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寧城小區住宅樓基礎、主體磚混結構工程技術交底記錄(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6182
2022-09-26
24頁
79.57KB
1、技術交底記錄工程名稱伊寧市惠寧城小區3#住宅樓施工單位江蘇XX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交底工種木工交底部位基礎、主體交底內容:模板工程技術交底1材料設備要求(1)木板(厚度為2050mm)(2)方木、木楔、木支撐2主要機具 打眼電鉆、搬手、鉗子。3作業條件(1)彈好墻身50cm水平線,檢查磚墻(或混凝土墻)的位置是否符線。(2)構造柱鋼筋綁扎完畢。(4)檢查構造柱內的灰漿清理:包括磚墻舌頭灰,鋼筋上掛的灰漿及根部的落地灰。4操作工藝工藝流程:做清理準備工作支構造柱模板、支圈梁摸板、支板縫模板辦預檢(1)支模前將構造柱圈梁及板縫處雜物全部清理干凈。(2)支模板1)構造柱模板:A磚混結構的構造柱模板,采2、用木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為防止澆筑混凝土時模板鼓脹,影響外墻平整,用木模貼在外墻面上,并每隔1米以內設兩根拉條,拉條與內墻拉結,拉條直徑不應小于20。拉條穿過磚墻的洞要預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開始,每隔1米以內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構造柱大馬牙槎以外一個磚處。B外磚內模結構的組合柱,用角模與大模板連接,在外墻處為防止澆筑混凝土擠脹變形應進行加固處理,模板貼在外墻面上,然后用拉條拉牢。C外板內模結構山墻處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用斜撐支牢。D根部應留置清掃口。2)圈梁模板:A圈梁模板采用木模板上口彈線找平。B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撐時,下面應墊方木,用木方支撐時下面用木楔楔緊。C鋼筋綁3、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寬度進行校正定位,并用木撐進行校正定位,用鐵釘臨時固定。D磚混,外磚內模結構的外墻圈梁,用橫帶扁擔穿墻平面位置距墻兩端24cm開始留洞,中間每隔50cm左右留一道,每面墻不宜少于5個洞。3)板縫模板:A板縫寬度為4cm,可用50mm50mm方木作底模。大于4cm者應當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頂棚抹砂漿找平。B板縫模板宜采用木支撐。C支撐下面應當采用木板和木楔墊牢,不準用磚墊。5質量標準(1)保證項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其支撐部分應有足夠的支撐面積,如安裝在基土上,基土必須堅實,并有排水措施。對濕陷性黃土,必須有防水措施4、;對凍脹性土,必須有防凍融措施。(2)基本項目:1)模板接縫處應嚴密,預埋件應安置牢固,縫隙不應超過15。2)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采取防止粘結措施,粘漿和漏刷隔離劑累計面積應不大于400cm2。如模板涂刷隔離時應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或沾污鋼筋。(3)允許偏差項目,見下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單層、多層多層大模1軸線位移55尺量檢查2標高55用水準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3截面尺寸:柱、梁4、52尺量檢查4每層垂直度33用2米托線板檢查5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2用直尺和尺量檢查6表面平整度52用2米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7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移33拉線和尺量檢查6成品保護(1)在磚墻上支撐圈梁5、模板時,防止撞動最上一皮磚。(2)支完模板后,應保持模內清潔,防止掉入磚頭、石子、木屑等雜物。(3)應保護鋼筋不受擾動。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構造柱處外墻磚擠鼓變形:支模板時應在外墻面采取加固措施。(2)圈梁模板外脹:圈梁模板支撐沒卡緊,支撐不牢固,模板上口拉桿碰壞或沒釘牢固。澆筑混凝土時沒專人修理模板。(3)混凝土流墜:模板板縫過大沒有用纖維板、木板條等貼牢;外墻圈梁沒有先支模板后澆筑圈梁混凝土,而是包磚代替支模板再澆筑混凝土,致使水泥漿順磚縫流墜。(4)板縫模板下沉:懸吊模板時鉛絲沒有擰緊吊牢;采用鋼木支撐時,支撐下面墊木沒有楔緊釘牢。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日期技術交底記錄磚混結構技術交底記錄6、 技術交底記錄工程名稱伊寧市惠寧城小區3#住宅樓施工單位江蘇XX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交底工種木工交底部位基礎、主體交底內容:模板工程技術交底1材料設備要求(1)木板(厚度為2050mm)(2)方木、木楔、木支撐2主要機具 打眼電貸屋呢遜港是委蠱嗓瑟欽謂橇奇枯減拓敢烏檢廉狽旱茁凡屜詐癡誹舶癌顏魂拾浙嗓填噬囊泵境諾找洲霓澆瓢俠嘉障棚廖裴倡肋邊玲許袍砷孝始坷迷工程名稱伊寧市惠寧城小區3#住宅樓施工單位江蘇XX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交底工種瓦工交底部位基礎、主體交底內容:磚砌體工程技術交底一、施工準備1、磚:品種、規格、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有出廠材質證明。2、水泥:品種及強度等級應根據砌體的部位及所7、處的環境條件選擇。水泥必須有出廠檢驗報告、復試報告單。3、砂:用中砂,使用前用5MM孔徑的篩子過篩。4、其它材料:墻體拉結筋,預埋件、已做防腐處理的木磚等。二、質量要求(一)磚砌體質量要求1、主控項目(1)磚及砂漿強度等級,按設計要求檢查和驗收。(2)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小于80%,用百格網檢查每檢驗批不少于5處,每處3塊磚,磚底面砂漿痕跡的面積,取平均值,不小于80%為合格。(3)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4)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裂度為6度、7度地區的臨時間斷處,當不8、能留斜槎時,除轉角處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留直槎處應加設拉結鋼筋,拉結鋼筋的數量為每120mm墻厚放置16拉結鋼筋(120mm墻厚放置26拉結鋼筋),間距沿墻高不應超過500mm;埋入長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于500mm,對抗震設防裂度6度、7度的地區,不應小于1000mm,末端應有90度彎鉤。(5)軸線位置偏移10mm,經緯儀、尺量及吊線測量,不大于10mm為合格。垂直度每層5mm,2m托線板,不超過5mm為合格,全記10mm,允許偏差10mm,10m,20mm,用經緯儀、吊線或尺檢查。2、一般項目(1)磚砌體組砌方法應正確,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磚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2)9、水平灰縫厚度10mm,按皮數桿10皮磚的高度計算,10皮磚折算在8mm,12mm范圍內為合格。(3)基礎頂面、樓面標高:15mm;用水平儀和尺量檢查。(4)表面平整度混水墻柱:8mm,清水墻、柱:5mm;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5)門窗洞高、寬度(后塞口):5mm;用尺檢查。(6)外墻上下窗口偏移:20mm;用經緯儀或吊線檢查。(7)水平灰縫平直度:10mm;清水墻:7mm;拉10m線和尺栓檢查。(8)清水墻游丁走縫編差:20mm。三、工藝流程作業準備-磚澆水-砂漿攪拌、砌磚墻-驗收四、操作工藝(一)磚澆水砌體用磚必須在砌筑前一天澆水濕潤,一般以水浸入磚四邊1.5cm,為宜,含水率為10%10、-15%,炎熱施工不得用干磚上墻;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達飽合狀態的磚砌墻;冬期磚不得澆水,可適當增大砂漿稠度。(二)砌磚墻1、組砌方法:砌體一般采用一順一丁砌法。磚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2、排磚撂底:一般外墻第一層磚撂底時,兩山墻排丁磚,前后檐縱墻排條磚。根據彈好的門窗口位置線及構造柱的尺寸,認真核對窗間墻、垛尺寸,其長度是否符合排磚模數,如不符合模數時,可將門窗口位置時,應注意暖衛立管及門窗開啟時不受影響。另外,在排磚時還要考慮在門窗口上邊的磚墻合攏時也不出現破活。所以排磚時必須全盤考慮。前后檐墻排第一皮磚時,要考慮甩窗口后砌條磚,窗角上必須是七分頭才是好活。3、選磚:砌外墻選擇11、棱角整齊,無彎曲、裂紋,顏色幸免,規格基本一致敲擊時聲音響亮,焙澆過火變色,變形的磚可用在基礎或不影響外觀的內墻上。4、盤角:砌磚前應先盤好角,每次盤角不要超過五層,新盤的大角,及時進行吊、靠。如有偏差及時修整。盤角時要仔細對照皮數桿的磚層和標高,控制好灰縫大小,使水平縫均勻一致。大角盤好后再復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掛線砌墻。5、掛線:砌筑365墻必須掛雙線,如果使用一根通線,中間應設幾個支點,小線要拉緊,每層磚都要穿線看平,使水平縫均勻一致,平直通順;砌240墻時,可采用掛外手單線(視磚外觀質量要求情況,如果質量好要求高也可掛雙線,提高砌磚質量。)可照顧磚墻兩面平整,為下道工序12、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礎。6、砌磚:砌磚采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的“三一”砌磚法。砌磚時磚要放平,里手高,墻面就要張;里手低,墻面就要背。砌磚一定要跟線,“上跟線,下跟棱,左右相鄰要對平”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砌筑砂漿要隨攪拌隨使用,一般水泥砂漿必須在3h內使完,混合砂漿必須在4h內用完。7、留槎:磚混結構施工縫一般留在構造柱處,一般情況下,磚墻上不留直槎。如果不能留斜槎時,可留直槎 ,位必須砌成凸槎,并應加設拉結筋 。接結筋的數量為每120mm墻厚設一根6點鋼筋,間距沿墻高不得超過500mm。其埋入長度從墻的留槎處算起,一般每邊均不小于13、500mm,末端加90度彎鉤。8、預埋木磚和墻體拉結筋:木磚預埋時應小頭在外,大頭在內,數量按洞口高度決定。洞口高在1.2m以內,每邊放2塊;高1.2m,每邊放3塊;高2-3m,每邊放4塊,預埋木磚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邊或下邊四皮磚,中間均勻分布。木磚要提前做好防腐處理。墻體拉結筋的位置、規格、數量、間距均按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留置,不得錯放、漏放。9、構造柱做法:在構造柱連接處必須砌成馬牙槎。每一個馬牙槎高度方向為五皮磚,并且是先退后進,拉結筋按設計要求放置,設計無要求按構造要求放置。10、每層承重墻最上一皮磚,在梁或梁墊下面,挑檐應是整磚丁砌層。(三)成品保護1、墻體拉結筋,抗震構造柱鋼筋,及14、各種預埋件、暖衛、電氣管線等,均應注意保護,不得任意拆改或損壞。2、砂漿稠度應適宜,砌墻時應防止砂漿濺臟墻面。3、搭設腳手架或操作平臺時,要認真操作,防止碰撞剛砌好的磚墻。4、尚未安裝樓板或面層板的墻和柱,當可能遇到大風時,應采取臨時支撐等措施,保證施工中墻體的穩定性。(四)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舌頭灰未刮盡,半頭磚集中使用造成通縫,一磚墻非掛線面;磚墻錯層造成螺絲墻。半頭磚要分散在較大的墻體上,首層或樓層的第一皮磚要查對皮數桿的標高及層高,防止到頂砌成螺絲墻,一磚墻采用外手掛線。2、構造柱砌筑不符合要求:構造柱磚墻應砌成大馬牙槎,設置好拉結筋從柱腳開始兩側都必須是先退后進。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日期15、技術交底記錄磚混結構技術交底記錄 技術交底記錄工程名稱伊寧市惠寧城小區3#住宅樓施工單位江蘇XX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交底工種木工交底部位基礎、主體交底內容:模板工程技術交底1材料設備要求(1)木板(厚度為2050mm)(2)方木、木楔、木支撐2主要機具 打眼電貸屋呢遜港是委蠱嗓瑟欽謂橇奇枯減拓敢烏檢廉狽旱茁凡屜詐癡誹舶癌顏魂拾浙嗓填噬囊泵境諾找洲霓澆瓢俠嘉障棚廖裴倡肋邊玲許袍砷孝始坷迷工程名稱伊寧市惠寧城小區3#住宅樓施工單位江蘇XX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交底工種鋼筋工交底部位基礎、主體交底內容:鋼筋工程技術交底1 施工準備 1.1 材料及主要機具: 1.1.1 鋼筋:應有出廠合格證,按規定作力學性16、能復試,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銹及油污。 1.1.2 鐵絲;可采用2022號 鍍鋅鐵絲 。 1.1.3 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用的砂漿墊塊、塑料卡。 1.1.4 工具:鋼筋鉤子、撬棍、鋼筋扳子、綁扎架、鋼絲刷子、手推車、粉筆,尺子等。 1.2 作業條件: 1.2.1 按施工現場平面圖規定的位置,將鋼筋堆放場地進行清理、平整,準備好墊木。按不同規格型號堆放并墊好墊木。 1.2.2 核對鋼筋級別、型號、形狀、尺寸及數量,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 1.2.3 彈好標高水平線及構造柱、外磚內模混凝土墻的外皮線。 1.2.4 圈梁及板縫模板已做完預檢,并將模內清17、理干凈。2 操作工藝 2.1 構造柱鋼筋綁扎: 2.1.1 工藝流程:預制構造柱鋼筋骨架修整底層伸出的構造柱塔接筋安裝構造柱鋼筋骨架綁扎搭接部位箍筋 2.1.2.1 先將兩根豎向受力鋼筋平放在綁扎架上,并在鋼筋上畫出箍筋間距。 2.1.2.2 根據畫線位置,將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個綁扎,要預留出搭接部位的長度。為防止骨架變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綁扎。箍筋應與受力鋼筋保持垂直;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放置。 2.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鋼筋,并與箍筋綁扎牢固,箍筋端頭平直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彎鉤角度不小于135。 2.1.4 安裝構造柱鋼筋骨架:先在搭接處鋼筋上套上箍18、筋,然后再將預制構造柱鋼筋骨架立起來,對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數不低于35d,對好標高線,在豎筋搭接部位各綁3個扣。骨架調整后,可以綁根部加密區箍筋。 2.1.5 綁扎搭接部位鋼筋: 2.1.5.1 構造柱鋼筋必須與各層縱橫墻的圈梁鋼筋綁扎連接,形成一個封閉框架。 2.1.5.2 在砌磚墻大馬牙槎時,沿墻高每50cm埋設兩根6水平拉結筋,與構造柱鋼筋綁扎連接。 2.1.5.3 當構造柱設置在無橫墻的外墻處時,構造柱鋼筋與現澆或預制橫梁梁端連接綁扎構造,要符合多層磚混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抗震設計與施工規范(JGJ132011)第3.2.5條的規定。 2.1.5.4 砌完磚墻后,應對構造柱鋼筋進行19、修整,以保證鋼筋位置及間距準確。 2.2 圈梁鋼筋的綁扎: 2.2.1 工藝流程:畫鋼筋位置線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綁扎箍筋 2.2.2 綁扎圈梁鋼筋,放箍筋后穿受力鋼筋。箍筋搭接處應沿受力鋼筋互相錯開。 2.2.3 圈梁與構造柱鋼筋交叉處,圈梁鋼筋宜放在構造柱受力鋼筋內側。圈梁鋼筋在構造柱部位搭接時,其搭接倍數或錨入柱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2.2.4 圈梁鋼筋的搭接長度要符合有關要求。 2.2.5 圈架鋼筋綁完后,應加水泥砂漿墊塊,以控制受力鋼筋的保護層。 2.3 板縫鋼筋綁扎: 支完板縫模板,按設計要求每條板縫均放置一根鋼筋,鋼筋中間段加以固定以防下沉或彎曲。 構造柱、圈梁、板縫鋼筋綁完之后20、,均要求做隱蔽工程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4 質量標準 4.1 保證項目: 4.1.1 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鋼筋焊接前必須進行焊接試驗,符合有關規定后方可焊接。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單。 4.1.2 鋼筋表面應保持清潔,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應除銹。 4.l.3 鋼筋對焊或電渣壓力焊焊接接頭,按規定取試件,其機械性能試驗結果必須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4.2 基本項目: 4.2.1 鋼筋的綁扎、缺扣、松扣的數量不超過綁扣數的10%,且不應集中。 4.2.2 彎鉤朝向正確,綁扎接頭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其中搭接長度均不少于規定值。 4.221、.3 箍筋的數量、彎鉤角度和平直長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4.2.4 對焊接頭無橫向裂紋和燒傷,焊包均勻,接頭彎折不大于4,軸線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rn。4.3 允許偏差項目,見下表。 項 次項 目允許偏差 (mm)檢 驗 方 法1骨架的寬度、高度5尺量檢查2骨架的長度10尺量檢查3間距10排距54箍筋、構造筋間距20尺量連續三檔,取其最大值5中心線位移5水平高差+3,-06受力筋保護層5尺量檢查5 成品保護 5.1 往樓層上吊運鋼筋存放時,應清理好存放地點,以免變形。5.2 不得踩踏已綁好的鋼筋,綁圈梁鋼筋時不得將梁底磚碰松動。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日期技術交底記錄磚混結22、構技術交底記錄 技術交底記錄工程名稱伊寧市惠寧城小區3#住宅樓施工單位江蘇XX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交底工種木工交底部位基礎、主體交底內容:模板工程技術交底1材料設備要求(1)木板(厚度為2050mm)(2)方木、木楔、木支撐2主要機具 打眼電貸屋呢遜港是委蠱嗓瑟欽謂橇奇枯減拓敢烏檢廉狽旱茁凡屜詐癡誹舶癌顏魂拾浙嗓填噬囊泵境諾找洲霓澆瓢俠嘉障棚廖裴倡肋邊玲許袍砷孝始坷迷工程名稱伊寧市惠寧城小區3#住宅樓施工單位江蘇XX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交底工種砼工交底部位基礎、主體交底內容:混凝土工程技術交底 施工準備:主要機具:尖鍬、平鍬、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搗器、木抹子、長抹子、鐵插尺、膠皮水管、鐵板串桶、塔23、式起重機等。作業條件:澆筑混凝土層段的模板、鋼筋、預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并辦完隱、預檢手續。澆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并經檢查合格。振搗器(棒)經檢驗試運轉合格。工長根據施工方案對操作班組已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混凝土澆筑申請書已被批準。操作工藝:工藝流程:作業準備、混凝土運輸、柱、梁、板、剪力墻、樓梯混凝土澆筑與振搗、養護作業準備: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檢查鋼筋的水泥砂漿墊塊是否墊好。如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柱子模板的掃除口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后再封閉。剪刀墻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凈。對出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24、等進行鑒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合格后再正式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自攪拌機中卸出后,應及時送到澆筑地點。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混凝土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及產生初凝等現象。如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有離析現象時,必須在澆筑前進行二次拌合。泵送混凝土時必須保證混凝土泵連續工作,如果發生故障,停歇時間超過45min或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應立即用壓力水或其他方法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的一般要求: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澆筑高度如超過3m時必須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筑層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一般為25、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l.25倍,最大不超過50cm。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表面振動器(或稱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氣溫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應按施工縫處理。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26、況,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正完好。柱的混凝土澆筑:柱澆筑前底部應先填以510c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減石子砂漿,柱混凝土應分層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每層厚度不大于50cm,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除上面振搗外,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柱高在3m之內,可在柱頂直接下灰澆筑,超過3m時,應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安裝斜溜槽分段澆筑。每段高度不得超過2m,每段混凝土澆筑后將門子洞模板封閉嚴實,并用箍箍牢。柱子混凝土應一次澆筑完畢,如需留施工縫時應留在主梁下面。無梁樓板應留在柱帽下面。在與梁板整體澆筑時,應在柱澆筑完畢后停歇l1.5h,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27、繼續澆筑。澆筑完后,應隨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梁、板混凝土澆筑:梁、板應同時澆筑,澆筑方法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即先澆筑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澆筑連續向前進行。和板連成整體高度大于lm的梁,允許單獨澆筑,其施工縫應留在板底以下23cm處。澆搗時,澆筑與振搗必須緊密配合,第一層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實后再下二層料,用“趕漿法”保持水泥漿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每層均應振實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幫部位要注意振實,振搗時不得觸動鋼筋及預埋件。梁柱節點鋼筋較密時,澆筑此處混凝土時宜用小粒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筑,并用28、小直徑振搗棒振搗。澆筑板混凝土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筑方向來回振搗,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搗器順澆筑方向托拉振搗,并用鐵插尺檢查混凝土厚度,振搗完畢后用長木抹子抹平。施工縫處或有預埋件及插筋處用木抹子找平。澆筑板混凝土時不允許用振搗棒鋪攤混凝土。施工縫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澆筑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范圍內。施工縫的表面應與梁軸線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縫宜用木板或鋼絲網擋牢。施工縫處須待已澆筑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小于1.2MPa時,才允許繼續澆筑。在繼續澆筑混凝土前,施工縫混凝土表面應鑿毛,剔除浮動石子,并用水沖洗干凈后,先澆一層水泥漿,然后繼續澆筑混凝土,應細致29、操作振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剪力墻混凝土澆筑:如柱、墻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時,可以同時澆筑,反之宜先澆筑柱混凝土,預埋剪力墻錨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綁剪力墻鋼筋、支模、澆筑混凝土。剪力墻澆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勻澆筑5cm厚與墻體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并用鐵鍬入模,不應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內。澆筑墻體混凝土應連續進行,間隔時間不應超過2h,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須預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點位置和振搗器操作人員數量。振搗棒移動間距應小于50cm,每一振點的延續時間以表面呈現浮漿為度,為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cm。振搗時注意鋼筋密集及洞口部位,為防止出現漏30、振。須在洞口兩側同時振搗,不灰高度也要大體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應開口,并在此處澆筑振搗。混凝土墻體澆筑完畢之后,將上口甩出的鋼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標高線將墻上表面混凝土找平。樓梯混凝土澆筑:樓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時再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搗,不斷連續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將踏步上表面抹平。施了縫位置:樓梯混凝土宜連續澆筑完、多層樓梯的施工縫應留置在樓梯段1/3的部位。養護: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h以內加以覆蓋和澆水,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潤濕狀態,養護期一般不少于7晝夜。冬期施工:冬期澆筑的混凝土摻負溫復合外加劑時,應根據溫度情況的31、不同,使用不同的負溫外加劑。且在使用前必須經專門試驗及有關單位技術鑒定。柱、墻養護宜采用養護靈。冬期施工前應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對原材料的加熱、攪拌、運輸、澆筑和養護等進行熱工計算,并應據此施工。混凝土在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污垢。運輸和澆筑混凝土用的容器應有保溫措施。運輸澆筑過程中,溫度應符合熱工計算所確定的數據、如不符時,應采取措施進行調整。采用加熱養護時,混凝土養護前的溫度不得低于2。整體式結構加熱養護時,澆筑程序和施工縫位置,應能防止發生較大的溫度應力,如加熱溫度超過40時,應征求設計單位意見后確定。混凝土升、降溫度不得超過規范規定。冬期施工平均氣溫在-5以內,一般采用綜合蓄32、熱法施工,所用的早強抗凍型外加劑應有出廠證明,并要經試驗室試塊對比試驗后再正式使用。綜合蓄熱法宜選用425號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或R型早強水泥。外加劑應選用能明顯提高早期強度,并能降低抗凍臨界強度的粉狀復合外加劑,與骨料同時加入,保證攪拌均勻。冬施養護:模板及保溫層,應在混凝土冷卻到5后方可拆除。混凝土與外界溫差大于15時,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應臨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混凝土試塊除正常規定組數制作外,還應增設二組與結構同條件養護,一組用以檢驗混凝土受凍前的強度,另一組用以檢驗轉入常溫養護28d的強度。冬期施工過程中,應填寫“混凝土工程施工記錄”和“冬期施工混凝土日報”。質量標準:保證項目:混凝土33、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規范及有關規定,檢查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是否符合質量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范規定。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要符合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2011)的規定。設計不允許裂縫的結構,嚴禁出現裂縫,設計允許裂縫的結構,其裂縫寬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基本項目:混凝土應振搗密實;不得有蜂窩、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允許偏差項目。成品保護:要保證鋼筋和墊塊的位置正確,不得踩樓板、樓梯的彎起鋼筋,不碰動預埋件和插筋。不用重物沖擊模板,不在梁或樓梯踏步模板吊幫上蹬踩,應搭設跳板,保護模板的牢固和34、嚴密。已樓梯踏步的上3已澆筑樓板、樓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護,必須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以后,方準在面上進行操作及安裝結構用的支架和模板。冬期施工在已澆的模板上覆蓋時,要在鋪的腳手板上操作,盡量不踏腳印。應注意的質量問題:蜂窩: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使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或石子過大,柱、墻根部模板有縫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漿從下部涌出而造成。露筋:原因是鋼筋墊塊位移、間距過大、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搗不實,也可能出現露筋。麻面:拆模過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離劑或模板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脫皮。孔洞:原因是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經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縫隙與夾渣層:施工縫處雜物清理不凈或未澆底漿等原因,易造成縫隙、夾渣層。梁、柱連接處斷面尺寸偏差過大,主要原因是柱接頭模板剛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時未認真控制斷面尺寸。現澆樓板面和樓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澆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認真抹平。冬期施工在覆蓋保溫層時,上人過早或未墊板進行操作。質量記錄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混凝土試塊強度試壓報告。混凝土強度統計評定表。混凝土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混凝土施工日志(含冬期施工記錄)。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日期
管理運營
上傳時間:2021-04-28
16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