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46萬噸煤基烯烴新增污水處理站項目設備安裝技術交底(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6706
2022-09-27
11頁
201.54KB
1、 設備安裝技術交底一、交底說明:本交底說明僅限用于煤化工年產46萬噸煤基烯烴新增污水處理站項目-臭氧發生間、泵房、氧化池的設備安裝。二、設備所在位置平面布置圖: 泵房平面布置圖(上) 臭氧發生間平面布置圖(下)三. 施工方法:1.泵施工工序設備開箱檢驗、出庫設備就位粗找正一 次 灌 漿設備精找二 次 灌 漿聯軸器對中找正泵體附屬管線安裝電機單試聯軸器對中復測設 備 單 試業主驗收、交接2.基礎鏟毛及鏟墊鐵臥的要求 基礎檢測達到合格后,對基礎要鏟好麻面,基礎表面不得有油垢及疏松層,放置墊鐵處鏟好墊鐵窩; 基礎鏟好麻面要求,麻點深度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內有3-5點為宜。 墊鐵臥放置墊鐵2、處(周邊50mm)應鏟平,鏟平部位水平度允許偏差為2mm/m,預留地腳螺栓孔內的雜物應清除干凈;3.墊鐵的安裝 墊鐵布置時,以地腳螺栓兩側各放置一組為原則,并盡量靠近地腳螺栓,相鄰兩墊鐵組的間距一般為500mm為宜; 每組墊鐵應放置平穩,同基礎接觸良好。設備調整好后,每組墊鐵應壓緊,用0.05mm的塞尺檢查墊鐵之間及墊鐵與底座面之間的間隙,在墊鐵同一斷面處兩側塞入的總和不得超過墊鐵長度的1/3; 墊鐵層數不得超過五層,層間應壓緊,墊鐵高度應為3070mm; 平墊鐵尺寸為150mm80mm,=20mm;斜墊鐵尺寸為150mm80mm,=20mm 設備調平后,墊鐵斷面應露出設備底面外緣;平墊鐵宜露3、出10mm30mm;斜墊鐵宜露出10mm50mm。墊鐵位置示意圖如下: 泵用墊鐵找平、找正后,用0.25或0.5 公斤重的手錘敲擊檢查墊鐵組的松緊程度,應無松動現象。用 0.05 毫米的塞尺檢查,墊鐵之間及墊鐵與底座底面之間的間隙,在墊鐵同一斷面處從兩側塞入的長度總和,不得超過墊鐵長(寬)度的 1/3 。檢查合格后應隨即用電焊在墊鐵組的兩側進行層間點焊固定,墊鐵與泵底座之間不得焊接。4地腳螺栓安裝 放置在預留孔中的地腳螺栓,應符合下列要求:地腳螺栓的光桿部份應無油污或氧化皮,螺紋部份涂油脂;螺栓應垂直無歪斜; 地腳螺栓不應碰孔底,螺栓上的任一部位離孔壁的距離不得小于 15 毫米; 擰緊螺母后,4、螺栓必須露出螺母螺栓直徑的1/32/3。螺母與墊圈、墊圈與底座間的接觸均應良好。 擰緊地腳螺栓應在預留孔內的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75 以上時進行。 放置帶錨板的地腳螺栓,應符合下列要求:用螺母托著的鋼制錨板,錨板與螺母之間應點焊固定;當錨板直接焊在地腳螺栓上時,其角焊縫高度應不小于螺桿直徑的 1/2 。5泵找正找平 泵上作為定位基準的面、線和點對安裝基準線的平面位置及標高的允許偏差,一般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設備的平面位置和標高對安裝基準線的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mm)平面位置標高與其他設備無機械聯系時10+20-10與其他設備有機械聯系時21機泵的初找正、找平應按基礎上的基準線對應泵體的基準測量5、點進行調整和測量。調整和測量的基準規定如下: 機泵的找平、找正應以進、出口法蘭面為基準; 機泵體的機械加工平面; 轉動部件的軸頸或外露表面; 機泵聯軸器的端面及外圓周面;在上述基準面上用水平尺,在四個方位點進行測量調整。 機泵找正、找平應達下列質量標準: 機泵找正與找平應在同一平面內互成直角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向上進行; 機泵找正與找平應根據要求用墊鐵(或其他調整件)調整標高精度,不得用緊固和放松地腳螺栓及局部加壓等方法調整; 機泵的水平度允許偏差:縱向水平度允許偏差0.1mm/m,橫向水平度允許偏差0.05 mm/m。應在泵的進出口法蘭面或其他水平面上測量;下面給出本裝置中的幾種主要泵的安裝6、偏差要求。具體要求見下表: 離心泵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1中心線位置52標 高53泵的水平度縱 向0.10/1000橫 向0.20/1000 齒輪泵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1中心線位置52標 高53泵的水平度縱 向0.05/1000橫 向0.10/1000 螺桿泵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1中心線位置52標 高53泵的水平度解體安裝縱、橫向0.05/1000整體安裝縱 向0.05/1000橫 向0.10/1000 計量泵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1中心線位置52標 高53泵的水平度縱 向0.05/1000橫 向0.10/1000 泵調整好后,平墊鐵宜露出10mm30mm,斜墊鐵宜露出10mm15mm。墊鐵組深入設備底座7、的長度應超過地腳螺栓的中心; 配對斜墊鐵的搭接長度不應少于全長的3/4,相互間的傾斜角度不大于3度; 復查泵的安裝標高、中心位置,無誤后,對稱擰緊各地腳螺栓,擰緊力均勻; 復查泵的水平度誤差,若不合格,松開地腳螺栓,重復上一步的步驟,直至合格;螺栓螺紋均勻露出螺母23扣,外露的螺紋涂防銹脂。 墊鐵應無松動現象,用0.25kg重的手錘敲擊檢查合格后應點焊牢固,墊鐵與泵底座不準焊接。泵精找 泵的一次灌漿強度達到75%以上時,才可以進行泵的精找工作; 泵精找采用百分表雙向(徑向、軸向)對中找正法; 兩半聯軸器端面應緊密接觸,其兩軸的對中允許偏差:徑向位移小于0.03mm,軸向傾斜應小于0.1/1008、0;聯軸器對中找正后應對螺栓孔進行鉸孔,用0.25KG手錘將銷柱型螺栓輕輕敲入為準。 找正方法利用框式水平儀,通過調整墊鐵的方法來找正; 沒有特殊要求的均按設備為整體安裝; 泵的水平偏差,首先應符合機器技術文件的規定值,如技術文件無規定按照6灌漿一次灌漿 泵初找正經檢驗合格后,進行一次灌漿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灌漿前需要復測設備的中心位置,水平度等參數; 必須將預留孔內的雜物、污垢、積水等清除干凈,并須浸濕,環境溫度高于5度,否則應采取防凍措施; 地腳螺栓放入螺栓孔中的光桿部分應無油污和氧化皮,螺紋部分應涂上少量的潤滑脂; 螺栓應垂直無歪斜,并居于機器底座螺栓孔的中心位置; 地腳螺栓的任一部位9、,距離預留孔的孔底、孔壁應大于15mm; 搗實地腳螺栓預留孔內的混凝土時,不得使地腳螺栓歪斜或泵產生位移; 確定灌漿料的標號,混合比;并在灌漿之前報驗試塊報告。二次灌漿 二次灌漿工作應在泵精找結束及隱蔽工程檢查合格后進行,具體要求如下: 二次灌漿必須在泵最終找平、找正24小時以內完成,否則需要重新復核找平、找正數據; 灌漿材料選擇應比基礎混凝土高一標號,按照使用說明書施工; 基礎表面的污垢、雜物必須清除干凈,并應進行浸濕; 與二次灌漿層相接觸的泵底座底面應清潔無油垢、無防銹漆; 二次灌漿必須一次灌完,不得分層澆筑,并充分搗實,灌漿完成后,需經常進行澆水養護或在基礎表面覆蓋潮濕的編織袋; 設備底10、座外部灌漿高度需要達到設備底座下面以上,內部需灌到底座上表面平齊,以減少泵運行時的振動。7機泵試運(1)泵試運轉前,應做下列檢查: 地腳螺栓應緊固完畢,二次灌漿應達到設計強度,抹面工作應結束; 冷卻、傳熱、保溫、保冷、沖洗、過濾、除濕、潤滑、液封等系統及工藝管道應連接正確,且無滲漏現象。管道應沖洗干凈,保持通暢; 輸送液體溫度高于 120 的離心泵,軸承部位應進行冷卻; 機械密封應進行冷卻、沖洗。輸送易結晶的液體時,再次啟動前,應將密封部位的結晶物清理干凈; 各指示儀表應靈敏、準確; 電機絕緣電阻及轉動方向應符合設計規定; 軸端填料的松緊程度應適宜。機械密封的裝配應正確。高溫高壓下,填料的減壓11、降溫設施應符合要求; 各潤滑部位應加入符合技術文件規定的潤滑劑; 泵入口必須加過濾網,過濾網有效面積應不小于泵入口截面積的兩倍; 脫開聯軸器,先進行驅動機的試運轉。以電機驅動者,電機應運轉 2 小時以上; 兩軸的對中偏差應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2) 泵啟動時應按下列要求進行: 往復泵、齒輪泵、螺桿泵等容積式泵啟動時,必須先開啟進、出口閥門; 離心泵應先開入口閥門,關出口閥門后再啟動,待泵出口壓力穩定后,立即緩慢打開出口閥門調節流量;在關閉出口閥門的條件下,泵連續運轉時間不得超過3min; 用化工介質進行試運轉的泵,其充液、置換、排氣等要求應按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3) 泵必須在額定負荷下連續12、進行單機試運轉 4 小時。凡允許以新鮮水為介質進行試運轉的泵,應用水進行試運轉。(4) 對于輸送石油產品的泵,其泵腔與軸承連通并以工作介質為軸承潤滑劑者,應以工作介質進行試運轉。 (5) 脆性材料制造的泵在試運轉時,應防止驟冷和驟熱,不允許有高于 50 溫差的冷熱突變。(6) 泵試運轉時應符合下列要求:泵的振動值應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 電動機溫升不得超過銘牌或技術文件的規定,如無規定,應根據絕緣等級的不同進行確定; 壓力和電流應符合設計要求,對于工作介質比重小于 1 的離心泵,當用水進行試運轉時,應控制電動機的電流不得超過額定值,且流量不應低于額定值的 20 ; 轉子及各運動部件不得有異常聲響13、和摩擦現象。往復泵應運行平穩。 各潤滑點的潤滑油溫度,密封液和冷卻水的溫度,不得超過技術文件的規定,潤滑油不得有滲漏和霧狀噴油現象; 泵的附屬設備運行正常,管道應連接牢固無滲漏; 離心泵的軟填料密封可根據輸送介質粘度的不同,允許有 520滴/分的均勻成滴泄漏。機械密封的允許泄漏量應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對于輸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貴重物料和要求介質與空氣隔絕的泵,密封的泄漏量不應大于設計的規定值。(7) 泵在停止試運轉后,應符合下列要求: 離心泵應關閉泵的入口閥門,待泵冷卻后應再依次關閉附屬系統的閥門; 輸送易結晶、凝固、沉淀等介質的泵,停泵后,應防止堵塞,并及時用清水或其它介質沖洗泵和管道; 應放凈泵內積存的液體,防止銹蝕和凍裂。(8) 試運轉過程中應做詳細記錄。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交底編號:中 油 吉 林 化 建 技 術 交 底 (動靜設備安裝安全技術交底)編審簽字編審日期編制 年 月 日審核 年 月 日 編制單位:中油吉林化建赤峰項目部 臭氧發生間、泵房、氧化池技術交底尾頁簽 字日 期交底編號交 底 人馬耀華接受交底施工作業組質量檢查員安全人員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