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區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技術交底(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5607
2022-09-26
10頁
480.54KB
1、1 作業準備1.1 機具準備攤鋪機、壓路機、鐵鍬、運土車、小推車、耙子、人工夯實機具等1.2 材料準備各原材料經檢驗合格,配合比已審批。1.3 作業條件1.3.1 道路施工時預先測定并復核圖紙設計給出的道路坐標及高程,如有矛盾及時與項目部聯系解決。1.3.2 底基層已經檢查驗收合格,強度達到規范要求。施工中,每一分項工程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后一分項工程施工,嚴禁“野蠻施工”。1.3.3 路床兩側設置與二灰虛鋪厚度同高擋土梗。1.3.4 面層攤鋪路段封閉交通,做好保護。1.3.5 混合料運輸、攤鋪、壓實等設備已進場,且性能良好,數量滿足施工準備,施工能力配套。2 施工工藝措施及主要做法要求2.12、 工藝流程底基層清理20cm厚12%石灰土攤鋪32cm厚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攤鋪乳化瀝青保護層6cm厚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I、4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I攤鋪養護2.2 石灰土基層2.2.1 石灰土符合下列要求:2.2.1.1 所用土壤應事先打碎,拌土前過篩(20mm方孔)。2.2.1.2 應將已備好的土和石灰按配合比要求,分層均勻的交疊堆放在路基上,保持適度的含水量,翻拌后過篩(20mm方孔),至顏色均勻一致為止。2.2.1.3 石灰土配合比按干質量計。施工時先測定石灰和土的含量及濕密度,然后將干質量的配合比換算成濕松體積比(北京地區石灰含量為12%的稱3:7灰土)。2.2.2 3、攤鋪符合下列要求:2.2.2.1 攤鋪前,路基保持濕潤,填土路基兩側應先填土壓實,寬度不小于50cm或預安路緣石。2.2.2.2 攤鋪虛厚按設計厚度乘以壓實系數,壓實系數經試驗確定?,F場人工攤鋪時,壓實系數為1.651.70。2.2.2.3 在干燥或有風季節施工時,攤鋪層的石灰土表面灑少量水,以保持適當的濕潤,石灰土過濕時必須晾曬。2.2.2.4 石灰土宜采用機械攤鋪,攤鋪后整平、測控高程。2.2.3 碾壓符合下列要求:2.2.3.1 碾壓應在石灰土接近最佳含水量時進行,試碾后立即進行高程復核。2.2.3.2 鋪好的石灰土當天碾壓成活。2.2.3.3 碾壓以“先慢后快”、“先輕后重”為宜。壓路4、機逐次倒軸碾壓,重疊寬度,三輪壓路機為二分之一后輪寬,雙輪壓路機不小于30cm。2.2.3.4 在檢查井、雨水口、構筑物等難以使用壓路機碾壓的部位,應采用小型壓路機具或人力夯加強壓實。2.2.4 成活符合下列要求:2.2.4.1 石灰土的找平在碾壓12遍后進行,檢查表面平整度與高程,找補時將石灰土翻松約10cm,用配合比相同的石灰土找補后再碾壓,不得貼補薄層。2.2.4.2 碾壓至表面堅實平整,無起皮、波浪等現象,且壓實度達到質量要求時即告成活。2.2.5 接茬符合下列要求:2.2.5.1 工作間斷或分段施工時,在石灰土接茬處預留3050cm不予壓實,與新鋪石灰土銜接碾壓時灑水濕潤。2.2.55、.2 避免縱向接茬縫,當需縱向接茬時,茬縫設在路中線附近,接茬作成梯級行,梯級寬約50cm。2.2.6養護符合下列要求:石灰土成活后即行灑水(或覆蓋)養護,保持濕潤,直至上部結構層施工為止。2.2.7 雨期施工符合下列要求:2.2.7.1 隨時了解天氣預報及雨情預報。2.2.7.2 備土堆成大堆, 覆蓋,四周挖排水溝。2.2.7.3 攤鋪長度縮短,攤鋪的石灰土當日成活。2.3 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層2.3.1 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配比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不合格的混合料嚴禁使用。2.3.2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層所有的材料集中廠拌,經自卸汽車運至施工現場,用攤鋪機平整攤平,用壓路機碾壓密實。在大面積施工6、前,要先修筑試驗段,通過試驗,以檢驗采用的施工設備能否滿足供料、攤鋪和壓實的施工方法、施工組織,以及一次施工長度的適應性,并確定達到規定壓實度的壓實系數、壓實遍數、壓實程序的施工工藝,經監理調整、認可后方可進行大面積作業。攪拌廠應向現場提供產品合格證及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粒料級配、混合料配合比及R7強度標準值的資料。2.3.3 現場準備符合下列要求:施工前,要對石灰土基層進行驗收,驗收壓實度、平整度、高程、中線、路拱等各方面均符合要求并經監理工程師驗收通過后方可進行施工,路基頂層清理干凈并灑適量的水,保持其表面濕潤。2.3.4 攤鋪除遵守2.2.2條的有關要求外,還需符合下列要求:2.3.4.7、1 混合料在攤鋪前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許偏差范圍。2.3.4.2混合料每層壓實厚度最大為20cm,最小為10cm。2.3.4.3 攤鋪中發生粗、細集料離析時,及時翻拌均勻。2.3.4.4 拌和均勻的混合料在攤鋪前其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約2%。2.3.4.5 分層攤鋪時,在下層壓實合格后及時攤鋪上層混合料,在攤鋪上層混合料之前,將下層表面灑水濕潤。2.3.5 碾壓符合下列要求:2.3.5.1 碾壓先自兩側向路中穩壓12遍,并符合2.2.3.3條要求。2.3.5.2 經攤鋪、整形的混合料就立即在全寬范圍壓實,道路兩側邊緣的混合料增加碾壓23遍,當日成活。監理工程師另有指示時除外,必要時混合料8、須晾曬或補水,使之達到最佳含水量范圍再進行壓實。2.3.5.3 分段施工時混合料層的縱橫接茬挖松、灑水、作補充和經整平后,再行壓實。2.3.5.4 初壓時及時找平,低處挖松,挖深10cm、灑水、填補混合料,不得貼薄層找平。2.3.5.5 直線段由兩側向中心碾壓,超高段由內向外側碾壓。每道碾壓應與上道碾壓相重疊30cm,使每層整個厚度和寬度完全、均勻地壓實到規定的密實度為止。2.3.5.6 壓實后表面應平整、無輪跡或隆起,且斷面準確,路拱符合要求。橫向接縫如壓實層末端未用方木作支撐,在碾壓末端已成斜坡,在第二天開始攤鋪新混合料前應將末端斜坡挖除,并挖成橫向(與路面中心線)垂直向下的斷面,挖出的混9、合料(不超過24小時)加到至最佳含水量拌和均勻后仍可使用。2.3.5.7 碾壓時為避免縱向接縫,壓路機要跨攤鋪縫碾壓,當必須分開時,縱縫應搭接拌和,前一幅全寬碾壓密實,在后一幅拌和時,應將相鄰的前幅邊部給30cm搭接拌和、整平后一起碾壓。2.3.5.8 在每工作日內,壓路機要盡量減少停機、抬機以減少橫向接縫。2.3.5.9 兩工作段的銜接處應搭接拌和,前一段拌和后,留58米不進行碾壓,后一段施工時,將前一段未壓部分一起再進行拌和,并與后一段一起碾壓。2.3.6 養護符合下列要求:2.3.6.1 壓實成型后并經檢驗符合標準的混合料基層,在潮濕狀態下養生。2.3.6.2在養生期間應始終保持一定表面10、濕度,時間一般不得少于6天。2.3.6.3 碾壓完成后,立即進行覆蓋土工布后灑水養生,灑水次數視氣溫情況以保持基層表面濕潤為度。也可以采用覆蓋塑料布的方式養生,覆蓋前灑水。當采用噴灑瀝青乳液養生時,及時在乳液面撒嵌丁料。2.3.7 雨期施工符合下列要求:2.3.7.1 連陰雨天,不宜施工。2.3.7.2 攤鋪段不能過長,并當日攤鋪,當日碾壓成活。2.3.7.3 攤鋪過程中遇雨應停止攤鋪,對已攤鋪中混合料段及時碾壓,并封閉交通,雨后采取處理措施。2.3.7.4 現場混合料備料應適量,并集中堆放,采取措施防止雨淋,未經碾壓的混合料被雨淋后,均應清除并更換。2.4 乳化瀝青保護層、瀝青混凝土面層2.11、4.1 乳化瀝青已在瀝青廠集中加工生產,采用專用瀝青灑布車運輸至現場并進行灑布。噴灑宜在成活基層表面稍干后進行,按設計規定用量噴灑,表面噴灑乳化瀝青(PC-2或PA-2)透層油一道,其用量為0.71.1L/m,后灑一層粒徑36mm石屑或粗砂,其用量為3m/1000,粘層油瀝青采用PA-3或PC-3乳化瀝青,用量為0.5L/攤鋪瀝青混凝土前,檢查乳化瀝青油有無剝落,并進行修補。2.4.2 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符合下列要求:2.4.2.1 嚴格按照有關設計要求檢驗進場后的混合料的質量,不符合要求的嚴禁使用。2.4.2.2 熱拌瀝青混合料的種類及最大粒徑符合2.4.2.2表:熱拌瀝青混合料的種類及最大粒12、徑 表2.4.2.2 混合料類別瀝青混凝土集料最大粒徑通過篩孔尺寸(mm)粗粒式AC-2526.5中粒式AC-1313.22.4.2.3 瀝青混合料運至現場后,立即測量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深10cm處),要求溫度參考2.4.2.3表控制,不符合要求時停用。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控制溫度 表2.4.2.3 材料出廠溫度運至現場攤鋪碾壓開放交通瀝青種類石油瀝青16014015013015012012070大氣溫度改性石油瀝青據改性瀝青混凝土品種確定2.4.2.4 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制均勻、配合比準確、溫度適當。溫度過高(“過火”)、及拌和不勻(“花料”)不得使用。2.4.3 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準備符13、合下列要求:2.4.3.1 采用機械攤鋪,在設定道路中心線、邊線與高程控制點后,設定攤鋪機行走基準樁。栓基準繩,其位置、高程準確無誤。2.4.3.2 路緣石在攤鋪瀝青混凝土前安砌完畢,且保持位置準確、牢固。2.4.3.3 路邊的雨水口等按設計標高預調高程,周圍夯填石灰土或灌注低標號混凝土。2.4.3.4 在攤鋪下面層時,路中的各類檢查井高程低于下面層頂面,在攤鋪磨耗層時,再升高設計高程,四周用C10混凝土填實。2.4.3.5 與現狀路面銜接處切成直茬,用直尺靠驗,高程符合要求,新老路面銜接直順、平整。2.4.3.6 攤鋪前應檢查攤鋪機的熨平板寬度和高度是否適當,并調整好自動找平裝置。2.4.414、攤鋪符合下列要求:2.4.4.1 采用機械攤鋪,機械不能作業的地方采取人工機具混合作業。2.4.4.2 攤鋪虛厚按設計厚度乘壓實系數,通過試驗段確定。2.4.4.3 使用一臺攤鋪機時,按臺班產量算好攤鋪段長度,并當班鋪滿全寬。2.4.4.4 攤鋪連續作業,開始攤鋪時供料車不少于3輛,攤鋪作業中,不少于2輛。2.4.4.5 攤鋪作業中發生混合料表面顯著不平整、橫斷面不符合要求、攤鋪機后有明顯拖痕,停止作業,進行檢查處理。2.4.4.6 與構筑物銜接部位缺料、攤鋪帶邊緣局部缺料、局部混合料明顯離析,及時處理。2.4.4.7 專人隨時觀察攤鋪效果及機械運行情況,及時與司機聯系,調整。2.4.4.8 15、全幅攤鋪,自路邊開始向路中心進行攤鋪,且保持橫向齊頭循序向前推進。2.4.4.9 人工攤鋪:采用扣鍬攤鋪時,鐵鍬重疊不得揚鍬;采用手推車攤鋪時用熱鍬攤平,料堆底部翻松,靠近路緣石鋪筑的瀝青混合料按虛鋪厚度攤鋪。2.4.4.10 人工攤鋪找平緊跟攤鋪進行,由;路邊開始向路中心找平,達到表面均勻一致,推拉一兩遍即達到平整,摟出的粗料宜漫撒在未攤鋪的混合料上。2.4.4.11 摟耙人員互相配合,以保證路型完整一致,局部坑洼處在碾壓前找補完,面層溫度降至70以下不得找補。2.4.5 碾壓符合下列要求:2.4.5.1 在規定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碾壓溫度范圍內進行碾壓。2.4.5.2 當瀝青混合料攤鋪一段后16、,及時測溫,溫度符合碾壓要求時,開始碾壓。先用68t壓路機碾壓,壓至混合料穩定后,再用12t或12t以上壓路機碾壓,碾壓至無明顯輪跡,密實度達到質量要求。2.4.5.3 碾壓過程中,混合料表面發生裂紋或有移動現象時,停止碾壓,待溫度適度時,再進行碾壓,碾壓控制溫度參考2.4.2.3。2.4.5.4 碾壓階段的劃分與有關要求:碾壓通常分為初壓、復壓和終壓三階段。各階段的有關要求如下:2.4.5.4.1 初壓:初壓應在混合料攤鋪后較高溫度下進行,并不得推移、開裂,壓實溫度可根據瀝青稠度、壓路機類型、氣溫、鋪筑層厚度、混合料類型經試鋪試壓確定,一般為110130。壓路機應從外側向中心碾壓。相鄰碾壓帶17、應重疊1/3、1/2輪寬,最后碾壓路中心部分,壓完全幅為一遍。當邊緣有路緣石支擋時,緊靠支擋碾壓。初壓遍數為2遍。初壓的目的是整平和穩定混合料,為復壓創造有利條件,是壓實的基礎。初壓時特別注意檢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時給予適當調整。碾壓時將驅動輪面向攤鋪機。碾壓路線及碾壓方向不能突然改變而導致混合料位移。壓路機起動、停止必須減速緩慢進行。2.4.5.4.2 復壓:宜選用振動壓路機碾壓,緊隨初壓后進行,碾壓溫度控制在90110,碾壓速度控制在2.54km/h,碾壓遍數46遍,振動頻率3550Hz,振幅為0.30.8mm,且要考慮層厚,相應增大頻率、振幅。相鄰碾壓帶寬度1020cm。振動壓路機倒車時18、先停止振動,并在向另一方向運動后再開始振動,以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2.4.5.4.3 終壓:以消除復壓留下的輪跡為主。宜使用停振的壓路機碾壓,碾壓溫度控制在7090以上。碾壓遍數一般為24遍。2.4.5.5 碾壓與攤鋪密切配合,隨攤鋪(人工攤鋪時在摟平后)隨碾壓,碾壓自路邊開始,倒軸碾壓,每次錯半軸重疊寬度約25cm。路邊加強碾壓,碾速為2535m/min。2.4.5.6 碾壓過程,壓路機在慢速行進中改變行駛方向,不得在原地重復倒軸,不得拐死彎,不得碰撞路緣石。2.4.5.7 及時清刷碾輪,向碾輪上噴灑防粘液時,少噴、勤噴、霧狀噴勻,不得過量。2.4.5.8 瀝青混合料碾壓一遍后,檢查面層,發19、現局部推擠裂縫、粗集料集中(“睜眼”)等現象,及時一次修整完畢,壓實后面層均勻一致。2.4.5.9 路面層邊緣、雨水口及檢查井周圍,壓路機不易壓實部位,用人工小型機具補充夯實、熨平。2.4.5.10 碾壓完成后表面穩定、平整,無顯著輪跡,壓實密度達到質量要求。2.4.6 接茬符合下列要求:2.4.6.1 接茬采用“直茬熱接”。2.4.6.2 茬口與路面垂直,茬口面涂刷一層粘層油。2.4.6.3 接茬時茬口先預熱,碾壓過程中用小型機具對接茬進行輔助壓實。2.4.6.4 瀝青混凝土面層的縱向接茬與基層的縱向接茬錯開,錯開距離不得小于30cm,兩層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接茬,上下層錯開,錯開距離不得小于320、0cm。2.4.6.5 瀝青混合料路面碾壓成活后,面層溫度降至大氣溫度時,方可開放交通。2.4.7 雨期施工符合下列要求:2.4.7.1 降雨或基層潮濕時,不得鋪筑瀝青混凝土混合料。2.4.7.2 未壓實成活即遭雨淋的瀝青混凝土,全部刨除更換新料。3 質量要求3.1 石灰土基層的質量符合下列要求3.1.1 石灰土中粒徑大于20mm的土塊不超過10%,且最大的土塊粒徑不大于50mm;不含有未消解顆粒及粒徑大于10mm的石塊,灰土拌和均勻,色澤一致。3.1.2 用12t以上壓路機碾壓后,輪跡深度不大于5mm,并不得有浮土、脫皮、松散、顫動等現象。3.1.3 石灰土基層質量或允許偏差符合表3.1.321、的規定石灰土基層質量或允許偏差表 表3.1.3 序號項目質量或允許偏差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1壓實度重型擊實95%輕型擊實98%10001環刀法2含水量3%以質量計1燃燒法、烘干法3平整度10mm20m1用3m直尺和塞尺量取較大值4厚度10mm10001用鋼尺量5寬度不小于設計規定+B40m1用鋼尺量6中線高程15mm20m1用水準儀具測量7橫斷高程20mm且橫坡差不大于0.3%20m2用水準儀具測量注:B為施工要求的必要附加寬度。3.2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層的質量符合下列要求3.2.1 石灰、粉煤灰品質,砂礫等配比符合要求,含泥量不得大于規定,混合料配合比準確。3.2.2 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22、拌和均勻,色澤一致,砂礫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大于20mm的石灰粉煤灰團粒不得超過10%,且最大團粒不得大于50mm,石灰中不得含有未消解顆粒及粒徑大于10mm的灰塊。3.2.3 用12t以上壓路機碾壓后,輪跡深度不大于5mm,并不得有浮料、脫皮、松散、顫動等現象。3.2.4 攤鋪層無明顯的粗細顆粒離析現象。3.2.5 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層質量或允許偏差符合表3.2.5的規定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層質量或允許偏差表 表3.2.5 序號項目質量或允許偏差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1無側限抗壓強度(MPa)R70.620001試驗送檢2壓實度重型擊實95%10001環刀法3含灰量-1.0% 0100023、1試驗送檢4含水量+1.5%-1.0%10001燃燒法、烘干法,與最近含水量相比較5平整度10mm20m1用3m直尺和塞尺量取較大值6厚度10mm10001用鋼尺量7寬度不小于設計規定+B40m1用鋼尺量8中線高程15mm20m1用水準儀具測量9橫斷高程20mm且橫坡差不大于0.3%20m2用水準儀具測量注: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運到現場堆放時間不得超過規定時間;含灰量、含水量的允許偏差值均指對于混合料總質量的百分數;B為施工要求的必要附加寬度。3.3 瀝青混凝土面層的質量符合下列要求3.3.1 瀝青混凝土面層表面平整、堅實,顆粒分布均勻,不得有脫落、掉渣、裂縫、擁動、爛邊、搓板、粗細料集中等現象24、。3.3.2 用12t以上壓路機碾壓后,不得有明顯輪跡。3.3.3 接茬緊密、平順、燙縫不枯焦。3.3.4 面層與路緣石及其它構筑物接順,不得有積水現象。3.3.5 道路拱曲線為1.5%直線雙面坡。3.3.6 瀝青混凝土面層質量或允許偏差符合表3.3.5的規定瀝青混凝土面層質量或允許偏差 表3.3.5 序號項目質量或允許偏差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1壓實度96%10001稱質量檢驗注2厚度+10mm -5mm10001用鋼尺量3彎沉值設計規定20m2用彎沉儀抽檢4 平整度2.0100m1用3m直尺和塞尺量測或測平儀5mm20m1用3m直尺和塞尺量測或測平儀5寬度不小于設計規定40m1用鋼尺量625、中線高程10mm20m1用水準儀具測量7橫斷高程10mm且橫坡差不大于0.3%20m2用水準儀具測量8井框與路面的高差5mm每座1用塞尺量取較大值注:用蠟封法測得的現場質量密度與馬歇爾穩定儀或30MPa壓力成型法測得的標準質量密度相比較。4 成品保護措施4.1 瀝青混凝土面層在碾壓完畢尚未冷卻到50以下前應暫不開放交通;必須提前開放交通時,需灑水冷卻強制降溫。在開放交通前,應禁止重型施工機械特別是重型壓路機停放。在開放交通初期,應禁止車輛急剎車和急轉彎。4.2養生期間封閉交通,養生結束后的施工行駛應將車速限制在20km/h以下且盡量避免急剎車,在養生期間嚴禁重型車輛通行。4.3 壓路機嚴禁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如必須在上面“調頭”時應采取措施,以保護表面不受破壞。4.4 每層攤鋪、碾壓施工完成后,進行養護時,封閉交通,禁止重型機械碾壓。5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5.1 設備操作手應須持證上崗,運輸車、壓路機、攤鋪機等所有設備運行前和運行中,要注意其他人員的安全。5.2 每天完工后,將工作面清理干凈,機械設備停放整齊。5.3 施工過程中噴灑產生的多余廢料,用盆或鐵桶盛放,不得隨意拋灑,避免污染環境。5.4 機械作業時,配備專人負責看護、指揮,防止意外事故發生。5.5 操作手要加強設備保養,確保制動、燈光、喇叭、報警系統完好,遇有故障必須及時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