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寺隧道進口縱環向排水盲管溝施工技術交底(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6008
2022-09-26
19頁
598.07KB
1、技 術 交 底 記 錄技術交底記錄編號隧 道CLZQ6-1-CZS1#JK-防排水-03工程名稱川主寺1#隧道進口交底級別級部位名稱防水和排水工序名稱(內容)排水盲管、深埋中心水管、檢查井施工工藝施工單位隧道第一架子隊二襯工班交底日期交底內容:1、適用范圍:本技術交底適用于川主寺1#隧道進口工區的排水盲管、深埋中心水管、檢查井施工。2、施工工藝流程排水盲管施工工藝流程圖3、施工方法3.1、排水縱、橫、環向盲管3.1.1、基面處理基面處理主要對初期支護表面的滲漏水,外露的突出物及表面凸凹不平處進行處理。(1)處理基面滲漏水,采用回填注漿堵水或埋設排水管直接引排水,保持基面無明顯漏水。(2)對初期2、支護混凝土表面外露的錨桿頭,鋼筋尖頭等硬物割除,處理方法如下:對鋼筋網等凸出部分,先切斷、再用錘鉚平、最后用砂漿抹平,如下圖:對有凸出的管道時,切斷后用砂漿抹平,如下圖:對錨桿有凸出部位時,端頭頂預留5mm 切斷后,用塑料帽處理,如下圖:(3)對初期支護表面凸凹不平處進行處理,使混凝土表面平順,表面平整度滿足D/L=1/61/10(D為兩凸凹面間凹進深度,L 為兩凸凹面間距離)。(4)基面處理質量檢查 凈空檢查用激光斷面儀等儀器進行,檢查支護斷面是否滿足設計尺寸,每10 米檢測一個斷面,如不滿足設計凈空要求時,則加密檢查,并對侵限部分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處理。初期支護表面應平整,無空鼓、裂縫、3、松酥,表面平整度用2m 尺進行檢查,其平整度5cm。3.1.2、縱、橫、環向排水盲管鋪設3.1.2.1、進口端800m設深埋中心水管段(里程D1K257+264- D1K258+064)設置深埋中心水管軌下斷面示意圖縱向、環向盲管及隧底排水管示意圖縱向盲管及隧底排水管示意圖縱向、環向盲管及隧底橫向排水管平面示意圖(1)襯砌背后水通過環向盲管直接引排至隧底排水管,再排至中心水管。(2)環向盲管拱墻設置,間距10m一環,地下水發育段加密為3-5m,隧底排水管10m一道布設。(3)取消邊墻泄水孔,襯砌背后水不引入側溝,側溝水通過橫向排水管引排至中心水管。(4)道床面積水通過橫向坡度流至中心引水槽,通4、過檢查井自然流入中心水管。(5)縱向、環向盲管施工時用三通管連通,在縱向盲管上設置三通管將縱向盲管中水流通過隧底排水管引入深埋中心水管,并取消邊墻泄水孔。縱向盲管每間隔10m左右斷開,縱向不得貫通。環向盲管、隧底橫向排水管應避開環向施工縫設置。3.1.2.2、進口端700m設保溫中心溝段(里程D1K258+064- +764)設置保溫中心水溝示意圖保溫水溝溝槽斷面示意圖異形彎頭大樣示意圖縱向、環向盲管平面示意圖(1)暗洞縱向、環向盲管安裝與初期支護與防水板間,施工時將其兩端直接彎入側溝。(2)明洞墻底縱向盲管與豎向盲管采用三通聯接,豎向盲管、墻底縱向盲管直接彎入側溝。(3)環向盲管在縱向上的布5、置間距再地下水發育處可加密布置,宜設于集中出水點等部位,并不得設置于環向施工縫處。3.1.2.3、進口端其余段非保溫水溝(里程D1K258+764- D1K259 +890)非保溫中心水溝段示意圖非保溫水溝溝槽斷面示意圖異形彎頭大樣示意圖縱向、環向盲管平面示意圖(1)暗洞縱向、環向盲管安裝與初期支護與防水板間,施工時將其兩端直接彎入側溝。(2)明洞墻底縱向盲管與豎向盲管采用三通聯接,豎向盲管、墻底縱向盲管直接彎入側溝。(3)環向盲管在縱向上的布置間距再地下水發育處可加密布置,宜設于集中出水點等部位,并不得設置于環向施工縫處。3.1.3、施作步驟 盲管安裝示意圖(1)按規定劃線,以使盲管位置準確6、合理,劃線時注意盲管進可能走基面的低凹處和易出現滲漏水的地方。 (2)鉆定位孔,定位孔間距在3050cm。 (3)將膨脹錨栓打入定位孔。 (4)用無紡布包住盲管,用扎絲捆好,用卡子卡住盲管,然后固定在膨脹錨栓上。 (5)環、縱向排水盲管、橫向排水管采用變徑三通連為一體,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 (6)進行通水試驗,對有堵塞的地方進行疏通,或重新布設盲管。3.2、深埋中心水管及檢查井深埋中心水管斷面示意圖深埋中心水管縱斷面積接頭示意圖檢查井平面示意圖 1-1斷面圖 2-2斷面圖(1)深埋中心水管采用筋混凝土預制管(RCP 5002000GB/T 11836(2009)級管的要求,內徑50cm,壁厚17、0cm,每節長2m。洞外排水暗管采用筋混凝土預制管(RCP 5002500GB/T 11836(2009)級管的要求,內徑50cm,壁厚10cm;每節長2.5m。中心深埋水管采用剛性企口接頭形式,洞外排水暗管采用柔性承插接頭形式。(2)深埋中心溝位于軌面以下約4m處,在洞口段可以視襯砌條件等適當加深。深埋中心水管的排水坡度與線路坡度一致,鋪設前先施作C20砼墊層,墊層頂面向管側做成不小于5%坡度以保證水流引入中心水管。采取級配碎石及無砂混凝土進行回填。(3)設置中心水管段落每隔50m設置一處檢查井。(4)深埋中心水管接洞外排水暗管時,洞外排水暗管應埋置于凍結深度以下不小于30cm處,并接保溫出8、水口排出。利用暗管引排時,其坡度不應小于5%,并應每間隔不大于50m或在交叉、轉彎、邊坡處設置洞外檢查井。(5)檢查井為現場灌注,如遇松軟圍巖開挖時應注意支撐,超挖部分以片石和碎石回填密實。洞外設檢查井時周邊凍脹性土應用卵礫石土換填。(6)檢查井蓋板采取預制。其他預埋件及時按照施工圖要求布設。4、施工控制要點 (1)排水盲管的管材、直徑應符合設計要求;透水孔的規格、間距符合設計要求。(2)環向排水盲管沿縱向設置的間距應滿足設計要求,并應根據洞內滲、漏水的實際情況,在地下水較大的地段應加密設置排水盲管。(3)縱向集水盲管應與環向排水盲管、橫向排水管用變徑三通連為一體,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4)排9、水盲管應緊貼滲水巖壁安設,減小地下水由圍巖進入排水盲管的阻力;排水盲管布置應圓順,不得起伏不平。(5)排水盲管應固定牢固,并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防止水泥漿竄入、堵塞排水盲管。(6)排水管路系統的連接應牢固、暢通,縱向排水盲管安裝坡度符合設計要求,通向中心排水溝的橫向排水管應有足夠的泄水坡。(7)橫向排水管接頭應牢固、水路通暢。(8)劃線時注意盲管盡可能走基面的低凹處和有出水點的地方。 (9)深埋中心水管管徑符合設計要求,管身不得變形、不得有裂縫,管身上部透水孔暢通,中心排水溝蓋板不得有斷板現象。(10)深埋中心水管基礎的總體坡度、段落坡度、單管坡度應協調一致,并符合設計要求,不得高低起伏。(110、1)深埋中心水管開挖斷面符合設計要求,宜超挖10cm,并用C20混凝土回填,中心排水溝的開挖宜與洞身開挖同步進行。(11)深埋中心水管管路安設好后,應進行通水試驗,發現漏水、積水,立即處理。5.質量檢查5.1、盲管應具有一定的彈性和良好的透水性,能沿壁面密貼鋪設,在承受0.5MPa壓力時耐壓扁平率不大于5%,其規格和其他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縱向盲管每2000m檢查一次,橫向盲管每5000m檢查一次。檢驗方法:對盲管所用原材料的透水率、抗變形、有效孔徑進行試驗。5.2、盲管鋪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鋪設位置和范圍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低于隧道水溝底面高程。(2)盲管固定應牢固、平順,固定11、點間距一致。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和檢查。5.3、盲管接頭的連接,縱、環向盲管之間的連接,縱向盲管與排水溝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5.4、襯砌背后設置的排水盲管結合襯砌一次施工,施工中應防止混凝土或壓漿漿液浸入盲管堵塞水路。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5.5、盲管的綜合排水效果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5.6、盲管的成型尺寸和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5.7、檢查井數量、位置和結構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距變形縫及不同結構銜接處不小于2m。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測量12、。5.8、檢查井的井壁厚應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為0-10mm。檢驗數量:每個檢查井任意抽查3個斷面,每個斷面檢測4個點。檢驗方法:測量。5.9、檢查井井蓋的規格,強度符合設計要求。井蓋應鋪設齊全平穩。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試驗資料。5.10、檢查井的尺寸、高程、平面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符合下表的規定。檢查井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斷面尺寸20尺量2平面位置(縱、橫向)50儀器測量3高程205.11、深埋中心水管所用材料的質量、構造形式、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要求。節段的內徑和壁厚不得小于設計厚度。上部進水孔的位置、間距、數量符合設計要求13、。5.12、深埋中心水管節段拼裝形式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5.13、深埋中心水管的回填材料除應滿足保溫、滲水性好的要求外,還應防止石屑、泥沙滲入引起淤積,其質量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按進場批次檢驗。檢驗方法:試驗。5.14、深埋中心水管的縱向坡度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測量。5.15、深埋中心水管平面位置允許偏差為20mm,底面高程允許偏差為10mm。檢驗數量:每100m任意檢查3點。檢驗方法:測量。;,6、安全和環保要求6.1、隧道施工應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涌水淹沒洞室,危及人員、設備和環境安全,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6.2、隧道施工前必須根據設14、計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質資料,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預計可能出現的地下水情況,估計水量,制訂排水方案。6.3、施工前應對地表水進行處理并及早修建洞口防排水設施,防止地表水滲漏及沖刷邊仰坡危及結構及施工安全。6.4、洞內施工排水溝應經常清理,保持暢通,防止淤塞。6.5、在土質地層、圍巖松軟地段,應鋪砌水溝或用管槽排水,洞內施工用水應加強管理,嚴格控制。6.6、隧道內有水地段的高壓電線必須按有關要求鋪設,照明必須采用安全電壓及防水燈頭和燈罩。施工現場電線、電纜使用過程中應經常檢查,確保絕緣良好。6.7、隧道施工排水,應重視環境保護,接洞口污水沉淀池進行處理。 交底人:班組接收人:本交底一式二份,架子隊歸檔一份,班組一份,組織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