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城際軌道圍墻施工安全技術工程技術交底(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97562
2022-09-27
14頁
262.04KB
1、寧高城際軌道二期NG-TA07標施工標段圍墻施工安全技術交底編制人:_審核人:_審批人:_XX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南 京 地 鐵 工 程承包單位: XX有限公司 合同號:HNJ130175-09SG 監理單位: 杭州XX建設投資管理公司 編 號: 技術、安全交底記錄 A3.11工程名稱寧高城際軌道交通二期NG-TAO7標圍墻施工方案技術交底交底部位圍墻施工方案技術交底工序名稱交底提要:溝槽開挖、鋼筋安裝、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生、圍墻砌筑交底內容: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圍墻施工方案技術交底1.編制依據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15-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2、GB50204-2015)南京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質量管理辦法匯編寧高城際軌道交通二期高淳車輛段第六冊室外構筑物第一分冊圍墻設計圖。其它相關設計文件。2.適用范圍 本交底適用于寧高城際軌道交通二期高淳車輛段紅線范圍內的所用實體圍墻3、 工程概況 高淳車輛段圍墻布設在用地紅線以里約2m處,走向基本與紅線走向一致。圍墻總長2787m,由磚砌圍墻段與構造柱組成。磚砌圍墻段由120(寬)*10(厚)cm的C20素混凝土墊層、100(寬)*20(厚)cm的C35鋼筋混凝土基礎、24(厚)*240(高)cmMU15混凝土實心磚砌塊墻體組成;其中10cm墊層、20cm基礎及100cm墻體(柱體)在0.003、0室外地坪以下,240cm高墻體(柱體)在0.000室外地坪以上,根據圖紙會審0.000為9.8m,標高有偏差的進行局部找平。構造柱每6m一個,墻體轉角部位亦設置構造柱,構造柱間距大于6m時,在墻中間加設一道,高寬與墻體尺寸相同。圍墻每48m設置一條伸縮縫,其位置均增設一座圍墻柱。 外墻采用12mm厚1:3水泥 砂漿打底、掃毛,6mm厚1:3水泥砂漿抹平,外層涂抹建筑涂料,涂料顏色根據現場試調色情況,由總監辦及甲方方現場確認。4、施工準備4.1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認真調查圍墻基礎施工范圍內的地下管線、文物等情況,并將調查的情況向作業班組作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4.2根據工程情況組織施工人員、施工機4、具進場,做好施工準備。4.3修筑圍墻施工便道,并通水通電,圍墻施工現場做到“三通一平”。4.4檢查所有混凝土、鋼筋及磚塊等是否有缺陷及出廠合格證和材質證明書,無合格證及材質證明書的材料不得使用。并按要求完成材料抽樣送檢工作。4.5熟悉設計圖紙,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4.6加密并復核水準及平面控制點,使點位滿足圍墻施工要求。4.7與設計院和業主現場確定好各段落的0標高,圖紙會審明確為9.8m。5、工藝流程5.1、施工工藝流程圍墻范圍內場地清基基坑開挖澆筑C20砼墊層 綁扎基礎鋼筋C35基礎澆筑基坑回填磚砌圍墻防潮層施工外墻施工圖1-1 伸縮縫及擋水臺施工工藝流程圖5.2、測量放線利用布設好5、的平面控制網,根據圖紙提供的圍墻控制點坐標,放樣出圍墻基礎的開挖邊線,用線繩或白灰標記出放樣邊線。5.3、設計標高的開挖和回填5.3.1基槽施工時采用小型反鏟挖掘機開挖,人工修邊撿底。5.3.2根據測量放出的圍墻中線,現場定出開挖邊線,基槽開挖線寬度與基礎底墊層寬度相等。基礎墊層采用原槽澆灌。5.3.3基槽的開挖深度為0往下1.3m,每段長度6m;構造柱段的開挖寬度為1.2m,每段長度為1.8m。即每個標準段為6m。拐角附近的構造柱根據現場調整進行開挖。5.3.4小型挖掘機沿基槽縱向挖土,挖至距基槽底標高20cm時機械挖土停止,進行人工修邊清底,機械挖土不易施工的個別軸線采用人工挖基槽補充。56、.3.5當挖基槽發現有淤泥層或軟土層時,需進行換土處理,報請監理工程師及業主批準后,再進行施工。5.4、墊層、基礎施工5.4.1基槽底清挖好后經驗槽認可則及時澆筑墊層,封閉槽底。墊層采用C20素混凝土墊層,厚度為10cm。墊層澆筑完成后,圍墻基礎范圍內的墊層需進行拉毛處理,以保證基礎與墊層的整體性。5.4.2墊層澆筑完成經拉毛和清理后,在墊層上綁扎、安裝圍墻基礎鋼筋。磚砌圍墻段基礎垂直于圍墻縱向軸線方向每20cm一道8鋼筋,平行于圍墻縱向軸線方向5根12鋼筋;構造柱段基礎垂直于圍墻縱向軸線方向每20cm一道8鋼筋,平行于圍墻縱向軸線方向5根12鋼筋。5.4.3基礎的鋼筋保護層厚度為4cm,綁扎7、時下墊鋼筋保護層墊塊,按4個/布設,并在施工中使其支墊平穩牢固。5.4.4現澆砼基礎:鋼筋綁扎完成后,在清理好的墊層表面測量放線,立模澆筑。按伸縮縫的位置,每48m基礎為一個澆筑標準段,整段進行一次性澆筑。基礎混凝土為C35,磚砌圍墻段基礎尺寸為100(寬)*20(厚)cm,構造柱基礎尺寸為100(寬)*20(厚)cm。5.4.5在現場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圍墻根據場地標高傾斜砌筑,圍墻基礎標高隨場地標高變化調整。階梯段具體平面距離根據圍墻立柱之間的尺寸,現場微調。5.5、磚砌圍墻砌筑5.5.1磚砌圍墻用材基礎以上墻體采用M10水泥砂漿砌筑240厚MU15混凝土實心磚。5.5.1砌筑用砂漿要求(18、)水泥進場使用前,應分批對其強度、安定性進行復驗。檢驗批以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編號為一批。當在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時,應復查試驗,并按其結果使用。不同品種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2)砂漿用砂不得含有有害雜物。對水泥砂漿和強度等級不小于M10的水泥混合砂漿,其含泥量不得超過5%。(3)砌筑砂漿應通過試配確定配合比。當砌筑砂漿的組成材料有變更時,其配合比應重新確定。(4)砌筑砂漿應采用機械攪拌,自投料完算起,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凝土砂漿的攪拌時間不得少于2min。(5)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應分別在3h和4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應分別在拌成后29、h和3h內使用完畢。對摻有緩凝劑的砂漿,其使用時間可根據具體情況延長。(6)砌筑砂漿試塊驗收時的強度合格標準必須符合以下規定:同一驗收批砂漿試塊抗壓強度平均值必須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等級所對應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同一驗收批砂漿試塊抗壓強度的最小一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等級所對應的立方體抗壓強度的0.75倍。砌筑砂漿的驗收批,同一類型、強度等級的砂漿試塊應不少于3組。當同一驗收批只有一組試塊時,該組試塊抗壓強度的平均值不惜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等級所對應的立方體抗壓強度。砂漿強度應以標準養護,齡期28d的試塊抗壓試驗結果為準。抽檢數量:每個工作日至少制作一個檢驗批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每臺攪拌機應至少10、抽檢一次。檢驗方法:在砂漿攪拌機出料口隨機取樣制作砂漿試塊(同盤砂漿只應制作一組試塊),最后檢查試塊強度試驗報告單。5.5.2砌墻用磚要求混凝土實心磚每一生產廠家的磚到現場后,每10萬塊為一驗收批,抽檢數量為1組。所用磚塊應邊角整齊,色澤均勻。5.5.3砌筑要求(1)砌筑磚砌體時,磚應提前1-2d澆水濕潤。(2)砌磚工程當采用鋪漿法砌筑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750mm;施工期間氣溫超過30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500mm。(3)磚砌體的灰縫應橫平豎直,厚薄均勻。水平縫厚度宜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豎向灰縫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4)磚砌體組砌方法應正確,上、下錯縫,11、內外搭砌。(5)磚砌體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磚砌體施工臨時間斷處補砌時,必須將接槎處表面清理干凈,澆水濕潤,并填實砂漿,保持灰縫平直。(6)構造柱與墻連接處宜砌成馬牙槎,施工時應先砌墻后澆筑構造柱。砌墻時,當柱與墻、墻與墻交接處出現裂縫處,應采用通長沿墻高設26的拉結鋼筋。(7)圍墻每隔48m設置一條伸縮縫,采用瀝青麻筋封堵。(8)施工中應經常用靠尺或水平尺(1m以上)檢查垂直度,垂直度應小于10mm。5.6、構造柱及壓頂施工5.6.1圍墻每隔6m設置一個立柱,墊層采用10cm厚C20砼墊層,其上采用20cm厚C35鋼筋混凝土,基礎采用8鋼筋12、,整個立柱采用240mmMU15混凝土實心磚,與墻體一樣在0處施工20mm厚防潮層,1:2水泥砂漿,摻5防水粉。5.6.2墻頂設置C20鋼筋混凝土壓頂,順圍墻方向按照36200布置,垂直圍墻按照6200布置,頂面設置2人字坡排水,采用1:2水泥砂漿粉滴水線以保護墻體表面整潔度。5.7、外墻及其它工程施工5.7.1磚砌圍墻和構造柱在0往上5cm處做一層20mm厚的防潮層,采用1:2的水泥砂漿,內摻5%防水粉。5.7.2圍墻上部設置壓頂,壓頂挑出部位均做1:2水泥砂漿粉滴水線。5.7.3磚砌墻體每6米留120*140mm的流水洞一個,洞壁抹20mm厚1:2水泥砂漿,內摻5%防水粉。5.7.4圍墻外13、墻在交工驗收之前施工,以保證交工時外墻的外觀質量。5.7.5外墻做法:(1)12mm厚1:3水泥砂漿打底,掃毛;(2)6mm厚1:3水泥砂漿抹平。(3)復層建筑涂料,涂料顏色暫定為淺灰色,施工時需根據現場試調色情況,由總監辦確認后施工。5.7.6圍墻施工完成后,對基槽進行回填。基槽回填采用人工或小型機具夯實,分層回填,分層厚度為每層20cm,壓實系數0.93。6、質量檢測(1)磚砌圍墻的位置及垂直度驗收如下表所示:表4 磚砌圍墻位置及垂直度驗收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軸線位置偏移10用經緯儀和尺檢查或用其他測量儀器檢查2垂直度每層5用2m拖線板檢查全高10m10用經緯儀、吊線和尺檢14、查或用其他測量儀器檢查10m20(2)磚砌圍墻一般尺寸驗收表5 磚砌圍墻一般尺寸驗收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抽查數量1基礎頂面和樓面標高15用水平儀和尺檢查不應少于5處2表面平整度清水墻、柱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有代表性自然間10%,但不應少于3間,每間不應少于2處濕水墻、柱83水平灰縫清水墻7拉10m線和尺檢查有代表性自然間10%,但不應少于3間,每間不應少于2處平整度濕水墻104清水墻游丁走縫20用吊線和尺檢查,以每層第一皮磚為準有代表性自然間10%,但不應少于3間,每間不應少于2處4.10.2鋼筋工程質量檢驗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下表:表6 鋼筋工程質量驗收表項15、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綁扎鋼筋網長、寬10鋼尺檢查網眼尺寸20鋼尺量連續三當,取最大值綁扎鋼筋骨架長10鋼尺檢查寬、高5鋼尺檢查受力鋼筋間距10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排距5取最大值保護層厚度基礎10鋼尺檢查柱、梁5鋼尺檢查板、墻、殼3鋼尺檢查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20鋼尺量連續三當,取最大值鋼筋彎起點位置20鋼尺檢查4.10.3模板工程質量檢驗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見下表:表7 模板工程質量驗收表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軸線位置5鋼尺檢查底模上表面標高5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截面內部尺寸基礎10鋼尺檢查柱、墻、梁+4,-5鋼尺檢查層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經緯儀或吊線、鋼16、尺檢查大于5m8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鋼尺檢查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和塞尺檢查4.10.4混凝土工程質量檢驗現澆結構尺寸偏差和檢驗方法見下表:表8 混凝土工程質量驗收表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軸線位置基礎15鋼尺檢查獨立基礎10墻、柱、梁8垂直度層高5m8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5m10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全高(H)H/1000且30經緯儀、鋼尺檢查標高層高10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全高30截面尺寸+8,-5鋼尺檢查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檢查預留洞中心線位置15鋼尺檢查安全交底一、安全施工原則1、施工生產必須遵守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2、安全設施準備不充分17、不施工。3、施工人員有權拒絕違章指揮下的施工。4、安全項目未檢查或檢查未通過不施工。二、工班安全管理體系施工班組設1名專職安全員,負責圍墻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安全工作的落實。工班安全員及工班長在工區經理及安質部部長的指導下全面、嚴格、及時落實項目部有關安全管理措施及項目部領導下達的安全指示。三、施工過程中安全要求3.1、施工現場用電嚴格按照三相五線制布設電線,做到二級保護,三級控制,做到“一機一閘一箱一漏”。所有電氣設備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裝置,并有良好的接地保護措施。接地采用角鋼、圓鋼或鋼管,其截面不小于48mm2。3.2、吊裝機械設備進場后必須經檢測中心強制檢測,出具合格報告后報監理核驗批復后方18、可投入使用。經監理審批同意使用的吊車在現場作業過程中,均需掛設機械驗收合格牌。 3.3、鋼筋焊接必須由經過專業技術培訓,熟悉使用設備性能及操作技術,持有上崗證的焊工,方可上崗操作。電焊機電源的裝拆應由電工操作,電焊機應設單獨的開關,開關應放在防雨的電箱內,電箱設置應符合標準化要求,雷雨時應停止露天焊接作業。工作結束后,應切斷焊機電源,檢查確認無起火危險候,方可離開。3.4、使用震動器時濕手不得接觸開關,移動時不能硬拉電線,電線不得有破皮處,更不能在鋼筋和其它銳利物上拖拉,防止發生觸電傷亡事故。四、應急保障措施4.1、觸電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1)發生觸電事故要在第一時間迅速采取切斷電源,并及時向19、項目部報告事故情況。(2)事故發生后現場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立即采取對傷員的急救或據情況送往醫院救治。(3)如傷員情況危急,及時撥打120 求救,以便爭取時間。(4)物資供應人員及時將施救所需的醫療器械、輔助器材及時供應到現場,保證搶救順利進行。(5)對有可能繼續造成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危險源進行清除,以免再次發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財產損失。(6)對事故現場采取繪圖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跡、物證等以便為查處提供可靠依據。(7)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指揮部開展調查處理工作,并做好為穩定社會和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4.2、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1)立即停止機械運轉,并根據傷害采取相應的救治措施。20、(2)及時逐級上報到項目部,傷勢嚴重的要及時打120 救援。(3)出血性外傷要及時采取止血措施,避免傷員因失血過多造成生命危險。(4)骨折性外傷,在挪動傷員時要冷靜小心,采取正確的方法救護避免傷勢擴大。(5)脊椎骨折傷員要使受傷者靜臥,嚴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處理,以防脊椎受傷,導致傷員癱瘓。(6)對事故現場要注意保護,以便調查組調查。(7)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和調查組處理,并做好傷員及家屬的善后工作。4.3、應急救援通訊錄及線路(1)、處置原則 發生事故后,以先救人后救物為基本原則,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在調動的同時應特別重視其他工作范圍的安全隱患; 一旦發生事故,有可能對救援工作21、造成影響的所有工作必須立即停止; 根據實際需要調用應用的機械、設備,人員組織自救,如自救有困難,在自救的同時尋求社會緊急救援; 發生輕傷以上事故必須及時如實上報有關部門匯報事故的詳細情況; 保護事故現場,待險情排除組織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 事故處理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及時安排正常施工,減少事故損失。 (2)、現場處置工地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后,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項目部,并開展積極的自救。項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啟動本項目的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人員立即到現場開展現場搶救工作。現場指揮:現場救援總指揮為何仁清(18205091186),羊依林(15051812713)和郭祥22、生(15161479960)為副指揮。現場搶救組:馬常樂(18651892755)、莊麗紅(18652081870)負責疏通事故發生現場道路,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疏散人員到安全地帶。同時協助有關部門保護現場,維護現場秩序,妥善保管有關物證,配合有關部門搜集證據和事故調查。因搶救人員、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當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作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并應采取拍照或者錄像等直錄方式反映現場原狀。 通訊組:王尚輝(15951013933)嚴負責緊急事物的聯絡工作,明確聯絡電話。善后處理組:張元(18252008138)負責事故的善后處理及和家屬溝通,并和醫院23、協調,最大限度的搶救傷員。五、環境保護1、鋼筋接頭、砂漿等要及時清理干凈,保持現場整潔。 2、運輸車輛應及時清掃、沖洗,保證場地及車輛的清潔。3、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護現場內外環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引起的粉塵、有害氣體、噪音等環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環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4、施工期間做好既有道路養護工作,不得隨意占用道路施工、堆放物料、搭設臨時建筑物,施工期間的廢水不得流出場外,建筑垃圾及時清運。5、合理布置施工場地,合理制定各種施工措施。減少施工中的噪聲和振動,不擾民。對現場的便道經常灑水,以減少粉塵。6、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按環保部門要求集中處理試驗及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及廢水。