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臨項目隧道洞身開挖技術交底(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6696
2022-09-27
19頁
1.43MB
1、技 術 交 底 記 錄 ZT20JLLZX-01 年 月 日工程名稱交底地點項目部會議室交底組織單位工程管理部交底負責人施工單位一、二、三、四、五、九、十隊接收負責人內容及說明:呂臨項目隧道洞身開挖交底臺階法本項目隧道單洞雙線隧道及單洞單線隧道IV級圍巖采用臺階法。一、施工工序1、利用上一循環的鋼架施做隧道洞身超前支護;2、1-開挖上部土方;3、II-施作上部初期支護;4、3-開挖下部土方;5、IV-施作下部初期支護;6、5-開挖底部(撿底);7、VI-施作下部初期支護;8、VII-仰拱及混凝土填充;9、VIII-施作拱墻二次襯砌。二、工序示意圖臺階法工序橫斷面示意圖臺階法工序縱斷面示意圖三、2、施工要點1、根據圍巖條件和施工機械配置情況合理確定臺階長度、臺階高度及臺階數量,其各部形狀應有利于保持圍巖穩定的前提下盡量便于機械作業。2、單線隧道臺階長度控制在1015m,雙線隧道臺階長度控制在310m。3、上部斷面使用鋼架時,采用鎖腳錨管防止拱部下沉變形,上下斷面初期支護鋼架連接應平順,螺栓連接應牢固。4、圍巖整體性較差時,施工中應采取措施減少下部開挖時對上部圍巖和支護的擾動,下部斷面開挖應兩側交錯進行,下部斷面應在上部斷面噴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開挖。5、IV級圍巖上臺階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2榀鋼架間距,邊墻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2榀鋼架間距,邊墻左右錯開23m開挖。黃土隧道邊墻左右錯開3、至少34m,杜絕同一臺階的同一斷面上出現開挖。6、仰拱開挖前必須完成鋼架鎖腳錨桿,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3m;非爆破開挖和爆破開挖初支仰拱應分別于8h和12h內完成開挖、架設拱架、噴射混凝土作業,確保初支仰拱快挖、快支、快速封閉;7、及時抽排水,杜絕浸泡隧底現象。8、初支仰拱開挖施作全過程設立專人監控指揮。短臺階法本項目隧道單洞雙線隧道及單洞單線隧道V級圍巖采用短臺階法。一、 施工工序1、利用上一循環的鋼架施做隧道洞身超前支護;2、1-開挖上部土方;3、II-施作上部初期支護;4、3-開挖下部土方;5、IV-施作下部初期支護;6、5-開挖底部(撿底);7、VI-施作下部初期支護;8、VII-仰4、拱及混凝土填充;9、VIII-施作拱墻二次襯砌。二、工序示意圖短臺階法工序橫斷面示意圖短臺階法工序橫斷面示意圖三、施工要點1、根據圍巖條件和施工機械配置情況合理確定臺階長度、臺階高度及臺階數量,其各部形狀應有利于保持圍巖穩定的前提下盡量便于機械作業。2、單線隧道臺階長度控制在38m,雙線隧道臺階長度控制在35m。3、上部斷面使用鋼架時,采用鎖腳錨管防止拱部下沉變形,上下斷面初期支護鋼架連接應平順,螺栓連接應牢固。4、圍巖整體性較差時,施工中應采取措施減少下部開挖時對上部圍巖和支護的擾動,下部斷面開挖應兩側交錯進行,下部斷面應在上部斷面噴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開挖。5、V級圍巖上臺階每循環開挖進尺5、不得大于1榀鋼架間距,邊墻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2榀鋼架間距,邊墻左右錯開23m開挖。黃土隧道邊墻左右錯開至少34m,杜絕同一臺階的同一斷面上出現開挖。6、仰拱開挖前必須完成鋼架鎖腳錨桿,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3m;非爆破開挖和爆破開挖初支仰拱應分別于8h和12h內完成開挖、架設拱架、噴射混凝土作業,確保初支仰拱快挖、快支、快速封閉;7、及時抽排水,杜絕浸泡隧底現象。8、初支仰拱開挖施作全過程設立專人監控指揮。三臺階臨時仰拱法本項目隧道單洞雙線隧道及單洞單線V級圍巖淺埋地段采用三臺階臨時仰拱法。一、施工工序1、(1)利用上一循環的鋼架施做隧道洞身超前支護;(2)開挖1部臺階,留核心土;(3)施6、作1部洞身結構的初期支護,即初噴4cm厚混凝土,架立格柵鋼架及臨時仰拱;(4)鉆設系統錨桿后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如為注漿環節,則在掌子面噴10cm混凝土封閉;2、上臺階施工至適當距離后,開挖2部臺階,可參見1部進行。3、開挖3部臺階,接長鋼架,施作初期支護。4、灌筑該段內IV部仰拱。5、灌筑該段內V部隧底填充。6、根據量測結果分析,待初期支護收斂后,利用襯砌模板臺車一次性灌筑VI二次襯砌(拱墻襯砌一次施作)。二、工序示意圖三臺階臨時仰拱法工序橫斷面示意圖三臺階臨時仰拱法工序縱斷面示意圖三臺階臨時仰拱法工序平面示意圖三、施工要點1、三臺階臨時仰拱法應以機械開挖為主,必要時輔以弱爆破,各分部平行7、作業,平行施作初期支護,各分部初期支護應銜接緊密,及時封閉成環。2、仰拱應緊跟下臺階施作,及時閉合構成穩固的支護體系。3、施工過程中應通過監控量測掌握圍巖和支護的變形情況,及時調整支護參數和預留變形量,保證施工安全。4、應完善洞內臨時防排水系統,防止地下水浸泡拱墻腳基礎。5、拱部超前支護完成后,環向開挖上臺階弧形導坑,預留核心土長度35m,寬度宜為隧道開挖寬度的1/31/2。上臺階開挖矢跨比應大于0.3。6、上臺階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1榀鋼架間距,中、下臺階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2榀鋼架間距。中、下臺架左右交錯23m開挖,黃土隧道邊墻左右錯開至少34m,杜絕同一臺階的同一斷面上出現開挖。7、8、各臺階采用鎖腳錨管防止拱部下沉變形,上、下斷面初期支護鋼架連接應平順,螺栓連接應牢固。8、仰拱開挖前必須完成鋼架鎖腳錨桿,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3m;非爆破開挖和爆破開挖初支仰拱應分別于8h和12h內完成開挖、架設拱架、噴射混凝土作業,確保初支仰拱快挖、快支、快速封閉;9、及時抽排水,杜絕浸泡隧底現象。10、初支仰拱開挖施作全過程設立專人監控指揮。雙側壁法本項目前陡泉隧道IV型、V型V級圍巖大跨斷面采用雙側壁法,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嚴格控制超欠挖。一、施工工序1、利用上一循環的鋼架施做隧道洞身超前支護; 2、I-施作超前支護;3、1-左側導坑上部開挖;4、II-左側導坑上部支護;5、2-左側9、導坑下部支護;6、III-左側導坑下部支護成環;7、3-右側導坑上部開挖;8、IV-右側導坑上部開挖;9、4-右側導坑下部支護;10、V-右側導坑下部支護成環;11、5-中槽部開挖;12、VI-中槽部拱部初期支護與左右II、IV部閉合;13、6-中槽中部開挖;14、6-中槽下部開挖;15、VII-中槽下部初期支護與左右III、V部閉合;16、8-拆除臨時支護;17、仰拱及填充混凝土;18、IX-施作拱墻二次襯砌。二、工序示意圖雙側壁法工序橫斷面示意圖雙側壁法工序縱斷面示意圖雙側壁法工序平面示意圖三、施工要點1、側壁導坑形狀宜近于橢圓形斷面,導坑斷面高度宜為整個斷面高的的1/3。2、側壁導坑、中10、槽部位宜采用短臺階法開挖,各部距離應根據隧道埋深、斷面大小、結構類型等選取。各部開挖應及時進行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并盡早封閉成環。3、兩側壁導坑超前中槽部位1015m,可獨立同步開挖和支護;中槽部位采用臺階法開挖,并保持平行作業。4、中槽開挖后,拱部鋼架與兩側壁鋼架的連接是難點,在兩側壁導坑施工中,鋼架的位置準確定位,確保各部架設鋼架連接后在同一垂直面內,避免鋼架發生扭曲。5、根據監控量測信息,初期支護穩定后拆除臨時支護,一次拆除長度不得大于15m,并加強監控量測。6、臨時支護拆除完成后,應及時施作仰拱及二次襯砌。中洞法本項目前陡泉隧道V級加強連拱段采用中洞法。一、 施工工序1、1-開挖中導坑11、; 2、II-中導洞周邊支護(含臨時);3、III-芯墻混凝土施工(含芯墻頂部與巖面同級砼回填);4、IV-右洞超前支護;5、5-右洞上半斷面開挖;6、VI-右洞上半斷面初期支護(含鎖腳錨桿);7、7-右洞下半斷面開挖;8、VIII-右側側墻初期支護;9、IX-左洞超前支護;10、10-左洞上半斷面開挖;11、XI-左洞上半斷面初期支護(含鎖腳錨桿);12、12-左洞上半斷面開挖;13、XIII-左洞側墻初期支護;14、XIV-拆除中導洞右邊墻臨時支護;15、XV-右洞全斷面二次襯砌施工;16、16-中導洞左側邊墻臨時支護拆除;17、XVII-左洞全斷面二次襯砌施工;二、工序示意圖中洞法工序示12、意圖三、施工要點1、中導洞先貫通,并以查明隧道地質情況,為實際施工圍巖分級提供參考。2、左右洞身施工時先超前支護、后開挖,開挖后及時支護。3、左右洞工序錯開。4、開挖工序自上而下,襯砌工序自下而上。5、注意施工的前后工序銜接,注意防排水系統的施作,施工中需預留或預埋的防排水根據監控量測信息,初期支護穩定后拆除臨時支護,一次拆除長度不得大于15m,并加強監控量測。6、上臺階鋼拱架加鎖腳錨桿,以減少在下臺階施工時的變形量,錨桿采用25藥卷錨桿,方向為向下3045,長度為3m。7、左洞(后行洞)掌子面宜落后右洞(先行洞)掌子面3040m,施工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8、在右洞(先行洞)施作二次襯砌前,應13、在中墻左側進行臨時支撐,確保中墻的側向穩定。強制性要求洞身開挖滿足關于進一步明確軟弱圍巖及不良地質鐵路隧道設計施工有關技術規定的通知(鐵建設【2010】120號);關于進一步加強鐵路隧道設計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技【2010】352號);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黃土隧道及軟弱圍巖地段隧道安全施工強制性規定(晉豫魯鐵工【2011】63號)等有關文件。一、一般要求1、嚴格按設計工法開挖。2、嚴格控制超挖,杜絕欠挖。3、黃土隧道采用預留核心土人工配合機械開挖,施工中預留一定的開挖斷面,人工修整到位。二、循環進尺1、上臺階每循環開挖支護進尺IV級圍巖不得大于2榀鋼架間距,V級以上圍巖不得大于1榀鋼架間距14、。2、IV、V級圍巖邊墻每循環開挖支護進尺不得大于2榀,中、下臺階開挖時左右錯開23m,黃土隧道左右錯開34m,嚴禁同一臺階同時接底。3、IV、V級圍巖仰拱開挖前必須完成鋼架鎖腳錨桿,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3m。三、預留變形量III級圍巖35cm,IV級圍巖58cm,V級圍巖812cm,黃土隧道1520cm,根據地質條件及監控量測合理確定預留變形量。四、仰拱開挖1、非爆破開挖和爆破開挖初支仰拱應分別于8小時和12小時內完成開挖、架設拱架、噴射混凝土作業,確保初支仰拱快挖、快支、快速封閉。2、初支仰拱開挖施作全過程必須設立專人監控指揮,機械司機經培訓交底后上崗,墻腳、拱腳等隅角處應預留6070c15、m人工開挖,嚴禁機械碰觸墻腳鋼架,加強抽排水。五、安全步距1、仰拱距離掌子面:III級圍巖不得大于90m,IV級以上圍巖不得大于35m,黃土隧道不得大于30m。質量控制標準一、洞身開挖1、隧道開挖斷面的中線、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2、隧道不應欠挖,當圍巖完整、石質堅硬時,方允許巖石個別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襯砌,整體式襯砌應小于10cm,其它襯砌不應大于5cm。拱腳及墻腳以上1m內斷面嚴禁欠挖。3、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的炮眼痕跡保存率,硬巖應80%,中硬巖應60%,并在開挖輪廓面上均勻分布。4、隧道開挖斷面允許超挖值(cm)及檢驗方法 圍巖級別開挖部位III-IVV、VI檢驗數16、量檢驗方法拱部平均線性超挖10平均線性超挖15平均線性超挖10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個斷面激光斷面儀、全站儀測量周邊輪廓線,繪斷面圖與設計斷面校對最大超挖值20最大超挖值25最大超挖值15邊墻平均10平均10平均10二、隧底開挖1、隧底開挖底部高程應符合設計要求,隧底范圍巖石局部突出每平方米內不應大于0.1m2,侵入斷面不大于5cm。2、邊墻基礎及隧底地質情況應滿足設計要求,基底內無積水浮渣。3、當隧道底需進行加固處理時,應符合設計要求。4、水溝與邊墻基礎同時開挖,且一次成型。邊墻基礎高程應符合設計要求。5、隧底輪廓符合設計要求,隧底允許最大平均超挖值為10cm。鉆爆設計一、鉆爆設計主要參數1、周17、邊眼間距E、最小抵抗線W周邊眼間距E是直接控制開挖輪廓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情況下E=(812)d(d為炮眼直徑);抵抗線W(1.01.5)E。本設計炮眼間距E為450mm,炮眼直徑D為42mm,滿足對E、W值的要求,施工過程根據爆破效果和具體巖層適當調整。2、周邊眼每米裝藥長度L、裝藥集中度q(1)L=2m2.8c/(V00)1.4L1.4滿足條件:每米裝藥長度L的精度達到0.005m即可m不耦合系數 mD/d35/251.4 0炸藥密度,采用2巖石炸藥,00.95g/cm3 c巖石抗壓強度,弱風化灰巖,c140MPa=1400Kg/ cm3V0標準狀態下,每克炸藥生成氣體的體積,查表取818、000 cm3/g(2)q(d2/4)0L 3.22/40.950.02610.2Kg/m3、炮眼數量N的確定炮眼數量計算根據下列公式計算:N=S0/E+CS=34.4/0.45+1.482.89=193(個)S0開挖面周長(m)E周邊眼間距(m)C掏槽眼和擴大眼系數,中硬巖取1.4(m)S開挖隧道斷面積(m2)實踐證明,該公式求得炮眼數量偏小,N取值在160190個。4、各炮眼藥量分配光面爆破關鍵技術,遵循藥包對殉爆距離的要求,通過多個循環爆破效果對比分析,優化炮眼中藥量分配,掏槽眼及底眼采用大直徑藥卷,連續裝藥;輔助眼及內圈眼采用大直徑藥卷,連續裝藥,其裝藥量按照遞減的原則進行分配;周邊眼19、采用小直徑藥卷。5、炮眼堵塞每個作業面配1臺炮泥機,現場加工炮泥,最小堵塞長度不小于30cm,要求堵塞密實,不能有空隙或間斷。6、爆破器材炸藥:采用2巖石銷銨炸藥,周邊眼采用25mm小藥卷,其它采用30cm長,直徑32mm標準藥卷,每卷0.30Kg炸藥。雷管:采用非電毫秒雷管(1、3、5、7、9、11、13、15段),共8種段別。導爆索:周邊眼采用導爆索不耦合裝藥。裝藥結構:掏槽眼和底眼連續裝藥。周邊眼采用間隔不耦合裝藥結構,炮泥封口。7、裝藥連線網路裝藥時,每2人一組,分片按照鉆爆設計圖確定的裝藥量自上而下進行裝藥,起爆網路采用復式聯結網路,每一簇即“一把握”,導爆管在自由端15cm以上處,20、安裝2個引爆雷管,起爆器引爆,各聯結均采用黑膠布包扎,以保證起爆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聯結時注意:導爆管不能打結和拉細;各炮眼雷管連接次數相同;網路連接好后,要有專人負責檢查。8、 炮眼布置原則(1)掏槽炮眼布置在開挖斷面的中部采用直眼掏槽,炮眼方向在巖層層理或節理明顯時,不得與其平行,呈一定角度并盡量與其垂直。(2)周邊炮眼沿設計開挖輪廓線布置,以保證爆出的斷面符合設計要求。(3)輔助眼交錯均勻布置在周邊眼和掏槽眼之間,力求爆下的石渣塊度適合裝渣的需要。(4)周邊眼與輔助眼的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以保證開挖面平整,但掏槽炮眼加深10-20cm。(5)炮眼布置數量視隧道開挖斷面的大小和圍巖情況而定。21、二、炮眼布置及裝填系數1、III級圍巖炮眼布置及裝填系數III級圍巖鉆爆設計圖III級圍巖裝填系數表部位炮眼名稱炮眼數量(個)炮眼深度(m)裝藥(節)裝填系數單孔裝藥量(Kg)合計裝藥量(Kg)雷管段別上臺階掏槽眼6.0 3.0 6.0 0.6 1.8 10.8 MS1掏槽眼6.0 2.8 6.0 0.6 1.8 10.8 MS3掏槽眼4.0 2.8 6.0 0.6 1.8 7.2 MS5輔助眼9.0 2.8 4.0 0.4 1.2 10.8 MS7輔助眼13.0 2.8 4.0 0.4 1.2 15.6 MS9輔助眼19.0 2.8 3.0 0.3 0.9 17.1 MS11周邊眼37.0 22、2.8 2.0 0.2 0.6 22.2 MS13底眼12.0 2.8 6.0 0.6 1.8 21.6 MS15小計106.0 116.1 下臺階輔助眼9.0 3.0 5.0 0.5 1.5 13.5 MS1輔助眼8.0 3.0 5.0 0.5 1.5 12.0 MS3輔助眼9.0 3.0 5.0 0.5 1.5 13.5 MS5內圈眼20.0 3.0 4.0 0.4 1.2 24.0 MS7周邊眼14.0 3.0 2.0 0.2 0.6 8.4 MS9底眼15.0 3.0 4.0 0.4 1.2 18.0 MS11小計75.0 89.4 合計181.0 205.5 2、IV級圍巖炮眼布置及23、裝填系數IV級圍巖鉆爆設計圖IV級圍巖裝填系數表部位炮眼名稱炮眼數量(個)炮眼深度(m)裝藥(節)裝填系數單孔裝藥量(Kg)合計裝藥量(Kg)雷管段別上臺階掏槽眼62.850.54 1.59MS1掏槽眼62.63.50.40 1.056.3MS3掏槽眼42.63.50.40 1.054.2MS5輔助眼92.63.50.40 1.059.45MS7輔助眼142.63.50.40 1.0514.7MS9輔助眼212.63.50.40 1.0522.05MS11周邊眼442.61.330.15 0.39917.6 MS13底眼122.650.58 1.518MS15小計116101.3 下臺階輔助眼24、92.6 3.50.40 1.059.5 MS1輔助眼82.6 3.50.40 1.058.4 MS3輔助眼92.6 3.50.40 1.059.5 MS5內圈眼202.6 2.50.29 0.7515.0 MS7周邊眼162.6 1.330.15 0.3996.4 MS9底眼172.6 3.50.40 1.0517.9 MS11小計7966.5 合計195167.8 3、V級圍巖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必要時輔助采用淺眼松動爆破。三、光面爆破控制要點1、采用光面爆破技術和微震控制爆破技術,嚴格控制裝藥量,以減小對圍巖的擾動,控制超欠挖,控制洞碴粒徑以利于挖堀裝載機裝碴。2、隧道開挖每個循環都要25、進行施工測量,控制開挖斷面,在掌子面上用紅油漆畫出隧道開挖輪廓線及炮眼位置,誤差不超過5cm。并采用激光準直儀來控制開挖方向。3、鉆眼必須按設計指定的位置進行。鉆眼時掘進眼保持與隧道軸線平行,除底眼外,其它炮眼口比眼底低5cm,以便鉆孔時的巖粉自然流出,周邊眼外插角控制在34以內。掏槽眼嚴禁互相打穿相交,眼底比其它炮眼深20cm。4、裝藥前炮眼用高壓風吹干凈,檢查炮眼數量。裝藥時專人分好段別,按爆破設計順序裝藥,裝藥作業分組分片進行,定人定位,確保裝藥作業有序進行,防止雷管段別混亂,影響爆破效果。每眼裝藥后用炮泥堵塞。5、起爆采用復式網絡、非電起爆系統,聯接時,每組控制在12根以內;聯接雷管使26、用相同的段別,且使用低段別的雷管。雷管聯接好后有專人檢查,檢查雷管的連接質量及是否有漏聯的雷管,檢查無誤后起爆。6、開挖中注意觀察石質的變化情況及爆破效果,及時調整鉆爆設計。7、控制隧道底超欠挖,保證底面平順。保持臨時排水系統暢通,防止積水浸泡圍巖。四、光面爆破技術措施1、嚴密組織:光爆鉆孔時,應由專人統一指揮協調,認真實行定人、定位、定機、定標準、定數量的崗位責任制。2、測量定位:先由測量班在掌子面測出炮孔位置,并用十字線標定,鉆孔過程中嚴格控制炮眼方向。3、掏槽:全斷面開挖時采用大直徑中空直眼掏槽,臺階法開挖時采用復式楔形掏槽。掏槽眼炮孔超鉆200300mm,并加強裝藥。4、鉆孔:分區按順27、序鉆孔,刷幫壓頂鉆孔時,固定技術熟練的司機司鉆,提高鉆孔的速度和準確性。開口時慢慢推進,特別是要控制好周邊炮眼的鉆孔精度和外插角,達到定位準確,開挖輪廓平順,炮孔末端齊整的要求。5、清孔驗孔:鉆完一孔后及時進行清孔驗孔,炮眼檢查的標準為:“準、直、平、齊”;炮眼深度符合設計要求,各炮眼相互平行,孔底要落在同一平面上。炮眼驗收合格后,清除孔內的碴粉,準備裝藥;對不合格的炮孔要堅持重鉆。6、裝藥聯線:選用低爆速、低猛度、傳爆性好、威力大的炸藥,并與巖石的波阻抗相匹配的炸藥。各類炮眼采用合理的裝藥系數,周邊眼選用小直徑藥卷不耦合裝藥,事先將藥卷按照設計間距固定在小竹片上,然后輕輕地送入孔內;掘進炮眼連續裝藥,掏槽眼藥量要加強。炮孔采用機制炮泥堵塞,炮孔最小堵塞長度不得小于200mm,聯線應確保內圈眼的爆破效果和周邊眼同時或分段起爆。爆破網絡檢查:裝藥聯線完成后要對整個爆破網絡進行全面檢查,在確認整個網絡無誤后方可起爆。7、不斷優化爆破設計:每次鉆爆完成后,技術人員與爆破人員一起檢驗爆破效果,主要檢驗石碴塊度是否均勻、周邊眼炮痕保留情況、炮眼利用率等,根據爆破效果及圍巖實際情況,調整參數,以求取得更好光爆效果 接收負責人: 年 月 日編制: 復核: 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