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鐵4號省文聯站~玉雙路站盾構進洞安全技術交底(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6836
2022-09-27
13頁
300.54KB
1、省文聯站玉雙路站18#盾構進洞安全技術交底書編號: 交底單位名稱:成都地鐵4號線土建7標段項目經理部 第 頁 共 頁工程名稱成都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土建7標段盾構區間設計文件圖號施工部位省文聯站停車線左線盾構接收交底日期2013年8月23日技術交底內容:一、工程概況二、工程地質情況三、管線情況四、施工準備五、施工部署六、接收施工工藝流程七、安全質量保證措施附件及附圖:交底人: 復核人: 接受人:省文聯站玉雙路站18#盾構進洞安全技術交底書一、 工程概況省文聯站玉雙路站盾構區間隧道18#盾構機在玉雙站以西盾構工作井下井后由左線向省文聯站掘進,到達省文聯站停車線進行接收,在省聯站停車線站內過站2542、.3m,后在省文聯站東端頭井進行調頭,由右線二次始發向玉雙路站方向掘進,最終到達玉雙路站以西盾構工作井后,平移至左線,再由左線預留盾構孔吊出。省文聯站玉雙路站盾構區間隧道全長990.9m(短鏈0.263m),設計環數660環。二、工程地質情況省文聯站停車線左線盾構接收,地層從上到下依次為:1人工填筑土層,2-3粉質粘土層,2-8-1松散卵石層,2-8-2稍密卵石層,2-5細砂層,3-8-3中密卵石層,3-8-4密實卵石層,3-8-2稍密卵石層,3-5細砂層,3-8-3中密卵石層。左線區間隧道到達段地層分布如下圖所示:左線區間隧道到達段地層分布圖三、管線情況18#盾構區間隧道左線進洞端里程位于武3、城大街北側機動車道上,由于省文聯車站施工,原有管線部分已經遷改。經現場調查,省文聯文聯站停車線盾構進洞端區間隧道范圍內管線情況詳見:距洞門10米區間隧道范圍內地面管線情況表管線編號類型尺寸(mm)位置管底距隧道頂距離(m)1 給水鑄鐵DN600在規劃道路平面上沿區間隧道左上方布置,埋深1.4m1.6m9.59.32 通訊 管線混凝土排管900600在規劃道路平面上沿區間隧道正上方布置,埋深2.0m2.5m9.59.03 電力管線混凝土排管600800在規劃道路平面上沿區間隧道邊部布置,埋深1.5m2.0m9.48.94 污水混凝土管DN700在規劃道路平面上沿區間隧道正上方布置,埋深4.8m(4、距洞門約12米)6.7省文聯站停車線盾構進洞端區間隧道范圍內管線平面圖四、施工準備(1)盾構接收前,項目經理部組織有關人員參加技術交底,制定詳細的安全專項交底及技術交底。(2)根據盾構隧道中心設計資料,復核接收洞門鋼圈實際三維坐標與設計值相比較,使盾構沿實際值掘進。(3)進行進洞前50米隧道內外導線點聯測、水準點復測,并復核盾構姿態。(4)盾構接收前,對所有施工機械、設備狀態進行復查。(5)做好供水、排水、供電、夜間照明、各項物資、材料設備的準備工作。(6)合理進行人員組織安排,熟悉工程圖和工程地質資料。(7)做好洞門漏水的應急準備。五、施工部署由于盾構接收與接收前各項準備工作緊密相聯,為保證5、盾構順利接收,須對整個過程進行合理部署,具體包含如下內容:(1)端頭井接收段土體加固;(2)接收托架安裝;(3)洞門鑿除;(4)洞門止水裝置安裝;(5)實際洞門位置、盾構姿態確認;(6)盾構接收掘進;(7)洞門封堵。六、接收工藝流程6.1端頭井土體加固為保證盾構機安全進、出洞,隧道進、出口土體必須具有良好的自立性及密實性,為確保盾構機在經過洞口時土體不坍塌,地下水不涌入,因此必須對洞口土體進行加固。洞口土體加固主要采用大管棚加固方式。大管棚施工主要目的是加固地層和止水。盾構洞門加固利用車站或區間工作井作管棚工作室。對洞門頂部120范圍內施工19根,每根10米長108管,然后注漿加固地層。洞口盾6、構進洞段進行地面注漿加固。6.2接收托架(過站小車)安裝;接收基座的中心軸線與隧道設計軸線一致,同時還需要兼顧盾構機出洞姿態。接收基座的軌面標高除適應于線路情況外,降低15mm20mm,以便盾構機順利上托架,避免碰頭現象發生。四周采用工字鋼將基座加固,防止托架滑動。經測量,接收托架實際安裝定位標高比盾構機進洞設計標高底18mm。6.3洞門鑿除鑿除洞門采用人工風鎬的方法,為減少進洞期間的風險,洞門外圍護樁不進行鑿除,只進行洞門噴漿面砼鑿除。開鑿前,搭設雙排腳手架,由上往下鑿除,將噴漿面鋼筋鑿出裸露并用氧焊切割掉,并檢查確定洞門范圍內無鋼筋。洞門鑿除外徑滿足要求,盾構機出洞時安排專人對洞門法面進行7、觀察。6.4洞門止水裝置安裝對洞圈預埋鋼環上雙頭螺栓孔進行攻絲清理,上緊雙頭螺栓后,再點焊固定。其次,洞門鑿除完成后,清理渣土,一次性安裝完防水密封裝置,并穿好鋼絲繩,暫且不拉緊。密封裝置安裝順序為:簾布橡膠板洞門翻板墊圈螺母。防水裝置翻板上鋼絲繩在盾構出洞時要拉緊一次,等到盾尾拖出之后簾布橡膠板落到管片上時,再完全拉緊翻板上的鋼絲繩,以保證洞門密封效果,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洞門坍塌。6.5盾構姿態的確定6.5.1盾構機姿態復核測量在隧道貫通前150m200m時進行包括聯系測量的線路復測。洞內所有的測量控制點進行一次整體的、系統的控制測量復核,對所有控制點的坐標進行精密、準確的平差計算。在距離貫通8、面100m75m時對導向系統進行復核測量。在盾構到站前的最后一次導向系統換站時,充分利用貫通前150200m時的線路復測的結果,用測量二等控制點辦法精確測量測站、后視點的坐標和高程。6.5.2到達洞門復核測量為準確掌握到達洞門施工情況,在盾構貫通前100m對盾構到達洞門進行復核測量。測量項目包括:洞門中心位置偏差、洞門圈半徑等,必要時根據測量結果對洞門進行相應處理。洞門復測成果:(1)洞門實測鋼圈偏右6.5cm(以盾構前進方向為基準),盾構進洞時水平姿態可逐漸偏右5.0cm左右控制,確保盾構機順利駛入接收架。(2)由于洞門實測鋼圈標高偏高9.5cm左右,盾構掘進線路設計高程已經在盾構機里進行了9、調整,盾構進洞時候垂直姿態可按盾構機屏幕姿態控制,垂直姿態目標值為:+00mm+10mm控制,嚴禁超過+10mm。6.5.3盾構姿態調整根據盾構姿態測量和洞門復測結果,討論制訂盾構姿態調整方案,并逐漸將盾構姿態調整至預計的位置。確定盾構貫通姿態時,一般考慮盾構到達時進度較慢,盾構存在下沉的情況,貫通前15m可逐漸將盾構姿態抬高10mm。6.5.4 盾構接收掘進里程模擬6.6盾構接收掘進6.6.1距離車站圍護樁20m時的相應準備工作(1)根據盾構姿態測量和洞門復測結果,進一步加強盾構姿態調整,逐漸將盾構姿態調整至預計的位置。(2)提前檢查硬化地面有無裂縫、車站端墻及其他結構有無變形、裂縫等。(310、)掘進參數:土壓(0.50.1)bar,根據隧道覆土厚度綜合確定,推進速度40mmmin以內,推力10000KN以內,刀盤轉速1.11.2rmin。6.6.2距車站圍護樁約10m段的掘進(1)遵循“小推力,低速度,低轉速,少出土”的原則,并時刻監視密封土艙壓力值。在保證順利出渣、地表穩定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壓力。若發現土壓無法建立,應嚴格控制出渣量,以防止地表沉降。(2)加強洞外監測,地面值班人員要及時將洞外的情況反應給總工程師和主司機室,以利于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掘進參數。(3)掘進參數:土壓(0.20.1)bar,推進速度20mmmin以內,推力8000KN以內,刀盤轉速1.0rmin。各項參數在11、實際掘進施工中根據地面、車站端墻及洞門監測結果進行適當調整。6.6.3盾構破玻璃纖維筋圍護樁掘進(1)洞門處圍護結構為4根樁徑為1500mm的玻璃纖維筋挖孔樁。盾構在破樁時遵循“低推力、低刀盤轉速,減小擾動”的原則,確保不對車站端墻造成影響。在破除玻璃纖維筋樁時,盡量用螺旋輸送機出渣,以減少隧道貫通后人工清渣量。(2)盾構進入玻璃纖維筋樁范圍掘進時,由總工程師在到達洞門前統一指揮并與盾構主控室保持不間斷的聯系。(3)掘進模式從土壓平衡向敞開式過渡,破樁時速度10mmmin以內,推力6000KN以內,即在保證速度情況下盡量減小推力。各項參數在實際掘進施工中根據地面、車站端墻及洞門監測結果進行適當12、調整。6.6.4最后5環推進拼裝最后5環管片安裝時應注意如下事項:(1)安裝管片時,液壓缸推力設定為5MPa,出洞10環管片的連接螺栓要求緊固不少于3次,第一次在管片安裝時,第二次在下一環安裝時,最后再進行人工檢查復緊,保證管片連接緊密。(2)為保證出洞口10環管片的穩定,在管片2點、4點、8點、10點四處同線的縱向螺栓處采用拉緊裝置進行拉緊.6.7洞門封堵洞門混凝土鑿除后,盡快推進盾構和拼裝管片,盡量縮短盾構進洞時間。在盾體完全出洞圈后,進行洞門封門。此時拉緊洞門翻板上的鋼絲繩,保證各處縫隙封閉,形成完好密封。采用管片內的注漿孔進行雙液注漿,從下往上進行二次注漿,使管片與加固土體形成密封防水13、簾幕,達到封堵洞門的效果。同時,利用同步注漿系統進行單液注漿,充分填充盾尾后管片與加固體之間的建筑空隙。再根據實際情況對洞門處進行注漿封門。6.8其他相關工作(1)盾構接收前,應在接收段的地表布設監測點,并在1天內監測4次,取平均值作為初始值。(2)完成盾構推進相關機械、設備的檢修與保養,以滿足接收要求。(3)做好盾構推進相關材料的儲備工作,如:管片、管片螺栓、管片防水材料等。(4)備好盾構接收應急材料與設備,包括:注漿機、聚氨酯、快干水泥等。 七、安全質量保證措施(1)盾構機上接收架時必須連續進行,不可間斷。(2)盾構進洞期間,堅持項目領導帶班制度,各崗位人員對異常情況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發14、現洞門涌水、涌砂、沉降超限、盾構姿態突然異常等異常時,須立即啟動應急預案。(3)為預防盾構接收期間突遇漏水漏砂,應提前做好應急準備;同時,須做好雙液漿、聚氨酯等搶險材料的試驗,確保在險情發生后,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局勢控制,減小損失。(4)接收過程中,涉及較多的井口作業及登高作業,所有施工人員應正確佩戴勞保用品。(5)盾構進洞期間,值班人員及盾構各部位電話須進行檢查,保證電話的暢通。各崗位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嚴禁擅自脫崗,各崗位之間加強聯系,保證施工正常。(6)施工過程中現場作業班組和值班人員必須堅持做好溝通與情況通報制度,嚴格執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對現場發生的其他任何異常情況及時上報。(7)盾構15、接收前對端頭井周圍地面情況進行監測。并加強地表巡查力度,巡查人員及安全員24小時不間斷巡視,發現異常,及時通報,采取措施。(8)由于洞門外側土體已加固,盾構在加固區推進時,應有豐富經驗的盾構司機進行操作,刀盤切削時的加水量、大刀盤轉速、油壓及推進速度等應隨時調整。(9)接收前要求機電人員對盾構機及其他輔助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調試,確保設備完好。(10)管片拼裝質量: 控制管片拼裝質量。管片拼裝后需滿足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DG/TJ08-236-2008的要求。控制管片拼裝后無裂縫、無破損、無掉角、無滲漏。 管片拼裝前須對盾尾積水進行清理,同時檢查下井管片防水材料的粘貼、管片角部有無破角等以控制管片拼裝滿足防滲水要求。 管片螺栓復緊須滿足質量要求。(11) 同步注漿漿液拌制質量 嚴格控制同步注漿漿液拌制質量,拌漿量具體見當班技術指令。 注:本交底未詳盡處,及時詢問現場技術員,并嚴格執行現行相關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