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廠房鋼筋工程技術交底(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5598
2022-09-26
11頁
2.09MB
1、 鋼筋工程技術交底卡 施工單位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名稱高新區東部產業園F區標準化廠房分項名稱鋼筋工程交底部位基礎及主體日 期2016年4月17日交底內容說明:本工程F1F4數據中心、總控中心、分控中心、傳輸中心鋼筋砼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展示接待中心+企業總部、門衛崗:鋼筋砼框架抗震等級為四級。一、 施工準備1.1作業條件1、鋼筋進場后應檢查是否有產品合格證、出廠檢測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按規格、使用部位堆放,并掛后鋼筋標識牌,防止混亂使用。2、 鋼筋綁扎前,應檢查有無銹蝕,銹蝕嚴重的鋼筋,除銹之后再運至綁扎部位。3、 做好抄平放線工作,彈好水平標高線,柱、墻外皮尺寸線。4、 根據彈好的2、外皮尺寸線,檢查下層預留搭接鋼筋的位置、數量、長度,如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加強處理。綁扎前先整理調直下層伸出的搭接筋,并將浮銹、水泥砂漿等污垢清除干凈。5、 根據標高檢查下層伸出搭接筋處的混凝土表面標高(柱頂、墻頂)是否符合圖紙要求,混凝土施工縫處要剔鑿到露石子并清理干凈。6、 首先由下料員提供料表,交技術部審核后,由鋼筋工長提出鋼筋進場的月計劃及分部分項部位的材料計劃(計劃須限定進場日期及批次);7、鋼筋材料進場后,應由試驗員找監理認證,現場取樣送檢,鋼筋須在送檢合格后方可進行加工制作。8、鋼筋加工必須嚴格按照鋼筋工長提供的下料表進行,不得出現有偏差。1.2保護層厚度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下3、表要求,且不小于鋼筋直徑;潮濕房間的保護層厚度不小于25mm。當環境類別為二a類時,保護層厚度:板、墻為20mm,柱、梁為25mm.部位基礎底板(有墊層)墻柱梁樓板地下室外墻外側其他保護層厚度4025(有防水層)20202015注1:與土體直接接觸無防水層的結構構件保護層厚度為40mm。注2: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系指結構構件最外側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使用部位墊塊類型墊塊厚度放置要求梁混凝土墊塊20/25mm(二a類環境)1m放置1個,距離梁端5cm開始放置板底筋1:1水泥砂漿墊塊15/20mm(二a類環境)40mm(基礎底板1m放置1個,距離板端5cm開始放置板面筋鋼筋馬凳按設計板 厚計算1m2放置4、1個墻、柱塑料墊塊20/25(地下室外墻)1m放置2個三、鋼筋的連接要求:1、框架梁上筋在跨中L/3范圍內連接,下筋在距支座L/3范圍內連接,且應避開梁端箍筋加密區。并結合圖集規范要求進行連接。 2、框架柱鋼筋接頭斷面應按要求錯開,其接頭錯開距離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0mm。3、基礎底板下部鋼筋在跨中L/3范圍內連接,上部鋼筋在支座L/4范圍內連接;樓板下部鋼筋在支座L/4范圍內連接,樓板上部鋼筋在框中L/3范圍內連接。四、鋼筋安裝與構造4.1、框架柱:1、柱相鄰縱筋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截面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50%;2、框架柱縱向鋼筋連接接頭應設置在非加密區,以下部位為加5、密區:1)Hn/3(嵌固部位)、2)Hn/6(加密區)/500mm/hc(柱最大截面尺寸),取其最大值。縱向鋼筋連接構造3、柱箍筋加密區:參照圖集11G329圖集第2-11,2-12。,4、本工程柱變截面位置縱向鋼筋構造做法:參照11G101-1第60頁中的中的相關做法。4.2、梁鋼筋綁扎4.2.1構造要求:1、框架梁縱向鋼筋接頭位置:上部縱筋在跨中1/3跨度范圍,下部縱筋在支座范圍。2、框架梁縱向鋼筋構造做法詳11G329-1圖集第2-7頁和第2-8頁。3、未注明的梁寬大于等于350mm時,梁箍筋為四肢箍;梁寬小于350mm時,梁箍筋為雙支箍。4、框架梁側面縱向鋼筋構造:當hw450mm時,6、在梁的兩個側面沿高度配置構造鋼筋,間距a200mm。未注明的拉筋均為A6400。5、主梁與次梁支座處箍筋應貫通布置,附加箍筋、附加吊筋構造做法詳圖:6、變標高框架梁鋼筋做法:7、變截面框架梁做法:8、梁中預留套管加筋做法示意:4.3、板鋼筋綁扎:4.3.1施工工序: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層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4.3.2構造要求:1、 板分布筋:板厚h200時,為C10200;其他均為C8200。2、 雙向板的下部受力鋼筋,短向鋼筋置于下排 ,長向鋼筋置于上排。3、 現澆板上孔洞預留,大于300*300的洞口應設洞邊加筋,一般每側洞邊加筋按截斷鋼筋面積的一半設置且不小于2C12,洞邊加筋長度為洞7、口寬度兩側各加40d,板洞小于等于300*300的均按有關專業圖配合預留,不準后鑿,鋼筋繞過洞邊不得切斷。4、 變標高板鋼筋做法詳圖:5、 折板鋼筋做法示意:6、本工程主體結構抗震等級:框架為三級,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按下表采用。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表鋼類型混凝土強度等級C30光圓鋼筋一級鋼32d三級鋼37d注:兩根直徑不同鋼筋的搭接長度,以較細鋼筋的直徑計算。4.4防墻、柱筋偏位措施(1)對柱插筋用三道箍筋或水平筋固定墻、柱插筋,水平定位筋第一道放在插筋根部,與墻、柱插筋綁扎牢固,第三道放在基礎上表面鋼筋上,第二道在一、三道中間,并加設支撐定位鋼筋進行固定。 (2)樓板混凝土澆筑8、前,梁板鋼筋綁扎時,墻、柱預留筋必 須設置定位筋2道,第一道在墻、柱 預留筋根部,并與每條墻、柱預留筋 綁扎牢固,第二道定位筋的綁扎位置與第一道定位筋的間距為500mm。 六、直螺紋套筒連接為了保證直螺紋鋼筋機械套筒連接質量,現對直螺紋鋼筋絲頭加工作以下要求:1、 采用鋼筋切斷機下料,要保證其端部不因擠陷而導致絲扣不飽滿。要求下料斷面垂直鋼筋軸線,無馬蹄形或彎曲頭,否則用砂輪切割機切掉;2、 鋼筋套絲完成后,自檢合格的絲頭,一頭擰上同規格的保護帽,另一頭擰上同規格的連接套,避免絲頭銹蝕影響其連接質量;3、 在進行鋼筋絲扣加工之前,檢查鋼筋端部是否存在彎曲,如存在彎曲,則將彎曲部位切掉,如鋼筋沒9、有彎曲,則在距離鋼筋端部5cm的位置整齊切掉,以便保證加工的絲扣飽滿;4、 直螺紋鋼筋接頭的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安裝接頭時可用管鉗扳手擰緊,應使鋼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頂緊。型接頭安裝后的外露螺紋不宜超過2p。5、 車絲加工質量要求M絲頭大徑;鋼筋直徑;L車絲長度同規格鋼筋連接左右兩側加工尺寸需根據具體廠家的產品型式檢驗報告進行確定:本工程采用衡水廣信機械連接設備有限公司的產品 。注:車絲長度套筒長度/2+1個絲3、車絲后必須佩戴保護帽,兩端外露絲口合計不得超過2個。6、接頭連接完成后,由質檢人員分批檢驗,檢驗方式為:目測結合扭力扳手進行測量。7、套筒的擰緊力矩應滿足以下要求,并配力10、矩扳手進行全數檢查。 8、被連接的兩鋼筋端面應處于連接套的中間位置,偏差不大于1P(P為螺距),并用工作扳手擰緊,使兩鋼筋端面頂緊。9、接頭連接完成后,由質檢人員分批檢驗,檢驗方式為:目測結合扭力扳手進行測量。接頭兩端外露螺紋長度相等,且不超過兩個完整絲扣(加長螺紋除外)七、施工工藝7.1柱鋼筋綁扎1、柱鋼筋采用滿綁滿扎。2、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范圍內箍筋間距加密。八、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混凝土澆筑前檢查鋼筋位置是否正確,振搗混凝土時防止碰動鋼筋,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配備專門看護鋼筋人員,隨時檢查并對鋼筋進行調整11、,澆筑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拄筋、墻筋位移。2、梁、柱核心區箍筋應加密,熟悉圖紙按要求施工。3、拉鉤、箍筋末端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4、梁主筋進支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彎起鋼筋位置準確。5、板的鋼筋位置應準確,施工時不應踩倒。6、綁板的面筋應拉通線,綁扎時隨時找正調直,防止板筋不順直,位置不準,觀感不好。九、各項保證措施1、質量保證措施1)班組長每日對工人進行施工交底,進行班前講話。2)執行掛牌制,將鋼筋的加工要求寫在牌子上,掛在加工臺前。3)嚴格執行三檢制,由班組長、工長、質檢員組成檢查組。4)樣板引路,每種鋼筋加工必須先做樣板,驗收合格后大批量加工。5)鋼筋加工完畢12、,應及時組織自檢、互檢和進行下道工序前的檢查。6)在加工過程中,要嚴格檢查鋼筋的數量、品種、規格。7)嚴格按照經審核通過后的鋼筋加工單進行加工,不得隨意改變加工單中要求的尺寸。2、鋼筋的固定與成品保護1)成型鋼筋應按指定地點堆放,用木方子墊整齊、防止鋼筋變形、腐蝕、粘上油污。2)樓板鋼筋綁好后,在梁、板筋上設立模板鋪墊搭設臨時通道。3) 綁扎鋼筋時禁止碰動預埋件及洞口模板。4)安裝電線管或其他設施時,不得任意切斷和移動鋼筋。5)對配有雙面鋼筋的構件,按設計要求加設支撐鋼筋和聯系鋼筋。6)、梁縱向鋼筋采用雙層或多層時,兩層鋼筋之間的墊筋采用直徑25的鋼筋制作,并滿足設計圖紙中的鋼筋凈距要求。墊筋13、之間的間距為2m,上下墊筋要錯開。鋼筋網、鋼筋骨架必須綁扎牢固,防止鋼筋變形、松脫。梁面二排筋必須吊起以免澆混凝土時鋼筋下滑。7)、板面負筋容易踩壞變形,應在水電管線預埋完成后,再綁負筋。設置架空通道,下設鋼筋馬凳,上鋪層人員通道。澆混凝土時混凝土工站在人行走道板上澆混凝土,并有鋼筋工值班,隨時糾正變形的鋼筋。8)、豎向鋼筋容易被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被污染,應在混凝土施工前,將豎向鋼筋與混凝土板面接觸的10cm范圍內用塑料薄膜保護起來。9)混凝土澆筑前檢查鋼筋位置是否正確,振搗混凝土時防止碰動鋼筋,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配備專門看護鋼筋人員,隨時檢查并對鋼筋進行調整,澆筑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拄筋、墻筋位移。十、鋼筋安裝效果展示底板鋼筋橫品豎直,間距一致箍筋間距均勻,鐵絲滿扎快易收口網的攔設:1、材料的質量很重要,必須選用相對較好的收口網。 2、沉梁之前必須進行詳細檢查。 3、固定方式為收口網后用同等級或大一級拉鉤。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