌擬建工程場地屬殘丘波地地貌,波地地形平緩開闊,被礫質粘性土所覆蓋。擬建場地鉆孔位置地坪面高-0.41-0.23m,相對高0.18m,屬整平平坦場地。整個稼依烈士宮內地形較為平坦,外圍地形開闊平緩,東為農用耕地,南鄰硯山縣第二中學,西至農戶菜園,北鄰城鎮道路,無較大陡坎及陡坡,地形地貌較為簡單。(三)、場區地層巖性擬建工程場地分布的新生界內(Q)地層,即為擬建工程場地的地基巖、土。依據成因類型、結構特征、巖性及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擬建工程場地的地基巖、土可劃分為2個單元層,由上至下、自15、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植物(Qpd)層(1)耕作土:褐黃、棕褐、灰褐,稍濕,不均勻,松散。以粘土為主,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蝕質,偶含少量碎粒,土質松軟。層厚0.40.6m,平均層厚0.53m。該層于場地內均有分布。 2、第四系殘積(Qel)層(1)礫質粘性土:褐黃、褐灰、灰白、棕黃、黃白等色,色較雜,濕,可堅硬狀態,均勻,以粘土為主,夾雜大量的礫石,礫石成份為泥巖、灰巖、砂巖等,礫石呈棱角、次棱角、次圓狀,粒徑0.215cm不等,含量約1535%,礫石含量從上往下漸增加。頂板埋深0.40.6m,本地段礫質粘性土厚度較大,本次勘察未能揭穿,最大揭露厚度達15.2m。圓錐動力觸探試驗錘擊數(原始16、擊數)N=58擊/10cm,平均錘擊數6.2擊/10cm,屬低中等壓縮性土。該層于場地內均有分布。(四)、地震效應分析與評價1、地震概況本區區域地質構造復雜,地震活動較頻繁,但震級不大,屬于地震相對穩定區,百年未發生過強烈地震。區內近年來實測地震大多在24級。1960年西疇雞街發生的4.8級地震、2000年1月27日彌勒邱北發生的5.5級地震和2005年8月13日文山秉烈發生的5.3級地震均波及本區。其中文山秉烈發生的5.3級地震造成附近的部分民房倒塌、墻裂、掉瓦,水渠、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近年來文麻斷裂帶上微震頻繁,人能覺察者每年23次,地震活動與文山麻栗坡活動性大斷裂17、的走滑運動有直接關系,地震強度有增高的趨勢,應引起重視。2、抗震設防烈度、場地類別、液化及抗震地段劃分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云南省第6條,可知硯山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屬于第三組。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表,從場地土的性質判定,基巖以上土層以中硬土為主;該場地基巖以上覆蓋層厚度大于5m,根據表可知場地類別為類;擬建場地地面下不存在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本區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按有關規定擬建建筑應按6度設防,場地土不需進行液化判別和處理,可不考慮場地土的地震液化及震陷影響。擬建工程場地地基內巖18、土種類單一,地形開闊、平坦,層礫質粘性土密實、均勻,基巖以上土層以中硬土為主,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表可知,擬建場地屬對建筑抗震有利地段。(五)、水文地質條件由于該場地地勢相對較高,周圍地形起伏不大,巖土層含水透水性弱,勘察期間無地表水體存在,其補給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水量極貧乏,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本場地地下水位埋深較大,本次勘察在鉆孔揭露深度范圍內無地下水,可不考慮地下水對擬建工程的影響。(六)、不良地質現象外圍斷層距本場地較遠,且都不具活動性。勘察期間未發現影響場地穩定性的巖溶、滑坡、危巖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區、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質現象。三、擬建工程場地巖土工19、程分析評價(一)、場地穩定性與建筑適宜性評價根據區域地質構造資料,本地區的斷層距場地較遠,擬建場地內無活動性斷層通過,僅局部有小的褶皺和節理裂隙構造;建筑場地處于一個地質構造運動相對穩定的地帶,場地上部覆蓋層為植物層及殘積層,場地穩定性一般;場地勘察期間未發現巖溶、滑坡、危巖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區、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場地屬于平坦場地,場地內及其較近位置未發現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綜上所述,所建筑場地動力地質作用影響較弱,環境工程地質條件一般,土質均勻,建筑場地穩定性一般,工程建設適宜性為適宜。(二)、地基均勻性評價地基內地層結構簡單,層序較少,各巖20、土層在水平向的分布及厚度起伏較小,故本建筑場地綜合評價為均勻地基建筑場地。 (三)、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分析勘察場地位于硯山縣稼依烈士宮內,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錄G場地環境類型劃分標準,該擬建工程場地環境類型屬于類。取腐蝕土樣2組,采用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腐蝕性評價作為標準。從取土樣腐蝕性測試結果:SO42-=510mg/kg,Mg2+=12mg/kg,pH=6.66.7,CO2=621mg/kg,HCO3-=2851mg/kg,Cl-=01mg/kg,Ca2+=25mg/kg。 a、按環境類型據表121、2.2.1判斷,土對混凝土結構為微腐蝕性;按地層滲透性據表12.2.2判斷,土對混凝土結構為微腐蝕性。受環境類型影響和受地層滲透性影響,場地內的土對混凝土結構綜合評定為微腐蝕性。b、據表12.2.4判斷,土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為微腐蝕性。c、據表12.2.5判斷,土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根據上述判別,得出如下結論:(1)擬建工程場地處于干旱區,場地環境類型屬于II類。(2)受環境類型影響和受地層滲透性影響,場地內的土對混凝土結構綜合評定為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為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A設計時應按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95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防腐蝕措施。(四22、)、巖土參數的統計、分析和選用(1)本次勘察根據巖土層試驗條件適應性選擇原位測試方法和采取土試樣進行室內試驗及地方經驗等多種方法獲取場區地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對層礫質粘性土進行圓錐動力觸探試驗并對層礫質粘性土采取原狀及擾動樣。原位測試嚴格按相關試驗規程控制,試驗成果可靠性高。場地巖土工程勘察共采取土工試驗樣8組,其中6組為原狀土樣,2組為擾動土樣。6組原狀土樣作顆粒分析、2組擾動土樣作腐蝕性分析,由“國土資源部昆明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承作,實驗結果具體見附件1土工檢驗報告。(2)巖土物理力學指標以巖土層為單元進行分析,剔除異常和誤差較大的數據后進行數理統計,各類巖土指標統計表詳見附表25。23、通過對各土層物理指標分析,場地地基土層劃分正確,各指標客觀地反映了地基的實際情況。(3)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的選取原則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等規范要求進行,其中地基承載力指標取特征值。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的選取根據工程等級、巖土性質按室內試驗、原位測試成果并結合當地經驗等情況綜合取值。地基巖、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承載力及樁基參數(具體見附表5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建議值見表2。地基巖、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承載力及樁基參數建議值 表2 巖土編號巖土名稱顆粒粒徑(mm) 級配(%)承載力特征值fak(kP24、a)人工挖孔樁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 (kPa)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 (kPa)200220.50.50.250.250.0750.0750.0050.0050耕作土40礫質粘性土37.55.84.42.440.79.2180150050(五)、各巖土層作為地基的適宜性評價1、第四系植物(Qpd)層(1)耕作土:該土層均勻性和密實性極差,結構松散,層厚0.40.6m,平均層厚0.53m,層厚較薄。承載力特征值fak=40kPa,承載力極低,不能作為擬建建筑物基礎持力層。2、第四系殘積(Qel)層(1)礫質粘性土:均勻、低中等壓縮性,可堅硬狀,層位穩定,分布于整個場地。頂板埋深0.40.6m25、,本地段礫質粘性土厚度較大,本次勘察未能揭穿,最大揭露厚度達15.2m。圓錐動力觸探試驗錘擊數(原始擊數)N=58擊/10cm,平均錘擊數6.2擊/10cm,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承載力較高,層位穩定,分布于整個場地,可作為擬建建筑物基礎持力層。四、基礎形式的選擇與評價場地位于耕地內,地基內層耕作土由于承載力極低,厚度較薄,不能作為擬建建筑物基礎選用持力層;層礫質粘性土層頂埋深0.40.6m,埋置較淺,該層承載力較高,能作為擬建建筑物基礎選用持力層。擬建管理用房,平行于烈士宮紀念館布置,地面以上層高二層,無地下室,磚混結構,上部荷載1600kN,荷載較小?;A形式建議為條形基礎,以26、層礫質粘性土為基礎持力層,并進入持力層1.2m以上,以確保基礎穩定。五、支護情況擬建場地位于硯山縣稼依烈士宮內,勘察期間場地已整平,地形較平坦。場地周圍無較大陡坡及陡坎,局部小陡坎存在地方均已采用擋墻作支護處理,場地基本穩定,不用作支護處理。六、結論與建議(一)、結論通過本次勘察工作,現已查明場地內的土體結構,各土層的深度、層厚及其變化規律,物理力學性質,承載力特征值fak,水文地質條件及不良地質作用等,現結論如下: (1)在鉆孔所達深度范圍內,該場地地層全為第四系(Q)構成。依據成因類型、結構特征、巖性及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擬建工程場地的地基巖、土可劃分為2個單元層,由上至下、自新到老分別為層27、耕作土及層礫質粘性土。(2)地基巖、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承載力及樁基參數(具體見附表5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建議值見表2。(3)擬建場地處于干旱區,環境類型屬于II類。場地所處位置相對較高,勘察期間無地表水分布;本場地地下水位埋深較大,本次勘察在鉆孔揭露深度范圍內未發現地下水,可不考慮地下水對擬建工程的影響。受環境類型影響和受地層滲透性影響,場地內的土對混凝土結構綜合評定為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為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A設計時應按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95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防腐蝕措施。(4)擬建管理用房,基礎形式建議為條形基礎,以層礫質粘性土為基礎持力層,28、并進入持力層1.2m以上,以確?;A穩定。(5)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云南省第6條,可知硯山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屬于第三組。根據該規范可知,本場地基巖以上土層以中硬土為主,建筑場地類別為類,場地屬對建筑抗震有利地段。(6)本次勘察結果表明,所建筑場地動力地質作用影響較弱,環境工程地質條件一般,土質均勻,建筑場地穩定性一般,工程建設適宜性為適宜;地基均勻性為均勻。(二)、建議 (1)基礎開挖時宜采取保濕措施,邊坡應及時維護,防止失水干縮。基礎開挖到位需及時澆灌,以免開挖面暴露時間過長,被水浸泡,從而降低持力層的承載力。修建后應加強環境綠化工作。(2)基礎開挖時應注意建筑地基基礎各土層因風化造成的差異性變化,要加強基礎施工驗槽工作,遇到不同的巖土工程問題要有針對性分別對待和處理。(3)整個場地應完善排水措施,并與場外排水措施相接,杜絕雨季地表水大量滲入地下,降低因地基固結引起的地表變形。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