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方案(2006-2020年)(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96972
2022-09-27
20頁
524.51KB
1、島 石 鎮 土地利 用 總 體規劃島 石 鎮 土地利 用 總 體規劃(2006-2020 年)(2006-2020 年)2013 年 調整 完 善 方案2013 年 調整 完 善 方案二一五年九月二一五年九月 目目 錄錄 一、背一、背 景景 .1 1 二、總則二、總則 .4 4 三、戰略與目標三、戰略與目標 .6 6 四、主要控制指標調整情況四、主要控制指標調整情況 .9 9 五、土地利用結構調整五、土地利用結構調整 .1010 六、三線劃定與布局優化六、三線劃定與布局優化 .1111 七、主要專項規劃七、主要專項規劃 .1414 八、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與土地用途分區八、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2、與土地用途分區 .1616 九、調整完善的前后對比九、調整完善的前后對比 .1717 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 一、一、背背 景景 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新橋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自 2010 年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實施以來,對島石鎮土地利用管控與引導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但是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召開和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臨安市行政區劃調整,全市城市經濟和交通變革、空間資源配置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黨中央、國家領導人對耕地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土地3、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調整完善勢在必行。(一一)臨安市臨安市行政區劃調整行政區劃調整 2011 年,臨安市完成了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原島石鎮與原新橋鄉合并為島石鎮。根據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點:“因行政區劃范圍依法調整確需修改規劃的,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批機關同意,原規劃編制機關可以組織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行政區劃的調整,島石鎮區域內發展重心與發展戰略也隨之有所轉變。為適應島石鎮新的發展戰略與方向,從保護耕地與生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出發,依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對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進行調整完善。(二二)臨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臨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4、2006-2020 年)(年)(2013 年調整年調整完善)成果完善)成果批準實施批準實施 臨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成果在國土資源部“在中期評估的基礎上,依據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調整完善”精神的要求下,已經編制完成并由省政府批準(浙政函2014132 號)。臨安市級規劃對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完善起到引導與控制的作用,同時鎮級規劃需對市級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 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2 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城鄉建設用地規模、人均城鎮工礦、萬元二三產業 GD5、P 用地量等主要控制指標進行落實。(三三)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發生較大的變化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發生較大的變化 臨安市現行規劃以 2005 年更新調查成果為基礎,由于原始數據調查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土地現狀與二調成果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為了便于今后的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以第二次土地調查 2012 年度變更成果為基礎,按照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數轉換及審定辦法的技術要求進行轉換,作為本次調整完善工作的基數成果。根據基數成果與原規劃基數對比,島石鎮在 2012 年二調變更基礎上轉換后的基數成果,全鎮耕地面積增加 76.75公頃,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減少 34.71公頃。臨安市臨安市島石島石鎮鎮基數轉6、換前后現狀對比表基數轉換前后現狀對比表 單位:公頃單位:公頃 地類 原島石鎮土地利用現狀 原新橋鄉土地利用現狀 轉換后 島石鎮基數 變化情況 土地總面積 8874.70 5014.17 13888.76 0.00 農用地 小計 8115.86 4510.08 13161.69 535.75 耕地 841.63 511.33 1429.70 76.75 園地 453.29 227.67 195.74-485.23 林地 6635.84 3657.76 11214.77 921.18 牧草地 0.51 0.00 0.00-0.51 其他農用地 184.60 113.32 321.48 23.56 7、建設用地 小計 261.13 152.94 467.92 53.85 城鄉建設用地 城鎮用地 27.49 0.00 35.49 8.00 農村居民點用地 200.01 81.06 287.51 6.44 采礦用地 4.32 0.00 11.97 7.64 其他獨立建設用地 0.92 60.79 4.91-56.80 交通水利用地 鐵路用地 0.00 0.00 0.00 0.00 公路用地 21.54 11.01 38.98 6.43 民用機場用地 0.00 0.00 0.00 0.00 港口碼頭用地 0.00 0.00 0.00 0.00 管道運輸用地 0.00 0.00 0.00 0.00 8、水庫水面 5.20 0.00 87.19 81.98 水工建筑用地 0.84 0.08 0.88-0.05 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3 地類 原島石鎮土地利用現狀 原新橋鄉土地利用現狀 轉換后 島石鎮基數 變化情況 其它建設用地 風景名勝設施用地 0.00 0.00 1.00 1.00 特殊用地 0.80 0.00 0.00-0.80 鹽田 0.00 0.00 0.00 0.00 其他土地 小計 497.71 259.16-238.55 水域 河流水面 55.97 72.75 88.83-39.90 湖泊水面 0.00 0.00 0.009、 0.00 灘涂 0.00 0.62 0.61-0.01 自然保留地 441.74 277.78 169.72-549.80 (四四)“三線”劃定與“多規合一”新戰略“三線”劃定與“多規合一”新戰略 2014 年 11 月,國土資源部召開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視頻會議上提出,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建設用地開發邊界等“三線”和探索有條件地區“多規合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適應“四化”同步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新舉措、新要求。島石鎮地處臨安市西北部,鎮域東鄰龍崗鎮,其他三面與安徽省接壤,是以農林產品加工、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為主的工旅型城鎮。島石鎮土地利用方式多10、樣,國土空間格局相對清晰。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完善,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建設用地開發邊界,合理安排三生空間,實現全鎮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強化生態功能屏障,進一步推進生態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4 二、二、總則總則 (一一)規劃)規劃效力效力 本規劃是島石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各項土地利用活動的綱領性文件,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本轄區內進行的各項土地保護、開發、利用、整治活動,都必須符合本規劃。(二二)調整完善調整完善原則原則 1、“三線”管控、強化約束、持續發展:、“三線”管控、強化約束、持續發展:11、統籌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用地,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合理確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管控,強化規劃的硬約束,推進生態優先的可持續發展。2、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規范建設:、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規范建設:依據生態環境容量進行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控制開發建設強度和節奏,實現理性增長。3、節約優先、緊湊集約、均衡發展:、節約優先、緊湊集約、均衡發展:統籌安排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緊湊布局產業用地,統籌安排基礎設施,促進區域協調均衡發展,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4、問題導向、重點解決、增強彈性:、問題導向、重點解決、增強彈性:針對現行土地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重點解決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建12、設用地布局優化、節約集約等一系列難點,并增加預留指標以增加規劃實施的彈性。(三三)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規劃基期:規劃基期:2005 年;規劃期限規劃期限:2006-2020 年;規劃調整完善基期年:規劃調整完善基期年:2012 年。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5(四四)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島石鎮行政管轄區域內的全部土地,總面積 13888.76 公頃。包括黃川村、橋川村、銀坑村、茶亭村、新二村、呼日村、江川村、山川村、島石村、太平里村、仁里村、新橋村、大山川村、下許村、陽光村、上許村、國有林場、新橋鄉林場。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3、(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6三、戰略與目標 三、戰略與目標(一)戰略定位(一)戰略定位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及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根據島石鎮新的發展形勢,以科學發展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立足點,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不斷推進各項事業建設,構建以農林產品加工、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為主的工旅型城鎮以農林產品加工、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為主的工旅型城鎮。(二)調整完善的目標(二)調整完善的目標以島石鎮發展戰略為指導,優化空間布局,切實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加強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形成合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實現從指標規劃到空間規劃的轉變;從嚴14、控制城鄉開發邊界,以增量撬動存量,優化建設用地內部結構,控制土地開發強度、城鄉用地規模和工業用地比例,逐步實現從增量規劃到存量規劃的轉變。(三)土地利用戰略(三)土地利用戰略1、優化國土空間,推進坡地村鎮:、優化國土空間,推進坡地村鎮:推進低丘緩坡資源的合理利用,科學推進坡地村鎮建設,合理配置經濟產業發展空間,形成生產空間集聚高效、生活空間適宜適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土地利用結構。2、堅持耕地保護,注重質量并舉:、堅持耕地保護,注重質量并舉:規劃期間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全面實行“先補后占”、“占水補水”、“占優補優”政策,實現耕地數量和質量保護并舉。3、實施生態15、優先,鞏固生態格局:、實施生態優先,鞏固生態格局:加強自然保護區、山體、飲用水源的保護,維護自然保護區生態體系。4、落實集約節約,盤活存量用地:、落實集約節約,盤活存量用地: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堅持控制總量、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提升質量的總體思路,推動土地利用 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7 模式創新,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四四)調整完善思路調整完善思路 1、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耕地保護質量不降低、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耕地保護質量不降低 依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優化調整永久基本農田的空間布局,劃定16、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在全鎮范圍內,將劣質、零星破碎的基本農田調出,特別是坡度 25以上基本農田;同時,適當壓縮現行規劃的有條件建設區布局,將現行規劃有條件建設區中部分優質耕地劃入基本農田,提高優質基本農田所占比例。島石鎮地形條件以山區為主,耕地質量相對不高。為了強化對優質耕地的保護,以已經建成的高標準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以主要依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并納入禁止建設區實行永久保護,強化對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剛性。優化建設用地空間布局,盡量減少對耕地,特別是水田的占用;通過土地整治增加耕地后備儲量,特別是加強圍墾區域補充耕地的項目建設,保證全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前后,耕地保護數量不減少17、,質量不降低。2、加強生態保護,確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強生態保護,確定生態保護紅線 加強生態用地保護,在對林業資源、水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深入調查與相關規劃銜接基礎上,劃定生態保護區,明確生態用地規模、分布、用途,并將生態保護區中重點保護區內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重點公益林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重點公益林等等納入禁止建設區,并在此基礎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生態用地的保護。3、科學劃定建設用地開發邊界和保護邊界,促進產業轉型科學劃定建設用地開發邊界和保護邊界,促進產業轉型 本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在充分銜接島石鎮域總規的基礎上,合理劃定城鎮建設開發邊界。在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按照串聯式、組團18、式的布局來發展,這樣既有利于保護優質耕地,也能夠起到生態保護的功能。因此在劃定城鎮建設開發邊界以外,保障農民建房的用地需求,通過“多規”融合與銜接,優化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內部結構,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規劃引導與空間管控。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8 4、節約集約利用,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節約集約利用,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成果充分利用城鎮低效用地的調查成果,銜接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專項規劃。在規劃調整完成的過程中加強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規劃內容,合理規劃低效土地、盤活存量土地、消化閑置土地,逐步實現從增量規劃向存量規19、劃轉變,提高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9 四四、主要控制指標調整情況主要控制指標調整情況 本次規劃調整完善對現行規劃的控制指標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進行適當調整。臨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修訂下達給島石鎮的控制指標主要包括:1、耕地保有量:、耕地保有量:調整完善前規劃原島石鎮耕地保有量為 817.00 公頃,原新橋鄉耕地保有量為 499.00 公頃。本次規劃調整完善后耕地保有量為1373.00 公頃。2、永久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調整完善前規劃原島石鎮基本農20、田保護任務為 791.80 公頃,原新橋鄉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為 494.26 公頃。本次規劃調整完善后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為 1040.00 公頃 3、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本次規劃調整完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按省國土資源廳銜接后的指標分解方案調整全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調整完善前規劃原島石鎮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 210.00 公頃,原新橋鄉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123.00 公頃。本次規劃調整完善后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 231.67 公頃。4、人均城鎮工礦用地人均城鎮工礦用地:調整完善前規劃原島石鎮人均城鎮工礦為 112.55平方米/人,原新橋鄉人均城鎮工礦為 126.52 平方米/人。本次21、規劃調整完善后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為 72.54 平方米/人。5、二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調整完善前規劃原島石鎮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為 35.60 平方米,原新橋鄉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為35.60 平方米。本次規劃調整完善后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為 37.80 平方米。具體見附表 F1。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0 五五、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調整 1、2006-2020 年土地年土地利用利用結構結構調整調整:2006-2020 年,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積分別由 12624.91 公頃、4122、4.08 公頃、849.27 公頃調整為13295.70 公頃、339.53 公頃、253.53 公頃,三類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由規劃基期年的 90.90%、2.98%、6.12%調整為規劃目標年的 95.73%、2.44%、1.83%;其中,2013-2020年,農用地比例增加4.83%、建設用地比例下降0.54%、其他土地比例減少 4.29%。2、2013-2020 年農用地結構調整年農用地結構調整:農用地面積從 2012 年底的 13161.69公頃調整為 2020 年的 13295.70 公頃,共增加 134.01 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從 94.77%上升到 95.73%。其23、中,耕地面積從 2012 年底的 1429.70公頃調整為 2020 年的 1525.47 公頃。3、2013-2020 年年建設建設用地結構調整用地結構調整:建設用地面積從 2012 底的 467.91公頃調整為 2020 年的 339.53 公頃,減少 128.38 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從 3.37%下降到 2.44%。對建設用地內部結構進行調整優化,城鄉建設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設用地的面積分別從 2012 年底的 339.88 公頃、127.04 公頃、1.00 公頃調整為 2020 年的 208.76 公頃、128.87 公頃、1.90 公頃,三類建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比24、例調整為 2020 年 1.50%、0.93%、0.01%。4、2013-2020 年年其他土其他土地結構調整地結構調整:其他土地面積從 2012 年底的 259.16公頃調整為 2020 年的 253.53 公頃,總減少 5.63 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從 1.87%下降到 1.83%。具體見附表 F2。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1 六六、三線劃定與布局優化三線劃定與布局優化 (一一)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 1、耕地、耕地總量保護總量保護:到 2020 年,全鎮規劃耕地面積為 1525.47 公頃,不低于 137325、.00 公頃的耕地保有量任務。2、耕地耕地占補平衡:占補平衡:2013-2020 年,建設占用耕地不超過 10.51 公頃,通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不低于 74.13 公頃,規劃期內大力推進土地整治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增耕地質量,實現耕地占補數量、質量平衡。3、建設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農田:加強標準農田保護,確保標準農田數量,落實標準農田“先補后占”制度。2013-2020 年,嚴格落實上級下達的 25.00 公頃的標準農田任務。4、耕地質量提升:、耕地質量提升:全面實施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制度,探索建立耕地耕作層剝離與建設占用項目開工相掛鉤機制。建設占用優質耕地耕作層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26、予以剝離,保證優質耕作層的繼續利用,全鎮范圍內耕地質量不降低。(二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 1、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規劃期內,全鎮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1042.13 公頃,完成保護任務 1040.00 公頃,同時預留 2.13 公頃,用于規劃期內需要實施但是目前難以定位的交通、水利、能源、防災救災、社會公益、新農村、養老、旅游及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文件規定的省級重大產業項目等。主要分布在太平里村、仁里村等。2、永久永久基本農田優化布局:基本農田優化布局:將城鎮周邊、交通沿線的優質耕地,高標準基本農田、標準農田、農業兩區的耕地共 37.44 公頃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主要分布在太平里村27、仁里村等;將坡度為 25 以上、與生態公益林重疊的耕地以及面積較小耕地分布較零星的耕地 290.77 公頃劃出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 6 度以下比例由調整前有所提高。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2(三三)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劃定 1、劃定目標:、劃定目標:2013-2020 年,全鎮示范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 19.33公頃 2、劃定要求:、劃定要求:地勢平坦,坡度 6以下;農田水利、田間道路設施完善;集中連片度大于 200 畝;符合上述三點要求的標準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已建成糧食功能區中的耕地。3、劃定結果28、:、劃定結果:島石鎮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 1 片,共 28.31 公頃,主要分布在仁里村等。4、劃入情況:、劃入情況:島石鎮高標準基本農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比例為68.47%,標準農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比例為 47.13%,糧食功能區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比例為 50.94%。5、管護措施:、管護措施:為實現對優質耕地的永久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納入禁止建設區。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一經劃定原則上不得調整,國家批準的交通、水利項目以及省政府確定的重大線性工程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讓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的,建設項目用地選址方案由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農業廳等部門進行論證,未經論證通過的29、,不得審批用地;其他建設項目一律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四四)生態紅線劃定)生態紅線劃定 優先布設國土生態屏障網絡,拓展國土生態空間,實現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將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重點公益林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全鎮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1318.13 公頃,并劃入禁止建設區。(五五)建設用地規劃與規模控制)建設用地規劃與規模控制 1、規劃指標、規劃指標 到規劃期末,島石鎮建設用地總規模不超過 345.00 公頃;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 231.67 公頃以內。2013-2020 年新增建設用地不超過 31.27 公頃,其中預留新增建設用地 2.70 公頃,主要用于規劃期內需要建設但目前30、難 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3 以定位的交通、水利、能源、民生、旅游及新農村等項目的建設。2.城鄉建城鄉建設用地布局設用地布局 全鎮以島石村為中心鎮區,加大城鎮建設投入,規劃建設七個居住組團,一個城鎮中心和兩個工業小區。在新區南北景觀道北端建設行政區,在城鎮中心區南部新建文化體育中心。規劃在城鎮南部仁里溪南岸舒家村西側設置城南工業小區,在城鎮東部舒家村東側設置城東工業小區。規劃期內,島石鎮將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實施村改居工程,適當安排中心村發展用地,積極穩妥地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改變農村居民點小、亂、散的局面。規劃以橋川村和仁里村31、為中心村,黃川村、銀坑村、茶亭村、新二村、呼日村、江川村、山川村、島石村、太平里村、新橋村、大山川村、下許村、陽光村、上許村、國有林場、新橋鄉林場為基層村。3.基礎設施用地布局基礎設施用地布局為優先保障基礎設施用地需求,保障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島石鎮主要基礎設施用地集中在鎮區和 18 省道兩旁。規劃期內,將完成 G330(18 省道)島石至苦竹嶺段改建工程等工程的建設。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4 七七、主要專項規劃主要專項規劃 (一一)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1、指標情況、指標情況 到 2020 年,島石鎮32、萬元二三產業增加值用地量控制在 37.80 平方米以內,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控制在 72.54 平方米以內,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控制在 133.35 平方米以內。規劃調整期末,年度城市分批次土地供應率不低于84.00%,存量土地利用率不低于 90.00%。2、節約集約利用途徑節約集約利用途徑(1)消化批而未供與閑置土地:)消化批而未供與閑置土地:采取協商收回、鼓勵流轉、協議置換、退二優二、“退二進三”及“退低進高”、收購儲備等各種方式,優化建設用地內部結構,盤活存量用地,推進空間換地,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消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過內部挖潛,消化批而未供土地,規劃期末批而未供總量控制在 33、2.49 公頃。2013-2020 年,處置閑置土地 1.99 公頃,推動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實現節約集約。到 2020 年底,存量土地利用率達到 90.00%,存量土地供應率達到 31.06%。(2)城鄉增減掛鉤與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城鄉增減掛鉤與農村建設用地整治:通過安排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160.45 公頃,合理引導鎮村建設集中布局,集約用地;在集中成片、條件具備的地區,通過復墾和掛鉤利用工礦廢棄地,確保建設用地規模不增加、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有提高、生態環境有改善,廢棄地得到盤活利用。結合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推進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完成農村宅基地復墾,促進農村低效和空閑土地盤34、活利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人居環境。(二二)土地整治)土地整治規劃規劃 1、總體目標、總體目標 市級規劃下達給島石鎮的土地整治補充耕地指標為 74.13 公頃,到 2020 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5 年,島石鎮土地整治項目總面積 468.69 公頃,可補充耕地 120.87 公頃,主要是建設用地整理新增耕地 115.77 公頃。2、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與重點項目、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與重點項目 規劃期內實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 468.69 公頃,主要分布在新二村、橋川村、仁里村、陽光村、大山川村、島石村等。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35、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6 八八、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與土地用途分區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與土地用途分區(一)(一)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建設用地空間管制 1、允許建設區:允許建設區:允許建設區規模為 209.14 公頃,占本鎮土地總面積的1.51%。2、有條件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總面積為 31.16 公頃,占本鎮土地總面積的 0.22%。3、限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總面積為 12302.01 公頃,占本鎮土地總面積的 88.58%。4、禁止建設區:禁止建設區:禁止建設區總面積為 1346.45 公頃,占本鎮土地總面積的9.69%。(二)(36、二)土地用途分區土地用途分區 1、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調整完善后,島石鎮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 1301.66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 9.37%,涉及 131 個區塊,其中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28.31 公頃。2、一般農地區:一般農地區:規劃調整完善后,島石鎮一般農地區面積 621.26 公頃,占本鎮土地總面積的 4.47%,涉及區塊 180 個。3、林業用地區:林業用地區:規劃調整完善后,島石鎮林業用地區面積 11009.29 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 79.27%,涉及 45 個區塊。4、城鎮村建設用地區:城鎮村建設用地區:規劃調整完善后,島石鎮該區面積 240.30 公頃,占37、全鎮土地總面積的 1.73%,涉及 40 個區塊。5、生態環境安全控制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區:規劃調整完善后,島石鎮該區面積 716.26 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 5.16%,涉及 8 個區塊。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7 九九、調整完善調整完善的前后的前后對比對比 (一一)永久永久基本農田布局調整基本農田布局調整 原規劃中 1295.45 公頃的永久基本農田布局保持不變,將原擴展邊界內的 37.44 公頃的優質耕地調入永久基本農田,將坡度 25以上零星耕地以及因擴展邊界調整涉及的 290.77 公頃的永久基本農田調出。規劃調整期內,永38、久基本農田 6以下耕地比例有所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整體提高,永久基本農田分布更加集中。調入的永久基本農田區塊集中分布在太平里村、仁里村等。(二二)生態保護面積)生態保護面積 按照生態紅線劃定的標準與要求,在與環境功能區劃銜接的基礎上,落實島石鎮生態用地保護要求,對生態敏感區、生態脆弱區、生態功能區進行比選,結合生態整治重點項目,科學劃定島石鎮生態紅線范圍 1318.13 公頃,主要涉及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將這部分納入到禁止建設區。與現行規劃相比,更注重生態保護,禁止建設區的比例上升到 9.69%。(三三)建設用地建設用地布局規模(有條件建設區布局規模(有條件建設區+允許建設區)允許建設區)現39、行規劃方案空間布局一方面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制約,空間布局較破碎,缺乏整體性;另一方面由于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偏低,為滿足地區發展導致有條件建設區面積偏大,實際上可建設空間(允許+有條件)為 369.34 公頃,可建設規模偏大,致使空間布局集聚程度較低。規劃調整完善方案通過“多規”融合與銜接,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紅線、建設用地擴展邊界,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合理結構,空間布局清晰合理;同時可建設空間(允許+有條件)縮小為 240.30 公頃,擴展邊界范圍壓縮了 129.04 公頃,臨安市島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2013 年調整完善方案 18 強化建設用地擴展邊界的剛性控制,為提高建設用地集聚程度打下規劃基礎。(四四)存量建設用地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利用 規劃調整完善方案采取協商收回、鼓勵流轉、協議置換、退二優二、“退二進三”及“退低進高”、收購儲備等各種方式,優化建設用地內部結構,盤活存量用地,推進空間換地,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消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到 2020 年底,存量土地利用率達到 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